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職場(zz)
06-18
本人2003年考進南京大學某院,2007年本科畢業。 後進入上海一家400人左右的私營企業工作五年,換過不同部門及工作崗位,從實驗崗換到文職崗,文職崗位從最先的技術崗到後來技術與行政、人事和工會工作交叉進行,工作的後兩年經常與政府部門打交道。 最近賦閑在家,想把這幾年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跟大家說一說,也不能說是經驗之談,只想也許我的描述能讓一部分即將工作的南大人看了之後,少走一些彎路,有描述不確切的地方請各位指正。--※ 來源:.南京大學小百合站http://bbs.nju.edu.cn[FROM: 24.130.242.94]Source:http://bbs.nju.edu.cn/bbscon?board=JobAndWork&file=M.1373157760.A&num=6961發信人:shagu(serena), 信區: JobAndWork.5692標題: 走進職場(二)——租房的尷尬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Sun Jul7 08:47:25 2013) 對於很多人來說,走進職場的第一節課現場並不在單位,而是租房。大部分同學大學畢業後的工作都需要在外租房居住,家和工作單位在同一地方的畢竟是少數,剛畢業就可以買房的畢竟也是少數。離開學校到不同城市的單位報到,第一件事情就是尋找將來在這個城市的落腳點,一個臨時歸宿。以北上廣為例,這些一線城市房租在很多剛走出校門的同學們眼中看來都偏高,這樣催生了一種普遍的租房形態:合租。所以尋找合適的室友便成為一件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 這樣的室友關係與大學同寢的室友關係又有些許的不同。大學寢室其實還是有點約束關係的,進大學之前已經由輔導員分配好(南京大學好像一直都是按姓氏來排序,班級也是,寢室也是。我覺得寢室每年都可以適當做一些強制調整,我直到大學畢業,都跟我姓氏排序很遠的同學非常不熟。。。),同吃同住至少四年,一般臨時換宿舍的人不多,少數無法適應寢室生活的同學,經由輔導員的調解或者室友的體諒也能將就。 但是合租不一樣,除非一些要好的朋友相約一起租房,大部分天南海北的社會人在合租之前都是陌生人,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各自承擔的合租費用也比學校的住宿費用高出一大截。某些生活習慣如果一直無法磨合,磕磕絆絆的事情越來越多,矛盾也會越積越多。租房本來是在疲累的工作之後有一個安身之所,最後關係無法調和變成矛盾的戰場大有人在。 舉例說明。我家離上海稍微近一點,在去單位報到前一個月先去上海踩點,預交租房定金。因為覺得同一個公司的新進員工可能會比較靠譜,加上當時的人事經理也建議同期進公司的同事可以一起合租,在未見面未經初步了解的情況下找了同事H合租。 我們當時說好合租一年,也沒有再跟H簽其他協議。H來時第一句話就是上海房租在過年前後會降價,我租的房子偏貴,過年她要自己找便宜的房子搬走。既然覺得我租的房子貴,之前為何不提出不租,我可以另找合租啊,非要等來了以後提出過年時房租降價再搬呢?我後來理解為她就是找臨時落腳點而已。 雖然後來我又找到合租室友Z,但因為H的行為本身,瞬間給剛出社會的我上了一節信任課,讓我不再輕易的相信別人,而且無端損失了一間房一個月的租金。當然從Z以後我跟所有合租的室友都相處愉快,包括後來我把自己租的房子退掉跑去跟別人合租,那都是很愉快的經歷了。 我當時初出校門,無法理解H的一些行為,一直到很久以後,一些事情才慢慢有了合理解釋,並且增加了我的租房經驗。 第一,H認為我是二房東,收她錢要聽她使喚。所以極懶,整個房子的衛生從來不做,只顧她自己的房間,馬桶髒了會指揮我去刷洗。 建議:這一點,雖然其實之前所有的租房事宜都是我在弄,但是我不是租了房再轉租給她的,講明是合租,所有的事情就應該共同承擔,包括H先行退出合租的行為,對我來講都是不負責任的,在第一天我就可以讓她搬出,但我為了顧及同事之間的面子,當時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她去,不想鬧得很難看; 在合租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合租人,可以先租下房子,慢慢找合租人。多聊一聊,多了解,即使耽誤十天半個月,也比半路甩手就走的人強。合租就是需要共同責任,不然合租幹什麼。後來Z來看房的時候,跟她多聊了幾句,就能看出是很好相處的人,果然不出所料,我們就屬於共同承擔租房責任,一直到現在Z結婚生子都保持朋友之間的聯繫。 第二,在我跟H還處於磨合期的時候,H提議兩個人的錢合用,一起做飯吃。實際做飯的都是我,H還要指責我沒有按照她的口味做飯,沒有把她顧忌的菜剔除。 建議:我結婚以後意識到,我家跟我老公家一個江南一個江北車距才2.5小時,吃飯口味都有顯著的差異,更何況一個長三角一個西北的陌生人,彼此還不熟悉。合租房子,共享的是空間不是生活。廚房和客廳可以共用,除非彼此很熟悉,可以接受相互的生活方式,才可以一起吃飯。 我第一次租房到期退租後跟租了三室一廳的兩個人合租,互相熟了之後,我經常一個人做飯三個人吃,雖然跟合租人本身的品行也有點關係,但至少證明了三個人(河南,山東,江蘇)三種口味也能很好的調和。 第三,談談H這個人本身。H父母都生於東北,工業環境下長於西北。到H這一代就完全是西北生西北長的當地人了。因為父母屬於同輩的佼佼者,到H這一代,H又比同輩的小孩有出息(從小到大學習好,名牌大學),父母寵的不是一點點,家族裡的人無論老少都要讓著她,所以她在跟我合租的時候,有些壞毛病會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來:優越感,覺得高人一等,指揮我東跑西跑是常事,東西壞了找我修,沒飯吃找我做,有時候我都覺得自己是她老媽子。但是對人極其不尊重,不會說:請,謝謝等等。張嘴之前先斜睨一眼,然後就是:唉,那誰,你要吧啦吧啦什麼的,對父母說話的語氣沒有正常的,都很沖,她父母還十分開心。到合租後期我其實十分反感了。 建議:我後來也在反省我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有沒有她身上這樣那樣的毛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首先,父母供養我到二十幾歲大學畢業,好不容易工作了,對父母的孝心不僅僅體現在禮物和金錢上,要有起碼的尊重,說話的方式,小孩子語氣沖可以理解,一個成年人語氣那麼沖,如何教導自己的後代呢? 其次, H的角色好像還沒有從父母的羽翼下轉換過來,我作為H的同事跟合租的室友,不承擔老媽子這個角色,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別人沒有義務幫你做,幫做了應該有禮貌,我後來在請別人幫忙的時候,特別注意這些細節,張口帶笑,請和謝謝一直放在嘴邊。這樣的態度在工作中十分重要,有時候這樣的態度能給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離開公司之前,照顧到新員工來自全國各地,去年夏天的新人入職前,由公司提供錦江連鎖半個月的標間住宿,作為來上海的過渡,大大緩解了他們初來上海的不適和住房尷尬,也有充裕的時間互相認識磨合和合租找房。對一個私營企業來說,我認為已經是它成立十幾年來的一種進步了。 PS:我一直認為剛到新的地方,到實體中介比網路中介靠譜,網路租房可以等你熟悉了當地的情況再做打算,實體店跑不掉,網路租房騙子太多。走正規程序,簽正規合同,交該交的傭金,不貪不能貪的小便宜。中國國內租房比美帝容易多了。下期預告:走進職場(三)——同事是前車之鑒--※ 來源:.南京大學小百合站http://bbs.nju.edu.cn[FROM: 24.130.242.94]Source:http://bbs.nju.edu.cn/bbscon?board=JobAndWork&file=M.1373158045.A&num=6963發信人:shagu(serena), 信區: JobAndWork.5211標題: 走進職場(三)——同事是前車之鑒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Sun Jul7 14:01:48 2013) 當年進這家公司有點誤打誤撞的意味。之前準備考研,準備的十分不充分,報考異地的異系,有個同學建議也投簡歷。一共參加過一次會展中心的五校聯合招聘會,投了五家單位,這五家都給了面試,有一家甚至二面跑去蘇州,當時那家日本企業的蘇州工廠甚至都沒有建成。 我進的這個私企,沒有筆試,我拿不出手的專業課成績也沒有理會,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PPT介紹一下自己的課題,這個面試方法一直延續到現在沒有改變,我覺得比單純的筆試更能考驗人的能力,本科碩士博士,都要做這樣的PPT報告。只是最近幾年招本科生的比例已經下降的不成樣子,去年底我最後一次參加招聘,全部是碩士以上,像我這樣水平的,去年參加招聘會都沒有人會考慮,我放棄了多少份優秀的本科簡歷根本數不清,罪過罪過。 這家公司當時的CSO是個澳門人,美國生活多年,有一些當時同行業間比較先進的理念。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公司自創的實驗記錄本,設計得相當的先進,讓南京大學基礎培訓出來的我都覺得實驗記錄自愧不如。若干年後的今天,我偶然見到老公帶回的獻寶似的實驗記錄本都不當回事。我離開公司之前,實驗記錄本又經過多番改造比美帝現行的普通實驗記錄本高了不知道幾個台階去了。當然公司是與時俱進的,這幾年大海龜小海龜招了一籮筐,現在基本能與國外同行同步了,回歸的越晚的海龜,帶回的方法和經驗越先進。 提示:在大學所學的知識,能應用到工作中的不過10%左右,常用到工作中的也不過1%的樣子,大部分是某點的重複再重複。但是工作能教會你不一樣的思考方法,某一天你能改進那1%,才算大學知識的真正體現。 我的第一個崗位是實驗崗。當時一個博士帶一個小組做實驗,大部分都是海歸,對國產博士在資歷和待遇上都打壓的比較厲害,後來唯二的兩個國產博士,一個男博士沒憋得住還是辭職出國跑了一圈。女博士畢業於協和,水平極高,現在是一個比較重要部門的領導,因為手下的兵都是在公司浸淫多年的老油條,其中包括H及我下文會提到的S和C,都是非常厲害的主,曾經也是我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古古怪怪的事情多,對利益爭搶的厲害,領導做的十分辛苦。 有句話我們這行的人都十分熟悉:女人當男人使,男人不當人使。我離開公司前在我原來的實驗台前晃悠了很久,一直跟我要好的實驗室同事說,你看,這裡還寫著你的名字***到此一游,那是五年前我剛進實驗室,同事開玩笑寫在氮氣瓶使用須知邊上的,已經保存了五年,如果不搞清潔,還會繼續保存下去。當時我一個人能拎兩桶10L的二氯跑得飛快,抱著比人頭還大的漏斗隨便晃,過得最粗的柱子比我小腿粗。親眼見證我的同事從烘箱往外取東西爆炸出的蘑菇雲,把他半邊眉毛和後腦勺的頭髮都燎光了。 提示:所以看出來我說的是哪個行業的人,如果你讀到本科就不讀了,建議你馬上改行還有救;讀到碩士的,建議你一直讀完博士,趕緊或者直接出國鍍金再回來,外面形勢雖然不好,但是打個滾回來價錢能翻番。如果只是國內的碩士、博士,往後的路會越來越難走,越走越窄。公司有大我十來歲的本科老師兄,我都叫他師爺了,至今仍然在實驗室做實驗。 下面我會著重提一提S和C這兩個同事。我做實驗的時間不太長,十個月。有一次代表組裡做項目彙報的時候,覺得我的表達能力還可以,實驗記錄也算清晰,調組到當時每個做實驗的女性員工都夢寐以求的X組。這個組當時的功能是整個國內的相關企業所欠缺的,甚至如果跳槽離開那家都沒有其他的公司有這個部門接納,十分潮流。這幾年過去了,很多公司逐漸認識到這些功能的重要性,也在慢慢組建類似的部門,不過過程十分緩慢,國內私企老闆的通病:摳門,一個人當兩個人使,發展不起來。這些功能包括:查新,跟蹤,專利,項目管理,QA等等,後期經過調整,把跟蹤和項目管理給了那個女博士F的部門,後又新增了最近比較熱門的項目申報,差點把我整成殘疾人,這個是後話了。 X組威名遠揚,因為從領導到部下都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原來還有個愛化妝的小弟混跡在內,在我去之前也調去市場部了。我終於知道什麼叫不是冤家不聚頭,跟我同期進X組的,還有H,真是極大的諷刺。 說起S這個人,其實應該跟我很親,親到我該叫師叔,我的輔導員就是S的同學。我剛開始十分尊敬S,覺得她是前輩,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她教我的處事原則是能躲就躲,事情不能做太快,不然事情會越來越多,能混就混。所以我剛開始也想混完這幾年完事。S對公司的態度就是,公司給她薪水低,待遇差,令她蒙羞,所以以公司為恥,從來不敢告訴別人自己再做什麼,一直講要離開公司另尋出路。 沒過多久慢慢咂摸出不同的感覺出來了。當時她已經生過小孩了,每天在辦公室花2小時工作,剩下的時間就是在辦公室成員之間互相挑撥事情,要麼就是淘寶,要麼就是做點跟所謂的情人勾勾搭搭的事情,要麼就八一八公司亂七八糟的事情。對上級能拍馬屁就拍馬屁,對同事能罵就罵,能偷懶就偷懶,能佔小便宜就佔小便宜。每天吹自己老公賺的多(也是師兄,但是改行的早,混得很好),自己有多麼有錢等等,吹小孩有多聰明(很小就會發脾氣,估計遺傳S比較多)。猛然間我就驚醒了,我不要自己五年以後也是這樣在一個地方混吃等死,什麼都不做卻抱怨別人給的不夠多,每天跟潑婦一樣罵街。 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變成S的樣子人見人恨。S的老公這五年大發,開的汽車從現代小跑換成了奧迪Q5,可是朋友坐她的車一樣要在半路被攆下車,邊攆邊說快點快點,我要趕前面的綠燈。雖然換了部門跟領導,還是時不時的偷偷從領導眼皮子底下溜出去見朋友,能偷懶就偷懶,照樣淘寶、天涯等等輪著逛。新領導因她是公司老員工是給足了面子,私底下恨不得開掉她。就這樣還抱怨公司虧待了她,加薪,年終獎時不時要鬧一鬧。 提示:很多人初出校門可能有很高的抱負,覺得自己是一個大人物,一定能做了不起的事情。其實小事見真章,只有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才能有更高的台階做其他事。一味抱怨公司廢了她武功的S,其實是在每天的無所事事中把自己荒廢了。五年過去我可以很自豪的說,我終於沒有成為S那樣的人。 C在公司也是聲名遠播,說是跟人事經理有點不清不楚的關係,那個經理現在已經不在公司了。S和C有次為了誰的工資多加了100塊,去當時部門領導W那裡哭了一個多小時。C的厲害在嘴上,任何人跟她吵架都吵不過,十分毒辣,有次W被她氣得抹眼淚。 但是憑心而論,C是我見過僅有的幾個工作能力很強的女性,另外兩個是W和F,當然那兩個人都已經坐在領導的高位上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十分有條理,完成度和質量都非常高,我剛進X組時跟她學了不少東西,她也很有耐心,給我講過一遍如果我沒有記住會再重新講一遍,她耐心講解的樣子比張嘴吵架的樣子更有味道。 H、S和C後來因為工作內容調整被調職,很多矛頭都指向我,認為是我在從中作梗,對我都有頗多怨言。其實一是W實在厭煩跟這幾個人精鬥智斗勇,二是高層對工作內容的安排,而我的工作內容正好不在調整內罷了。如果高層當時調整的是我的工作內容,那麼調職的就會是我一個人,而不是大半個部門。對於部門其實是個損失。 提示:我工作這幾年,只換過一個部門,但是公司所有的崗位都做過。你其實根本不能左右身邊人的想法,但是你能做到的就是做一件事情,儘力做到你能做的最好的程度;你從任何人身上都能學到寶貴的經驗,不管這個人是懶散還是勤勞,是溫和還是兇惡。不斷地汲取你能學到的所有的本領,棄惡揚善。當有一天別人不行的時候,你行,你就是最大的贏家。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的努力在一方面,你能看到周圍的人的各色姿態,稍微提醒一下自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開這個系列,腦子一直在盤算該怎麼下手,還專門列了簡單的單子,無奈記憶力有限,有些東西要先標註一下,下次才知道寫什麼。我原來沒有這樣正兒八經的寫過系列的東西,這次也是在家賦閑,心血來潮的事。知識產權這一塊說實話我接觸的時間其實並不是很長,包括我後面會提到各種崗位我都只做過一段時間,從來沒有深入過,但我個人覺得也不是好處全無,基本哪裡需要我就會在哪裡,在人手奇缺的情況下,任何事情都能抵擋一陣。本來因為做專利的時間短,沒有準備寫這方面的東西,前面有一個同學留言說想了解專利代理相關的事情,我想了一下,覺得可以把我所了解的部分跟建議寫出來。專業做專利的可能會看到其實我懂的只是皮毛,千萬不要笑話。我所了解的是創新發明,與很多專攻實用新型的有些差別。大家在學校,其實接觸的知識產權方面的事情還比較少。國內的情況,到現在為止各行各業都已經明白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但是因為與國際情況相比,確實起步較晚,所以很多事情都還處在改革和摸索之中,包括國家知識產權局,他們每年的政策法規也在做相應的調整。我所在的部門雖然有自己的專利小組,但是不是很多大公司常規意義上的法務部。歸根到底相關的法律事務還是交由專門的事務所來完成的。我們做的是前期的整理及撰寫工作。這裡的整理和撰寫,其實是本公司職員已經完全有能力完成一篇幾百頁的專利,包括中英文翻譯等等,後續的修改,查新和侵權問題才由外包事務所打理,因此費用方面比普通的代理要低廉許多(代理真的很賺!)。我剛調進部門時覺得前輩同事都能寫專利十分神奇,我完全是門外漢的門外漢。而入門的方法,換做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學習:就是閱讀大量的專利,最好是英文專利,最開始可以從英文翻譯成中文的專利下手,很多早期的英翻中專利有點慘不忍睹,翻得前言不搭後語的很多。最近十幾年國外在中國的知識產權布局很大,很多已公開的優質的中文專利可以直接在互聯網上查到下載,方法我不贅述。閱讀專利不僅僅要理解專利的內容,還要學習整篇專利的結構,構成,包括相關的語法,邏輯,句式等等。可能有人會調侃這是旁門左道,但是你看多了以後,有些句式會自然而然蹦出來,把專利的結構整明白了,寫完整了,專利就出來了。這種速成法教會我在一個月之內就能寫專利,雖然後期要經過很多人的修改和潤色。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我不知道現在國內往國際布局知識產權的私企多不多,因為我們通常要申請十幾個國際和地區,因此除中文版本外還有其他各語言版本。我所在的部門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中文專利翻成英文。但特殊語種的翻譯是由專門的代理去做,比如日語什麼的。但僅僅自己中翻英這一項,就能為公司節約不少錢(再感嘆一下代理真的很賺!)。很多人畢業之前非常嚮往專利事務所的工作,但苦於不得其門而入。做專利代理人的最好的背景是有法律基礎的理科生。理科生有相關的專業背景,可以在學校時同時修法學,也可以後期補足。而已有法律基礎的文科生有時候做理科專業的專利,跨度確實太大。但最重要的是要考取專利代理人資格。我真是沒什麼恆心毅力,當年已經買了書籍和卷子準備考,後來跟考研一樣又黃了,我以工作繁忙為借口,但這樣的借口要不得。我有同學就是先進專利代理公司從打雜做起,然後再考代理人資格,他們大概應該陸陸續續都考中了。打雜的前期要耐得住寂寞,發憤圖強考試通過就能升天。考代理人資格除了選擇參加各種各樣的考前培訓班,如果有條件國家知識產權局每年在全國各地有巡迴研討會,年會費6000左右,這種研討會會務費會包含在年會費里,但是食宿費用要自行承擔,每次研討會都有專家講座,有些講座確實發人深省,我現在後悔那時有機會參加的幾次沒有認認真真聽講,還經常開小差來著,但我見過很多私人掏錢參加就為記點筆記好考代理的。但是真心來講專利代理人不好考。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的省市知識產權局也會有相關的正規培訓班,有些培訓班的結業證書可以等同於代理人資格證,我沒有了解過都有哪些地方可以,大家可以考證一下。如果有人的確有意往這條路上走,不管已經到了哪一級哪個階段,早作準備都是必要的。寫這些事情應該盡量客觀公正。但是我必須檢討,有些事情即使已經時過境遷好幾年,我仍然在敘事時摻雜了個人情感,對於一些人和事,看看笑笑就好,還請各位口下留情,不要對他們做出過激評價,我心中會有歉意。 下面這些事情,講的事情雖然不同,但其實是完整的一條鏈,所以我一起寫下來,我叫它——客串IT的故事 在我慢慢學習撰寫專利的同時,我的另一大工作是維護公司的資料庫。當時的資料庫是外來單機版本,不能聯網。整個公司的相關數據每天雪花一樣的飛到我的桌上,我要做的工作是不停的錄入,不能有分毫的差池。隨著公司的發展,數據量越來越大,我每天的錄入量也越來越大,戰戰兢兢。但終於有一天,一個很重要的數據還是出了問題。 交數據給我的同事一口咬定她找我換過數據,但是我確實不記得。領導出於對我的信任也認為是同事的問題。但是後來我再仔細想想,如果同事確實來找過我,而我因為太忙沒有理會,有可能確實忘記,其實是冤枉了別人。 而我應該在工作中更耐心一點,更仔細一點,再跟同事深入溝通一次,而不是出問題就互相推諉,也許就不會跟同事鬧得那麼僵。那時初出茅廬愣頭青一隻,有些事情還是做得飛揚跋扈了一點。 建議:工作中出現問題,第一件事不能互相指責,而要心平氣和的溝通。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得到卻難上加難。若干年後的今天,我在處理緊急問題時還不能很好的貫徹這一點。很多時候我們只考慮自己的立場,有時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別人的處境,是否因為你的疏忽得到不公正的對待。 因為大量的數據湧現,沒多久我一個人已經來不及錄入所有數據了,公司當即決定請軟體公司給量身定做一個新的資料庫軟體,可以聯網,各人數據各自錄入。當時國外有相似的軟體,但價格昂貴,私營企業無法承擔如此昂貴的費用;軟體公司報價低,但是沒有成型產品,只能以模仿定製為主。 工程師來與我溝通之時,只有大概設想和資料庫基本框架,其餘都是空白。我只能邊查閱國外相關軟體邊絞盡腦汁思考,該有的功能,如何編排,如何跳轉,我都是一頁頁動筆畫在A4紙上,然後與工程師口頭交流,工程師做出效果,再改進。剛開始進展緩慢,一兩個月才能推進一步,後期一兩周可以做一次改進,反覆修改,大概一年之後才有雛形,勉強上線運行,但仍然漏洞不斷,與之前的設想相距甚遠。 建議:我離職前一年,公司從海外引進相關信息管理的海歸一名,在他與軟體公司進一步溝通與設計之後,資料庫如今已經慢慢朝之前預想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我與他交接工作,並交流之前的艱難困境時,終於體會到一件真理:人一定要量力而行,並不是人有多大膽,地就有多大產。事情本身對我而言是一種挑戰,我確實歷經艱辛完成了它,甚至用到手繪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方法。但是不一樣的水平和不一樣的眼界,做出的效果確實不一樣是顯而易見的。適當的時候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能者上。 