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音檔案──漢字的注音方法》

《字音檔案──漢字的注音方法》一、本節學習重點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介紹歷史上比較重要的幾種給漢語字詞注音的方法,包括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和漢語拼音方案。前三種方法現在已經不常用了,學生只需初步了解即可,重點是漢語拼音方案。了解漢字的注音方法,掌握漢語拼音方案,不僅有助於認讀和標註漢字,對於推廣普通話和實現現代漢語的規範化,也有重要的作用。二、課堂活動指導2.1 課本課堂活動●辨字識音這個課堂活動是使學生初步了解幾種比較重要的漢字注音方法。一、課堂活動步驟(1)標註拼音。課堂活動前可以請學生在黑板上分別給「引子」中的兩首詩逐字標出拼音,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2)查閱字典。教材中提供了兩部字典的資料片段,請學生瀏覽課文中這兩部字典的片段(另可查閱原字典),找出兩段材料中共有的「語、言、文、字」四個字。同時逐字分析字典中對該字的註解,分清注音部分和釋義部分。(3)了解注音。通過講解字典中給漢字的注音,使學生大致了解自古至今幾種重要的給漢字注音的方法。二、相關知識補充(1)聲母歌和韻母歌。①聲母歌《採桑謠》中的22個字包含了漢語拼音方案的22個聲母(包括零聲母)。這些聲母在《採桑謠》中的順序是:ch、r、q、m、z,c、s、j、t、n。f、g、b、k、p、、x,h、l、zh、d、sh(其中「幽」的聲母是零聲母)。②韻母歌《捕魚歌》中包含了漢語拼音方案中的全部38(39)個韻母。這些韻母在《捕魚歌》中的順序是(括弧內是重複的韻母):en、üɑn、iɑng、ong、ie,ɑng、uɑ、i、ou、ing。uɑng、ɑo、o、in、üe,ɑn、uɑn、uei、iɑn、ün。er、iong、ê、iou、iɑo,u、e、ɑi、ɑ、eng。ü、iɑ、(iou)、ueng、ei,uɑi、uo、i、i、uen(注意韻母「ㄝ」單用的時候寫成「ê」)。(2)《康熙字典》的注音。《康熙字典》先羅列《唐韻》《集韻》《韻會》和《正韻》對漢字的注音,然後用直音法直觀地給單字注音。①「語」字條:從「《唐韻》魚舉切」到「《正韻》偶許切」,是對「語(yǔ)」字的注音;而「魚上聲」是《康熙字典》用直音法給單字注音,說明「語」讀音與「魚」相近,但為上聲。從「又《廣韻》牛倨切」到「《正韻》魚據切」,是對「語(yù)」字的注音。「魚去聲」也是用直音法給「語」注音,指出這個「語」讀音和「魚」差不多,但為去聲。②「言」字條:從「《唐韻》語軒切」到「《韻會》魚軒切」,是《唐韻》《集韻》《韻會》的注音;「從嚴平聲」是《康熙字典》用直音法對「言」字的注音。從「《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開始是對「言」的釋義。③「文」字條:「《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從無分切」,這幾部字典用的反切字都是「無」和「分」;「音紋」是《康熙字典》的直音法的注音。從「《說文》錯畫也」開始是對「文」的釋義。從「又《集韻》文運切音問」開始是對古漢語動詞「文」的注音和釋義。④「字」字條:從「《唐韻》《集韻》《韻會》疾置切」到「《正韻》疾二切」是《唐韻》《集韻》《韻會》和《正韻》的注音;「音自」是《康熙字典》用直音法給漢字的注音。從「《說文》乳也又愛也」開始是對「字」的釋義。附錄:《康熙字典》和《新華字典》提到和使用的對「語、言、文、字」的注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康熙字典》注音字母漢語拼音語魚舉切偶舉切魚許切偶許切魚,上聲ㄩyǔ語牛據切魚據切魚據切魚,去聲ㄩyù言語軒切魚軒切魚軒切嚴,平聲ㄧㄢyán文無分切無分切無分切無分切音紋ㄨㄣwén文文運切音問ㄨㄣwèn字疾置切疾置切疾置切疾二切音自ㄗzì2.2 補充課堂活動●不「打」不相識這個課堂活動通過漢語拼音方案在計算機、手機等現代信息工具上的應用,說明給漢字注音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同時比較漢語拼音方案和其他注音方法的特點。