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訓練中訓練容量、強度與泵感的關係是什麼?

原來覺得舉鐵訓練很簡單 漸進超負荷 適當的休息等等就完事了。現在看了油管上或者國外很多視頻,感覺分不清主次了。我看到有人說強度非常重要,但是注重強度必然會導致容量下降。還有就是經常能看到人說這套訓練注重泵感,或者練著練著來一句super pump......所以說我們在訓練中到底應該注重什麼?或者說只有高手才需要這種變化?那麼作為新手應該在這三種元素中注重什麼?


謝邀,應該注重的是合理強度下的容量。 新手老手都是這樣,區別在於,老手因為可承受負荷上去了,如果保容量,強度就太大了,所以老手,尤其是專業體制的,會拆分訓練。

泵感是個主觀感受上的東西,而且你對肌肉控制力好,才會有明顯的泵感,這個只能做為很次要的輔助。


謝邀,新手和中等級別甚至高水平的擼鐵愛好者我我的建議都是漸進超負荷為基礎也就是三大項+推舉+引體向上+雙力臂這種作為基礎(全身複合性運動)甚至貫徹你整個擼鐵生涯。

力量是跟本,控制力是靈魂,先去輕鬆蹲個二倍體重(標準)再去考慮分化訓練的問題。所以5*5訓練計划走起吧,最樸實也是對新手最實用的計劃。可能你跟你的好基友一起進的健身房三個月你可以蹲100kg輕輕鬆鬆,人家還在70kg甚至更低作為極限組。

力量才是你進步的表現,注意而且這不是力量舉計劃。這種計劃練的身材完全不虛任何人,尤其是上肢主義充斥各個健身房的今天。結實有力的大腿更難得可見,這是基本功少去搞什麼彎舉孤立獨立的訓練,先具備那些東西再去考慮。


前兩個是科學第三個是玄學


1. 容量與強度在一定程度上矛盾的,

要超高強度,容量就不會很大;

要超高容量,強度就不會很大。

要兩者兼顧

次次沖極限——強度超大,容量最小;

5x5——強度較大,容量偏小,適合新手;

10x10、一周五蹲/推——容量超大,但強度偏小,疲勞較重,只適合短期應用;

大重量、低次數、高組數,比如10x5/8x5——強度容量兼顧,偏向強度,適合主項(自由重量大肌群多關節複合動作)

中等重量中等次數比如——強度容量兼顧,偏向容量,適合輔助項(固定器械單關節孤立動作)

五分化七分化——除非高手,否則一般強度偏小,也限制了容量。

2. 至於泵感、頂峰收縮這種東西都是經驗主義,沒有得到任何科學證實,只不過有一個高手憑感覺這麼說,然後傻逼就堅信不疑,或者偽高手雖然自己不太相信但為了裝逼還要向別人裝作這是真理,僅此而已。

3. 泵感

較小重量、高次數的單關節孤立器械動作最容易出泵感——不過肯定沒有多大強度,練力量耐力的人更容易碰到。

自由重量動作,一般還沒等到泵感到來,動作就先變形了。


新手應該把動作標準性作為首要要求,至於泵感,那是標準動作合理重量科學計劃後的自然結果而已。

至於極致的泵感,和推起更大的重量一樣,是人類對於更高更快更強的美好追求。


訓練容量和訓練強度這種描述不太直觀

背後的實質就是功和功率

延伸出來就是持續做功能力和最大功率

對於力量訓練來說 以輸出最大功率為目標 持續做功能力伴之

以上落實到實際訓練中就是多少重量做多少下

於是就可以畫出一根橫坐標為重複次數縱坐標為重量的曲線

所謂的力量基礎就是你這根曲線的斜率看起來是否不太過分

就是說隨著負荷的上升重複次數不要掉落得太快 反之就可以加重了

重要的基本都在這了


新手的強度是很容易上的。很多新手不敢上重量。導致進步緩慢。一定程度的訓練者。就要注意容量了。不要每次的衝擊重量。穩紮穩打。總容量自然就上去了。


推薦閱讀:

胸肌沒型怎麼辦?教你練出飽滿的胸肌!
人為什麼要爬山鍛煉健身?
第011期:卧推時,你的眼睛為什麼要盯著天花板看?
一篇能幫你少走點彎路的增肌文
8個啞鈴最佳訓練動作,在家一樣練爆全身!

TAG:健身 | 健身教練 | 健美 | 力量訓練 | 力量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