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秀琴工筆畫的寫意精神初探

祝秀琴工筆畫的寫意精神初探

      文/圖楊青雲

初識祝秀琴,是在一個我們同時參加的書畫展覽上,她不但能畫,還有一幅好嗓子,她唱的歌特美妙、特動聽。她的工筆花鳥立意新穎、秀逸工緻、意境幽深,既富有當代性,又不失傳統精華高度精鍊的文人畫風骨,且具有強烈的寫實主義精神,她的工筆寫意所表現出來的氣質應該是獨具東方魅力的沉穩、內斂。而具體到當代國畫領域,祝秀琴卻具有一種對繪畫的特殊悟性,這不同於傳統水墨畫以水墨層次與空間感來推移審美層次,也不同於西方藝術中形成連續閃動的空間變化,她是以情使筆,以我為主,亂中求治,密中求疏,喚起讀者視覺上的衝擊波動。她的工筆花鳥在很大程度上衝破了人們固有的傳統觀念,在追求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同時,更加強化工筆圖式、色彩表達的拓展空間。從畫家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她新穎的花鳥創作的抒情性,以及心象性表達色墨同源的精髓,色不壓墨,墨不礙色,這使祝秀琴花鳥意境的表達上都顯得鮮艷亮麗,又大器厚重,給人以極強的立體視覺震撼。

1.清韻圖90×170cm

2.群賢畢至150×60cm

中國工筆畫始於唐代,成熟於五代,鼎盛於兩宋,而尤以南宋院體工筆花鳥畫,用筆工細,敷色淡雅,極富生趣。祝秀琴多年來一直執著於研究宋元花鳥畫的臨摹欣賞之中,她在一遍遍的勾染中,漸漸體味到古人嚴謹造化之妙的沁入骨髓,但卻通過簡單靈動的筆墨,造就了她的清逸之境,令人沉醉。《美術》雜誌刊文評議祝秀琴:完全無法對接到哪一種花鳥草木,而只能感受到一種濃濃的人文思考。沒有人會想到,這些人文思考是畫家在工作之餘的休息時間創作出一種文人化氣息,蘊藏於她的畫作之中。她是一味師古寓今,而多是將古法運用到現實創作中。但我非常讚賞她對中國工筆畫勇於挑戰的態度。歷史上每一學科的發展都需要有人敢於蔑視前人的限度與境界,有時候還要敢於推毀荒謬的論斷,打破不合理的審美視覺。

大凡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也是個了不起的思想家,不守規矩,自我擴張,令一般人不能接受,他們將自己的生命放到與別人不同的坐標上,向未來挑戰,使自己充滿神秘與神聖的個性特徵,其審美言論具有不可替代的銳利光芒,穿越時空而讓後人煞費苦心地去思考和研究。因此這使我敬佩祝秀琴那種獨特的處世態度,那種與常人迥異的美學思想風格,即她的特立獨行,甚至她的整個對人生的體驗與全面藝術修養的自然流露。也恰是如此,你要想成為他們的朋友須得在意志和毅力方面進行磨鍊,調整自己的脈胳,跟著他們的脈胳一起跳動,並盡量進入他們的思維模式與審美境界。細細品味祝秀琴的畫品或是她的人品,又一次讓我看到一個智者站在面前,你即使無法跟她對話,但你所想的所要說的她已經用言行告訴了你。她雖然沒有正面回答你,但你無需迴避她那詩性哲人的目光,其實那是智者的靈光。如果你能夠承受他的審視,算你真正靠近了她。以此來審視祝秀琴,我才漸漸感覺到她的一言一行,她的所思所想具有爆發力的線條表現之多變,使人們注意到工筆畫情緒的敏感細膩,以及工筆畫彰顯「思慮通審,志高平和」的精神境界。也正是畫家具有這種工筆寫意精神,她工寫結合,形神達意;避免了由於畫面太滿太豐富而容易出現的膩煩、刻板、獃滯,勇於追求工筆畫中的寫意性,把抽象與具象的結合,寫實與寫意相溶,把浪漫主義象徵的物象與寫實的具象物體溶於同一畫面中,使兩者儘力的統一諧調以顯示畫面的生命活力,從而避免了物體的每一部分都用寫實的手法畫出來而使人有一種過緊的感覺。對祝秀琴來說,直覺比理性更為重要。這就是說追求工筆畫中的寫意性要有自然的內在感情,並能虛實結合,才能靈動深遠,使畫境之妙在虛實變化中升華一種不躁不靡,以柔克剛的內在氣韻中。因為只有虛的部分,意象淡化,朦朦朧朧,若隱若現;相對於實者,主體才能突出於精雕細刻。這樣畫工筆的好處虛是第一位的,虛則靈,靈則有魂,有魂則畫活矣。虛實相輔相成,方能顯山之玲瓏而多姿,水之漣漪而多態,花之生動而多致。祝秀琴在長期的繪畫實踐中深切的感受到:畫不是學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特異靈性之美。

