經濟學家應該做些什麼
他翻譯了大量西方經濟學經典著作,一本《經濟學原理》影響了無數人; 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講解經濟學,妙趣橫生,曲徑通幽;他稱自己為「大眾經濟學家」,希望能用最輕鬆的方式讓人人讀懂經濟…… 「經濟學並不枯燥深奧,也從來不曾脫離生活。」梁小民這樣說。他願意把經濟學原理「唱」出來,讓大家聽進去,用自己的方式為推動社會發展出一份力。 把經濟學原理「唱」出來 從教授的崗位退休多年,梁小民依舊忙碌:撰寫經濟學論文和著作,研究經濟學理論、鑽研經濟史;頻頻出席各種講座論壇,普及經濟學知識……接受記者採訪前一天,他剛剛從蘇州返回北京,接著又將飛去深圳。 在經濟學家中,梁小民堪稱不務正業的「雜家」——看書「胡思亂想」,思考「天馬行空」,說話「白話連篇」。寓言、武俠、歷史,甚至各種段子,都被他信手拈來,用經濟學視角詮釋得妙趣橫生。大眾印象中枯燥深奧的經濟學,他卻能獨闢蹊徑,「硬生生」寫成暢銷書,成為出版界的「梁小民現象」。 解放周末:日前,您出版了新書《寓言中的經濟學》。通過寓言故事闡釋經濟學原理,這個角度很新奇。您是如何產生這個想法的? 梁小民:寓言講的是動物或人,但反映的是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經濟學用的是邏輯推理或數學工具,分析的是人類經濟行為。無論在寓言還是經濟學中,人性是共同的,做人或做事的道理也是相同的。通過寓言闡發經濟學思想,能夠讓人們更容易接近、感悟和接受經濟學。 比方說,有一則伊索寓言,講兩隻山羊過河,互不相讓雙雙掉進河裡。我就把它衍生開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力相當的企業如果針尖對麥芒,而不適當地妥協退讓,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在博弈中所消耗的成本實際是無用成本。 解放周末:每一則小故事中,都能總結出經濟學道理嗎? 梁小民:其實只要稍加註意,就會發現,經濟學的原理存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最早發現經濟學可以這麼解讀,也是非常偶然的。 有一次在飛機上,我在讀金庸的《書劍恩仇錄》,引起了鄰座的一位老先生的注意。老先生對我是搞經濟學的,卻喜歡閱讀武俠小說頗感意外。他問我:「武俠對經濟學有什麼啟發嗎?」這一問,還真把我問住了。從這以後,我在讀武俠小說時就開始思考武俠中的經濟學含義,並因此迷上了文學作品中的經濟學。 武俠小說包含著許多經濟學的道理。各個武俠門派和高手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頗像無數大大小小的企業和個人在市場上競爭。令人眼花繚亂的各派武功,分明是武林中各家「企業」的特色產品,自然也有壟斷、創新、核心技術乃至產權保護等諸多問題。 再比如說,《紅樓夢》中不僅有愛情故事,也有經濟學的故事。在《紅樓夢》中,探春積極尋求改革,為什麼卻以失敗告終呢?主要原因在於基本的大框架沒有改變,在原有的框架約束下,做出一些相應的改革,或在某些方面進行改善,總體上不能取得成功。從探春改革失敗可以看出,賈府這樣一個經濟單位,它的繁華是以計劃經濟體製為基礎的,賈府的衰落是經濟轉型失敗的結果。因此,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從整體角度進行全面改革。 解放周末:這樣的闡釋通俗易懂。從另一方面來說,大家能通過熟悉的文學作品了解經濟學,也是走近經濟學的一條捷徑。 梁小民:你讓老百姓通過論文接觸經濟學是不太可能的,讓他們看一本專著更不可能。我覺得了解經濟學也不用非常系統,從你感興趣的領域去了解也就夠了。 一些媒體把我稱為「經濟學界的流行歌手」。我願意把經濟學原理「唱」出來,讓大家聽得進去,不在乎你們說我水平高不高。 一種工具和思維方式 梁小民和經濟結緣,是個偶然——他上中學時特別喜歡歷史,卻沒有被北大歷史系錄取,而被調劑到了經濟學專業。 上世紀60年代的北大,經濟學是個比較小的專業,全系學生累計才200多人,梁小民那一屆也就40人左右,學制五年。 「剛開始不喜歡這個專業」,說起被調劑專業,梁小民記憶猶新。自己當時幾乎完全不了解經濟學,社會上也很少有人談經濟學,中學更沒有學過這門課。「因為不斷地學習才慢慢喜歡上了經濟學。」 