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或遇最大宇宙碰撞事件嗎?
2013年或遇最大宇宙碰撞事件嗎?
[標籤:宇宙碰撞,事件] 2012-07-17 13:37
原創精華知識好評率:90%
浩瀚的宇宙承載著太多的奧秘,面對無盡的廣博,所知曉的猶如一粒小小塵埃,縱使如此,人類也從未停止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眾多不同國籍的科學家孜孜不倦投入其中,揭示了一系列重要的物理髮現,這些發現看似抽象,有些卻能改變我們所知的這個世界。
發現疑似「上帝粒子」 或改變人類對宇宙理解
追尋將近半個世紀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於2012年7月4日宣稱,找到一種新亞原子粒子,這種粒子與構成質量的「上帝粒子」的特徵「一致」。由此,萬物質量來源之謎或可解開,粒子物理學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或可填補。
「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的俗稱,它是一種亞原子粒子,理論上認為它應當是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粒子之一。
要解釋希格斯·玻色子,首先要從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說起。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決重力問題之後,理論物理學家開始嘗試建立統一的模型,以期解釋通過後三種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這就是標準模型。
該模型把基本粒子分為夸克、輕子和玻色子三大類,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的存在。隨著實驗物理學家把加速器越造越大,標準模型預言的未知粒子全都在實驗中現身,只有最重要的希格斯·玻色子仍然「在逃」。由於它難以尋覓又極為重要,因此也被稱為「上帝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這個名字中的希格斯來自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彼得·希格斯1929年出生在英格蘭泰恩河畔的紐塞,曾任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
「上帝粒子」的發現對人類有著重要的意義。法新社評論稱,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絲毫不亞於愛因斯坦首次系統地闡釋量子物理學。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MS實驗項目中國組物理分析負責人陳國明表示:「某種程度上,它的重要性堪比創造了一切的上帝。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希格斯粒子賦予基本粒子質量,使得物質得以形成、凝聚、演化,最終形成了星系,也形成了我們。」
正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官方宣稱的那樣:「希格斯玻色子觸手可及。」「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將要改變!」
搜尋暗物質:宇宙物質的「主宰」
最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表示,在發現了疑似「上帝粒子」後,下一步將著手搜尋暗物質,為了完成這一目標,他們將耗資12億歐元對設備進行升級。
而據《自然》雜誌網站2012年7月5日報道,一個由美、德、英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天文小組最近通過X射線多鏡牛頓衛星,首次直接探測到兩個星系團之間被暗物質「細絲」形成的橋樑連接起來。
暗物質是指宇宙中存在的一種不明性質的物質粒子,它的電磁放射和折射非常微弱,所以不能被直接探測到。按照天文學界目前流行的理論,暗物質才是宇宙物質的「主宰」,也是是宇宙的「黏合劑」,而我們肉眼能見的普通物質如恆星、行星,所佔質量只是宇宙中很小一部分。暗物質不能被「看」到,但可測量到其存在的痕迹。
2012年5月,德國科學家克里斯托弗·維尼格表示,通過對來自美國宇航局費米太空望遠鏡獲取的觀測數據進行長達3年半的統計分析,他可能是第一個發現了銀河系內存在暗物質的證據。分析中,他發現伽瑪射線的能量處於峰值,在光譜中表現為一條線。如果他的研究發現得到證實,這條線就是暗物質存在的確鑿證據。
然而,隨著暗物質的證據不斷增加,如今暗物質已經成為現代天體物理學中一個牢固確立的概念。實際上,這個概念幾乎必須存在,這樣才能解釋為何單個星系快速旋轉卻沒有分崩離析和星系群為何以這樣相互作用的方式運動。如果不存在比恆星、氣體雲和其他可見物質多10倍的暗物質,那麼宇宙將不合情理。
超光速粒子烏龍事件:若真存在將打破愛因斯坦理論
2012年6月8日,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下屬「奧佩拉(OPERA)」實驗小組宣布,5月剛剛進行的驗證實驗未發現中微子運行速度與光速存在差距,因此撤銷去年公布的「中微子運行速度超過光速」的實驗結果。
在基本粒子家族中,中微子的行為最難以捉摸,是宇宙中的小精靈。顧名思義,中微子不帶電,是個中性粒子。與它的「大哥」——中子相比較,它們的「性格」差異很大。中子表面上是個中性粒子,可是內部有複雜的電磁結構,而中微子內部完全不帶電。物理學家通常認為中微子以光速運動。
在去年9月進行的一項實驗中,「奧佩拉」小組曾稱其實驗裝置接收了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兩地相距730公里。結果顯示,中微子跑過這段距離的時間比光速還快了60納秒(1納秒等於10億分之一秒)。
這一實驗之所以被廣泛關注,在於其動搖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基石,根據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極限,沒有任何物質可以超越光速。
有位著名科學家說:如果超光速中微子實驗是正確的,愛因斯坦理論中廣為人知的「光速無法超越」定論將被打破,若證明超光速存在,則將現代物理學徹底顛覆,人類的物理知識將上升到另一個高度。穿越、平行空間、多維度、星球大戰……這些只有電影中才存在的東西或許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如今,這起宇宙探索的烏龍事件已經塵埃落定,批評與指責無助於人類的進一步探索,反思與往前邁進或許更能有助於我們在物理髮現上取得新的成果。
(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仙劍奇俠傳4》為何會被如此追捧?
※如何評價張孝全回歸上海軟星,上海軟星主要從事手游研發?
※王小虎更愛蘇媚還是更愛沈欺霜。?
※為什麼大宇發展那麼早,坐擁兩岸龐大的市場,出了那麼多經典的作品,如今卻只有靠賣情懷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