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傢具分類(下)

歡迎點擊上方「尚誠古品紅木傢具知識」關注本訂閱號

3床榻類

床榻曆史悠久,種類繁多,按材質大致可分爲兩類:一類爲珍貴硬質木材所制,如黃花梨、紫檀;另一類爲白木材質,此類床榻或髹漆、或貼金、或鑲嵌。

床榻的曆史可追溯至神農氏時代,那時還只是專供休息與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後才出現高足坐臥具。「床」與「榻」在席地而坐的時代,是有分工的。床體較大,可爲坐具,也爲臥具;榻體較小,只用於坐具。

魏晉南北朝以後,榻體增大,床與榻同樣擔負著坐臥兩種功能,因而也就難以截然分清了。習慣上認爲:床不僅長,而且寬,主要爲臥具。榻身窄而長,可坐可臥。

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古典傢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羅漢床、貴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國時期的遺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羅漢榻、羅漢床、貴妃榻。

【拔步床】

拔步床是一種傳統的大型古床,或稱「八步床」、「踏步床」,是一種功能齊全的床。床下有一木製平台,正面伸出床沿,平台四角立柱,並鑲以木製圍欄,使床前形成一個淺廊,中間爲床的門戶,兩側可放置小型傢具及雜物。

它造型奇特,體積龐大,結構複雜,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台上,平台前沿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鑲以木製圍欄。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迴廊,迴廊中間置一腳踏,兩側可以放置小桌凳、燈盞等。

通常,拔步床被安置於一個類似建築物的龐然大物中。在床與前圍欄之間形成一個不小的廊子,廊子兩頭可置放箱櫃之類的小傢具,廊下有踏板,圍欄有門有窗格平頂板挑出,下飾吉祥雕刻物。拔步床雖在室內使用,卻很像一幢獨立的小屋子,就像古代建築一樣,拔步床的工藝通常都採用木質髹漆彩繪,因而顯得金碧輝煌。

【架子床】

架子床也叫棚架床,因床頂有架,故名架子床。這種床一般四根立柱,床面兩側和後面半月有圍欄。基本式樣是三面設矮圍子,正中無圍,便於上下,四角有立柱,上承床頂,頂蓋四周裝楣板,床面兩側和後備裝有圍欄。

圍欄常用小木塊作榫拼接成各式幾何圖樣,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兩根立柱,兩邊各裝方形欄板一塊。正中是上床的門戶。床屜分兩層,用棕繩和藤皮編織而成,下層爲棕屜,上層爲藤席,棕屜起保護藤度和輔助藤席承重的作用。

【羅漢床】

羅漢床是由漢代的榻逐漸演變而來的。榻,本是專門的坐具,經過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發展,形體由小變大,成爲可供數人同坐大榻。這類床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較大的叫「羅漢床」,較小的仍沿俗叫「榻」,又稱「彌勒榻」。

羅漢床不僅可以做臥具,也可以用爲坐具,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最簡單的用三塊整木板做成。圍欄兩端做出階梯型軟圓角,既樸實又典雅。

羅漢床在明代比較常見,一般都陳設在王宮貴族的廳堂中,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這種床可以分爲五圍屏帶踏板羅漢床、五圍屏羅漢床、三圍屏羅漢床。早期羅漢床的特點是五屏圍子,前置踏板,有托泥,三彎腿寬厚,截面成矩尺形。到了中期,前踏板消失,三彎腿一改其臃腫之態,腿足出現獸形狀。

發展到晚期,羅漢床僅三屏,床面的三邊沒有矮圍子,圍子的做法有繁有簡,最簡潔質樸的做法是三塊光素的整板,正中較高兩側較低,有的在整板上加一些浮雕的圖案。複雜的做法是透空做法,四邊加框中間做各種幾何圖案。

【貴妃榻】

又稱「美人榻」,古時專供婦女憩息,榻面較狹小,製作精美,形態優美,是榻中極爲秀美的一種,其用料也極爲講究,床上彩繪雕刻顯得雍容華貴。

明清時期的貴妃榻,展現出精細打磨的技法,體現在對圍欄、扶手、榻腿的雕花兒上,龍紋透雕最爲流行,大概是源自中華民族對龍圖騰的膜拜上;貴妃榻對於榻腿、牙板的細節設計更是精益求精,無論是直腿、彎腿都少不了細琢的花草圖案,榻體多爲平板和按摩板,體型較之歐美貴妃榻更碩大,展現著皇室的風範和皇權的威嚴。