(1)怎麼在電腦上輸入漢字和詞語請同學們在電腦或手機上錄入一段個人簡介(或其他內容的文段),可採用大家熟悉的任何漢字輸入方法。(2)有哪些漢字的輸入法在計算機或手機上輸入漢字,必須先讓計算機或手機也「懂」漢字。漢字字形複雜,字數繁多,而計算機標準鍵盤只有26個輸入符號的鍵位,所以要使漢字能夠進入計算機,就要先想辦法給漢字「編碼」。漢字編碼有兩個任務:一是要給每個漢字確定一個機器代碼(也稱「內碼」)。計算機只有「0」和「1」兩個編碼,但二者的八位排列組合可以形成256個內碼,計算機就可以通過內碼檢索和輸出漢字。二是要給每個漢字確定一個跟內碼相關聯的輸入代碼(也稱「外碼」)。如鍵盤輸入是用鍵盤字母外碼與內碼聯繫,而手寫輸入、投影輸入等是用圖形外碼與內碼聯繫,語音輸入是用語音外碼與內碼聯繫。我們現在見到的五花八門的漢字輸入法的差異就在於鍵盤字母的外碼有所不同。目前主要有三種鍵盤上的輸入碼:形碼、音碼、音形碼。A.形碼形碼是根據漢字的構造來編碼的,主要是以拆析漢字的字形為依據。形碼輸入漢字速度較快,重碼比較少,更方便「盲打」。但因為輸入漢字要記住很多符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掌握,而且長時間不用,很容易忘記各個筆畫的符號。所以形碼比較適用於專業打字員使用,一般人不容易學會。五筆字型輸入法就是目前影響較大的採用形碼的漢字輸入法。五筆字型輸入法鍵盤字根圖:

B.音碼音碼主要是運用漢語拼音的字母編成的漢字輸入碼。採用音碼的漢字輸入法主要有全拼輸入法、雙拼輸入法、智能ABC輸入法、智能狂拼輸入法、紫光拼音輸入法、微軟拼音輸入法等。這些輸入法大同小異,都利用了漢語拼音的特點。漢語拼音由一個或多個音素組成,都有聲母和韻母。聲母和韻母有一定的拼合規律。採用音碼的漢字輸入法歸結起來基本上就是兩類:全拼輸入和雙拼輸入。全拼輸入就是完整輸入目標字/詞的漢語拼音。例如要在全拼的中文簡體輸入法下輸入「可以」這個雙音詞,連續鍵入拼音碼「keyi」,提示條旁邊會出現一個單詞選擇列表(見下圖),直接敲空格鍵即可輸入「可以」這個詞。中文簡體輸入法輸入漢語字詞顯示圖:

雙拼輸入就是將拼音中的聲母和韻母作為兩個部分,在鍵盤上都用一個字母代替,這樣敲鍵次數能大幅降低。比如在中文之星新雙拼輸入法下輸入「zhɑn」,代表聲母zh的鍵盤符號是A,代表韻母ɑn的鍵盤符號是F,所以依次按A、F鍵即可得到「zhɑn」。再如要輸入「biɑn」,代表聲母b的鍵盤符號是B,代表韻母iɑn的鍵盤符號是J,所以依次按B、J鍵即可得到「biɑn」。當然在不同的漢字輸入法中,代碼對照有一定的差異。新雙拼輸入法鍵盤符號和拼音代碼對照表:ABCDEFGHIJZhɑiɑuɑüɑnuɑnɑoeɑnɑnguɑngiɑngShiiɑnKLMNOPQRSTiɑoinieiuUooouerenɑiengUVWXYZ;ChuUiüeeiüuɑiOngiongnuningC.音形碼音形碼也可以叫作「形音碼」,是指兼顧字形和字音編成的漢字輸入碼。其中一種是「以音為主,以形為輔」的輸入碼,叫作「音形碼」。比如「央、秧、殃、泱」等幾個字同音,都是「yɑng」。分別規定漢字的義符「禾」用「h」、「歹」用「d」、「三點水」用「sh」表示,那麼以上幾個字的輸入碼是「央yɑng、秧yɑngh、殃yɑngd、泱yɑngsh」。還有一種是「以形為主,以音為輔」的輸入碼,叫「形音碼」。先根據漢字的結構進行拆分,同時這個字的漢語拼音的首字母作為字的最後一位補碼。如萬能五筆、世紀形音碼都藉助拼音輔助輸入,大大提高輸入效率。(3)怎麼在手機上輸入漢字手機上僅有10個數字鍵,26個拉丁字母分排在2-9八個鍵上,漢字輸入一般都依靠這八個主要功能鍵完成。大部分手機輸入漢字用全拼輸入法。有的手機拼音輸入需要多次按數字鍵來選擇需要的字母組成拼音,非常麻煩。有的手機充分利用了聲母和韻母的拼合規律,能大大減少輸入時按鍵的次數,提高效率。比如比較流行的T9輸入法,只需要在擬輸入的該字母所在按鍵按一次,程序按演算法就能自動組成合理的拼音。通過練習,總結一下各種輸入法的優缺點,思考一下如何更充分更合理地運用漢語拼音,使輸入更簡便更高效。三、課後練習指導3.1 「小試身手」解析一、本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對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漢語拼音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具有的相關知識。參考答案如下:

