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知識(配音學知識)

音樂小知識 樓主


音樂小知識 1、什麼是音樂?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說法很多。筆者認為音樂是一種聲音藝術而非視覺或其它什麼感覺的藝術。把樂音(有時也適當使用噪音)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使人聽之產生美感,這種藝術就叫音樂。2、 什麼叫噪音?什麼叫樂音?聲帶、琴弦、木頭板、馬達等物體振動時會發出聲波,聲波通過空氣傳播進入我們的耳朵,就使我們聽到了聲音。聲音有噪音和樂音之分:振動無規律的聲音,如木頭板聲、馬達聲等,叫噪音;振動有規律,如人聲帶發出的歌聲,由琴弦發出的琴音等,叫樂音。音樂中所用的音主要是樂音。3、什麼叫音高?樂音聽起來有的高,有的低,這就叫音高。音高是由發音物體振動頻率的高低決定的,頻率高聲音就高,頻率低聲音就低。比如女人唱歌時聲帶振動頻率高,男人唱歌時聲帶振動頻率低,所以男聲比女聲低。4、音樂中所用的樂音範圍有多大? 音樂中所用樂音的範圍從每秒種振動16次的最低音到每秒鐘振動4186次的最高音,大約97個。現代最大的鋼琴可以奏出其中的88個音,是樂音範圍最大的樂器。人唱歌時因受生理限制,所能唱出的樂音僅是樂音範圍中的一小部份。5、什麼叫音名?什麼叫唱名? 不同音高的樂音,是用C D E F G A G 來表示的,這七個拉丁字母就是樂音的音名,它們一般依次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即唱成簡譜的1 2 3 4 5 6 7 ,相當於漢字「多來米發梭拉西」的讀音。DO、RE、MI .......是唱曲時樂音的發音,所以叫唱名。6、什麼叫音列?音列是如何分組的?把上面所說的90幾個高低不同的樂音按順序排列起來,構成一個序列,這個序列就叫音列。音名只有七個,而音列中的音卻大大超過這個數量,如何把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區別開來呢?方法就是分組。人們把音列中的音劃分成幾個組。把音列中處在中央位置的一組(即鋼琴、電子琴等鍵盤樂器中由中央C開始,向上的七個音)叫小字一組,把比小字一組高一倍、高兩倍、高三倍的音分別叫小字二組、小字三組、小字四組。樂音中當然有比小字一組低的音,它們的分組是:比小字一組低一倍的叫小字組,低兩倍的叫大字組,低三倍的叫大字一組,低四倍的叫大字二組。這樣一來,音列中的分組由低到高的順序是: 大字二組 大字一組 大字組 小字組 小字一組 小字二組 小字三組 小字四組 樂音的範圍音樂術語叫做音域。人聲的音域大約是:女聲由小字組的f到小字二組的a,男聲由大字組的F到小組一組的a。那麼,你的音域有多寬呢?有機會時無妨在鋼琴上試一試。從你能唱出來的最低的那個音起,到最高的那個音止,這個範圍就是你的音域。 7、 哪一個音是標準音?國際上規定小字一組的a音每秒振動440次,這個音就是標準音。由於音列的各音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數量關係,例如比某一音高一倍的音(又叫高一個八度),其頻率一定比某音高一倍,比它低一倍的音(又叫低一個八度),其頻率一定比某音低一倍,所以規定了標準音的音高,也就等於規定了其它各音的音高。有了這個標準,人們在製造樂器時,在奏樂、唱歌時,定音就有了根據。8、什麼叫全音?什麼叫半音?把C D E F G A B 這一組音的距離分成十二個等分,每一個等分叫一個「半音」。兩個音之間的距離有兩個「半音」的 ,就叫「全音」 。在鋼琴、電子琴等鍵盤樂器上,C-D,D-E,F-G,G-A,A-B,兩音之間隔著一個黑鍵,它們之間的距離就是全音;E-F,B-C,兩音之間沒有黑鍵相隔,它們之間的距離就是半音。9、什麼叫自然音?什麼叫變化音?通俗地說,我們唱歌的時候,那些唱成1 2 3 4 5 6 7 的音,叫自然音;那些在它們的左上角加上#號(如#4、#1)或者b號(如b7、b3)的,叫變化音。#叫升記號,表示把音在原來的基礎上升高半音;b叫降記號,表示把音在原來的基礎上降低半音。10、什麼叫音階? 把C、D、E、F、G、A、B 等各音中的某一個音作為中心,由它開始由低至高(或由高到低)按順序排列起來,這個音的序列由於象梯子一樣,逐級向上或向下,所以叫音階。下面的兩個序列都是音階,前者是大音階,後者是自然小音階: c d e f g a b c a b c d e f g a 11、什麼叫記譜法? 一首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長短、強弱等要素。把這些要素用各種記號、符號記錄在紙面上的方法叫記譜法。古今中外使用過和正在使用中的記譜法是有很多的。拿我國來說,古今使用過的記譜法就有多種。據說早在戰國時代,衛靈公手下的音樂師叫師涓的,就能用某種記譜方法記譜了。據文字記載,我國隋唐蔇誥筒斯こ咂住⒓踝制祝ü徘儆茫未鍾植慫鬃制住9こ咂准婦乇洌兩袢雜忻竇湟杖聳褂謾2還⑾執諼夜褂帽冉掀氈櫚氖羌蚱綴臀逑咂祝繞湟允褂眉蚱椎娜俗疃唷4郵瀾綬段Ю純矗褂米釔氈櫚氖俏逑咂住?br>12、什麼是簡譜? 簡譜是用阿拉伯數字1、2、3、4、5、6、7來記錄音高的一種記譜法,讀過書的中國人幾乎都認識它。這種記譜法的是法國的修道士蘇埃蒂1665年提出來的。後來,將它加以改進和積極推廣的竟然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盧梭。由於這種記譜法不方便於記錄多聲部的、複雜的音樂,在歐洲幾乎從未普及過。1882年前後,美國人梅森到日本講學時把它傳入日本,19世紀曾有一度在日本學校通用過,不過後來他們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簡譜通過留日學生傳入我國。1904年,沈心工先生編寫的「學校唱歌法」一書出版,曾風行一時,從此簡譜便在我國普及開來。筆者認為,簡譜作為一種大眾化的記錄方法,在我國普及和推廣音樂方面曾經而且仍在發揮很大的作用。不過由於它記譜有不少局限,而且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又都不用它,我們應當創造條件推廣、普及五線譜,以利於提高音樂水平及與世界各國進行音樂文化交流。13、什麼是五線譜? 五線譜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記譜法,在目前的記譜法中,五線譜相比較而言最為嚴密、準確、科學。它用五條平行橫線記錄聲音的高低,用空心(或實心)橢圓或在它一側加豎線(有的還在豎線的一端加「尾巴」)的圖形作音符,表示音的長短(實例請見本站登載的曲譜)具有立體感,便於記錄多聲部音樂。它17世紀末正式傳入我國,在清朝康熙年間宮廷編撰的「律呂正義續編」中,對它有詳細介紹,可見傳入我國之久。1930年,音樂家劉天華先生將梅蘭芳唱的戲曲用五線譜記錄下來,出版了「梅蘭芳歌曲譜」,該書是我國第一部記錄戲曲音樂的專集。 有些人認為五線譜比簡譜難學。有這種觀念是容易理解的。其實主要原因並非五線譜難,而是改變從小養成的讀譜習慣難。你從小接觸的樂譜都是簡譜,已經習慣於簡譜那一套,現在要改當然難了。如果從幼兒園開始就用五線譜,小學、中學音樂教科書也一律如此,平常所見的譜都是五線的,曠日持久,就習慣成自然了。現在有不少孩子三、四歲就開始學鋼琴(學鋼琴就非用五線譜不可了),由淺到深,由簡到繁,讀譜練琴齊頭並進,所以不少孩子年紀雖小,視讀線譜的能力卻比許多成年人強得多。什麼道理?熟能生巧嘛! 14、什麼是小夜曲? 文章有各種體裁,如記敘文、議論文、詩歌、散文等,都是文章的體裁。音樂也有各種體裁,如小夜曲、搖籃曲、奏鳴曲、圓舞曲、小步舞曲、波爾卡、瑪祖卡......都是音樂的體裁。 小夜曲是音樂體裁的一種,是用於向心愛的人表達情意的歌曲。起源於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流傳於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國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對著情人的窗口歌唱,傾訴愛情,旋律優美、委婉、纏綿,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形式也有所發展。「中外著名歌曲」中登載的舒柏特、托西尼作曲的小夜曲,都在世界上流傳甚廣。15、什麼叫波爾卡? 「波爾卡」這個標題不是起概括和提示音樂內容的作用,而是表明它的體裁屬於一種男女對舞用的舞曲。起源於捷克民間,曾經風行全歐,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過這種體裁寫過音樂作品。它一般為二拍子,節奏活潑、歡快。 16、什麼叫瑪祖卡? 也是屬於男女對舞用的舞曲。起源於波蘭,也曾在歐洲風行一時。它與波爾卡最大的區別是前者為二拍子,而它卻是三拍子。一般三拍子的曲子重音是落在小節的第一拍,而瑪祖卡卻常落在第二或第三拍。比如「淺易琴譜」中所登的湯姆生《瑪祖卡》,多數小節的重音就是如此。瑪祖卡所表達的情緒一般都活潑熱烈,演奏時需掌握這個特點。17、什麼叫小步舞曲? 「淺易琴譜」里已登了兩首由巴赫作曲的小步舞曲,其實巴赫寫這種體裁的作品並不止兩首,而且許多古典音樂大師如貝多芬、莫扎特等也都寫過以「小步舞曲」命名的作品。 小步舞曲起源於歐洲的宮庭,曾在法國宮庭流行一時。它是一種三拍子的舞曲,速度緩慢,從容曲雅,頗具貴族的風格。18、什麼叫圓舞曲?圓舞曲又名華爾滋,也是一種三拍子的舞曲。起源於奧地利的一種民間舞蹈。起初流行於維也納的舞會上,十九世紀風行歐洲。以斯特勞斯的佳作《藍色多瑙河》最為著名。它有快步和慢步兩種。與同樣也是三拍子的瑪祖卡不同,它的重音一般都落在小節的第一拍上。也與同樣是三拍子的小步舞曲不同。圓舞曲的特點是節奏鮮明,旋律流暢,不象小步舞曲那麼溫文爾雅。不過必須明確,音樂不是數理,不是邏輯,這種區別只是就一般情況而言,並非是絕對的。

2006-08-09 14:05:56

雙面伊人

頭銜:無產女子 等級:版主 威望:95 文章:1665 積分:22531 門派:紫雪飄香 註冊:2006-01-20 第 2 樓


歐美音樂小知識第一部分:(1、1)什麼是 R&B?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譯作「節奏怨曲」或「節奏布魯斯」。 廣義上, 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 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 Billboard雜誌曾介定 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和 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的範圍是多麼的廣泛。 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少 R&B成分。(1、2)什麼是HOUSE?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發展出來的跳舞音樂。 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樂, 他們將德國電子樂團Kraftwerk的一張唱片和電子鼓(Drum Machine)規律的節奏 及黑人藍調歌聲混音在一,House就產生啦~ 一般翻譯為"浩室"舞曲,為電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節奏, 一拍一個鼓聲,配上簡單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聲歌唱. DISCO流行後,一些DJ將它改變,有心將DISCO變得較為不商業化, BASS和鼓變得更深沈, 很多時變成了純音樂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數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簡短句子,往往沒有明確歌詞。 漸漸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島)、 RAP(說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 至八十年代後期, HOUSE衝出地下範圍,成為芝加哥、紐約及倫敦流行榜的寵兒。為什麼會叫"House"呢?就是說只要你有簡單的錄音設備,在家裡都做得出這種音樂~House也是電子樂中 最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Cher唱的Believe 就是個好例子.而M-People可說是House代表團體.House舞曲在1986年開始流行後,可說是取代了Disco音樂. House可分為:Acid House 也就是融合了TB-303的Acid聲的House樂Deep House 有著相當濃厚的靈魂唱腔,又叫作Garage,蠻流行化的. 像Real Mecoy, M-People, La Bouche都是Garage團體.Hard House 簡單來說,就是節奏較重,較猛的House.Progressive House 這類House沒啥靈魂唱腔,反而比較注重旋律和樂曲編排.有一 點像"演奏類"的House樂. 像SASH!的專輯It『s My Life便是很好的Progressive House專輯.Epic House 就是"史詩"House. Epic House有著優美,流暢的旋律和磅礴的氣勢, 很少會有vocal在裡面(幾乎是沒有!). BT的音樂就是很棒的Epic House,而他也被稱作"Epic House天皇". 其實連Rock也有"Epic Rock"。Trible House 想像一下:帶有非洲原始風貌或是印地安人的鼓奏的House是啥樣? 這就是Trible House~ 這種House除了有一般House穩定的節奏外,在每拍之間,會加入一些帶有原始風貌,零碎的鼓點. 蠻有趣的~ 不過,House的範圍太廣了,大家也不用硬要把一首曲子分類.這些只是告訴大家,House很多種"而已。到了九十年代, HOUSE已減少了那前衛、潮流色彩,但仍是很受歡迎的音樂。(2、1)什麼是Britpop?Britpop雖有個「 Pop"字,但其實是 Rock的一種,源於九十年代英倫,中文可譯為「英式搖滾」,這是英倫樂壇對美國 Grunge潮的一個回應,主要是以樂隊形式出現。不過, Britpop風格其實十分廣泛,如 Oasis是結他搖滾樂隊, Blur則 Pop很多,而Pulp則接近 Glam Rook及跳舞風格,不過他們都被列作 Britpop。英國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2、2)什麼是 Trip-Hop?Trip-Hop是英倫/歐洲跳舞音樂的一種,它的名字來源是「 Trip+ Hip-Hop= Trip-Hop」,因為它發源自英國的Bristol,因此最早時稱作「Bristol Hip-Hop」。由於把把Hip-Hop(其實很多音樂都是架構在Hip-Hop上的……不知啥是Hip-Hop的去看看跳街舞的人, 他們多半是用Hip-Hop音樂來跳的。)節奏變慢(有時很慢很慢)加入一些迷幻的味道,如很陰沉,肥厚的Bass,輕微但迷幻的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樣,有時可能連唱片的雜音都會被「故意」取樣進去。所謂「 Trip」,指迷幻,氤氳的藥物【旅程】,所以, Trip-Hop是種慢板的迷幻的、有 Jazz感覺的、迷糊的、帶點 Hip-Hop節奏的 Break beat音樂。它雖然隸屬跳舞音樂類,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樂所有的明確節拍特色相去很遠。外國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認的鐵三角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Mandalay Moloko 、Coldcut (2、3)什麼是 Gangsta Rap?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種,以 Rap的內容多與都市罪案有關,充滿暴力、色慾感受,這是反映現實的一種音樂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國興起,音樂Rap中的強悍尖銳派,在美國大受歡迎,唱片銷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樂手本身真正「參與」現實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獄甚至死亡,可說是真正反映現實兼令人觸目驚心的樂種。 Gangsta Rap化表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2、4)什麼是 Synth Pop?Synth Pop中的「 Synth」,即 Synthesizer,顧名思義, Synth Pop就是「由 Sythesizrs炮製出來的流行樂」,當然除 Synthesizers外還會用上其他電子樂器如電腦及鼓機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開始沉寂,當年在香港也曾掀起過一陣熱潮。Synth Pop的特點是科技感強,有時會頗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鐘流行曲」(3-minutes Pop),很多時 Synth Pop樂手會作入時打扮。Synth Pop代表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Duran Duran、 OMD、 Gary Numan(2、5)什麼是 ORCHESTRA ?ORCHESTRA就是管弦樂團,它分成四部分: 1弦樂,包括小提琴、大提琴等, 2銅管樂 3木管樂和 4敲擊樂四組。弦樂組每種樂器有多人演奏(豎琴除外),四組演奏者由一人統籌兼領導,他就是樂團的指揮。ORCHESTRA於17世紀出現,到18世紀因海頓和莫扎特的作品而清楚地建立模式。19世紀加入了些新樂器,樂團人數加大。 ORCHESTRA是西方古典/正統音樂的正宗。西方流行/搖滾樂也經常運用 ORCHESTRA的部分或全部團員協助演出。(2、6)什麼是 CHAMBER POP?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貴、精緻的一種流行樂,它有一定的古典音樂感覺。 CHAMBER MUSIC一詞來自古典音樂,中文叫「室內樂」,是種小組弦樂演奏曲式,氣氛高雅。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興起,是對當時的 LO-FI及 GRUNGE的一種反應,強調優美的旋律、精緻的配樂、乾凈的錄音,每每多用弦樂、管樂製造巴洛克時代的音樂感覺。外國代表樂隊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等,香港則有黃耀明、部分的彭羚、部分的 MULTIPLEX等等。(2、7)什麼是民歌( FOLK)?民歌( FOLK) 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美國民歌手 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被認定是現代民歌( FOLK)的祖師。之後 PETE SEEGER、 THE WEAVERS繼續推動這類音樂,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為時代的呼聲。後民歌向 POP、ROCK及都市化發展, BOB DYLAN發明了 FOLKROCK、 SIMON & GARFUNKEL發展出中產口味的都市 FOLK POP,風行一時。八十年代 SUZANNE VEGA、TRACYCHAPMAN等走出一種更富現在都市感覺的 URBAN FOLK(城市)/ CONTEMPORARY(當代) FOLK路線。民歌 (FOLK)在英國、香港等樂壇也發展出不同的面貌。民歌(FOLK)近年較新的發展是與 NEW AGE結合(如 ENYA),及與 TRIP HOP結合)如 BETH ORTON)。(2、8)什麼是 BOSSA NOVA?BOSSA NOVA是種帶 JAZZ味道的巴西音樂,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將巴西音樂節奏與美國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輕鬆、懶洋洋、浪漫乃特色。每兩個 BAR的第1、4、7、11、14拍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純厚歌聲是 JOBIM音樂的出色拍檔, 5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後大受歡迎,其他著名 BOSSA NOVA樂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著名的歌曲為「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60年代最流行,其餘年代亦不斷有捧場者。 (2、9)什麼是 CLASSICAL POP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2、10)什麼是ACAPPELLA ?ACAPPELLA是指沒有樂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純以人聲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過今天我們說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種唱法,連樂器伴奏都由人聲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INSTRUMENTAL,即純音樂樂曲,任何類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樂隊有姬聲雅士等。(3、1)什麼是 WORLD MUSIC?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觀點的辭彙,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流行曲的音樂,通常指發展中地區或落後地區的傳統音樂,例如非洲及南亞洲地區的音樂,有些地區如拉丁美洲的音樂,則能普及到自成一種類型。今天大家說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與西方音樂混和了風格的、改良了的傳統地區音樂。非洲的 KING SUNNY ADE,東歐的DON BYRON,中國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樂迷較熟悉的 WORLD MUSIC樂手。(3、2)什麼是 DREAM-POP?DREAM-POP是種「夢」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種迷離的氣氛,多*SYNTHESIZERS(電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電結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聲重,歌詞也往往有夢般的詩意色彩。代表樂隊有 COCTEAU WINS、 LISA GERMANO、 ST. 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中文歌手以王菲為首,代表作有 「迷路」、「DI-DA」等。(3、3)什麼是 NEW AGE?NEW AGE是種寧靜、安逸、閑息的音樂,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 NEW AGE可以是純 ACOUSTIC(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 NEW AGE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音樂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 NEW AGE思潮哲學有莫大關係。 NEW AGE音樂通常被目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樂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3、4)什麼是Electrophonic Music?何謂Electrophonic Music(電子音樂)?隨著時代的演進,音樂家有了更多製作音樂的方法。所謂電子音樂,就是以電子合成器,音樂軟體,電腦等所產生的電子聲響來製作音樂。電子音樂範圍廣泛,生活周遭常常能聽到,在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國語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過以電子舞曲為最。很多人認為電子樂是一種冷冰冰,沒有感情的音樂。其實電子樂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種元素而充滿情感的。電子音樂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House 、Techno、Ambient、Trance、Psychedelic Trance、 Breakbeat、 Brit-Hop、 Big-Beat、 Trip-Hop、Drum『n『Bass、 Jungle、Electro、Dub、Chill Out、 Minimalism。(3、5)什麼是Techno ?Technology, 即表示「高科技舞曲」啦!利用電腦,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這種音樂常常是許多音效組合起來的。 Techno的節拍也是4/4拍,但速度較House快,且聽起來具重複性,較強硬,較機械化,所以某些人稱Techno為「工業噪音」,但某些還是會注重旋律的。 Techno起源於美國底特律,有三名DJ: 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 Juan Atkins嘗試將電子樂與黑人音樂結合,而產生了Detroit Techno。 Detroit Techno通常較平緩, 不像一般的Techno那樣強勁,可說是現代Techno的起源。(3、6)什麼是Ambient ?聽起來起伏不大,但其實一直在做改變,像是長時間的音效, 或是漸進式的音樂編排等等,常會營造出有層次的空間感,所以被稱為「情境音樂」, 且常對於生活周遭的聲音做取樣,如人聲、汽車聲,甚至是其他音樂的旋律……等等。為70年代的Brian Eno所創,是一種很「高深」的電子音樂。後來Ambient也有分支,如Ambient House、 Ambient Techno……等等。相信大家從字面上就能了解,其實在很多種音樂中都會有Ambient的影子,甚至某些古典樂中 也有Ambient的味道。(3、7)什麼是Trance?迷幻舞曲,由Techno演變而來,聽了會讓你有「出神」的感覺,但還是保有舞曲的律動,很注重Bass的表現,某些聽了會有「催眠」的效果。拍子也是以4/4拍為主。不過我也有聽過用Breakbeat的(下面會介紹), 如Sven Vath的專輯Fusion。(3、8)什麼是Psychedelic Trance?又名Goa Trance,發源於印度的一個小島上。Goa即為這小島的名字。旋律常帶有印度風味。這類Trance的特徵,就是很重視旋律,音符之間的細微變化,且常有重疊的旋律,和高亢的TB-303聲音出現。有點Ambient的味道。(3、9)什麼是Break beat?不像House的拍子Boom-Boom-Boom-Boom那麼規律,而是以破碎的節拍呈現,像是切分拍。如在兩拍中加入小碎鼓,等等,Breakbeat只是一個總稱而已,有很多種音樂都屬Breakbeat,如以下的Brit-Hop、Big-Beat、和黑人的Hip-Hop便是一種。(3、10)什麼是Brit-Hop?把黑人Hip-Hop的節奏加快鼓聲加重,配合些許電吉他、Bass,有搖滾樂的味道, 如The Chemical Brothers的曲風即是。(4、1)什麼是Big-Beat?「大節拍」,把Brit-Hop變得更快,節奏更重,更有搖滾的味道,可說是將Brit-Hop改良後, 更成熟的一種曲風,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點快的節拍是什麼樣子。如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 Fat Boy Slim即是Big Beat的「大角」。(4、2)什麼是Drum N『 Bass?對某些人來說,Drum N『 Bass的音樂可能很煩,因為Drum N『 Bass很注重在節奏上玩花樣,還有Bass的表現, 像是很快很快,複雜的碎拍,以及運用各種不同的電子鼓,或是取樣而來的鼓聲。因此Drum N『 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種。4Hero為Drum N『 Bass的知名樂團。(4、3)什麼是Jungle?Jungle就是Drum N『 Bass的前身。Jungle的速度比Drum N『 Bass快很多,而且節拍更為複雜,比較強悍,有時會搭配一些Rap,不像Drum N『 Bass會融合一些Jazz、Soul等元素,聽起來比較柔(當然這是和Jungle比起來)。連「搖滾變色龍」 David Bowie現在都搞起Jungle了。(4、4)什麼是Electro?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還沒有House、Techno……這類玩意兒,電子音樂也較不盛行,只有Electro這類電子音樂而已。 Electro可說是純粹以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長得有點像Keyboard)來發聲的音樂,通常蠻輕柔的,且常使用Roland公司的鼓機(Drum Machine)TR-808來發鼓聲。德國的Kraftwerk樂團可算是代表。 現在的Electro音色比以前明亮,透明許多。後來一些DJ利用Electro變形成了一種Hip-Hop樂,被稱作Old School。現在的Fatboy Slim(流線胖小子)也融合了一些Electro和Old School在音樂中。(4、5)什麼是Dub?Dub可說是將歌聲抽離只剩下音樂的Reggae(瑞格,也有稱之為雷鬼,一種很有節拍性,唱腔特別的南美黑人音樂)。而將Dub運用在電子樂上,則是將部份歌聲抽離,將Bass和鼓聲加重,並且加入大量的Echo(迴音)等效果。這種技術常在現場表演時,將歌曲重新混音(Remix)呈現。像Massive Attack 的專輯Protection便由Mad Professor從Trip-Hop音樂混音成了Dub版本。(4、6)什麼是Chill Out?這只是一種統稱而已。在舞池旁邊,常會有一個區域,或是小房間,裡頭會放一些較緩和,較平靜的音樂,讓舞客跳完舞后緩和情緒,休息一下,以放Ambient音樂為主,所以會叫「Chill Out」(冷卻)就是這個緣故。The Orb可說是Chill Out音樂大師。(4、7)什麼是Minimalism? 這被翻譯成「極小派樂風」,在Ambient和Techno的音樂中常聽的到。帶有Minimalism的曲子有著重複性的旋律,還有一種特別的律動,感覺上像一種特別的頻率一樣讓你聽了會有被催眠的感覺。Jeff Mills的作品就屬於Minimal Detroit-Techno,帶有相當的迷幻色彩。

