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丹:經濟危機與新帝國主義時代的世界形勢

內容摘要: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使和平與發展一段時間以來成為人們對世界形勢判斷的一個基本立足點。然而,經濟危機的全球性爆發,包括美國在內,捲入危機的各國均面臨著國內矛盾的激化和對抗,國際上,力圖讓對手付出代價來化解本國危機使貿易及匯率鬥爭此起彼伏,大國戰略對抗持續加深,地區衝突熱點不斷出現,國際形勢日趨緊張。危機前的和平是二戰後大國均勢的和平,現行危機的深化進一步加劇了冷戰後失衡的國際關係,但並不會導致簡單的戰爭與革命的主題的轉換,而是包含著無數衝突與暗戰的和平、在鬥爭與角逐中尋求發展,在動蕩中個別國家甚至可能出現革命形勢。

關鍵詞:經濟危機;新帝國主義;世界形勢;和平與發展;戰爭與革命

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的過渡,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完成的。由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的對世界的重新瓜分,是上世紀前半葉人類社會陷入兩場血腥戰爭的根本原因。

時光荏苒,二戰後確定的雅爾塔體系雖經社會主義陣營解體的劇變,並未再次出現世界範圍內的戰爭,和平與發展似乎將永遠成為時代的主題。但有人認為,蘇東劇變其實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發動的一場沒有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1,而多場局部戰爭尤其是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發生又使人們意識到,帝國主義其實並沒有走遠,加上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實際上淪為西方發達國家附庸的事實,讓我們有理由將這個時代定義為「新帝國主義時代」。說它「新」首先指的是歷史時代的不同,是二戰後尤其是冷戰後的帝國主義時代,其次指的是,和以往主要訴諸武力征服世界的傳統帝國主義做法不同,現在的帝國主義主要是綜合運用比較「文明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手段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但它的帝國主義本質不變,和以前的帝國主義一樣,它尋求的是資本的殖民地,現在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最終目的就是使第三世界再度殖民化。再者,新帝國主義雖然採取新殖民主義的手段進行擴張,但其擴張背後仍然是以武力和拳頭作為後盾,在必要時一樣要以武力開路。

二戰後,由美蘇對峙肇始並最終以蘇東劇變落幕的冷戰,沒有帶來「熱戰」而是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這一時期南北矛盾在加深,但是南方也取得了一些進步,因此,人們以「和平與發展」來概括這一時期的時代主題。固然,謀求和平與發展是人類自古以來的美好訴求,但本次經濟危機的發生,又帶給世界新的動蕩,這場動蕩將如何發展,雖無從定論,但應該對世界形勢的發展作出新的判斷,以求有所準備,不陷被動。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這場危機表明列寧對帝國主義的判斷沒有過時

前一段時間關於普世價值的爭論,體現出某些人對帝國主義的判斷出現了問題,似乎「自由、民主、平等」使帝國主義放下了屠刀,現在有的只是在普世價值下的平等競爭,人類社會正步向美好的前景。但現實尤其是經濟危機使我們能清楚地對這種一廂情願的幻像作出否定的答覆。

(一)新帝國主義以新的時代內容證明了列寧對帝國主義的判斷

就列寧總結的帝國主義的特徵: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壟斷組織、控制經濟生活的金融寡頭和資本輸出而言,新帝國主義與列寧時代的帝國主義相比無疑拓寬了壟斷的深度和廣度,往往一個大的國際壟斷集團所控制的財富就能超過數個國家國民財富的總和。

首先,壟斷資本主義已經由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到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跨國資本壟斷了全球大部分的生產及貿易並控制了全球金融市場。2006年全球500家跨國公司銷售額達16萬億美元,佔全球工業生產總值、貿易額、直接對外投資、新產品研發和技術轉讓的比例分別為50%、50%、60%、90%和90%。美國GDP只佔全球約30%,但美元資產佔全球外匯儲備約70%。即,美國三分之一的經濟資源調動和佔用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金融資源。2因此,與列寧時期的帝國主義時代相比,現在的帝國主義的全球化特徵更為明顯,其對世界經濟的控制力達到全所未有的程度,以至於有所謂美國打一個噴嚏,世界都要感冒的說法。此次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表明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對人類生產力造成的損失和危害更加嚴重並使這種損失和危害全球化了。