二、本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對零聲母的掌握情況,並鍛煉學生靈活運用漢語拼音的能力。舉例略。三、本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對漢語拼音的掌握情況,並鍛煉學生查閱字典、詞典的能力。正確答案(括弧中是改正後的漢語拼音,「正確」表示原拼音無誤):①憂愁yiōuchóu(yōu),牙齒yáchǐ(正確),影響yǐngxiǎng(正確),衣服 īfú(yī),永遠 yiǒngyuǎn(yǒng),腰肢yāozhī(正確);②烏鴉 uyiā(wūyā),溫度wūndù(wēn),青蛙qīngwuā(wā),雞窩jīwō(正確),見外jìɑnwài(jiàn),老翁lǎowuēng(wēng);③鯉魚lǐy′(yú),遇見yǜjiàn(yù),約會 yēhùi(yuēhuì),緣分yüánfèn(yuán),紅暈hóngyǜn(yùn);④旅行lǔxíng(lǚ),邊區biānqū(正確),虐待nǜedài(nüè),敘說shùshuō(xù),拒絕jǜjüé(jùjué)。3.2 補充練習題目一、你將要參加一個聚會,為了給初次見面的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精心設計了一張個性「名片」──卡片上沒有文字,而是用四種注音方法對你要介紹的內容進行了標註。現在,就請你給大家「派發」一張這樣的「名片」吧。二、把漢語拼音方案的全部字母表做成一套卡片(26個拉丁字母中,「v」代表韻母「ü」。以「u、ü」起頭的零聲母音節的聲母分別用「W、Y」代表。另增加一張零聲母卡片「」,作為非「u、ü」起頭的零聲母音節的零聲母。全部卡片一共27張)。將同學們分成三個大組,每組分得9張卡片,用分到的卡片儘可能窮盡地組合。比比看,哪個同學組合的拼音形式又多又準確。三、請用漢語拼音拼寫下面各組詞語,注意拼寫規範。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北京大學,母校;② 新華字典,工具書,參考資料,輔導教材;③ 毛主席,周恩來,鄧小平同志,領導人;④ 皮襖,飄,延安,西安愛國人士,現案。四、判斷下面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組。A.百舸坎坷斧柯沉痾不起無可奈何B.佝僂拘禮苟且鉤深致遠白駒過隙C.遺施遺留饋贈潰不成軍功虧一簣D.驍勇饒舌繞嘴蹊蹺怪事曉風殘月五、判斷下面詞語中加點字的拼音全都正確的一組。A.晦澀(huì)教誨(huǐ)訃告(fù)物阜民豐(fù)B.哺育(fǔ)帳簿(bù)謁見(yè)苦心孤詣(yì)C.昭示(zhāo)召集(zhào)菲薄(fěi)蜚聲遐邇(fēi)D.眼瞼(liǎn)收斂(liǎn)漂洗(piǎo)剽悍勇猛(biāo)六、判斷下面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部相同的一組。A.緘默便箋殲滅草菅人命涓滴不漏B.輿論愉悅豐腴頤養天年負隅頑抗C.瑟縮吝嗇羞澀五光十色敷衍塞責D.寶藏賬目拐杖皮開肉綻烏煙瘴氣3.3 補充練習解析一、本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對四種注音方法(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和漢語拼音)的掌握情況。舉例略。二、本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對22個聲母和38(39)個韻母的掌握情況,以及對聲母和韻母相拼規則的掌握情況。舉例略。三、本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對漢語拼音的掌握情況,並鍛煉學生規範拼寫漢語拼音的能力。