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20萬美元「性騷擾」撬動國際經濟環境?

前言概要:

之所以擬這麼個題目,是因為近日剛揭出有反特朗普勢力以20萬美元價碼收買女性出面指控特朗普性騷擾,更有律師上下其手從中漁利。馬克·吐溫《競選州長》戲碼在美國政壇一再上演,且不斷升級,這麼low的做派,只配這樣的標題。從去年大選到當前橫掃美國政壇、娛樂界、傳媒界的性騷擾風潮,美國體制的面子算是丟到家了。

(媒體曝出錄音帶證明律師20萬美元現金收買女人指控特朗普)

本文以「《『性騷擾』風潮打亂特朗普執政節奏》」為題刊發於昨日(12.19)《第一財經日報》及其英文版客戶端YiCai Global,刊發時有刪節,這裡貼出原稿全文。

主要論點:

亞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補缺選舉結果表明「性騷擾」風潮有可能對美國國會構成產生實實在在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明年特朗普政府施政能力、籌劃中的社會福利改革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等大舉措能否付諸實施。

共和黨在亞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補缺選舉敗北,關鍵在於其候選人遭到多起性騷擾指控,儘管迄今沒有任何一起指控拿得出實實在在的證據,完全有可能是「莫須有」,但已經足以動搖這個保守州的許多傳統共和黨選民、使之不出門為摩爾投票了。有此「勝利」先例激勵,民主黨難道不會食髓知味、在接下來的幾場國會補選和明年中期選舉中更多地採用這一策略呢?甚至更大規模地對特朗普本人發動「性騷擾」指控呢?進而會不會削弱共和黨在國會的多數優勢、從而給美國的經濟與外交政策投下更多不確定性呢?

如果民主黨傳統的媒體「軟權力」大大削弱卻增加了議席,國會兩弱對壘的格局是否會進一步加大美國決策的不確定性?

對於我國而言,我們也不必太擔心美國稅改、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帶來的某些衝擊,反而是其政策的不確定性給我們帶來的麻煩更多。

2017.12.20

20萬美元「性騷擾」撬動國際經濟環境?

梅新育

橫掃美國政壇、傳媒界、娛樂界的「性騷擾」風潮是否將波及國際經濟環境穩定性?——美國亞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補缺選舉揭曉,共和黨候選人羅伊·摩爾(Roy Moore)在這個傳統的「深紅州」輸給民主黨候選人道格·瓊斯(Doug Jones),表明這已經是中國和世界其它經濟體評估明年國際經濟環境時不得不認真考慮的現實問題。

為什麼?因為美國是當前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對全球經濟環境和經濟規則的影響力非其它國家所能及,而亞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補缺選舉結果表明「性騷擾」風潮有可能對美國國會構成產生實實在在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明年特朗普政府施政能力、籌劃中的社會福利改革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等大舉措能否付諸實施。

從表面上看,去年的美國大選造就了共和黨總統和共和黨占多數的國會眾參兩院,這對於特朗普貫徹自己的執政理念非常有利;問題是目前美國國會參議院兩黨中共和黨人數優勢並不算大,共和黨在眾議院有20多票優勢,而在參議院這次亞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補缺選舉之前格局是共和黨52席對民主黨48席,美國政黨制度沒有中國這樣嚴明的黨紀,總統特朗普又是政界「局外人」出身,與共和黨建制派政見、個人關係多有齟齬,去年大選揭曉之後民主黨和共和黨建制派反特朗普勢力始終不肯接受失敗現實而一再糾纏,……這一切結合起來,結果就是特朗普的執政能力嚴重受限,他想要推進的重大立法項目多次投票都遭遇共和黨本黨議員反對而失敗,執政第一年將要結束時稅改法案才在兩院過關。就是企圖如同當年富蘭克林·羅斯福那樣用好用足總統行政命令這件工具,也一再遭遇司法系統狙擊。

有鑒於此,儘管稅改通過兩院方案糅合的關口並非太大難事,但社會福利改革、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等後續重大籌劃明年能否過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共和黨能否保持在國會的席位優勢、以及特朗普能否擺平國會,更準確地說,取決於共和黨能否保持在參議院的優勢。正是在這一點上,本次亞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補缺選舉結果對他堪稱不祥之兆。

從表面上看,道格·瓊斯明年1月份才能正式赴聯邦參議院就職,按照正常議程影響不了原定於下周舉行的稅改方案投票;而且即使他正式就職,共和黨在參議院仍然保持著兩票優勢,他這個補缺獲得的議席也只能保持一年就需要改選;但在現實中,民主黨和共和黨建制派已經開始設法利用這一形勢掣肘稅改表決,參議院民主黨頭號人物查克·舒默(ChuckSchumer)呼籲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米奇·麥康奈爾(MitchMcConnell)推遲投票,直到道格·瓊斯(DougJones)到參議院就職;共和黨資深大牌參議員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III)則在稅改表決前的這個節骨眼上聲稱因腦癌治療的副作用而住進了醫院,擺明是要借稅改表決機會勒索特朗普,甚至不惜讓稅改流產。特朗普能否順利闖過這一關呢?