第二部分:【有關搖滾】 什麼是Britpop?Britpop(英倫搖滾)。The Beatles確立了很長時期的英國傳統和諧的音樂,吉他流行樂隊,是一種通過音樂運動時常更新的傳統形式。然而英倫搖滾採用了很多90年代那些比之前任何時期對傳統音樂的使用都要多的樂隊。儘管這個音樂形式起源於英國音樂獨立時期,但是英倫搖滾有很大的商業價值---著類型的樂隊可以有經濟上很大的報酬,他們是閃亮的,容易讓人上癮的,就像主流流行的歌手們一樣,並且他們為新一代英國年輕人的生活創造了新的精神環境。它被英國的年輕一代瞄準:因為英倫搖滾甚少關心其路線是否會使自身較難被美國聽眾接受,從而使英國年輕的一代充分感覺其唱出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文化和他們的音樂追求。英倫搖滾年輕的活力和渴望公認的特點不僅對90年代早期低調shoegazer風格樂隊的老一輩樂手有衝擊作用,還對美國陰沉的車庫以及在新崛起的地下電子舞曲背後搞創作的樂手有一定的影響力。從音樂上來看,英倫搖滾沿襲了the Beatles,當然也融合了60年代晚期Kinks的田爸興僖衾鄭╰he Who,the Small Faces),70年代的迷幻(David Bowie,T.Rax,Roxy Music),朋克和新浪潮(the Jam,the Buzzcocks,Wire,Madness,XTC,Squeeze,Elvis Costello),還有the Smiths的另類吉他流行。所有的這些樂手都是英國音樂的精髓---他們用明顯的英國思維極大的發揮想像,作詞和有譜曲,這也是他們幾乎沒發和美國的Cult相比以及造成英倫搖滾形式單一的一大因素。在影響中分裂後,英倫搖滾已經在曼切斯特擁有了他們最迅速的根基,那是個強調好時機和偏重於shoegazer美學易記曲調的地方。The Stone Roses的頹靡流行風格和搖滾明星的姿態是英倫搖滾創立的主要部分,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英倫搖滾之父應當屬於Suede。在1993年他們以同名專輯第一次發行唱片時,他們那融合了glam-rock權威的式樣和Smiths改進後的風格使他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Suede為之後1994年Blur(Parklife)和Oasis(Definitely Maybe)更強烈的突破開啟了大門,使他們從而很快地成為了英倫搖滾的兩大最流行的巨星。通過前兩者成功,炫目地在樂壇上爆炸而得到靈感,用相似的風格出現的樂隊:Elastica,Pulp,Supergrass,the Boo Radleys也同樣並列於巨星行列。到了1996,只有Oasis真正的成為了美國樂壇主流音樂的明星。1997年英倫搖滾盛行光環的逐漸消失,也就是Oasis在回顧第三張專輯是表現的貧乏和Blurs轉向美國獨立搖滾的時期。然而就是在這場運動中慢慢暗淡的巨星們,也仍有個別的繼續保持強大的勢利,較少的初期傳統搖滾保持古典風格繼續生存。代表樂隊:Ash.Blur.Coldplay.Elastica.Kula Shaker.Suede. Manic StreetPeachers.Mansun.Oasis.Placebo.Pulp.Radiohead.Rialto.Stone Roses.SuperFurry.Animals.Supergrass.Texas.Travis.Verve什麼是British Punk?British Punk(英國朋克)。儘管英國不是朋克搖滾的誕生地,它依舊是朋克音樂盛行和產生文化碰撞的地方,緊緊把持住其與美國在表達憤怒和叛逆上的不同思想。英國朋克通過酒吧搖滾樂章中的傳統搖滾和任何舞台效果的搖滾形式來得到靈感的,但是最主要的催化劑是早期的紐約朋克如the Ramones 和the New York Dolls。在一個有等級意識的國家誕生並與經濟低迷期的抗爭,朋克似乎對正是這樣一種結構的英國社會造成了威脅,說出了情緒激動的下層階級和憤青們的心聲。它就是通過高聲的喧吵,快速的節奏以及最真實地面對現實來做到這一點的。第一個並且是最具影響力的英國朋克樂隊就是Sex Pistols,他們在1976年出現,並且通過直接煽動造成了很快速的影響以至於所有的英國朋克樂隊都緊隨其後。他們的率真,自然,大膽破除吉他重複段的特點為英國朋克描繪了很好的藍圖,他們帶來的感官刺激,諷刺顛覆般的花言巧語是他們在公眾壓力下成為了魔鬼,甚至在大街上都遭到了人身攻擊。另一個關鍵的英國朋克樂隊便是the Clash,他們不僅僅是史上最具空想主義的樂隊,而且還是音樂上最折衷的樂隊,把早期的搖滾和瑞歌舞結合了起來。但在早期的時候,這種風格很多變的:the Buzzcocks譜出了帶有詼諧浪漫標誌的緊湊的流行朋克的曲調;the Jam用適當的改變英國青年們的慶典音樂緩和了他們的社會批評;the d#amned一群暴動分子,他們擊敗了the Sex Pistols法系各地一張英國朋克單曲(「New Rose);X-Ray Spex的顯著特徵則是它們的成員都是女性。不管他們音樂的收發貨這個詞的主題,能讓其他英國搖滾樂隊分享的是鮮脆的能量,對那個時期停滯的主流音樂的厭惡之情以及讓每個人能完全釋放的動力---拋去他們的演奏技巧而言---能夠隨意用樂器演奏,在舞台上任意發揮,宣洩他們想說的一切和猛擊出一些刺耳的噪音。The Sex Pistols 和the Clash都是主要的標誌,唯一可發泄的出口;無論怎樣他們自創的審美學在英國引起了獨立自由音樂的繁榮。第一階段英國朋克伴隨著the Sex Pistols在1978一月份的解散而中止了,但是這種風格仍舊繁盛---它的音樂是朋克的標誌---直到1982年左右。在那段時期,殘留的原始朋克已經擴大了他們的音樂風格,並且英國朋克本身已經變異和分裂成一些其他的流派,如流行傳統的新潮,藝術挑逗的前朋克,冰冷陰暗的歌特搖滾,無政府的硬核朋克和早期的另類搖滾。 代表樂隊:Clash.Elvis Costello.Sex Pistols什麼是British Metal?單單來看British Metal(英國金屬),是和朋克搖滾一樣具有巨大的反動力在70年代中期緩慢發展的重金屬樂隊領域。通過Black Sabbath所表演的grimy riffs形式,英國金屬這個風格比他們的前輩更為快速,強硬和喧鬧。常常穿著皮衣來玩快速,重擊重複段,他們遠離了在70時代早期的重型搖滾領域佔據優勢的AOR-oriented metal風格。Judas Priest, Iron Maiden和Motorhead都是這張變革的領導者,他們在歐洲和美國贏取了忠誠的跟隨者,即使他們沒有參與主流 他們仍然為所有的金屬樂隊從鞭撻到死亡搖滾,製造了一定的音樂氛圍。代表樂隊:Black Sabbath.Deep Purple.Def Leppard.Iron Maiden.Judas Priest.Led Zeppelin.Ozzy Osbourne.Queen.Venom什麼是Blues-Rock?Blues-Rock(藍調搖滾)。很多早期的搖滾是基於藍調的,但是直到60年代後期,藍調搖滾仍沒有完全發展為一種被認可的流派。藍調搖滾著重於兩種明確的特徵---傳統的三和弦藍調歌曲和樂器的即席創作。結合了小型爵士樂隊和搖滾不斷擴大的喧鬧特點,傳統的藍調搖滾---像Cream那樣由Alexis Korner 和John Mayall的傳統的英國藍調風格而來的樂隊,又如美國he Paul Butterfield Blues Band和Canned Heat—也嘗試著演奏在爵士唱片和藍調演唱會中司空見慣的長的即席創作。這種混血兒很快就流行起來,與此同時很多樂隊立刻開始模仿他們,甚至比他們更喧吵和更多的重複段。在70年代早期,藍調搖滾和硬核的界限越來越不清晰了,像以爵士樂為基礎的ZZ Top就吸取了專輯搖滾作品的表演手法用以模糊他們的藍調根源。不論如何,藍調搖滾逐漸遠離了硬核,並且有一部分的樂隊仍繼續演奏,重寫和創作歌曲按照藍調的標準。在80年代和90年代,藍調搖滾比60、70年代更為堅定,即使當如Fabulous Thunderbirds和Stevie Ray Vaughan這樣的樂手玩弄起了搖滾演奏者身份。在80年代,藍調搖滾已經成為像藍調一樣被認可的傳統。 代表樂隊:Bad Company.Cream Eric Clapton.Janis Joplin.Jeff Beck.Jimi Hendrix.Santana.Stevie Ray Vaughan