參考答案:①中華人民共和國:Zhōnɡhuá Rénmín Gònɡhéɡuó,國家:ɡuójiā,北京大學:Běijīngdàxué,母校:mǔxiào;②新華字典:Xīnhuázìdiǎn,工具書:ɡōnɡjùshū,參考資料:cānkǎo zīliào,輔導教材:fǔdǎo jiàocái;③毛主席:Máo zhǔxí,周恩來:Zhōu Enlái,鄧小平同志:Dènɡ Xiǎopínɡ tónɡzhì,領導人:lǐnɡdǎorén;④皮襖:pí』ǎo,飄:piāo,延安:yán』ān,西安愛國人士:Xī』ān àiɡuó rénshì,現案:xiàn』àn。四、本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對某些字的讀音的掌握情況。正確選項是D。其中的加點字都不同音,分別讀作:「驍(xiāo)勇,饒(ráo)舌,繞(rào)嘴,蹊蹺(qiāo)怪事,曉(xiǎo)風殘月」。選項A中「坎坷」的「坷」和「斧柯」的「柯」、「沉痾不起」的「痾」同音,都讀「kē」。選項B中「佝僂」的「佝」和「鉤深致遠」的「鉤」同音,都讀「gōu」;「拘禮」的「拘」和「白駒過隙」的「駒」同音,都讀「jū」。選項C中「饋贈」的「饋」和「潰不成軍」的「潰」、「功虧一簣」的「簣」同音,都讀「kuì」。五、本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對某些字的讀音的掌握情況。正確選項是C。參考答案:選項A中應該是「教誨(huì)」;選項B中應該是「哺育(bǔ)」;選項D中應該是「眼瞼(jiǎn),剽悍勇猛(piāo)」。六、本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對某些字的讀音的掌握情況。正確選項是C。其中「瑟縮、吝嗇、羞澀、五光十色、敷衍塞責」中加點字都讀「sè」。選項A中「緘默、便箋、殲滅、草菅人命」讀「jiān」,「涓滴不漏」讀「juān」;選項B中「輿論、愉悅、豐腴、負隅頑抗」讀「yú」,「頤養天年」讀「yí」;選項D中「寶藏」讀「zàng」,「賬目、拐杖、烏煙瘴氣」讀「zhàng」,「皮開肉綻」讀「zhàn」。四、專題知識擴展4.1 字典漢語的字典古往今來不計其數,但就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康熙字典》、《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是最重要的三部字典。一、《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清王朝召集眾多學者集體編纂的,依據明代《字彙》、《正字通》兩部書加以增訂,成書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是《說文》系字書的集大成之作。該書收字以「不悖古法,亦復便於楷書」為原則,共收47035字。正文之外,還有集中收錄冷僻字的「補遺」和「備考」兩卷。各字的注釋羅列《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等諸多韻書的反切,並對同音切語加以歸併,附以直音。解說則先注本音本義,後注異音異義,以及引申、通假。各義項的書證或依時代先後排序,或由經、史而諸子百家。注末還時有考辨。字的古體列在本字的下面,重文、別體、俗書、訛字等列於注後。《康熙字典》吸收了歷代字書編纂的有益經驗,又集中了傳統字書編纂中規模最大的編寫隊伍(共30餘人),加上是御敕纂修,問世後影響巨大。雖然《康熙字典》有不少疏誤,如書名、篇名之誤,引文之誤,引書錯亂,刪節失當,斷句有誤及字形訛錯等(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證》曾考出其錯誤2588條),但它仍代表了《說文》系字書的最高水平。二、《新華字典》《新華字典》是我國第一本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的小型字典,是新中國第一本語文工具書,也是我國第一部普及性的現代漢語規範字典。《新華字典》1953年由新華辭書社編,主編者為著名學者、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邵荃麟、葉聖陶、陳原、丁聲樹、金克木、周祖謨等。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第一版,按注音字母順序排列;以後續有修訂,改用漢語拼音字母順序,轉由商務印書館重排出版。該書的主要特點是:全書按音序排列,另附《部首檢字表》。