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原則
對關節脫位的處理主要分為三步:
1、複位
以手法複位為主,時間越早,複位越容易,效果越好。但應由有經驗的專科醫生進行複位。
2、固定
複位後,將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上,使受傷的關節囊、韌帶和肌肉得以修復癒合。固定時間為2-3周。
3、功能鍛煉
固定期間應經常進行關節周圍肌肉的舒縮活動,和患肢其它關節的主動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二、治療方法
對關節脫位的治療,不同部位方法略有不同,現介紹幾個常見關節脫位部位的治療:
(1)肩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shoulder joint) 大多為後脫位,除老年肌肉鬆弛之新鮮脫位外,一般均需麻醉後或肌鬆弛下進行複位,常用手法復有:
①希氏法 傷員仰卧位,術者立於傷側,用靠近患肢術者一側的足跟置於患肢腋窩部,於胸壁和肱骨關之間作支點,握患肢前臂及腕部順其縱軸牽引。達到一定牽引力後,輕輕搖動或內、外旋其上肢並漸向軀幹靠攏複位。
②牽引上提法 坐位,助手握患肢腕部順應其患肢體位向下牽引,用固定帶或另一助手將上胸抱住固定。牽引1~2分鐘後,術者用雙手中指或輔以食指在腋下提移位之肱骨頭向上外複位。 操作時不可粗暴,以免引起肱骨外科頸骨折,複位後X線攝片檢查完全複位後,用膠布或繃帶作對肩位固定3周。 手法複位不成功則去進行手術開放複位,習慣性脫位時,可作修補術。
(2)肘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elbow joint) 平卧位,助手固定患肢上臂作對抗牽引,術者握其前臂向遠側順上肢軸線方向牽引。複位後上肢石膏托固定於功能位3周。
(3)橈骨頭半脫位 術前一手握患肢,另一手輕握其腕部作輕柔的牽引及旋轉其前臂,當前、後輕旋時即感到橈骨頭清脆聲或彈動而複位。繃帶懸吊前臂適當保護患肢1周。
(4)髖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hip joint)
①預防休克,若已有休克時,應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並急送醫院進行搶救。
②急送醫院在麻醉下進行手法複位。
③複位後可用皮膚牽引或髖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
④解除外固定後應繼續鍛煉髖骨活力和髖部肌力,然後持拐不負重步行。 三個月後X線照片證實股骨頭無缺血性壞死徵象,可逐漸棄拐步行。 一年內應仍應定期檢查股骨頭情況。
推薦閱讀:
※最全內科學經典口訣,輕鬆搞定五大系統考點
※中醫體質——氣陰兩虛
※【醫史雜談】中醫和西醫的第一次會師
※《銀屑病中西醫結合治療》 ——1 - 木頭菩薩的日誌 - 網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