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腸胃——半夏瀉心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半夏9g,黃芩、乾薑、人蔘、炙甘草各6g,黃連3g,大棗4枚。
【用法】水煎取汁,分3次內服。
【方解】本方原治小柴胡湯證因誤下而成之痞證。所謂「痞」,即氣不升降,滿而不痛,按之濡。《傷寒論》曰:「按之自濡,但氣痞耳。」寒熱互結,氣不升降,故引起上為乾嘔或嘔吐,下為腹痛腸鳴而下利。凡此種種,宜除其寒熱,復其升降,補其脾胃為本。方中黃連、黃芩苦降泄熱以和陽,乾薑、半夏辛開散痞以和陰,更配人蔘、炙甘草、大棗補脾和中。諸葯相配,寒熱並用,苦降辛開,補氣扶正,共奏瀉心消痞、補中扶正、氣得升降、調和寒熱之功。
柯韻伯謂:「瀉心湯即小柴胡湯去柴胡加黃連、乾薑湯也……胸脅苦滿與心下痞滿,皆半表半里證也。於傷寒五六日,未經下而胸脅苦滿者,則柴胡湯解之;傷寒五六日,誤下後,心下滿而胸脅不滿者,則去柴胡、生薑,加乾薑、黃連以和之,此又治少陽半表裡之一法也。然倍半夏而去生薑,稍變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陽半里之意耳。」半夏瀉心湯在後世應用很廣泛。凡屬中焦寒熱失調所致的心下痞硬或滿悶不舒皆可用之。以痞滿不痛、腸瀉吐利為特徵,苔薄黃膩為依據。對急性胃腸炎:漫性胃炎、消化不良、小兒中毒性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的潰瘍病而見有上述癥狀者,均可用本方加減治療,且療效頗佳。
又,半夏瀉心湯減乾薑6g加生薑12g,取名生薑瀉心湯,能治水熱互結致痞,而見胃中不和,心下痞鞭乾嘔,腹中雷鳴不利等症。若半夏瀉心湯加甘草3g,取名甘草瀉心湯,能治胃氣虛弱,氣結成痞,而見消化不良,腹中雷鳴不利,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安。
據此看來,三方雖同名瀉心,同治痞證,而主治則同中有異,正如王旭高雲:「半夏瀉心湯治寒熱交結之痞,故苦辛平等。生薑瀉心湯治水與熱結之痞,故重用生薑以散水氣。甘草瀉心湯治胃虛痞結之證,故加重甘草以補中氣而痞自除。」由此可見,方隨法變,葯因證異,有的放矢,靈活掌握,但不偏離辨證論治的原則,故能應手而效,諸證悉平。
推薦閱讀:
※喝牛奶不能「一口悶」 腸胃神給腸胃減負擔
※養脾護胃 腸胃神為你錦上添花
※屎憋久了,便秘就賴上你咯!
※腸道蘊含的秘密,你知道嗎?
TAG:腸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