有的貴妃榻爲單翹頭、尾部上卷設計,瑞草卷珠外翻球式直腿,透雕牙條採用拐子紋卷草圖案,圍欄的二龍戲珠穿雲噴水透雕圖案最爲醒目,它鮮明體現了清式傢具的恢宏氣派。

還有的貴妃榻則爲雙翹頭設計,頭部稍高,插肩直腿,側面有管腳帳,中部牙條是透雕拐紋、牙頭以浮雕相稱,圍欄爲屏風式透雕拐紋,榻面紋理介於按摩面和平面之間,製作工藝明示了它的珍貴。

床榻,作爲傢具中的大器、重器和傢具文化的集大成者,最能體現傢具的風格特徵。床榻,以其精緻古樸、凝重華貴的藝術成就,給我們後人留下許多寶貴的藝術財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4櫃架類

櫃子的使用大約始於夏商時期,古時的「櫃」,並非我們今天所見之櫃,倒很像我們現在所見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則是專指室內存放東西的地方。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櫃子,應該是河南信陽長台關戰國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我們這裡說它是箱子,是按現代人的說法,如果按戰國時的稱呼,則應稱爲「櫃」。

到了漢代,才有了區別於現今所謂「箱」的小櫃子,櫃呈長方形,下有四足,櫃頂中部有可以開啓的櫃蓋,並裝有暗鎖,櫃身以乳釘作裝飾。到了唐代,就有了較大的櫃,能放置多件物品。宋代開始,已有專用的書櫃,櫃身呈方形,正面對開兩門,內裝兩屜分爲三格物。一直到明代之後,才創造出許多櫃架類的新品種來。

從功能上區分,中國古典櫃架傢具大致可分爲四類:

(1)臥室類:頂箱櫃、官帽櫃等;

(2)書房類:萬曆櫃、網背書架、門書櫃、千秋書架等;

(3) 珍玩類:多寶格、珍寶櫃、博古櫃等;

(4) 廚房類:亮格櫃、碗櫥等。 

至今經典的櫃架有幾十種,本文重點例舉以下幾種:

頂箱櫃

頂箱櫃是中式傢具中的大件。出現在明後期,盛於清代。由頂櫃和底櫃兩部分組成,可爲一對組合排放,也可拆分爲左右各一。因明式頂箱櫃多爲黃花梨製作,其將明式傢具簡潔的工藝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清代頂箱櫃多爲紫檀櫃。當代仿明式頂箱櫃一般用黃花梨或香枝木製成。

頂箱櫃又叫四件櫃,爲居室組合傢具,恰好四件,故而得名。爲上面的小櫃與下面的立櫃相連,一豎到底,故也稱頂豎櫃。頂箱櫃的造型端莊大氣,容量也大,多爲上層社會所用。

架格


架格是一種沒有門,被隔板分成數層的傢具,用於室內陳設物品。其功能主要供存放物品用,有些依據書體規格製造的稱之謂書格或書架。架格美化家居,節省空間,實用性很高,清潔較爲簡便,等同於現今格架。架格的實用性在書齋中得以極大的體現。平日雜亂放置的筆、墨、硯,筆筒、文玩書籍等,可以被收拾的井井有條。

在清代,架格的使用較明代普及,是書房、廳堂的主要陳設之一,在式樣、做工上均優於明式。清式架格與明式不同,明式架格大多做成四面透空,清式架格則將左右及後面用板封閉,因而不如明式櫃格亮麗大方。

至於用橫、豎板將空間分隔成若幹高低不等、大小有別的格子則是在清雍正時期開始流行的形式,這種格內屜板高低錯落,俗稱「博古架」或「百寶格」,專用來陳放文玩古器,放在書房、客廳雅緻非常,有濃厚的清式傢具風格。

圓角櫃


大小頭圓角櫃,源於在圓角櫃的基礎上進行「上小下大」的一種造型櫃子。櫃帽轉交處多削去方棱,遂成圓角。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也具備很高的觀賞性,擺在家中會起到良好烘托氛圍的效果,傢具自身所散發的獨特意韻,使主人在對東方文化不經意的欣賞中,將浮躁、疲倦的身心得到淨化。