第三部分:【金屬樂】金屬其實是搖滾樂的一種形式。具體見下面轉載部分 搖滾樂形式分類: 重金屬(Heavy Metal)60年代末由布魯斯和硬搖滾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風格,具有金屬質感的吉他失真和反覆的吉他riff是重金屬最主要的特徵,重金屬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而且類別繁多,是70年代以來搖滾樂最大的一個分支,也可以說是最正統的搖滾樂。典型樂隊包括BLACK SABBATH(第一支重金屬樂隊),MOTORHEAD,IRON MAIDEN,SLAYER,BATHORY,DEATH,DARKTHRONE等等。重金屬與硬搖滾通常混為一談,參見硬搖滾。重金屬這個詞曾經被濫用過一時,80年代不少流行金屬甚至流行搖滾都被冠以「重金屬」一稱,不少人就此被誤導。在我們這裡,重金屬具有更為廣泛的意義。但有時「重金屬」這三個字也專指那些最典型的重金屬樂隊如OZZY OSBOURNE,ACCEPT,JUDAS PRIEST等,他們通常很難劃分到任何一個派別中去,只好乾脆就稱之為重金屬。金屬(Metal)由於80年代流行金屬甚至流行搖滾的泛濫,「重金屬」這個詞被用得過濫,一提到重金屬,人們首先反應到的是BON JOVI,GUNS 『『N ROSES這樣的樂隊,彷彿他們就代表了重金屬音樂。於是有不少樂隊和樂迷開始反感「重金屬」,他們開始將那些更為核心和更為硬朗的重金屬音樂稱為「金屬」樂,也就是說,「金屬」比「重金屬」更重和更硬朗。不過後來這個詞漸漸成為一種氣質的象徵,從而變得更為抽象而不容易解釋,這是一種思想、形象、音色、編曲上的綜合特徵。譬如我們可以說早期的METALLICA金屬味就比較濃,而後來就幾乎沒有了;我們也可以說在80年代流行金屬中,WASP是比較金屬的;還可以把BLACK SABBATH稱為金屬樂隊,而LED ZEPPELIN我們頂多能說是一支重金屬樂隊;JUDAS PRIEST,IRON MAIDEN,OVERKILL等都是具有強烈金屬氣質的,而AC/DC,DEF LEPPARD,SLAYER的金屬氣質就弱一些(因為他們分別帶有較強的布魯斯、流行和朋克意味);死亡金屬是極端金屬中最metal的,因為Grindcore朋克味濃,黑金屬的音色太臟——總之,這確是一個難以言傳的詞。(5、1)Black Metal 黑色金屬以邪惡、異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為其主要訴求,通常在歌詞含有反基督、反宗教的傾向即被歸為黑金屬,除了傳統重金屬固定樂器之外,經常會使用其他樂器如鋼琴、小提琴,或歌劇的女高音,在歌曲中營造出一股詭異又嚇人的恐怖氣氛。「黑金屬」以來自北歐的重金屬團體最具代表性。代表性樂隊:Emperor、 Mayhem、 Enslaved、 Dark Funeral(5、2)Death 死亡金屬樂風以「鞭擊金屬」或「碾核」為其背景演化而成。電吉他快速的反覆,幾無旋律的和弦,速擊狂踩的雙大鼓,主唱咬牙不清的低吟狂吼,歌詞以死亡仇恨為主題,充滿了屍體、內臟、肢解、分屍、*屍、戀屍癖、食屍、虐待等變態字眼。「死亡金屬」以來自佛羅里達州的重金屬樂隊最具代表性。代表性樂隊:Death、 Carcass、 Cannibal Corpse、 Suffocation(5、3)Doom 毀滅金屬節奏和速度都很慢,非常得慢。較不激烈也不大具有攻擊性,但仍是相當擁有重量感的音樂。通常具有非常乾淨的音樂和歌聲,但有時也有粗暴野蠻的聲音出現。代表性樂隊:Solitude Aeturnus、 Cathedral、 Candlemass(5、4)Glam Metal 華麗金屬通常指一個重金屬樂隊的舞台表演方式或外在形象以誇張的濃妝艷抹或俊俏的外型來吸引樂迷,這類的樂隊大多是偶像團體。「華麗金屬」的樂風不會太重,歌詞也無太深入之含義,屬於較流行的重金屬音樂,是主流金屬的分支。代表性樂團:Kiss、 Poison、 Warrant、 Twisted Sister、 Motley Crue(5、5)Grindcore 碾核類似「朋克」但極具重量的音樂,主唱低鳴深沉的狂吼咆哮、電吉他超麻辣的音色再加上極快速的反覆節拍及密集鼓點,構成一種幾無旋律的重金屬樂風,樂曲的長度都很短,從兩秒鐘到三分鐘不等。「碾核」為一種極為冷僻的重金屬樂風,大多數「死亡金屬」樂隊都採用此一樂風。代表性樂隊:Napalm Death(5、6)Grunge 垃圾(頹廢?)另類搖滾的同義詞。起源於西雅圖的類金屬(metal-like)另類搖滾,基本上Grunge屬於另類搖滾而不應歸類到重金屬之下。代表性樂隊:Nirvana、 Pearl Jam、 Mudhoney、 Alice In Chains(5、7)Hardcore 硬核源自於「朋克」,歌詞直言不諱粗鄙不堪,音樂如同噪音一般。(5、8)Hard Rock 重搖滾比重金屬樂「輕」一點的音樂。代表性樂隊:Foreigner、 Blue Oyster Cult、 Heart、 Cinderella(5、9)Heavy Metal 重金屬「重金屬」必須具備狂吼咆哮或高亢激昂的嗓音、電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再以密集快速的鼓點和低沉有力的貝司填滿整個聽覺的背景空間,而構成一種含有高爆發力,快速度,重量感及破壞性等元素的改良式搖滾樂。通常泛指傳統的主流派重金屬或無法分類到其他重金屬流派里的重金屬樂。代表性樂隊:AC/DC、 Accept、 Judas Priest、 Iron Maiden、 W.A.S.P.(5、10)Industrial Metal 工業金屬採用大量冰冷的電腦採樣音效,穿插以機械或金屬器具的撞擊聲代替傳統打擊樂器,加上電子式的節拍,是很象科技舞曲的重金屬樂,但仍保留重金屬的大量失真效果。代表性樂隊:Fear Factory、 Ministry、 Nine Inch Nails(6、1)Neo-Classical 新古典金屬受古典音樂極深,在重金屬樂中加入大量古典音樂元素。代表性樂隊: Angra(6、2)Pop Metal 流行金屬在重金屬搖滾中加入流行音樂之元素,可說是重金屬搖滾和流行音樂妥協結合的折中產品,是極易為主流市場之音樂消費者所接受的重金屬搖滾樂。代表性樂隊:Def Leppard, Mr Big, White Lion(6、3)Power Metal 強力金屬擁有類似「速度金屬」的速度和「鞭擊金屬」的重量壓迫感,但旋律性不及「速度金屬」,爆發力也不及「鞭擊金屬」。代表性樂隊:Pantera, Armored Saint, Wild Dogs(6、4)Progressive Metal 前衛金屬風格有別於傳統重金屬,在歌曲中採用大量複雜華麗的編曲,或在歌詞中傳達出某些前進思想供聽者一個想像思考的空間。 代表性樂隊:Queensryche, Fate Warning, Dream Theater(6、4)Punk 朋克歌詞中傳達某些叛逆思想及對生活環境、文化、社會、政治等的不滿情緒,而音樂缺乏協調性無特定風格,是一種相當嘈雜的音樂,通常一群能將樂器弄出聲音來的人就可以組一個朋克樂隊。代表性樂隊:Clash, Sex Pistols(6、5)Speed Metal 速度金屬速度為其標榜的主要特色。經常會和「鞭擊金屬」產生混淆,通常「速度金屬」的音樂較具旋律性,主唱歌詞咬字較清楚,吉他間奏富旋律性且快速而流暢;而「鞭擊金屬」則較缺乏旋律性,完全一速度、重量、壓迫感和破壞力並重。通常「鞭擊金屬」樂隊和「速度金屬」樂隊的樂手們都擁有純熟高超的樂器演奏技巧。代表性樂隊:Helloween, Gamma Ray, Riot, Rage(6、7)Thrash Metal 鞭擊金屬速度也極快,具有相當快速的反覆節拍(riff),電吉他粗麻的音色刷出剽悍的和弦,極具破壞力及壓迫感的速踩雙大鼓,主唱粗暴狂吼式的唱腔配合電吉他快速的節奏急速地唱出幾無旋律的曲調。「鞭擊金屬」以來自舊金山灣區的重金屬樂隊最具代表性。代表性樂隊:Metallica, Megadeth, Slayer, Anthrax, Death Angel, Testament, Exodus, Destruction, Kreator,Coroner, Overkill歐 洲 金 屬 分 類:※黑金屬※(Black Metal):1、啟蒙黑金屬:在八十年代初,英國的地下重金屬樂隊Venom(毒汁),在音樂中明確宣揚了對撒旦的崇拜、對戰爭的渴望,並且是由他們第一次將「Black Metal」這個名詞帶到金屬圈內,為日後的黑金屬樂隊指明了音樂方向;瑞典同樣出現了兩支啟蒙型的黑金屬樂隊,Bathory(以吸血女伯爵之名命名)和Celtic Frost(凱爾特人的霜凍),他們的音樂已經基本上具備了原始黑金屬的特點:粗糙、暴虐、邪惡!而Bathory的第一張專輯也被譽為是第一張黑金屬唱片。不能不提的是丹麥的Mercyful Fate(仁慈的命運),他們雖然對日後的原始黑金屬沒有什麼過多的影響,但是卻對歌特黑金屬、交響黑金屬、歌特金屬有著榜樣的作用。2、原始黑金屬:原始黑金屬的故鄉是挪威,第一批挪威的原始黑金屬樂隊是1983年組建的Mayhem(故意傷害)和1991年組建的Burzum。Mayhem的1993年專輯《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被日後很多新的黑金屬樂隊視為學習的典範,《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是Black Metal歷史上里程碑般的專輯,是Black Metal最最偉大的專輯之一,這裡面就是最純粹的Black Metal。在1992-1994年間,第二批原始黑金屬開始嶄露頭角,挪威有:Darkthrone(黑暗寶座,雖然Darkthrone1996年就已經組建,但他們正真意義上的原始黑金屬作品是1992年才發表的)、Satryicon(森林之神)、Gehenna(地獄)、Immortal(不朽)等等;瑞典有:Marduk、Dark Funeral(黑暗葬禮)等等;其他歐洲國家有:波蘭的Graveland(墳地)、奧地利的Abigor、芬蘭的Impaled Nazarene(被刺穿的基督教徒)、馬其頓的Baltak等。3、交響黑金屬:在第二批原始黑金屬樂隊活躍的時候,另一種新式的黑金屬類型也在不斷地發展起來,那就是以大量的鍵盤演奏來襯托黑暗的氣氛,氣勢異常宏大的交響黑金屬。代表樂隊有:挪威的Emperor(皇帝)、Old Man『『s Child(老人的孩子)、Dimmu Borgir(霧中城堡);其他歐洲樂隊有:奧地利的Summoning(召喚)、烏克蘭的Nokturnal Mortum等。4、歌特黑金屬:這類黑金屬主要是在原始黑金屬的音樂里加入了歌特鍵盤、歌特女聲、並且注重視覺效果,代表樂隊有挪威的Dismal Euphony、義大利的Graveworm(墓穴蠕蟲)、英國的Cradle Of Filth(淫穢搖籃)。5、維京金屬:這是一種以北歐維京文化為基礎的民謠式黑金屬,代表樂隊有挪威的Ulver(狼)、Enslaved、Einherjer、Borknagar等,瑞典樂隊Bathory中後期的作品。6、旋律黑金屬:這是一種新興的黑金屬風格,和旋律死亡金屬的意思一樣,就是讓極端的音樂變得旋律動聽,代表樂隊是瑞典的Vintersorg、Witchered Beauty等。7、黑暗金屬:這是黑金屬的一個分支,運用黑金屬的演奏手法及唱腔來抒發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含有惡魔崇拜,代表樂隊有挪威的Aeternus(沉睡)和芬蘭的Thy Serpent(巨蟒);德國的Crematory(火葬場);瑞士的Samael。※死亡金屬※(Death Metal):1、殘暴死亡金屬:歐洲的死亡金屬中心無疑是瑞典的Stockholm,所以無論是殘暴死亡金屬還是旋律死亡金屬,瑞典樂隊都是非常優秀的。歐洲的殘暴死亡金屬代表樂隊有:瑞典的Dismember、Defleshed、Hypocrisy、Gardenian;德國的Krabathor;英國的Carcass。2、旋律死亡金屬:代表樂隊有瑞典的In Flames、Dark Tranquillity、At The Gates、Edge of Sanity、Sacrilege以及芬蘭的Amorphis。3、前衛死亡金屬:代表樂隊是芬蘭的Sentenced。4、歌特死亡金屬:代表樂隊是瑞典的Opeth。※黑死金屬※(Black Death Metal):這種音樂風格融合了黑金屬與死亡金屬,代表樂隊是瑞典的Dissection;芬蘭的Children Of Bodom。※毀滅金屬※(Doom Metal)1、傳統毀滅:代表樂隊是英國的Cathedral、瑞典的Candlemass、Skepticism。2、歌特毀滅:代表樂隊是英國的My Dying Bride、Paradise Lost、Anathema;瑞典的Forest of Shadows、Cemetary、Tiamat;克羅埃西亞的Ashes You Leave,俄羅斯的Butterfly Temple。3、死亡毀滅:代表樂隊是瑞典的Godgory;丹麥的Saturnus。※歌特金屬※(Gothic Metal)我覺得歌特金屬如果要分得話,也只能夠再分成傳統歌特金屬和交響歌特金屬了,但是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所以歌特金屬我不再做分類,只列舉代表樂隊:瑞士的Lacrimosa;瑞典的Therion、Katatonia、Lake Of Tears;芬蘭的Nightwish、Yearning、Eternal Tears of Sorrow;挪威的Tristania、The Sins Of Thy Beloved、Theatre Of Tragedy;德國的Lacrimas Profundere、Evereve、Darkseed;荷蘭的The Gathering、Within Temptation;義大利的Lacuna Coil、Macbeth;奧地利的In Grey;葡萄牙的Moonspell。※另附:前衛金屬※(Progressive Metal)我個人認為前衛金屬也又沒必要在加以分類了,下面列舉代表樂隊:義大利的Rhapsody、Lucaturilli(Rhapsody吉他手);芬蘭的Stratovarius;德國的Freedom Call、Blind Guardian。補充: 29.迪斯科(Disco)  discotheque的簡稱,原意為唱片舞會,起先是指黑人在夜總會按錄音跳舞的音樂,70年代實際上成了對任何時新的舞蹈音樂的統稱。與搖滾相比,它的特點是強勁的、不分輕重的、像節拍器一樣作響的4/4拍子,歌詞和曲調簡單。1977年,因澳大利亞流行音樂小組「比吉斯」(Bee Gees)的電影錄音《周末狂熱》在美國掀起迪斯科熱。迪斯科經常在錄音室進行音響合成,製成唱片,但終因節奏單調、風格雷同,於80年代初逐漸被其他節奏不那麼顯著、速度稍慢的流行舞曲所代替。30.朋克(Punk)  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或稱「朋克搖滾」(punk rock),80年代初擴展到全美國。朋克針對搖滾樂的反抗性減弱這一情況,以一種故意與比較文明的搖滾樂相對立的面目出現。它繼承了搖滾樂開始時的反叛精神,蔑視一切傳統,蔑視政府、宗教、教育機構等等,但卻是用一種更加頹廢的方式,極端無政府主義的言行表現出來。他們的唱詞淫狠、粗魯;在舞台上尖叫、跺腳、鬥毆;音樂上與硬搖滾比較接近,音響極大,音色濃烈渾厚。代表性樂隊有「性手槍」(Sex Pistols)、「撞擊」(The Clash)等。  70年代末,從朋克中分離出一支比較能被人接受的、也更帶點藝術性的新品種,叫「新浪潮」(New Wave)。31.索爾(Soul)  亦稱「靈歌」。1969年,「公告牌」用「索爾」來代替原來對「節奏布魯斯」的稱呼。它是由布魯斯、搖滾樂與黑人福音歌混合而成的一種黑人流行音樂,演唱時較少演奏樂器。索爾的著名歌手有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查爾斯(Ray Charles)、雷丁(Ons Redding)、史蒂夫·旺德(Stevle Wonder)、普林斯(Prince)等。32.雷鬼(Reggae)  起源於牙買加,7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它把非洲、拉丁美洲節奏和類似非洲流行的那種呼應式的歌唱法,與強勁的、有推動力的搖滾樂音響相結合。33.說唱(Rap)  黑人俚語,相當於「談話」(talking),產自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它以在機械的節奏聲的背景下,快速地訴說一連串押韻的詩句為特徵。這種形式來源之一是過去電台節目主持人在介紹唱片時所用的一種快速的、押韻的行話性的語言。萊普的歌詞幽默、風趣,常帶諷刺性,80年代尤其受到黑人歡迎。最有代表性的樂隊是「公開的敵人」(Public Enemy)。萊普有時也稱「希普-霍普」(hip-hop)。實際上,希普-霍普的含義更寬,泛指當時紐約街頭文化的各種成分,除萊普外,還有:(萊普經常採用的)用手把放在唱機轉盤上的唱片前後移動,發出有節奏的刮擦聲;唱片播放員(DJ)在轉換唱片拼接唱片音樂片斷時,聽不出中斷痕迹的技法;霹靂舞等等。34.波普(Pop)  一種具有強烈節拍的現代流行音樂。一般認為,流行音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這裡的「波普」是指狹義的流行音樂,如 70、80年代著名歌手羅斯(Diana Ross)、里奇(Lionel Richie)、惠特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麥當娜(Madonna)、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普林斯(Prince)、珍妮特·傑克遜(Janet Jackson)等人演唱的很多歌曲。35.藝術搖滾(Art Rock)  於70年代後流行,主要在歐洲,英國人領頭,如「穆迪布魯斯」(Moody Blues)樂隊,但在美國也有影響。藝術搖滾把搖滾與古典音樂結合起來,利用電子設備演奏如李斯特、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又稱「進步搖滾」(Prosressive rock)。

第四部分:【鄉村音樂】 在二十世紀的一段很長時間裡,鄉村音樂在整個流行音樂的舞台上只是扮演著一個小小的角色。第一次大戰結束不久,美國新建立的一些鄉村廣播電台經常以鄉村音樂為點綴,播放地區性的廣告時往往以活躍於附近地區的鄉村音樂家所表演的音樂節目為其簡短的前奏。到一九二四年,這些音樂已擁有一個北方的市場,主要由肯塔基鄉村音樂家表演的穀倉舞前一次成功地出現在芝加哥。同時,唱片灌制業也開始對鄉村音樂發生極大興趣,其目的是為了發行圓形唱片,主要是在鄉村中商店裡出售。他們很快便驚奇地發現,對這種唱片的生產存在著全國性的需求。爵士樂主要使用管樂器,鄉村音樂則主要依靠弦樂器。小提琴、吉它和班卓琴在鄉間越來越流行,它們例於買到,價格低廉,在重工業奏中容易結合,非常適合演奏業已發展起來而原來的民間樂器已不能勝任的鄉間音樂。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鄉村音樂在流行音樂主流中的地位得到鞏固。在鄉村音樂家所表演的曲目中囊括多種音樂:民間舞曲、經白人改編的黑人布魯斯、宗教歌曲、描寫鐵路災禍和棉廠辛勞的敘事歌曲、更重要的是表現各種痛苦之人(臨終的母親、孤兒、喪偶者、遠離家鄉的孤獨者、失戀者)的歌曲,為了吸引觀眾,這種歌曲被處理得凄涼惋人,摧人淚下。二戰期間,鄉村音樂在流行娛樂業中的地位急劇提高,其影響範圍有極大的擴展。這大概是由於當時大量人口轉入城市工廠和軍隊,使得這種音樂的鄉愁情調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在鄉村音樂中兩種相反的風格居於主導地位。東南部鄉村音樂採用了激烈奔放的「蘭草」音樂的形式,突出了五弦班卓琴高超的演奏技巧;西南部的鄉村音樂民謠風不強,情調較為柔弱,節奏準確明晰,低聲部重音強烈而突出,正是從這種音樂中產生了搖滾樂。  如果我們繼續追溯鄉村音樂的起源,那麼就要拉扯到十八、十九世紀美州大陸最早的白人定居者了。這些從各地而來的移民者唱著他們古老的歌曲,逐漸融匯而成了被人們稱為鄉村音樂和西部音樂的通俗音樂。起先,這些開拓者們的歌曲極大程度地描繪和體現了生活的困苦以及孤獨、焦躁、痛苦的感情色彩。而演奏者和音樂家們與其說是通過音樂手法減緩這種孤獨,不如說是刺激公眾的能動去更徹底地改變舊有的模式,以至使音樂產生了歡欣。事實證明,要保持這種古老音樂原有的精神,就要去掉痛苦和激情—使音樂達到真實的程度。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民間音樂才得以過渡到通俗音樂。  然而鄉村音樂歌手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認為快樂就像生活一樣,永遠是不安全的。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歌中總是帶有一種冷淡或憂愁。如著名的美國歌曲「The Sound Of Silence」,那種冷淡的旋律,即使是不看歌詞,也能使人感覺到孤獨和陰暗。還有眾所周知的老歌「The Yellow Ribbin On An Old Oak Tree」,雖然旋律輕快,但總是籠著一層薄而淡的金色憂愁。更不用說Joan Baez的「Famous Blue Raincoal」了,簡直讓人感到骨髓都帶著寒氣,歌曲結束後,人都感動得發顫,而又突然莫名其妙地憂傷起來。我想,特別迷戀鄉村音樂的朋友,可能都是多悉善感的人吧!但也不要太過憂傷了,還是笑口常開的為妙,因為連Garth Brooks這樣的鄉村歌曲之王都會說:「雖然我唱人生的不幸,但也唱生活的快樂,因為快樂總是多於不幸!」