更重要的是,羅伊·摩爾(Roy Moore)敗北,關鍵在於遭到多起性騷擾指控,儘管迄今沒有任何一起指控拿得出實實在在的證據,完全有可能是「莫須有」,但已經足以動搖這個保守州的許多傳統共和黨選民、使之不出門為摩爾投票了。有此「勝利」先例激勵,民主黨難道不會食髓知味、在接下來的幾場國會補選和明年中期選舉中更多地採用這一策略呢?甚至更大規模地對特朗普本人發動「性騷擾」指控呢?進而會不會削弱共和黨在國會的多數優勢、從而給美國的經濟與外交政策投下更多不確定性呢?要知道,這些空出來的議席中有些對稅改和社會福利改革相當重要。

說起來,在2018年末的中期選舉中,基本面本來有利於共和黨:

需要重選全部435位眾議員席位和33個參議員議席,在眾議院,共和黨自2011年以來一直佔據多數,正常情況下,2016年大選慘敗後仍處於療傷期的民主黨難以消除20多個議席的差距而翻盤;在參議院,共和黨只有8個議席要重選,民主黨則有23個議席要重選,還有兩個傾向於民主黨的無黨派議席要重選,所以,共和黨方面本來樂觀地預期中期選舉後在參議院可以拿到55個以上議席,民主黨議席則下降至45個以下。但現在有了亞拉巴馬州的「奇蹟」,民主黨方面肯定會想:還有什麼奇蹟不能出現?

進一步審視眾議院選情,共和黨的優勢也出現了不確定動向。中期選舉中議席可能易主的薄弱環節在於去年大選中希拉里贏得多數的23個共和黨選區和特朗普獲勝的12個民主黨選區,因此,民主黨理論上存在翻盤可能。事實上,為本次中期選舉設立的民主黨眾議院選舉委員會也重點下注共和黨在24個州的59個眾議員席位,除去年希拉里獲勝的23個選區之外,還有近年來共和黨從民主黨手中奪走的另外一些選區,為此已經開始在其中的20個選區安排全職有償組織者,此前從未這麼早就開始這樣做。

而在共和黨方面,迄今已有至少25名議員明確表態要退休、競選其它職位或辭職,其中包括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古德拉特(Bob Goodlatte)這樣的重磅人物。這一動向的重要性在於共和黨議員宣布退休的許多選區都是去年大選中特朗普險勝的地方,如新澤西第2選區和密西根第11選區,換言之,共和黨對這些選區的議席並無絕對優勢把握;競選連任的共和黨議員則大都處於去年大選中特朗普優勢明顯的選區。這樣的博弈,不利於共和黨議席總數。

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古德拉特

在橫掃美國政壇、傳媒界、娛樂界的「性騷擾」風潮中,掌握著傳媒界、娛樂界絕對優勢的特朗普反對派本來頗有「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之感,因為在這場風潮中迄今落馬的傳媒界、娛樂界「大腕」基本上都是鐵杆特朗普反對派,落馬的民主黨議員也有兩個(參見附錄),多於共和黨在亞拉巴馬補選中喪失的1個議席,特朗普憑藉推特一己之力一以當百狠懟主流媒體群毆的戲碼更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針對特朗普本人的「性騷擾」指控也一再遭到民眾嗤笑,近日還剛剛揭出有反特朗普勢力以20萬美元價碼收買女性出面指控特朗普性騷擾,更有律師上下其手從中漁利。問題是:特朗普如何把這種人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國會選票?畢竟,民主黨利用現行規則保住了兩個落馬議員的議席,共和黨卻丟掉了一個。

媒體曝出律師操縱針對特朗普的性騷擾指控並牟利

而且,如果民主黨傳統的媒體「軟權力」大大削弱卻增加了議席,國會兩弱對壘的格局是否會進一步加大美國決策的不確定性?

