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逸格巔峰之作反駁了新中國畫

作者簡介

  陳孝信,筆名水聿、凝寒等,美術批評家,1943年7月2日生於江蘇省武進,現為世界華人藝術家協會理事。組織、編撰中國第一部《美術辭典》、《烹飪美學》、《世界人體藝術鑒賞大辭典》、《中國藝術家——常進》、《水墨潮流》、《美術文獻》(第18、24、29、31、32、35輯)。公開發表美術、藝術學論文數十篇,10餘萬字;藝術評論、畫家個案評論七、八十萬字。

他用逸格巔峰之作反駁了新中國畫

——在「百年知白」劉知白藝術展研討會上的發言

文|陳孝信  圖|劉知白

  關於筆墨問題談兩點:一、他把板子豎起來,把宣紙鋪在上面豎著來畫,這是事實。但他不可能一直都是豎著畫,難道就沒有伏案、橫著畫的?

夏可君:有的。

  劉知白一生顛簸流離,我認為豎著畫可以,伏案畫也可以,這是沒有問題的。所以,用不著特別地鑽研豎著畫有什麼大的名堂。豎著畫,橫著畫都是劉知白。

  他豎著畫是不是一定會用筆轉墨或掃墨,同時也就不能用潑墨了?這也未必,我們沒有具體的資料證明這一點。我認為豎著畫也可以用潑墨,只是潑的幅度有大小,潑的方法也會有改變。我發覺豎著畫也有用潑墨的痕迹。所以,豎著畫也可以潑墨。

霧景 134×67.5cm 2000年作品

  大家一直在談筆呀墨呀的,我自己想轉換一個方向。劉驍純主要是從大寫意、大潑墨的角度來談劉知白的,而我卻想談一下《劉知白在逸品、逸格發展過程中的歷史地位》。

收拾煙雲-134×68cm-2000年

  我最早是在南通看到了劉知白少量的作品,當時我就非常喜歡。,那個時間比較早,他有可能在南通呆過,所以,在南通留著一部分他的作品。

魚樂圖--99×69cm-1977年

  後來(2008年),在南京舉辦過一個叫《江南三逸:尤無曲、劉知白、吳藕汀作品展》,我去看了。看了以後大為感慨,我覺得劉知白是一代逸格大家。所以,我很贊成姜澄清的一個說法:先生的清逸是一以貫徹之的…所有的畫都清逸淡遠,在當代畫壇上能這樣作畫的恐只有此公一人。所以,我要從「逸格」的角度切入來討論劉知白的歷史地位。

雲中海上聯-1986年

   「逸格」——最早是在唐中期提出來的,提出的人是朱景玄。但是,唐代沒有把「逸格」的理論加以完善,更不可能在創作實踐上加以完善。王維的原作根本看不到,所以說他是不是實踐了逸格的理想,我們無從論證。

荷花世界清涼天-138×70cm-1989年

  「逸格」的理論在宋人這裡得到了比較完整的塑造。像蘇東坡說到的:「絢爛已極,復歸平淡」、「外枯中膏,似淡實美」。

  嚴羽的《滄浪詩話》里講到「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妙處玲瓏透徹,不可湊泊」。

獨有梅花笑不語-23cm*87.5cm-1975年

  更為完整地地論述「逸格」的是《益州名畫錄》的作者黃休復。他是這麼說的:「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於意表,故目之逸格爾。」

夏山欲雨-134×68cm-2000年

  須說明的是,「格評」與「品評」一樣,都是古人的創造性畫論,亦是批評的一種整體性標準,並非專指風格之類。今天,如何去激活它們,把它們納入新的批評體系中,是我們應該去認真加以思考的問題,此處不作討論。

黔山瑞雪-136cm*68cm-1983年

  元人在理論上繼承了宋人的說法。錢選有個觀點很重要,他認為做到「逸格」必須超越功利,要「無求於世,不以贊毀撓懷」。

潑墨山水之五-68cm*45cm-1999年

  我認為創作實踐的塑造是在元代。「逸格」在「元四家」這裡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尤其是黃公望、倪雲林兩人,把「逸格」的創作實踐推向了一個高峰!文人畫的高峰也是出現在元代。