書中採用的部首與一般字典基本相同,但略有改動,共有189部。所收單字有8500個左右,在單字訓解之下連帶加出的複音詞和片語有3200多個。複音詞和片語都加有標誌。在釋義中分別標出引申義、比喻義和轉義,使讀者能進一步理解多義詞不同詞義轉變之間的關係。這本字典雖小,卻極具科學性、規範性、實用性和權威性。目前《新華字典》已經修訂十次,最新版為2004年修訂版。該字典50年來共發行4億餘冊,創造了「世界圖書發行奇蹟」。三、《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是以記錄普通話語彙為主的中型詞典,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使用。詞典中所收條目,包括字、詞、片語、熟語、成語等,共約56000餘條。這部詞典是為推廣普通話、促進漢語規範化服務的,在字形、詞形、注音、釋義等方面,都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除一般詞語之外,也收了一些常見的方言詞語和方言意義,不久以前還使用的舊詞語、舊意義,現在書面上還常見的文言詞語,以及某些習見的專門術語。此外還收了一些用於地名、人名、姓氏等方面的字和少數現代不很常用的字。這些條目大都在注釋中分別交代,或者附加標記,以便於識別。《現代漢語詞典》由呂叔湘先生和丁聲樹先生任主編,首次出版發行於1973年,是我國第一部現代語詞典,開創了我國語文辭書編輯出版的新時代。30多年來,經過多年的編纂修訂,其準確性、規範性、權威性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成為我國現代漢語規範化和推廣普通話最重要的一部工具書,在海內外享有盛譽。2005年《現代漢語詞典》推出了第5版,除增刪了大量詞語外,還首次為詞語標註了詞類。(4.1 節內容參考《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有關內容)4.2 音節漢語的音節是發音和聽覺上可以感知的最小語音單位,也是語音分析的基本單位。漢語的音節分析可以有兩種角度,即「元輔音分析」和「聲韻調分析」。一、元輔音分析元輔音分析就是把音節分解到母音音素和輔音音素。音素是對音節進行分解得到的最小的語音單位,也可以說音節或所有大大小小的語音單位都是由音素組成的。比如漢語普通話「ji-suɑn-ji(計算機)」是3個音節,但又可以切分為「j-i-s-u-ɑ-n-j-i」8個單位,後者從音質角度不能再繼續切分,這些單位就是音素。音素包括母音和輔音兩類。比如「jisuɑnji(計算機)」中的「ɑ、i、u」就是母音,「j、s、n」就是輔音。漢語拼音方案中的字母「ɑ、o、e、i、u、ü」代表的音就是母音,其他字母如「b、p、m、f」等代表的音就是輔音。母音和輔音的區別主要是兩點:一是發母音時氣流在聲腔中沒有任何阻礙,即發音時可以「暢通無阻」。比如「ɑ」,嘴巴直接張開就可以發出這個音。發輔音時聲腔的某個部位必須先形成阻礙,氣流要克服這種阻礙才能通過。二是發母音時聲帶都要振動,而發輔音時聲帶不一定振動。漢語普通話共有9個母音和22個輔音。二、聲韻調分析聲韻調分析就是把音節看作由聲母、韻母、聲調三個部分構成。聲母可以定義為「音節開頭的輔音」。如「那(nɑ)」中的「n」就是聲母。「韻母」可以定義為「音節中聲母后面的部分」。如「那(nɑ)」、「南(nɑn)」、「年(niɑn)」,聲母「n」後面的「ɑ、ɑn、iɑn」,不管有多長都是韻母。「聲調」可以定義為「貫穿整個音節的音高」,也就是說一個音節一定有一個聲調,也只能有一個聲調。(1)聲母。漢語普通話中有22個輔音,但只有21個輔音可以作聲母。舌根鼻音「ng []」只能作韻母的韻尾,不能作聲母。漢語中有一小部分音節沒有輔音聲母,如「安(ɑn)、煙(iɑn)、彎(uɑn)、冤(üɑn)」等,但沒有聲母的空位置實際也能起到聲母的作用:如「bɑn(班)」和「gɑn(干)」意義不同,是因為有不同的輔音聲母;而「bɑn(班)」和「ɑn(安)」意義也不同,就是因為一個有聲母一個沒有聲母。這樣就可以把沒有輔音聲母的空位置叫作「零聲母」。有了零聲母這個概念,就可以說漢語的所有音節都有聲母和韻母(沒有輔音聲母的音節就有零聲母),或者說都是聲韻相拼構成的。(2)韻母。漢語普通話中共有9個母音,漢語普通話的韻母就是由這9個母音單獨或者相互組合,以及母音和鼻輔音「n、ng[n、]」相互組合構成的。