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祖先起源研究的新進展
亞洲最初人類的來源和現代中國人起源一直是中國人祖先起源問題的研究熱點。迄今為止,人類演化的最初兩個階段——南方古猿和能人的化石材料全部發現在非洲,在非洲以外沒有發現早於2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因此國際人類學界普遍認為人類遠祖起源於非洲。而關於現代人尤其是現代中國人的起源,存在著兩種理論流派的交鋒:一種主張非洲單一地區起源,另一種主張多地區連續進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高星研究員等最近在中國科學院《科學發展報告》發表了題為「中國人祖先起源研究的新進展」的文章,對中國人祖先起源問題的研究熱點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中國乃至亞洲最早人類的來源 目前最早人類在中國乃至亞洲出現的時間還不十分確定。有學者根據亞洲南部出土距今800—600萬年前古猿化石,認為這裡可能是早期人類的發祥地。最近有學者對出土於中國雲南祿豐、元謀及開遠等地的古猿進行新的研究,認為從化石形態特徵看,祿豐古猿與非洲南方古猿有著一系列相似性,比其他古猿在形態上更接近於後者。據此祿豐古猿被認為是人科的早期成員,是先於南方古猿的從猿到人轉變的早期過渡類型,是中國境內人類的早期祖先(圖1)。持相反觀點的學者認為,晚期祿豐古猿的生存時代已經和非洲發現的早期人科成員重疊,化石的形態特徵也說明二者不是祖裔關係。另外,目前為止在中國境內乃至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區還沒有發現確切的南方古猿和能人的材料。因此,非洲目前被大多數學者認定是人類遠祖的唯一起源地。
圖1主張祿豐古猿是早期人科成員的學者提出的人猿超科關係分支圖 二、中國直立人的來源與演化 化石和考古證據顯示,遠在早更新世早期,直立人就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迄今為止出土早期直立人化石(包括疑似者)的地點有雲南元謀上那蚌、重慶巫山龍骨坡、湖北建始龍骨洞、陝西藍田公王嶺、湖北鄖縣學堂梁子等多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地點發現早期人類的文化遺存,如安徽繁昌人字洞和山西芮城西侯度、河北陽原泥河灣等。在河北陽原泥河灣盆地發現一系列早更新世的古人類文化遺存,時代被推定為距今160~200萬年前,為了解早期人類在中國和東北亞地區的生存和擴散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對這些早期人類群體,多數學者主張他們是在約200萬年前從非洲遷徙過來的,是能人的後代。但也有人主張直立人是東亞特有的人類,是本土起源的。此種假說由於缺少本地600-20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和文化遺存證據的支持而不被廣泛接受。一些學者寄望於通過調查和發掘獲得新的材料以銜接東亞地區古人類演化的這一缺環,從而對人類起源的理論做重大改寫。 年代學研究滯後是制約中國早期人類起源與演化的另一重要因素,近來有所突破。以北京猿人產出地周口店第1地點為例,上世紀曾用裂變徑跡法、不平衡鈾系法、古地磁法、電子自旋共振法等多種手段對遺址進行測年,建立起粗略的年代框架。2009年Nature雜誌刊登中美學者首次採用鋁鈹(26Al/10Be)埋藏測年法取得的成果,得出第7—10層的年代數據為距今77±8萬年[4],將北京猿人生活的年代提前了20多萬年,引發了中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對相關學術問題的研究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同時,該遺址在沉寂多年後又開始了系統的發掘,取得了重要的材料收穫。 三、中國現代人的起源 二十多年來,古人類學界在現代人類起源問題上一直存在針鋒相對的兩種假說的交鋒。