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各地暴強婚俗儀式【組圖】
導語:每個地方都有它的婚俗習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江蘇各地婚俗風尚,各地婚俗奇特搞笑,看過之後是否讓你覺得這些婚俗禮儀不可思議呢?
一、盱眙水上婚禮
盱眙水上婚禮
張目為盱,直視為眙,這是盱眙縣名的最早由來,盱眙真的很小,僅僅七十四萬人口,但盱眙又很古,遠在秦朝時就嶄露頭角,悠悠至今已有兩千餘年。盱眙東臨京杭大運河,北枕浩渺洪澤湖,西依淮河,隸屬江蘇淮安,環邑皆水,不僅造就秀麗河山、旖旎風光,而且養育了優質特產龍蝦,算得上是一方錦繡水鄉,素有「淮上明珠」的美稱。縣城更是以「山在城中立,水在城邊繞,山水城相依」的特色奪人耳目,因了這個緣故,自2001年以來就在這裡接連舉行了好幾屆「中國龍蝦節」。
典型的盱眙傳統婚禮
水上傳統民俗婚禮,便是龍蝦節系列活動中的重頭戲,吸引了不少遊客與攝影師的眼球。水上婚禮,自古就有,也不單是漢族所獨有,世代漁耕江河之上的疍家人,尤為盛行,大抵水網密布的近水漁家,多半喜歡以水道代街巷,以扁舟代花轎,於是便有了將婚禮喜事挪到水上進行的慣例。華夏各地的水上婚禮並不鮮見,時至今日也有新人喜好古典情懷,婚慶中心等服務組織也多有以此作為賣點的,盱眙的水上婚禮以集體婚禮為主,因是政府出面組織的民俗活動,倒也吸引了不少新婚、金婚、銀婚的老少夫婦樂在其中。
盱眙的水上婚禮,最早原是黃梅戲團演員演繹的舞台版,藝術感有餘,真實感不強,於是,第二年開始便改由真人真情演繹,真切而不失看頭,喜慶而不失情趣,效果愈加可觀,至2006年已是第六屆。每年的7月,淮河岸邊,青山綠水見證,喜船蕩漾銘刻,幾對新人心心相印,共結水上鴛盟。
當天下午,淮河風光帶的紀事園裝扮一新,幻化而成迎親ma頭,彩旗輕颺,人頭攢動,喜慶的氣氛四圍流溢,男方的迎親大綵船就停靠在岸邊,黃綢環身,紅綢裹頂,大紅的雙喜分外耀眼。三發禮炮響起,頓時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迎親大船在舢板船隊的護衛下,和送親船隊一道揚帆啟航,歡天喜地駛往對岸迎娶新人。新郎們身著長衫馬褂,頭戴瓜皮帽,胸前佩著大紅花,迎風佇立於船頭,一臉的幸福,和伴郎們同抵迎親地點,將等待已久的嬌羞新娘,以及伴娘接上迎親船,隨即掉頭駛回淮河東岸。等到大船臨近岸邊,新郎們先行上岸,將船上遞來的紅綢當作纖繩,斜欠身子背纖拉船,在「妹妹你坐船頭……」歌聲中,當了一回愛的縴夫,在眾人面前顯示了男人的堅實氣概。 喜船靠岸了,新娘子到了,新郎們撤下纖繩,趕忙上前背下自家的媳婦,一步一個腳印地登上ma頭。直接將新娘抱進了預備好的八抬大紅花轎里,轎夫們也樂了,非得新人來個親吻才肯起轎,羞得新娘成了一朵花,於是,新郎騎上高頭大馬,前有新式的女騎警為之開道,沐浴著《大花轎》、《百鳥朝鳳》、《顛轎歌》的歡慶歌聲,意氣風發地,步上了從迎親ma頭到婚禮主會場的猩紅地毯。地毯青雲平步,延伸遠去,直到第一山上門前廣場的主會場,長達999米。第一陝牌坊前的巨大雙喜下,婚禮儀式正式舉行,新郎為新娘子揭下紅蓋頭,縣委領導親自出馬充當證婚人,新人互贈「中國結」,緊接著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禮畢,再同喝交杯酒。簡短和喜慶的儀式過後,新人們一同觀看了一場半小時的文藝會演,邀請了各路明星藝人登台賀喜演出。然後,新郎、新娘一道執手登上第一山峰頂,祭拜「魁星亭」,冀望早生貴子,光宗耀祖。最後龐大的婚禮隊伍再度啟程,穿梭於十里長街,整個城市彷彿瞬間都沾滿了喜氣,直至將新人們送進了「金谷園飯店」的豪華「洞房」。二、徐州:撞斗