因為管理資料庫,資料庫需要對所有的電腦安裝一系列三四個軟體,安裝順序和方法一步都不能錯。由於軟體本身漏洞,新舊版本不兼容,而且是國外編寫程序,工程師拿不到源代碼也無法解決問題。向公司IT主管尋求幫助也無果,我只能反覆在一台機上按不同順序和方法裝卸幾十次,最終才確定一整套安裝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當時公司的電腦不像現在經常更新,設備都比較老舊,平時除去文職部門外,大部分電腦都是偶爾才用到。每台設備的配置還不盡相同,安裝三四個軟體時間長短不一。有一段時間我基本不在辦公室,而是流竄於整個公司五層樓的每個辦公室和實驗室里,幾十台每一台電腦都經過我手安裝,測試無誤再交由別人使用。 我離職之前一周,仍然有同事打電話問我如何安裝軟體更新程序。雖然我很早就將完整的方法在公司伺服器共享,但還有一大半需要用到該系列軟體的同事不知如何安裝,包括很多公司工作多年的海歸博士。而我編寫的方法里,甚至精細到連office2003和2007安裝該插件的方法不同都一一列明,十分清晰。 很多大型企業有很專業的IT部門,能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一些中小型私企是沒有這樣的便利的,都需要自己解決。大部分同事,無論本科碩士還是海歸博士,想必讀書時沒有人幫忙自己也能動手安裝軟體,會安裝軟體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更何況是與自己的工作息息相關的軟體,更何況有具體的安裝方法。那麼工作以後這種情況是技能的退化導致的還是心態的變化導致的呢? 建議:很多人工作中,會不經意間學到很多微不足道的竅門和技巧。那些小竅門,小技巧可能由別人開發,也可能由別人掌握,小到不值一提。但是如果有學習的途徑和條件而不加以利用,其實是你的損失。小技巧很多時候也能解決大事件,不要放棄掌握它們的機會。--標題: 走進職場(六)——新員工入職二三事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Tue Jul9 03:38:38 2013) 這一段我本來準備往後放一放。但前面有同學提到剛畢業入職,不知如何快速融入,所以我把這一段提前拿出來說一說。有些本該在這一段之前交代的事情只能以後再提,但是不妨礙大家的理解。 題目叫新員工二三事。這裡的新員工,不包括社會跳槽人員,單指應屆畢業生。去年我一共帶領了近三十個應屆生去參加戶外拓展,有一大半人是我在公司迎接並親自送到公司預定的酒店安頓,從接受三方協議到申請上海戶籍到報到,初期的考評及集體活動均全程參與,對各自的家境脾氣品行都有初步的了解。這個是背景。上海戶籍的申請是比較熱門的話題,我後面會另開一篇。 在這近三十個人里,有兩位的工作是由我親自帶領,另一位也是在本部門工作,因此對她們了解得更為深入一點,下面就以在她們身上發生的一些事情舉例說明。M,華理碩士。L,南大碩士。G,南京某大學本科。 三個人除M是領導在華理的春季招聘會直接面試外,L和G是在春季招聘季過後,公司急需招人時網路投遞的簡歷。在到公司現場面試時,我都跟她們聊過一段時間;面完她們倆回南京後,又給她們出過筆試題,文職所以需要筆試,實驗崗是不需要的。 在面試之時,L和G的表現就顯著不同:L不知是多讀了幾年書年長一點還是什麼,面試時比較規矩本分,答問題按部就班,有點緊張;G是這三個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面試時給我的印象就是喜歡抖腿,還有雙手抱胸,這對面試官來說其實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但因為給她這個崗位的定位要求不高,我們還是給她發了offer。 建議:我客串人資時,都會跟來面試的人簡單聊一聊,不管是應屆生還是跳槽來的,都是普通的學習,家庭,原來的工作,對新工作的設想什麼的(問題不太專業哈,因為專業的問題由另外專業的人去提)。時間不超過十分鐘,但是通過聊天的內容和對應聘者的觀察能對一個人的品行和想法了解個大概。很多人面試時的特質是不由自主流露出來的,並不需要深挖。一個不停的追問加薪和福利的人,和一個與你討論工作設想的人,他們的處事方法和工作原則高下立現。 G這個小孩跟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簡歷你看過沒有?我是不會做技術相關的事情,你看我的簡歷,都是學生工作啊,社會工作啊,沒有專業課的。我一聽正好啊,拋頭露面跑腿打雜就是這個崗位的實質,所以即使她有抖腿和抱胸的行為,我認為招進來後改造改造還是可行的,所以即使在領導決定發offer時我有猶豫,也沒有提太大的反對意見。 真實的情況是:一直到我離開公司,G坐在位子上仍然像一灘爛泥一樣癱在那裡,沒有坐相;她所有的毛病,抖腿,抱胸,甚至對人骨子裡的那種不尊重一點都沒有改觀;我會善意的提醒她坐好,認真工作,她會低頭虛心接受批評,但絕不悔改。 我每次去辦公室看到G,都在遮遮掩掩的關QQ,旺旺,淘寶,上各種各樣的論壇;每天大部分時間在辦公室外接怎麼也打不完的私人電話,要麼就是在工作極其繁忙時突然離開去傳達室收包裹。 當然除了G以外,這一批很多應屆生在剛進公司時也都表現出這樣那樣自由散漫的特質。我也明白在學校確實沒有公司里這麼強的約束,做事都比較自由。但是如果有這樣習慣的人,一定要提醒自己注意改變,不是每家單位每個領導都有很高的容忍度。該休息時可以休息,該工作時還是應以工作為重。特別是剛入職時,領導同事,隨時隨地都在留意你的一舉一動。 建議:就我看來這樣的公司還算人性化,比上班時間不能上網、接私人電話和郵件的好一點,會給員工私人空間處理這些問題,一般也不會管太多,也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但是要把握適度的問題,不能太過。別人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以後身上就會貼一種標籤:這個人幹活不認真,不能重用;甚至加薪時領導都會想到,她工作的時間真的不多,那可以少加一點,甚至不加;其他部門的領導在有利益紛爭時也會提出:你看,這個部門的某某某,一直都是什麼什麼樣子,憑什麼加薪呢。 因為在去留的問題上我十分坦誠:大家千萬不要學我,我是破罐子破摔,早八百年前就知會公司我要走人了,趕快招人吧。所以M和G的工作其實就是接替我的崗位——項目申報(這個我也會另講,其實也是一個比較有發展前景,但極其辛苦勞累也很難介入的行業),要在不到一年之內把我手上的活計完全接過去。最初的設想是M主內,G主外。 主內考慮到M碩士的水平比本科好一點,能夠完成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文字內容;主外是想把G活潑外向的特質發揮出來,希望她能學會如何與政府官員打交道及一些打雜事宜。但最終的結果是M可以內外兼顧,G卻調職去了行政部,真的打雜去了。 M比G早來三個月,入職時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我一個人做三份工:申報,行政和人資。申報是我的主業,行政和人資雖然是幫忙,但零碎事情多,所以整個白天都虛耗,我只能晚上回家做申報,經常加班到12點,成天蔫頭耷腦的。M入職後,我就像久旱逢甘露的秧苗一樣,一下子覺得活過來了。 有一個幫手不容易,有一個好的幫手更難。M屬於那種頭腦活絡,但勤勤懇懇的女孩。交給她的工作,不會時肯問,問了以後領悟很快;完成工作及時,有問題一點就透,下次絕不再犯。我後來一直反思,是不是剛開始對M 逼得太厲害。後來意識到,也許從一開始就放手讓M自己動手動腦是最好的鍛煉,方法沒有錯,就是推得有點急躁,要改進。 三個月後,大批新員工入職,G和L同一天報到。這裡贊一下南京大學的校風: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培養的確實是優秀的品質,但也是發展的瓶頸。G一到就對人資主管Y極盡讚美之辭,點頭哈腰;L則繼續表現中規中矩,有點緊張。Y幾乎在瞬間就給G打了高分,對L則有些不屑,甚至頗有微詞,說她木木登登不討喜。 建議:這些年來我雖然一直把「誠樸雄偉勵學敦行」這樣的校風掛在嘴邊,真正行動時卻漸行漸遠,慢慢沾染了市儈狡詐之氣。在L身上我又一次看到了這句話的局限所在。誠樸也好,敦行也好,都是難能可貴的高端品行,但缺少變通之氣。 L的學識比G高出一截,L的能力比G高出一截,但是在入職第一天,在與G 的比較中就落了下風。一節敗退,節節退。很多人講不要緊,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現實中不是每個公司的人資和部門的領導都慧眼金睛能真正認識到金子的寶貴,有些會做表面文章的人會混得更好而不是勤懇做事的人。 有人也許會不以為然,覺得L後勁足內涵深,也能更好的發展。那麼我再拿L與M做個簡單的對比:同樣是碩士,一個南大,一個華理。一個南京,一個上海。即使崗位不同,但都兢兢業業,做得風生水起。如果在她們中二選一,我還是會選M。原因是什麼呢? 大上海大眼界。L和M工作能力同樣出眾,學識一樣水平,但是眼界不一樣。我接觸過上海本地各個大學培養的學生跟南京,成都,蘭州,天津這幾個東南西北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學生。他們在求學的四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平時所接觸的人和事,方法和效率,完完全全不一樣。 所以工作以後,不管從什麼地方什麼學校出來,工作態度可以一樣,工作方法可以一樣,工作效率可能也一樣,但從學生時代起就是從上海的角度看問題,待人處事已經完全的上海本土化,生活在上海的節奏里。對本土公司來講,這樣的人,培養和使用起來更簡單和得心應手。 建議:並不是北上廣的企業特別排外。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風土人情差異極大。這些年看公司里的人進進出出沒有上百也有好幾十人,上海到上海跳槽的其實不多,更多的人去了哪裡呢?一般兩個選擇:回老家,回求學地。一是上海討生活確實艱難,二是更習慣於老家和求學地的生活節奏。對於這樣的離職,對公司來說是無謂的損失,即使能表示理解。在下一次招聘時如果考慮到這樣的風險和損失,會造成十分排外的假象。 所以還在地域之間猶疑不決的人,一定要考慮再考慮。我認為最好的選擇,要麼老家附近,要麼求學地附近,能很快的適應生活和工作的節奏,也能有更好的發展。原因是從出生到長大到外出求學,十幾二十年已經適應的節奏,輕易不能改變,而熟悉的環境比陌生的環境更容易發展。 不好意思各位這一篇寫的有點拖沓。最後談談G這個小孩,我十分為她惋惜。G其實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外向的女孩,好好培養一下也可以做事。事情的走向到我離開公司時已無法控制。壞就壞在人資主管Y對G 的專寵,這樣無厘頭的庇護我覺得對G來說並不是好事。 G到公司三個月,基本是我帶一半,我特別忙無暇顧及是就讓M帶一半。我帶的時候已經發現不少問題。 貪玩:就是上文提到的不做正事,比那些老油條還厲害; 懶惰拖沓:一件事情半小時可以做完要拖一天,文件的位置從來不記,每次要用時問我或者M,最誇張時一個問題問我三遍,再問M三遍,第四次還要問。她並不是記不住,就是懶; 不動腦:我一直跟M講做事要動腦自己想,我離開公司就沒有人教,M慢慢適應從想到80%的問題到100%的問題直到能想到100%以外去,而G,只能考慮到40%,還是在逼迫她思考的情況下; 沒有責任感:我交給G 的事情都是最簡單的小事。難度大一點都給幾個碩士解決。但是G往往會最後一個才完成,而且完成質量極差,每一個都需要我回家加班返工。最極端的例子就是有一次她自己的任務完成不了,跟領導說腦袋疼死了不做了要回家休息。就真的甩手走了,走了。。。。。。我跟M晚上加班加點才在截止日期前把材料做好; 人前一套背後一套:我帶時好歹做一點事,給M帶就各種推諉。對我說有M交代各種事情做,對M說我交代她各種事情,實際情況是大事不做小事偷懶; 等等等等太多沒法一一列舉。 試用期三個月時,我覺得應該找她談一談這些問題,這些小事說實話夠開她好幾遍了(我有時是可惡的人資嘴臉),或許有些可以改進。這個時候Y就跳出來各種維護啊,說這是我失散多年的親妹,誰敢找她麻煩,我跟誰急。想想人家確實不是我親妹,怎樣都與我無關,我操哪門子心啊,於是繼續容忍了。 轉正三個月後,大小領導都看出來她爛泥扶不上牆了,要換她去行政人資部打雜。我那時也快滾蛋了,覺得稍微扮演下惡人,撈她一把,說不定還有救,所以又說了一遍,我跟她談談吧。Y又跳出來了,說你別把她嚇哭了。結果Y告訴G因為你太好了,姐姐太喜歡你了,所以強烈要求調你進行政部。G從此自信心無限膨脹,大搖大擺開開心心搬進了行政人資部打雜。 上個月跟老同事閑聊,得知G仍然在Y的庇護下快樂的工作,每天除了上網電話就是翻英文書考口譯,一件小事也不做,當然也做不好。我不知道是該羨慕還是該真心替她惋惜。我不知道G對自己的認識和定位到底是什麼樣的,也許不知道自己有問題,也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還是我對別人的要求太高都超出了她們自己的期望? 若干年後G發達了也會怨恨我當時對她的逼迫吧?Y在一天G就快樂一天,哪一天Y不在這家公司或者換領導呢?或者G終於有一天換工作呢?繼續找到能容忍她的地方和領導,我覺得有點困難,那就長長久久的呆著吧,只可惜了這一個剛出校門的小孩了。--標題: 走進職場(七)——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Thu Jul 11 06:25:52 2013) 昨天發完番外被家屬教育了半天:啰嗦,雜亂,通篇廢話沒有主題,實在讓人看不下去。好吧,我也在慢慢摸索到底怎麼寫妥當,希望能改掉碎碎念的毛病,大家有任何意見都可以提出來,後期爭取改進。 再不把這一篇趕出來,估計很多人都要罵我惡婆娘了,對前輩的人工作狀態嗤之以鼻,對後輩的人也凶,感覺是要逼人工作工作再工作的樣子,不給別人喘息的機會。大家原諒我,因為我自己是一個對工作認真的人。不過要求所有的人都跟我一樣認真敬業,好像確實有點勉為其難,但我絕不是一直處於過勞狀態,偶爾也會偷懶摸魚插科打諢。 前面我提過自己工作過的崗位很多,這裡大概列舉一下: 剛進公司做實驗員,崗位叫某某研究助理;後來轉文職,工作內容完全改變,專利,項目管理什麼的都做一點,但仍然叫某某研究助理;期間經常客串的有數據管理,臨時IT,軟體管理,印表機複印機修理工,電腦保養工等等;後期一門心思做申報,捏造了個頭銜叫項目申報專員(是唯一印在名片上的,到離職時還有一盒沒發完);在行政部幫忙做點雜活叫行政專員;招聘,宣講面試時改稱人資專員;也給總裁們總監們做做臨時秘書,寫點PPT演講報告;公司組織大型研討會做會務接待;在工會做個沒有發言權的小幹事;年會缺主持時做主持;主持力量足夠時做總導演。。。。。。有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想不起來,有些即使想起來也不知道到底該叫自己什麼。 現在完整的回顧一遍,發現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順其自然的,我自己沒有刻意的要求過要做什麼,都是領導指哪打哪兒,從沒有認真的做過職業規劃。沒有職業規劃就沒有發展,只能永遠是公司最底層的員工。因此,即使在公司的後期我出門辦事也公車接送,出差在外也飛機來飛機去,除薪水外的其他待遇跟小領導基本沒什麼差別,但是我一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員工。 一方面是公司的體制問題,基本除海歸空降時能討個大一點的頭銜,而且隨著海歸越來越多,層級越來越多,各級頭銜還年年掉價;另一方面我自己的本科學位和學識水平也確實是發展的瓶頸,跟無數碩士博士一比就覺出高低來了。 建議:職業規劃從我畢業時就是比較熱門的話題,但一直到現在工作幾年後仍然不得要領。如何規劃?是否確實有用?做了規劃以後是不是一定能朝規劃的方向發展?每一個人的情況跟別人都沒有可比性。學生時代接受的教育和工作之後的環境太複雜,任何小事都能對自身機遇產生足夠大的影響,甚至改變人生。所以參加職業規劃的培訓必需,可以學習借鑒,但決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否則就生生卡死在規劃的牢籠里。 現在說回我本篇的正題: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在做項目申報這個工作之前,我的非工作時間還是很悠閑的。上班朝九晚五8小時工作制,周末雙休,可以窩在家兩天哪兒也不去。偶有加班趕趕專利什麼的也不多見,也還算過得去。那個時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夏天的周末,一個人去公司做新軟體說明準備全面推進,37、8度的高溫,一整面玻璃牆朝陽,為節能周末中央空調都是不啟動的,我提兩桶冰放在電扇前吹一天,流汗跟泡在水裡似的。。。。。。搞笑的是做夢也能改軟體的細節,真是敬業啊哈哈。 項目申報是唯一一個我自己爭取來的工作。我跟領導討要的時候,她說一個碩士有可能都會做的比較吃力,你確定要做?確實很多公司,或者專業的諮詢公司,都是由博士水準的來做,幸好專業性強的部分我們有很多海歸解決,但其餘的事情也足夠整垮一個人。一入侯門深似海,一直做到我離職幾個月以後,仍然有小妹來問我問題,我辭職很久很久本可以不加理會,但出於道義仍然儘力解答,這也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則,該負的責任不推脫。 我不知道看我連載的你們,有多少接觸過類似於項目申報這樣的工作。一般課題組申請各類基金的人會比較了解,以下我做個簡單說明,有不怕辛苦想進入這個行業的(目前為止國內懂行的少,有經驗的更少),需要了解再詳細點的,可以私信我。 申請一個項目,時間緊:一般通知發出10個工作日內,過期不候;牽扯麵廣:背景,技術,預算,人力物力支持等等;工作量巨大:申請書內容繁瑣複雜,各種填寫軟體千奇百怪,需要迎合各個層面的評審怪口味,等等;政策變化快:上面的人可不管下面申請的人有多苦,政策有時一天一個變化,甚至半天就變。這還是前期基本。 好不容易提交到指定地方參加評審,險險通過初審,接著再複審答辯,準備各種材料。複審通過終於可以開題,然後是開題以後的各種評估,監測,和中期報告,同時需要跟進技術和財務方面的問題。 幾年以後,到了驗收之時,又是各種材料的準備,技術和財務分開答辯,再答辯,財務審計,各級巡查,層層把關通過後爭取課題滾動再一個輪迴等等。 列在我申報表格里的,項目級別從國家到省市到區縣,除技術項目外還有各類人才項目,林林總總每年跟進十幾個是正常,第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礎上再疊加,到第三年可能有結題的,想終於能好過一點啊,但新申請新項目又來了,一刻也不能停歇。。。。。。 說實話拿到項目有沒有成就感?有,而且特別特別滿足。時不時還覺得自己真是個人才。但是這樣的滿足感是透支身體和精力來的,短時間內看不出來,時間一長就慢慢體現了。 我最忙的時候,至少連續工作兩個星期不休息,每天至少從早九點到晚九點,誇張時連續熬三四個通宵改預算,改完上面出個通知說政策改了,那自認倒霉再熬幾個通宵。好不容易快忙完了,覺得能喘口氣休息一下,下面一件事緊跟著就來了。我最常示人的狀態是黑眼圈加鳥窩似的頭髮,領導見我嘖嘖嘆氣,好好的姑娘就這麼毀了。 我出門如果沒有公車接送,二話不說直接打車。他們經常說全公司你最牛,財務經理盯別人的打車費盯的死死的,總監什麼的打車前都要經常掂量掂量,但是從來沒人管你。我說我起早貪黑給公司找錢,手上拎著十幾二十幾斤的材料本子,出門就是去政府找人,蓋章,送材料的,車再破再顛我也能呼呼大睡,誰敢攔我不讓打車我真跟誰急啊。 公司對不同級別的人出差標準有不同的規定,按理來講我應該是最低級別的,坐普通的卧鋪什麼的。但我出差帝都什麼的總是飛機,高鐵都極少,酒店也隨我定,不離譜就好。財務知道我的難處,也體諒我辛苦,一般不太管我。一是時間耽誤不起,常趕截止日期最後一刻;二是安全為重,我都是獨自一人, 24小時打飛的來回是常事,回魔都後經過家門都不回接著去公司上班。有次半夜一點半到首都機場,到酒店三點半(一般的連鎖酒店,價格適中),六點不到就起床出門辦事,晚上七點就回到家了。 果然某天我急匆匆拎著電腦上班要做材料送北京時出事了。扭到腳一下就坐地上了,勉強乘地鐵到公司冰敷希望消腫,結果不能沾地。同事看不下去,兩個小時送到醫院我還跟醫生說,開點葯噴噴就好,我太忙了。結果片子出來骨折,骨折。。。。。。要打石膏。我現在無法形容或者不願回憶當時的心情,當天離我婚禮還有20天。 沒有工傷認定,因為無機動車事故,醫藥費其實也少的可憐,我也沒太在意。繼續做牛做馬,應該常躺,但一直坐在床上寫材料,甚至我婚禮的當天晚上做材料做到半夜十二點,這是怎麼樣的精神呢?不瘋魔不成活,那段時間我大概有點魔怔了。其實心裡想證明雖然我不是碩士,但我一樣能把這件事做的妥妥的。後來自己嘲笑自己,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應該感謝還沒有過勞死。 因為事情確實找不到別人來做,骨折剛一個月,我就拄雙拐上班。H、S和C包括老總秘書這幾個平時互看都不順眼的人,居然通力合作搞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來,事情捅到總部,把我領導和領導的領導劈頭蓋臉削一頓,因為我不在公司的那個月給我發工資了。我不缺錢花不少那個月的工資,工作完全可以甩手不管,只是因為那個工作沒有人做,領導要求我不得已才繼續做,做了當然要發錢。我也可以好好在家休息啊,何必要吃力不討好。 記得多年前S跟C掐架時曾經說過,後面的0再多,前面那個1沒了有什麼用。當時C生病,全部門沒有一個人願意去看她,我趕到醫院看看她也可憐,不明原因發燒,呼哧呼哧直喘氣,連床位都沒有,趕緊幫忙辦理住院手續,找人弄床位。安頓好回公司,S說你幹嘛去幫她,她是白眼狼不會記得你的好的,你看我們都有空,但為什麼誰都不願意去?因為不值得,就你傻。一語成讖。說實話我幫C時並沒有抱著要她報答的想法,只是因為可憐她一個人在上海,誰都不容易,能幫一把是一把。但是臨到我有事她做出來這種舉動就特別傷人,哪怕她什麼都不做我心裡也好受一點。 但老總秘書的怨氣我知道從哪裡來。她跟我同一天同一時間在上班出家門時從樓梯滾下,也休息了幾個月,同樣沒有工傷認定,拿病假工資。她怨恨的是我拿全額工資,但是她只是看到了我多拿的那幾百塊錢,沒看到我病中在家上班的辛苦。老總秘書J的故事,也是職場上很有代表性的故事,哪天我也可以講述一下。同樣H、S和C,經常抱怨領導偏心給我多加了一兩百塊工資,也沒看到我常常沒有周末,在家加班到半夜不拿調休的日日夜夜。 所以說並不是我自己逼自己把自己弄得不成樣子,我還沒那麼狠心,為了小几千(工資真心不高,基礎在那裡,每年那點漲幅也在那裡)把自己毀了。但是我確實下地太早,現在骨折的地方時常反覆脹痛,這個是我疏忽了,應該多躺多休息的。只是工作內容決定了工作狀態,我也愛惜自己的身體,真的是身不由己。而且我就一個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直到後面M來我才鬆一口氣。 因為行政部的mm回家生小孩,高層卻不允許再招人,就讓我去行政部待一段時間,但同時也要做申報,所以M來之前,我的作息更不規律,白天光行政的零碎事情就很頭疼,又加上人資的瑣事,往往別人早就下班了,我還在辦公室磨蹭。只能把申報放到晚上回家,每天半夜12點成了家常便飯。 但我也能苦中作樂,比如即使第二天要的材料還沒弄好,我也會拎著材料跟大家去KTV玩到八九點,然後回去接著做材料了。工作後期我的腸胃出了點小毛病,做過胃鏡腸鏡B超但查不出毛病,醫生建議心情要好,但因為有人幫忙,我沒有那麼忙,加上也很注意身體,就慢慢調理。 