其次,金融資本的勢力在整個經濟生活中越來越大,這體現在資金運作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金融危機爆發前,全球外匯交易量約每日2萬億美元,98.5%的交易量是在無任何貿易、生產背景下發生的,交易純粹以資金流通、盈利和風險規避為目的。全球金融一體化快速增長,極大擴充全球金融市場規模。至2006年,廣義貨幣、證券化債權和金融衍生品佔全球GDP的比重分別為122%、142%、和802%。2003年全球金融資產價值達118萬億美元,約為當年全球GDP的3倍,2006年全球金融資產總值已超過150萬億美元。3

再次,帝國主義的特徵還有兩個,一是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二是最大資本主義大國已把世界上的領土瓜分完畢。在新帝國主義時代應該這樣來認識這兩個特徵:由於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現,帝國主義不得不放棄直接以武力佔領國土的殖民主義轉而採取更為隱蔽的新殖民主義,造成了各種形式的附屬國,「它們的政治形式表面上是獨立的,而在財政和外交方面卻隸屬於帝國主義。」4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轉變不是絕對的,在必要的時候,帝國主義仍然會以武力侵略的方式直接侵佔他國,如對伊拉克的侵略和佔領。

帝國主義體現著一種剝削和壓迫的關係。此次危機的發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從國內來看,各資本主義政府為了轉嫁危機紛紛採取緊縮措施,極大損害了勞動群眾尤其是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但為挽救壟斷資本卻是慷慨解囊,不惜代價。從國際上來看,力圖讓對手付出代價來化解本國危機使貿易及匯率戰此起彼伏,危機的禍首美國利用美元霸權一方面攫取多重利益,一方面在迫使別國貨幣升值的同時還要其購買美國債券,無一不體現了帝國主義不僅對工人而且對其它國家也是一種剝削和壓迫關係。

總之,危機再次表明,帝國主義無論是老的還是新的,其基本特徵和根本性質都沒有改變。

(二)危機加劇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帝國主義展開新的競爭攻勢

列寧指出,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此次危機的發生加劇了這一不平衡。

首先,美國的經濟霸權正在衰落。從基本矛盾來看,貧富差距的拉大造成美國國內消費市場的相對縮小,這一矛盾多年來只能靠擴張借貸暫時解決,而次貸危機的爆發宣布這一道路的徹底破產;美國為保證全球霸主地位發動的多場戰爭直接危害了美國經濟,使美國背負上沉重財政赤字,政府入不敷出,但美國仍濫發美元和債券,導致金融業惡性膨脹,經濟整體虛擬化、泡沫化,5成為此次危機的導火索,而此次危機正在動搖著美國的經濟根基。

從國際上來看,日本、歐盟及中國等新經濟體的先後崛起改變了美國經濟獨霸天下的局面,美國面臨二戰後最激烈的競爭形勢。

其次,美國的軍事霸權面臨衰落。美國以世界第一的軍事力量先後發動多場局部戰爭,尤以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為甚,並在世界各地駐軍「維和」。但正是這些軍事部署一方面讓美國陷入泥潭牽制了其軍事力量,另一方面耗費了美國巨大的財力,這就不可避免地使美國軍事霸權面臨衰落。

最後,美國以文化霸權為核心的「軟實力」面臨挑戰。美國經濟、軍事霸權橫行多年給世界造成的危害及肇始於美國經濟危機的已使美國價值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美國模式開始喪失人心。在這種情況下尋求迥異於美國模式的發展模式,甚至是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已經成為世界進步力量的呼聲,美國文化霸權在此情境下遭遇挑戰,對美國「軟實力」造成嚴重損害。

但是,美國為維持霸權地位仍在進行頑強抗爭。應該看到,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硬通貨的地位仍然延續著美國的經濟霸權。歐元區橫空出世,雖然對美國的經濟霸權形成一定的挑戰,但是美國利用歐洲地區不穩定因素如巴爾幹半島和在中東等地製造緊張局勢,繼續制約著歐洲,使其難以「篡位」。危機在深化美日歐之間矛盾的同時直接衝擊了美元霸權,使美元信譽難以為繼,但美國仍會憑藉金融和軍事實力,繼續用引爆金融危機或發動戰爭的辦法阻攔試圖離開美國的資金。而美日歐誰也不願意在這場危機中淪為犧牲品,新一輪的力圖競爭經濟支配地位的帝國主義攻勢現在展開了。