一些西方學者根據線粒體DNA研究主張「非洲單一地區起源說」,即各地區的現代人都起源於大約15~20萬年前的非洲,以北京猿人為代表的東亞直立人是進化的絕滅旁支,不在現代人祖先之列;部分中國分子生物學家通過對東亞人類基因(Y染色體)的研究,支持西方學者的論斷,認為現代中國人直接祖先是6~5萬年前經西亞到南亞、東南亞,然後由南向北遷入的。另一些學者主張「多地區連續進化說」,提出世界各地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是各地區古人類(早期智人乃至直立人)在本土連續演化,進化成現代人類,但期間發生過少量外來人群與基因的融合和交流。
圖2近年在北京周口店田園洞(Aa&Ab)和廣西崇左木欖山(B)發現的古人類化石 現代人起源的兩種假說的關鍵爭議在於古人類在亞洲和歐洲的進化是否中斷過。從上世紀至今,在我國大荔、金牛山、馬壩、丁村、許家窯、長陽、柳江、山頂洞、資陽等地相繼發現不同時期的智人化石,表明古人類在中國的演化沒有中斷過。最近在廣西崇左木欖山的一處洞穴發掘出具有現代人解剖特徵初始狀態的下頜骨化石,顯示從早期人類向現代人類過渡的性狀(圖2,B)。依地層對比、鈾系測年和伴生的哺乳動物群屬性判斷,木欖山化石智人的時代為距今約11萬年的晚更新世早期,對研究現代人起源及其環境背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2003年,在周口店田園洞遺址發現早期現代人類化石(圖2,Aa&Ab),年代為距今4.2—3.85萬年,是迄今在歐亞大陸東部所測出的最早的現代人類遺骸,其特徵多與現代人一致,但有少數性狀與較晚階段的早期智人接近,其本身存在從西方和南方來的基因交流。這些化石證據充分表明中國乃至東亞直立人與晚期智人是連續演化的,不同時代的化石人類之間有一系列共同特徵,直立人與智人之間有形態鑲嵌。同時個別化石上出現少量與同期西方人類接近而與本地人類有別的性狀,被認為是基因交流的結果。據此吳新智院士提出中國乃至東亞古人類「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的假說,西方很多人類學家也持相近的觀點。 近來從考古學的角度對中國現代人起源研究也做出重要貢獻。從古人類技術和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中國乃至東亞的古人類在整箇舊石器時代直至新石器時代早期保持了行為和技術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總體上繼承多於創新,形成獨特、漸變的演化格局,沒有發生替代和中斷。距今80萬年左右在華南、華中出現過與西方同期「阿舍利技術」相似的手斧等遺物,距今3萬年左右在中國北方出現具有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特徵的「石葉技術」,但他們都出現在局部地區而且是曇花一現,沒有對本土主流文化產生重大影響。據此,學者提出中國乃至東亞更新世主體人群一直生生不息,沿綿不絕,其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呈現前後承繼的演化關係;間或少量的外來人群帶來「異族」文化,但很快在主流文化的強勢面前消弭於無形。原因之一是這裡的人類在長期的適應生存過程中找到了一整套適合本地區生態特點的生存方略,即「綜合行為模式」,核心是因地制宜,與生存環境保持和諧與友好,以不斷的遷徙移動實現對環境資源的淺程度開發,並對間或滲透的外來文化產生改造和同化的作用。 目前有關中國這片土地上最早的人類的來源和現代中國人的起源兩大問題還沒有定論,研究與爭論還在進行之中。要在此國際學術界關注的重大領域取得突破並達成科學的共識,急需獲得新的、更有價值、更有說服力的材料,也急需提高和改進科技平台,提取出化石和相關材料中的關鍵性的科學信息。因此,政策上(包括打破地方化石及古文化資源的封鎖和壟斷)和資金上更大力度的支持和對相關學科的扶持是極其重要的。
推薦閱讀:
※周六研易01:深入研究甲木選用法
※很准哦!從小拇指看你的性格(組圖) | 研究室
※紅斑狼瘡中醫研究之二
※王煜 | 漢代牽牛、織女圖像研究
※學習費孝通教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