第五部分:【爵士樂】爵 士 起 源起初(1860年)~(1900年)從非洲來了很多奴隸,奴隸們獲得了自由,此後不足數載,他們就獨創出自己的音樂,名曰爵士樂。每一種藝術的創生都有自己的神話,爵士樂的神話來自非洲。它起源於貧困。1865年,美國內戰宣告結束,往日的奴隸們獲得了人生自由,他們多數是文盲,生活依然貧困潦倒,唯有靠自己故土培植出的音樂自娛自樂,勞動號子和農田歌曲是採摘棉花或築路時唱的,讚美詩和聖歌是種族隔離的教堂里或是在教堂聚會時唱的,吟遊調子是在帳篷里或歌舞雜耍的巡迴演出中唱的,而即興之作則是獨唱歌手們在一隻簡陋的卓琴或小提琴的伴奏下吟唱的。所有這些類型的歌曲以及更多的歌聲響澈南部諸洲。顯然,音樂本身沒有膚色之辨。吟遊歌手們最初都是白人,他們將臉孔塗黑,模仿並歪曲黑人音樂家的演唱;鄉村裡貧困的白人樂手表演的,往往來自歐洲的民謠和說法語的路易斯安娜洲所獨有的移民音樂。在教堂里黑人牧師們在宗教集會上借用了英國的慣例,即採用一種名為「領唱」的技巧反覆吟誦兩到三行聖詩,以此解決人們不識字的問題。最初這種音樂完全以人聲吟誦,極少有樂器伴奏。然而內戰結束,士兵們複員回鄉後,有價格相當便宜的軍樂可利用;自1830年代起,行軍樂團在南部諸洲處處可見,當年能參加樂團的人固然有限,但是到了這時候更多的人得以自行演奏。器樂演奏行列的壯大意味著黑人音樂的日臻成熟。20世紀初,一種斬新的音樂形式已經準備停當,行將問世了,當時它被命名為拉格泰姆----此時,爵士樂的故事尚未開始。拉 格 泰 姆 音 樂黑人古典音樂起源拉格泰姆音樂。若非拉格泰姆音樂的出現,爵士音樂的面目將和當今截然不同,而且一代一代的鋼琴演奏家們會蒙受巨大的損失-----損失許多音符。在1865年的,美國內戰宣告結束,往日的黑奴們獲得了人身自由。日益壯大的黑人中產階級中擁有鋼琴、能夠彈奏,而且一心想要創造美國古典音樂的人的作品。拉格泰姆歌曲----《楓葉拉格》是1899年最廣為流傳的。由於這種音樂在新奧爾良和美國其他南部重鎮風行一時。拉格泰姆音樂中最傑出的黑人音樂家----斯考特.喬普林,他希望將該音樂風格轉換為美國第一流的音樂。他的作品有《尊貴來客》、《特里蒙尼莎》等。事實上,美國本土的較為高尚的、還有那些高貴與低賤血統的混血兒、所謂過分正經的人對這種咕噥呻吟的樂曲並不感興趣。在他全心全意創作拉格泰姆音樂的同時,這種音樂很快在消失,一方面這種音樂被流行音樂界採納,另一方面歸入了通俗、更追求享樂的爵士樂。因此,它對流行音樂與爵士音樂在節奏跳躍上都有貢獻,這種跳躍為切分音符。在當時流行音樂里缺少了切分音符將呆板到極。拉格泰姆音樂也給鋼琴爵士樂們開創了事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文化遺產。隨之而後才出現了一系列的黑人古典音樂----爵士音樂,爵士音樂的故事就開始了......爵 士 樂 進 入 城 市 ------ 新 奧 爾 良(1897年----1917年)最初的一位名布迪.博而登(1877~1931)的短號手,他的樂隊表演流行舞曲中的保留節目,大都取材於拉格泰姆和藍調音樂家,從他們的六隻樂器就可以看出爵士樂的起源----有來自軍樂銅管樂隊的短號、活瓣長號和鼓、有家住城裡的 那些教養高貴、家境殷實的混血克里奧爾人帶來的的單簧管和貝斯,還有流浪的吟遊歌人和藍調歌手們手中的其他。但凡缺乏精緻的地方,樂隊一律用音量和激情予以補償,畢竟這種音樂是靠耳朵來聽演奏的,充滿了粗糙的即興發揮,幾乎很少考慮音高和聲調問題。大批模仿者在博爾登之後投身於爵士樂之中。短號手弗萊迪.基帕德 (1890~1933),幫克.約翰遜(1889~1949),喬.奧利弗(1885~1938),以及後期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單簧管樂手西德尼.比澈特(1897~1959),拉格泰姆鋼琴家傑里.羅爾.摩頓(1890~1941),所有這些人都在酒吧和妓院里,在斯多利城裡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演奏適宜新月城這樣的大都會的狂暴喧騷的音樂。許多人所共知的作品都由這一地區的地名而得名,其中最為知名的有巴辛街(位於新奧爾良市中心)藍調和堪納爾街藍調。1917年以前,一些公認的爵士樂就已然成型了。赫 赫 有 名 的 爵 士 樂 隊(原創迪西瀾德爵士樂隊)1917年-1920年1917年,爵士樂最終為自己錄製了唱片。與此同時美國加入了世界大戰,不過為新奧爾良誕生的黑人文化慶祝勝利之前,有兩件事要更正。其一是唱片並非在新奧爾良錄製,而是在紐約;其二是樂隊的五位成員雖然都是些小火兒,但他們都是白人。1916年時,爵士面臨危機,白人樂手紛紛踏上爵士舞台,抄襲了黑人樂隊的原創風格。許多唱片公司打算為這種新興音樂錄製唱片,但是這些公司都遠在北部城市裡,而逾越手卻多集中於南部。炙手可及的一位短號手弗萊迪.凱帕德在芝加哥和紐約的原創克賴奧爾樂隊工作----偏偏又惟恐有人剽竊,拒絕錄音,白白錯過了成為進入史冊第一的機會。於是,如此機緣下,第一個到唱片公司錄音的樂隊就是為一支派生出來的白人樂隊。原創迪西瀾德爵士樂隊初生時是約翰尼.斯特恩的樂手領導的迪西爵士樂隊的五人組合,根據布迪.博爾登確立的前排演唱加節奏的格局表演。1916年3月,他們到芝加哥東31街的勒咖啡館演奏,並得到《芝加哥消息》讚美。儘管如此,同年6月,隊長斯特恩還是被拋棄一旁,樂隊也改了名字。次年,幾1917年1月7日,樂隊在馬隆諸塞洲的雷森韋博飯店舉行了依次轟動的招待會。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對簿公堂之後,這家公司終於放棄發行唱片,這時候維克多唱片公司抓住這支樂隊,並於2月26日錄製了兩張大碟。《代養馬房藍調》和《迪西爵士樂隊邁出的第一步》成為歷史上首次錄製的爵士樂曲,效果和經濟效益都非常好。在《代養馬房藍調》中,原創迪西瀾德爵士月隊模仿了農場里動物的聲音,還運用了許多小技巧,即表演了爵士,又可娛樂。可是他們的表演與後來的音樂想比,顯得過於造作、技巧幼稚。或許因為他們本是由黑人音樂家中派生出來的吧,幾年就散夥了,但是畢竟是他們將爵士樂介紹給更多的聽眾,音樂歷史冊上留下了他們光輝的一頁。爵 士 樂 大 遷 徒(1917年-1925年)1917年,美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斯多利城關閉了大門,同時也結束了新奧爾良許多音樂街的生命。然而,歐洲還是需要音樂表演的。1918年,附屬於美國第369步兵團的「吉姆歐洲地獄戰士樂隊」在法國諸城演出時颳起一場旋風,當時原創迪西瀾德爵士樂隊正在倫敦的海莫史密斯大廈里享受為期九個月的戰後住穴。一個聽眾消失了,更廣泛的聽眾卻欲如流水般湧來,。1918年,短號演奏家喬.金.奧利弗(Joe.King.Oliver,1885~1938)攜樂隊全體人馬由新奧爾良北遷到芝加哥,1922年,他率領的六人組合克萊奧利爵士樂隊開始在林肯花園駐唱。他派人到南部聘請一位稟賦超群的年輕短號手路易斯.阿姆斯特(Louis.Amstrong)加入樂隊,這兩人改變了新奧爾良的爵士樂。在此之前,爵士樂多為合奏曲,只有些奇異和聲和細節上的即興演奏。而當樂隊前排樂手中有兩位短號手時,金.奧利弗就可以大膽嘗試了。他自己緊跟隨樂曲的發展,而阿姆斯特朗則獲准偏離主旋律。出人意料,創造性地裝點樂曲。爵士樂曾一度平靜地跛著步子,而今也出現了潮起朝落。直到1922年,奧利弗才錄製了唱片,他為爵士樂貢出不朽的功績。激 情 的 爵 士 樂(1925年-1928年)除了美國,爵士樂發展最順利的當數法國。法國早有餐廳歌舞表演的傳統並且算是容納異族,因此法國比起英國來更容易接受這種全新音樂形式。1932年,巴黎的一群爵士樂迷創建了歐洲首家爵士俱樂部----法國激情俱樂部,會長是作家兼評論家蓋斯.龐納塞。1934年,俱樂部決定組建一支五重奏樂隊。三大吉他手之一是德讓戈.萊因哈特(1910~1953),小提琴手是史蒂芬.格萊柏利(1908~1977)。格萊柏利出身於巴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接受過古典藝術的訓練;而萊哈特則生在比利時的一個吉普賽人家,完全依靠自學成材。格萊柏利溫文而雅、態度從容,而萊因哈他則執拗挑剔、不服從管教,他性情難測,但同時也具有革新的天分。有時候,他的演奏風格浪漫得令你倒胃口;但他全力以赴時,儘管左手在18歲那一年因大蓬車著火致殘,他能搖身變為身懷絕技的演員和作曲家。大型樂隊壟斷一切時代,法國激情俱樂部五重奏兩位領銜獨奏樂手之間那份和諧使它灼熱閃光----取得了巨大成功。五重奏樂隊最出眾的作品成型於30年代。1939年,大戰爆發,逼得樂隊的最初成員四散分離:格萊柏利背井離鄉,留在了倫敦,萊哈特和其餘人員在被佔領的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戰後,萊因哈特和其他成員重組了五重奏樂隊,試圖演繹嶄新的博普樂,並且開始採用電子吉他,不過其音色和以往的吉他永遠不可能一般無二了。格萊柏利失寵了,但60年代又重振雄風,從電子小提琴手金--魯克.龐蒂到古典藝術家耶胡迪.曼努因,他和每一個人合作,而且對兩個極端的音樂都沒有任何明顯損傷。他有如一瓶好酒,隨著歲月的流逝愈見成熟,最終徹底擺脫了古典音樂的養,憑情感自由奔放。藍 調 樂(1923年-1933年)就如爵士樂一樣,很晚時候藍調音樂才錄製成唱片,應是在1920年,故此有關它早期的故事,我們所知無多。它大約起源於種植園裡的的歌曲----最初沒人伴唱,而後有了類似吉他或者班卓琴之類的單一樂曲伴奏,器樂旋律與歌曲者交替表演。本世紀初,這種音樂形式發展為三行十二小節的格式。藍調的模式成為爵士樂以即興發揮的工具,於是,1920年代以前,藍調已經被公認為爵士樂的分支流派。與爵士樂相比,藍調的音樂形式較為初級,但是早期演奏者手中,它也可以非常精彩。1923年,貝西.史密斯(1895~1937)錄製了《灰心的藍調》,這張專集很快買掉了七十五萬張,還為她贏得了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為期九年的和約。這位「藍調女王」的表演極具戲劇性,她的聲調可以跨越情感所至的所有音域,歌唱時謙心投入,為歌曲渲染上自己的風格,無疑,她的確值得尊敬。在她事業的顛峰時期,她每周的收入高達2000美金,並與所有爵士樂大派巨星合作。貝西.史密斯是顯得格外別緻的地方,瑪.雷尼總是顯得那麽世俗。貝西.史密斯經常循著TOBA路線在南部諸洲巡迴旅行----許多黑人城鎮中,這是唯一娛樂,錄製成唱片的歌曲約計一百首。她那幽雅的姿態,簡潔而戲劇性的音色,沉鬱憂傷的音調,令人不可思議的呼應聽眾之能事,使得得她在許多人心目中成為藍調的化身。「藍調」----是某種心態,是簡釋這種心態的音樂,是用以演繹這種音樂的數不勝數的音樂結構,以及表演本身。思考、演奏、歌唱或者扮演藍調----都可稱之為藍調。不過為了簡化它上午概念,爵士樂手們談及藍調時,他們通常指的是十二個小節每四小節一組、共分三組,並伴以和弦,即在音階的第一、第四和第五音符上配上和音。採用了這種和弦過程的簡單藍調歌曲中,有一句長達四小節,而後再重複四小節,最後四小節押韻與前兩組相呼應。這種模式還有無數邊體。獨特的藍調音樂通過降低音階上的第三、第七,有時候第五音符的音高,以此創造「藍色音符」----也界定何謂爵士樂。寫在紙上的樂譜如此讓人生厭,然而一旦你親耳聆聽過藍調樂曲,你就會立即從嘈雜的樂曲中辨別出藍調的音符和歌曲。薩 克 斯 管 進 入 爵 士 樂(1923年-1959年)如果說從短號到小號的過渡微妙得令人難以察覺,那麼當代單簧管而取薩克斯管可以說頗具戲劇性了;故事可以追溯到1919年倫敦索霍區的一家樂器行。當時,新奧爾良的一位年輕樂手西德尼,比徹特正好隨同南辛考佩德管許樂園----一支演奏經典輕音樂和正規拉格泰姆音樂的樂園-----到歐洲旅行,在此發現了一雙高音薩克斯管。他掏錢買了下來,開始學習吹奏,而且很快就如同阿姆斯特郎改行吹小號一樣,他也改行操起了薩克斯管---他賦予薩克斯管一種音樂語言和演奏風格,後來人即便不肯全然效仿,至少也要消化吸收他的成就。比徹特不費吹灰之力就與阿姆斯特朗並駕齊驅。他大體上靠自學成材,雖然他讀不懂樂譜,但是他為薩克斯管創造了一種將拉格泰姆音樂的拘泥僵化與新奧爾良爵士樂的簡約平凡一掃而空的演奏方式,代之以曲折複雜流暢連貫的演奏風格,其間穿著尖銳的音調和大量顫音。富於音樂技巧的比徹特的出現切合當時音樂界的迫切需要,如果他在某一地區多留幾年,他本該成為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重要的爵士手。不過,他更留戀流浪的日子,1925年他在巴黎時事諷刺劇〈〈尼格利〉〉中充任伴奏—劇中的舞蹈演員約瑟芬。貝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四年時間隨劇組走遍了歐洲各地(包括俄羅斯),此後,在紐約盤亘許久之後,1949年才返回巴黎。十年後,他在巴黎逝世。法國人為紀念這位國家英雄,將法國南部安提比斯的一座廣場命名為比徹特廣場,每年在那裡舉辦爵士音樂節。此外,他喜歡打架,因此而被逐出英法兩國;1929年,他還因使用輕武器被法國監禁一年。比徹特兩次獲得特赦,使他的事業得以倖免----他做過一段時間裁縫之後,1939年為他演奏過的喬解放靈魂的即興力量。  提起爵士樂,許多人腦海中大概都會出現這樣子的刻板印象:哦,我聽不懂的上層階級享受。  事實上,從19世紀末爵士樂出現開始,這種音樂從來就不曾專屬於哪一個特定階級。更貼近事實地說,爵士音樂甚至誕生於中下層社會。  陳述心與靈的本能音樂  大部份的音樂學者都肯定爵士樂源於非洲黑人傳統民謠,以及演進至美洲黑奴做為紓發內心鬱悶之途的工作歌(Work Songs),還有之後再逐漸發展出來的藍調音樂,這種音樂"樂如其名"地聽來十分憂鬱(Blue)。這些樂風都是以往以白人為主導的古典樂界所未曾聽聞的。先不要管它們的結構、樂理等等這些無濟於聆聽興味的八股分析公式,最重要的是,這類黑人音樂讓白人目瞪口呆地從中碰觸到了赤裸裸的"心與靈"。在這之前,所謂的正統音樂多半將感情藏匿於制式結構里,即使澎湃如命運交響曲,你也很難跟著音樂的流動直接呼號出自己真正的感受。黑人音樂不一樣,從歌曲中直陳想法幾乎是他們的本能,這一點理所當然地遺傳到了爵士樂身上。  黑白共同叄與的多樣融合  多數學者相信爵士的正式雛型形成在19世紀末。當時由於黑人音樂為白人社會所帶來的震撼,相對地在歐洲某些地區像是巴黎等地的音樂家,也嘗試著將白人音樂的元素揉入黑人音樂里,進而搭建出極為複雜且多層次、多變化的音樂類型。所以,另一個要澄清的觀念是,爵士樂打從一開始就是黑白共同叄與的,它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音樂。剛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的爵士樂團,多為走唱街頭的表演團體。也可以說,他們是世紀交接時的「那卡西」。  20、30年代的主流音樂  一直到1920年代,爵士樂推廣開來,成為彼時流行的主流音樂。如果你看過描繪當時美國角頭盤據的黑幫電影,像是「棉花田俱樂部」、「四海好傢夥」之類的片子,一定看過老大上的高檔餐廳里,必有演奏爵士樂的大樂團。當時樂團排場越大就越有面子,演奏的內容倒是其次。到了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出現了,這下餐廳老闆可雇不起那麽多樂手,於是樂團人事精簡,但失業的恐怖襲卷了整個美國,於是表面聽來十分安詳愉快的搖擺樂派(Swing)出現了。Benny Goodman這位搖擺樂之王就是這麽垂名青史的。雖然不斷有些細細念的聲音表示他的音樂太過商業化,不過不可否認地,這個好人(Goodman)的音樂的確為當時爵士樂的繼續維持主流地位立下汗馬功勞。  東岸咆哮樂派(Bop)的誕生  進入1940年代後,一些以爵士興亡為己任的自省派樂手從紐約冒出頭來,這些多半來自東岸酒吧的樂手將爵士視做一門非常嚴重的學問,他們往往堅持在演奏時要西裝畢挺,因為他們是正式的音樂家。這群年輕樂手的嚴謹態度果然創下了爵士史上做重要的革命之一 Bop樂派。這些樂手極端強調爵士樂最最精髓之處應為「即興」;除此之外,他們在樂句結構上的重整與解構亦是音樂史上前所未見的。幾名代表樂手像是傳奇天才「Bird」 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Bud Powell...等人對於音樂大刀闊斧的實驗,為爵士樂解放靈魂的宗旨連結上高難度技巧的曲式鷹架。  西岸的酷派(Cool School)興起  是的,有東必有西,東岸的Bop如火如荼地撩了一陣子的原,西岸樂手也不甘寂寞地發展出他們自己的特有風格。許多來自美國西岸的樂手出身於古典音樂學院,諸如:Bill Evens、Miles Davis、Dave Brubeck、Lennie Tristano... 等代表性樂手及創作者,都受過嚴格古典音樂教育。在他們的作品裡強調的重點在於嚴謹的曲式結構設計,因此許多西岸樂手要求在演奏樂曲前要有精心的前置作業,在演奏技巧上也極力要求,也因此他們的演奏風格讓人聽起來比較具有客觀冷靜的特質,尤其是相較於非常強調情感奔放的Bop,西岸爵士的耳感就顯得較「酷」了。於是,這些作品就被冠上「Cool School」的封號,與東岸熱鬧的Bop各據一方。  解放熱與冷的自由爵士  一些出身於Bop和Cool School的樂手,為追求黑人音樂原本的解放精神,進而探究在爵士樂里的思考層面,並且在曲式上進行解構及重新建構的工作,一般人認為甚難理解的Free Jazz因之漸漸形成。其實Free Jazz的出現如同其他樂派一樣,並非一時之間蹦出來的;之所以會被定名為Free Jazz,一般認為是在Ornette Coleman的「Free Jazz」專輯後,這類難以歸類的爵士樂才被冠上「自由爵士」這樣聽來十分「自由」的名稱。其實這所謂的「自由」並不是完完全全的毫無規章,「Free Jazz」最難的特點在於它要試圖藉音樂的複雜結構規定去尋求精神與靈魂上的自由解放,這也是為何John Coltrane、Eric Dolphy、John Zorn.... 等等樂手會如此被樂界視做瑰寶的原因之一。  對搖滾樂的反撲-融合爵士(Fusion)  爵士音樂進行到現在,如同其它音樂類型一樣,仍然還在發展茁壯。在不同地區的爵士也攙入不同地區的特色。爵士樂,就像這種音樂本身的自由解放精神,還在不斷地探索更立體的思維空間,以及變化出更多姿多採的面貌。這,也就是爵士樂最引人入勝的地方。直接面對爵士樂對靈魂的挑逗,那是生命中一大享受。