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衰朽的但還沒有完全衰朽的資本主義,是垂死的但還沒有死亡的資本主義。」6以美國為例,其國內債務和國際債務總和早已超過60萬億美元,為美國GDP的4倍。7 換成別的國家早撐不到今日了,但是美國憑藉美元霸權和軍事霸權時至今日還只能讓別的國家除了繼續無奈做美國的債權人而無他法,這正體現了帝國主義的腐朽性與反動性,也體現了其垂而不死的狀態。但這種狀態是不可持續的,它終有結束的一天,那一天就是帝國主義壽終正寢的時候。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危機前的和平與發展的真實面目

如果說冷戰期間的「和平」是美蘇均勢下的和平的話,那麼冷戰後的和平與發展是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主導下的和平與發展。

先來看和平。

冷戰後、危機前的世界並不太平。以美國為例,其在國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自1989年以來幾乎每年都有,從1989年入侵巴拿馬到2003年再次入侵伊拉克,短短五年中達到9次。「美蘇對峙的結束,不是美國放棄或者放鬆武力的句號,倒是它把軍事力量提高到新的水平的開始。」8美國這個專打他國的國家一直在渲染戰爭威脅,從兩次海灣戰爭到反恐戰爭,其軍事預算一直在攀升,按照五角大樓公布的長期計劃,其預算到2009年將比冷戰時期的平均值高出23%。同時,可以認為美國一直在做著打世界戰爭的準備。截至2005年,美國已經在全球設立737個軍事基地。9 2008年10月成立的非洲司令部(AFRICOM),是美國迄今在全球設立的第六個戰區司令部。

從未放鬆對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圍追堵截。蘇聯解體以後,雖然中國、越南等國相繼走上了改革開放並與國際接軌的道路,積极參与到美國主導的世界市場中來,雖然餘下的社會主義國家都對美國霸權地位構不成威脅,但美國一直並未放鬆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圍堵,如對古巴、朝鮮多年的封鎖和制裁,并力求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權,為的就是徹底消滅社會主義制度。

現在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已經完成,並不斷收緊對中國能源通道的控制繩索。因此,雖然美國到目前為止沒有再次發動針對中國的戰爭,但其戰略目標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遏制進而搞垮中國。「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反覆強調的那樣,對北美領導地位真正的、長期的威脅不是伊拉克、不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不是基地組織,甚至不是伊朗,而是中國。這不僅是因為亞洲巨人自身實力的不斷壯大,而且是由於中國客觀上越來越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許多國家不斷增長的經濟獨立的一個槓桿。從全球範圍內來看,中國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經濟關係使幾十個國家從西方帝國主義的控制下發展得更獨立是毫無疑問,而這對後者來說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削弱。……經陸路幾乎不可能被征服的中國增加了美國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危險。如果美國及其盟友成功地削弱中國,作為一個整體的南方和甚至大部分北方國家都會從中遭受損失。」10

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一直在不斷地製造地區緊張局勢和衝突甚至戰爭。典型如巴以衝突、南聯盟戰爭、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等。這種伴隨著持續不斷的流血衝突的「和平」其實是新帝國主義時代和平的常態,這再一次印證了列寧所揭露的真理:戰爭與和平不是截然對立的,戰爭是和平時期政治的繼續,和平是戰爭時期政治的繼續。11因此,世界形勢還比較太平的表象下面其實是暗流涌動,是無數限制與反限制的競爭與較量下的和平局面,是處於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下的「被和平」。

再來看發展。

全球化使得帝國主義發展成為一種世界體系,在這一體系下,西方壟斷組織佔有世界絕大部分資本和生產資料,這使得帝國主義可以為所欲為。既可以對第三世界進行瘋狂的原料掠奪、商品傾銷和不平等交換等等,從而謀取巨額利潤,又可以發動貨幣戰爭、匯率戰爭掠奪第三世界的發展成果。

2002~2006年的5年間,美國通過操縱美元匯率、逼迫別國貨幣升值的手段,共增加國民財富8920億美元,平均每年增加國民財富1800億美元。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還不無炫耀地說:「美國政府有一種技術,叫做印刷出版,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增加所需要美元。」12

拉丁美洲、東南亞都曾創造了「經濟奇蹟」,可是都好景不長,幾場「金融危機」就將它們曾經取得的財富轉移到金融大鱷們的腰包里了,而這一切卻被稱為是「權貴資本主義」、「壞的市場經濟」惹的禍。新帝國主義主宰下的全球化,鼓吹私有化、自由貿易、放鬆管制,然後通過他們鼓吹的這些手段,把前社會主義國家和許多國家在主權獨立時期創造的財富席捲一空,並造成西方資本的新附庸,這種掠奪方式在人類歷史上可謂是登峰造極。