這是一個又臭又長的我自己的故事,講出來博大家一笑。其實我想跟大家說的是身體真的是革命的本錢,工作再忙也不能不顧身體。如果有條件去去健身房也不錯。我本人比較懶,從小不愛運動,更喜歡在家看看韓劇休閑休閑。 如果工作在正常的時間內的,恭喜你還不錯很幸運;如果工作確實經常要加班加點,那麼記住要悠著點,過勞死的那些同志們有可能身體確實不好,但跟工作強度大,時間長確實有關係的。自己把握住就好。實在扛不住,換一份工作也比累死強,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沒柴燒。--標題: 走進職場(八)——也談上海戶籍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Fri Jul 12 04:59:32 2013) 上海戶籍申請材料的截止日期是每年的5月31號,所以今年申請的結果也基本下來了。大家可以直接到網上查詢,幾家歡喜幾家愁。但我今天不是教你如何準備材料,預算打分,如何遞交等等,之前很多很多前輩都有非常詳細的總結和攻略,當年我也是看著前輩們的總結自己摸索申請。 但不幸的是我的打分不夠,最終沒有申請到上海戶籍,只拿了上海市居住證,萬惡的戶籍制度啊。小道消息:如果是飄揚過海拿過學位的,申請人只要本科及以上基本就是一路綠燈,比我等屁民幸運很多很多,就不知這消息是否確切了。 我今天要說的這一篇,是告訴大家如何在申請被拒後進行小小的挽救,如果計劃實施得當,那麼堅持七年以後也有可能拿到上海市戶籍,當然也只是可能,因為魔都積壓的符合居轉戶政策的大好青年太多太多,等待的隊伍那是很長很長的。 先從一個剛入職的小青年A的故事講起。A和B是去年進公司的兩個應屆碩士,畢業於南京某大學同一院系同一專業,據說還是同一寢室,我也沒有考證。他們在同一時間段把材料寄到公司辦理戶籍申請,前後僅僅相差幾天。但最後查詢的結果:B申請到,A卻沒有。 A說我跟B什麼差別都沒有,為什麼就不行呢?他就上網查詢,發現系統里根本沒有他的信息。然後找公司的人資。不是我哈,是真正的處理政府事宜的人資專員,我只是打雜的。這個專員我暫且叫她T。 A說我寄了三方和各種材料,特地打電話跟T確認過三遍,T都說收到了,但系統連我的名字都沒有,明顯T瀆職沒有交。T常年辦理戶籍申報的事,說我接一份材料就送一份,怎麼會漏?是不是根本沒到我手上?然後把皮球踢給我。 我也實在冤枉,本來A可以直接寄送給T,我這裡只是轉手把快遞交給T,裡面內容都不看啊,就特別後悔當時沒跟T要個收條;我領導,人資主管Y都親眼看著我送材料給T,所以有可能問題確實出在T那裡;她交材料去政府的時候也犯了跟我一樣的毛病,沒有明細,也沒有收條,具體送出去幾份材料也不清楚,只有大概的數字,材料一多真容易亂;但也不能排除窗口收了文件搞丟了,跟T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這種狗血的扯皮的事情在哪裡都常常會發生。甚至有一次我們小姑娘去政府窗口交材料參加評審,到過了評審日,那個老師打電話給我們說你們怎麼才把材料送到,人家專家都審完了。但其實十天前我們就把材料送過去了,那個老師不想負她忘記收集的責任,打電話回來訛詐。 建議:很多公司常常文件來文件去,丟失個吧不起眼的文件真是再平常不過。但是如果文件特別重要就要負很大的責任。從那以後所有經過我手和別人送來的文件,都是收條來往,可以做個見證,減少不必要的扯皮。 站在A的立場確實倒霉,與B一樣的資歷,但只能拿上海市居住證,損失特別巨大,往後幾十年的事情啊。而且也不能輪換到下一年去,下一年A就沒有應屆生這個基本條件了。站在公司的角度,事情既然已經發生,再往前追究責任也不現實,也不知道如何追究責任,那麼就想辦法解決,儘力給予A補償。 A跟公司陷入艱難的談判中。A的要求:公司人資經理立字據,保證今後一定優先解決A的戶籍問題,要公司老總簽字見證。人資經理也犯難,一個一定,一個優先,基本都是無法滿足的要求。如果公司有這個能力,前面一兩百個工作多年的本科碩士的人才類居住證早就換戶籍了呀。 人資經理就告訴A,我們只能承諾會儘力解決,但一定和優先的條件太苛刻,先不說以後有沒有機會給員工辦下上海戶籍,即使確實有機會,比A等待時間長資歷老的員工有一兩百啊。說不然給一定的經濟補償。A說,多少補償我也不要,就要戶籍。當然確實什麼樣的補償對A來講,都沒有那一紙戶籍重要。 我們所有人剛開始都覺得十分愧對A,不管問題出在哪裡,都是公司有問題才導致的,因此處處忍讓。但A的行為慢慢上升到挑釁的地步,每天實驗也不好好做,要麼在人資經理辦公室待半天討價還價,要麼來找人資主管Y待半天,說我要打官司,一定要告到公司承諾解決戶口為止。 人資主管Y只能睜大眼,揉著太陽穴聽A憤憤不平講半天,邊聽邊問,你以什麼理由提起上訴?是要告公司不給你戶口?還是告連續替你跑了三天政府的人資經理?還是T忘記交材料?還是一直關心愛護你的**姐(就是不才我了)?還是要告把你招進來的我?前後折騰了一個月才完事,本來大家都覺得A是勤奮上進的新員工,剛開始他也確實勤奮。到後來那些愧疚的心理就完全被抹平了,所有人見他就繞道走。 建議:這件事後續如何解決的我沒有了解過,後來A也重新開始做實驗,事情也好像平息了。本身公司確實有不對的地方,也沒有一個人迴避這個問題,包括總經理也跟他談過。我們其實已經私下商量好,在有些細節方面能幫一點是一點,有些東西對以後居轉戶有幫助的,總會記得還有A這個人這件事的存在。但怎麼說呢,A最後有點得理不饒人,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鬧騰到人心盡失。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別人台階下,其實也是給自己台階上。 話題扯得有點遠了。說回來如果申請上海市戶口失敗怎麼辦?以下幾點是針對鐵了心要留上海工作,要生兒育女,要生活幾十年的人來講的;如果有其他選擇不留上海,那麼就沒什麼參考價值了。 公司最近幾年對引進人才關注度逐漸提高,每年都請街道人才所,區縣人才科以及組織部的專家到公司做戶籍申請和居轉戶的相關講座,因此我把最重要的幾點整理如下,希望能對未申請到上海市戶籍的同學有所幫助。 第一,儘快拿到人才引進類居住證。很多人覺得反正沒有上海市戶口了,居住證辦不辦無所謂,而且不辦居住證可以只交個人所得稅和城鎮保險,其他多餘的保險金不必交,拿到手的現金還多。但是上海市的居轉戶政策,第一條就是拿到居住證至少七年,這是硬性規定,任何人都無法跨越。 而且居住證辦理材料的提交晚於戶籍申請,在戶籍申請工作完全完成以後才進行,因此最快一般要到來年春天才能正式拿到居住證,實際給七年之期又多加了半年,因此一旦確認戶籍申請失敗,要馬上準備居住證材料,一刻不能耽擱。 第二,在七年內評到中級職稱及以上。很多人覺得現在什麼時代了還搞八九十年代的職稱評定問題,沒有時間也確實沒有經驗,如何搞啊。但在居轉戶問題上,中級職稱及以上的條件也是杠杠的。具體的職稱評定問題參看二十一世紀人才網(上海市組織部的官網,資源和信息量很大,值得收藏)。 職稱評定有幾條硬性條件。英語職稱考試,計算機職稱考試,以及知識產權和公需知識培訓。前兩個是考試,等級證書制;後兩個是報班參加為期一天到兩天的培訓,學分制。所以建議大家在入職以後,趁之前英語考級還有基礎抓緊時間考職稱英語,職稱計算機大部分是普通的辦公軟體,這兩個考試都比較簡單。全國和上海每年都有組織考試,不管考哪個級別的都有用。兩個培訓班是上海特色,但只要找時間參加培訓,當天就可拿分。詳情參考二十一世紀人才網。 除前幾條外,還有論文方面的要求。論文的要求根據學科和方向,即不同方向不同職業的職稱對論文的要求也不同,我這裡不再贅述,仍然參見二十一世紀人才網相關政策(我給這家網站打廣告來了呵呵)。 第三,上海市現在拿到居住證七年以上,並且職稱評到中級以上的人數非常非常多,滿足了這樣的條件的人們也都在排隊等待。一般基層人才服務每年都會組織到各地方現場辦理申請以及回答問題。大家在單位不能只埋頭工作,要經常與單位人資溝通,了解戶籍申請的現狀,跟人才服務單位請教如何提升自己申請戶籍材料的競爭力。 比如,如果單位承擔國家級,省市級,區縣級的各類技術項目,要爭取成為參與人員,技術骨幹和課題負責人,承擔項目級別越高,在項目中擔任的職務越重要,對戶籍的申請越有利。 第四,我覺得如今的上海市戶口跟上海市居住證作用差別不大。公積金改革後好像可以提取轉到戶籍地了;醫療保險一樣用,只是離開上海無法把統籌部分拿走,話說回來上海待得好好的,走去哪兒啊;至於養老保險,說實話誰知道幾十年後是什麼政策,說不定那時就全民同樂了呢。唯一麻煩的是如果成家,沒有上海戶口的小孩上學那個遭罪啊。 下面不著調的建議是我臨時想起來的,大家可以當玩笑話看看,僅對單身青年有用。上海本地的漂亮姑娘帥小伙兒一抓一大把,即使本地人也流行早婚早育的多,但上海人口基數大,不愁找不到合適的。單身有為的大好青年們,要一鼓作氣衝到上海,娶他們的姑娘,嫁他們的小伙兒,順便就把孩子上學難的問題解決了,何不快哉!--標題: 走進職場(十)——只會QQ的電腦盲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Mon Jul 15 07:10:32 2013) 我的惰性好像真的有點無可救藥了。昨天起床睜眼,說上午要去買菜,下午寫;下午上了會兒論壇,說要不晚上趕吧;晚上跟新認識的朋友聊了會兒天,然後就睡覺了,說我也需要過個周末休息一下,其實我每天都在過周末。我們那兒的方言叫自己撓癢自己笑,給懶惰找借口而已。如果有想領略異國生活風味的,進我的blog尋找。 今天給大家說一個Q的故事,除了標題指出的電腦問題,發生的其他事件也都具有代表性,所以一併講述。招Q進公司的時候我因為腿傷在家休息,所以面試細節都是領導回憶給我聽的,聽的時候隱約覺得有那麼點不靠譜,後來發生的事情,還果真跟一些小說里寫的一樣一樣的,非常神奇。藝術雖然來源於生活,但生活也能高於藝術。 Q的老家因為規避地域的問題,我不介紹,她畢業於她們本省的一個技術學院。說實話我原來這個公司雖然是小公司,但招人都去相關專業全國排名靠前的學校,這麼一個可能專科都說不上的技術學院是從來不去的。所以Q的入職本身就是很離奇的事件。 話說某個冷颼颼的冬天,人資主管Y連續幾天在公司門口看到一個面黃肌瘦的丫頭,眼巴巴的往公司里張望,羨慕和渴望的眼神讓人不解,也十分憐惜。當時老總秘書也因傷休假,除了行政人資事宜要Y把握大局,正好卡在招聘季還要兼職秘書,每天忙得屁打腳後跟,免疫力急劇下降,身體一直不好。 Y家境很好,父母一個從政,一個經商,所接觸的人和事都屬於她們當地的高層,心腸卻極其柔軟,從小就特別看不得窮苦大眾,只要苦孩子被她看到,她多少總會伸手幫一下,而且來著不拒。因為小時候放學路上撿個混混回家認自己媽為乾媽,後來也確實被改造得事業有成,因此Y一直固執的認為給苦孩子好的機遇和條件就能改變命運。她看臉色灰暗的Q在門口站了幾天,沒忍住把她領進了辦公室跟她攀談。 Q說,姐,我特別想進這個公司,常來公司門口轉悠,我還苦苦央求門衛讓我進來參觀,但門衛不讓。跟男朋友都是從學校畢業不久來上海打拚,沒有積蓄,租房以後身上沒幾個錢,找不到工作每天就吃白水煮麵條,扔幾片青菜葉子就是改善伙食了。只要公司招我讓我幹什麼都行,苦活累活重活什麼活我都肯干。 Y聽不得別人苦,幾乎要淚水漣漣了,說既然你不怕吃苦是個好孩子,我們正好有個空缺職位,招你進來做點簡單的事情,體力活什麼的應該沒問題。你男朋友如果沒工作,也讓他來這裡面試,我給他介紹到用人部門,或許也能有職位。Q千恩萬謝,改天就帶男朋友來面試,技術部門的小組長看他老實忠厚,正好缺人,也不需要太高的水平,就留下了。 招了這兩個人Y興高采烈,電話里跟我說這次可招到一個踏實勤勞的好孩子,苦出身來的,一定乾的好,雖然知識水平低了點,但是一些簡單的雜事體力活也能幹得。於是等我腿傷好了回公司,就看到Q已經到公司報到,坐在本部門的辦公室里了。 可能真的因為營養跟不上,Q的臉色蠟黃蠟黃,但身體還算壯實,也有可能她本身就這樣的臉色。對人也禮貌親熱,一口一個姐,哥的叫著。我們事先都被打過預防針,知道技術活指望不上Q,所以讓她先領電腦,能幫QA整理整理實驗記錄本信息,發放實驗記錄本,做點數據統計等簡單的事情。 同事帶她去IT部門領了電腦,回來不會裝。本就不指望她是全才所以也沒關係,請IT小弟來把各個軟體挨個裝了一遍,因為用惠普的網路印表機,讓Q去行政部領備用的驅動,她睜大兩眼問:什麼是驅動啊?於是把驅動型號寫在紙上,讓她領了光碟上來才完。 但她也不是完全不會裝軟體,上午領的電腦,下午就把QQ和QQ遊戲安上了,估計跟隔壁實驗室的男朋友聊得還蠻嗨。公司規定不可以裝遊戲,於是讓她刪了遊戲,挺委屈。但嘴上話仍然好聽:我跟我男朋友說了,各位姐都是前輩,都很厲害,我要好好向你們學習,爭取能跟你們一樣厲害。 QA讓她幫忙做統計表格,格式模板都給她,只要錄入數據就行。但她慢吞吞做出來的表格格式永遠不對,不是長了就是寬了,甚至偌大的電腦屏都不能完全顯示一頁。QA那個著急啊,本來指望她提高效率,現在除了一遍遍的教,教完四五遍,拿回來的東西還要返工重做,還不如自己做;離奇的是模板是固定的,都不知道她動什麼手腳才會變。 觀察幾天發現Q真的是什麼都不會,除了用QQ聊天。我於是跟Q建議,到圖書館(公司有小型圖書館),借點電腦方面的書籍,慢慢看會了再做。她嘴巴仍然甜:謝謝姐的指點,我聽姐的話,自己也買了office的書,晚上在家看書都看的頭疼。 於是白天看她也在電腦前忙活,只以為她水平不夠效率低,看了書能把基本的表格做好,過兩天屁顛顛的展示看書的成果給我,卻原來做了個四五頁紙的動畫PPT,講述的是她跟她男朋友戀愛的故事!我無言,後來聽到Q喊姐小心肝都顫抖。 如果說Q家境貧寒使用電腦不多我也能理解,學校小不正規可能也有影響。但她自己說以前在學校讀書還可以,甚至考研都過線了,因為沒錢才沒上,不至於一點都不懂啊。自己也說原來也經常去網吧,到上海之前也買了台筆記本,為什麼基本的辦公軟體一個都不會?估計都用來聊QQ,除了聊天遊戲,什麼都沒學。 又說到後來招進來的G,正規南京某大學本科畢業,QQ淘寶軟體也用得溜,但是也不知道excel表格里文本文檔和數字文檔的區別,讓她錄入公司要接受國家各種資金的銀行賬戶,我看到賬戶後面那一溜000000,各種晃眼真心著急。我要求G把考職稱計算機的書都要啃一遍,學最基本的常識,但估計我離職到現在她也沒看了。 我上大學的第一年,手機剛開始流行,到快畢業前才基本都有電腦,很多還不是手提。高中在學校機房學的打字,大學頭兩年也都是在學校機房逛BBS,基本的office軟體什麼的都是在機房使用。後來自己買了手提,雖然不是特別了解,但是word,excel和ppt,那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平時寫論文作報告也都要用的。 建議:工作以後因為經常要做這些文件,所以現在就可以多看多學一些辦公軟體使用方法,網路上很多人都有總結,養成良好的習慣。什麼樣的word文檔最合適閱讀(字體,行距,段落等等),excel文件有什麼樣的模板(格式不一樣,感觀差別大),ppt的配色,布局調整等(我常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只做一頁紙,只為盡量做到美觀大方,讓各路專家看起來容易)。 很多人應該也有體會,一些網路文章因為排版差,即使內容不錯,也很難看完就是這個道理。有些人作報告,內容也精彩,語言組織也不錯,但是看到PPT,就覺得雜亂無章,也會降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也有人說,這些軟體我都用的很好,一定沒問題。也要考慮到每家公司的要求不盡相同,與領導的習慣偏好都有關係,但凡能拿到手上的都是經過實踐的最好的模板,如果有把握才可以做改動,沒有把握可以一直沿用前人的模板。 下面繼續說回來Q的傳奇事件。 電腦上的活已經指望不了她了,就讓她發放實驗記錄本。發放時要在實驗記錄上敲章,給記錄本編號,然後要在本子上登記領用人的名字。這活做了也沒幾天吧。Q離職以後差不多一個月,QA的美眉一陣尖叫:很多領用人的名字看不清,也有互相寫錯編號的,詭異的是有一本記錄本上居然有兩個不同的編號,兩個都印的歪歪扭扭,都不知道以哪個為準。 眼看Q在部門也做不了什麼事情,正好行政部在給所有員工做職級書缺人手,於是讓Q去幫忙,寫職級書的目錄,文件夾上貼部門和名字,是很簡單的謄寫,基本不費神。幫忙了沒兩天,跟行政部的姐姐說上面有事做,就溜回來,自己給已歸還的實驗記錄換標籤(自黏標籤容易掉落)。 我們還當QA讓她做的這件事,說Q終於能安心做點事情了。有天樓下電話找QA,說布置給Q的事情做完沒有?做完讓她繼續下樓寫職級書。QA說我沒有讓她做事啊,不是一直借給你們用么?我以為你們用完了她自己上來變勤快了呢。我不能背這個黑鍋。 領導在群情激憤下找Q談話問她,為什麼找借口溜回來?行政部借調的事情我同意的,那個就是你的工作。Q是這麼回答的:我看不慣老總的司機一直在旁邊玩,憑什麼我就要一直寫,寫的手都痛,他們就可以玩一整天呢?領導一時為之絕倒。行政部姐姐聽了也納悶啊,說Q跟她聊天一直誇口自己勤勞:我媽說了,我就是個閑不住的勤快人,特別愛幹活。這是愛幹活的人說的話嗎? 說到這裡想起最近一則新聞的笑話,說到某單位檢查,發現很多人用電腦不務正業,調查以後不能再叫臨時工背黑鍋了,就說那些不務正業的都是司機,公車都減少了,哪兒那麼多司機呢? 建議:確實很多單位有司機,小車隊什麼的,這些人平日里看起來也不做什麼事情,抽煙打牌聊天睡覺,看起來悠閑得很,估計也有像Q這樣心裡不平衡的。但是別忘了司機的職責就是開車,他只要做好分內的事情,開安全的車,拿應得的薪水就可以。 當然也有司機除開車還做一部分內勤工作的,但在入職時肯定都確定過職責範圍,完成職責內的工作就好,多做一點也不賴。總跟與自己不同崗位的人比清閑,覺得自己比別人辛苦,說不定也有人覺得你的工作清閑想要換呢。所以工作不能總盯著別人在幹啥,說來說去只有做好自己本職工作才是真正的王道。 Q不肯寫職級書只有苦命的我下去幫忙做完。Y說把Q形容得這麼差,肯定你們太作,沒有用心帶,我還是看好這個姑娘的。我給她交代件事情做做,保證漂漂亮亮的交差,她總歸承諾過我要好好乾活的,體力活總乾的好。 於是Y給Q一把美工刀,讓她去把展覽室的十塊白板刮乾淨。白板上原來也沒寫什麼字,就是貼廣告厚膠條有點殘餘,把膠條刮乾淨可以再利用。平常人做的話,估計半天能弄完吧。Q到中午給Y打了個電話:姐,我颳了兩塊板子了,好難刮,手很疼,能不能休息明天再刮呀?Y 終於沒有再堅持,在試用期滿前把Q送走了,但看她男朋友工作還算認真,讓他正式入職了。 這不是故事的高潮。如果僅僅講述一個人試用期沒過的故事,也不能稱之為傳奇了。離職以後Q經常簡訊給Y,要麼直接一句:想你了,把Y嚇得以為有壞人盯上她。要麼給Y彙報自己哪天去看醫生了,哪天回老家了,哪天又回上海,或者正用功讀書準備再考研之類的小事。 現在想來,Q跟G還是有個共同點的:G入職還沒拿第一個月工資呢,七夕節給Y匿名發了個簡訊祝她情人節快樂感謝她對她的幫助,還定了束玫瑰送到公司。雖然Y誤以為Q陰魂不散,花也是小地方的小氣樣,嚇得差點丟垃圾桶,但Y知道是G所為後還真把G猛誇了一通,說G懂事。我能肯定G不是蕾絲邊,對同期進公司的帥哥有好感的,那麼只能說G拍馬屁的功夫真的到了一定的水平了,我想不到,也真做不出這樣的事情。 差不多Q離職八九個月以後,Y接到外地一個陌生號碼打來的電話,有來電顯示的,恕我不能告訴大家到底是哪裡。先跟Y姐長姐短一陣寒暄,然後道歉。Y說你為啥道歉啊?Q開始懺悔:姐我對不起你,真的對不起你。我一直在欺騙你。我跟我男朋友,老早就結婚了,家裡小孩都三周歲要上幼兒園了。我婆婆當時反對,也沒領結婚證,我來應聘時怕你不招夫妻,所以撒謊說是男女朋友。 Y嚇一跳,Q當時進公司,一口一個我和我男朋友。本子上貼個小孩的照片,我問時她說是她姐姐的小孩,放假時還跟我們諮詢買什麼禮物給姐姐家小孩比較好。這突然就冒出來一個兒子,換誰誰不吃驚呢?而且按她的年齡和時間點算起來,她在那個技術學院沒畢業小孩就生了,怎麼如期拿到畢業證書的呢?真的像她說的考過研究生沒錢上學嗎?她跟她老公的畢業證都有可能是買來的呀。當然這也不是高潮。 高潮在後面緊跟著就來了。慣用的伎倆先訴苦:我生了男孩,婆婆才讓我進家門,但是從來不給我帶,我小姑子都生好幾個女兒了,還一直給她坐月子,我不甘心。婆婆不好我也不要跟他們住,想去縣城買套房,兒子上幼兒園方便,縣城房子不貴,二十幾萬,我湊了點兒但還不夠,Y姐你能不能借幾萬給我啊?我讓我老公認真工作報答你。 Y在這回精明了一把,直接告訴Q沒錢,還將她一軍說:你真在老家買房了,你老公不得回去?我得認真考慮你老公的去留問題啦。唬得Q不再吱聲趕緊掛了電話。 說實話她老公的工資我們心裡都有數,趕不上普通本科生的水平,上海還有房租吃飯的生活壓力,能有多少結餘寄回老家給Q買房?小孩還有婆婆都要用錢。Q如果真要買房,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幾乎是整個房子的價格了,那跟Y借幾萬,不要說肯定不是買房,就真買,也有去無回。 建議:大家到了工作的年齡,向別人借錢救急和借錢給別人救急都是難免的事。向別人借錢的,要記得感恩。別人的錢即使放在銀行拿最少的利息,也比借給你保險,他們沒有義務一定要把錢借給你,既然肯借錢給你就是對你無比信任。有能力還錢時,先把朋友的錢還掉好過先還銀行。倚仗向朋友借錢比銀行容易,所以可以拖延還錢時間這種想法,到下次如果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朋友也會掂量如此信任你是否值得。 而借錢給別人,就真的要對借錢的人知根知底,平時的品行,待人處事的態度都在考慮範圍內,特別要知道能救急不能救窮。救急,是救肯定有能力還錢,但一時半會兒有困難,急需幫助的這種;救窮,則真的是用有限的資源去填無底洞,非常有可能一去不回,曾經的好朋友也變冤家對頭,一輩子不往來,人財兩空的都有。 我自己所信奉的,就是人生在世誰都有難處,能幫一把是一把。工作這幾年陸陸續續有人跟我借錢,同學,同事,朋友。當然我對這些人都很熟悉,都是勤勞踏實有正當工作的人,只是因為臨時急用需要湊錢,數目不多,也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基本他們要的數目只要我拿得出來的,就不會拒絕。大家到了有難處的時候,幾百幾千也能救急。 像一些剛開始工作的,動不動租房付三押一就要好幾千,如果剛開始家裡沒有資金支持,光靠那一小點工資真的不夠。這就是大家說的出門在外靠朋友的時候了。因為家裡還比較支持我,開始我一直接濟一兩個同期進公司的朋友,當然也就是房租什麼比較急需的地方,也不多,一兩個月的工資。到工作兩三個月後他們有結餘都很快還我。 工作後期大家都有買房成家的壓力,我大部分資金也是交給父母保管的,有次朋友買房急需,我大概只剩7000塊現金在卡里,就只能打7000給他,多少不論,算是我的心意,也能派上用場。後來我自己買房,朋友知道了也很快把錢還我,大家互相都能體諒都不容易。 再往後雖然也有還貸的壓力,但是慢慢有了部分結餘。有朋友借錢,房子裝修什麼的,只要我有能力,一般都能滿足。當然最重要也要感謝家屬的理解,把我的朋友當成他的朋友,有求必應不容易,這個問題處理不當也會引發家庭矛盾。如果一個家庭的兩個人在這件事上確實有分歧,那最好如實告知朋友有難處,相信朋友也能理解。 Q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好像除了這些她的一些經典語錄也非常有意思,但我差不多忘記了。後面到講D的故事的時候,會舉例告訴大家,為什麼真的可以救急而不能救窮。--標題: 走進職場番外(一)——回復某小朋友的郵件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Wed Jul 10 05:22:44 2013) 之所以叫番外,因為是回復郵件,不在我原來的提綱里。回復給誰就不點名了,保護點隱私。已經站內信給你,注意查收。 說實話,在寫新員工二三事時,我猶豫過要不要點出南大碩士的身份。這個話題有點敏感,弄不好會有人理解為我做的是學校跟學校之間的比較。後來果然有人問我是否能評價南大碩士的優缺點以供他人參考,我誠實回答無法評價優缺點。為什麼呢?因為個體差異太大。比如對那篇文章你的理解跟那位同學的理解就有很大 的不同:他看到的是學校之間的差異,而你看到了人與人不一樣的地方。