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對聯創作中的揶揄手法

論對聯創作中的揶揄手法

論對聯創作中的揶揄手法

魯曉川

  史鵬先生為漢霸二王城題了一副很值得玩味的對聯,聯曰:

  孝忍父烹,義安臣死,想馬上豪氣飛揚,肯守倫常談孝義?  英承叔志,雄振楚風,嘆垓下悲歌慷慨,莫將成敗論英雄!

該聯緊扣住漢、霸二王之史實生髮議論,縱橫捭闔,很有特色,曾被多部楹聯選集錄入。然而,對它的上聯的理解卻有分歧。劉坦賓先生是這樣分析的:「本聯上比,作者一味為劉邦解脫,「父烹」被解脫以非常人孝之大孝,故應忍,「臣死」被解脫以非常義之大義,故應安。守倫常而尊道義,承平時或可,陣前馬上,非生即死;大敵當前,國將不國之際,智者不然,能者不為也。」⑴ 熊東遨先生則不認為它是對劉邦的解脫,他說:「楚漢事何如?先生之吊也,有惋惜、有揶揄,然無一不以史實為據,棄孝義者成功,為英雄者敗滅,何天道之不公耶?或曰:項王之敗也,非關天道,只怪他不曾習得『厚黑學』。坑降卒,弒義帝,黑故黑矣,厚便不足。以此半吊子功夫,安能勝得那『忍父烹』、『安臣死』之厚黑專家也!」⑵所謂惋惜,其對象當然是為英雄而敗滅的霸王;至於揶揄,則無疑是指棄孝義而成功的漢王了。而「或曰」的內容,則更是將個大漢開國皇帝盡情地揶揄了一番。筆者認為,後一種分析應該是更符合作者原意的。正是這種揶揄手法的運用,使得該聯獲得了豐厚的審美意蘊。下面,筆者就來探討一下這種手法。

揶揄,原意指嘲笑、戲弄。⑶歐陽修《葛氏鼎》詩云:「器大難用識者不,以示後俗遭揶揄。」其中的「揶揄」,用的就是原意。另外,又有「揶揄有鬼」的典故,出自劉孝標註《世說新語·任誕》時所引《晉陽秋》之語。故事說晉代襄陽人羅友好學有才,桓溫很賞識他,但又認為他性格肆誕而未授之以官職。有一次同府中有一人將赴郡守任,桓溫設宴餞別,而羅友去得很晚。問理由,他說:「我路上遇了鬼,還被那鬼揶揄了一番,說是只看見你送人作郡,怎麼從沒見別人送你作郡呢?」此典故後用以表示宦途坎坷。如明陳汝元《金蓮記·釋憤》云:「說不得笑罵由人,怎避得揶揄有鬼。」

這樣的兩個字,為什麼能用來概括一種創作手法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來看看詩歌中的例子。陸遊寫過這樣一首七絕: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   此生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詩人通過這樣二十八個字,作了一副窮愁落拓的自畫像。這樣一位以「塞上長城」自詡的愛國詩人,卻只能「細雨騎驢入劍門」,其憤懣之情是可想而知的。作者滿腹牢騷無處可訴,只好自我嘲弄一番。後兩句的自問自答,正體現了這種感受,這就是揶揄。正是這麼一揶揄,作者得到了一種宣洩的快感。而其難以言表的心事也便曲折地透露出來了。又如,現代詩人聞一多的名詩《死水》中最後一節: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有人認為,這個「死水」是「反動統治者」的象徵,而當代詩評家李怡認為,「死水」是不能這樣來理解的,在這裡,詩人由腐朽停滯的「死水」聯想到的是不思進取的中國,它正是詩人「大希望之餘的大失望」的突出體現。這是一種無比沉痛的揶揄。⑷筆者認為,用揶揄來概括這首詩的手法是再恰當不過的。聞一多的無比悲憤之情就是通過這種手法表達出來的。

有人會說,這不就是正話反說嗎?何必搬出個揶揄來故弄玄虛呢?那麼揶揄手法是否可以被其他的某種手法來代替或者包容呢?下面將從三個方面來說明:

首先,揶揄手法是一種創作手法,它貫穿於整個作品的立意、構思和表達的全過程之中,而不單單是對某個語詞的修飾。這一點和修辭手法中的倒反是不同的。根據李裕德《新編實用修辭》的解釋,倒反分為反語和倒辭兩類。反語既指貶詞褒用或褒詞貶用的修辭方式,也指所移用的詞語。。。⑸可見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它主要是對於語詞的修飾。而倒辭指的是因情深難說或嫌忌怕說用相反的詞語來表現正意,強調的也是對「辭」的修飾。反語的例子有魯迅《「友邦驚詫」論》中的「友邦人士」,它指的就是與之意義完全相反的帝國主義列強。倒辭則如,孫犁《荷花澱》中的:幾個女人有些失望,也有些傷心,個人在心裡罵著自己狠心賊。其中「狠心賊」就是倒辭,指「最可親可愛的丈夫」。而上述兩詩中,「此生合是詩人未」、「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等句雖也不無正話反說之意,卻不能將其中的詞語一個個作反語或倒辭來理解,而只能從整體的把握中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