另外,新帝國主義的發展還造就了「公司帝國」,這個帝國由跨國企業、國際銀行和帝國主義政府組成。

《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這本書就詳盡地描述了公司帝國如何利用經濟援助誘使第三世界國家背上沉重債務,使得「資本這一『臍帶』就成功地將受援國的血液與營養不斷地輸送給了資本的母國肌體」,還可以「脅迫受援國接受各種各樣的要求,包括建立軍事基地、聯合國投票以及在他們國土上開採石油等自然資源。」13目前,第三世界國家欠西方發達國家的債務已超過2.5萬億美元 14 ,某些國家一年國民收入的大部分都要用於支付債務利息,這種情況下的發展對於帝國主義國家來說才是真金白銀的發展,對於債務國來說簡直是世代為奴的無底洞。

此次經濟危機,使本來就處於國際經濟生態鏈下端的第三世界國家感受到了特別嚴峻的形勢,表現為通貨膨脹嚴重、生產停滯和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在一些國家如突尼西亞還發生大規模民眾抗議導致政府垮台。因此,第三世界在一段時間以來取得的發展,是在不得不受限於新帝國主義時代國際壟斷金融資本的盤剝下的發展,是極為有限而且沒有前途的發展。

新帝國主義時代下的和平是壟斷資本之間締結的和約,真正獲得發展的是它們通過瘋狂掠奪得以擴大和積累的資本,因此這樣的和平與發展是暫時的、不能持久的,只有消滅了資本主義才能實現世界真正的和平與發展。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戰爭與革命是現實可能的嗎

(一)國際形勢日趨緊張,世界進入新的動蕩時期

列寧指出,「只要生產資料私有制還存在的這種經濟基礎上,帝國主義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15 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就是對這一認識的強有力的證明,而戰後的和平局面不過是維繫於帝國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鬥爭均勢,是「冷戰」的局面。世界進入「後冷戰時代」後,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並沒有因處於絕對優勢的戰略地位放棄武力,而是發動多場地區戰爭,肆無忌憚地為帝國霸權開疆闢土。

危機的發生加劇了帝國主義中心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加劇了傳統勢力與新興力量之間的較量,例如,美國發動的貨幣戰爭;由資本主義主要列強領導的、不斷加深其作為一個帝國主義集團特徵的歐盟,在其內部不斷集中經濟和集權政治力量;帝國主義內部明顯加劇的爭奪市場和獲取原料的鬥爭;擴張的軍國主義和侵略性聯盟的加強(如北約里斯本首腦會議和它的「新」危險戰略觀念)。16而帝國主義之間的競爭和資本主義制度在應對危機時面臨的困難,都加劇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性,增加了朝鮮半島、伊朗、高加索、巴爾幹及其他地區新一輪地區衝突的危險。17

可以說,此次歷史上最嚴重經濟危機的發生,使世界面臨冷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動蕩時期。

(二)世界大戰暫無可能,地區衝突風險加劇

就世界戰爭的風險而言,有人認為,「目前尚在進行的所謂的反恐戰爭,已經發展為事實上的世界規模的戰爭。美國是發動機。石油是爭奪目標和潤滑劑。」18還有人認為,「匯率戰像1930年代的貿易壁壘一樣將把世界市場扯得支離破碎,並把各國分為一系列敵對的經濟聯盟,這將導致在這一個十年末出現(世界)戰爭。」19

對於前一種說法,筆者是贊同的,但這種世界規模的戰爭是低烈度的、主要集中於少數國家的戰爭,還不能稱其為真正的世界大戰。後一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邏輯過於簡單,是比較悲觀的預測,現實可能性不大。如果說真有一種世界規模的戰爭的話,正如前文所提的針對社會主義陣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樣,現在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集團針對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發動的,是其調動、整合世界資源,發動經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戰爭」(必要時甚至不惜使用武力)企圖徹底顛覆和埋葬社會主義的最後堡壘的「第四次世界大戰」。