我也沒有辦法評價誰的理解更貼合我的想法,因為都有道理。 但是有一個觀點,我也是工作好幾年後才逐漸認識到它的不足,工作早期時也把這種觀點奉作真理。是什麼呢?學校的排名觀。中國人考大學,分三六九等。除一本二本三本外,所有的大學都要來個總排名。考到排名靠前的大學有沒有優勢?絕對有,我並不否認,會有更好的學習資源,更優質的就業渠道,甚至有些起到提攜作用的同門前輩更高位,有更快的發展。但即使是排名靠後的大學,也會有排名靠前的專業,會比排名靠前的大學同專業就業優勢更明顯。 建議:大家離開學校後,能學會不再以學校的排名作為炫耀的資本,因為大家初進職場都處於同一條起跑線,學校的優勢不能特別說明問題,同樣的教育環境下也有高低,個人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資本。我帶的這兩個人屬於比較極端的情況,一個特別優秀,一個特別差勁。不可否認跟不同學校平時的教育理念有一定的關係,但更多的在於個人品質和自身努力。大家最好能收起我畢業於南大,一定比別人優秀這種觀點。但不是要你卑躬屈膝,可以傲,但要傲在骨子裡,所謂內秀,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擺在明面上比較才是優秀。 初到新的工作單位,心裡緊張是必然,甚至因為緊張出錯,也會鬧出笑話。比如我們辦公室有一個已經工作了十年的老大姐跳槽來的第一天,自己介紹說:大家好,我叫某某某,歡迎大家來到某某公司。整個辦公室撲哧一笑,大家都歡樂無比,因為她太緊張,把領導對她的歡迎辭都說了。但大家這種笑是善意的笑,並不是嘲笑,老大姐也不好意思的笑,很快就不再緊張了。 建議:緩解這種緊張最好的武器是微笑。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隨時隨地保持自信的微笑特別重要,態度要不卑不亢,不是無下限的獻媚討好的笑,也不是昂首闊步目空一切的笑,溫暖平和的笑在很多時候會給你加分。緊張時尤其不能板著臉,雖然看起來嚴肅,但會給別人你不好相處的錯覺,以後想再改變你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就困難了。 另外還有一個個人的建議,因為我自己對這樣的人感觸頗深,所以拎出來提一提。又要拿H做例子了,罪過罪過。H 這個人走路特別有特點,抬頭挺胸,到哪裡都是高跟鞋滴滴篤篤,雄糾糾氣昂昂,她本人身材也不錯,遠遠看起搖搖擺擺也有韻味,但是這樣的走路姿態會給別人很大的壓迫感,讓人第一眼難以親近,沒有親和力。 建議:不管男女,抬頭挺胸四平八穩是基本的走路姿態,走路姿勢縮手縮腳也比較難看。但還是那句話,不能過,過猶不及。退一步講,一直昂首走路腳下絆到坑坑窪窪電線什麼的也不好呵,所以也要時不時低頭兼顧腳下。有興趣的可以對照鏡子自己比較一下,先笑出八顆牙(哈哈玩笑話),然後比一比微微頷首和下巴上揚,是不是感覺不太一樣? 對喜穿高跟鞋的女孩子們一個忠告:有些即使已經習慣穿細高跟的,如果不能站穩勉力支撐腿會微微發抖的,最好把高跟的高度降一點,細跟換粗一點,高一點矮一點沒有關係,腳下要走實,千萬不能飄。因為即使H這樣基本除了懷孕生小孩高跟不離腳的非常習慣高跟的,走路時腳也是抖不停,也給她的外在形象減不少分。 也許有人好奇我為什麼對M這樣的女孩一直讚賞有加?M進公司後,不管是對領導,還是對我,或者對同事,一直是謙遜有禮不卑不亢的態度,自信的感覺剛剛好,也有些微的清高,淡定,但又不是完全脫離塵世。這樣的女孩真的很難得,不管在哪裡都會表現突出。 謙遜:實話實說我從M身上也學到不少優秀的品質,或者叫重新撿回。在公司的後期,我也算老油子,在對待一些人和事時多多少少會帶有主觀情緒,基本很難用謙遜來形容我平時的態度了。M在這一點很像我在公司的前半段,對任何人,哪怕是無理的人,也都保持著謙遜的態度,這其實是磨練的過程,其實比較鍛煉品性。偶爾我流露出咄咄逼人的態度時,看到M也會把那種感覺稍微壓一壓平靜一下心情。 自信:我交給M的事情,難易有別,有些事情即使我自己做也有難度,但她從來不講,我不能做,只會說我試試看,不行再問你。反觀G的態度,交給她每一件事,哪怕是做一張再簡單不過的表格,她的第一個反應都是:皺眉,然後先辯解這個事情好有難度,我可能做不好等等。在接下工作之前先打預防針給我,這樣即使她真的做不好,你也沒有理由責怪。如果真是事情有難度她這樣辯解也情有可原,但是每件事都辯解,其實就是在逃避責任。 清高:能做到適當的清高是一門學問。我平時跟領導和關係好的同事也聊天,也八卦,對公司的人和事經常做做評論,憤恨也好,羨慕也好,總之過嘴癮罷了。但是因為對公司的狀況了解比較深入,因此信息量很大。M一邊做事,有時也會聽一聽笑一笑。但她絕不多事插嘴,不摻和,聽過就算。因為這些事情與她毫無關係,牽扯進來毫無必要,搞不好還惹得一身騷,最好就作壁上觀。但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也會跟我們一起開開玩笑,所以叫適當的清高。出淤泥而不染就是這樣的情況了。而G總是以一副小孩不懂事的樣子,每件事都問,什麼都要摻和一腳,雖然被另一個部門的領導批評多嘴多舌,但仍然死性不改。 淡定:遇到利益上的事情,也不爭搶。領導和我平時都在對新員工進行觀察,做事方法,態度,效率等等。哪一位做的好做得妙,哪一位做的差,掃一眼就明白,嘴上即使沒有說,但心裡都透透亮。偶爾有點小獎金(唉,這個工作確實辛苦,非人生活換來那麼點獎金也不容易),也會公平發放。站在M的角度,她做事比G多幾倍,但是也不計較G是否跟她拿一樣。如果是以前的S和C,早就開始計件論價,你爭我搶了。 融入:在不工作的時候,休息的時候,或者一起坐車下班,一起出去送材料的間隙M也會跟領導,跟我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交流。也會主動了解公司的人和事,也會主動談談她自己的情況,問問我們的情況。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往往就是從一點點小事開始了解,然後慢慢深入。G在這一點上做的也還可以,但是可能是學識和年齡所限,她關注的焦點跟我們關注的焦點還是有一點點代溝。所以要融入新環境,應該學會關注整個環境正在關注的內容,與周圍的人有一樣的話題,才能很快的切入進去。 這裡再拿G做個反面教材。我對G初始印象其實還可以,面試,入職,包括初期其他新員工的接待也幫忙做的很好。但她入職第二天就做了一件我覺得莫名其妙的事情,因而感覺直線下降。事情是一件小事。因為我不定崗,後期一直坐鎮行政人資部,當然事情不止行政人資那點事,經常要外出辦事。正好G剛來還沒有分配任務,讓她在行政人資坐一會兒,接待下到這裡辦事的人。 回公司時已經下班,G也走了。但我發現一個問題:抽屜里有個裝小禮品的袋子被打開過。小禮品也不值錢,但公司常備,有需要隨時送出,二三十塊的優盤什麼的,可以裝點公司宣傳視頻,美觀又大方。點一下數,發現少了兩個。給G打電話,她說自己正好缺拿了一個用。我說你要用可以跟我講一聲,拿走不說我會以為被偷。G一個勁道歉說不好意思,明天還回來。我說那還少一個,你知道誰拿了么?她一口咬定只拿一個。我也納悶啊,我甚至以為老總秘書偷拿一個沒告訴我,差點衝上樓質問人家了。錢多少是小事,我只是保管人,領導會以為我私吞啊。 天雷滾滾的事情發生了。。。。。。我也下班回家,邊做飯變琢磨這事哪裡出問題了。一個帶著哭腔的電話打過來了,是G。她邊哭邊說啊,**姐姐,我都吃不下飯,我撒謊了,對不起,我太幼稚。我其實拿了兩個,我覺得給L拿一個也不錯,就自作主張拿給她了。你剛才問我太嚴肅,我嚇住了沒敢說。但我後悔啊,我一口晚飯都吃不下,吧啦吧啦的。 好吧,我口氣凶,人家又哭又道歉又吃不下飯,我能怎麼辦?我只能安慰她,說不是大事,以後要用可以跟我講,拿走用沒有關係。說清楚明天還回來就好。還回來一看,優盤上面我辛苦貼了半天的公司logo都被撕了,你說我能相信她年幼無知,不小心拿的嗎? 我剛開始也想小姑娘不懂事,這種小事問題不大,我能蓋住就蓋,後面小心點教,慢慢來。我特忙的時候,有同事來領文具什麼的,都是讓他們自己去庫房取回來簽字,給了G錯覺,可能她真的以為行政部的東西隨便拿沒關係,講明白就好了。我還檢討了下是不是確實口氣重嚇到她了,唉人心都是軟的么。不過我長了心眼,把禮品鎖保險柜里,省的生是非。 親愛的人資主管Y,在這件事上的處理,直接決定了後面事情的走向。有天Y讓我發放新員工第一次報到報銷的車旅費,十幾個人總共大概小几千吧。她也知道我忙,說給G 吧,你快忙瘋了。我有點猶豫,說我還是親自發比較保險。Y說你支支吾吾什麼事。我承認我嘴賤,沒忍住把事情原委講了。Y說,你嚇到人家小姑娘了,我跟她談談,小姑娘還是不錯的。 於是Y把G叫到領導辦公室,當然其餘人包括我和領導都迴避。後面的事情都是Y回來轉述的。G一看Y找自己談話,哇一聲就哭了,說為這事我都三天吃不下飯了,我錯了,我不是故意的云云。然後就跟Y訴苦,說在學校學習成績也好,學生會工作也不錯,大家都喜歡我,覺得自己是個人物,可是到公司後覺得跟不上節奏,做什麼都不對,不知道怎麼融入,苦啊,苦啊,苦啊。 Y聽了百爪撓心,估計還有點怨我嚇唬人家,說聽聽人家,多可憐,多好的孩子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啊,心疼啊。後面各種安慰,各種表揚,不但把她缺點說沒了,還把缺點說成了優點。從此就真的認了這個失散多年的親妹妹了。。。。。。我其實想說:做什麼都不對,也要肯做才行啊,什麼都不做怎麼能對呢?終於閉嘴不談把這頁翻過去了。 Y做了多年的行政人資主管,但是心腸軟,耳朵軟,看不得別人哭,聽不得別人苦。除了G之外,以前還親自招過一個Q,原因就是Q說自己苦的不得了,各種折騰後雖然走人了,但現在想起來仍然餘音繞梁,三年不絕爾。Q的故事自成一篇,寫完再發。 講這個故事給你聽,一方面是我情緒的發泄呵呵,還有一方面就是要提醒你:做事要謹小慎微。G家做小生意的,家境富裕不缺錢,當然也不缺優盤,應該也不是品格高低的問題。我現在能想到最合理的解釋可能是原來在學生會,活動多禮品也多,養成各種禮品隨便拿,甚至再多帶一份給好朋友的習慣。但是她到了工作的環境還沒有改變這樣的習慣,於是發生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可能如果因為一件小事這樣的原因,就把她定位成無可挽救的人,可能確實對她也不公平。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說話做事要看場合,撒嬌賣萌有時有點用處,但絕不能處處用年齡小不懂事為借口。雖然Y最終保護了她,我都不知道Y扮演了她的貴人身份,還是其實害了她,這件事也不了了之,但是她在我這裡的印象大打折扣。先入為主的觀念已經深深佔據,再加上G後面的表現也差強人意,所以後面我雖然給她交代事情做,完成的質量怎麼樣先不說,我對G確實沒有對M的那種責任感,隨她去了。 在工作的地方可以有朋友,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朋友。同事就是同事,同事之間永遠不會像朋友那樣親切。同級別同崗位的同事有利益的紛爭,一旦相互利益產生衝突,朋友也會斷臂自保;而領導從工作的角度看你就是下屬,隨時會對你的工作做出評價,不會因為有朋友之情而另眼看待。所以不管交到什麼樣的朋友,擺正心態最重要。 但如果在工作的場合確實遇到可以交心的人,不管是領導還是同級還是下屬,那做一輩子的朋友也不錯。關鍵要慧眼識君子,君子之交淡如水,但一樣可以掏心掏肺,不但可以同富貴,更可共患難。這樣的朋友,即使你離開公司再沒有同事關係,也能一直保持聯繫,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已經離開公司半年之久,與原來的舊同事好朋友仍保持正常聯繫的寥寥無幾,也有跟離開公司更久的朋友一直保持聯繫的,也有到現在雖然一直沒聯繫過但仍然是朋友,喊一聲就兩肋插刀在所不辭的,看各人造化了哈哈。但我在公司一直有朋友是我的堅強後盾,我有委屈可以一股腦向她傾倒,她有苦惱也能信任我,這種互生共存的朋友可以在單位發展一個,對緩解壓力有奇效。 雜七雜八的事情說的有點多啊,你耐心點看。最後來說說你的現狀跟期望。剛進職場,處於實習期,一直做邊緣工作,害怕變成隱形人,希望有所作為。 首先是實習期的邊緣工作問題。很多人在去實習單位之前,會把實習工作和工作前景想像得十分美好,覺得學習多年終於有用武之地,能夠施展拳腳,創出一番天地。但不少人都有跟你類似的疑惑,我努力工作,也願意融入,為什麼帶教老師對我感覺不冷不熱,而且只讓我做邊緣工作呢? 人與人之間如何交往,因為每個人的性格脾氣都不一樣,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帶教老師的態度問題,有可能是本身就是比較冷淡的個性,不容易與人深交,也許時間長一點交流深入一點會有改觀。當然我上面列舉的部分小毛小病,你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一找,有沒有這樣那樣的影子影響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 而邊緣工作的問題,我的理解有局限性,列出來與你探討一下。 我之前的公司,只給已給offer但需要她在畢業前進公司工作的人開過實習工資,比如M,她正式進公司時還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在拿到畢業證書交給公司之前,都拿實習工資。其他的實習生一概不接收。大家也奇怪,問為什麼不接收實習生呢?價格低廉,大多勤勞肯干,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首先我站在一個十分不專業的人資的立場說,現在勞動法規十分全面嚴格,單位接受一個實習生,工資再低廉,時間再短,要給做全套的勞工合同,保險關係等等,勞工關係要上報勞動局,而不是簡單的我給錢,你幹活,離開時人錢兩清就可以。接收實習生的單位承擔風險和責任都比較大,小單位一般不願也承擔不起這個風險。 其次,實習結束後你是否一定會留在實習單位工作?你的帶教老師如果完全傾囊相授,教到你什麼都可以,甚至有些事情也能獨當一面,有相對獨立的崗位,核心的事情也能交由你做。一旦你實習期結束,永遠離開實習公司,那麼你之前的工作由誰接手呢?不排除有些大公司實習生這一塊做的比較好,很深入,實習生確實受益匪淺,因為他們規模龐大,後備力量足,每個崗位都有人頂上就完全沒有問題。 所以站在一個私企普通員工,帶教老師的立場來說,我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會一個實習生如何做核心事件,有人幫忙一時半刻可能還比較開心。但實習生不是正式員工,實習生離開之後怎麼辦呢?所以還不如自己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完成它,道理是不是十分簡單? 第三,也不排除帶教老師藏私這個問題。我一般不建議把別人想得很壞,而且實習生對老員工沒有威脅,藏私也無利可圖。如果你不幸確實遇到藏私的帶教,不願教也不是沒有辦法。 參加實習學習的並不僅僅是某一件事情,而是培養一個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態度等等。再簡單的邊緣工作,按部就班的完成它,跟思考後用更便捷更高效的方法完成它,或者通過自己的創新努力得到更好的結果,你得到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能做帶教老師的人也一定不簡單,不然為何領導選他呢?邊緣工作一般簡單,完成時間短。那麼在工作的間隙,你可以在旁邊默默觀察帶教老師如何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習優點,摒棄缺點,思考如果由你來做,會用什麼方法,得到什麼結果,這也是學習的一種方法。 另:不懂的問題,不會的事情,要勇敢的大聲的問出來,不要害怕別人恥笑。比如不是所有的人一開始就會用傳真機、複印機、碎紙機等等這些常見的辦公室用品,第一次問有人也許會嘲笑你這都不懂,但是你不問,永遠都不能掌握,只能永遠被嘲笑。 問問題也要有度:問一次沒關係,問兩次當是鞏固知識,但是問到第三次就不是帶教老師的問題了,你應該捫心自問:為什麼還沒學會,是真的太笨還是其他原因?為什麼第一次回答時不知道記筆記呢? 建議:不管做什麼類型的工作,幹活要麻利,要眼疾手快。如果一個實習生沒有眼力見兒,印表機複印機沒紙不知道換紙,文具缺失不知道主動去領,地上有垃圾不知道主動清掃,不知道主動歸類散放的文件,也不知道適時的給沒筆記錄電話信息的老師遞上紙筆,等等。 抱著小事做不做無所謂,我是做大事的人的心態,抱著誰愛做誰去做的心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老師提醒才做,那實習也不過就是擺給別人看的繡花枕頭而已。而有作為的人,其實都是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邊緣事開始的。 這些都是我個人的觀點,不知道能不能算回答了你的問題,歡迎你提出不同的意見跟建議,或者有其他的問題,可以繼續私信給我。--標題: 走進職場(十一)——孝順不是他的錯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Tue Jul 16 07:37:19 2013) 我參加工作的後幾年很少上百合,工作也忙,偶爾想起來再不用賬號登錄一下,賬號就沒用了,於是來看一看。最近寫這個系列,所以常在線,也瀏覽各種各樣的貼,大部分上十大的,都是雙方觀念差異巨大導致的言語衝突。如今雖然言論自由說什麼都可以,但還是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的一個貼,論百合的戾氣。 轉念再一想我上大學和剛開始工作那會兒,也十分喜歡跟別人抬杠,凡事不管對錯都喜歡論上一論。如今年歲稍長,卻更喜歡平和,算是學了中華中庸之道的皮毛,有想法也不再輕易顯露。年輕總歸是好的,有什麼話都敢說的勇氣。 今天要說的這個D,其實也不算年輕,我進公司時,他在公司也三四年了,當年他二十七八,什麼話都敢說;我離開公司時他已經三十小几,仍然有什麼說什麼。D是我進公司後第一個認識的隔壁實驗室的人。本科畢業,模樣周正,技術過關,敢與自己頂頭上司對著干,於是全公司聞名。 當年他的上司N是德國回來的博後,跟我們同期進公司。N工作之初也十分仰仗D,因為D在公司時間長,熟悉環境,讓D主導帶幾個新人,他自己把握大方向。實話說D的水平絕對過關,也認真負責,在他的帶領下剛開始隔壁實驗室也很是風光一陣。 但壞就壞在D一直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有領導的才能卻只坐職員的位子,與上司N的實驗理念,領導方法漸漸就有了衝突。D逢人便講N是繡花枕頭,外面好看,其實就是草包一個,沒有真才實學,而實驗室所有的事情都是靠D運轉起來的,自己才是實驗室的主心骨,沒有他實驗室就完了。 原來D也確實做出過成績來,所以他心裡不爽就直接去老總辦公室,談他對N的看法,言辭頗為激烈。當然老總念在D是元老聽過就算,也基本不予理會。但後來我自己的實驗室也出過這樣一個人,跑到老總辦公室說上司水平差領導能力不行,你不給我換上司我就要換組,結果當天老總就讓這個人離職了。 建議:D這樣的想法可能很多很多人在初進職場時都會有,有些上司自己水平確實不夠還亂指揮,不讓別人出頭還拚命打壓下屬。初到單位遇到這樣的事情確實十分困擾,也會影響工作的心情和效率,發展也遭遇瓶頸。但千萬不能抱有D那樣的想法:領導水平不如我,我可以取而代之。 不管N這樣的領導的水平是不是真如D宣傳的那麼不堪,都要認清但凡能坐到領導位置的,都是有點真才實學的,有時遇到貌似草包的領導,說不定也有別人沒有的長處。最不濟點兒背遇到了真的膿包,越級去找上司的上司,告訴他你招回來的人不行,那只有跟我實驗室的那個人同樣的下場,請你走人了。 但也不是完全的妥協。大家成年人都有判斷力,如果工作中遇到這樣的領導,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確實已經造成阻礙的,就應該好好考慮是否還應該在原單位原崗位虛耗,有時候自己走出去反而會海闊天空。 但所有人都認為D對自己的定位有點過高,水平有一點,可是還沒高到做領導的地步。後來N離職,又從海外招個新博士小海歸做領導。前半段相處跟N來時一模一樣和諧,後半段D又看不上小海歸,賭氣鬧矛盾。小海歸的組後期被一個回國時間較長,職位較高的部長合併,D雖然嘴上不好說什麼,但仍舊有點不服氣,一直跟大小兩個領導別彆扭扭,時不時爆發點小衝突。 我與D這個人開始熟識,緣於拍檔主持年會,四年來每年大小至少兩場,再加上其他零碎的公司活動,到我離開公司前才結束拍檔關係。剛開始給我的印象,D看所有的人和事情都不順眼,總會當面或者背面做出評價,當然都十分不中聽,表現與人們經常說到的憤青一樣一樣的,我也很好奇什麼樣的經歷造就了D這樣的性格。 慢慢的了解到D的家庭。在大學之前家境富裕,後來父親生意被騙扯進官司,拉鋸戰打了好多年,生意和家庭都垮了。母親因為討債的人上門嚇出病來,家裡當時還有一個將近一百歲的奶奶。D的生活水平一下從天上落到坑裡,好不容易本科畢業,因為太想找錢,被騙到廣東做傳銷,逃出來後才應聘到公司來。這樣曲折的經歷讓他覺得社會不公,到處充滿黑暗,看天都是灰的。 之前說過要講一講D如何受家庭情況拖累,導致工作、生活一團糟的。D的父母在生意敗落後感情不和,一直分居,父親跟高齡老母住,母親自己租一套房子。父親一蹶不振,除了打官司外以賭博為生,成天想著能從賭桌上贏錢;母親因為精神的問題也沒有工作一直在家休息;奶奶前年去世時好像104歲。D自己在上海租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為保證生活質量不肯合租,有一間房一直空關。 D月薪大概大幾千,剛工作時只少不多,要負擔老家父母和奶奶每月的生活費,三個人的醫藥費(前幾年僅僅是奶奶高齡身體欠佳,後面奶奶去世後父母都生重病),父親的賭債,母親的房租,以及自己的房租和生活費。 D兩三天就接到老家的電話讓打錢回去,每次都要三四千,工資一般都是透支到兩個月以後去,但都咬牙滿足從不拒絕。接家裡的電話跟平時的表現真是判若兩人,溫柔孝順。 公司的人都知道D是個臭嘴人見人恨,但也一致認為給他一頂金光閃閃的大孝子的帽子並不為過。也有討伐D父母自私的,但D從來不說家人的不是,只說他們有自己的難處,生他養他到這麼大很不容易了,兒子孝順是應該的。這個優點倒是很少有人能企及。 我自己本人的成長經歷是按部就班的上學,然後畢業工作養我自己沒問題,父母都在鄉下事業單位,不需要我挂念。所以很感謝我能生在這樣一個普通中等的家庭,平平順順的過到現在,也沒經歷什麼大的風浪。 建議:估計D這樣的家庭情況不太常見,如此孝順也不是他的錯。如果真有類似的也不要自怨自艾,埋怨自己倒霉生在這樣的家庭里。不妨看看下面的建議。這些話我當時都跟D說過,但最終就是說過而已,D也沒有認真聽進去。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開源節流。 開源:父親和母親年齡都不過分大,也都不是完全失去勞動能力的人。父親找到一份合適的力所能及的工作賺生活費自己應該沒有問題,母親實在無法出門其實可以找點小手工藝在家完成補貼家用。而D本身只有公司朝九晚五的工作,其餘的時間都空閑,也能找點零碎的事情做,多少不論總比工資月月光還透支的好。 節流:父親本可以戒掉賭博,這樣D至少不用幫父親還賭債;母親雖然與父親感情不和,但是如果體諒D的難處可以搬到父親處合住,替D省掉一份房租;這樣完全不替子女考慮的父母也真的不常見。D在上海的房租雖然便宜,但也可以把剩下的那間空屋租出去,也算節約了幾百塊。 按理說磨難使人成熟,社會上很多D這樣家境的人,也有努力奮鬥最後取得成功改善家境的,反而很多家境較好的一直吃老本後家道中落。