徐州復古婚禮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桌盛宴,那麼婚嫁則是其中色味最美最濃最釅的一道佳肴。新沂民間傳統婚俗綿延數百年,雖不乏繁文縟節,但很多耄耋老人每當回想起自己年輕時那迎娶婚嫁時的動人一幕,依然禁不住滿臉綻開幸福燦然的歡笑……
在「噼噼啪啪」的第一掛鞭炮聲中,男家前往迎娶新娘的花轎意氣風發地起程了。轎子里放著為新娘準備的一篩子衣被和一個梳妝盒(又叫「上頭盒」),這些是必須由「全人」即兒女雙全的婦人放進去的。一童男子壓轎一程後返回。花轎在迎親的途中一路鼓樂開道,吹吹打打,煞是熱鬧。
豬頭和蒸卷稱為「上頭盒」 花轎抬到女家門口時,男家人立即燃放第二掛鞭炮,鼓樂也吹打得更為振奮熱烈。這時女家「全人」或新娘的姐、嫂從轎子里抱出衣被和梳妝盒,趕緊給新娘「上頭」化妝。打開「上頭盒」,裡面的手鐲、簪子、耳墜、銅鏡及筷子、栗子、花生、一對面魚、過路面、紅雞蛋、紅絲線等一般是不可或缺的。新娘從頭到腳換上男家的衣物後,便是名副其實的「新人」或「貴人」了。在男家人又接連兩掛「噼噼啪啪」急促的鞭炮聲中,新娘被蓋上「蒙頭紅」,並由其兄弟或表兄弟背上花轎,以示新娘不要忘了娘家兄妹手足情與父母養育恩。所以,新娘上轎時一般都會忍不住流淚的。見新娘坐上了花轎,男家人便吆喝著匆忙放響第五掛鞭炮,興高采烈地「打轎回府」。富人家陪的「大八件」、「小八件」及「四盒底」等,應有盡有,或手提,或肩抬,甚是場面。而窮苦人家有時連一張八仙桌也陪不起,只能給幾件隨身換洗的衣服,這叫「打軟包」。 花轎快到男家時,早有「探子隊」飛報花轎行程。第六掛鞭炮頓時響徹全村。之所以要燃放六掛鞭,是取吉祥大順之意。花轎落地,男家過來兩個「全人」撕開用紅線縫上的轎門,挑開新娘的「蒙頭紅」,並抱下隨轎帶回的那篩子剩餘衣被及梳妝盒。這時兩個伴娘過來向新娘深鞠一躬,請其下轎,新娘在轎中必須起身點頭,以示還禮。新娘一進門,先要跨馬鞍,意為「新人跨馬鞍,輩輩做高官。」跨過馬鞍還要跨火盆,寓意是「新人跨火盆,輩輩出貴人。」然後,男家「賓相」三請新郎來拜堂,口中還念念有詞:「新郎來拜堂,拜天拜地拜爹娘,夫妻對拜入洞房……」新娘進洞房前,有人用笆斗象徵性地往其胸懷撞幾下,即「撞斗」,以求「富貴入懷」之意。
新娘入了洞房,男家「全人」便把看喜的攆出去,鋪一蘆席於地上,席上鋪被,讓新娘坐於被上,用一根細細的紅絲線絞掉了新娘額頭鬢角的乳毛。這在舊時婚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絞」,就是所謂的「開臉」,也是女子身為人妻的標誌。新娘「開臉」後,由伴娘陪同向準備開席的長輩一一磕頭,以示敬重;長輩們也把準備好的「紅紙包」送給新娘。
晚上「送房」算是最熱鬧的了。親朋好友酒足飯飽,爭相擁入洞房,擺上一張八仙桌,在桌上放置八盤點心,並燃亮一對大紅蠟。大家有說有唱,動手動腳,出盡新郎新娘洋相。尤其是大家輪番向新郎新娘敬酒時,每敬一杯便說一套吉利話,幽默詼諧,逗得滿屋人前俯後仰,鬨笑不止。鬧新房常常會鬧到深更半夜,有時直到雞叫二遍。大家看新郎新娘已精疲力盡,才互遞眼色,同伴娘一起朝新人身上和床上撒幾把喜糖喜果(即「撒帳子」),然後紛紛退出。其中一人還要從窗戶往裡扔一把筷子,邊扔邊說吉利話:「一扔金,二扔銀,三扔鯉魚跳龍門……」其詞合韻,其聲朗朗,以示親朋好友的誠摯祝福。
第二天,新娘一大早起來,要給公公、婆婆磕喜頭,還要由小姑或妯娌帶著到幾家近房再一一磕拜,這叫「認族歸宗」。
三、連雲港婚俗:放船求偶
連雲港民俗婚禮