第六部分:有關爵士樂名詞解釋 ◎原聲爵士樂(Acoustic Jazz)  沒有用電聲擴音的爵士樂,不過他的音色早已稍許提高了一點。原聲樂器演奏的樂曲有別於電聲處理的樂曲。◎拉弓(Arco)  用弓弦演奏貝斯或其他弦樂器的技巧。◎小節(Bar)  節拍組的基本單位;樂手們談論每小節演奏三拍還是無論多少拍。◎節拍(Beat)  衡量節奏搏動的單位。幾個節拍組織成一個小節後,會格外突出其中某一個或多個節拍。◎藍調的音調(Blue notes)  低調處理主要音階中的第三、第五或第七音符,以便增強音樂的表現力,這種技巧為爵士樂和藍調的典型特色。◎藍調(又譯作布魯斯[Blues])  美國黑人的傳統音樂形式,他的出現早於爵士樂,彼此之間互有影響。一曲藍調的主題樂結構為12個小節---當爵士樂手們說「我們來演奏藍調吧」,指的就是12小節的結構,而非某一演奏風格。儘管我們常提及16小節和32小節藍調,但他們實際上哪裡是藍調啊!◎布吉伍吉爵士樂(Boogie Woogie)  20年代風行一時的鋼琴演奏風格,40年代再次煥發青春。其特色為左手平穩地重複彈奏八個音符的變格,被用右手彈奏的旋律覆蓋。◎博普爵士樂(Bop)  也稱比博普,4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突破性的爵士樂,獨奏是在第一流的和弦變化基礎上即興發揮。◎轉調(Changes)  指出爵士樂的即興發揮基礎上,連貫相繼的和弦一個弦進至另一個和弦。轉調意味著構成某一部樂曲的不同和弦之間存在著特定的次序。◎和弦(Chord)  自然和諧地演奏出至少三個不同的音符,以便創立一個和音。琶音和弦是指以上升或下降的順序演奏音符。和弦是和音的基礎。◎主題樂段(Chorus)  轉調過程中的單一陳述,樂曲以主題樂段為根本。獨奏轉調時,往往是長久地演奏許多主題樂段。◎循環呼吸(Circular Breathing)   向吹奏樂器的吹口中送氣,為了氣流不間斷,並且不因呼吸打斷一組音符的連貫性,樂手通過鼻子呼吸。◎冷爵士樂(Cool jazz)  50年代對抗博普樂而產生的爵士樂形式,他更重視音樂的整體結構,而非即興發揮,以約束情感和低緩憂鬱的表演為特色。與美國西海岸息息相關。◎復調(Counterpoint)  兩段或兩段以上相關但又有區別的旋律的自然組合。◎迪西蘭德爵士樂(Dixieland)  白人樂手演奏的早期新奧爾良爵士樂。◎自由爵士樂(Free jazz)  自由爵士樂是在50年代末發展成型,他摒棄了傳統保守的節奏、和聲以及旋律構成,追求更廣闊地自我表演空間。◎鄉土爵士樂(Funk)  為了對抗冷爵士樂,50年代鄉土爵士樂在藍調的影響下誕生了,採用的是強有力的節奏和鄉土氣息的主旋律。爵士樂術語中所謂的「鄉土樂」,早在與之全然不同的靈歌音樂中的鄉土樂出現許多年以前已然問世了。◎融合爵士樂(Fusion)  混合了兩種或兩種以上音樂形式的爵士樂,爵士搖滾 就是如此。◎特約演奏(Gig)  爵士樂現場演出。◎硬博普樂(Hard bop)  50個年代博普樂的一大進展,情感更加深沉,藍調影響更多於原始博普樂的影響。◎和聲(Harmony)  樂律相關的音符---通常是指同一音階或同一調的音符---在一起和諧自然地發揮;他與節奏、旋律合稱爵士樂的主要組成部分。◎即興樂(Improv)  即興演繹的音樂形式,其創作靈感並非僅僅依賴於爵士樂。◎即興演繹(Improvisation)  未經事先深思熟慮、自由演繹的旋律發展。或者完全自然天成,或者由某一部早已有之的樂曲旋律、和聲或節奏演變而來。短小的獨奏和全篇樂曲都可以即興演繹:關鍵是自然。◎連奏樂段(Legato)  流暢.與段奏樂段截然相反,後者音樂是斷斷續續的。◎主流(Mainstream)  自20年代至今的經典、中間大路、未加電聲處理的爵士樂。最初諸如博普樂、自由爵士樂和莫達爾(Modal )爵士樂這樣的革新化演奏風格甫一問世時,並不包括在主流音樂之中,但隨著時光流逝,主流也向革新風格作出了一些讓步。◎莫達爾爵士樂(Modal)  50年代末發展成型的音樂形式,他是在一連串音階或調式上作文章,而不是在和弦上即興發揮;其中諸多調式應該是西方音樂中家喻戶曉的音階,或是比較深奧、歷史悠久的調式。◎現代派演奏者(Modernist)  這一術語大約用於過去的30年間,用來定義那些對現代爵士樂的所有形式都十分關注的樂手們;他們具有高瞻遠矚的目光,絕非鼠目寸光之徒。◎音高(Pitch)  音符的位置,及音符的高低。◎撥奏(Pizzicato)  手指演奏低音提琴等弦樂器的技巧。◎複合節奏(Polyrhythm)  兩個或兩個以上彼此衝突的節奏同時演奏。◎拉格泰姆樂(Ragtime)  爵士樂問世之前出現的一種切分音樂曲或稱粗劣參差的音樂。◎節奏(Rhythm)  音樂或強或弱、或長或短的節拍的組織。節奏是爵士樂與眾不同的特色之一。◎即興重複段(Riff)  經多次反覆演奏的短小、易上口的樂曲,或優美或富於節奏感。◎音階(Scale)  以或上升或下降的順序排列一組音符的組織形式。◎擬聲唱法(Scat)  模擬樂器即興演奏的一種歌唱方式。◎靈歌爵士樂(Soul jazz)  60年代在硬性爵士樂基礎上發展而來、源於福音歌的爵士樂。◎演出必備的流行音樂(Standards)  流行歌曲,許多出自音樂片,是爵士樂的即興演奏的基礎。◎跨躍彈奏法(Stride)  30年代的鋼琴演奏風格,因演奏者左手跨躍的動作而得名。◎搖擺舞曲(Swing)  樂手在常規節拍與強調音之間設置的張力,或在那個常規節拍之前,或在其後,搖擺樂曲在二、三十年代發展成型,不過所有的爵士樂都有這種擺動,那是古典音樂所未有的。◎音質(Timbre)  樂器或人的聲音的音調或音色。◎傳統爵士樂(Traditional jazz)  最初用於界定新奧爾良爵士樂,將他和搖擺舞曲區分開來。此後,傳統爵士樂又用來描述40年代新奧爾良音樂和迪西蘭德爵士樂的復生,以及50年代末英國模仿的爵士樂。◎顫音(Vibrato)  通過迅速而輕微地顫動音調的音高,產生豐富的音調色彩。

第七部分:【基督教與西方音樂】一.中世紀前期的西方音樂就是基督教音樂西方音樂起源於古希臘。但是由於古希臘的音樂史料存留下來的極少,人們通常又把中世紀作為研究西方音樂的一個重要起點。  中世紀指的是歐洲封建社會,大約從公元 5世紀至 14世紀。中世紀歐洲的各種音樂機構如編寫、研究機構,以及合唱隊、學校等,全部隸屬於教會,由神職人員管理。在中世紀的前期,西方音樂呈現出基督教音樂一花獨放的局面。在這一時期,西方音樂是以教堂音樂為主要表現形式。  中世紀基督教音樂的代表是格列高利聖詠( Gregorian Chant)。該聖詠出現在 6世紀,因羅馬教皇格列高利( GregoryI,在任 590- 604)而得名。據說公元 6世紀時,各地教會音樂並不統一。格列高利一世致力於教會音樂的統一,將原有的各地教會的教儀歌曲、讚美歌等收集、選擇、整理,編成一本《對唱歌集》( Antiphonarium),並對調式及用法加以規定。格列高利聖詠由大量附有拉丁文歌詞的單音音樂組成。它是一種忠實表達經文的歌曲,其旋律超脫、冷靜、毫無人間的慾念。它並非為欣賞,而純粹是為宗教禮儀所創作,是實用音樂,並不重視聽覺上的美感,或俗樂的誇張。這種聖詠以純人聲演唱,沒有樂器伴奏,不用變化和裝飾音。它也沒有節 線和拍子記號,完全是自由節 拍,歌詞只用拉丁文。格列高利聖詠全都是天主教的禮儀歌曲,只供教士吟唱,會眾不參加唱詩。  格列高利聖詠形成後,迅速傳向各地,特別是在義大利北部、英國、愛爾蘭、法國等地得到了普及發展。直到 14世紀,在天主教會中還只有格列高利聖詠。在今天的天主教會中,格列高利聖詠也常被採用。  格列高利聖詠作為歐洲封建社會初期的主體音樂,可以說是西方音樂文化中的第一朵花。它的發展與整個西方音樂史有密切的關係。在記譜法的研究、音樂理論、複音音樂的興起與發展、音樂學校的成立等許多方面,都要提及格列高利聖詠,即使現代的調式音樂也是以格列高利聖詠的調式為基礎。   格列高利聖詠中最富特徵的旋律不僅長久地保存在中世紀作曲家的創作中,而且還保存在後來許多世紀的作曲家的創作中。我們在巴赫、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可以聽到這些旋律,如莫扎特的《朱庇特交響曲》、李斯特的《死之舞》,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第 5樂章 、聖·桑的附有管風琴和鋼琴的《 C小調第三 交響曲》、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鋼琴和管弦樂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流傳至今的許多樂曲,如小步舞曲、軍隊進行曲,以及奏鳴曲第一樂章 等,都是由格列高利聖詠擴展而成。二 .產生在基督教背景下的複音音樂複音音樂就是由兩個或更多互相獨立的聲部構成的音樂。這種音樂的產生,標誌著西方音樂前進了一大步。複音音樂出現在中世紀基督教的背景之下,是由格列高利聖詠發展而成,其音樂家都是天主教會的僧侶。  早在7世紀初,在天主教會中就有些僧侶音樂家對在格列高利聖詠上加上另一聲部的伴奏感興趣,並進行了一些試驗。但實際使用複音音樂是在 9世紀。     當時,一些僧侶音樂家嘗試在格列高利聖詠的下方加上一個平行四 度或五 度的聲部,這一變化,就把格列高利聖詠的單音音樂變成了複音音樂。這種簡單的複音形式稱為「奧爾加農」 (Organum,也有人譯為平行調 )。奧爾加農產生於法國的利摩日,並且似乎一直被限制由少數演唱對答吟唱讚美詩和特定彌撒部分的技術高音的歌手所演唱。最初的奧爾加農多為二 聲部,它在巴黎聖母院發展到了最高水平。在那裡,第三 、甚至第四 聲部被增加到原來的單旋律聖歌上。奧爾加農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巴黎聖母院的樂師雷翁南( Leoninus,生活於 12世紀),他曾創作了大量的奧爾加農,其中最有名的一本歌集為《奧爾加農總集》,是按天主教全年節 日創作的,全部歌曲皆屬於二 聲部花腔式的奧爾加農。到了 11世紀末,有些僧侶音樂家又嘗試把平行曲調加在聖詠的上方,由平行至斜行,漸漸又至反向進行。反向進行被肯定以後,複音音樂的另一種重要形式就產生了,這就是「笛斯康都」( Discantus,也有人譯為「反行調」)。笛斯康都以反向進行為原則,容許聲部交錯,並允許三 、六 度音程和經過音的進行,使旋律更加華麗。它多用於教會歌曲,主旋律多採用彌撒曲和每日祈禱經文中的旋律。笛斯康都盛行於法國,其最著名的作曲家是雷翁南的繼承人,巴黎聖母院的樂師裴勞定( Perotinus Magnus,約 1183-1236)。他的作品多超過兩聲部。  13世紀,複音音樂在基督教音樂中開始得到廣泛使用。隨著複音音樂的發展,又產生了兩種新的多聲部樂曲體裁復調合唱歌曲( Polyphonic conductus)和經文歌( Motet)。  復調合唱歌曲興盛於 13世紀初,它的主要特點是突破了以往多聲部中必須有一個聲部使用格列高利聖詠的限制,各個聲部皆由作曲家自由創作,自由進行,聲部之間的節 奏大致相同。復調合唱歌曲的歌詞通常是道德說教或禮儀性的,這種合唱曲似乎一直是為宗教或其它典禮的列隊行進而準備的。  13世紀後期,複音音樂的新藝術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從奧爾加農中產生了經文歌。經文歌就是在聖詠曲調上加上一個或幾個具有不同歌詞的新的聲部。  它最終取代了奧爾加農和復調合唱歌曲。  三.以基督教為主要內容的清唱劇產生於 17世紀初的清唱劇是一種大型聲樂套曲,也是音樂會中演出的大型聲樂作品,時至今日,許多作曲家還運用它來表現重大的歷史或現實題材。  清唱劇雖然出現在世俗音樂迅速發展的文藝復興後期,但它的產生與內容均與基督教密切相關。   13世紀時,因受聖方濟各( St. Francesco d『Assisi)運動的影響 ,在義大利產生併流行一種讚歌,被稱為神靈贊( Landi Spirituali)。這是一種用流行的曲調和通俗化的歌詞寫的生活性的宗教歌曲。這些歌曲不在教堂演唱,而是在人們聚集一起作祈禱的羅馬市民的家裡演唱。稍後這種讚歌插入了對話形式,於是對話式的神靈贊就產生了。這種神靈贊以簡單的和聲,大眾化的格調,由不同的歌隊以對唱曲的形式唱出。  清唱劇就是把神靈贊戲劇化而產生的。有人認為 1600年在羅馬上演的一部作品《靈魂與肉體的表現》是現存的最早清唱劇。也有人認為 1619年由阿奈利奧( G. Francesco Anerio)創作的《神韻劇》才是第一部真正的清唱劇。  清唱劇的結構與歌劇的組成,大致相同:有抒情調、獨唱二 重唱、朗誦調、合唱、序曲和其它器樂曲,也有故事情節 和角色的分配。不同之處在於:清唱劇中演員不化裝、不表演、只歌唱,無舞台布景、燈光、道具,演唱者一直在台上,沒有出入場和其它戲劇化的動作,整場演出自始至終不分幕,而只有章 節 之分,專有一名敘誦者,敘說情節 。此外,清唱劇中的合唱比歌劇多。  早期的清唱劇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使用拉丁文的清唱劇,專以聖經為題材,屬於真正的教會音樂,這種清唱劇到 17世紀後半期就消失了。另一種清唱劇使用的是義大利文,取材較自由,主要在音樂會上演唱 ,被稱為通俗清唱劇。流傳至今的清唱劇,就是後者。通俗清唱劇雖然不是教會禮儀音樂,然而幾個世紀以來,大部分的清唱劇作品都是以基督教為主要內容。  17世紀最著名的清唱劇作曲家是義大利的卡里西米 (Carissimi, Giacomo, 1605-1674)和德國的許茨 (H. Schutz, 1585-1672)。卡里西米創作的 16首清唱劇,都是根據基督教的經典聖經寫成的,其中較著名的有《耶弗他》、《所羅門斷案》、《伯沙撒》和《最後審判》。許茨創作的清唱劇多以基督生平傳略、聖經福音書為題材,被稱為「受難清唱劇」,其中較著名的有:《復活節 清唱劇》、《十 字架上耶穌的七 言》、《聖誕節 的故事》。    繼卡里西米和許茨以後,整個巴洛克時期( 1600-1750)最傑出的清唱劇大師當數英籍德國作曲家亨德爾( 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亨德爾的創作主要是歌劇和清唱劇。亨德爾一生共創作了 32部清唱劇,大部分都是以聖經故事為題材。比較有影響,時至今日還經常上演的有:《掃羅》、《以色列人在埃及》、《彌賽亞》、《參孫》、《猶大·瑪可白》、《約書亞》、《所羅門》。其中《彌賽亞》和《參孫》是舉世公認的清唱劇中的經典之作。《彌賽亞》以聖經福音書為題材,敘述了耶穌的誕生、傳福音、受難、被釘死十 字架及顯聖復活的經歷。這部清唱劇 1743年在倫敦音樂廳舉行首演時,震撼了所有的觀眾,甚至英王喬治二 世在聽完第二 幕終曲《哈利路亞》後,起立以示敬意,直至曲終。與亨德爾同時代的另一位傑出的音樂大師德國作曲家巴赫( J. S. Bach, 1685-1750)也曾創作了數部卓越的受難清唱劇,如《約翰受難曲》、《馬太受難曲》和《聖誕清唱劇》等,這些清唱劇的內容都取材於聖經四 福音書。 奧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頓在聲樂方面最突出的貢獻就是清唱劇。他共創作了 5部清唱劇,大部分都有基督的內容,如《多比亞的歸來》、《十字架的七言》、《創世記》等,其中以《創世記》最為著名。  《創世記》取材於彌爾頓的《失樂園》的第二章,敘述了上帝創世及亞當、夏娃墮落的故事。  近代歐洲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唯一一部清唱劇《基督在橄欖山上》也是以基督教為主題創作的。  19世紀最傑出的清唱劇出自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之手。門德爾松共創作了 3部清唱劇,其中最著名的有《聖保羅》和《以利亞》。《以利亞》至今還在上演。他的第三 部清唱劇是《基督》,可惜沒有完成。這3部清唱劇均取材於聖經故事。  19世紀以基督教為主要內容創作的清唱劇還有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基督的童年》、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聖伊利沙白》和《基督》等。  20世紀許多著名的清唱劇仍以基督教為題材,如英國作曲家埃爾加《吉倫舍斯之夢》、沃爾頓創作的《白爾夏沙之宴》、美籍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創作的《俄底浦斯王》、波蘭作曲家彭德雷茨基創作的《聖路加受難曲》等。     四.西方著名音樂家的基督教音樂創作基督教對西方音樂的影響 ,還表現在音樂家們創作的基督教音樂上。  14世紀西方最重要的音樂家當推法國的詩人兼作曲家馬肖( Guillaumede Machaut, 1300-1377)。馬肖年輕時曾受過神學教育,並領受了神父的職位。他的作品中教會音樂佔了很大的比重,其中主要是經文歌和彌撒曲。 14世紀最著名的一首教會音樂作品就是馬肖創作的《聖母彌撒曲》,這是特別為法國國王加冕而作的一首 4聲部合唱彌撒曲。  15世紀前半期最重要的作曲家迪費( Guillaume Dufey, 1400-1474),也是一名天主教神父,他的彌撒曲保存至今的有 8首,其中最著名的有《 Ecce ancilla Domini》和《 Ave Regi na coelorum》。他所創作的經文歌,不僅數量多,而且很有深度,極虔誠,如為佛羅倫薩主教座堂而作的《 Nuper rosarum》,以及為拜占庭的沒落而作的《君士坦丁堡的輓歌》。  15世紀後半期最負盛名的音樂家是兩位佛蘭芒作曲家歐克赫姆( Johannes Ockeghem, 1430-1495)和德普雷( Josquin des Prez, 1450-1521)。他們都創作了大量的教會音樂。歐克赫姆的作品中較著名的有《擴展彌撒曲》、《誰之聲彌撒曲》和《第五 調式彌撒曲》,以及一首常被人提及的經文歌《感謝上主》。德普雷創作的教會音樂作品尚存至今的有約 30首彌撒曲和 100多首經文歌。其中以彌撒曲《 Pange lingua》、《武士彌撒曲》、經文歌《 Ave verum》、《萬福馬利亞》、《聖母悼歌》最為著名。  16世紀西方最傑出的音樂大師可說是比利時人拉薩斯( Orlandus Lassus, 1532-1594)和義大利人帕萊斯特里納( Palestrina, 1525-1594)。拉薩斯曾創作了 52首彌撒曲、 100首聖母贊主歌,約 1200首經文歌和其它聖詠、悼歌。他的經文歌在音樂史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代表作有《安葬彌撒》、《懺悔聖詠》。帕萊斯特里納曾被人稱為「音樂之王」,其作品不僅優美動聽,而且數量驚人,計有彌撒曲 103首,經文歌 330首,奉獻曲 68首,讚歌 87首,聖母贊主歌 35首,哀歌 13首等。他的作品追求莊嚴肅穆的宗教氣氛,被認為是最理想的禮儀音樂。  被譽為近代音樂之父的德國作曲家巴赫,是巴洛克時期( 1600- 1750)最偉大的音樂大師,也是最後一位把為教堂創作音樂視為最大關懷的偉大天才。在他的創作中,教會音樂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作為虔誠的新教教徒的巴赫,對教會音樂的主要貢獻有:創作了 5首彌撒曲, 6首經文歌;為教會創作了 5年內每周禮儀所用的康塔塔(一種大型聲樂套曲)共 200首;又創作了大量的管風琴曲,其中有 144首聖詠調。在這些作品中被視為巴赫代表作的是《 B小調彌撒曲》。  這首彌撒曲被認為是同類音樂中最深刻、最壯觀、最傑出的範例之一。它包括傳統的《天主矜憐頌》、《榮福經》、《信經》、《至聖經》、《羔羊經》 5個部分,共 24首分曲。其中滲透著新教的改革精神和人道主義思想。     古典時代( 1750-1820)最偉大的3位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都曾創作過教會音樂。海頓深受基督教音樂的薰陶。曾創作了 14首彌撒曲,其中以《納爾遜彌撒曲》最有名。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共創作了 18首彌撒曲,較著名的有《 C小調彌撒曲》、《加冕彌撒曲》和《安魂彌撒曲》。他還創作了 8首康塔塔,其中以《懺悔的大衛》和《馬松小康塔塔》最著名。他的經文歌《歡呼聖體》也很有名。貝多芬一生中雖只創作了兩首彌撒曲,《 C大調彌撒曲》和《莊嚴彌撒曲》,《莊嚴彌撒曲》被貝多芬視為畢生的傑作,他完全是按著心靈的感受而創作的。這首彌撒曲雖然不是一首禮儀的聖樂,但卻表現出強烈的宗教情緒,的確是一首崇高的宗教音樂作品。  進入浪漫主義時代( 1820-1900)後,不少音樂家仍在創作基督教音樂。義大利著名作曲家羅西尼的後半生僅創作了兩部作品,均為基督教音樂,一部為《聖母悼歌》,另一部為《小莊嚴彌撒曲》。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也創作過 6首彌撒曲和其它聖樂,其中以《 AB大調彌撒曲》和《聖母頌》最著名。他的《聖母頌》曲調柔美婉轉,表達細膩豐富,抒發了對真善美的嚮往。法國作曲家柏遼茲創作的基督教音樂有《安魂彌撒曲》和《感恩曲》。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則對讚歌、頌歌和經文歌等合唱樂的創作感興趣,他的最有名的一首聖樂為《讚頌西雍》。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一生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曾創作過彌撒曲、聖詠等教會音樂,如《格蘭彌撒曲》和《 UNGARISCHE KRONUNGS-MESSE》等。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創作了不少教會音樂作品。他的最著名的一首聖樂是《安魂彌撒曲》。該曲採用傳統彌撒的體裁和詞句,包括《安魂》、《憤怒的日子》、《奉獻》、《至聖 G》、《上帝的羔羊》、《淚經》、《拯救我吧》 7個部分,具有催人淚下的巨大感染力。法國作曲家古諾的作品中以抒情歌劇和教會音樂最為出色。他最有名的一首彌撒曲是《聖則濟利亞彌撒》,著名的梵帝岡國歌《教皇進行曲》也是他創作的。奧地利作曲家布魯克納創作的交響樂曲往往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管風琴音樂效果 ,把對宗教的信仰,體現到極其宏偉的音樂形式之中,如他的《啟示交響曲》和《悲劇交響曲》 (又稱《教堂交響曲》 )。他創作的聖樂有《彌撒曲》、《安魂曲》和《感恩曲》等。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也創作了不少合唱體裁的教會音樂,包括《德國安魂曲》、《感恩曲》、《彌撒曲》等。  20世紀以來,許多音樂家們從基督教中汲取靈感和創作激情,寫出了不少優秀的基督教聖樂。斯特拉文斯基的《彌撒曲》是本世紀彌撒曲中的佼佼者,令人回 想起 14、 15世紀時的教會音樂。他的《詩篇交響曲》選擇了聖經中的 3首讚美詩作為交響曲 3個樂章 聲樂部分的唱詞,這部巨作被作者稱為「為上帝的榮耀而作」。法國作曲家普朗克的無伴奏合唱《 G小調彌撒曲》是他聲樂作品中的傑作,代表了他聲樂創作的最高水平。英國作曲家威廉斯的《聖誕頌歌幻想曲》、布里頓的《聖誕頌歌儀式》也屬於本世紀優秀的基督教聖樂之列。此外,匈牙利作曲家柯達伊、英國作曲家沃爾頓、美國作曲家伯恩斯坦都創作了一些傑出的彌撒曲。  西方音樂之所以採用許多基督教的題材,主要在於西方的觀眾、聽眾對基督教非常熟悉,欣賞起來通俗易懂。如果我們對基督教缺乏了解,就不能全面、準確地把握和欣賞西方音樂。所以不管是從欣賞西方音樂的角度,還是從全面了解基督教的角度,研究基督教與西方音樂之間的關係都是必要的。