實事求是地說,特朗普堪稱20多年來最重視重建本國國內實體經濟基礎的美國總統,梳理「特朗普經濟學」的理念,其內在邏輯是通過減稅減輕傳統中產階層、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稅負,增強其勞動、創業和擴大業務的內在動力與能力,並通過社會福利制度改革加倍恢復、增強經濟主體勞動創業的內在動力,並減少損害整個社會效率和宏觀穩定性的過度福利支出,從而從微觀基礎上增強整個國民經濟的活力,從宏觀上緩解其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孿生雙赤」的多年痼疾。因為貿易赤字本質上是負數國民儲蓄的體現,而美國的負數國民儲蓄源於財政赤字和居民部門赤字,通過減少干預外部事務及其相關投入,減稅與改革福利制度並舉以激勵勞動熱情、減少浪費性支出,將有望從長期內緩解「孿生雙赤」痼疾,夯實美國經經濟基礎。上述思路邏輯大框架本身並無錯誤,對於我國而言,我們也不必太擔心美國稅改、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帶來的某些衝擊,反而是其政策的不確定性給我們帶來的麻煩更多。

阿基米德有云: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現在,難道特朗普反對派要用20萬美元撬動整個世界經濟環境?

(2017.12.16,僅代表個人意見)

附錄:美國政壇、傳媒界、娛樂界「性騷擾」風潮中落馬「大腕」一覽

10月,《紐約時報》刊發報道,指控好萊塢大亨哈維·溫斯坦性騷擾,由此掀起的反「性騷擾」風潮橫掃美國娛樂界、媒體和政界,一批「大腕」相繼落馬:

約翰·科尼爾斯,密歇根州民主黨聯邦眾議員,88歲,美國歷史上任職最久的眾議員,「是我們國家的一位偶像,他為保護婦女做了大量工作」(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南希·佩洛西語),[1]知名黑人民權鬥士,遭遇性騷擾指控和支付封口費,11月26日宣布退出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隨後辭去議員職位,推薦其子繼承其議員席位。

阿爾·弗蘭肯,明尼蘇達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因性騷擾照片被迫辭職,由該州民主黨州長委任民主黨人士接替了他的議席。

哈維·溫斯坦,好萊塢大亨,因性騷擾指控被開除。

斯蒂芬·布萊克韋爾,美國《公告牌》雜誌首席執行官,因性騷擾指控而辭職。

朱塞佩·卡斯特利亞諾,企鵝蘭登書屋藝術總監,因性騷擾指控而遭到調查,卡斯特利亞諾本人未公開回應。

漢密爾頓·菲什,《新共和》周刊出版人,因性騷擾指控而辭職。

馬克·霍爾珀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記者,因性騷擾指控被取消書約,並被解僱,他否認了部分指控。

奈特·蘭德斯曼,《藝術論壇》雜誌聯合出版人,因性騷擾指控而辭職。

邁克爾·奧雷斯克斯,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新聞部主管,因在《紐約時報》、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和美聯社工作時的性騷擾指控而被開除。

羅伊·普賴斯,亞馬遜主管,因性騷擾指控而辭職。

查理·羅斯,美國公共廣播公司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大牌主持人,因性騷擾指控被開除。

萊昂·威塞爾蒂爾,《新共和》周刊編輯,多起性騷擾指控,被開除,並對自己的行為表示道歉。

馬特·齊默爾曼,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組登記人,多起性騷擾指控,被開除。

馬特·勞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今日秀》節目主持人,從業時間超20年,年薪達2500萬美元(約人民幣1.65億元),是同行中資格最老、收入最高的從業者之一;明尼蘇達公共廣播電台播放數十年的《牧場之家好作伴》節目主播加里森·凱勒,因性騷擾指控於11月29日同日落馬被解僱。

格倫·思拉什,《紐約時報》白宮記者,遭遇性騷擾指控,他對某些指控表示質疑。

柯特·韋伯斯特,韋伯斯特公關公司首席執行官,遭遇性騷擾指控,公司更名。

詹恩·溫納,《滾石》雜誌出版人,遭遇性騷擾指控。


[1]《性騷擾醜聞加劇美政壇內鬥》,《環球時報》,2017年11月28日,第16版。

前文回顧:

梅新育:新興國家起飛夭折的風險與教訓

梅新育:馬來西亞出兵耶路撒冷?呵呵!

梅新育:巧笑倩兮下的「離岸制衡」遊戲

梅新育:現代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不是對「美國壓迫」的反應

梅新育:加泰羅尼亞分裂動亂凸顯中國政區劃分智慧

梅新育:國際貿易史上的中東壟斷與反壟斷

梅新育:龍象之爭前傳:英屬印度殖民地經濟對華全面優勢

梅新育:美國是否正在被「顏色革命」反噬?

本公號打賞支持

(適用於蘋果機型及讚賞失靈狀態)


推薦閱讀:

小心環境影響你的遺傳
全球十大環境污染5 - 水世界 - 中國城鎮水網
擬態環境和信息環境的環境化
曹振霆先生談陽宅環境之客廳
番茄的生長環境是什麼?

TAG:經濟 | 環境 | 國際經濟 | 性騷擾 | 國際 | 騷擾 | 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