也正因為自己的這番經歷,梁小民相信,每個人都會愛上經濟學。如果還沒愛上,只是因為你還不了解它。 解放周末:您曾說過:「只有從學術的象牙塔中走出來,為普通人所熟識,經濟學才能真正為現實生活服務。」是什麼觸發了您的這一感悟? 梁小民:1994年,作為一名訪問學者,我去美國康奈爾大學進修。美國大學很重視經濟學原理的授課。經濟學是公共課,是每個大學生都要讀的,就像咱們的大學英語似的。而且都是很大牌的教授給學生講課。知名教授對經濟學原理非常熟悉,學生也聽得明白。但在國內高校,我們這一塊很弱。 另外我發現,在美國,通俗實用的經濟理論普及讀物特別有市場。一個經濟事件,老百姓看到的只是現象,但經過大眾經濟學家的旁徵博引,生動細緻地分析,讀者會獲得不同的發現。而且,有很多大牌經濟學家在寫專欄,發表一些普及經濟學知識的文章。 解放周末:這促使您走上經濟學普及的道路? 梁小民;普及型的工作要求廣泛的知識面,我的一個優勢正是知識面比較廣。我父親很喜歡看書、買書,我從小就擁有一個很好的讀書環境,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都看得不少,所以就能把這些知識用在裡面,做起普及型工作來也就自然而然了。 解放周末:人人都學經濟學、都懂經濟學,有哪些好處? 梁小民:經濟學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同哲學和歷史一樣,是一種工具和思維方式。 就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吧,對老百姓來說,學了經濟學可以使思維方式有所改變,可以避免做出非理性的事情,避免上當受騙。 為什麼很多人會被詐騙?詐騙者有問題,被騙者也有問題。從本質來說,一個原因是信息不對稱,換句話說,騙子知道的事你不知道,騙子說的假話你不確定;第二個原因就是非理性心理。可能一夜暴富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好事?電信詐騙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當一部分人經濟學素養太差。 解放周末:老百姓都要掌握經濟學知識,各級領導幹部,是不是更應該成為學經濟、懂經濟的行家裡手? 梁小民:對我們國家來說,官員真的特別需要懂經濟學。為什麼?官員是決策階層,決策的對錯直接影響地區、甚至國家的經濟。因為現在我們國家以經濟任務為主,官員更重要的任務是了解經濟學和利用經濟學來進行決策。如果大家都重視學習經濟學,對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更有利,社會矛盾會更小。 此外,還要懂經濟學的應該就是企業家了。實際上,企業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企業家容易犯錯誤,頭腦容易發熱。頭腦發熱就會使自己幾十年的努力付諸一炬。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盲目擴張。企業家學習一些經濟學知識,可以讓自己決策的時候更加理性,起碼更少犯錯誤。 「你在讀書,我就放心了」 一方面,梁小民著述不輟;另一方面,他更有一個「讀書狂人」的頭銜,閱讀速度之快,閱讀面之廣,令人稱奇。 知乎網站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梁小民是如何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讀完28本書的」,引發廣泛討論,人人都想知道梁小民讀書的「秘籍」。 而對梁小民來說,這個秘訣卻非常簡單。人們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對於他來說,開門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讀書。上學如此,上班如此,退休後也是如此。無論在賓館、候機廳,還是在飛機上、睡覺前,都是他看書的黃金時間。 他自己酷愛讀書,也為社會缺乏讀書氛圍操心:「根據今年世界讀書日前夕的調查,每年我國人均讀書不到一本,分到每月也就零點零幾,四捨五入後豈不是得出中國人不讀書的結論了嗎?也讓咱在讀書上有點面子吧,別光在GDP上一枝獨秀。」 