但D的某些行為真是讓人又憐又恨,所以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勸D把工作辭了,哪怕到小公司做個合伙人也比現在賺得多,他說現在至少還有固定工資,小公司風險大,到時候連這點工資都沒了,我拿什麼養活家人;那就勸D下班後和周末自己找點事情做,他說我平時做實驗已經很累,下班打遊戲,撞球就圖放鬆的,有時候賣遊戲賬號和裝備也能賺一點,做別的事情還可能虧本。算我什麼話都沒說。 每年年底都聽D說這個公司呆不下去了,我明年肯定換工作,但到我離開時他也沒有走;要不就講我家裡馬上要做一件大事,做成了我就回老家,但現在不能跟你們講是什麼事;有段時間還真的準備跟人合夥開個小公司,前期工作推進了一個月最後也悄聲無息了,仍舊每天老實上班拿錢過活。 耳朵都聽起了繭的時候, D透露出來所謂的大事是什麼。D的父親在家境還可以的時候,九十年代末接濟過一個朋友,無償借給朋友5萬元人民幣。這個朋友後來去東南亞發展,成了大老闆。十幾年後衣錦還鄉知道D家的窘境說要報答D的父親,說要打一筆巨款給D。D每天就巴巴的等著這個老闆打錢好給他媽在老家全額買個房子,再買個寶馬,你沒看錯,是寶馬。 可是天上真的會掉免費的餡餅嗎?還是這麼大坨不得把人砸暈了呀。也許當年5萬也確實是一大筆資金,解了別人的危難之急,因此好人終於要有好報了。先不說這個大老闆的良心有多好,好到報恩能給這麼一大筆錢,能全額買房還能買寶馬,可人家的錢也是這些年辛苦賺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輕鬆給出來不太容易啊。老闆給D的父親說,賬號一到就打錢。但是同志們,他說這筆巨款因為是境外匯款,必須有境外的賬戶才能接收,D急的抓耳撓腮,到處找人幫忙辦境外賬戶,可他沒有出過國門,到哪裡辦境外賬戶呢。 建議:也許我孤陋寡聞了,至少昨天我家屬才把境內卡的一點點人民幣購匯成美金然後直接電匯到這裡的銀行里,好像沒有那麼麻煩,難道真的是巨大得不得了的數目國家需要管控?而這個巨大的餡餅直到我離職之前D也沒有吃到肚子里,也許後來確實吃到了,我也不得而知。我總覺得要付出點什麼,才能吃上可口的大餡餅吧? 最後來說說昨天提到的救急不能救窮。 D的財政一直是赤字,這幾年基本沒有改善赤字越來越大。說要考職稱考試,兩次他都讓我幫交報名費但最後不去考,報名費是他的一個朋友看不下去,主動還給我的,幾十塊錢還不還我也無所謂。但是他饒是很缺錢也從沒跟我借過,有時卡里周轉幾百塊當天就還我。也許覺得我是女生不太好開口,也許覺得不到借錢的程度,也許知道我買房也有壓力。 D的高齡祖母去世後,我們先替他鬆一口氣,覺得卸掉個小擔子能輕鬆一點點,但緊跟著母親查出癌症一期,抓緊時間治療就沒問題。D開口跟實驗室的小弟借了一筆,也沒說啥時候還。但是治療費用遠遠不夠,本身就是赤字的D沒有辦法,再跟公司預付了幾萬的工資。話說公司在這些事情上做的還可以的,另外有一個同事也是家人生病無錢醫治,簽了長時間的工作合同來借的款,財務每月按比例扣除部分工資用以還款但保證同事的生活費用。 眼看著母親的病情逐漸穩定,只要堅持化療就可以,D開始攢錢還給別人和公司,家裡又出了事情。因為母親生病父親不管不顧,D幾乎跟父親斷絕一切來往。有一天接到父親的電話,說自己開始吐血,可能是重病。D又著急忙慌的讓父親去醫院檢查,肺部確實有毛病,又是寄了一大筆錢回去醫治。 實驗室小弟的資金借出去了,眼看著D的家裡像個無底洞一樣,怎麼填都填不平,還在擴大,就有點心慌。他跟D商量說自己有急用,能不能先把錢還上。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小弟要錢無可非議,有可能真的急用,借債還錢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D是敏感時期,內外交困時小弟提出來要錢,就覺得小弟是故意整他,說我也不是還不起,這個人怎麼這樣。後來雖然還了錢,但同一個實驗室的兩個人幾乎就形同陌路了。 建議:說不定哪天就遇到D這樣情況的同事或者朋友,幫忙時真的要量力而行,不是說心腸好就一定要幫,就一定能幫的上。D後期資金漏洞基本還是靠公司預付工資貼補的,某種程度來說,找到一個這樣的肯幫忙的單位也需要運氣。 但是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情況都能兩肋插刀在所不辭的,那這樣的朋友是真的不能再真的朋友,任何人遇上了都是福氣,也要好好珍惜。 我認識D這幾年,看他經歷的這些事情,有時候也為他難過著急,但又有點恨鐵不成鋼。也以為這個人二十幾歲不定性,年齡漸長會好一點,三十歲以後慢慢成熟了日子就好過了。但目前看來D不會按照我以為的模式往下發展。 有一次年會,他跟同事合唱《老男孩》,我用幾十張照片給他們做了個視頻,記錄了D和同事在公司這些年的點點滴滴,提到D這幾年仍然單身,老總還上台鼓勵了一番要幫助解決老大難問題。但是直到我離開公司,D仍然一直是玩世不恭的態度,也從來沒有真的看誰順眼過,當然也還是單身漢一枚。--標題: 走進職場(十二)——宣講會那點事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Wed Jul 17 04:50:26 2013) 前幾天每天睜眼就自動坐到電腦前啪啪啪打字,這幾天至少要拖到中午吃飯那會兒,點開文檔還有點不情願,真擔心我拖著拖著就太監了。最近熱播的某韓劇對我的吸引力還是蠻大的,至少超過碼字兒,得給自己想點兒激勵的政策了唉。 再有一個多月新的招聘季就又要開始了。應屆畢業生九月開學後就要開始奔波,也許一直要忙到明年初。前幾天講了幾個單獨的人和事,都是特殊事例,代表性沒有那麼強。這幾天集中火力來講一講宣講會,招聘會,簡歷投遞,面試技巧及入職培訓等等。 再一次提醒大家我是小私企的小職員,雖然客串過一段時間的人資和行政,但非常不專業,很多觀念都是個人理解。也許跟專業人士的理解有偏差,而且無法跟其他大公司國企外企及事業單位等等相比,可借鑒但不能全信。 畢業的頭兩年每到11月我會跟隨領導回學校本院系參加雙選會,一方面我熟悉院系情況便於聯絡,另一方面要幫助安排一場宣講。前幾天在郵箱里翻到從前來學校宣講時師妹給我做的訪談錄,四五年後再看當時的手稿,發現彼時我自己還是個半大的小孩,言論幼稚自是不必說,很多問題也只談到表面,或許當時還誤導過不少師弟師妹,在此一併表示歉意。 我自從放棄考研後,也跟所有面臨就業的同學一樣,喜歡跟風去各種各樣的宣講會,不管規模大小,涉及什麼行業,尤其是大型企業,只要聽說一定跟室友結伴去聽。很多時候並不真的要去投簡歷,甚至對企業的介紹也沒有太大興趣,只是熱衷於宣講會附帶的各種贈品。佔到位子拿到贈品後,聽得懂的會與朋友交頭接耳談論一番,聽不懂的只能昏昏欲睡熬到散場。 工作後陪領導回學校開宣講會。我一般都是做後勤輔助工作,發放傳單,解疑答惑,偶爾作為公司成功就業的例子,也上講台講幾張PPT,介紹我當時的工作,展望一下美好工作的前景,俗稱畫大餅。但當時我認為宣講會就是借招聘的機會給企業做宣傳。 後來作為人資專員,從前期策劃,到中間準備,一直到親自主導併到院校宣講,才終於認識到宣講會不僅僅是有贈品這樣簡單,也不僅僅是企業的免費宣傳,意義深刻。但估計跟我當年求職時一樣,確實很少同學能認識到宣講的真正意義。 因為本職工作是項目申報的原因,我比一般的公司職員對公司的了解更深入,因此宣講的PPT基本都由我打底稿,經多人多次修改才能用。剛開始只有對公司的組成及技術方面的介紹,近幾年公司的制度福利逐年完善後,在技術宣講後增加一章另行介紹,實踐證明公司的福利、待遇和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公司本身更吸引大家的眼球。 每次開宣講會,至少有一名技術主管與人資同行,只有技術主管實在脫不開身時,我才會技術和制度一起介紹,因對技術部分也比較了解,因此不妨礙宣講的質量。那麼大部分時間由技術主管宣講時,我在哪裡呢?在觀察。 這樣的觀察是從正式宣講之前,大家陸續入場時就開始,要一直持續到宣講結束,現場接收簡歷,如果簡歷篩選後直接安排面試當然就延續觀察到面試結束。我會一直從旁觀察:參加宣講是否守時,進場的秩序如何,聽講時比較專心還是漫不經心,提問環節比較注重什麼方面等等。 進場時拖拉遲到,我要考慮這個人以後上班能否守時;秩序比較亂,要考慮是否紀律性不嚴;如果一直跟同學交頭接耳或者只做自己的事情,首先沒有給台上宣講人應有的尊重,其次告訴別人不願意了解公司的訊息,至少說明求職的態度不夠認真;提問是比較注重個人發展,注重待遇還是其他。當然如果在這些方面都表現優異的,也都能看到。 有些同學也會說,宣講會成百上千人,沒有人會真的注意到我在幹什麼。看不到只是因為你不關心而已,並不代表別人不在關心你的舉動。因為公司宣講專業性較強,因此參加人員都不會很多,基本技術宣講結束我能把場內的情況掃個大概,有特別情況的面孔會留在腦海里。宣講制度時也特別留意這一部分或優秀,或懶散的同學以加深印象。 真正能進入面試關後,部分人員的面孔會與宣講會時觀察到的面孔重疊,那麼對這個人的評價,參考的就不僅僅是面試時的表現了。也許你足夠普通,認為宣講會和面試時自己都是不起眼的那一員,但連我這樣的半桶水都能注意到很多細節,所以永遠不要低估專業招聘人員的觀察力。 確實很多企業宣講時像在不遺餘力的給自己做廣告,做宣傳。但認真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聽的過程中會了解到企業的歷史,發展的歷程,創新的理念及推崇的企業文化。這些都是已經提煉的精華信息,對簡歷內容的側重,投遞途徑的選擇包括面試環節與面試官就對企業的了解程度進行交流,如何從正確的角度回答面試問題以及對應聘崗位的理解等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是我對參加校園宣講會的一些建議,分條羅列以供參考。 一、選擇求職方向一致的宣講會。除非有志往相關方向發展,否則大量參加與求職方向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宣講會,也許能學到零星半點有用的知識,但對求職無益,也浪費時間。當然我也不反對未來職業已基本確定,參加各類宣講會只為提高自己素養的大牛們。 二、密切關注宣講會信息。一般的單位從八月份就開始制定當年的校園宣講流程,九月初已基本確定下半年行程。公布的渠道廣闊,除單位自己的網站、專業求職網站和各院校BBS外,聯繫密切的院系都會提前告知。可以自己做一張表格把感興趣的宣講會集中一下做個備忘錄。 三、特別要看清宣講的時間和地點。因為各院系或學工處每年接待的宣講會很多,宣講單位也可能會有突發事件,宣講的時間和地點在最初公布後極可能發生變化,說不定錯失的那一個就是你最好的機會。 四、參加宣講要保證聽講質量。參見我上文的解釋和原因,從細節方面就要注意,按時到場,認真聽講,如確實有疑問可以在提問環節指出,若時間有限也可在宣講結束後單獨交流。給宣講的人足夠的尊重,也尊重和自己一樣的求職大眾。 五、一般不建議趕場。許多單位在全國各地域各院校都有宣講,如果已在本地區本院校參加過一次,再趕去其他省市參加,基本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因為同一個單位的宣講都大同小異。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在本院校參加其他宣講,而這些宣講才是為本院校量身定做的,更適合本院校的情況。 六、宣講會後簡歷投遞不宜重複。一般的宣講會結束後,均會現場接收簡歷。有些同學入場時已投遞一次,結束時再投遞一次,這樣不是給自己增加機會,而是加重宣講方工作人員負擔。當然簡歷的投遞不止這一點問題,我後面會專門開一篇說說簡歷的問題。 宣講會的這些事情,基本我現在就能想到這些,歡迎專業人士補充,有其他問題的也可百合私信給我,我會儘力解答。--標題: 走進職場(十三)——招聘會的感想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Thu Jul 18 06:28:17 2013) 今天跟大家說說我這幾年參加各類招聘會的感受。我也沒少睡覺,大早起床眼皮就睜不開,這是咋咧? 一般在招聘單位剛開始策劃當年校招的時間,各學校的就業中心,各院系的學工處也在抓緊時間安排各種類型的招聘會或者雙選會,綜合和專場都有,邀請函在10月之前肯定會送到各個單位。單位會根據這些邀請函的時間來安排是否參加。因為大部分招聘會的時間都比較集中,因此同時間內會有多個招聘隊伍在外活動。 綜合這幾年參與過的招聘會,我個人比較推崇上海的幾個高校的雙選會模式。不管是幾校聯合還是一家單獨舉辦,基本的安排都井井有條,求職學生和招聘單位都能各取所需。有時會發現這些招聘會的展台入場費比其他學校和地區要稍高,但總體來說物有所值。 首先是反饋問題。一般來說邀請函寄到單位,單位會給學校寄送或傳真回執,確認參加事宜。有部分學校的老師也好,學生也好,在接到我們回執確認電話時,口氣多少都有點不耐煩,常常這邊話還沒講完,那邊就說傳真就好,會給答覆,然後電話就斷了。 上海的部分高校組織大規模的招聘會,有些工作是外包出去的。一般都是對會展比較有經驗的團隊,特別很多學校都可以借鑒的一點:除在接收回執後馬上會有答覆,在招聘會之前,會有專人確認招聘會細節,有時還是多次確認,以確保參加招聘單位的到場率及對流程熟悉無誤。 反觀一些地區的部分高校,回執接收後能EMAIL確認的已經算工作比較到位的,有些甚至十天半月沒有確認信息,需要電話查詢才知道是否已算註冊單位,當然電話那頭的老師還會加一句:不是已經註冊了嗎?不要重複確認,至於招聘會細節,看通知就好。 我能理解也許學校接受這樣的回執太多,有成百上千的電話需要回復,工作量確實巨大。但是校招是雙方各取所需的過程,沒有哪一方必須求到哪一方,大家應該平等對話。幸而我們遇到的大部分學校老師,在我們禮貌的詢問中,都能比較耐心。互相尊重真是再好不過。 第二,招聘會場地問題。一般稍微大型的招聘會會放在城市的會展中心,場地巨大能容納足夠大的人流。規模小一點的可以設在學校的體育館,人流量也不小。更小一點的如果院系有專場,可以在院系大樓內解決。 我曾經到過這樣一個學校的招聘會現場,他們的就業指導中心有一個半地下的大廳。從招聘會的開始裡面就是人擠人,不但提供給招聘單位的展台狹小,坐兩個人都有問題,學生走路側身都不容易過,所有的人都是擠著才能到另外的地方。 也不是說一定要到大型會展中心才能開招聘會,但這種情況明顯是場地無法容納這麼大的人流量,卻硬生生把所有人都塞進一個狹小的空間,而且安全隱患巨大。當年我在五台山體育館也擠過這樣的招聘會,事後想起也有點後怕,如果當時場內失火或者有其他的突髮狀況如何了得。這樣的情況組織方完全可以避免,只要定時限制進場人流可以緩解。 江蘇省高校就業聯盟這幾年做的還可以,贊一下去年南京大學雙選會的網路選位模式,非常直觀。但因為我當時奔赴其他地區做宣講,沒有實地考察,所以沒有評價的發言權。根據人資主管回上海後的反饋信息,覺得與上海的幾家安排相比稍有欠缺,還可以改進。 以前我一直參加本院系的雙選會,規模較小,實話實說也有點鬧哄哄。雖然在同一幢大樓里,有時會安排宣講會和雙選會同時進行。雖然宣講後收簡歷效果更好,但讓人不知道到底去哪裡好,學生一下就分散了,效果反而不如分開理想。 也有同事曾經在一個細雨綿綿的冬天,參加了一場戶外招聘會,參加的學生也少,她自己也凍得不行。當天我在同一個城市的另一個學校的體育館設台,沒有暖氣只能靠熱水捂手,而體育館外排隊的學生都撐傘也是瑟瑟發抖。我想如果學校招聘會的組織方更人性一點也不至於把學生置於如此艱難的境地。 南京某所大學的場所也是比較怪異的安排。他們每年的招聘會都安排在自家酒店,既滿足了學生就業的需求又拉動了客房入住率。每家單位直接在客房接收簡歷安排面試。但這家酒店一共就兩個小客梯,於是造成電梯一直滿員,我們提著大包小包爬十幾層樓梯,見學生氣喘吁吁的跑上來投簡歷也十分不忍。 上海每年西南五校的聯合招聘會在我看來是安排比較到位的。在招聘會前一兩天還會專門電話確認時間,當天的安排井然有序,場館安排大小合適,空氣流通順暢。時間未到學生不能入場,入場也是分批流入,整場招聘會從開始到結束都保證一定的人流,不擁擠也不鬆散。而有些一哄而上的招聘會到下午兩點之前基本就要人去樓空了。 第三,會後相關安排問題。一般的招聘會結束,招聘單位會有以下幾種安排:直接結束,安排筆試,安排面試,有些有分會場的也會安排轉場。我個人十分不看好分會場這種模式,不管從學生的角度還是招聘單位的角度來說,能在一個場所解決當然比分兩三個場地要方便。 去年公司人資經理跟一個技術主管去南方某城市某大學招聘,他們安排了分會場,中間轉場時雖然也安排客車接送,但不知是否安排疏漏,僅接送一趟,剩下的所有的招聘單位都滯留場內,最後均是自己打車才找到分會場。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遇到這種事情十分尷尬。 最後來談談大家參加招聘會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看清時間地點安排。與上篇宣講會一樣,時間和地點不能搞錯。特別是學校之外會展中心之類的招聘會,一定要提前查好路線。可以早到排隊,但不能拖到下午2點以後。很多單位在展台的時間也許沒有實際表明的那麼長,要趕時間回單位也有可能,最早的下午一兩點就會退場。 第二,提前了解當天的展檯布局。招聘會規模越大,參加的單位越多,尤其綜合型招聘會行業眾多,每次參展至少幾百家。如果沒有提前了解,只在巨大的會場內瞎晃悠,東看西看半天也找不到自己的目標。提前了解展檯布局,可以直奔你要投遞簡歷的單位位置,節約下來的時間可與參展單位多交流。 第三,合理安排時間。熱門單位的展台前人都比較多,在你之前的隊伍可能比較長。這個時候可以先去了解自己中意的其他單位,等熱門單位前的人少一點再回去。一般上午各展台人都多,而很多人排隊時招聘人員只來得及收簡歷,想要與招聘人員進行更多的交流,要耐心等待。 第四,現場提問不用太過緊張。現場人流大,時間有限,一般招聘人員提問都是很簡單的問題,旨在初步了解這個人,然後結合簡歷內容,才考慮是否要正式面試。我見過現場拘謹到手都不知道放哪裡的學生,其實沒有必要過分緊張,坦坦蕩蕩實話實說都沒有問題。 但也不是說就沒有技術層面的提問。有時我也會適當的提幾個簡單的問題,當然是作為專業人員必知的問題(高水平的問題我也提不出來)。但如果簡單的問題也無法回答,我也會禮貌的直接了當的請他收回簡歷。 第五,禮儀禮貌問題。不是說一定要穿得很職業,職業裝不是必須的,大多數單位不會非要窮學生穿正裝才能應聘。除了太誇張的什麼衣服都可以穿,既不要太暴露也不能太臃腫,但整個人看起來要清爽。男生注意從頭到腳全身的清潔衛生,邋裡邋遢的樣子會減分不少;女生如果頭髮長盡量紮起來,會顯得更幹練,大波浪等等披肩發也可以,但是不能讓人看起來很亂。可化淡妝以示尊重,濃妝一定要避免,話說看到猩紅的大嘴還是蠻恐怖的。 禮貌方面,排的隊伍長要耐心等待。因為現場人肯定比較多,有突發事件不起鬨,不圍觀,能幫忙時不要袖手旁觀。您,請問,謝謝等禮貌用語要常掛嘴邊。這些當然不只是做給招聘人員看的,平時能注意到會更好。展台前一般有椅子可以坐著回答問題,抖腿,抱胸等等行為能控制就控制,如果已是習慣,那應聘之前要儘快練習改正。 第六,現場簡歷投遞問題。簡歷相關的所有事情,我後面另開一篇。今天這裡說的是現場投遞問題。很多人拿一大摞簡歷,隨手散,有時往招聘人員面前一放人就跑了。廣撒網不如深捕魚。既然選擇投簡歷的單位,有機會都應該要跟招聘人員簡單的聊一聊,說說你對單位的想法,對工作的想法,算給他們留下第一印象,這樣在篩選簡歷的過程中他們會想到,某某是個什麼情況,是否與公司希望招聘的崗位相符。 現場投遞時大家手裡的簡歷都是一樣的,可能上面有你所有的優點,但不同的崗位需要突出的重點不同。所以遞交簡歷之前可以用筆在簡歷上做點小記號,首先註明你申請的崗位,一個人只能做一份工作,特別不建議同一家公司申請多個職位這種做法。然後把你自己認為適合這個崗位的優點畫出來,這樣的簡歷招聘人員看到非常一目了然。 我上面提到會禮貌的請學生收回簡歷,有時學生也納悶,覺得留下簡歷說不定還有希望。這種情況並不是招聘人員不尊重學生,既然已經知道你不適合招聘的崗位,那麼請你回收簡歷只是不要浪費而已,所有的簡歷都不是免費而是花錢列印出來的,可以用在更適合的地方。所以如果需要收回簡歷,請不要再勉強投遞。 第七,再一次提到趕場這個問題。去年校招有兩個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兩個人都不是上海或者江蘇的大學畢業的,但是我分別在上海、南京和求學地都看到她們來參加招聘會和宣講會,然後一次又一次投遞簡歷。這樣的學生應該說精神十分可貴,為工作幾乎把全中國都跑遍了,但是我個人強烈不建議這樣的行為。 首先,跑遍這些地方需要足夠的時間和金錢。即使有些家境較好,或者自己能賺錢對金錢方面確實不在乎,但是我也要考慮畢竟是還沒有畢業的學生,哪來這麼長的時間在外地奔波找工作,那麼在學校的學習是否足夠努力,能力是否跟崗位匹配? 其次,一般來說盡職的招聘人員不會放過任何一份優秀的簡歷(不排除大企業簡歷太多,用特殊的方法篩選,我下一篇會提到)。這兩個人的簡歷都至少從我的手上過了三次,但也只選了一個人進入到面試程序。優勝劣汰不是說以數量多取勝,而是質量,所以即使我第三次看到其中一個人的簡歷,因為她無法勝任工作所以仍然沒有面試機會。 進入到面試程序的那個人,每次跟我們不同的招聘人員都說,我十分嚮往貴公司,所以一直追著你們的招聘會跑,你們到哪裡我就到哪裡。談吐頗為大方,人看起來也比較機靈,大家對她的印象都不錯。所以即使她的本科學校和專業都不太好,但考慮到她的精神可嘉及工作性質專業性不強,公司破格給她發了offer。 但公司要跟她簽三方協議時,她卻告訴我們即使她十分想來公司,也不想放棄已有的去事業單位的機會,說到抱歉處還真滴了幾滴眼淚,顯得十分遺憾。那個時候大家才隱約明白,她可能跟每家投遞簡歷的單位都說過這句話:我真的十分嚮往貴單位,一直追著你們的招聘會。--標題: 走進職場(十四)——簡歷製作與投遞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Fri Jul 19 06:17:50 2013) 話說我自己很久很久沒有寫過簡歷了,以下的觀念都是這幾年看別人的簡歷得來的,也許認識有偏差,請大家手下留情不要拍磚。 經過我手的簡歷一般有這麼幾個來源:校招現場,招聘網站,及同事推薦。因為崗位需求的專業性比較強,所以一般拿到簡歷掃一眼就知道要不要把它挑出來。當然挑簡歷只是第一步,後續的工作也不少。面試那一塊我後面再講。 首先來說說校招簡歷的收集。宣講會後收集和招聘會現場收集情況類似,但有所差別。 一般單位在校招之前都有計劃,去幾個學校開宣講,參加幾場招聘會,什麼崗位,候選幾個人,真實需要幾個人,這些信息在宣講和招聘信息發布時都會有說明。真實需要的人數就是招聘廣告上打出來的數字,因為考慮到下年的崗位空缺及正常的人才流動,所以候選人數往往會超過真實需要。 宣講會結束時我會提醒同學直接投遞中意的某個的崗位,因為在宣講時已經給大家做了必要的介紹;而招聘會則需要大家注意觀察各單位的招聘廣告,什麼職位,需要招什麼樣的人才,需求人數有多少都會在招聘廣告上體現。 招聘人員不怕收集的簡歷多,但害怕重複投遞的簡歷。很多人為了增加幾率,宣講前一次,結束後一次,招聘會時又投一次;還有一些同學同一個簡歷投同一家公司的三四個崗位,因為覺得這些崗位對自己都合適。對小單位來說,這些做法都沒有必要,因為基本所有簡歷招聘人員都會認真過目,重複投遞就是增加篩選負擔。 對一些超大型的單位來說,收到的簡歷有可能厚厚一摞,成千上萬。招聘人員有可能看不過來。有些比較極端的做法是收一半丟一半,而且堅信運氣好被收下的才是他們需要的。有些即使沒有被丟掉,但是在幾萬個簡歷裡面有重複,也真的沒有那麼在意。主要還是看簡歷是否有料,是否貨真價實。 我在宣講會和招聘會收簡歷時,會在表頭做標記。首先是崗位要求,確定一人一崗以便分類。有些比較細心的同學會自己註明崗位,沒有註明的我也會詢問後幫助標明。時間允許我會跟同學聊幾句,問問基本情況的同時會翻閱簡歷,尋找與崗位需求一致的特點,然後勾畫出來。 這裡有一點要重點提出的,很多人的簡歷厚厚一沓紙,除簡曆本身外附加很多學校里拿的獎項,四六級和計算機證書等等,有些甚至把幾年的成績單都附在後面,用抽桿夾看起來似乎十分壯觀。