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乳業重建之考

中國乳業重建之考2011-03-08 10:28:45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廣州) 跟貼 269 條 手機看新聞

核心提示:行業惡性競爭已經到了互相誹謗、刺刀見紅的地步,輸掉的不僅是企業,還有整個行業的口碑和誠信度,對國內乳品行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在外界看來,這是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國內奶粉企業第一次聯合公開回應,強調國產嬰幼兒奶粉值得信賴,欲喚回消費者的信任。

3月1日,雅士利國際控股副總裁吳迪年與黑龍江飛鶴乳業副總經理肖光輝、黑龍江搖籃乳業副總經理李鐵紅共同做客新華網,回應乳品安全問題。

在外界看來,這是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國內奶粉企業第一次聯合公開回應,強調國產嬰幼兒奶粉值得信賴,欲喚回消費者的信任。

半年過去,聖元依舊在為那場「早熟門」買單。

今年2月4日,聖元國際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聖元實現營收4420萬美元,環比增長7.4%,但凈虧損為2047.9萬美元。而上一個季度,聖元的凈虧損為2116萬美元。

早在去年8月15日,衛生部已經為聖元「正名」,表示此前報道稱因喝聖元奶粉造成的嬰兒性早熟實與聖元無關。但這並沒有帶給聖元想像中的提振。

事實上,從聖元「早熟門」,到後來的蒙牛「誹謗門」,再到最近的「皮革奶」,受傷的並不止聖元一家。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七成被採訪者表示不會選擇國產品牌的奶粉。

國產奶粉乃至整個乳業,正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機——在三聚氰胺兩年多之後。

「未來五年,對國產奶粉的復興都不能抱太大希望。」上海壹言商務諮詢公司首席分析師湯誌慶說,「因為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聖元之劫

2010年8月初,有媒體報道湖北武漢3名嬰兒食用聖元同一批次的奶粉後,被檢出體內雌激素嚴重超標,其中一名15個月大的女嬰,雙乳隆起、體內雌激素更超過成年女性。其後,接踵而來的消息稱,江西奉新縣、山東臨沂市及廣東湛江亦有嬰兒服用相同牌子的奶粉後,身體出現「性早熟」的徵狀。

事件發生之後,聖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於8月7日立即在其官方網站上做出回應,表示「聖元公司生產銷售的產品是安全的,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違規物質的行為。聖元公司的產品反覆接受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檢測,均未發現任何質量問題」。

事實上,不同於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後,數以千計的嬰兒被查出異常,這次嬰幼兒性早熟的案例只有幾例,專家認為,如果聖元奶粉中含有激素,來自產奶環節的可能性要大於生產環節。

但是,在權威部門尚未公布檢測結果之際,聖元已經遭遇到巨大的衝擊:北京、濟南、海口、深圳、廣州等地部分超市的聖元奶粉紛紛下架。在美國納斯達克主板上,聖元國際最大跌幅一度達到35.44%。有消息稱,一周以來,聖元國際的市值損失超過20億元人民幣。

而幾乎所有受訪的消費者也都表示,在沒有得到明確交代之前,肯定不會讓孩子再去吃聖元奶粉。

2010年8月15日,衛生部宣布,經過調查檢測,兒童性早熟與聖元奶粉無關。雖然得到衛生部的正名,但是聖元奶粉的市場銷售仍難言樂觀,甚至連檢測結果也一度被各界「爭議」。

2010年11月4日,聖元國際公布了第二季度財報:凈虧損2116萬美元,在去年同期虧損1402萬美元的基礎上再次大幅增加。聖元國際在財報中表示,受性早熟事件影響,公司營收和市場份額均受重創,銷售收入為412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6533萬美元,同比下滑37%;2010年8月份市場份額下降厲害,由2010年7月的6.6%下降至4.8%,下滑幅度高達27%。

而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半年之後,聖元仍未走出「早熟門」陰霾。

行業危機

聖元僅僅是這場繼三聚氰胺事件之後乳業質量門第一個波及者。

在聖元「早熟門」最先曝光的第一周,乳業股普遍下跌,伊利股份 (600887)、光明乳業(600597)、三元股份 (600429)、皇氏乳業(002329)上周累計下跌幅度分別超過6.08%、3.21%、 6.08%和2.93%。而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業(02319.HK)股價三日內累計下跌4.3%,市值損失超過10億港元。

事實上,三聚氰胺一年之後,無論從企業人士,還是分析人士,甚至消費者,都認為,乳業復甦的現象已經開始萌生。而奶粉,正成為乳業復甦的一個主戰場。

2009年以來,低谷期的乳業開始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饃饃」:中糧集團攜手厚朴投資,出資61億港元,成為蒙牛乳業第一大股東;紅杉資本 以6300萬美元代價,獲得了飛鶴乳業10.5%的股權;凱雷與復星向奶粉企業雅士利注資,分別佔有雅士利17.3%和6%股份。其中,後兩家企業均以生產奶粉著稱。

而在「三聚氰胺」中倖免的國內奶粉品牌如完達山、飛鶴、搖籃等品牌已紛紛加大廣告投放力度,與此同時,乳業一線巨頭們也瞄準了這一領域。

2009年4月底,河北三元生產的首批配方奶粉新產品在全國13個省市全面上市。2009年7月11日,伊利發布公告稱,將在天津市濱海新區投資2.89億元,建設華北地區年生產4.5萬噸奶粉項目。2010年年初,光明正式將奶粉納入光明三大支柱產業之列。在此之前,奶粉一直是光明乳業的非主營業務,所佔份額很小。但「早熟門」和隨後的「誹謗門」都無情地摧毀了奶粉「復甦」苗頭。