祝秀琴以傳統工筆繪畫的表現形式作為創作載體,將西畫的觀察、審視、理解和提煉的繪畫方式有機的融入到中國畫創作中,並由此達到超於傳統,又高於傳統繪畫審美精神的契合。以寫實性的手法將花鳥畫作品作為主要的創作題材,從萬千變幻的花鳥世界發現美,升華美,也反照畫家自身精神寄託透視漸變的色墨相互滲透,又相互多了一種具有張力的神性之氣卻在嚴謹中透出平和的心態,無論是用筆還是作品表面的色層,都顯得放鬆自然中加強了對老子哲學思想的影響。直至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崇拜之情,不唯無減,反而更增。花鳥畫家們之所以不斷謳歌花鳥林木的世界,正是緣自人們情思的具體反映使畫家對美與崇高的事物滿懷摯愛。在一筆一畫之間,作者藉助自然題材,盡情抒發、傾泄、寄託對於審美旨趣的嚮往。如祝秀琴的群魚圖《群賢畢至150×60cm》:畫魚的多種姿態或悠哉游哉,或急竄狂舞,或一字兒列隊,或散逃遠去。在魚的世界,一尾尾活潑鮮嫩的游魚撲楞楞在身邊攪起漣漪,充滿自然清新的生活氣息。這些魚兒紅如赤霞,藍如寶石,或呢喃談情愛,或爽朗論頑皮,或大片游魚排山倒海直下江海。墨氣、骨法,鍾情於書畫高論的「似與不似之間」、「筆墨當隨時代」;經過歷年的繪畫和思考,籍由自己個性化的藝術實踐,尋求中國畫的更新之道和當代性的深蘊內涵,而別迥異於千年一面的傳統中國畫的留白方式,祝秀琴首先是在繪畫的題材和觀念上,使中國畫作為藝術形式不再畫地為牢而有更大的表現空間,全新創作以荷與魚和人的關係為核心的工筆畫法。從她這類作品中,我們可以感悟畫家對自然生靈的傾心與傾訴。她用藝術的語言把自然心靈深處那絢爛、繽紛、夢幻的意境流露於那至真、至善、至美的內心情感中,並由此去呼喚人們對於自然所孕育的美好事物的珍愛。曾有論家說:畫家之為畫,無才情不足以顯靈秀,無見識難以知畫理,無情感不可能發華滋,無獨行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不必談風格。所以,畫壇千秋,千人千面,高下各異,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魚化為龍,標新立異。