其實這些複印件只是前面簡歷中內容的例證,可以出示給招聘人員看而不是給予,他們拿到這些材料也不會一張張細翻,只不過證明簡歷所言不虛罷了,出示完畢即可收回。 最好的簡歷,只有一張紙。如果只是為了好看而沒有真材實料,加封面和封底什麼的都是浮雲。在一張紙上盡你可能的描述自己。首先要點出自己的姓名,學校,專業和學歷。尤其要把聯繫方式放到最上正中。手機號碼和郵箱地址最好各自只留一個,多個手機和郵箱信息只會混淆信息。這些重要信息不要使用花體字,不要用花里胡哨的顏色,宋體黑色加粗即可,招聘人員看起來才十分醒目。 很多同學也糾結簡歷右上方放照片到底是否合適。根據我多年的觀察,簡歷有照片時比沒有照片更直觀,所以比較傾向於有照片的簡歷,而很多沒有照片的簡歷放在一起很難讓人有特別的印象。最好是去專業的攝影公司拍證件照,太文藝的照片不適合求職用。另外請攝影師修片不要太厲害,千萬不要失真,有時真人來面試跟照片相比差距實在巨大還是蠻搞笑的。 有些同學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刻畫得非常仔細,佔據篇幅較大:什麼高中畢業,什麼時候上的本科,什麼時候研究生,哪年轉的博士,本碩博都學過什麼課程一一羅列。學習經歷只要時間,專業,學校,不同的學歷不超過一行字而已,並且大多數更看重最高學歷。所以學歷應該從高往低排列,順時間雖然有序但沒有突出重點。 招聘人員也許要瞄一眼這些基本信息才能往下看,但更看重的是你能做什麼和做過什麼而不是你上過什麼學校,學過什麼課程。在招聘會現場這種有限的時間內,只會更關注需要看到的東西,即是否有適合崗位的能力。 大家習慣於做一份簡歷投多家單位多種不同的崗位,但其實這些崗位的需求都不盡相同。最好的做法,在招聘會和宣講會之前就要詳實的了解各單位不同崗位的需求,根據這些需求總結對應的能力和經驗,做成側重點不同的簡歷。實驗崗的注重實驗能力,文職崗的注重文字能力,銷售和市場崗的注重社交能力等等不一而足。 也有同學覺得這樣十分麻煩,投十家單位就需要做十份簡歷。其實使用列舉自己所有能力和優點的簡歷模板也可以,只是在基本的介紹之後留出適當的空白,在招聘會現場根據崗位的實際需要手動填寫。特別在臨時看到自己中意的崗位時可以使用這樣的簡歷,也不用浪費時間重做。 這裡插一個昨天忘記的話題,即招聘會各單位散發的宣傳頁。有些做工精美,值得收藏;有些薄薄一張紙,似乎很不起眼,有同學隨手拿隨手扔。其實這些招聘廣告內涵巨大,印在上面最重要的是各家單位的聯繫人和聯繫方式以及單位網站主頁。經常有同學手拿廣告問我:請問如何聯繫貴公司?請問如何才能更深入了解貴公司? 除了聯繫方式外,廣告上有單位的簡單說明,有崗位需求說明,有招聘計劃,信息量很大,如果應用得當對求職很有幫助。很多同學往往忽視這些廣告,以為不過是拿來做樣子沒有實際價值的想法是錯誤的。 綜合看來研究生以上的簡歷都比本科生充實。因為大家都有比較獨立的科研項目,有發表的論文。有些研究做得十分深入成果豐碩,僅僅一頁紙無法將所有的項目和論文列舉出來。這樣的情況也可以把成果和簡歷分開攜帶,有需要時再合併遞出。 在從頭到尾掃完一份簡歷時,我的心中會有大概的判斷。有需要時會索要相關成果證明,也有人不理解這種行為,警覺的認為也許是借招聘之名行偷盜之實,想要剽竊研究成果。其實招聘人員只關心人才的素質,可以在遞交給別人的材料中學會隱藏機密步驟和敏感信息,只要能合理展示能力就行。 至於一些籍貫信息,政治傾向,健康狀況,個人興趣,家庭情況之類的信息,在篩選簡歷時占的比重很小,一般在面試時填寫個人信息才會用到,如果簡歷容量有限,可以簡寫甚至省略。 說完校招的簡歷下面來講講從網路收集的簡歷。 一般的單位平時都避免不了人員的正常流動,因此除校招外,網路招聘是補充流失人才的重要渠道。情況緊急時,很多單位會在各大主流招聘網站發布招聘信息,很多新建的公司等不及校招時也依靠這樣的模式。所以如果有心找工作,不必等到校招才出手,網路投遞簡歷更方便快捷,一部分校招也有線上收集簡歷的模式。 先從專業招聘網站的簡歷說起。這些網路簡歷就不僅僅是應屆畢業生了,已有工作經歷的佔大多數。一般網路投簡歷最忌諱的兩件事跟現場投遞類似。多次投遞和多崗投遞。其實所有的網路簡歷都會進行統一保存和整理,再多的次數和崗位申請與能不能採納沒有一點關係,有時候遇到這樣的簡歷反而很反感。如果確實是需要的人才,一人一次一崗位足矣。 簡歷的內容方面在這裡不多說,參考上面校招的簡歷模式。這裡補充一下中英文簡歷的問題。校招時大部分都是中文簡歷。可以同時有中英文簡歷,但除非有特別說明,不建議單獨提交英文簡歷,可將英文簡歷附在中文簡歷後作為參考。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網路收集的簡歷來看,有英文的中文簡歷往往只要看中文的就可以,而只有英文的簡歷簡直慘不忍睹,有些直接用翻譯軟體翻出來的,前後語句都不通,還不如只有中文簡歷。不知道外企是不是更看重英文簡歷,我每每看到全英文的簡歷,一開始就十分彆扭。 很多人的英文簡歷名字就是拼音,有時候姓在前,有時候姓在後,而且音調還得分陰平上去,得多少種組合啊。通常這種簡歷我會忽略,有時候技術部門的人非要面試這樣的簡歷,我打電話通知時便十分糾結,這跟真正的外國人名字john,david等等完全不一樣,常常不知道該稱呼什麼女士或者什麼先生。 所以我建議除了註明一定只收英文簡歷的單位,在中國還是老老實實用中文簡歷比較好,比非母語有更好的表達能力,也能避免許多尷尬。也可能是我水平不夠,不過真不知道別人遇到這種情況如何解決。 與專業招聘網站收集的簡歷有專門的模板不同,一部分直接投到公司郵箱的簡歷基本都是以附件的形式送達,有word也有pdf格式的文件。部分求職者會在郵件正文里用很長一段文字請求一定要給面試的機會,但全看完也不知道他到底應聘什麼崗位。有這樣的精力寫郵件還不如花點心思把郵件標題和簡歷文件的標題做個小小的修改。 最能吸引招聘人員的眼球的是什麼?是專業和學歷,所以大家如果給招聘單位直接email簡歷時,不妨試試這樣的標題模式:「名字+專業+學歷+應聘崗位」,有條件的可以加註學校名字(不排除確實有對畢業學校比較看重的單位),非應屆生可以註明原工作單位。這些信息一目了然,與招聘人員方便,便是給自己更好的機會。 最後來講一講同事推薦簡歷這個渠道。 如今很多單位都有內推職位,內推模式其實是節約招聘資源的一種方法。內推如果成功所花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遠遠小於其他招聘渠道,很多單位還給內推成功的職員一定數目的獎勵。一般老同事,老上級,老同學會擔當內推的角色。 內推的機會比校招和網路招聘都要好很多。但不是說一定能成功,只能說幾率大一點。所以簡歷方面更要注意。最不能做的就是在簡歷中對自己的能力誇大其詞,一定要實事求是,有特殊問題也不能隱瞞。既然是內推的簡歷,人資可能早已經從內推人員那裡對你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太誇張反而會影響別人對你的判斷,對極力推薦你的人來說也給別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至於內推簡歷的內容,因為有內推人對單位更了解,對崗位需求應該也熟悉,所以只要請教內推人如何把簡歷做的適合本單位要求就可以,比校招和網路招聘對簡歷的需求更簡單。一般我們接到這種條件適合的內推簡歷也會很快安排面試。 因為好久不接觸大量的簡歷了,還有些其他零碎的簡歷問題暫時想不到,等後面想到了再補充吧。當然也歡迎大家補充。--標題: 走進職場(十五)——面試問題一籮筐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Sat Jul 20 13:00:55 2013) 今天貿然開這一篇有關面試的問題有點託大,寫到兩頁紙時就寫不下去了,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憋出來。我畢業的時候參加過的面試一個手的指頭可以數過來,後來雖然在校招和公司里也經常參加面試,但畢竟不是專業的人資,而且面試形式單一,看問題有局限性,所以只能從個人的角度談感受了。 不同的行業面試形式,規模,方法都不同,我本人沒有這樣的經歷,因此無法一一列舉。而下面我要說的這部分看起來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細節,但有時候細節也能定成敗,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問題。 仍舊從大家比較熟悉的校招開始說。如果校招時沒有技術主管同行,我們會把簡歷帶回公司篩選,然後給學生打電話通知去公司面試。但是因為公司不給報銷學生到上海的來回車旅費(很多單位都做得比較好,報銷面試來回的車旅費),所以盡量採用招聘會或者宣講會結束後儘快篩選簡歷然後直接在當地面試的方式。 原來在本院系開宣講會後我會直接在院系裡面借教室面試,但多數時間公司會在入住酒店包一個套間用作面試,事實上很多單位也是採用的這種方式。有大量人員參加統一筆試的單位則會另尋場所。 通知學生面試不外乎三種方式:電話、簡訊、email。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打電話,簡訊和email屬於輔助手段。按理講通知面試是最簡單的事情,但常常狀況不斷。 第一:找不到聯繫人。現在應該大家都有手機,但是真有極少數同學留固定電話,也不是說不應該留固定電話,但是固定電話真的很難被接到;有同學用各種各樣的花體字,斜體字,下劃線,藝術字和彩色字留電話,很多色彩在黑白列印時效果很差,常常需要靠猜才能認全;還有同學電話明明是通的,但是撥三四遍都不會有人接聽。 求職期內手機應該24小時保證暢通這是常識,接不到電話的借口五花八門:調成靜音,沒注意,開會,逛街等等,但並不代表招聘人員一定能接受這樣的借口。也許是因為明白求職的學生不容易,一般三遍都不接聽的電話其實可以忽略,但我總覺得應該給這個機會,因此會打到接聽為止。 但如果真的因為其他事情耽誤了,求職期內的任何未接陌生來電都應該抓緊時間打回去詢問。如果真的是無關緊要的電話也罷,但有時真可能是招聘單位的面試通知電話,說不定還能挽救這樣的機會。但有時候招聘單位從入住酒店總台打出的電話還真的很難追蹤。 第二:禮貌問題。電話接通的第一句話應該是你好或者您好以示最基本的禮節,而不是哪裡,誰,什麼事等等。電話結束別忘以謝謝和再見做結束語。有些同學平時跟朋友同學和家人通電話就大大咧咧,很少用禮貌用語,這些習慣都是可以慢慢培養的。 確認名字無誤後一般招聘人員會先自報家門,但還真有遞送了簡歷卻不知道單位名字的,導致雙方都十分尷尬,這樣的情況就不僅僅是廣撒網導致的,跟求職者無所謂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第三:方言問題。我到過某省會一所高校,從宣講會提問,招聘會提交簡歷時就一水兒的方言,接電話也是方言,甚至面試時也是方言夾雜普通話,感覺特別難交流。這所學校的地理位置在中原地區,按理講普通話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至少條件比很多南方地區都有利。所以我不明白他們是因為講方言有優越感還是因為真的很少接觸外省市單位一時改不過來。 第四:信息遺漏。面試通知包括:面試單位、時間、地點、需要準備的面試材料以及聯繫方式等等。有很多同學邊聽邊應聲,但最後還會告訴你,不好意思沒記住,能不能再說一遍或者發個簡訊通知? 一般通知面試的電話語言都已經經過提煉,十分清晰且便於記憶。但是接到面試通知不僅僅是認真聽就可以,可以禮貌的請電話那頭的人稍候,然後立刻找到紙筆記錄,有問題要及時詢問。 在給所有需要面試的同學打過電話之後我會編輯群發簡訊,再一次提醒面試的時間、地點等等。如果收到這樣的簡訊,一般建議給招聘人員回復「已收到提醒」等字樣,以示收到通知,也方便招聘人員通過回複查看有無疏漏。 當然即使這樣細緻也有很多找不到酒店的,找不到房間和面試遲到的。有些同學喜歡臨時調換時間,因為與課程安排或其他單位的面試時間衝突。這些在接到電話時都應該考慮到,可以提前安排或當時就跟招聘人員商量。實在突發事件也應該盡量提前與面試單位溝通取得諒解。 最忌諱接已經答應參加面試,但臨時變卦不來卻不跟面試單位打招呼。也許有人會說,你通知我是你的自由,我來不來你管不著。不妨換個角度思考:這個你不需要的機會對別人來說可能很重要,對面試單位來說也沒有浪費使用這個求才的機會,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Email的作用一般與簡訊類似,是電話信息的再提醒。有一種情況例外:有些時候真的看到十分優秀的簡歷,特別是那些比較惜才的技術主管,會在面試前先利用email做交流以便面試時再溝通。所以我上一篇提到:手機和email信息一定要準確清晰,千萬不能模糊。 發完面試通知就正式進入面試流程了。校招面試的條件肯定不比安排在公司內的面試,很多繁瑣的步驟都簡化了,但基本流程類似,所以合併起來說。 第一印象從有沒有遲到開始。很多人長途跋涉到異地面試,對交通情況不太了解,有時候即使找對路線坐對交通工具也還是遲到,這種情況我們表示能理解,所以都會給足路程時間。但究其原因還是準備的時間不充裕,遲到完全可以避免。特別是本地來面試的如果還遲到,一下就扣分了。 前面招聘會那篇說過對儀錶的要求,面試也是一樣以乾淨清爽為佳。這個時候可以往職業裝方向靠攏,但除了特殊行業真的沒有幾個單位平時一定要求著正裝的。但我有個朋友當時在某要求比較高的單位工作,有天忘記打領帶,領導命令他直接去樓下商場買一條,大幾千的領帶心疼的齜牙咧嘴,後來就不敢忘了。所以還是看具體要求。 進入面試程序以後,一般單位都希望更深入的了解應聘人,所以面試申請表的填寫必不可少。跟簡歷不一樣,這種申請表的內容十分繁雜,從姓名開始填起,除去一般能想到的各種信息,甚至還包括婚姻關係等比較隱私的內容,非應屆生還需要回顧工作經歷以及離職原因等等。當然如果實在不願把隱私暴露的,基本也表示尊重不強求,但印象方面肯定要打點折扣。所以個人建議遇到這種表格最好如實填寫。 如果出現刻意迴避工作經歷,甚至說忘記工作經歷的,那多少說明有點問題。現在很多單位在聘用之前會做背景調查,這也是我以後要講的一篇叫別忘給自己留後路。以為前一家不管怎麼鬧,鬧僵了反正可以跳槽這種想法十分要不得,特別是同一個行業,一有風吹草動大家都知道。 一般這種表格都會有一個很敏感的地方,要求填寫預期的薪水。預期特別高的單位要不起,預期特別低的單位不敢要。其實關於薪水這個問題,每家單位都有底線,尤其是應屆畢業生都是同一水平,很少有高低之分,不排除有特別優秀的稍微多一點點。 所以擔心預期有偏差甚至可以暫時不填,等單位確實伸出橄欖枝時跟人資細談也不遲。同一家公司同一種資歷同一種崗位的薪水上下浮動很少,不會因為你的要求低就故意壓價,也不會因為要求高就一定按照你的預期來。當然如果確實與眾不同,在後期加薪時肯定會有體現。 填完表格我會跟他們聊十分鐘左右,根據面試申請表的基本內容問問學習家庭情況,對公司的了解程度,之前的就業經歷(當然應屆生沒有這個問題),離職的原因等等。基本問完這些問題心中就差不多有數。然後交給技術主管,技術主管考量完再發還人資進行最終匯總。 我在參加校招時,通常是安排一個人進去面試,自己坐在外面跟準備面試的同學閑聊。閑聊的內容五花八門,一堆人里馬上就能看出來交際能力的高低,以及對專業方面的深入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很容易就與宣講會上的那些面孔對起來,真的就是認真聽講的那些學生更了解公司,表現力更強,或者說對求職方向更有把握。最後跟技術主管碰頭時,基本我看中的也都在技術主管看中的名單里,八九不離十。 面試現場給答覆的很少,包括校招也很難在現場給答覆。一般的答覆時間就在兩周之內,當然有些單位的答覆期限較長,所以要跟招聘人員溝通確認準確的答覆時間。一旦超過答覆期限還沒有錄用通知基本上就是婉轉的告訴你:可以往下一家進發,那就不用再浪費時間等答覆了。 最後談談校招里比較特殊的事情,簽署三方協議的問題。從我畢業的時候起就常常看到同學毀約。我也能理解這些同學的想法,有offer趕緊先簽一個協議保底,然後繼續參加面試,有更好的單位再重新做打算。從個人發展角度看,的確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而且與前一家單位撕毀三方協議說不定還有巨額賠償金,覺得誰也沒有虧待誰。 但是這種做法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切斷了這個學校的畢業生與這家單位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後路。一旦某年某個學校的畢業生出現過這種情況,以後再跟這家學校的畢業生接觸就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沒有信用,喜歡毀約,即使能力比較好,還不如招其他能力稍差的學校學生保險。 以我原來的公司為例,因為有過某所的博士進公司沒多久就出國的事情,而且是多人次發生,從那以後凡是某所的博士投遞簡歷都不敢再邀請面試,發展到後來所有的本土博士都不再招聘了。 當然現如今國內的博士基本不怕找不到工作,但是學校基數較大的本科碩士們如果有這樣的前輩做這樣的事情,即使後來被招聘,因為對這個學校的印象分很低,有些事情也會非常吃虧。我們不說一定要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但至少不能因為這樣的烏龍事件做給後人拖後腿的前輩。 所以說一旦做好決定簽署三方協議,請別忘記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不可輕易毀約。如果覺得自己還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就不必急著給自己留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但也不是說可以無期限的拿著offer不簽。 一般單位會給兩周到一個月的考慮時間,一旦超過這個期限,用人單位便不會再等。之前我也說過候選人比實際需要人數要多。如果發出去的offer過期還沒有答覆,站在用人單位的立場馬上會跟下一位候選人聯繫發放offer,前面沒有簽三方的offer自動就作廢。所以這個尺度要自己把握。 大概真的是水平欠缺,今天這些字碼的十分痛苦,敘事也很雜,大家將就看,歡迎補充。--標題: 走進職場(十六)——入職培訓與拓展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Mon Jul 22 07:49:46 2013) 寫上一篇折騰得死去活來,昨天偷懶一天,今天好不容易緩過來了繼續寫。這一次不能像以前那樣老做有頭沒尾的事情,盡量善始善終吧。話說不用碼字的感覺用一個字形容就是爽,兩個字很爽,三個字太爽了! 有同學站內信建議我請斑竹大人做個合集便於查閱。我其實也有類似的想法,但由於還在持續更新,想等寫完以後再說。而且我真的不知道合集有沒有特殊要求。我的第一個賬號早在實名制時就香消玉殞了。這個賬號站齡雖然不算短,大部分時間都在潛水,對版務和站規更不甚了解,如何弄合集懇請斑竹大人賜教。 話歸正題今天聊聊入職培訓和拓展。很多同學,包括一部分非應屆畢業生在到新單位報到時,常常覺得很難融入新的環境,或者說內心其實也有抗拒。為更好的應對這種心理差異,比較正規的用人單位都會準備入職培訓,是幫助新人進入工作狀態最好的手段,千萬不要以為都是形式主義、教條主義而不屑一顧。 不同的單位的培訓模式肯定不一樣,內培、外培等等形式也多樣。這裡僅以我原來公司的內部培訓模式為例做簡單介紹。基本培訓模塊分三種:安全培訓,崗位培訓和制度培訓。按照這樣的排列順序,三個模塊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早幾年我自己剛入職的時候,安全培訓沒有做完,沒有通過安全培訓的考試,哪怕要閑待好幾天,也是不允許馬上上崗工作的。這幾年有可能因為工作節奏進一步加快,安全培訓比幾年前有所懈怠,時間也縮短了,考試流程也簡化了,但仍然是必訓項目。 我覺得每個不同的行業應該都有其危險之處,這種安全培訓乍一看似乎有點浪費時間,與崗位工作無關,但十分必要。以我所在的行業為例,這是實驗室事故頻發的高危行業,每年都能聽到哪裡哪裡發生重大實驗室事故,造成屋毀人亡,成果盡失的也不在少數。 建議:而很多事故的發生,其實都是人為疏忽造成的。如果安全培訓到位,並且平時的工作中能一絲不苟的完全按照安全條例來執行,不說能百分百避免事故的發生,至少能降低發生率。當然不同行業的安全條例太不一樣了,這裡也不能一一列舉。只是提醒大家,不管在什麼行業工作都要注意自身安全。 我自己常給新員工做崗位培訓。相比較而言更喜歡給應屆生做崗位培訓,應屆生在正式進入崗位之前,所學所想大部分來自於學校,大部分行為中規中矩,對崗位培訓的內容有更好的執行力,一旦形成良性循環也能帶動後期入職的員工。所以說人生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不在於起點的高低,而在於是否有提高自身素質的環境。 這幾年培訓中接觸的很多跳槽到公司來的員工,即使工作經驗豐富,在崗位培訓和實際工作過程中還是能看出一大堆積習陋習,而且想徹底改正非常不容易。這樣的員工一般很少能接受正確的崗位模式而僅以自己的經驗為重,每換一份工作,就把前一家單位或自己本身的不良習慣帶到下一家,並且還能對下一家的同事造成一定的影響。 遇到這樣的員工時,除了新員工入職時必做崗位培訓,為了挽回這種日積月累的不良影響,常常在一定的時間段內給全員職工再做崗位培訓,其實是對培訓資源的浪費。這樣的情況一再出現,公司招聘非應屆生時會更慎重。 建議:第一份工作也好,換幾份工作也好,每家單位對不同崗位的要求肯定有不一樣的地方。也許新單位的規定與舊單位的習慣確實有衝突,這個時候就不能再以自己的經驗能力為借口,而應該順應新的規定,以更好的融入新環境。 當然還是那句話,不是盲目順從,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在接受崗位培訓時,應該謙虛的先把自己完全放空,以初學者的角度來審視崗位培訓的實用性。如果確實有更好的模式不妨提出跟大家商討,我相信每個單位的崗位模式都應該是不斷進步的。 制度培訓的內容就十分廣泛了,講的無非就是公司各方面的相關規定,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部分,並且在長時間的發展當中會一直變化。說白一點,就是在勞資雙方的較量中,制度是資方最好的武器,可以形成對勞方最直接的制約。 建議:一切合理不合理的規定都可以用制度來解釋。在制度培訓時一定要仔細聆聽並且深刻銘記。在進入公司以後的時間內要時時處處提防自己會違規。可以有疑議,但是不要異想天開到以為制度會因為某個人或某件事情有所改變,以為只要推翻制度就能升天。最好的辦法就是照章辦事,一般都吃不了大虧,但如果一直以愣頭青的名義觸犯各種規定,哪一家單位都不會容忍。 再說說新員工參加培訓時的各色百態。有遲到的,有以工作忙為借口缺席的,有張嘴打瞌睡的,有不停的玩手機的,有電話不斷甚至影響培訓的,有貌似在紙上記錄其實畫小人的,也有從頭到尾一直交頭接耳的等等。按理說既然已經進公司應該沒有很多講究,但是這些行為能避免就避免。別忘記隨時隨地可能有人在觀察這些行為,至少要給別人看到認真的態度。 既然說到培訓,這裡插播一段題外話。去年的新員工入職沒多久,公司開始跟某家培訓單位洽談管理層的培訓問題。商談的課程涉及到很多方面,也因為總公司有過這樣的培訓所以想借鑒,但其實當時最迫切的是需要對「90後員工的管理」做培訓,現在很多單位的管理層也逐漸認識到這種培訓的必要性。後來因為報價確實過於昂貴把培訓計劃擱置了。 我在這裡提到「90後員工的管理」並不是給90後貼標籤,指代的範圍不僅僅就是90後,因為絕大部分職場新人也還是80年代後期生人。