潑墨山水-2000年

  明人最重要的推進是董其昌的:「南北宗論」。很有意思的是他「以逸品加於神品之上」,而且「一刀切」地認為是「南逸北神」。南人有王維、董源、元四家、文徵明、沈周全是「逸格」,同時也是文人畫的正宗;北派講究神品,就是馬夏、李唐、劉松年、大李將軍等,就不能說是正宗。這樣說肯定是有問題的。但是他把「南宗」的這幾家歸入「逸品」我認為是恰當的。

潑墨山水-1992年

  清人幾乎可以說在「逸品」方面無所貢獻,但清初的「新安畫派」、「黃山畫派」是個例外,也就是在梅清、漸江這裡形成了「逸品」的小高峰,尤其是漸江,我認為成就最大。

潑墨山水-2000年

  進入近、現代以後,黃賓虹很重要,我個人認為除了黃賓虹之外,在「逸格」這個系統中還應該有一些人:吳湖帆、陳子庄、尤無曲、吳藕汀等,劉知白也是其中的一個。劉知白最好的一些作品(不是全部),應該放到「逸品」里來討論的。

潑墨山水-2002年

  例如:1948年的一幅《戊子山水冊之一》,就很好;1975年的《雪漫千山》、1975年的《獨梅笑不語》、1985年的《黔山瑞雪》等。2000年,也就是進入到晚年以後,《潑墨山水》之34、35、36、37、45、46、47、49、51,都是他「逸品」的代表作。此外,還有《白雲無盡》、《清涼世界》、《晨霧初升》等也都是晚年作品。最後一年,他創作的是《山水清音》、《黔山巍峨》,這些都是劉知白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霧中山色-138cm*68cm-1999年

  他在「逸品」的成就上有四個最重要的關鍵詞。

  第一,崇尚文人氣,才識清高。

  第二,超越功利性,而走向純粹。他的畫純粹、乾淨、孤冷、單純,沒有功利性的追求,反撥了「新中國畫」,反撥了庸俗社會學的那一套東西,這是非常重要而突出的貢獻。

潑墨山水之三十三-136cm*68.cm-2000年

  第三,不涉理路而本真。他的東西和抽象理性,和思維,和概念,和名詞等等,都沒有什麼關係,這就是嚴羽講的「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體現了一份本真,而且直指內心。

  第四,回歸自然,崇尚虛淡。他一生的創作都是與自然之間的一種交流,最後出來的東西卻又完全融入到了自己內心裡,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花不是花,鳥不是鳥,都是這樣的一種東西,似幻似真。在虛淡這一路上,我一直認為他稱得上近、現代一個鼻祖性的人物。

潑墨山水之四十五-137cm*70.cm-2001年

  所以,我認為在黃賓虹和劉知白這個上、下文的關係當中,他和黃賓虹還是有所區別的。黃賓虹的「晚年課題」,我曾概括為四個字——「離象得神」。「離象得神」有兩個出路:一個是玩筆(賓老自己),另一個是玩墨,而劉知白正好是玩墨的。

山水清音-68cm*138cm-2003年

  1948年的那張明顯學的是黃賓虹,但是晚年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和黃賓虹差距很大。他把黃賓虹用墨的理論付諸於藝術實踐了。所以,放到現代畫史上,他晚年的作品已經走到了現代主義的大門口,而且一隻腳已經跨進去了。所以,他在承上啟下關係當中,一個重要貢獻就是把「逸品」保留了下來,並抬到了一個很高的地位。這也就在無聲無息、不知不覺之中對「新中國畫」起到了一個反駁作用,同時又為「新水墨」打開了一扇大門,整個時代則迎來了21世紀「新水墨」的發展機遇。

黔山巍峨-68cm*138cm-2003年

  我曾經策划過一個展覽,就叫《游心虛淡》。這個展覽是在2014年做的,這個展覽里的許多藝術家都可以歸入到劉知白的「逸品」當中。我在梳理這個思路的時候,就想過要把劉知白放在裡面。所以,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樣的一代大家,更不應該忘記他在「逸格」發展史上的貢獻。

2016,11,3,修訂於南京·草履書齋。 


推薦閱讀:

八大山人花鳥蟲草山水冊
欣賞中國畫
醉美山水|石台牯牛降遊記
三人行必有我師
【名家】畫家宋威與他的追摹宋畫之范寬《溪山行旅圖》

TAG:中國 | 國畫 | 反駁 | 中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