戳鍋腔祈婚和放船求偶 民間不分男女,12歲時無人作媒提親訂婚,家長們就開始緊張,要灶爺和臘月30日接灶爺晚上,男孩用燒火叉向鍋塘內搗動,邊搗邊說:「戳鍋腔搗鍋洞,今年婚姻動,說個花媳婦,灶老爺面前多上供」,連說七遍。女孩害羞,由母親代勞,與男孩說的內容相同,只是加上祈婚人的名字,改花媳婦為小女婿。居山臨海的漁村大齡女孩用梭蟹背殼或大烏賊背骨作船體,用魚骨貝殼等製作成精巧桅杆、順風旗、仙鶴 、蟠龍等,裝飾在船上作為信物。每年三月三早晨,女孩們拿自己的小船到通海山澗上游,將船放在澗內順水流至海邊,此船被男青年撿得即憑信物到女家提親,女方辨明信物確是自製親事就成了。如此求偶方 式千年成俗,每年三月三男青年到海邊澗口候船,不得上山;女孩上山放船,亦不得到海邊。有些大齡男女,私下相約信物形態及放大船時間地點,一般均能如願以償,成全了不少有情人。
聘媒合婚傳柬
男女到了訂婚年齡,家長看中了誰家孩子(一般為男方主動,俗謂一家有女百家求),聘請媒人先打聽對方年齡,以便按生肖屬相和五行命相推算可否合婚。傳統的口訣為:「白馬犯青牛,辣鼠一旦休,蛇虎如刀絞,雞犬淚交流」,這叫犯四大忌。五行口訣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叫五行相剋, 一般只要不犯四大忌和五行不相剋,即可做親。此時,媒人可前往說合,俗叫說媒或提親。雙方父母同意後, 男方家長給女方只寫一個字或四個字,男柬寫「懇」或「敬懇金諾」,女方寫「諾」或「恭答玉音」。這種婚柬叫「啟柬「或」捏死口「,不算正式婚約。啟柬之後,由男方擇吉日,備喜宴,邀媒人、代筆人、族長和舅父等赴宴,正式向女方寫出婚約。女方接到男柬後,留下紅線,用原綠線纏束,再回贈文房四寶或一盆萬年青。這過程俗叫傳柬或過小禮。
開生庚過大禮
到結婚時間,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商量,女家家長同意後,將女孩的出生年月日時寫在紅紙上, 俗稱「坤造行庚」或開生庚,由媒人傳給男方。男女喜事的喜期、喜房、喜床、冠笄、開臉等時間方向,均按女方的生庚八字推算確定。推算過程叫合年命,將合年命的事項寫在紅柬貼上,俗叫「合巹」或時書。將 合巹所定喜期通知女方,俗叫送日子。為方便女方籌辦嫁妝及諸般喜事用度,要送上一筆較重的禮物禮金,這叫過大禮。一般大均為四樣:一是四件衣料,其中必有衷衣和棉襖;二是四件或八件金銀首飾;三是數量 不待的禮金;四是包數逢雙的喜果子。社會成俗過大禮要視家境情況而定,男富女貧,禮物禮金足夠女方喜事開支而有餘。男家貧窮,只送衷家棉襖兩件布料即可。
催妝和正日子
民間俗行婚嫁喜期為三天,第一天叫催妝,男女雙方喜主要把諸般喜事事宜預備完畢,女方最忙,上午要宴請賀客,其中必有一席是新娘與小姐妹們的離別宴。女方要將全部嫁妝發送到男家,俗叫「過嫁妝」。所有嫁妝安排就緒後,由舅父親自過目上鎖,將鑰匙交與新娘。陪嫁姜一般人家為箱櫃兩樣頭、箱櫃桌椅四件頭,以及大八件小八件等四個檔次。極富人家賠嫁有「全房管」即家庭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還有的陪送用紅紙包著的青磚和土金坯,一塊磚代表一排鹽灘,一塊土金坯代表百畝良田,所陪嫁之資足夠女兒出嫁後過一輩子好生活。極貧人家可以不賠嫁妝,只是一方圍裙打個包袱。故民意有「陪不盡的閨女,過不盡的年」之諺。催妝之日男方家要祭祖和貼紅對聯,除接收過來的嫁妝外,要把抬新娘的花轎發往女方家,晚上要有男童壓床,第二天為正日子,即喜期的吉日,新娘做過冠笄關目之後坐花轎到男家,花轎動身時母親嫂子等要哭嫁,不哭嫁會生啞吧。新郎家大宴賀客,必有一桌為新郎及其小史弟的酒席,叫陪郎酒。新娘午時進門,坐富貴、拜堂、喝交杯酒、鬧房等。第三天叫分三,新郎新娘拜上輩、摟鍋、吃團圓飯、開臉,進入正常生活。