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觀察這一批入職的應屆生,本科碩士等都有(唯一的海歸博士也許是年齡稍長,看起來沒有那麼跳脫),優點和缺點同樣鮮明(為避免爭議,可自行百度,很多歸納非常中肯),但很多管理層沿用原來的觀點和方法領導,互相之間有代溝,導致狀況頻出。 建議:當然社會在進步發展,要求社會退化到幾年十幾年之前甚至思想無限僵化的年代絕對是不科學的。但其實每一個人都應該,包括我自己也常常這樣思考: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特性?該如何學習優點摒棄缺點? 未來的趨勢肯定要由年輕人挑大樑已經非常明顯,作為管理層來說也應該對管理方法進行改進,開闊視野以更好的發揮各種類型人才的能力。作為年輕人來說優點當然要繼續發揚光大,但是也應該換個角度審視自己在哪些方面確實有欠缺。這是正面的、積極的相互影響相互改進的過程,不應該迴避。 接下來談談拓展這個話題,有室內和戶外之分,我估計現在入職不做拓展的單位比較少了,大家都跟流行風,不過我覺得如果有這樣的機會參加還是應該好好把握,對自己也是一種鍛煉。 下面要說的是我對戶外拓展的皮毛認識。剛工作的時候我作為學員參加過公司組織的新員工戶外拓展,後來自己做為領隊也帶了一幫大小孩出去瘋。因為兩次角色不一樣,對戶外拓展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 作為學員時,有這種戶外拓展的機會只感覺非常開心,接到任務也躍躍欲試,也想努力完成每一個項目,沒有完成規定的項目心裡也十分沮喪難過,但總體來說就是過了個開心的周末,深情厚誼雖然算不上,但至少加深了同事之間的認識。 如果硬要回憶印象特別深刻的細節,是當年一百多人在20分鐘內闖過2米高的畢業逃生牆。牆是光溜溜的木頭牆,那天還下著小雨,所有人身上都是滑溜溜的一次性雨衣,互相托舉拉扯都十分不易。 我一度以為誰都過不去那堵牆,但從第一個人徒手爬過牆到自己也踩在同伴的膝蓋肩頭被拉上牆頭,直到最後一個憑堅強的意志堅持完成時的那一刻,還真能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也小自豪了一把。 若干年後大小孩們的拓展項目跟當年我自己玩的那幾樣基本無異,無非就是:信任背摔、高空抓杠、斷橋、電網、逃生牆、蒙眼方陣等等這些常見的項目,根據時間是否充裕來安排具體的項目。 當年的我判斷力不夠,領導力幾乎沒有,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基本沒有話語權,失敗時不僅不知道反思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還在心底默默的責怪隊長與隊友,覺得如果由自己安排能得到更好的結果。幾年以後作為看客,以跳脫事外的身份看這些項目,才驚覺雖然現在以局外人的眼光加上這許多年積累的經驗與能力可以勉力完成,但並不是當初想的那麼容易。 而這些大小孩們在拓展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舉止與想法與我當年如出一轍:覺得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沒有正確的判斷力;各抒己見互不服氣,沒有有效的領導力;一出現問題就相互埋怨如一盤散沙,沒有團隊凝聚力等等。 五年前我自己受訓,只知道埋怨教練不近人情,責怪隊長和隊友不給力,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學到;五年後的我才終於在別人的遊戲中隱約理解了拓展所推崇的那些理念,原來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都有重要的意義。 跟軍訓類似,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顧慮。但是五年前不管男女,哪怕身體素質確實差,看起來搖搖欲墜,也沒有人退縮,都是勇往直前的。受點小傷在所難免,但大家都一笑而過。 我帶的這一批人,從確定時間起就開始反覆動搖。有一位女生(其實年紀比我大,但是也剛畢業),開始就說身體不好,不確定能不能參加,然後又說可以堅持,到最後以下雨為名,還是退縮了。 從安全形度來說,絕對不會強求學員頂風冒雨在戶外完成拓展,雨天換成開闊的室內場地一樣能完成相關項目,效果與戶外沒有差別。她的拒絕等於放棄了一次提高自己的機會,即使身體不好確實無法親身參與,那麼在一旁觀看也好過躲在家裡睡覺。 建議:如果有參加這樣的拓展的機會,一定要積极參与。以能發話的領導者身份也好,以隊員執行者的身份也好,在這些項目過程中多少看到別人的閃光點,自己的不足之處,能學到基本的應變能力,能理解團隊合作的意義,等等等等,一定會有某個瞬間讓你受益匪淺。 最後跟大家討論一個小問題。公司每年都有這麼幾次,拓展也好,旅遊也罷,吃的基本都是團隊桌餐。這些都是消耗體力的活動,所以很多人一上桌就開始狼吞虎咽也能理解。但常常發現少部分人在一張桌上只坐了兩三個人時就吃的很歡,也不管別人有沒有到達,這樣的行為男女都有。 當然這種小問題可以說不值一提,也不用上升到道德層面來批判,所以領導們雖然看得皺眉,但也不會揪住不放。某天在某個景點一個很小飯館還有人這麼干,老闆在旁邊都看不下去吆喝了一聲:吆嗬,這什麼素質的人啊?立馬臊眉耷眼的停了手中的筷子,臉紅的能滴出血來。 只要是我領隊,常常會溫和的提醒大家,注意用餐的禮貌問題,雖然也有人屢教不改的,但總體大家都能接受。大家如果以後參加類似的團隊活動,也許不經意間就成了被老闆吆喝的人。有些行為可能是無意識的,但給人印象確實不好,所以能避免就避免吧。--標題: 走進職場(十七)——秘書的故事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Tue Jul 23 08:44:15 2013) 我真的比前段時間懶很多,借口去認識一下家庭醫生又不想動手碼字了。這裡的醫生真心讓人捉急,除了抽血就沒有其他手段看診了。話說曾經每天一抽,連抽三天,我要吃多少紅棗才能補回來。 這幾天磕磕絆絆終於把我不擅長的部分寫完了,自己越看越想一鍵刪除,可是想想也是我的心血又沒捨得。看起來我講故事更拿手一點,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不像秘書的秘書J的故事吧。 我原來沒進公司之前,就知道老總有個秘書。想像中女秘書總歸是各種高貴冷艷的,應該貌美如花精明幹練,是老總的左右手,遇事能夠獨當一面。第一天認識J,看她的穿著打扮和面容得有四十歲,後來才知道還沒到三十,一下子把我心中對秘書的幻想擊的粉碎。 我為什麼說J是個不像秘書的秘書呢?因為她的工作具體來說更像電話小妹,接電話泡咖啡她在行,而應該由秘書乾的活都被別人幹了,或者說她實在幹不了只好由別人幫忙。 從J的學歷說起:畢業於本地某夜校的職高,後來好像函授的大專,具體專業不詳。估計有同學和小夥伴都要驚呆了,說你們這什麼公司,不要說普通秘書了,老總秘書這麼重要的崗位也能隨便糊弄?這個真沒辦法。J的老公的舅舅是地方公安部門主管消防的一把手,不能不接收,收了還不能辭退,不然分分鐘讓你停產整頓,穿各種小鞋。 而大老闆不用受制於這些小破事,他的秘書們跟J就不是一個等級的了。平時身邊常備一名保鏢加秘書,能文能武,我等小屁民看見必俯首稱總,他一個電話等於老闆直接命令;有時也從國內頂尖高校招聘技術秘書,至少是博士以上的,技術絕對過關的,當後備高管培養。 建議:好多人可能覺得秘書啊,助理啊沒什麼出息,覺得跌份都不願意干。其實秘書這個崗位的起點還是比較高的,當然不是說那種意義上的小蜜。秘書能接觸旁人接觸不到的很多機密事宜,都是從老闆的角度看問題,眼界比普通職員開闊,人際交往層次更高。平時處理的事情越瑣碎越複雜,能學到的東西越多,這種秘書或者助理乾的好真能一步登天。 上一任老總在職的時候,J 就一直被這麼養著。每天陪老總嘮嗑,端茶倒水,轉接內外線電話,收發公司電子郵件,偶爾回鄉下抓只老母雞燉好帶給老總補身體,除老總外直接領導是個人資女經理,經常被欺負也不敢吭氣,與大家也算相處融洽。 當然老總平時的日程J永遠是搞不清楚糊裡糊塗的;老總需要用的各種數據和報表J都不管是由技術人員做的;老總外出作報告用的各種PPT她也是無法完成並且也看不懂的,常有人笑話J是個吃白飯秘書。但有兩件事J作為老總的貼身秘書還是緊抓在手裡:年終獎的結算和招聘事宜。 估計有同學又笑了,這公司真不正規啊,招聘沒有專業人員,怎麼讓秘書干。私企里什麼樣的事情都有,其實不用太大驚小怪,就是各種機關也不一定照章辦事的。而且我說這些事情不是請大家來給公司挑毛病的:一來我已經離職了,即使你們幫忙提出改進意見也沒薪水發我,二來這是當年的事,後來慢慢就上軌道了。 但就這兩件一年才幹一次的事情,J也會搞砸。先說年終獎這事。老總是大老闆請來的,年終獎評定好了,得把所有人的獎金合計出總數,交給老闆簽字。老闆拿到J合計好的數字直樂呵:今年多招了好多人,年終獎的數目比去年還小,省錢了。趕緊簽字。 老闆的簽字拿到手,財務開始準備發錢了,但是越看越心驚,數目不對。於是去查J做的統計表格。每一個小數字都沒問題,拿計算器挨個摁,兩百多個數字摁三遍,都比J合計的要多幾十萬。 其實還是我前面提到的問題,數字以文本文檔填進表格,各種函數各種公式都會漏算,而且要命的是J大概只用公式上下拉過一遍,都沒複查就發給老闆。小公司幾十萬的來去其實已經算非常大的紕漏了,因為各種原因老總沒有把這事捅上去,但是後來再也沒給J碰過年終獎表格。 建議:有人說這種處理數字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給專業的財務去做。這話有理,但是也確實要考慮到特殊情況。一般年終獎在發到手之前都算保密信息,越少人知道矛盾越少,很多財務在發錢之前才能拿到最終數字。以前公司傳說互相討論工資和年終獎是要受罰的,只是執行時沒有那麼嚴密而已,所以還是很忌諱。而每個單位對這些敏感信息的規定都不一樣,要特別慎重。 工作中很多這種小事,算數據之類的,差之毫厘會謬之千里,一個小數點也能誤導大家幾十年以為菠菜含鐵量高呢。我也很羨慕我們財務打數字的速度,不管在電腦鍵盤還是小計算器上,那都是噼噼啪啪的。但是即使她們這樣專業的人,電腦算完也要計算器手打,互相核對好幾遍才放心。要不能出錯,唯細心而已。 再說招聘的事情。以前公司規模小,招人也零散,人資部在另一個辦公樓里,偶爾招進人來才互相交流一趟。平時投簡歷的人很少,都是J篩選後再面試,馬馬虎虎能應付。一般到校招時有大概兩個月的繁忙期,招聘宣講的前期準備,面試的安排,面後發offer等等。 當然在J還管著招聘這回事的時候,常常讓人哭笑不得。她告訴大家的各個招聘會時間永遠跟實際對不上,好幾次機票都快下單了,人家技術主管自己一查,冷汗嗒嗒滴:等到招聘會結束了才飛過去這機票能不能報銷呢?要不然就是做的廣告宣傳頁錯誤百出,印幾百上千份廢紙。 有一年的校招,J擺了個大烏龍。我真真是對不起當年的師弟師妹,本院系就好幾個受害者。在沒有經過老闆批准的情況下,J給二三十個應屆生打電話發了口頭offer。發完以後老闆一頓痛批,第二天J挨個電話把offer都收回了。從那以後好多學校對公司的評價一落千丈,有一次去上交大開宣講,就來一個人,還是從復旦跑過來的。 建議:當然這個烏龍說實話J也不能負全責,都是老闆一句話的事。我把這個例子講出來是告訴大家,在校招的季節真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當時師弟急的不停的給我電話看能不能想辦法,我人輕言微,到底沒能挽回這種局面,後來只好去了別家單位。真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實在對單位非常滿意,一定要抓緊時間簽三方,三方才是真正的保障,口頭offer也好,書面offer也好,都是浮雲。 後來前任老總離開公司,老闆又招個老總,秘書還是J。前面老總本來許諾要給J升人資主管,結果自己先走了,但離職的最後一天還是把J的任命申請交給了老闆。話說前面那個老總人緣真不錯,離開三四年還有念著他的好跑去外地投奔他的。老闆鬼精鬼精的,壓根沒同意,於是J的夢想泡湯了,仍舊做秘書但心裡不服氣。 這個老總外面生活時間長了,剛回國不適應,醫院躺了大半年。J常常上著班呢,偷溜回家燉個老母雞或者鴿子什麼的送去醫院。大家也睜隻眼閉隻眼,覺得秘書做這些也沒問題。老總投桃報李對J 也不錯。J總說行政主管欺負她,老總就三天兩頭找行政主管的麻煩。當然她仍然做那些端茶倒水的事情,依然不知道老總幾點的飛機到上海等等。 就這麼過了一段時間,J跟我同天受傷不得不在家休養(前面提過)。行政主管暫時接替J幹些零碎活,沒幾天老總就發現J很多話都是半真半假,意識到之前冤枉了主管。後來J躺在家裡又聯合幾個人挑起了我的「工資門」事件,老總臉上也很難看,對J越發失望。失望歸失望,J在老總生病時確實幫過不少忙,老總也沒忘關心J,常送各種慰問金和禮品。 建議:關於受傷這件事,我表示自己也蠻怨恨公司不給我開工傷證明的,更恨新的勞動法。我是真真切切在上班的路上發生的事故,就因為不是機動車事故,無法認定工傷,沒有任何賠償。說句不當講的佔便宜的話,我當時只要說是在公司摔的就行了(你們鄙視我吧,我也鄙視我自己)。 大家以後上班難免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所以有空不妨學習學習基本勞動法規,發生這樣的事情時盡量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處理辦法,在合理的範圍內給自己維權。 J三個月後回公司上班,這中間老闆又招了個老總(後面以1,2區分),貌似是平起平坐,證明老闆錢多花不完;但老闆仍舊讓共用一個秘書J,這麼看來老闆又摳門小氣到極點。不過J基本還是原來那些活,應該秘書做的事別人都能完成,一天有半天在對著電腦發獃,兩個人當一個人伺候也不累。 J敏感的意識到老總1的態度跟以前不一樣,馬上改變方向投向了老總2。凡老總2的話必附和,凡老總1的話要麼裝沒聽見,要麼跟老總2一起笑兩聲。後來慢慢發展到只給老總2泡茶,對老總1不管不問。 因為J常常遲到,有時早晨要開三方電話會議過點二十幾分鐘也沒見她到公司;做事不上心,有次安排視頻面試沒有畫面把老總2 急的直跳腳,當然老總2也沒給J什麼好臉色。但J對老總1的態度更惡劣,找老總1簽字都是以「哎,簽字」為開頭,老總1有次委屈的跟別人講:這個秘書把我當什麼啊? 建議:這裡提到J站隊的問題,我不是教大家如何站隊。這種事情真的在職場上常常會碰到,而且十分難處理,一旦做出錯誤的選擇代價巨大。我只能提醒大家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作不同的打算,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處理方式,沒有標準答案。 站在J的角度考慮:她的位子和工作性質其實是比較討巧的,說白了只要把兩位老總的電話,郵件,茶或者咖啡等等小事處理好就行。這兩位老總雖然平起平坐,但平時需要J處理的事情也沒有什麼交集,可以兩邊都照顧好的,根本不需要站隊。 老總的心情照顧好了,到時作為貼身秘書小紅人,就算天天坐在位子上唱小曲也沒人敢管她。雖說老公舅舅坐鎮公司也不會真的把J怎麼樣,但她一直這樣厚此薄彼真的把事情越搞越僵。 最後來談談J的心氣問題。 說句實話這幾年J確實不太順。之前人資女經理常常欺壓她(這個女經理全公司的人都欺負,最後老闆娘看不下去把她撈到自己公司去管制,也沒管了,最後還是讓她走人了);自己與老公的關係也時好時壞;想升職也沒升成;摔了一跤回公司,原來抓在手上的招聘工作也被人接管了;還要做兩個人的秘書,等等。 我離開公司之前,領導實在沒忍住把J叫到辦公室談話。J從沒做上主管就對所有人橫眉冷對的,氣勢很兇,對領導也是這樣,任何談話都以哭訴開始,以指責埋怨結束。後來大概只對老總2還有點笑容和恭敬的態度。J邊哭邊指責公司對她的各種不公。 J說不想做秘書,想做人資,覺得做秘書累,做人資輕鬆,但心裡其實爭的還是主管那口氣。領導嘆氣:首先你的學歷跟人資主管的差距不是一個兩個;你說不想做秘書,那你秘書的工作又何嘗做好過?連早晨準點上班,開關會議室,給老總燒水泡茶這麼簡單的工作都無法完成,就算換工作又有何意義? 領導又講:J你常常說我偏心這個偏心那個,以小E為例,上次為了我和老總給她發全額工資你鬧到總部。我為什麼喜歡小E,因為她真的是在認真工作,不管做什麼都力求做到最好,什麼事情都不要我來操心。你呢?你哪次認真把工作做好過?哪次出岔子不是我在你後面兜著?覺得大家都委屈了你?心氣高也要有高的資本啊。 建議:「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是紅樓夢裡形容晴雯的,我用在這裡也許不太合適。但是心氣這個東西,說實話可以有,但不能太過。J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工作水平、態度等等都是問題,但只一味指責別人對她不公平,把所有的過錯都怪罪在別人身上,覺得自己委屈,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但是這種尊重不是掙來搶來哭訴得來的,應該先尊重自己,別人才能尊重你。J如果能反思過去,正確的評價自己的能力,正確的看待自己的條件,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分內事,也許就沒有那麼多委屈了吧。--標題: 走進職場(十八)——盡量不要做文盲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Wed Jul 24 07:21:50 2013) 我常自嘲說自己是個有知識的文盲。這一篇,算是對我大學時代虛度光陰的懺悔,也希望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同學能有所觸動。 自己從小就偏文科,到了高中語文還常接近滿分,數學之類的則勉強及格。文理分科時拗不過父輩「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念,別彆扭扭的選擇了理科。平時的成績夠上蘇州大學吧,但是高考時不知道誤拜了哪家菩薩,居然險險的上了南大分數線。到底也沒敢拿最低的分數去碰運氣,選擇了最為穩妥的理科院系,從此與我之前喜愛的文史哲等等失之交臂。 當時特別羨慕文科院系的同學,每周才20節課,剩餘的時間泡圖書館看書,外出兼職,大學生活有聲有色。我們院從大一開始,每周至少40節課,而且實驗絕對是體力活,累得半死到周末都懶得動;到大四文科的基本沒課了,我們還在吭哧吭哧的修學分,心理嚴重不平衡。 我現在常跟家屬炫耀我的各種小聰明,但他都不屑一顧。也難怪他不服:當年他年年年級前十,我雖然算不上倒十,但是專業課還有重修的。撇開上課打瞌睡,下課抄作業的人為因素,專業課我是真的聽不懂,學不會,一腦袋漿糊。幸而動手能力還可以,才不至於混不到畢業找工作。 但是我那些不多的課餘時間在幹什麼呢?在看言情小說追韓劇。我從小學三年級就知道把岑凱倫(估計現在很少人知道這個作家了)和席絹的書放在桌肚子里偷看,高中時常去藉手掌書,到大學時去浦口校門外的書店租書,一次好幾本,都是大合集,兩三天就看完再借。 韓劇這個玩意說實話我到現在也沒戒掉。常追常罵,常罵常追。只不過一年能看中的就剩一兩部,沒有從前那麼瘋狂。原來自己沒電腦時很喜歡去機房看浪漫滿屋,一遍又一遍的回味經典情節;自己有了電腦能同時追好幾部,到更新的那天沒及時看心裡就很痒痒,過分時能從白天看到天白,不眠不休。所以我學習不認真,但也覺得自己十分忙碌。 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是個文盲是在準備考研那會兒。當時心氣特別高,要跨專業跨學校考研,以解我在理科院系多年都鬱郁不得志的苦悶。高價買了許多考研培訓筆記,也裝模作樣的啃書,裝模作樣的寫文章。 但沒多久心裡就發慌,我發現自己三年多的大學,本院系的課程學了個亂七八糟,與真正的文科生的距離也不是一星半點。別人這幾年的課程再少,那也是系統學習,正規學制出來的。我偶爾也泡圖書館,卻是盯著數字和公式看暈後的消遣,人家泡圖書館那是實打實的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一分一秒都沒有浪費。 論學歷,我們在同一學校學習同樣的時間,應該不相上下。但是我仍然在侃侃而談的文科同學面前深深的自卑,感覺自己沒有文化,不懂歷史,思想幼稚,掌握的唯一一門技術就是做實驗,養家糊口的手段而已。對博大精深的文化的了解似乎永遠停留在上大學前的那個程度,再也不能提高。 建議:術業有專攻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文理科專業設置的不同培養出的人才所精通的方面當然不一樣。我也不是說人人都得是文理貫通的全才,畢竟全才是人間少有。我不知道像我這樣在虛度了多年大學光陰後後悔當年玩的太多,學的太少的人有多少;當然我這樣的情況是自己造成的,沒有虛度光陰的人應該不會有我這樣的感慨。 一個人的談吐見識,人格氣質與自身文化修養不無關係。如果有像我曾經一樣,學習在純理科的環境里,空餘時間只用於放鬆休閑的同學們。不妨在閑暇中擠出一小點時間,哪怕每天就只有20分鐘,再多了解一點中國或世界文化的底蘊,多學習一點本國或世界歷史,偶爾看看一些淺顯的哲人哲理,這些都會是往後的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曾經有這麼一位同事,也是通過努力考上名牌高校,工作後家境逐年好轉,應該屬於比較富裕的家庭了。三天兩頭拿著家中多餘的存款去銀行做理財,這家搬到那家賺取幾天的高息。但是她從銀行回來時逢人便會誇耀自己:我今天又「碾轉」(輾轉)了好幾家銀行,累死了。聽的人常常忍不住笑,她還以為是別人羨慕她錢多。 還是這位同事,與大家一同去KTV唱陳瑞的《白狐》,衣袂飄飄唱成「衣que飄飄」;常常喜歡八卦,大聲朗讀點酸溜溜的文章絕對錯字頻出,拿別人的笑聲當誇獎,絲毫不以為意。她家也有上學的幼女,真不知道以後一句我理科特別好,文科一般般能否解開女兒對此的疑問。 這個同事差不多工作有十年了,一直把自己畢業的學校和院系掛在嘴邊炫耀,告訴大家自己如何聰明。但每次我只要聽到她開始講她的大學,腦子裡都不由自主的往外冒她經常讀錯的字。剛開始也有人糾正,但是糾正十遍她還那樣讀,最後就不了了之,繼續偷笑。 我真不知道這個同事是對自己過於自信,還是文化修養確實有缺失。當然她整個人的氣質與大街上所謂潑婦也沒有差別,典型的欺軟怕硬。單位欺負後輩與領導爭吵是常事;飯店吃飯頤指氣使,把小服務員嚇得一愣一愣的;小便宜不貪白不貪,一分一厘都要斤斤計較;有時出去買個香瓜跟瓜農也逞強鬥狠,不過一旦人家把削香瓜的刀亮出來一把插在瓜上,也只有掏錢買瓜趕緊鑽進汽車逃跑的份。 建議:個人認為即使已經步入工作崗位,再忙再累,也不應該把最基本的文化素養拋之腦後。我本身比較懶,也貪玩,自認為有點知識卻總覺得在各個方面都有欠缺,一直沒有時間補足,因此以半個文盲自居。文化修養真的需要一年年修鍊的,否則即使年齡見長卻見識見短。 雖然學歷的高低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但一群人中文化修養的層次只要掃一眼就能看得真真切切,或高或低,總之同旁人不一樣。一個人的氣質修養是多方面的,但一定需要長時間的文化積澱,如果連最基本的文化都沒有,學再多的知識又有何用。就像我這位把輾轉讀成碾轉的同事,她就是錢多的能開銀行,人們聯想到的也不會是金融大鱷而不過是暴發戶而已。 再來講一個高級人才的故事,還真不能以文盲來稱呼。他已然是海外歸國的高級人才,學識比我等不知高了幾個級別。但他身上發生的這件事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公司的海歸特別多,他們在海外的時間長短不一。剛開始特別不適應他們中英文夾雜的說話方式,覺得好好的中國人,非要洋腔洋調的裝什麼裝。