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為最傷害你和孩子的關係,你卻可能每天做

媽媽們的朋友圈最近在刷這個漫畫——小蝌蚪找媽媽外傳。

催孩子寫作業幾乎是所有父母的痛。

有個媽媽說:

不寫作業的時候是親媽,說起作業就是後媽了。什麼狠話都罵過,事後也難過。

還有媽媽說:

一回家我必須扮黑臉,我眉心長了多少皺紋,說起來全是作業給逼的。

甚至孩子作業變成了媽媽的焦慮。

有媽媽說:

每次盯作業,我都頭大,只有這件事情完成了,這一天,我才算真正可以喘口氣。

02

很多爸媽覺得,催促孩子做作業是自己分內的事,卻不知道「催作業」是傷害親子關係的利刃。

每天催促作業,就相當於在給孩子製造一個情緒負擔。

很多年前,一位心理學家曾在嬰兒身上做過一次實驗。

實驗對象是一名 9個月大的孤兒,孤兒叫艾爾伯特。

實驗者先給小艾爾伯特一隻小白鼠。

小艾爾伯特一開始對這隻小白鼠並沒表現出任何情緒,甚至還很感興趣並試圖觸摸它。

在他正要伸手時,實驗者就在他身後敲擊一根鐵棒,發出巨大聲響。

突如其來的響聲使小艾爾伯特感到很驚恐。

每天這個過程會重複3次,持續了一周。

一周之後,小艾爾伯特對白鼠產生了極度恐懼。

只要看到小白鼠,他就會嚎啕大哭,飛快想要遠離它,甚至好幾次差點從桌上跌下去。

而且更嚴重的是,小艾爾伯特不僅對白鼠感到恐懼,他還對很多絨毛動物恐懼,包括小白兔,甚至對絨毛玩具感到恐懼。

實驗者還發現,小艾爾伯特見到聖誕老人的面具都會嚇得大哭。

遺憾的是小艾爾伯特在試驗之後不久被人收養,再也沒機會進行行為矯正,也沒人知道這次實驗對他今後的人生會有怎樣的影響。

雖然這次實驗一直被詬病,但是它揭示出了一個現象——

若某個事物總是伴隨著某種影響出現,這種影響讓孩子出現了消極情緒。哪怕未來這個影響不存在了,孩子見到這個事物後,還是會出現一樣的消極情緒。

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

每天催促或者逼迫孩子寫作業,會在他們心裡形成父母和煩躁情緒之間的條件反射。

如果你每天都在催促孩子寫作業,孩子漸漸會形成這樣的條件反射:

看見媽媽?想起作業?感覺到壓力?壓力造成消極情緒?感覺到煩躁不安,感覺害怕想逃。

這個過程一直持續下去,就會變成:

看見媽媽?感到煩,想逃。

甚至什麼事也沒發生,看到媽媽就煩,看到媽媽就害怕想躲開。

你也可以換位思考一下。

假如你有個上司每天見到你就會提醒你:今天任務完成了沒有?

如果你說沒有,他就會對你怒目圓睜:還不快去?

你要做不完,或者做慢了,他不僅可能罵你,還可能打你。

某一天,你在一個輕鬆的晚宴上見到了這個人,或許你連參加晚宴的興緻都沒有了,只感到煩躁,想迴避。

孩子也一樣。

在你每天監督催促下孩子是做了作業,但卻傷害了你們之間的關係,值得嗎?

03

那麼面對孩子不願意做作業這件事,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你想培養孩子自主性,就不要剝奪他的「自主權」。

寫功課是孩子每天要面對的現實,父母不該為他們承擔。

父母可以和孩子嘗試這樣的互動。

首先,讓孩子當自己功課的主人。

孩子放學後,就和他商量接下來到回家前的安排。

這樣提醒孩子:我們預計在幾點吃飯,吃完飯要在幾點睡覺。這期間有幾個小時,你想怎樣安排作業和玩耍時間?

當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不要像一個「上司」一樣監督他是否做得完美。

你的目標不是第二天孩子作業是否過關,而是要培養孩子未來學習的「自主性」。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安排不好時間,因為他們也需要一個鍛煉和試錯的過程。

他們可能在寫作業過程中分心了,磨蹭了,放下作業做別的事情了…….

直到睡覺前才發現作業沒做完,開始緊張。

要不要熬夜做作業?

答案是不要。

因為晚睡造成的問題更大,會影響他第二天的學習效率。

也不要訓斥他,責備他。

因為孩子在這時已經很後悔了,他此時負面情緒很多,很煩躁。

即便讓他睡,也可能睡不著。

此時要做的是,同情孩子的心情跟處境,安撫他的懊悔。

答應他明天早點叫他起床,或早點去學校補作業。

如果第二天孩子沒有補救上怎麼辦?

答案是,讓他接受應有的後果。

如果孩子沒完成作業,他要承擔沒做完作業的後果。

如果孩子回家向你訴說沒做完作業後受到的批評,盡量傾聽孩子的訴說,並且同情他的遭遇,不數落,不責罵。

因為大人一責罵,孩子就再度證明自己的無能,更不相信自己能管理自己,更覺得必須依賴比人的催促和監督,這樣事情便又回到原點。

你可以幫助孩子重新安排一個寫作業的計劃。

有時老師會將監督的責任轉移到父母身上,如果是這樣,你只需要對孩子說:「今天想要怎麼寫功課呢?需要我幫什麼忙?」

不要過度監督。

作業是老師布置的,孩子沒做,這是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矛盾。

你為什麼要變成孩子和老師矛盾的中間環節?

如果你成為了這個中間環節,假以時日,孩子就會將消極情緒轉移到你身上。

何況,孩子不做作業,老師自然有他的懲罰措施,這些措施本身就是糾正偏差行為的方法——這些方法可能已經經過很多年驗證,效果還不錯。

這個媽媽的辦法也可以參考。

她說:

我現在為了不影響我們的親子關係,直接送她到晚托班,寫完作業再回家。反正那裡有老師會檢查,所以,我不用親自逼。見面就問:「寶寶今天開心嗎?」

互動話題:你會為孩子寫作業的事情感到煩惱嗎?你一般怎麼做呢?


推薦閱讀:

不要讓愛成為一種傷害
當受傷的是你,怎樣放下?
[轉載]婚前同居對女人的六大傷害
二胎,帶給老大的是不是傷害
愛與不愛,都是一種傷害

TAG:孩子 | 行為 | 關係 | 傷害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