這種圓角櫃的特點是穩重大方,堅固耐用,在古代傢具中的櫃類中,圓角櫃最古,並被當今學者和收藏家視爲最爲成功的儲物大櫃,它因其櫃頂的轉角呈圓弧形而得名,並且多爲通體光素,僅僅依賴其合理的比例和線條就能産生高雅的格調,所以一直爲文人雅士所喜愛。

亮格櫃


亮格櫃是明式傢具中較爲典型的一種書房內常用傢具,集櫃、櫥和格三種形式於一器。通常上層是沒有門的格架,齊人肩或稍高,用以陳放古董玩器,便于欣賞;下層爲對開櫃,用以存放書籍,中間平添二或三個抽屜,又有櫥的功能。

一般放置在廳堂或書房,既實用又頗顯風雅,兼備陳置與收藏兩種功能,把實用和美觀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很受當時文人士大夫和官宦好古人士的歡迎,因而在北京多於南方城鎮。

悶戶櫥


悶戶櫥是一種具備承置物品和儲藏物品雙重功能的傢具。形體與桌案相仿,面下安抽屜,兩個抽屜的稱之爲連二櫥,三個抽屜的稱之爲連三櫥,還有四櫥的,不管二屜、三屜還是四屜的,總起來都叫做悶戶櫥。

悶戶櫥與一般桌案同高,其上作桌案使用,所以它仍具有桌案的功能。桌面下專置有抽屜,抽屜下還有可供儲藏的空間箱體,叫做「悶倉」。存放、取出東西時都需取出抽屜,故謂悶戶櫥,南方不多見,北方使用較普遍。

5其它類

中國古典傢具的曆史源遠流長,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藝術的發達,深化出衆多造型各異、異彩紛呈的傢具。除了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櫃架類的傢具之外,還有很多種類名目,如:書箱、印匣、提盒、屏風、盆架、鏡台、筆筒、雕件等,在此全部歸納爲「其他類」。

按照雜項類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爲以下「四個類別」:

(1)置物類:書箱、衣箱、官皮箱、百寶箱、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盤、提盒等;

(2)屏風類:地屏、床屏、梳頭屏、燈屏、掛屏、曲屏風等;

(3)架具類:衣架、面盆架、鏡台、燭台、承足(腳踏)等;

(4)擺件類:筆筒、墨盒、棋罐、瓶座、碟架、煙具、雕件等。

置物類

【書箱】

書箱是古代書香門第不可缺少的一樣傢具,文人可以用它盛放書籍,又可以用來外出時攜帶書籍,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因此,這一傢具也成了有知識、有身份的象徵。書箱便於搬運,所以整體上顯得十分靈巧。最初的書箱較笨拙,直至明清,書箱的工藝才顯精美實用。

【官皮箱】

官皮箱是女子存放梳理和化妝用品的小箱子,並非官用,亦不是皮製,它形體不大,但結構複雜,是從宋代鏡箱演變而來的一種體量較小製作較精美的小型庋具。一般由箱體、箱蓋和箱座組成,箱體前有兩扇門,內設抽屜若幹,箱蓋和箱體有扣合,門前有面葉拍子,兩側安提手,上有空蓋的木製箱具。南方俗稱「梳妝箱」。

【印匣】

印匣爲存放印章之用。明代印匣,多爲方形盝頂式,因印璽多作方形,印紐總小於印身,故把匣蓋造成盝頂式是完全合理的。直至清晚期,印匣還保留著此種形式。清代帝後的印璽皆備有印匣、印池作爲存放印璽之用。印匣外再套用貴重木質印璽盒成爲一套印璽存放用具。

【都承盤】

都承盤又稱「都丞盤」、「都盛盤」或「都珍盤」,均寓一盤而承置多種物品之意,是過去文人雅士陳設小件文玩器物和文房四寶的一種案頭小型傢具,它的功用是將雜亂無章的文件、小件歸置齊整,還可用以遞茶端酒招待客人,既可觀賞,又有實用價值。

【提盒】

提盒爲古人存置物品之器,因其以提梁托盒而被稱之爲提盒,精製器盒多爲古代大戶人家所置。此器古已有之,但形制至明代長方形提盒樣式基本固定下來,爲送食品及其它小型貨物所備。在古代,提盒也叫「狀元箱」,一般是民間女兒的陪嫁,寓意著下一代像狀元一樣有出息。