解放周末:您看書平均一天一本,是怎麼做到的? 梁小民:我不上網,沒有微信,用手機也就是打個電話,或者偶爾發個簡訊。有人做過統計,年輕人看手機、用微信、玩電腦每天兩個鐘頭都不止,我把這樣的兩個鐘頭都看書了。 我持續地看書已經看了60多年了,早就熟能生巧了。看得快,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而且比我看書快的人多的是,人家沒說而已。比如說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吳興華一天看十本書,還有人可以一小時看10萬字。 我現在看書看得快,因為我大多看的是感興趣的、休閑輕鬆的書。你像我看了《侏羅紀公園》,還看了《尼安德特人》。我現在還很喜歡給大眾、給學生們推薦書,因為我覺得大家看書的時間沒有我多,所以就想幫大家篩選一遍,省得浪費時間了。我最近給大學生推薦的書包括 《基督教與西方文化》,那本書很少有人注意,但是對整個西方基督教的發展梳理得特別細緻,很吸引人;《數學與人類文明》(蔡天新著),這本書看上去應該挺沒勁的,但是特別好讀;還有一本《現代世界的誕生》,講中國現代化的轉型問題,裡面有中國的歷史,還有和世界其他國家同時期的對比,非常好看。 另外,我還想提醒大家,讀書的時候,一定要有所選擇。比如有的書聲稱有致富的捷徑,這肯定就是誤導,因為太急功近利了。還是踏踏實實地讀一些書,多積累,這樣才會向目標越走越近。 解放周末:但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似乎正在離讀書越來越遠。 梁小民:互聯網時代,閱讀的水位確實有降低之憂:低頭族很多,卻多是「讀屏」的淺閱讀;圖書館越修越好,好書卻越來越難找。更重要的是,我們身不由己,如何擺脫「手機依賴」「網路上癮」,讓讀書健壯我們的精神、充實我們的生命? 我最近出了一本書叫《無用才讀書》。看書為什麼?不為什麼,就是喜歡,就是愛看。有什麼目標?沒有。但說不上什麼時候就有用了。比如耐克這個品牌的名字起得好不好?非常好。有天他們總裁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來他讀過的古希臘神話,古希臘神話里有一個神叫耐克,是一個跑得非常快的神,那這個品牌就叫耐克了。如果你沒有讀過古希臘神話就很難想出這個名字。 解放周末:60多年來,閱讀是否也改變了您的人生? 梁小民:我最大的感受是,看書能使人心態變得平和。我年輕的時候脾氣也挺暴躁的,老了以後心態好了很多,也放鬆了很多,這和看書很有關係。 一位作家曾說,父親的一句話幾十年來都印在他心上:「你在讀書,我就放心了。」為什麼放心?讀書可以幫助我們以開放的心態、理智的頭腦,更好地認識世界、感受人生。 任務不在於當「喜鵲」 雖然埋首學問與讀書,但梁小民對於當下有關經濟學家的新聞和評論也有所耳聞。 前有學者質疑,中國幾乎沒有合格的經濟學家;後有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公開表示,企業家判斷未來不能聽經濟學家的;而近來,多位經濟學家的高薪高收入也引起了議論紛紛。公眾對「經濟學家」群體的情緒多樣而複雜。 經濟學家究竟應該如何定位自己?梁小民的回答頗有啟發意義。 解放周末:您覺得經濟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經濟學家是怎樣一類人? 梁小民:多年來,大家對經濟學可能都有一個誤解。人們都說經濟學是經邦治國之學,把經濟學放到了顯學的地位。相應的,經濟學家擔當了判斷、把握經濟發展導向,為人指點迷津的角色,這實際上擴大了經濟學的作用,也誇大了經濟學家的作用。 解放周末:但在人們的印象里,整個國家經濟改革的進程中,經濟學家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梁小民:經濟學家產生的作用是有的。但是你注意觀察,能起作用的經濟學家,一般還有另一個身份——他們同時還是官員,比如杜潤生、于光遠、馬洪。他們是參與決策的,甚至是主持決策的。像這樣的官員經濟學家在中國經濟改革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另一方面來說,不少經濟學家是研究理論的,對於與經濟相關的各種複雜因素不見得了解,參與決策也不見得能成功。