2010年10月19日晚,網路若干論壇突然傳出消息,稱「早熟門」曝光後的消息傳播,與蒙牛及其公關公司「推波助瀾」有關。同時另一奶業巨頭伊利也指控蒙牛對伊利旗下產品QQ星兒童奶、嬰兒奶粉,進行有計劃的輿論攻擊,此後,涉及蒙牛誹謗門的蒙牛未來星品牌經理、公關公司負責人等4人被批捕。

一位乳品企業人士認為,「誹謗門」中當事幾方都是輸家。「行業惡性競爭已經到了互相誹謗、刺刀見紅的地步,輸掉的不僅是企業,還有整個行業的口碑和誠信度,對國內乳品行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如果這樣的惡性競爭局面再不改變,對於絕大多數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來說,最終只能被迫選擇放棄國產牛奶。」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表示,2010年國內嬰兒配方奶粉產量是下降的,估計下降量應該在12%-13%,而過去每年都在增加。

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0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在日益興盛的海外代購市場中,奶粉、化妝品已超越奢侈品名列前茅,奶粉已位居第二。在「三聚氰胺」事件前,國產奶粉在一級市場的佔有率是45%,外資奶粉是55%。「三聚氰胺」事件後,國產各類奶製品消費者停止或減少購買的佔四到六成,而購買國外品牌奶粉則急劇增加,進口奶粉市場佔有率就由70.6%猛增至86.8%,國產品牌卻由29.4%下滑至13.2%,至今仍未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以施恩為例,有數據稱,其2007年銷售就超過12億,2008年受三聚氰胺影響銷售只有10億,而去年更是退到6億-7億。

重建之力

在湯誌慶看來,自三聚氰胺以來一連串的乳業安全問題,使得中國奶粉行業在未來五年內,都不會恢復元氣。

「品牌誠信度的重建,需要時間。而且,行業的整頓還沒有完成,還有很多風波發生。」他說。

雅士利國際控股副總裁吳迪年坦言稱,近兩年中國乳業歷經磨難,大家對國產奶粉產生了集體不信任,而本土乳企一直不敢大聲說話,而是悶頭做好基礎工作。「行業的磨難可以快速提升整個行業的成長。」

「三聚氰胺」事件後,國內乳源問題曾受到公眾的質疑,於是便有一部分乳品企業開始主打「海外乳源」牌,聖元便是其中之一。無論在官網還是在包裝上,都能看到聖元「歐盟奶源安全品質」、「進口奶源」的字樣。

但「早熟門」也打擊了國內乳企的「海外乳源」新招。目前,國內眾多品牌開始進一步「洋化」。2010年年底,施恩引進了美國原裝進口系列奶粉,據介紹,這款奶粉的奶源採集、生產過程、出廠檢測等生產環節均是在國外完成。而此前同樣遭遇「假洋鬼子」質疑的澳優也正式實施「換血統」計劃,與法國乳業巨頭索迪雅集團旗下子公司諾帝柏歐成立合資企業,且未來還將與旗下嬰兒液態奶在歐洲排名第一的索迪雅合作,開發開蓋即食的嬰兒液態奶等。

一位大型乳企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對於國內乳企來說,信心重建需要時間和耐心,「企業必須在研發和營銷加大投入,才是王道」。

2010年9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對乳製品加工項目重新進行審核清理,重新核發生產許可證,加 強原料乳管理,強化對企業購進的生鮮乳、原料乳粉、出廠產品的監督抽查,質檢部門派員駐廠監督,完善乳品追溯制度,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實施電子監管碼追溯系統管理,加大對非法生產經營乳品行為的打擊懲處力度等。

熟知此次乳業整頓內情的人士指,「由於必須有一套三聚氰胺、獸葯殘餘、抗生素等檢測設備硬性的要求,需要投入300萬-400萬元,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在內的2000多家乳品生產企業可能將會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被淘汰。」

這輪乳業大整頓的最低標準要求乳品加工企業日加工原奶不低於50噸,否則將會被淘汰。中小企業由於資金實力,普遍因為硬體設備不達標而被淘汰。

吳迪年稱,重新審核乳製品生產許可證,實施新的行業標準,可以通過行業洗牌,淘汰一些不規範的小企業,讓國產奶粉製造業變乾淨;另一方面,這也可以提升國產奶粉品牌的集中度。而當前國產大型奶粉企業所處的境地,實際上是處在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容不得一點兒差錯的狀態。全國人大代表、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沙振權認為,政府必須牽頭,重塑消費者對中國乳業品牌的信心;可以嬰幼兒奶粉為突破口,由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進行全面市場檢查,每月甚至每周發布一次專業評估報告。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推薦閱讀:

牛根生謝幕:9年創造乳業傳奇 中糧已全面接管
專家:中國乳業標準被伊利、蒙牛等左右
合生元頻發質量門堪比光明乳業 回應多推諉逃避
2009中國乳業的危與機
輝山乳業暴跌當天 大股東楊凱持股曾減少2.5億股

TAG:中國 | 乳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