屏風類

屏風的誕生,開始是專門設計於皇帝寶座後面的。《史記》中也記載:「天子當屏而立」。經過一段漫長時間的發展,屏風開始普及到民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內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木雕屏風是古時建築物內部擋風用的一種傢具,所謂「屏其風也」。最早大多放在床後或床側,後逐漸由固定的發展爲活動的,式樣和助能也不斷出現了各種變化。

中式屏風的種類有地屏、床屏、梳頭屏、燈屏、掛屏、曲屏風等。

【地屏】分爲座屏和落地屏,形體大,多設在廳堂,一般不會移動。座屏即插屏式屏風,是把單獨屏風插在一個特製的底座上,有獨扇、三扇、五扇等奇數規格,獨扇座屏與底座可連可卸,可卸的稱爲「插屏式座屏風」。

【床屏】形體較小,多與床榻結合使用;

【梳頭屏】是用於梳妝用的小型屏鏡;

【燈屏】多爲燈遮風的小屏風;

【掛屏】爲明末才開始出現的一種掛在牆上作裝飾用的屏牌,大多成雙成對,四扇爲四條屏等,到清朝後此種掛屏十分流行,至今仍爲人們喜愛。

架具類


【衣架】

衣架是用來搭披衣衫的架子。《魯班經匠鏡》講到有素衣架和花衣架兩種,外間較爲少見。當時的衣架與現在的衣架不同。現代衣架大多採用掛鉤式或枝叉式,衣物多以脖領處掛在衣鉤上。

古人衣架,包括清代衣架,多採用橫桿形式,兩側有立柱,上下承木墩底座,兩座之間有橫板或橫棖,立柱頂端安橫梁,兩端長出立柱,盡端雕出龍鳳紋或靈芝或雲頭之類。橫桿之下安中牌子,上有透雕裝飾,主要起牢固作用。衣服脫下後就搭在橫桿之上。

【面盆架】

古時候沒有自來水盥洗室,一般都是用面盆架的,年紀在五六十歲以上的小時候都用過或者見過。面盆架有高低之分,有三足、四足、五足和六足等不同形制。直足的上端常有雕刻,如淨瓶頭、蓮花頭,坐獅等,六足的有些能折疊,結構均與古代故架十分類似。

【鏡台】

鏡台,是傢具的一種,也稱「鑒台」。鏡奩很大,並可以儲藏裝飾品,上可架鏡,故名鏡台。在先秦時期,鏡台並不是人人能用之物,只有達官顯貴們才可以使用,它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早在唐代,皇室貴族或者富足之家就已經擁有了精巧的鏡台。到了宋代鏡台就比較普遍了,較高的梳妝台檯面上豎著鏡架,旁設小櫥數格,鏡架中裝一塊大玻璃鏡。到清中期,鏡台已很常見。

【承足】(腳踏)

承足(腳踏),今通稱「腳蹬子」,古稱「腳床」或「踏床」,是我國古時人們在坐具前放置的一種用以承托雙足的小型傢具。宋、元以來,常和寶座、大椅、床榻組合使用,有的和傢具本身相連,如交杌及交椅上的腳踏;有的則分開製造,如寶座及床榻的腳踏。

腳踏除蹬以上床或就坐外,還有搭腳的作用。一般寶座或大椅座面較高,超過人的小腿高度,坐在椅上兩腳必然懸空,如設置腳凳,將腿足置於腳凳上,可以達到舒適目的。

擺件類

紅木擺件就是用紅木製成的「紅木小件」,又稱「擺件」。「紅木小件」採用小塊紅木,通過鋸、刨、拉、鑿等工藝,運用傳統的鏤雕、圓雕、深淺浮雕及線刻等技法,以山水、雲紋、花鳥、瓜果、蔬葉、蟲魚等爲題材,雕製成文房用品(如筆筒、墨盒等)、棋罐、瓶座、碟架、煙具、花插、雕件等,是欣賞與實用相結合的工藝雕刻珍品。它們小巧精美,風格雅緻,經過細致的打磨揉飾,閃耀著寶石似的光澤,深爲人們所喜愛,形狀題材不一,本文就不一一例舉了。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尚誠紅木的佛珠手串鑽石級微店


推薦閱讀:

談中國茶分類
魯魯花園的文件夾【待分類】
乾貨 | 賬戶分類管理後的獲客策略(上篇)
寶石的分類 | 靈石公爵
奇門遁甲分類占經典著作《奇門衍象》

TAG:中國 | 傢具 | 分類 | 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