第八部分:【輕音樂】所謂輕音樂(LIGHT MUSIC),是相對古典音樂而言的,即用通俗流行手法進行改編詮釋,用小型樂隊進行演奏,以營造溫馨浪漫情調、輕鬆優美氛圍為宗旨,帶有休閑性質的一種通俗音樂。眾所周知,古典音樂具有厚重的織體,龐大的結構和規模,凝重的樂思,深刻的思想內涵,最主要的特徵是嚴肅端莊。輕音樂則相反,織體輕盈,結構小巧簡單,節奏明快舒展,旋律優美動聽。它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內涵,也不想擁有這種內涵,只想帶給人們輕鬆優美的享受,其主要的特徵是輕鬆活潑。因此,把這種音樂命名為輕音樂是非常貼切的。但輕音樂也不等同於以流行歌曲為核心的流行音樂。它不像流行音樂那般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對社會的批判意識而顯得溫文爾雅,也不像流行音樂那般媚俗、煽情耳。至今,很多熱門歌曲已經被人們忘記,但輕音樂改編曲卻留在了人們腦海中。  歐美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音樂劇、舞台劇的主題音樂或插曲,是輕音樂的另一個重要改編來源。像《月亮河》、《時光流逝》、《雨點不斷地掉在我頭上》、《泉水裡的三枚硬幣》、《說你,說我》、《愛情故事》、《教父》、《日瓦哥醫生》,《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回憶》等樂曲,都已成為輕音樂的經典曲目用通俗音樂語言詮釋古典名曲,這是很多輕音樂樂隊都十分熱衷的。好的改編和演奏,既保留了原曲的古典精神,又融入了鮮明的現代氣息,古典音樂迷不嫌淺薄而感到別有韻味;那些對古典音樂敬而遠之的人則發現與古典音樂的距離縮短了,提高了欣賞興趣。改編成輕音樂的巴赫《聖母頌》、舒伯特《小夜曲》、莫扎特《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貝多芬《月光》、《悲愴》奏鳴曲中的柔板、李斯特《愛之夢》、斯美塔那《伏爾塔瓦河》、馬思涅《冥想曲》、肖邦《即興幻想曲》等,聽來別具一格,滿耳生輝。世界各地的民族民間音樂也是輕音樂的改編對象。如英國的《夏天最後一朵玫瑰》,義大利的《重歸蘇蓮托》、《桑塔.露琪亞》,羅馬尼亞的《霍拉舞曲》、加拿大的《紅河谷》、美國的《牧場上的家》、古巴的《鴿子》、吉普賽的《流浪者之歌》和拉丁音樂等。此外,一些廣為流傳的浪漫小曲如《少女的祈禱》、《愛的浪漫曲》、《綠袖》等也是輕音樂樂隊經常演奏的曲目。獨特的韻味和美感輕音樂所具有的韻味和美感既不同於古典音樂,也不同於流行音樂。動人的旋律、優美的和聲、新穎的配器、豐富的音色、濃郁的浪漫情調都給人以全新的感受,產生了輕音樂特有的美感。曼陀瓦尼樂隊演奏的《魅力》(chanmaine)這首樂曲,集中體現了這種美感。那極其悅耳動聽的音響,像醉人的芳液一般流進人們的心中,令人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喊到:「太美了」!該樂隊演奏的《時光流逝》、《秋葉》、《昨天》等樂曲帶給人的美感也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聽保羅·莫里亞樂隊的演奏,令人感到每個音符都滲透著法蘭西民族特有的浪漫情調,讓你聯想到葡萄酒、玫瑰、鬱金香的芬香;地中海的陽光,情人的歡笑和眼淚。他把各種浪漫的情思和生活中的詩意展現出來,令人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他的成名作《愛情是藍色的》,自60年代轟動歐美後,經久不衰,成為輕音樂樂隊爭相演奏的曲目。而詹姆士·拉斯特樂隊演奏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所具有的美感也是原歌曲無法替代的:隨著吉他輕輕彈撥出幾個分解和弦,在打擊樂器奏出的明快節奏的映襯下,三角琴輕柔委婉地彈出了歌曲的主旋律。接著優美的混聲合唱伴隨著弦樂的延伸輕輕響起,時強時弱,時遠時近,把人們帶入遙遠的、充滿溫馨浪漫情調的俄羅斯夜晚之中,整個樂曲如夢如幻,美不勝收。如果說聽交響樂像是在觀賞戲劇,那麼聽輕音樂就像是在讀一首首優美的小詩、觀一幅幅色澤淡雅的風景畫,令人賞心悅耳,心曠神怡。新穎、別具一格的改編手法輕音樂樂隊的指揮大都精通古典音樂,會演奏多種樂器。他們既是樂隊的指揮者,也是樂曲的編配者。輕音樂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們對原曲進行的這種帶有創作性質的編配。其中最經常使用的手法是對原曲的節奏、速度、力度、節拍等音樂要素進行重新處理,比較常見的是賦予古典音樂以拉丁舞曲和爵士、搖滾、迪斯科音樂的節奏,通過打擊樂器加強原曲的節奏特徵和節拍重音等,使樂曲的形式與內容產生了強烈對比。如用迪斯科節奏來演奏莫扎特的小夜曲,用探戈節奏來演奏勃拉姆斯的匈亞利舞曲,用桑巴、恰恰、倫巴的節奏來演奏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奧芬巴赫的船歌等,聽來熱情奔放,極富有感染力。對一些原本節奏激烈的流行歌曲則採取慢節奏進行「柔化」處理,進而產生一種新的聽感。豐富多彩、別具一格的配器,是輕音樂改編的另一種主要手法。一是喜愛使用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間樂器,如曼陀玲、西班牙吉他、口琴、手風琴等,並經常讓其演奏主旋律,以此來營造特殊的音樂情調和氛圍,並與傳統的管弦樂器形成音色上的對比,使音響富於變化而豐富多彩。二是喜愛使用各種打擊樂器,如木琴、小軍鼓、爵士鼓、鈴鼓、三角鐵、碰鈴、沙錘等,還使用一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間打擊樂器,使音響生動活潑,極有感官上的衝擊力。三是通過加入電聲樂器來豐富樂隊的音色和增加音響的現代氣息。電子樂器與打擊樂器、傳統的弦樂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晶亮輕盈、生動明快的音響效果。四是通過加入無詞的人聲哼唱來烘托優美的音樂氛圍。這方面詹姆土·拉斯特是開先河者,他的樂隊專門設有一個混聲合唱隊,演奏中,伴隨著具有現代氣息的節奏,動人的無詞混聲哼唱與樂隊演奏的優美旋律交替出現,時起時落,極為優美動聽。如該樂隊演奏的貝多芬《致愛麗絲》、奧芬巴赫《船歌》等曲,都加入了男女混聲無詞哼唱,聽來韻味獨特,美不勝收。輕音樂的錄音製品80年代以來,輕音樂的演奏逐漸向個人化方向發展,樂隊的核心已經不是指揮,而是某一種樂器的演奏明星;樂隊也由原先的演奏主體轉變為演奏的配角。有的輕音樂樂隊則兼收並蓄,將交響樂、流行音樂、爵士樂、搖滾樂、新世紀音樂融為一體,與傳統的輕音樂樂隊已有很大的差別。這類可稱為「新輕音樂」的唱片很多,但除了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肯尼基《薩克斯》、比爾克(單簧管)、莫地亞與奧汀(陶笛與大提琴)、贊菲爾(排蕭)、雅尼等人及樂隊錄製的唱片外,大多數唱片「沙龍味」較濃,不能給人以高層次的審美享受。  要聽正宗的輕音樂,首選的仍然是3大輕音樂樂隊。事實上,這3個樂隊的唱片在國內已佔據了主流地位。其中曼托瓦尼樂隊的唱片大多由DECCA公司出品,主要是50、60年代的錄音。去年DECCA公司發行了一套兩張的曼托瓦尼金曲集,彙集了曼托瓦尼樂隊演奏的最精彩的29首金曲,是收藏的珍品。一些歐美小唱片公司和日本唱片公司也出品了不少該樂隊的唱片。詹姆士·拉斯特樂隊是環球公司(原寶麗金)旗下的專屬樂隊,幾十年來錄製了大量精美唱片,僅在國內能見到的就有30多款,是錄音製品最多的一個輕音樂樂隊。保羅·莫里亞樂隊的唱片由PHILIPS公司錄製,數量也較多,而且有不少近幾年新錄製的唱片,錄音水準也較高,音響效果極佳。其他著名輕音樂樂隊,如亨利·曼西尼樂隊、阿爾弗雷德·豪澤樂隊、斯坦利·布萊克樂隊、科特·埃德勒哈根樂隊、黑塞樂隊的唱片也有不少進入了中國,但目前已不容易見到。

2006-08-09 14:12:22


人體聲音生理學為基礎的發聲法【音樂教室】曾經有人請教歌王卡羅索(Caruso),在聲樂藝術上什麼是最重要的?卡羅索回答道:「第一是聲音,第二是聲音,第三也是聲音」。這裡所說的聲音,以現代人體聲音生理學方法分析,第一項所說的聲音就是「有強有弱的聲音」,第二項所說的聲音就是「有音色變化的聲音」,第三項所說的聲音就是「有感性的聲音」,這三點也正是我們學習聲樂最重要的條件,一個人在他的聲樂藝術中,若具備了這三個條件,那麼他的聲樂造詣是相當高的。而所謂「有強有弱的聲音」就是我們所要研究的聲音共鳴的方法,並不是大聲嘶喊的聲音就是好,必須要有良好的共鳴,他的聲音自然就會大聲。所謂「有音色變化的聲音」就是我們要探究聲帶的彈性的問題。而所謂「有感性的聲音」,正是我們要仔細探討呼吸的位置的範圍。現在我們針對這三個範疇逐條概略加以分析:一、「有強有弱的聲音」--聲音共鳴的方法首先我們看到附圖,人體聲音共鳴區共分為三個部分,亦即三個共鳴區(DIE、DREI、RESONANZEN),第一共鳴區是頭部後腦和頭頸以及肩部位置,第二共鳴區是前額、鼻腔及上額部位置,第三共鳴區是胸腔位置。第一共鳴區又肩負調整歌唱音域的位置,高音應當在後腦部及頭頂部,中音在後腦枕部,低音在額頭及肩部,那才是正確的,通常一個人所發出的聲音高、中音還好,可是一到低音就散掉了,沒有共鳴,原因出在沒把低音讓它在頭部肩部共鳴,這必須經過嚴格訓練的人才能做到,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就能做到那是絕無僅有,除非他是天才。至於女高音(Soprano)就有一些不同,女高音的低音要讓它在下巴部位共鳴才是正確的,這點和別的聲部有所不同。其次第三共鳴區是最重要的聲音共鳴區,它是聲音的基礎,被稱為基礎音,它的重要性有如房屋的基礎。我們亞洲人和歐洲人由於體格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天生所發出的聲音就缺乏第三共鳴區,歐洲人體型高大,胸部寬廣,發出的聲音胸聲自然發達,而且由於歐洲人的生活習慣和我們有所不同,他們大多習慣爬著睡,嬰兒剛出生就叫他俯睡,因此腹腔後部(後腰部)發聲自然發達,因而歐洲人發聲天生就有共鳴區,無須經過學習,自然就會。但是我們亞洲人必須經過後天刻意嚴格的訓練方能得到第三共鳴區,想得到第三共鳴區通常要經過至少兩年以上的勤練,男高音需要更久,至少三年以上,如此唱出的聲音才有根,正如竹子的生長,因為它有很紮實的根部,吸收地下各種養分,所以能挺拔強韌,不畏強風暴雨。相反的,沒有第三共鳴區做基礎的聲音,好比一棵豆苗,沒有茂盛的根,風一吹就傾倒,不能開花結果。早期日本人他們到歐洲學習聲樂,由於歐洲的教授他們沒有了解到亞洲人先天的特性,他們只教日本人第一及第二共鳴區,因此日本留學生唱出來的聲音就缺少了這一個最重要的共鳴區,唱出來的聲音十分單薄,沒有底盤,然後代代相傳下來,現在依然如此。本人以前也是這樣的唱法,可是一到歐洲,想要在那邊立足,唯有接受此種世界性的帶有第三共鳴區的唱法,沒有第三共鳴區的聲音,缺乏厚度和溫暖的濃度,男生聽起來不男不女,女聲聽起來輕飄飄毫無藝術價值,所以說第三共鳴區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共鳴區、第二共鳴區不是「發聲點」,如果把第三共鳴區的位置移到背部,和第一共鳴區及第二共鳴區連結在一起,則形成了人體的樂器,發出的聲音則共鳴豐滿圓潤,反之則聲音單薄幹澀尖銳不堪入耳,有些人以為第二共鳴區只是在眉間一共鳴點,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第二共鳴區是由好幾個共鳴點串連起來的,亦即眉間、鼻樑、鼻尖、上齶、下齶、牙齒、觀骨等。其次,要想做到有強有弱的聲音,必須先要了解聲音「前面」和「後面」的問題,要想明了聲音「前面」和「後面」的問題,要先明白「開母音」(Aperto)和「閉母音」(Accuto)的關係,「開母音」就用前面來唱,「閉母音」就以後面來唱,所謂前面就是第二共鳴區加上第三共鳴區唱出開的聲音(Aperto)。所謂「後面」就是第三共鳴區和第二共鳴區再加上第一共鳴區唱出蓋(或稱閉)的聲音(Accuto)。通常男高音「過門」(passage)的聲音亦即「開的極限音」在f2,男中音在e2,男低音在d2,女高音在g2,女中音在f2,女低音在e2,一超過這個音就要蓋,否則聲音變得粗暴、不健康,嚴重損害聲帶,會縮短聲樂的壽命,像現在日本,尤其是大陸,雖然他們有各種唱腔,能唱出各種不同的風格和個性,可是畢竟沒有以第三共鳴區、沒有以開蓋這種合乎人體聲音生理學為基礎的聲音是不健康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發聲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健康的發聲法,不管是什麼民族,操著什麼語言都是如此,因為人體的構造都是相同的。現在大陸上的聲樂家他們以為人一到五十歲退休是理所當然的,須知一個人的聲音在五十歲才能達到顛峰,不管是對聲音的運用以及對人生錐心泣血的體驗,才能感動別人,正如文學家是以文學作工具來感動人,而聲樂家用來感動人的工具正是聲音,人生五十才開始。在歐洲,一流的聲樂家到五十歲才唱好的不勝枚舉,甚至到七十歲照唱不誤的亦大有人在,絕不輸給年紀輕輕的人。其次,一個優秀的聲樂家,他必須要把聲音的漸強、漸弱做得非常好,這樣,當他臨場演唱時才不致慌張,才有安全感。要唱漸強時先要把聲音的芯抓到,然後以此芯作為發聲點,將氣在第三共鳴區內擴散膨脹,使它好象變成氣球,之後,把它推向背部及後腰部增加其氣壓,同時加入第二共鳴區,此時聲音的芯要保持好,不可失去。漸弱時只要把氣壓逐漸減少,抓緊聲音的芯,使聲音回到胸口發聲點,然後用氣息切除聲音,使之停止,此時下腹往上的力量必須增大兩倍,否則無法使聲音回到胸口發聲點,當然這些要靠經年累月的苦練方能領悟,舍苦練別無他途。二、「有音色變化的聲音」--聲帶的彈性問題聲帶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叫「聲韌帶」,這是兩片聲帶的尖端,猶如聲帶的皮膚,由它通過氣息的衝擊振動發出聲音,這是比較強韌的部位,較不容易受傷發炎。第二部分叫「聲唇」,若發聲時聲唇D緊聲韌帶,和聲韌帶同時振動發聲,則聲帶容易受傷發炎,甚至腫脹出血,有些人發聲時由於聲唇過分避緊聲韌帶,以至氣息無法經由聲韌帶正常平衡摩擦振動發聲,造成聲音憋住出不來。遇到這種情形,我們只要把第一部分的聲韌帶盡量併攏,將第二部分的聲唇連同第三部分的聲帶肌肉--「縱走筋束」向兩邊撐開,不使聲帶的肌肉同時參加振動,如此即為健康的方法,也較能持久不受損傷。如果我們拿一根約一公尺塑膠管向四面八方摔轉,則會發出鳴鳴聲響,若我們把這根塑膠管出口處用橡皮筋綁緊使之出口處變小,那麼它所發出的聲響必然聲音較高,這就是聲帶的發聲原理。聲帶的運動可分前端和後端兩個部分來說明,聲帶的前端是長在喉結的下方約0.3公分的地方(甲狀軟骨),然後連到後端,靠「披裂軟骨」來扭轉聲帶使聲帶拉長,拉長時的方向是前端要向下後端向後扭轉。如此拉長後聲帶的長度則比原來未拉長前長上1/3或1/2。一個嬰兒剛出生,他的聲帶後端是非常發達的,可是以後受到語言子音的影響,這時聲帶後端慢慢退化,前端反而發達起來,所以我們練習歌詞咬字必須明白要把子音和母音分解開來,子音用前端,母音用後端以「S」或「C」加上母音(即Sa、Se、Si、So、Su、Ca、Ce、Ci、Co、Cu或Pra、Pre、Pri、Pro、Pru)來練習效果較佳,亦即子音往前送,母音向後送。聲帶的後端遠比前端更重要,也常被一般人所忽略,甚或不能接受棄而不用,這是多麼可惜。要感覺聲帶後端(披裂軟骨)的位置,它是在於食道入口處,當我們吞咽東西時,披裂軟骨就會跟著扭轉,所以我們把吞咽時的感覺用來發聲那就是正確的,其實一般人所說的「美聲唱法」(Bel Canto)只是講他的「結果」,並沒有把它的「過程」講出來,今天我們作這個研究就是要把這個「過程」探討出來。其次談到「輪狀喉頭肌」,輪狀喉頭肌長在上部食道的前面,當我們用手去壓迫胸骨及氣管上方凹陷處,就會有咳嗽會癢的感覺,這個部位就是輪狀喉頭肌的位置。至於如何去感覺聲韌帶併攏的技巧,只要我們吸氣時故意發出聲音,以這種感覺來發聲那就對了,這個位置就是正確的發聲的位置。在此我要將聲帶後端再次加以說明,一隻狗在叫的時候是用後腦頭腔來共鳴的,它們用這種聲音來傳遞感情訊息,這種聲音可傳得非常遠,絕不是用聲帶前端,我們人類也是動物,當然用這種方法來傳遞情感訊息更能被人接受,而這種聲音是具有感性的,一個小孩子如果從小就訓練他用聲帶後端來發聲唱歌,以後長大了必能成為一流的聲樂家,例如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他們就是用聲帶後端來唱的,所以和聲非常協和甜美,不像我們台灣各小學的合唱團,當然也有好的,不過太少,絕大多數是用聲帶前端來唱,所以聲音刺耳,尖銳和聲(Harmony)不協和,毫無美感,好象在吵架,原因就出在此。我們也常看到每年音樂比賽的時候,得到各縣市第一名的國小合唱團聲音竟也那麼尖銳毫無和聲之美,這或許和評審的鑒賞能力有關,因為評審本身就沒有這種什麼才是好的童聲、什麼才是不好的童聲的素養,把他聘請來擔任評審,他如何能節選出哪一隊才是正確的童聲合唱團。那麼要怎麼樣才能把兒童合唱團的聲音訓練好?首先我們要明了,合唱團不同於獨唱,合唱要講求團體的聲音效果,個人聲音不可突出,那麼和聲(harmony)是合唱的特點,所以合唱團第一要任務就是追求和聲之美,如何才能獲得和聲之美?那就是要以聲帶後端先用小聲以「J」母音來唱和聲,音色盡量暗些,絕不可唱亮,獨唱可以亮,可是合唱一亮聲音就無法呵緊,顯得鬆散缺乏感情,聲音盡量往後送,這樣才能獲得優美、具有感情濃度的童聲合唱。在國內我聽過很多兒童合唱團的演唱,但是很少有有一個團的聲音是正確的,在此我特別推介一個兒童合唱團,他們的聲音是正確的,這一團是「高雄市天主教增德兒童合唱團」,他們的指揮石高額老師跟我學習聲樂近十載,已能領悟我所傳授的聲樂的精髓,他就是採用了我所說的以聲帶後端發聲的唱法來訓練兒童合唱團的,所以聲音效果就顯著的不同。三、「有感性的聲音」--呼吸的位置首先來談談吸氣,吸氣的時候五個部位要同時進行參加吸氣工作。(一)、氣管上部(輪狀軟骨或鼻腔)要縮小,用「I」母音使聲韌帶併攏,保持緊張狀態;(二)、胸部(胸骨)要向左右擴張;(三)、背部(肩胛骨)向外擴張;(四)、腰部(末位肋骨)向外擴張;(五)、腹部(肚臍以上叫上腹,肚臍以下叫小腹)上腹向前撐開,以保護橫膈膜,小腹向內向上收縮。這五個動作必須在緊張狀態下進行,不可鬆弛。其次呼氣時的動作仍然和吸氣時的形態(Form)是一樣的,縮緊肛門,上腹向前撐開,小腹使勁使氣往內向上推送。其次談到「氣壓」的問題,我們在一個茶壺裡裝滿水,下面用火加熱,當水沸騰的時候蒸氣會推動茶壺蓋,使茶壺蓋上下抖動,但是我們如果在茶壺內裝上一個笛子,水沸騰後水蒸氣就會從笛子排出,發出聲響,這個原理和我們發聲原理是相同的,這個笛子就是氣管後端所發出的聲音,我們以「U」母音來練習較能體會出來,使上面的氣(胸部、肩部)及下面的氣(腹部、腰部)保持緊迫狀態後,上面的氣紋風不動,擋住氣,使聲唇撐開,然後下面的氣往內向上輸送,使維持平衡狀態,要唱之前提前一秒鐘作準備,然後再發出聲音,這就是正確的呼吸,也唯有這種方法才能發出感性的聲音。四、歌唱技巧--實際演練歌唱技巧在講求母音和子音的發聲方法以及母音和子音之分離(揭開),五個母音a、e、i、o、u對聲門的閉合和張開均有所不同,「a」聲門是完全打開的,「e」聲門半開,「i」聲門關閉,「o」聲門半開,「u」則聲唇張開,聲門韌帶關閉。在這五個母音之中以「u」母音的開合狀態是最健康,所以要把「u」以外的四個母音保持相同與「u」的發聲位置來發聲,用暗一點的音色,只用一半的聲音用聲帶後端來唱,其中唱「i」母音時要保持「a」母音的位置,「e」母音很容易位置移上去,要盡量避免,須知吾人唱歌時是以傳達母音為主。至於子音由於它是缺乏感性的聲音,它只是母音的附庸,我們要多練習母音和子音揭開的方法,這種方法已如前述以「中庸的聲音」(mezzavoce)用S、C或Pr加上母音來練習,效果甚佳,練唱練習曲應當多用「中庸的聲音」來唱,其它不論是唱長音或歌曲也依然如此,試想,如果要演唱整個歌劇,從頭聲音拼到尾,任誰也吃不消。五、結論以往學習聲樂,不論是國內或國外一概講求「悟道」,老師怎麼唱,學生就跟著怎麼唱,只要模仿就行了,三年、五年、十年過去了,悟性高的學到了功夫,得道多助,悟性低的,只有半途而廢,放棄藝途,對於聲樂的科學理論基礎付之闕如。有很多的人天生有一幅好嗓子,可是不會妥善運用,功虧一簣,殊多可惜!德國在1960年代,掀起了研究美聲唱法狂熱,欲想以人體聲音生理學為基礎,對於人體的發聲器官,以科學的方法歸納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以幫助學習聲樂的人早日揭開聲樂的奧秘,當時醫學界和聲樂界破天荒首度合作,蔚成一股共同研究的風潮,因此,才有今天我所採用的對於發聲方法的理論基礎,以及本人數十年來苦練所獲得的心得結晶,這便是以上我所畫龍添晴概略性的闡釋,當然掛一漏萬之處在所難免,而這一切都要感謝我的恩師--德國人體聲音生理學權威Dr.Schutt先生的熱心指引,但願這套方法能對國內鑽研聲樂的莘莘學子有所裨益,多造就一些一流的聲樂家