漢語拼音韻母表只列出了35個韻母,再加上未列入韻母表的舌尖母音「-i[]、-i[]」和捲舌母音er[r],漢語普通話中一共有38個韻母(如將韻母「ê(ㄝ)」計入則為39個韻母)。這38個韻母一般分成單韻母、複韻母、鼻音韻母三類。單韻母就是由一個母音構成的韻母,有9個;複韻母就是由2個或3個母音構成的韻母,有13個;鼻音韻母就是由母音加上鼻音構成的韻母,有16個。漢語韻母的構造有極強的規律:首先是所有的韻母中一定要有母音。其次如果韻母只有一個母音,那麼任何母音都可以當韻母;但如果韻母中有2個或3個母音,那麼其中一定只有一個是舌位較低的母音,如「ɑ、o、e」等,其餘的則一定是高母音「i [i]、u/o[u]、ü[y]」;而且如果三個母音構成韻母,則舌位較低的母音一定在中間,高母音一定在兩邊。根據這種情況就可以發現:漢語韻母實際上又都可以分成韻頭、韻腹、韻尾三個部分。一個韻母中可以沒有韻頭和韻尾,但是必須有韻腹。如果韻母只由一個母音構成,則這個母音一定是韻腹,而且任何母音都行;如果韻母由2個或3個母音構成,則一定是舌位較低的母音充當韻腹,高母音充當韻頭和韻尾。據此漢語的韻母就可以做另外的兩種分類:一種就是根據韻母的韻尾分類:把沒有韻尾的韻母叫作「開尾韻母」,其他是「母音尾韻母」和「鼻音尾韻母」(而從整個漢語方言的情況看,還有「塞音尾韻母」(即由塞音[p / t / k]充當韻尾))。還有一種是根據韻母的韻頭來分類,也叫作「四呼分類」:即把沒有韻頭而韻腹又不是「i[i]、u[u]、ü [y]」的韻母叫「開口呼韻母」;凡韻頭或韻腹是「i[i]」的韻母叫「齊齒呼韻母」;凡韻頭或韻腹是「u [u]」的韻母叫「合口呼韻母」;凡韻頭或韻腹是「ü[y]」的韻母叫「撮口呼韻母」。(3)聲調。沒有聲母(包括零聲母)和韻母不能構成音節,而沒有聲調通常也是不能構成音節的;漢語音節中不同的聲母或韻母都可以區別音節的不同意義,而不同的聲調也可以區別音節的不同意義。如「bǐ(筆)」和「mǐ(米)」意義不同,是聲母不同造成的;「mǐ(米)」和「mǎ(馬)」的意義不同,是韻母不同造成的;而「mǎ(馬)」和「má(麻)」的意義不同,就是由聲調不同造成的。聲調可以從「調值」和「調類」兩個方面來分析。調值指音節高低升降變化的實際情況。目前標註聲調調值最通用的方法是「五度標調法」,即把聲調音高的變化幅度分為五度,5度最高,1度最低,再用一條線由左至右把音高隨時間先後而產生的變化標畫出來,線左端代表音高的起點,右端代表音高的終點,這條線的高低升降曲直就反映出聲調音高的變化形式和變化幅度,這也就是聲調的調值。比如漢語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個聲調的調值就可以表示為「 ˉ 」[55]、「 ' 」[35]、「 ˇ 」[214]和「 ` 」[51]。調類主要指聲調的類別。漢語普通話或某個方言里全部音節能讀出幾種調值(單字調),就有多少個調類。比如漢語普通話1200多個音節單念時一共有4種調值(不算輕聲和連讀變調),所以漢語普通話就有4個調類;而廣東話中所有音節單念時共有8~9種調值,也就有8~9個調類。需要注意:調類的數量是根據調值劃分的,但是調類的名稱,如漢語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卻不是由調值決定的。因此漢語各個方言的調類名稱雖然有可能相同,並不意味著調值也相同;或者反過來說,調值相同,調類名稱也可能不同。這是因為古人歸納古時的聲調有「四聲(平、上、去、入)八類(各分陰陽)」,而隨著語音的變化,原來同調類的一些字的調值到了現代就可能變得不同了,這種調值變化既可能使調類的數量合併減少(如普通話),也可能使調類的數量分化增加(如廣東話)。但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各方言都還是沿用古代的調類名稱。五、參考文獻鏈接●王力(《漢語音韻》,中華書局,2003年。節選)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字母,只好用漢字來注音。《說文》中常常說「讀若某」,後人說成「音某」。例如:《詩·周南·芣苢》「薄言掇之」毛傳:「掇,拾也」。陸德明《經典釋文》說:「拾,音十。」這就是說,「拾」字應該讀像「十」字的音。這種注音方法叫作「直音」。