比如,曼昆是小布希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他卸任之後,寫文章回顧了自己的從政生涯,坦言自己並沒起到什麼作用。 在國外,經濟學和社會學、哲學、歷史學一樣,是一種普通學問,經濟學家也不過是一種普通的職業,因此能被比較理性地看待。而在中國,經濟學家被格外看重,受「學而優則仕」的影響,許多經濟學家積極地謀求仕途,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有的主流經濟學家用知識來換取個人名利,為一些特定利益服務。時間久了,人們就不免對經濟學家產生了信任危機。 解放周末:您曾說,對於經濟學家而言,真正的危機在於沒有獨立人格。獨立人格為何對於經濟學家如此重要? 梁小民:不僅是經濟學家,知識分子都應該有獨立的人格,古今中外的知識分子都應該有獨立的人格。 當年肯尼迪總統上台以後,想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薩繆爾森想了兩個星期,告訴肯尼迪他不去。為什麼?他覺得要參與決策,就會喪失自己的獨立性。 我所說的獨立人格,並不是一味地反對,也不是一味地讚揚。作為一個獨立的知識分子,要跳出個人利益,對政府政策中有進步作用的大力提倡,對於你認為不恰當的要予以指出。經濟學家的任務不在於當「喜鵲」,而是當「烏鴉」。 解放周末:有些經濟學家以預測股市、樓市而出名。但也有企業家認為,不能聽信經濟學家的預言。 梁小民:現在人們都很喜歡聽預測,其實預測經濟走勢是非常難的,可以說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國家確實也有很多經濟學家整天在預測——宏觀經濟將會如何、股市將會如何,其實很多都是瞎扯。預測是政府諮詢機構應該做的事情,國務院發展中心這樣的諮詢機關,他們的工作內容就是研究經濟趨勢,現在物價增長怎麼樣,經濟增長怎麼樣,有什麼困難,有什麼問題,他們有條件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料,這樣研究得更好。 解放周末:那您認為,經濟學家應該做些什麼呢? 梁小民:經濟學家首先要研究經濟理論,推動經濟學的進展。經濟理論本身並不是政策,但它是制定政策的基礎,可以指導政策制定。上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芒德爾從理論上研究了開放經濟中,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的不同影響。結論是,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的作用大於財政政策,固定匯率下相反。1990年代美國採用緊縮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和經濟持續增長,正是根據了這一理論。任何一種政策總有理論指導,不是正確的理論就是錯誤的理論。所以,經濟學家提出並不斷發展正確的理論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經濟學家要用經濟理論教育他人。一個官員,一個企業家,或者一個公民,並不需要成為經濟學家,但如果他們要做出正確決策,一定要了解經濟學。傳授與普及經濟學是經濟學家的職責,他們講課和寫文章寫書正是完成這種職能的有效途徑。 我們市場經濟成功的希望並不在經濟學家身上。但如果我們有一批嚴謹治學的經濟學家,有一批懂現代經濟理論又了解中國國情的經濟學家,有少數具有政治家素養的經濟學家,有廣大具備經濟學常識的老百姓,我們的市場經濟就會少走彎路、進步更快。 人物小傳 梁小民 經濟學家。1943年出生於山西。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1994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研究。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主要從事當代西方經濟學教學與研究,譯有《經濟學原理》(曼昆著)、《經濟學》(邁克爾·帕金著)等專著教科書50餘種,著有《經濟學是什麼》《小民讀書》《小民談市場》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