2006-08-09 14:15:33

第 4 樓


音樂常識-樂曲分類 交響曲Symphony 大型管弦樂套曲。從義大利歌劇序曲演變而成,至十八世紀後半期發展成獨立管弦樂作品。通常包含四個樂章(有時冠以慢板引子),亦有少於或多於四個樂章者。各樂章的體裁與奏鳴曲相似,但規模較大,音樂主題有較大發展,管弦樂法亦較為豐富,適於表現戲劇性較強的內容。早期交響曲大多沒有標題,十九世紀以來,標題交響樂興起。加用聲樂的交響樂,始於貝多芬《第九交響樂》。 協奏曲Concerto 原指十六世紀義大利的一種有樂器伴奏的合唱曲,以別於無伴奏合唱。十七世紀後半期起,指由幾件或一件獨奏樂器,與一小型弦樂隊互相競奏的器樂套曲。近代協奏曲為一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協同演出的大型樂曲,其形式與結構為莫扎特確立。 練習曲Estudio 鍛煉樂器演奏技術的樂曲。供藝術表演的練習曲又稱「音樂會練習曲」。 狂想曲Rhapsody 始於十九世紀初的一種史詩性器樂曲。富有民族特色或直接採用民間曲調。如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拉威爾《西班牙狂想曲》。 無詞歌LiederohneWorte 又作「無言歌」。一種抒情的小型器樂曲。主要是鋼琴曲。常用主調音樂手法寫成,旋律富於歌唱性。門德爾松創用此名。 變奏曲Variation 以同一主題(Theme)作一連串變奏的樂曲。在每個變奏中,同旋律會以不同和聲,節奏,速度,加減音符甚至倒彈出現。 交響詩SymphonicPoem 浪漫時期的一種單樂章管弦樂曲。 奏鳴曲Sonata 義大利文聲響的意思,有別於歌唱的聲音。奏鳴曲是一種專為某種樂器而寫的音樂。除了鋼琴奏鳴曲以外,大多數的奏鳴曲都有鋼琴伴奏,但也有巴羅克時期的三重奏鳴曲(TrioSonata)是為三件樂器而寫的(其實是四人合奏的,但伴奏者不算在內)。Rondo:迴旋曲古典時期一種節奏輕快的曲式。其中的主要樂段會與其他樂段輪替出現。迴旋曲大多出現於協奏曲或奏鳴曲的終結樂章,但也會獨立樂曲的形式出現。 歌劇Opera 譜成音樂的戲劇,音樂,台詞和劇情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四百年來歌劇藝術衍生出不同的類型:嚴肅歌劇(OperaSeria),詼諧歌劇(OperaBuffa),美聲歌劇(BelCantoOpera),輕歌劇(Operetta),德國輕歌劇(Singspiel),樂劇(MusicDrama)和法國喜劇歌劇(OperaComique)等。

第 5 樓


外國音樂的主要流派

西歐音樂在古希臘時曾一度興盛,但到中世紀,音樂被教會和封建統治階級所壟斷,成為他們宣傳宗教、麻痹人民、鞏固封建統治的工具,專業作品大多是教堂用的聖詠曲。 到十六、十七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器樂曲、歌劇相繼出現,音樂才開始進入劇場,轉向市民。到十八世紀,音樂逐漸擺脫宗教的束縛,作曲家受文藝復興思想的影響,作品逐漸著重人性的體現和人民生活的反映,創作技法也日趨豐富和精深,遂開始西歐古典音樂黃金時代。

隨著資本主義工業的發達,樂器也逐步改進和完善,廣大群眾成為演出的對象,加上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音樂藝術獲得很大發展。從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的今天,短短二、三百年間,對世界音樂具有深遠影響的大音樂家輩出,聞名世界的優秀的音樂作品(名著)也大量產生。在創作思想和音樂風格的先後變化方面,則形成不同的流派。

主要有古典樂派"(十八世紀),浪漫樂派(十九世紀),民族樂派(十九世紀下半葉),和二十世紀起至今的現代樂派(包括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印象樂派與二十世紀的表現主義、原始主義、新古典主義、十二音體系、序列音樂、具體育樂等形形色色的流派)。

歷史上著名的音樂家基本上分屬於各個不同的流派,但也有兼具不同流派的特點或先後進行不伺流派音樂的創作的。即便是同屬於一個流派的作曲家,他們的作品也是各有其民族特點和個人音樂風格特色的。

(一)古典樂派

出現於十八世紀初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

主要作曲家有亨德爾、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及歌劇作曲家格魯格等人。他們受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其音樂創作力圖擺脫教會和封建宮廷的束縛,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義。作品著重體現新興的市民階層的精神面貌。

創作方法講究樂曲的結構嚴謹、形式完美、昔響和諧與邏輯嚴密。曲風大都淳樸、嚴肅、穩重,崇尚理性,而對情感的表現較含蓄內在,器樂曲多是無標題音樂。賦格曲、奏鳴曲式、交響曲、室內樂以及歌劇等體裁和曲式均於此時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礎。

其中巴赫主要進行復調音樂寫作;亨德爾用主調與復調;海頓、莫扎特與貝多芬則著重主調音樂的寫作,其中貝多芬更著重主觀激情的表現,重視器樂的標題性,他是古典樂派向浪漫樂派發展的先驅。海頓、莫扎特與貝多芬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

(二)浪漫樂派

「浪漫」(Romance)二字是譯音,它源於中古時期描寫神話、英雄與美人的文藝作品。十八世紀德國文學常以此為題材。到十八世紀未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封建君主復辟,音樂家對現實不滿,又找不到明確的出路,精神苦悶,於是在文學的影響下,十九世紀的作曲家也走向浪漫主義。作品傾向於以古代傳說和神話、幻想故事為題材,或著重於生活現象的描繪、個人生活感受的細緻體現。音樂著重感情的抒發和心理的刻劃,而不象古典主義著重理性。他們認為文藝有共性,廊以提倡詩歌、戲劇與音樂的結合和音樂的標題性,注重音樂中的詩情畫意,而對曲式結構則較靈活。

浪漫樂派音樂家們,根據內容表現的需要創造了很多秤體裁形式,如:無言歌、夜曲、敘事曲、小品套曲,音樂會序曲、交響詩、抒情歌曲、聲樂套曲等。他們在創作手法方面則重視民族、民間音調的運用,音樂節奏比之古典主義更加複雜而細緻,和聲手法更加豐富,管弦樂隊的編製及配器法到柏遼茲、瓦格納手中更加發展。

浪漫主義樂派的代表人物,前期有舒伯特、門德爾松、舒曼、肖邦和歌劇作曲家韋伯、羅西尼、威爾第等人;同時期和中期的作曲家有柏遼茲、李斯特、瓦格納、勃拉姆斯等人,俄國的柴可夫斯基也屬浪漫樂派;在近、現代(十九世紀末一二十世紀)的現代樂派中,還有馬勒、理查·施特勞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他們可以說是浪漫樂派的最後幾個代表人物。浪漫樂派著名的作曲家還有去諾、比才、約翰·施特勞斯、聖-桑等人。

(三)民族樂派

十九世紀中葉,東歐、北歐和俄羅斯作曲家在吸取西歐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經驗的同時,著重民族音樂的建立和發展。他們努力創作既具有本國民族音樂特色,又能表現本民族的性格、願望和生活的音樂作品。這些民族樂派的作曲家主要有俄羅斯的格林卡與,「強力集團」(以發展俄羅斯民族音樂為主旨的作曲家集團,包括有:巴技基列夫、居伊、鮑羅丁、里姆斯基一柯薩科夫、穆索爾斯基等五人)及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5芬蘭的西貝柳斯等。波蘭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則兼屬浪漫樂派與民族樂派。

(四)現代樂派

「現代樂派」這個名稱是十九世紀未到現在的音樂藝術的各種流派的總稱。其中除了仍有繼承古典--浪漫音樂傳統進行創作(包括「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作曲家外,專業創作出現許多反浪漫主義的新流派。「xx主義」、「xx音樂」,名目繁多,總的趨向是從多調性走向無調性,以至否定樂音和音階,只用自然音響,完全脫離古典的美學傳統。如果將它們按出現和流派的先後分類,可以分為歷史的三個時期。現將各時期的主要流派和各流派的代表作曲家羅列如下,以便了解二十世紀歐美音樂概況:

1.從十九世紀末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可稱"近代音樂"時期)

(1)晚期浪漫主義。主要作家有:理查·施特勞斯(德)、馬勒(奧)、拉赫瑪尼諾夫(俄)。

(2)印象主義(主張用音樂描繪從外界得來的瞬息印象,重視和聲色彩)。主要作家有:德彪西(法)、拉威爾(法)、杜卡(法)、雷斯庇基(意)。

(3)表現主義(主張用音樂表現人們內心的下意識衝動或慾望、幻覺、夢魘等)。主要作家有:勛伯格(奧)、貝爾格(奧)、威勃恩(奧)、巴爾托克(匈),斯克里亞賓(俄)。(勛伯格與威勃恩又是無調性音樂的創始人,他們與貝爾格被稱為"新維也納樂派")。

2.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可稱"新音樂"時期)

(1)原始主義(重視民間音樂,追求原始性的神秘色彩和野蠻風格,而和聲則是現代的)。主要作家有:巴爾托克(匈)、斯特拉文斯基(俄)。

(2)新即物主義(強調「音樂即音樂」,,可以用音樂表現客觀事物,但反對用音樂表現主觀思想的感情)。主要作家有:米約(法)、興德米特(德)。

(3)新古典主義(反對著重感情表現的浪漫主義,主張回到右典主義,著重音樂自身的形式美,樂曲結構簡樸、內容清晰,和聲與復調很新穎,音樂富於客觀性)。主要作家有:斯特拉文斯基(俄)、興德米特(德)。

(4)六人團(法國青年革新派、反印象主義和反浪漫主義)。作家有:薩蒂(法)、奧涅格(法)、米約(法)、弗朗克(法)、奧里克(法)、泰勒費(法)。

(5)十二音主義(又名「十二音體系」,十二個音同等重要。無所謂「調式」、「調性」和「主音」,十二個音任意先後排列,但不得重複。再次出現時,有嚴格的順序原則。其和聲用音也依此序列原則,無所謂"三和弦")。作家有:勛伯格(奧)、貝爾格(奧)。

(6)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基本繼承古典音樂傳統而加創新,主張用音樂反映社會主義)。主要作家有:普羅耳菲耶夫(蘇)、肖斯塔科維奇(蘇)。

3.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先鋒派音樂」)

(1)序列音樂(序列主義,除十二個音序列化外,,樂曲的節奏力度等也序列化)。主要作家有:梅西安(法)、布列(法)、諾諾(意),施托克豪森(德)、斯特拉文斯基(俄)。

