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到2008,這三個人努力了四年,中秋節終於放假了丨正安
人●物率先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案將中秋,清明,端午列為法定假日的,是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香港文匯報社社長張國良,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楊釗三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三人持續四載的提案,最終促成傳統節日於2008年成為法定假日。事件始末2004年起,他們連續四年作為第一提案人,向全國政協提交了將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列為法定假日的提案,而且還透過種種管道呼籲從增強國家軟實力和提升國家形象的層面,重視弘揚中華文化。政協保存資料顯示,2004年2月27日,潘宗光、張國良、楊釗率先提交題為《鞏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加大對文化建設方面投入,增設清明中秋為法定假期》的提案,首次以正式提案形式提出這一建議。而百餘名參加是次會議的港區政協委員也參與聯署,使其成為當年全國政協會上,聯名人數最多的一份提案。全國政協有關方面負責人當時表示,雖說之前也有不少人提出要重視傳統節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但明確要求「將清明中秋列為法定假期」,這三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提案是第一份,十分難能可貴。心路歷程三位提案人中的潘宗光教授,是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曾在1985年和1991年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提名為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同時也是一位非常熱愛和熱心傳統文化傳承的人。他特在自己的書《感恩這一課—一位大學校長的回憶》里,通過《傳統文化的文化傳承意義》一文描述了自己提案前後的心路歷程。
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提案?
在2008年3月全國政協提案中,我強調中國文化有助於我們建立「軟實力」,這也是我在內地不同場合演講中屢屢強調的主題。中國改革開放30年,外匯儲備持續提高,人民幣升值,國際力董增強, 但權衡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是否只看這些因素呢?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院長諾伊(Joseph.Nye)提出了一個「軟實力"的概念,指權衡國家的強弱不僅要看「硬實力」,"軟實力」也是同等重要的,它包括國民素質,文化、 價值觀,政治制度,國家形象等等。在國際性的競爭中,「軟實力」的作用愈來愈突出,「硬實力」、「軟實力」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試想一部計算機如果沒有軟體,硬體再高級又有什麼用呢?
對於中國而言,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最具特色的「軟實力」了。中國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的五千年文化,它可以形成無形的力量和精神的感召,滲透在一個國家的整體形象中。西方人愈來愈渴望了解中國文化,已形成一種「中國熱"。世界上很多有名的企業家、政治家,乃至國家元首』都 希望了解中國文化,以便加強發展策略。然而,中國幾千年文化中包含的很多精粹卻逐漸被忽略,不只是國畫,書法,京劇等傳統藝術正在衰落,少數民族的藝術更大多失傳,或後繼無人,國民文化斷層現象十分嚴重。很多人沒有好的因果觀,沒有信仰,沒有正確的價值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國民素質及遒德水平等都日漸低落,貪污,造假等現象便應運而生。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吸收了西方很多好東西,如科技、管理模式等等,但這不等於任何西方的事物都勝我們一籌,我認為加強自己的文化認同感是十分重要的。如今的年輕人崇洋之心較重,甚至有點盲目,即使西方已經不推崇的垃圾食物及飲料如漢堡包等,對健康沒好處,在中囯卻很受青睞,主要在於年輕人以為愈洋化就愈貼近潮流。確實,一面倒的「西化"浪湖正對中國形成強烈衝擊,愈來愈多的年輕人熱衷子過西方節日,如聖埏節、情人節、愚人節、萬聖節等,而自己的傳統節日卻有萎縮淡化的趦勢.長此以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是非常不利的。有鑒於此,自2004年以來,一連四屆,我與兩位委員一起在全國政協提案中建議中央政府增設清明、中秋、端午、重陽為國家法定節日假期。這是中國首個關於增加四個法定假期的提案,提案的三位人士,除了我,還有香港《文匯報》社長張國良和香港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
從提案到提案成功,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我們在提案中強調,清明掃墓祭祖,中秋闔家團圓,端午紀念愛國先人,重陽推崇敬老,這些傳統節日有著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精神凝聚力,即使是從政治層面考慮也是有意義的。香港,澳門,和台灣人都趁著清明節回鄉掃墓,中秋節回內地探親,卻和內地不能銜接,因為當時這兩個節日在內地都未被列為法定假期。這一提案看似簡單,然而要中央政府接納並非一帆風順。在第一次提案後,我們掛到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答覆,說內地假期已經太多,再增加四天不利於經濟發展,這個答覆當然不能令我們滿意,因此我們毎年都反覆上書,每次都能得到更多政協委員的支持。事實上,我們的提案並沒有要增加總體假日數目.只是希望 國家針對已有的假日作出調整。 終於,在2008年國家推出了新的假日方案——國家法定節假日總數比以往增加一天.將五一勞動節假期由三天減至一天,增加了 清明、中秋及端午三個法定節假日,並允許作周末調動,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面對西方文化的全面入侵和擴張,只被動地阻攔不是辦法,唯有增加傳統文化的競爭力方為上策。而文化傳承和人文教育是分不開的,內地長期忽略人文教育,這正是我到內地作演講時總要推廣傳統文化及宗教的原因,我希望能夠藉此給年輕人一些影響,從佛教的「成住壞空」思維出發,在這個末法時代,洪流如此,我們雖沒能力改變大局,但總是可以從小事做起,以盡綿薄之力。文化「軟實力"當然包括傳統宗教,我從來不諱言這一點,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偏重的宗教作為主導思想,我們的傳統宗教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都與我們悠久的文化聯繫密切,所謂儒道佛是一家,因此我也時常建議國家給予傳統宗教應有的重要地位及扶持,替如修整廟宇、關懷僧眾、整理和研究傳統宗教思想及學術等等。以儒道佛為主線的中國傳統文化,確實對我們在價值觀上都有幫助,從精神方面的價值觀而言,它所提倡的是天下為公、崇德重義、仁愛兼備、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海納百川、淡泊明志及君子慎獨等等,這些都對個人的人格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汲取傳統文化而形成的人格魅力及智慧,又體現在言行舉止上,為事業成功的基礎。我在這方面的演講頗受歡迎,大概因為它和香港理工大學的辦學方向一樣以實用入世為特色吧。參考書目:《新快報》《感恩這一課—一位大學校長的回憶》
人物介紹潘宗光,金紫荊星章獲得者、太平紳士,1940年出生於香港,廣東番禹人,化學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佛教徒。196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並獲得一級榮譽學士學位,1967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獲得哲學博士和科學博士學位,1979年取得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博士學位。2008年自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一職退休後,現任西安交通大學南洋書院院長、香港佛教文化產業榮譽主席,曾在1985年和1991年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提名為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
人物持續記錄那些堅持 守護和傳承感謝你耐心看完下期更精彩 敬請期待
——編輯:GaGa——
推薦閱讀:
※下元八運 自陽曆2004年2月4日19時56分至2024年2月4日(轉載)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五七集) 2004/2/1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57
※2004年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
※滿山遍野的茶樹開花-2004
※2004-2023年(八運)房屋建造布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