但戰爭在通常意義上還是指兵戎相見、真刀真槍的較量。在這一意義上,筆者認為,地區性戰爭的風險正在加大,世界性戰爭的風險雖然存在,但還不成氣候。這是由於,首先,從戰爭的雙方來看,雖然現在群眾反帝鬥爭在多國風起雲湧,但目前這些國家政府不願或不敢跟美國進行戰爭,更沒有形成對抗美國的世界性聯盟。世界戰爭的風險更多地存在於美國單方面的計劃之中。其次,戰爭與革命是一對孿生兄弟,兩次世界大戰使共產主義政權在多個國家確立,這是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不願再次看到的。因此,「美國在拉丁美洲重啟第四艦隊,加強哥倫比亞的美軍基地,發動宏都拉斯政變和厄瓜多未遂政變,並讓古巴處於不斷加強的壓力之下,為的就是控制和穩定拉丁美洲這個其所謂的後院。成立『非洲司令部』為的是保衛自己在非洲的帝國主義利益以及削弱和包圍中國。」20 一句話,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不願意在危機關頭髮動世界戰爭,並且還要以武力來確保世界的「穩定」,但是它們會以局部戰爭的方式來啟動「戰爭經濟」以儘快走出危機。

有人認為,目前在美國劃定的「大中東地區」(包括從摩洛哥到阿富汗的整個伊斯蘭世界其範圍一直延伸到中國和俄羅斯的邊境)先後爆發的社會騷亂,其實都是美國謀劃十餘年的陰謀,其目的是為了除掉所有妨礙控制大中東的政權,徹底掌握大中東的油氣資源以及交通要道,從而挾制歐洲、日本和中國,確保美國霸權地位不垮。21 而近期在朝鮮半島、中國釣魚島、日俄爭議島嶼發生的種種事端又表明,美國極有可能在遠東準備新的地區衝突,以牽制中國和俄羅斯。全球儼然成為美國的一盤大棋局,縱橫捭闔只為了保全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體系的安危。

因此,世界戰爭雖暫無可能,但由於帝國主義勢力的干涉和插手,地區衝突(尤其「大中東地區」和東亞地區)的風險在加劇。

(三)動蕩中部分國家已經出現革命形勢

但歷史的邏輯是否會因為刺刀的威脅而改變呢?危機在某些國家已經造成了大規模政局動蕩,如北非國家,這些國家基本上都屬於帝國主義的附庸國,如果力求脫離美國霸權的資產階級激進民主革命成功,則將導致美國的軍事干涉,那麼,世界形勢將隨之動蕩,而動蕩的程度與結局則取決於危機對各國及國際關係造成的影響。

世界目前這種伴隨著局部戰爭的和平局面或許還將延續一段時期。決定世界形勢的一個關鍵在中國。如果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圍堵得以成功,那麼,美國將不用發動大戰,而利用這個成果化解此次危機,因此,中國的穩定對於世界的相對和平局勢有很大影響。但資本內在的邏輯又決定了無論形勢如何發展,從長期來看,不是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就是帝國主義發動戰爭,而戰爭又必然引起革命,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就目前來看時代主題尚未轉換為戰爭與革命,對於多數國家而言是在動蕩中謀求和平、在角逐中尋求發展,而個別國家則有可能出現革命形勢。

那麼在這裡,我們有必要談論的是此次危機將給某些國家帶來戰爭與革命的可能性。

各國反抗將危機轉嫁給勞動群眾的運動風起雲湧,無論是在像希臘、西班牙這樣的工業國還是在巴西、印度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工人們都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哪怕是在美國這個傳統上工人運動比較沉悶的國家也因為失業、貧困和飢餓不斷出現工人抗議;在英法等國抗議學費上漲、退休年齡提高等反危機措施的遊行示威也頻頻出現;在沉默的非洲,突尼西亞、埃及、葉門和阿爾及利亞等國甚至出現了大規模騷亂,讓帝國主義集團內部出現了對「尼羅河熱」(指在埃及等國由大規模群眾抗議引起的政局動蕩)這種「病毒」的恐慌。

有人認為,此次危機是「全球資本主義的歷史性崩潰」, 工人階級的鬥爭與統治階級的不退縮針鋒相對,「而這些事件表明,能和平地使世界經濟從2008年9月的金融恐慌及動蕩中重新穩定起來的方法是沒有的。世界資本主義的崩潰已經迎來了一個新的社會動蕩與革命的時期。」除了奪取政權「法國工人和他們的國際階級兄弟姐妹們的訴求是無法實現的。」22