但後來也開始慢慢理解,有些專業辭彙確實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中文翻譯,或者翻成中文沒有那樣的意境。但大部分人在歸國以後也是努力的適應中文交流。 此高管回國不久,公司出面幫他申報了一個人才項目,前期的基本工作都不要他操心,直到最後進入複審環節時,需要他露面做個五分鐘的答辯,材料和PPT我們之前就準備好,照念然後認真回答問題就行。雖說他道行不太高但是資歷在同組答辯的人里已經算佼佼者了,我跟領導都覺得穩操勝券,準備喝慶功酒。 但在提問環節,這個高管鬧了個不大不小的笑話。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問他一個問題:你在這個項目中起什麼作用?高管只要如實回答我幹什麼和怎麼干就行,但他卻亂扯一通說什麼這是公司的保密問題,不能隨便告訴別人。 老師再原話問一遍,最後他說:不好意思我在國外呆久了,對中文比較生疏,真的不知道你提的這個問題什麼意思。全場嘩然,他還洋洋自得,覺得用特別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海歸身份,自覺高人一等。我和領導滿臉黑線,結果,當然是沒有結果。 這個人平時也比較愛裝。明明是個才在國外生活不到十年的人,國內博士讀完才出去,連綠卡都是回國工作以後才正式拿到手的,卻非要裝得自己是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常常以我們在美國是怎麼怎麼做的來說事,也就是個嘴把式,實際貢獻略等於零。這一次他裝得如此徹底,用如此傻帽的方式生生的把到手的榮譽送給了別人。 實話實說我自己的英文水平爛的跟狗屎一樣,在這裡超市買魚買肉基本靠指,對話基本靠猜,著急的時候還能蹦出幾個單詞,磕磕巴巴也能交流,平時能裝啞巴決不開口。但我可以很自豪的說我的中文水平不差,至少寫小文章不費力。 我也不是嫉妒那些考過專業英語八級,GRE和托福考最高分的人,他們能把非母語學到這樣的程度確實非常厲害讓人拜服。但是有多少人敢拍胸脯保證能把中文說的跟英文一樣溜?又有多少人用中文母語寫文章能讓人連聲讚歎而不是忙著挑錯別字改病句的? 又是什麼樣的體制下教育出來的博士,出國十年,回國後連「你在這個項目中起什麼作用?」這樣的問題都聽不懂了?說他裝不懂也好,他真不懂也好,有沒有人願意反思,這種高學歷的「中文文盲」真的就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標題: 走進職場(十九)——做事別忘留餘地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Thu Jul 25 07:16:12 2013) 開這個系列之前,我有很多顧慮,很多事情多少會觸及到一些人的痛處和隱私,把自己置於風口浪尖。我雖然不是典型的玻璃心,但也比較敏感脆弱,最後下定決心頂著鍋蓋裹著盔甲來的。但是即使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真的被人拍磚時心裡也難受。不是站在成功前輩的立場給年輕人指點迷津,因為我並不成功,在同輩人中只屬於碌碌無為的那種。 我也知道自己修行不夠,觀念有偏差。說我通篇刻薄同事,拔高自己也好,說我啰嗦沒有主題沒有邏輯也好,從一開始我的態度就比較明確:講的是一個私企小職員工作多年真實經歷的故事,純粹個人觀念,也害怕我的觀念會誤導別人,所以一再提醒這些或偏激或主觀的觀念由大家自由取捨。 我寫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故事時都要以他們為鏡子反思:主人公換成我真的就能比別人做的好嗎?答案是否定的,說不定由我處理還不如別人。即使偉人也會犯錯,更何況我是「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中的女子,心胸自然沒有那麼開闊。就比如我寫的每一件事描述的每一個人都有我的主觀思想在裡面,做不到完全的客觀公正就事論事。 不是聽不得不同的意見。我對文章中的人和事的主觀評價,是基於多年了解的基礎上才敢發聲,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刻意詆毀。如果已經完整的看過我寫的每一篇文章,也還是只能用刻薄來形容我的話,那我如何辯駁都沒有用。 也不是為挑起爭吵而發帖。因為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些事情的人確實無法體會,並且即使身處事件中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所以我也無法爭論對錯。只能再一次重申我發帖的初衷:是希望用我的個人經歷為例給大家做個提醒,多少能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少走彎路。 以上,是我對自己的辯解。家屬見我情緒低落勸我就此打住,我也有點退縮。但是回顧動筆的這二十多天,以如今的想法對比從前事情發生時,或許因為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很多曾經想不開事情反而都釋然了,收穫比失望更大。所以選擇繼續頂著鍋蓋勇敢前行,努力完成回顧並深刻銘記每一個教訓。 題外話有點多,一時感慨沒收住,大家見諒。我是個有血有肉的人,遇到過激的評價無法無動於衷,也懇求大家在看我的文章時能多一點寬容,給我繼續的勇氣。每每想到我在職場橫衝直撞頭破血流之時,覺得即使我的個人觀點只不過是一塊破石頭,若是能引出深藏不露的美玉來,便也值得。 今天要跟大家討論的,是關於做事別忘留餘地的問題。故事從我的前同事開始說起,在我進入X組之前,組裡有唯一的一個男生,腿長人帥,風趣幽默,幹活也麻利,是組中一寶。做了幾年文職工作覺得男人應該出去闖蕩,於是申請工作調動,最後領導幫忙運作調去了市場部。 市場部的風格跟研發部門的風格迥異,剛開始時男生也十分不適應市場部的工作環境,常常碰壁,常常被新領導批評。後來事業逐漸步入正軌,很少聽見他的消息。過了一兩年,聽聞他跳槽,待遇比之前高几倍,便覺得十分羨慕。 他跳槽的消息是由領導透露的,大家都很奇怪,問領導問什麼如此了解相關細節。領導告訴大家:因為背景調查的電話打到她辦公室了。我不知道該男生具體是去的哪家單位應聘的什麼崗位,但是人事的工作做得十分細緻,連多年前工作過的部門都一一查探。雖然男生本身的實力確實不錯,但打給領導的調查電話也是錦上添花的一筆。 很多年前,背景調查所涉及的可能只有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關鍵崗位的人員、銷售人員等等很小的範圍,而人們也是最近才意識到關於背景調查的重要性。近幾年的發展趨勢表明,越來越多的行業,無論崗位的重要與否,在招聘時都會盡量採用背景調查的方式提高招聘效率以降低用工風險。當然電話調查只是其中最簡單的一種。 在談面試中出現各種問題的那一篇,我簡要的說過一種情況,就是面試下一家時特別迴避原工作經歷的問題。其實在信息如此發達的年代,即使應聘人員一個字也不吐露,招聘方也能通過各種渠道摸清應聘人的原工作經歷。同行業間HR的互訪電話屢見不鮮,遇到這樣的情況還是老老實實的回答較好,不管以前怎樣,至少以誠實的態度面對。 大部分人跳槽時與原單位原領導都屬於好聚好散類型的,這種情況下跳槽後的工作銜接比較平穩,背景調查再詳細也不會出大問題。比如我的前同事,離開X組時與同事和領導的關係良好,離開X組後也一直友好的交流往來,這便算是給自己留餘地鋪後路,領導在調查電話中自然會多多美言。 與這位同事情況相反的一位女同事,因為堅持認為在工作中受到她組長的不公正待遇,要求辭職,先與自己的組長鬧了大紅臉,進而上升到互相以惡毒的言辭進行人身攻擊;然後在人事流程的結辦過程中因為一點小事又與人資有了分歧,索性一併鬧一鬧。雖然離開公司時覺得伸了冤,解了氣,可是卻給自己今後的求職路埋了一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炸的定時炸彈。 大家知道內情的,也確實同情她的遭遇,應該會秉公說話。但是以後若是換工作需要做背景調查,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前任領導,其次是人資部門,最後才是同事夥伴。雖然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一旦前任領導和人資部門在描述時加上自己的主觀意見,也足夠讓下家對應聘人的印象打點折扣了。 建議:有些人覺得在原單位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離開之前想反正要走就索性鬧騰一番再走,也解氣。當時很可能覺得各種爽,但是不能不顧後果,不給自己留後路。 不知道有過辭職經歷的同志們有沒有認真觀察過類似於退工單的文件。很多退工單上的條目非常細緻:從退工的真實原因,到退工時補償金的演算法等等一一羅列,最重要的是原單位的人資聯繫方式,新單位隨時可以通過聯繫方式了解情況。一旦退工單上有過一些不良記錄,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多多少少會有一定的影響,處理這些問題要慎之又慎。 但是,也不是一味的妥協。如果原單位確實損害了自己的利益,在公正合理的情況下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一般勞動仲裁都是有理方獲勝,但是一旦有過仲裁經歷,在以後的求職過程中就是個不大不小的坎。少數特別介意的單位為了規避風險,也不會因為仲裁時勞方有理就一定跳過這道坎不談。所以如果離職換單位,還是盡量不要把各種關係搞僵,給自己留足夠的餘地。 大概是我舉的反面教材太多,所以有同學認為我只會揭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長處,眼光短淺。只是因為個人認為反面教材比正面典型更形象,更有觸動感。看得到的缺點才易於改正,要發揚優秀的品質則不需要大聲講出來,唯學習繼承而已。 其實在原公司能讓我敬佩的人很多,但這部分人的優點密集,我還真不知道從哪裡講起。他們大多學識淵博,業務精通,自制力強,待人溫和有禮,我平時都是以仰視的角度去看他們,領導者和執行者的差距一目了然。下面僅以我自己的領導為例。 先大概描述一下領導的背景。老牌名校碩士畢業,憑藉自己超強的能力從普通職員一直做到重要部門部長。期間升職結婚懷孕生子一樣都沒有耽誤。在她的領導下職員的執行力普遍很強,基本處於放手狀態,小問題都可以自主解決。當然大方向仍由她把握,但是疑難雜症只要交給她都能解決,也只有她才是處理各種問題的全才。智商和情商非常高,對我來說是神一樣的存在。 領導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說話辦事從不說滿,即使事先已經考慮得十分周全,大多數時都留有餘地,這樣即使出現問題也不至於特別困窘。公司前後歷任老總都拿她當左膀右臂,尊重她的建議,並且大多數時都不會失望。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我之前提到的Q。按理說以Q的言行舉止,試用期結束直接讓她離開公司就可以。領導在Q離開公司前,特意花了一兩個小時與Q單獨談話。生活,家庭,以後的打算什麼都談,給沮喪的Q鼓勁,最後承諾如果Q在後面的求職路上有任何麻煩都可以回來找她。 從那一次我才忽然意識到,每一個從領導手下離職的人也好,調職的人也好,不管有沒有過錯,不管過錯在哪方,沒有哪一個人的離開是帶著怨氣的。每一個人在離開以後都能心平氣和的與領導繼續閑聊,繼續做朋友,大事也會以她的意見為參考。一點也不似其他部門若有離職,雖不說老死不相往來,但大多數人走得怨氣橫生。 她用一句名言解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知道原來是你手下的小兵發達了以後會不會是領導你的將軍呢?多給自己留點餘地總沒有錯,給別人留餘地等於給自己留餘地。像你,年輕幼稚遇事太較真,是非善惡太分明,以後總要吃大虧。我從此認定自己只做一個聽領導話認真做事的小員工就好。按我善惡分明的是非觀,即使再修鍊八百年也達不到當領導的水平,也只能是聽話的職員。 最近幾年,公司高層變動頻繁,還真就發生了幾個小兵變大將的故事。其中兩件的主體是公司與高管,互相不留餘地,誰也沒占著多大的好處,只能悶聲吃大虧。 高管1,是公司高價從國外引進的,當時允諾過各種好處,結果到執行時大大縮水。公司跟高管扯皮扯了很久也沒有妥善解決,互相不留餘地。高管1 一怒之下把公司安排的公寓房裡的所有傢具全賣了剩個空殼,然後出走別家。 高管1變賣傢具的做法說實話也不太厚道,他壓根不差那幾個賣傢具的錢,給老闆編排了好久。一年以後高管1搖身一變以評審的身份拿捏公司申報的項目。老闆聽聞跟吃了蒼蠅一樣,那個難受勁簡直別提了。 高管2 ,當年也是老闆心尖尖上的紅人,但不知何故被趕出公司,最後連辦公室都被老闆帶人抄了。當然高管2也不簡單,事情捅到某級別組織部,導致公司與該級別組織部的關係嚴重惡化。雙方也是一點餘地都沒留。 沒過多久高管2進了某部委,雖然不是直接領導,也算公司相關職能部門的頂頭上司。我都能想得出老闆一邊忙著修復與某級組織部的關係,一邊絞盡腦汁想如何與高管2重修舊好的樣子。 高管3的升職經歷大概能算得上傳奇故事。從我進公司起就看見他與原來的老總互相抬杠。後面新來的老總從海外回來的,也覺得與土生土長的高管3話不投機半句多,常用言語擠兌擠兌。互相之間其實都不太買賬,說話也不怎麼留餘地。 在我離開公司之前半年總部下發一紙任命,高管3一躍成為與老總平起平坐而且實權還大大超過老總的總經理。這倆坐在一起開會,或者出席同一個宴席,那真叫一個彆扭啊。 建議:以上的幾個例子是要說明,如果雙方都不知道給對方留餘地,一旦形勢逆轉時誰都討不了巧。俗話說過頭話少說,過頭事少做。一味逞強不給別人留餘地,自己的立錐之地也難找。--標題: 走進職場(二十)——別把喜事辦成鬧心事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Fri Jul 26 05:40:06 2013) 昨天的感慨有點任性,請原諒我沒有一一回復大家的留言,在這裡一併感謝。我也在不斷的調整提綱,視情況而定最終的篇數大概在不到30篇,寫完會以結束語作結。再次感謝各位這麼多天的關注,是你們的鼓勵與寬容給了我繼續的勇氣。 文章中描寫的人和事,因為顧及到許多的方面,所以有些人為加工無法避免,不可能與現實一模一樣。但與初期相比,後期的每一篇我都爭取寫得更隱晦一些,我本無意揭人隱私或傷疤,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再次感謝大家體諒。 今天跟大家說的這件事,也許不是所有人都有我這樣的體會,但因為就發生在我自己的身上,因此感觸特別深刻。 我與家屬是大學同學,從戀愛到結婚一路走來也比較平穩,當然要感謝雙方父母的無私付出。因為原籍都不在上海,因此酒席分成三批,兩邊老家的婚宴主要都由雙方父母操持,我們只是回家露個臉。 所有的儀式均在老家完成,上海這邊就在飯店請同學、同事和朋友吃了一頓飯。但就是這樣一場普通的喜宴,也吃出令人尷尬的問題來。我鬱悶的時候就想,到底是我的處理方法真的不對,還是小鬼難纏,不管我如何做都是錯。 按我老家的習俗,結婚時只可以給親戚發請帖,而給不是親戚的人發請帖等於張口要禮錢。所以同事也好,朋友也好都是知道你要結婚主動包了紅包,辦喜事的人家才會正式發請帖請來觀禮。 當然每個地區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出門在外不能按老家的習慣,因此我也開開心心的把請帖發給了要好的同學和朋友。但是給同事發請帖我便十分猶豫。大家不要嘲笑我做事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在關鍵的時刻可能每個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結婚請客沒有多少人是奔著禮錢去的,圖的就是大家熱鬧,但是因為有禮金往來在裡面,給同事發請帖就要謹慎。關係確實很好的同事,一般收到請帖很開心;也有些關係一般的同事,處於可發可不發的狀態,就已經很難決定;更何況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特殊情況,非常介意和毫不在意的人都有。 如今的同事關係不比父輩們,他們在同一個系統同一個單位幾十年不挪窩,幾十年來圈子裡所有的婚喪嫁娶等等大事都有人情往來。所以處理這些事情只要按照人情帳,該收就收,該還就還,根本不用糾結。現在大部分的人在同一家單位能待滿五年的已經極少,有時候份子錢出還是不出真的無比糾結。 而我第一次意識到發請帖要慎重是在H結婚時。當時辦公室中除H以外的各人情況有這麼幾種:未婚的,已婚未育的,已婚已育的。H婚禮前,大家都笑嘻嘻的問,你啥時候發請帖呢?看起來每個人都滿心期待的樣子,生怕H待自己與別人不一樣,收不到請帖會丟臉。 但是請帖剛發到眾人手中,背著H就有一肚子牢騷。已婚已育的:我小孩都生了,這不明擺的就讓我掏錢連回收的機會都沒有,虧死了;已婚未育的:沒關係,我生小孩時總能收回來一點,雖然她也會生孩子我多少有點虧;未婚的:萬一我結婚前跳槽了或者H在我結婚前跳槽了,怎麼收回,等等等等。 我列出來的這些例子都比較極端,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但這些情況是確實存在的。後來有高人一合計想個辦法:每人平均湊了點包個大紅包,面子上也好看,至少把自己吃飯的酒席錢付了,就當吃高價飯也沒覺得虧多少。如果每個人的紅包大一點,誰都覺得自己吃虧;若是小紅包一點點,面子上也難看。 建議:包大紅包這個方法,看著是個誰都不肯吃虧時演變出來的怪胎,但後來在好多部門一直沿用至今。現代人員流動再緩慢,總沒有以前的人們那樣安定,很難再像父輩那樣建立幾十年的人情關係網,這種大紅包的方式也不失為一個既顧了里子又不失面子的做法。 公司職員的平均年齡還不到三十,結婚生子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跟我同時期進公司的一個男性朋友,後來決定回學校讀博士時還說:老子跟這些同事以後都不會有來往了,還好當時一個實驗室四五個人結婚都是湊大紅包,權當聚會吃飯了,往後我結婚想起來也不會心痛,這真是一句大大的實在話。 到我結婚的時候,辦公室里的同事換了一茬:已婚的一兩個都是要好的朋友,請帖發的容易;剩下的又以未婚居多,又讓我討了個巧,因為她們結婚都比我晚,到時候不管在哪裡肯定都可以補上,所以發請帖也沒什麼壓力;而不在本部門的幾個要好的同事也不在話下。 當時發請帖前的猶豫差不多完全拋諸腦後了,但是事情總不會這麼簡單。問題卡在要不要給已經調組的H和S發請帖,我的本意是已經不在一個辦公室就算了,而且「工資門」事件已經發生,又何必互相找不痛快。 可是諮詢領導的意思,H結婚時我是搭了份子錢的,發請帖是禮尚往來應該的;至於S,雖然互相彆扭但是沒有撕破臉面,到時候S看到別人都有請帖卻沒發給她肯定又要一通抱怨。我當時腦子一定被門縫夾過,顧及面子還真的去送請帖。 到了當天快開席,也不見H的身影,我禮貌性的撥了三次電話她沒有接,大概就知道她是不會來的;至於S,臨時說有別的事情不來了,讓一個人帶了300塊紅彤彤的人民幣給我。你們沒有看錯,就是赤裸裸的人民幣,連紅包都沒有,就跟交伙食費一樣。我傻愣在飯店門口收也不對,不收也不對,還不如H一樣乾脆不出現的好。 現在想明白S大概只是讓人拿錢做樣子,覺得她人不到場,我也不好意思直接從人家手裡拿現金。可惜我當時用被驢踢過的腦袋思考了五秒鐘,還是把錢拿了。當然不管我收不收S都有一頓說:收了S會說,你看我人都沒來,讓人家帶了300塊你還真敢拿;不收S也會說,看不起我這300塊是吧,嫌我給的少是吧,不就是頓高價飯么? 當然我還有其他沒到場的朋友,按照老家的習慣,人家禮錢到了人沒到場後面一定要補請的。但我當時還是個半瘸腿,走路不太利索,前面連著辦了三場酒席想緩一緩再把剩下的朋友請了,到時候把S一起叫上就不算失禮。 大概辦完酒不到三天吧,S就跑到領導那裡抱怨:說小E這個人真是,沒紅包的300塊都好意思收,過了好幾天也不請我吃飯,真不像話。領導整個人就斯巴達了:H和S的請帖是在她的建議下發的,結果H沒來也就算,S正日子不來,才過不到三天追著要吃飯,這哪兒跟哪兒啊。 我至今都記得領導跟我婉轉的表達S的意思時萬分的歉意。我本來也不想欠這個人情,順水推舟在蘇浙匯訂了一桌,當然名義上以S為主角,其實我為答謝其他的朋友,最後用木瓜雪蛤堵了S的嘴,讓她把300塊踏踏實實的吞進肚子,終於老實了。 建議:與結婚時鬧得天昏地暗的同志們比我還是幸福的,不過是一點點不足掛齒的小事而已。但也許我心眼太小,今天坐在萬里之遙的這裡回憶這件事,仍然覺得鬧心。也許每個人在結婚生子這樣的大事上都想開開心心,有小小的不順心會無限放大。 當然事情的發生跟我抹不開臉面也有關係,其實幹脆不發請帖就什麼事都沒有。大家不一定會遇到跟我一樣的問題,但遇事真的要多想,盡量妥善處理,別像我一樣把喜事辦成鬧心的事。 既然扯到結婚生子的話題,乾脆再說說兩件相關的小事。 公司雖然是個小企業,但是在員工關懷方面的小事做的還可以。平時員工過生日時必備生日卡和蛋糕券;有時候兒童節還應景的買點兒童禮物,有小孩的家庭人手一份;也會準備一些禮物給結婚生子的員工添點喜氣。 有這麼一位女士,也結婚生孩子。到了休完產假第一天,馬上就跑到行政部大吵大鬧。問她有什麼事情不能好好說,她虎著一張臉,說我現在也有小孩了,產假期間別人都有兒童節禮物,為什麼我沒有。她們生孩子都拿了禮品,我的呢? 其實一般員工結婚發了喜糖,生孩子發了喜蛋喜餅,行政部都會把禮品專門給送過去。但不管發不發,這些禮物都是人人有份的,上門要的這一位還是第一次看見。這位氣鼓鼓的女士最終得到了她想要的兒童禮物和產子禮品,不過離開時仍舊滿面怒容,也從沒見她給任何人賞個蛋吃。 建議:雖然這隻能算小小的福利,但不是公司一定欠員工的,價錢多少不算,不過是一份心意。我想那位女士如果平心靜氣的來詢問,拿走禮物時能禮貌的說聲謝謝,也不會把本來開開心心的一件喜事做的讓別人如此反感。 每次只要有同事來發喜糖喜餅之類的,大家都會不斷的送上自己的祝福,發的人也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位女士也許不太理解:沒有人差這些吃的,只不過藉機沾沾喜氣,在高興的時候小破費一下擴散歡樂得到祝福,或許也不會一直愁容滿面了吧。 最後一小段藉機懺悔一下我自己做的一件糊塗事。父母那一輩把各處的人情往來都記在小本子上,有空沒空就翻一翻,看看還有那些人情沒有還,我還常嘲笑他們算小賬。我結婚時自己的同學和朋友的禮金也有記錄,但是一直懶得翻,覺得沒什麼大用。 後來我同寢室的同學結婚,當時忙的像瘋狗一樣周末也沒得休息,只憑印象大差不差包了個紅包讓同學帶給她了。一直到我出國前翻小本子,才突然心驚的發現我紅包包少了,感覺特別慚愧。我們寢室的同學關係都不錯,多一點少一點她也不會太介意,但我一直都不好意思跟她講這件事,總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對。 建議:好多人都覺得那些有小賬本的貪官傻的厲害,誰貪污受賄還專門記賬等別人來查啊。其實換成是自己也就知道,這些東西不記就忘了,有時因為忘記犯錯都沒法補救。還好我這個有補救方法的,以後多給她兒子買點小禮物就成。所以一旦有了人情往來,還是盡量做些記錄,時不時的也要看看,該還的人情一個也不能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賤人,不對你用中指致意,我會為你祈禱
※三招應對職場「老女人」
※對不起,我要去干銷售了,別再找我了!
※長的好看的人找工作,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你會正確地說廢話嗎?——職場修為分享課之一
TAG: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