直音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時候,這個字沒有同音字,例如普通話里的「丟」字,我們找不到同音字來注直音;有時候(這是更常見的情況),這個字雖有同音字,但是那些同音字都是生僻的字,注了直音等於不注,例如「窮」字,《康熙字典》音「」,以生僻字注常用字,這是違反學習的原則的。另有一種注音法跟直音很相近似,那就是利用同音不同調的字來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作「到平聲」。「刀」是平聲字,「到」是去聲字,單說「音到」是不準確的,必須把「到」字的聲調改變了,才得到「刀」字的音。這種注音法是進步的,因為可以避免用生僻字注常用字(如「刀」音「舠」);但是也有缺點,因為需要改變聲調,然後才能讀出應讀的字音。反切是古代的拼音方法,比起直音法來是很大的進步。可以說,反切方法的發明,是漢語音韻學的開始。反切的方法是用兩個字拼出一個音來。例如宰相的「相」音「息亮反」,這就是說,「息」和「亮」相拼,得出一個「相」音來。這個方法大約興起於漢末,開始的時候叫作「反」,又叫作「翻」。唐人忌諱「反」字,所以改為「切」字。例如「相,息亮切」。「反」和「切」只是稱名的不同,其實是同義詞(都是「拼音」的意思)。有人以為上字為「反」,下字為「切」,那是一種誤解。反切雖是一種拼音方法,但是它和現代的拼音方法不一樣。現代的拼音方法是根據音素原則來拼音的,每一個音素用一個字母表示(有時用兩個字母,但也認為固定的一個整體,如zh,ch,ng,er),因此,漢字注音,既可以用一個字母,如「阿」ɑ,也可以用兩個字母,如「愛」ɑi,「路」lu,或三個字母,如「蘭」lɑn,或四個字母,如「蓮」liɑn(漢語拼音字母有用五個字母和六個字母的,但只應該當作三個字母看待,如「張」zhɑng,或者當作四個字母看待,如「專」zhuɑn,「良」liɑng,「庄」zhuɑng);古代的反切是根據聲韻原則來拼音的,它是一種雙拼法,總是用兩個字來拼音,不多也不少。我們看古人的反切的時候,應該按照下面的兩條原則去了解它:1.反切上字只取它的聲母,不計較它的韻母和聲調;2.反切下字只取它的韻母和聲調,不計較它的聲母。●呂叔湘(怎樣給漢字注音,《語文常談》,三聯書店,1980年)我們現在用漢語拼音字母來注音,比反切法進步多了。聲母、韻頭、韻腹、韻尾、聲調,都只要用少數符號來表示……這樣,25個字母加4個調號,就把注音問題全部解決了。讀者看到這裡,大概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麼有些韻頭和韻腹,甚至韻尾,用相同的字母來表示(i、o、u、ü),為什麼不用不同的字母來表示?還有n這個字母為什麼又作聲母,又作韻尾?還有r,只列在聲母,不列在韻尾,那個代表「兒化」的r又算什麼?要知道這是因為漢語拼音字母不是按聲母、韻母來設計,而是按母音、輔音的分別來制訂的。聲母、韻母是音韻學的概念,母音、輔音是語音學的概念。母音、輔音都是音素,就是語音的最小單位,每一個這樣的單位,不管它出現在字音的哪一部分,總是用一個符號來表示,這是最經濟的辦法。e,ɑ,o,i,u,ü都是母音,母音主要用作韻腹,但是有的也可以出現在韻頭、韻尾;n是輔音,普通話的輔音都只作聲母,只有n也作韻尾,另外有一個輔音ng,只作韻尾,不作聲母。至於末了的r,那不是韻尾,只表示發母音時舌頭要有點兒捲起來。●王理嘉、符淮青、馬真、李小凡(《現代漢語專題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節選)我國第一部有關語言文字的專項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於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2001年1月1日起實施。它首次將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明確規定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並且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拼寫國家通用文字的工具和中國人名、地名以及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從而確立了普通話、規範文字和《漢語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和使用範圍。