(2)偶然音樂(「不確定音樂」、「機會音樂」)。主要作曲家有:約翰·凱奇(美)、布朗(美)、施托克豪森(德)。

(3)具體音樂(初期的電子音樂)。主要作家有:謝飛爾(法)、布列茲(美)、貝里奧(意)。

(4)電子音樂。主要作家有:艾默特(德),施托克豪森(德),瓦列斯(美)、約翰-凱奇(美)。

(5)磁帶音樂。作家有:貝里奧(意)。

(6)圖譜音樂(反序列主義)。

(7)電子計算機音樂。主要作家有:希勒(美)、布列茲(美)、施托克豪森(德)。

2006-08-09 14:24:26

第 6 樓


古典音樂辭典

古典樂派    指歐洲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以古典風格為標誌的作曲樂派。前古典樂派和維也納古典樂派。海頓(1732-1809)、莫差特(1756-1791)、貝多芬(1770-1827)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主要代表。其特點為:崇尚理性,強調邏輯,追求形式的嚴謹;力圖通過清晰的音樂語言及其戲劇性的展開來表現思想感情,使單純明了的規律性的外在形式與具有現實內容的內在體驗有機地結合,體現了當時提倡的新人文主義精神和啟蒙運動時期理性主義的審美觀點。 小步舞曲   "米奴哀"。一種三拍子舞曲。起源於法國民間。法文詞意為"舞步很小的舞蹈"。世界舞蹈史把1650-1750年稱為"小步舞時代"。用於歌劇和舞劇。後被用於組曲中,作為一個樂章。維也納古典樂派時期,又常被用為交響曲和室內樂曲的第三樂章。其早期結構為二段式:||:8小節:||+||:8小節:||。後演變為三段式:M1(第一小步舞曲)+M2(第二小步舞曲)+M1(第一小步舞曲)。 幻想曲   器樂體裁的一種。十六、十七世紀時指採用復調手法寫成的器樂曲。巴羅克時期指具有即興特點的鍵盤樂曲。 古典音樂   泛指歷史上具有典範意義或代表性的專業音樂創作。也指與爵士音樂等通俗音樂和民間音樂相對的西方藝術音樂。有時也專指巴羅克音樂、古典樂派(包括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音樂和浪漫樂派的音樂。 合奏   器樂演奏方式之一。指若干樂器同時演奏。按樂器種類不同可分為管弦樂合奏、弦樂合奏、管樂合奏、銅管樂合奏、口琴合奏等。多指演奏多聲部樂曲。若干樂器同奏一具旋律的齊奏,有時也稱合奏。 交響曲   器樂體裁的一種。管弦樂隊演奏的大型(奏鳴曲型)套曲。源於義大利歌劇序曲,海頓時定型。基本特點為:第一樂章快板,採用奏鳴曲式;第二樂章速度徐緩,採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樂章速度中庸或稍快,為小步舞曲或詼諧曲;第四樂章又稱"終樂章",速度急速,採用迴旋曲式奏鳴曲式等。海頓作有交響曲一百餘部,莫扎特作有五十餘部,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被稱為交響曲的不朽之作,舒伯特作有《未完成交響曲》等八部。浪漫樂派的其他作曲家如柏遼滋、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鮑羅廷、德伏夏克、西貝柳斯、布魯克納、馬勒等均作有著名交響曲作品。近現代的著名交響曲作曲家有奧涅格、伏昂·威廉斯、格拉祖諾夫、斯克里亞賓、拉赫瑪尼諾夫、米亞斯科夫斯基、普羅科菲耶夫、蕭斯塔科維奇、恰恰圖良等。 協奏曲   音樂體裁的一種。十六世紀指義大利的一種有樂器伴奏的聲樂曲。十七世紀後半期起,指一件或幾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競奏的器樂套曲。巴羅克時期形成的由幾件獨奏樂器組成一組與樂隊競奏者稱為大協奏曲。古典樂派時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鋼琴、大提琴等一件樂器與樂隊競奏的控協奏曲稱"獨奏協奏曲"。海頓|、莫差特、貝多芬以及浪漫樂派的許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獨奏協奏曲作品。另有兩件相同或不同樂器與樂隊競奏的復協奏曲(或和雙重協奏曲)、三件相同或不同樂器與樂隊競奏的三重協奏曲,單樂章的小協奏曲,樂隊與樂隊競奏的控化的大協奏曲等。控的協奏曲多用三樂章的套曲曲式構成: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的快板,第二樂章慢板,第三樂章快板。古典樂派及浪漫樂派的部分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多採用雙重呈示部,先由管弦樂隊演奏第一個呈示部,之後獨奏樂器加入演奏,隨後由獨奏樂器為主演奏另一個內容不完全一樣的第二個呈示部。除此外,在第一樂章和第三樂章再現部結束、結尾開始前的主和弦第二轉位和弦後安插由獨奏樂器演奏的華彩樂段,並用屬和弦上長時值的顫音過渡至管弦樂合奏的結尾。 交響詩   標題音樂的一種。表現詩情畫意等文學性內容的單樂章管弦樂曲。具有交響性特點。李斯特於1854年創作《塔索》時首次採用這一名稱,以區別於多樂章結構的標題交響曲(Programme Symphony)。李斯特所作十餘部交響詩對後來各國的音樂創作產生巨大影響。標題性序曲也常被認為具有交響詩的特徵,如:貝多芬的《哀格蒙德序曲》、舒曼的《曼弗列德序曲》、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十九世紀交響詩成為浪漫樂派、民族樂派主要創作體裁之一。斯美塔那、德伏夏克、柴可夫斯基、弗朗克、聖·桑、丹第、里亞朵夫、里查·施特勞斯、西貝柳斯、德彪西、杜卡、奧涅格、萊斯庇基、拉赫瑪尼諾夫、斯克里亞賓、格拉祖諾夫、格什文等作曲家均作有著名的交響詩的作品。 狂想曲   器樂體裁的一種。指十九世紀興起的一種曲式結構較自由的器樂體裁。多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和敘事性段落,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艾奈斯庫的《羅馬尼亞狂想曲第一曲》、拉威爾的《西班牙狂想曲》、格什文的《藍色狂想曲》等。拉夫、拉羅、德伏夏克、德彪西、巴爾托克也都作有同類樂曲。 詼諧曲   一作"諧謔曲"。一種三拍子的器樂曲。其特點為速度輕快,節奏活躍而明確,常出現突發性的強弱對照,帶有舞曲性與戲劇性的特徵。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流傳較廣。貝多芬在奏鳴曲、交響曲、四重奏曲的第三樂章(有時在第二樂章)引起進詼諧曲以及代小步舞曲。曲式結構與小步舞曲相同,採用帶三聲部中段的三部曲式構成;但展開手法常帶有動力性發展的性質,再現部分多變化。後在肖邦、勃拉姆斯的傷口中演變為獨立器樂曲。肖邦所作四首鋼琴詼諧曲規模較大、內容深刻;勃拉姆斯作有鋼琴曲《降e小調詼諧曲》(Op.4)。詼諧曲還常與其他器樂體裁相互結合,如德伏夏克的管弦樂曲《詼諧曲·隨想曲》(降D大調,Op.66),夏布里埃的《詼諧曲-圓舞曲》,普羅科菲耶夫的歌劇贊工《進行曲與詼諧曲》等。 夜曲   ①指流行於十八世紀的一種器樂套曲,與小夜曲相似,因常於夜間露天演奏而得名。後指一種鋼琴小曲,詞義與下一義相同。②指一種具有*特性曲風格的鋼琴小曲,愛爾蘭作曲家菲爾德首創,後由肖邦進一步發展。其織體寫法與無詞歌相同:速度徐緩,低聲部伴奏音型多採用分解和弦,高聲部主旋律優雅動人,具有寧靜、沉靜思的紀色彩。菲爾德與肖邦均作有夜曲二十餘首。德彪西所作管弦樂曲《夜曲》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特殊的風格,與傳統夜曲略有不同。 輕歌劇   一譯"小歌劇"。十八世紀指規模短小的歌劇。十九世紀為後半葉至二十世紀指突出娛樂性、喜劇性的歌劇。奧芬巴赫於1858年上演的《天堂與地獄》為輕歌劇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在其影響下,索貝奠定了維也納輕歌劇的基礎。約翰·施特勞作有《蝙蝠》、《吉普完男爵》等輕歌劇,使維也納輕歌劇進入了黃金時代。二十世紀初的輕歌劇代表作有萊哈爾的《快樂的寡婦》。在美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期,輕歌劇為音樂劇所代替。 前奏曲   器樂體裁的一種。早期的前奏曲帶有引子的性質,常在同一調式或調性的其他樂曲之前演奏。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中葉,前奏曲常與賦格組成套曲,或用作組曲的第一曲。十九世紀以後的前奏曲多無引子的功能,成為獨立的具有即興特點的中小型器樂曲,並常彙編成曲集,如肖邦所作《前奏曲二十四首》(Op.28)中的樂曲,有的具有單一動機的練習曲風格,有的具有抒情性的夜曲特徵。拉赫瑪尼諾夫、蕭斯塔科維奇也作有同類的前奏曲集。戲劇音樂中的開場音樂或幕間音樂,有時亦稱為前奏曲,如《茶花女前奏曲》等。有時也與序曲同義。 隨想曲   音樂體裁的一種。其曲式結構較自由,帶有隨意性並富於生氣。十六世紀指牧歌風格的多聲部聲樂曲和運用模仿對位等復調音樂表現手法的器樂曲,常帶有標題音樂性質。十八世紀中葉起常指技巧性的器樂曲,事宜 詼諧曲與練習曲的特點,如帕格尼尼《隨想曲二十四首》(Op.1)。十九世紀常指帶有詼諧性、即興性的鋼琴曲與管弦樂曲,如門德爾松、勃拉姆斯的鋼琴隨想曲,柴可夫斯基的管弦樂曲《義大利隨想曲》等。 探戈   舞曲的一種。起源於阿根廷的2/4拍子舞曲。後傳入歐美各國。多為器樂合奏。亦有添加獨唱者。速度中庸,曲式規模不大,常把同主音大小調關係的兩三個主題連在一起,並用裝飾性的對位旋律為主旋律助奏,伴奏聲部節奏型多為()等。在本世紀二十年代形成的"探戈標準樂隊"(orques tatipica)常用人數相同的小提琴和鍵紐式手風琴加入一架鋼琴、一把低音提琴組成。規模較大時添用吉他、單簧管、長笛、大提琴和鼓類打擊樂器。人靈敏一般從六人到十多人。六人以下又稱探戈重奏團,七人以上稱探戈樂隊。探戈多為舞蹈伴奏。亦有專供欣賞者,如阿爾貝尼斯的《探戈》。近現代著名探戈曲有《化裝舞會》、《卡米尼托》等。

古典音樂入門曲目

(這個目錄是從其他站點中摘錄的,我也不清楚這是根據什麼來的,不過可以參考一下) 無論在本國或是世界上喜愛音樂的人很多,但其中喜愛古典音樂的人所佔比例就不多了。古典音樂被很多人認為深奧難懂、不合時宜,年紀稍輕的人都不敢或者說是不願意接受古典音樂。而願意嘗試接受它的少數人又不知如何開始欣賞古典音樂。 其實對待古典音樂,未必每個人都要象學者般研究它,也未必要具有高深的音樂知識(當然有也不是壞事)。只要肯嘗試接觸,就是非常好的開始。只要喜愛古典音樂,隨著接觸的時間增加,自然你就知道以後如何欣賞如何學習了。列出下列曲目,供入門者參考。這些都是著名而又容易被人接受的古典音樂作品。(按作曲家順序) Bach巴赫  布蘭登堡協奏曲  無拌奏大提琴組曲 Beethoven貝多芬 第三交響樂「英雄」 第四交響樂 第五交響樂 第六交響樂「田園」           第七交響樂 第八交響樂 第九交響樂「合唱」 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小提琴協奏曲 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 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第十四鋼琴奏鳴曲「熱情」 Bizet比才卡門選段 Brahms布拉姆斯 第四交響樂 Chopin肖邦  波蘭舞曲集 Dvorak德沃扎克 第九交響樂 Greig格里格 皮爾.金 Kreisler克萊斯勒 小品集 Mahler馬勒 第一交響樂 Mozart莫扎特 第四十交響樂 第四十一交響樂 小小夜曲K525 魔笛 Orff奧夫 博伊倫之歌 Paganini帕格尼尼 24首隨想曲 Rachmaninoff拉赫曼尼諾夫 第二鋼琴協奏曲 Ravel拉威爾 波列路舞曲 Schubert舒伯特 第八交響樂 Smetana史密塔納 我的祖國 Strauss(小)史特勞斯 圓舞曲集 Tchaikovsky柴可夫斯基 第四交響樂 第五交響樂 第六交響樂 第一鋼琴協奏曲 小提琴協奏曲 天鵝湖選段 胡桃夾子選段 Verdi威爾第 茶花女 Vivaldi維瓦爾第 四季協奏曲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8-9 14:48:07編輯過]

2006-08-09 14:30:37

第 7 樓


音樂小知識 稱「王」的音樂家 1義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伯格尼尼,被譽為「小提琴之王」。 2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創作了567首藝術歌曲,被譽為「歌曲之王」。 3德國作曲家舒曼,他寫的藝術歌曲與鋼琴伴奏本身就是一首首鋼琴小品,被譽為「小品之王」。 4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李斯特,被譽為「鋼琴之王」。 5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被譽為「圓舞曲之王」。 6美國作曲家蘇薩,被譽為「進行曲之王」。 7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魯索,被譽為「男高音之王」。 8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被譽為「大提琴之王」。 9奧地利指揮家卡拉揚,被譽為「指揮之王」。 10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被譽為「高音之王」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8-9 14:43:36編輯過]

2006-08-09 14:33:03

第 8 樓


音樂小知識——樂曲及樂派

認識樂曲

認識一首樂曲,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了解樂曲的背景; 【2】觀察音樂的主題,包括他的長度、音程、節奏形態及它是何種方式被發展的; 【3】認識音符的高低與長短,研究主要的節奏特色; 【4】觀察音樂的分句、連音、段奏、裝飾音......各種記號; 【5】找尋主旋律外隱密的線條和應答的樂句; 【6】了解表情記號的含義; 【7】觀察樂句高點及音樂結構的密度; 【8】指法的確定,必須左右手分開來決定,除非遇有右手互換的樂段,必須雙手一起決定。 印象樂派 「牧神的午後」(德彪西,1892)可代表印象樂派的開始,而拉威爾的鋼琴小奏鳴曲與弦樂四重奏是與其形式一致的,自由形式的使用(例如德彪西的前奏曲與「海」)是印象樂派的最大特性。雖然在旋律的意義上,這是非對位的,但在節奏的意義上,它卻有著巧妙的對位用法。不對稱的節奏與曲調形式的採用,而終止式往往避免或使用模糊不清。音樂成為結構與聯繫二者的重要因素。 和聲 是將許多音結成垂直配置,以及依照某些原則處理這些和弦的科學與藝術。文藝復興時代的和聲是調式三和弦;1600年至1900年間的和聲是調性三和弦二十世紀的和聲可能是無調性、多調性、新調式或非三和弦的。和聲體系的有無乃是西方音樂和東方音樂的最大差異。 序曲 他是一種器樂的作品,用作歌劇、神劇、舞劇或戲劇,或用作加上標題的單樂音協奏曲作品的導奏。雖然從巴洛克時代初期以來,這個名稱就被含糊地採用,但卻可區分如下的類型:(1)義大利序曲(2)法國序曲(3)奏鳴曲棗快板序曲(4)混合的序曲(5)自由形式的序曲或前奏曲。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8-9 14:42:47編輯過]

2006-08-09 14:39:40


淺談簡譜

簡譜是記譜法一種。由於它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在記譜、讀譜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國廣泛流傳。 簡譜有它的優點,但也有它的缺點。例如記合奏合唱,它就不象五線譜在視覺上那麼清楚,而記鋼琴譜幾乎是不可能的。過去有人認為簡譜簡單、不科學,因而否定了簡譜在現實音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是錯誤的。應該承認:簡譜對音樂的普及和推廣,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簡譜將會繼續發揮它的積極作用,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服務。 簡譜的創造和發展過程,因為缺乏有關的材料,還不能作準確的介紹。法國的加林(1786-1821)和舍維(1804-1864);英國的格蘭威爾(1785-1867)和葛爾文(1816-1880),在簡譜體系方面,都曾作過研究和整理。我國的簡譜是由日本傳來的。這種體系與舍維的體系已有所不同。按照舍維體系,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短線,都加在音符的上方。 然而日本的簡譜到了我國,特別是解放後十年來,又起了許多變化和發展,現在只將現行的簡譜作如下的簡單介紹。 在簡譜體系中,音的相對高度暖和七個阿拉伯數字來表示的。這幾個音的相互關係,除34、7i半音外,其他全為全音。 標記:1234567i 唱法:dorimifasollasido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圓點,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加兩個圓點表示高兩個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個圓點,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兩個圓點表示低兩個八度。 要準確地表示音的絕對高度,還要應用調號標記。調號標記是用1=F、1=G……等來表示的。 為了避免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過多的加點,在合唱、合奏譜中,往往應用移高或移低八度的方法來記低聲部或高聲部。例如:男高音、男低音、琵琶、低胡用高八度記譜;梆笛、板胡用低八度記譜等便是。 音的長短是在音符後面或下面加短橫線來表示的。 在簡譜體系中也應用附點。但只到四分音符為止;再長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全音符則繼續用增加短橫線來表示。 附點全音符:1----- 附點二分音符:1-- 附點四分音符:1. 附點八分音符:1. 附點十六分音符:1.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號是0。為了表示不同長度的休止,可用增加0的數目、在0的右面加附點來標記。通常所用的休止符如下: 全休止符:0000附點全休止符:000000 二分休止符:00附點二分休止符:000 四分休止符:0附點四分休止符:0. 八分休止符:0附點八分休止符:0. 十六分休止符:0附點十六分休止符:0. 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橫線)附點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橫線) 長達數小節的休止,可用長休止號。寫在小節內,上面的數目字表示休止小節的數目。 僅有長度而無一定高度的音,用X記號來表示,音的長短則用在X後面或下面加短橫線來標記。 在簡譜體系中不存在譜號問題。它的音高是通過音符和調號來表示的。 簡譜中的拍號和五線譜一樣,用分數標記,它和調號一起記在樂曲名稱的左下方,先記調號後記拍號。樂曲名稱的右下方則詞曲作者的姓名。 速度標記和表情術語記在第一行樂譜開始處的上面。 在多聲部的記譜中,小節線多半是分開的,各聲部單獨記寫。但有的器樂曲的小節線是按照樂器的分組連起來的。不論是分開或不分開,各聲部的小節線一定要上下對齊。 記譜時要注意音符的空間距離,使小節與小節,拍與拍的距離大致相等,一拍之內音符少的要寫松一些;音符多的要寫緊一些。少於四分音符的各種音符,低音點要記在短橫線下面。 簡譜體系中音值組合法的規則,基本上與五線譜相同。只是在復拍子中不用代表整小節的一個音符,而用連線把音符按單拍子分組後連結起來。 休止符的組合法和上面所談情況相同,當然不必再用連線。 連音記號記在音符的上面,用開口的括弧加上表示連音的數目字來標記。 簡譜中的移調非常簡單,只要把調號改動一下便可以了。例如C大調的樂曲要移高大二度時,只要把1=C改成1=D便完成了。 簡譜中變音記號只用升(#)、降(b)和還原三種,重升(×)、重降(bb)是不用的。 在簡譜體系中,較長的確定的轉調,不用臨時變音記號,而用轉調後的調號來標明。 五線譜中所用的裝飾音記號、省略記號、力度記號、速度記號基本上都適用於簡譜。 為了避免代表斷音的圓點和高音點相混,在簡譜中斷音用▽或▼來表示。 短倚音用小的十六分音符或十八音符標記,寫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並用連線與被裝飾的主要音相連。 前奏、過門、尾聲和五線譜一樣,用小音符標記,有的也用括弧括起來。 記寫和弦時,音符下面的短橫線,僅在最低音下記出。 關於簡譜的記譜法,目前還沒有一個較完整的體系,以上所談的僅是簡譜中一般最普通的知識,是很不全面的。

2006-08-09 14:44:57


聽音樂會應該何時鼓掌

相信這個問題對很多剛剛接觸古典音樂的朋友來說,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既簡單又保險的方法,那就是:等到別人鼓掌的時候再鼓掌。 當然,這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要想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些關於古典音樂的小知識。 一般說來,鼓掌的恰當時機應該是在整首樂曲結束時,而不是各樂章的間歇中。所以我們應該知道不同類型的樂曲通常由幾個樂章組成。 1協奏曲(Concerto)由一件獨奏樂器或一組樂器在樂隊伴奏下進行演奏的樂曲。音樂會上經常演出的有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以及中國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和鋼琴協奏曲黃河等。在西方古典音樂中,協奏曲通常由三個樂章組成,每個樂章之間有短暫的間歇(千萬不要在這裡鼓掌,這樣會破壞音樂的氣氛,同時別人也會覺得你很老土),三個樂章的速度分別為快—慢—快。 2交響樂(Symphony)為管弦樂隊而做的,構思宏偉複雜的管弦樂作品。一部交響樂通常由四個樂章組成,各樂章之間形成情緒和速度上的對比,一般結構為快—慢—舞曲節奏-快。膾炙人口的作品有貝多芬第五交響樂(命運)、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樂(自新大陸)等。 3小型樂曲(Piece)耳熟能詳的樂曲都屬於這個範疇,例如拉德斯基進行曲、雷電波爾卡、春節序曲等等,這類樂曲的特點是短小精悍、一氣呵成,中間沒有間歇。 如果知道一首曲子包括幾個樂章,並對每個樂章的「風格」都有一個概念的話,我們就會知道曲子什麼時候結束以及什麼時候該鼓掌了! 特別提示:並不是所有的協奏曲、交響樂結構都一樣,比如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不分樂章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樂的三、四樂章之間也是沒有間歇的等等,請大家注意!

2006-08-09 14:46:34

24 10 1/3頁

1 2 3

推薦閱讀:

所以,你會說話嗎?
為什麼RWBY的日語版配音聽起來違和感很強?
配音演員入門最基本的練習與技巧?
身為配音員碰到最奇葩的需求是如何的?
不會偽音?

TAG:音樂 | 知識 | 配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