那麼,祝秀琴的國畫工筆「標新」在哪裡?又「立異」於何處?祝秀琴畫魚群圖大多都有荷葉、蓮蓬、水草以及螃蟹小蝦陪襯,再如她的荷花《清韻圖90×170cm》:緣於畫家本人對荷與魚類的唯美情結,在於畫家對於荷與魚類採用非寫實的空間隔開,使讀者的視覺不能向畫面的深處無限延展,而是在局部的細節中返射回來,這樣保留了工筆畫凝重深厚的立體感,澄凈、陰柔、母性、混沌、兼容,畫出荷與水潛藏的魂靈。她筆下水生獨有的荷花風韻,創造並掌握了墨荷暈出水的渾厚,香草於澤國卓立,小鳥在蓮上徘徊,有生機亦有鬼氣,卻不甜俗。這是畫家對水與荷表達詩境情懷的野鳥怯聲,雨後蓮苞半開或全開,這是畫家從小在水畔生活,喝這裡的水而流出來的筆墨才讓人感動的秀逸中有神韻,是清荷廉潔,謙虛淡泊,胸懷高尚的最美象徵。

還有畫家《雨聲鳥聲》《綠陰圖》《荷之上》等畫作,畫家經營的首先是水孕育萬物生靈的,去下水,還是水。在畫家審美審視下,也只有水不以高天俯觀,而如身在大澤潤滋的細細柔情,從無盡的細細柔情延伸墨線淋漓中表現出荷的生趣潤澤。畫家只把一個「潤」字畫活畫透了荷自身流露出的清寂和頑強之氣;僅有兩個大的墨色層次,一前一後,前濃後淡,加強了畫面的空間感;荷花錯落,更顯出荷的清媚氣節,初發的新荷使畫面的生機更為濃郁。花的靜美、葉的瀟洒,都以書法入畫,信筆揮毫,於亂中求工整,畫出了荷花搖曳多姿的美態。兩隻飛鳥留戀其間,在畫家的筆下靈性盎然,動靜有致,墨色留白並置,虛實相生,卻使「神」沒有遺漏。神是畫面結構、姿態與質感的統一靈動之妙。這樣的工筆確乎千錘百鍊,煉出「鬼氣」來。不是說畫家要有好的素描訓練,關鍵是吃透線與墨色的力量與柔媚,擴大它的豐腴濕潤。畫家筆下的荷用筆雖淡,至少在我看來生活氣息卻是很濃,生機活潑,皆臻高妙。這樣的筆墨線條得來的清氣與骨氣之工筆,近於痴中帶傻,而祝秀琴的「傻」是那種特天真唯美的可愛,從畫面的色彩、形態、層次、外象和內蘊中看到了畫家對大自然的眷戀,對生命力的呼喚以及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這就從根本上確立了她藝術發展的深厚潛力。從很大程度上說明畫家在作品中精工細緻、毫髮畢現、栩栩如生等特點。所以,在以花鳥為主體的畫面上,也客觀要求視點拉近,能夠明晰花鳥的形象。這不僅使得畫面視角要從「遠觀其勢」轉移到「近取其質」上來,而且只能截面「一段」或少段做背景,即形成所謂用筆簡約老辣,多是深得生活三昧、情趣之理後的精巧溫潤,既有現代審美價值,又有個人程式的工筆畫藝術語言。(3400字)

作者楊青云:筆名三道快槍。河南南陽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韶關市批評家協會理事。著有《胡秀蘭長詩》《感動中國史光柱》《二月河評傳》《周大新論》《郭思思詩歌論》《深圳天堂的凹陷才是底層的底》《楊青雲書法與繪畫論稿》《櫻花結》長篇小說等。作者現為北京《大中國書畫》雜誌執行主編。中外書畫藝術交流協會北京總會評論總監。大中國書畫院首席評論家。《元批評家》雜誌特邀主編。世界華商雜誌副總編。

推薦閱讀:

女人精神不獨立,就是死路一條
《命法關天》精神病命理診斷法訣
精神崩潰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詩經與風雅精神
幹活或者爬山/拉船(船夫)/拔河的時候喊口號會有精神?

TAG:精神 | 工筆畫 | 筆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