其次、用揶揄手法的目的不在於隱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在於以一種曲折的筆調來抒發某些獨特而複雜的情感。這一點與傳統的「皮裡陽秋」 手法相區別。「皮裡陽秋」指的是將對事物的評論隱藏不說。⑹而揶揄手法則不是藏而不說,而是藏而反說、藏而曲說。例如,周作人挽劉和珍、楊德群一聯云:

  死了倒也罷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閭,親朋盼信;   活著又怎麼著,無非多經幾番的槍聲震耳,彈雨臨頭。

該聯就是藏而反說。表面看來,作者好象在說二位烈士之死無足輕重,但細細體會之下則可知作者的沉痛憤激之情,當不弱於仰天悲哭、拍案痛斥。

再次、揶揄原意為嘲笑戲弄,故這種手法常表現出詼諧幽默的特色。與諷刺手法相比,其效果不是使所寫對象受到打擊,而在於讓讀者從幽默中體會出深意。例如,清末一考生科考完畢歸家時自題一聯云:

  四千里盤費花銷,故里喜遄歸,虧我此番熬過去;   十三篇文章草率,今朝休盼望,請君下次早些來。

作者自知功名無望,無奈之下只好自我解嘲,貌似豁達而內含辛酸,這正類似於喜劇的「含淚的笑」所產生的效果。

綜上所述,揶揄手法是有其獨立存在之價值的,我們可以對其作出這樣的界定:它是一種用詼諧幽默的筆調,含蓄曲折的表達某種特殊感受的創作手法。揶揄手法在詩歌中只是偶爾運用,在對聯中,則運用得頗多。而且有很多成功的範例。下面將其分為四類來論述。

第一、戲謔式。這一類型可以用這樣四個字來概括其特點:寓庄於諧。例如清代王廷靜為福州湧泉寺彌勒佛殿題有一聯云:

  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什麼由來。

吾師余德泉先生對之作了這樣的評論:聯語以調侃口吻,兩度設問,一問檀越,一問頭陀,卻並不辱佛,使人在諧趣中得到啟迪。⑺此評不但正好道出了該聯的妙處,也為運用這種手法進行創作提出了三條原則:一是「調侃口吻」,即表達要幽默;二是「不辱佛」,即調侃要注意分寸,正如《詩經·淇奧》中所云:「善戲謔兮,不為虐兮。」三是「使人在諧趣中得到啟迪」,即不是為謔而謔,而應該有深意存焉。這三方面結合得好,可以使聯作獲得一種奇趣。給人以妙不可言的審美享受。筆者見到的題關帝廟對聯不下二十副。絕大部分以讚頌關羽的忠義為主題。一般的寫法是,將關羽的英雄事迹羅列起來大加讚賞。見得多了難免覺得乏味。而有一副以揶揄手法創作的對聯卻令人百讀不厭,全聯如下:

不愛錢不愛酒不愛婦人,是個老頭陀,只因眉宇間有兩字英雄,耽擱了五百年入山正果;   又要忠又要孝又要風流,好場大冤孽,若非胞胎里有三分痴鈍,險些作十八灘順水推舟。

余德泉先生評價此聯:筆調嬉且諧,似嘲似弄,表面看來,對關羽頗有些不敬,但就內容而言,對關羽還是稱頌的。這頗有些以丑角演英雄的味道,⑻可謂深得其肯綮。

第二、反差式。所謂反差式,即將兩種極不相稱的事物或特徵擺在一起進行對照形成強烈的反差,以達到揶揄的效果。例如,清代趙從誼曾作貴州獨山知州,州城極荒涼,署衙尤其簡陋,趙自題楹柱一聯云:

  茅屋三間,坐由我,卧由我;   里長一個,左是他,右是他。

一個堂堂的知州大人,其「辦公大樓」只有茅屋三間;手下辦差人員只有里長一個。面對這樣的境遇,作者一定是百感交集而無法言說,只好揶揄自己一番。正是其官職與待遇所形成的強烈反差,使得該聯產生了喜劇效果。而作者心中複雜的感受也通過這種反差透露了出來。這副對聯中,作者並未將形成反差的兩極都明說出來,需要讀者根據其創作背景進行聯想才能取得效果,可以稱為暗比。而運用的更多的則是明比,即將形成反差的兩方面擺在一起。例如:舊時一士子科考之後,慨然題一聯云:

  妻子望他龍虎日;   功名於我馬牛風。

一方面是家人的熱切希望,一方面是考試結果的令人沮喪。兩相對照,益顯沉痛。另有一種形成反差的方式,藉助的是對詞語的誇張運用。例如:

  耀武揚威,隔窗子瞪門斗兩眼;   窮奢極欲,提籃兒買豆腐半斤。

這是清末某人有感於教官的境遇而作的一副對聯。吳恭亨評此聯:「可雲窮形盡相,讀之忽令人笑,又令人哭。」⑼當代有人認為該聯活畫出教官老爺卑微的神情狀態,表達的是對「又窮又酸」的教官的嘲諷。對於這種理解,筆者不敢苟同。其實,我們不妨用揶揄手法來理解它。耀武揚威、窮奢極欲在此處都不是實指而只是造勢,旨在和後半聯形成強烈的反差。意思是說,教官真是個卑微的職業啊,作教官的人雖然名字叫「官」,但這些「官」們,最威風的時候也不過是隔著窗子瞪門斗兩眼——瞪人的權力是沒有的;最大方的事也不過是提著籃兒去買半斤豆腐——他們太窮了。對於教官,該聯給予的是同情而不是嘲諷。正是有感於該聯對教官境遇的真實反映和深切同情,吳恭亨才會說它「又令人哭」。

第三、反說式。這一類型是最接近反語和倒辭的,但它不光是對個別語詞的反說,而是融入整體的表達中。其作用也不在於《修辭說略》中給反語和倒辭規定的單純表示嘲諷或喜愛,⑽而在於從反說中曲折地表達出作者的獨特感受和特殊用意。例如,舊時有人為一財神廟題了這樣一聯:

  果然冷麵寡情,只才是守財奴,倒要與他幾個;   若使扶危濟困,竟成了耗錢鬼,休來想我分文。

這副對聯模仿財神爺的口吻來寫,似乎是鼓勵人們都去做「嚴監生」。這當然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該聯是作者有感於小人得志、賢者命舛的冷酷現實而發出的憤激之言。其所揶揄的對象,不是「扶危濟困」的「好錢鬼」,也不是「冷麵寡情」的「守財奴」,而是這種冷酷的現實。我們可以從全聯中體會出作者正話反說的意味,卻不能說具體的哪個詞是反語。又如古代一位寒士五十歲生日時,為自己作了一聯:

  內無德,外無才,並無些些產業,直等到無米無柴,五十載光陰荏苒;   老有母,長有兄,尚有小小功名,也算得有福有壽,兩三代骨肉團圓。

該聯也是感慨頗深的,但表達得很幽默。下聯的幾個「有」尤其體現了這種幽默。作者羅列了其所有的「財富」,看似自誇,實是自嘲。請看其所有的是什麼,有老、有長、有妻有女、有個功名還是小小的,這正是對自己已達天命之年而無所作為的一種揶揄。「有福有壽」看似實指,但和上聯的「無米無柴」相聯繫,就可知其有反說之意。雖是反說,我們卻不能機械的理解,認為作者是說自己「無福無壽」。至於其正說的是什麼意思,則是一種只可意會的複雜感受了。

第四、奇語式。運用揶揄手法有時要藉助一些出人意料的詞句。作者的思想就暗含在這些奇語之中。例如,舊時一人將赴京趕考時自題了這樣一聯:

  充無罪之軍三百里; 守有夫之寡二十天。

上聯寫自己,將考試說成是充軍,可謂從古未有,而作者還將路程算得清清楚楚,益添奇趣;下聯從妻子方面著筆,將二十天的短暫分別說成 「守寡」更是叫人忍俊不禁。作者這樣寫自是一種戲謔之詞,但從這些奇語中,透露出的是作者對於科考的厭惡與無奈。又如,鄭板橋曾自撰一聯,也可看作是使用奇語的典範:

  篷破船裝零碎月;   牆倒屋進整齊風。

以「零碎」寫月,將船篷之破形象化,奇且妙矣;以「整齊」寫風,況其牆倒,以奇對奇,更加難能。這樣的奇語自不無文字遊戲的成分,但它又何嘗不是一種沉痛的揶揄,何嘗不是透出了作者對生活的良深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四類是筆者為了論述的方便而提出來的。在具體的作品中,這四種類型的揶揄雖然會有所側重,但也常常是同時存在或互相交叉的。特別是戲謔這一特徵,更是它們所共有,只是第一種類型的作品表現得更加突出罷了。比方說本文開篇所舉的史鵬先生那副對聯,「孝忍父烹」、「義安臣死」就是將封建君王所提倡的孝義與漢高祖的「忍父烹」、「安臣死」相對照以形成反差,這何嘗不是同時含著戲謔,而接下來作者故意藉助「馬上」一句來為之「解脫」,並以反問的形式來證明其「厚黑」得「應該」,則更是深得戲謔之妙了。

推薦閱讀:

2017雞年春節對聯大全|最新2017雞年春節對聯精選|雞年春節對聯大全
轉貼]對聯
妙趣橫生的對聯
湖北·書院對聯集錦

TAG:創作 | 對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