做官當娘娘和搶上風
民間有「結婚小登科」之說。喜事正日這天,新郎穿上全新的喜慶服裝,帽子兩邊插上絨花(榮華富貴), 又叫狀元花,全天他只能支配別人,任何人不能支配他做事,就是地方官府也不能干擾他,俗謂「一輩子就做這一天官」,故名新郎官。新娘子亦是正日子做一天娘娘,身穿大紅、肩著霞 、頭戴珠冠、足登鳳鞋、懷 揣三官鏡、手捧三官經、端坐在花轎內,前有大紅傘鼓樂鳴鑼開道,左右有安香把護衛,途中包括官吏出巡在內任何人都為新娘讓道,就是經過廟門河橋墳場,均要放鞭炮驚告鬼神迴避。假如路上碰到兩頂抬新娘的 花轎,並猜測必在前方某貧路口交會,認為準能跑在對方之前通過,誰就能得到加倍的喜氣好運,運親喜主立即動員轎夫穩抬花轎拚命地跑,搶選通過的加雙倍喜錢,這叫搶上風。雙方轎夫捨命爭奪的搶上風場面, 是海州婚俗中獨具風采的景觀,給人們的印象最深。
鬧房
鬧房 鬧房是整個喜事最熱烈的場面。拜堂之後,約從未時開始、亥時結束,共五個時辰舉行鬧房,喝交杯酒、破 果碟、攔新娘、送新郎新娘、撒帳、戳窗等十二個程式,還可插入耍大伯頭、嬉老公公、捉弄新姑爺、捉弄伴娘等四項活動。按俗每個程式動作,必須說若干喜話,其內容雅俗共賞,令人捧腹。即便有些語言動作超過常規,也是俗規所答應,不得變臉反目。 過對月和回門鞋
喜事當月俗行「不空房」,新郎新娘不得外出過夜。滿月後新娘可以回娘家過幾天,也可夫妻一同到娘家過一個月,叫雙回門又叫過對月。無論雙回門還是單回門,在娘家時間內要為夫家從老老少每人做一雙鞋子,若家境貧窮,可只為丈夫做一雙鞋,統稱回門鞋。
四、泰興:留茶過帖子
泰興傳統婚禮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然是一定的公式,但媒有大媒小媒之分。婚姻的成功,多半是先由小媒從中撮合,小媒多半是與男家或女家,或與雙方有密切關係的女眷。經小媒奔走得已有七八分成功時,才由雙方同意,請兩位與雙方有點關係而又被認為比較體面的人物出來做大媒。等到大媒人一出場,婚姻便算正式確定,不容改悔了。通常的留茶都不必有大媒,只由小媒將男家一件信物交給女家,也不必有什麼儀式。「留茶」以後,如任何一方要毀約,對方和小媒都不能有異言,大媒人出場多半是在「過帖子」時,過了帖子,便是迎娶,過帖子和迎娶的信式是這樣的:
過帖子的這一天,媒人先在男家吃早點,然後雙雙向女家出發,由女家招待午宴。隨著媒人一同攜帶到女方家的聘禮有衣裳幾套,首飾幾件,雞幾隻,肉幾斤。也有聘禮到了女家,又被罰而送回來的;結果,由男家加點什麼再送了去的情形也時常發生。有時,媒人也得跟著來往奔波,小媒人更是忙碌於聘禮的厚薄,這是以門戶的高低而定的。但無論貧富,照例都有一對鵝,是象徵一對鴛鴦。女家受了聘禮,也得回一點禮物。
迎娶時的儀式更複雜。第二天一早,男家便將轎子發到女家去,新娘卻要到夜深才進轎。在洞房門口下轎,以後便是「坐床」,飲「富貴酒」,「鬧房」。第二天是拜天拜地、拜祖先、拜翁姑,名為「分朝」。第三天或第六天,或第九天,新婚夫婦一齊回到女家,名為「回門」。這樣,新郎新娘和雙方的家庭才算正式成了親戚關係。剩下最後的一幕便是「會親」。由男方設席招待女家全體家族和自己的親戚,會親的日期沒有定準,門第小一點的,或省事一點的,得到雙方的同意,往往不再會親。
推薦閱讀:
※安全用藥常識90問[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
※江蘇衛視二季度連推6檔綜藝 馬蘇古巴街頭四處索吻(圖)
※【詩畫江蘇】六朝古都南京
※為什麼說江蘇比廣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