在漢語拼音運動的歷史上,中國第一個設計了多種拼寫漢語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方案的人是盧戇(zhuàng)章,他的《一目了然初階》(切音新字廈腔)早在1892年,即中日甲午之戰前兩年就問世了,因此,他被稱為「從事切音運動第一人」。據統計,清末最後十年中至今猶有案可查的各種拼音方案就多達二十七種。這一時期的拼音方案幾乎都是為拼寫某種方言(相對於當時的「官話」而言)設計的,但拼音文字終究是一種拼寫語言聲音的文字,所以一開始就觸及了民族共同語的語音問題。其後不久,一種體現民族共同語發展趨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1900)從漢語拼音運動中脫穎而出,它拼寫的就是當時影響最大的「京音官話」,字母形式則轉而採用漢字的偏旁。《官話合聲字母》一度通行極廣,遍及了大半個中國,因為它符合當時社會上下要求民族語言統一的強烈要求,它拼切的「京音官話」也體現了民族共同語的發展趨向。1912年,歷史進入民國時期。當時國民政府一成立,教育部就召開了會議,議決改「切音」為「注音」,審定一切字音的法定國音,制訂用於漢字注音的字母,從統一漢字讀音入手來統一全國語言。第二年緊接著就召開了有各省代表參加的讀音統一會,會上正式採用了「國語」這一名稱,用以指明清以來通行區域最廣的「官話」,並議定了工作程序:第一步是先審定六千五百多字的國音;第二步是「核定音素,采定字母」。1924年國語統一籌備會討論《國音字典》(1919)增修問題時,就「決定以漂亮的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凡字音概以北京的普通讀法為標準」,同時國音的修改被編成了四句歌訣:(1)萬、兀、廣不用咯;(2)ㄗ、ㄘ、ㄥ無齊撮;(3)ㄛ無開齊ㄝ不開;(4)入聲分到四聲來。這樣,1913年「讀音統一會」擬定的「以京音為主,兼顧南北」的老國音就被修改為「純以北京話為標準」的新國音了。1932年根據新國音編纂的《國音常用字彙》由民國政府教育部公布,在《字彙》的序言中又對國音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含義作了進一步的說明,即「所謂以現代的北平音為標準音者,系指『現代的北平音系』而言」,「並非字字必遵其土音。」這一時期,從官話到國語,從老國音到新國音,國語運動最重要的一條歷史經驗就是要使沒有標準的初級形式的民族共同語(明末清初的官話)成為有明確規範的高級形式的民族共同語(標準語、國語和普通話),必須選擇一種活的語言、自然的語言作為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國語運動最大的歷史功績就在於它確立了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即以北京音(系)作為統一全國語言的標準音。由此,它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漢語規範化運動、推廣普通話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奠定了基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公布《漢語拼音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的漢語拉丁化拼音方案從此誕生了,它實現了中國人民自19世紀末以來為之嘔心瀝血,夢寐以求的願望。當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都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漢語拼音方案是近六十年來中國人民創製拼音方案的歷史經驗的總結。
推薦閱讀:

漢字讀音查詢
北大校長究竟有沒有讀錯?
細說漢字:去
漢字基本部件解析:表人體形態的「女」
細說漢字:因

TAG:漢字 | 方法 | 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