因此,從各國社會面臨的危機形勢及其對危機的反應的角度要比從國際戰略均勢的角度出發來判斷戰爭與革命的可能性更為可行。這將不再是帝國主義的如意算盤能夠控制的「戰略」了,這時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判斷革命形勢,一是統治階級不可能照舊不變地維持自己的統治;二是被壓迫階級的貧困和災難超乎尋常的加劇;三是由於上述原因,群眾積極性大大提高,整個危機形勢和「上層」本身都迫使他們去進行獨立的歷史性的發動。23

這樣看來,目前在某些國家(如在北非、中東國家甚至希臘等國),革命的形勢已經初步具備,但能否發展成革命甚至革命成功還需時日觀察。如果這些國家發生革命甚至革命成功,將波及世界並直接引起戰爭,帝國主義將企圖以世界戰爭來撲滅世界範圍內的革命。

歷史遠未終結,戰爭和革命是階級社會孕育的一對孿生子,只要不消滅私有制,無論何時開始孕育,都會有它們出世的一天。

<!--[if !supportLists]-->四、 <!--[endif]-->在鬥爭中力爭和平、在角逐中尋求發展

世界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這場危機也進一步加劇了這個基本矛盾。發達國家需要通過對世界市場的更強有力的爭奪來擺脫危機,而發展中國家則需要擺脫髮達國家的控制和掠奪來贏得自己的生存空間。

我們應該正視這一現實,先從國內問題入手,解決好內部問題,才能從容應付外界挑戰和干擾。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我國多種經濟成份中資本主義經濟成份的大發展,使我國也面臨生產過剩與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同時由於國際經濟危機放大了這一矛盾,使我們不得不轉向以發展內需為主的解決途徑。必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來擴大內需,經濟上,通過投資建立更多的國有企業,夯實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基礎;改善工人待遇,降低管理層與工人收入的差距;鼓勵農村集體經濟;鼓勵群眾集資建房等等;政治上,發揮人民民主專政的威力,對人民實行充分的民主,對敵人實行嚴格的專政;文化上,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資產階級思想及其它腐朽沒落文化的影響,等等。此外,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我們必須妥善應對,防止國際投機資本套利做空中國經濟。

從國際上來看,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必須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與資產階級的本來面目。挽救資本主義就是在削弱社會主義,凡是增強社會主義實力的事情就是在削弱資本主義,一方面要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國內投資和民生改善上,不再購買西方國債,另一方面,要結交第三世界的新老朋友,結成反帝聯合陣線,共同應對越來越富有侵略性的帝國主義。還要與帝國主義在事關國家經濟、政治和軍事安全的地方作不妥協的鬥爭,否則,繩索套到脖子上再來掙扎就太晚了。

<!--[if !supportLists]-->五、 <!--[endif]-->結語

綜上所述,此次經濟危機加劇了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終結了冷戰以來世界相對的和平與發展的局面,世界進入新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動蕩時期。面對嚴峻的形勢,帝國主義加緊了對工人及其它勞動群眾權益的侵害,加緊了對第三世界國家的盤剝,更加緊了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包圍和進攻,目的只有一個,維持和鞏固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統治。在這種形勢下,第三世界和社會主義國家曾寄以希望的和平與發展的條件已不復存在,全世界進步力量必須團結組成共同的反帝陣線,充分利用已經出現的革命形勢,至少也要通過鬥爭,以第三世界和社會主義國家為代表的進步力量壓過帝國主義勢力,終結美元霸權,建立相對公平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促進人類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在此過程中,共產黨人也要為爭取早日實現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替代而艱苦鬥爭!

參考文獻:

1參見衛建林:《全球化與第三世界》,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

2 徐以升:《金融危機:一場全球化式清算》,《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11月14日,轉引自程恩富主編:《金融風暴啟思錄》第260~262頁,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

3 徐以升:《金融危機:一場全球化式清算》,《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11月14日,轉引自程恩富主編:《金融風暴啟思錄》第261頁,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

4 陳征:《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高校理論戰線》,2007年第2期。

5 於祖堯:《透視美國「次貸」 危機》,程恩富主編:《金融風暴啟思錄》第232頁,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

6 《列寧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31頁。

7 徐以升:《金融危機:一場全球化式清算》,《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11月14日,轉引自程恩富主編:《金融風暴啟思錄》第260頁,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

8 衛建林:《全球化與第三世界》(第二卷)第563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

9 相關數據見衛建林:《全球化與第三世界》(第二卷)第565-566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

10 見比利時工人黨在第十二次國際共產黨工人黨會議(2010年12月3日至5日)上的發言, http://www.solidnet.org/。

11 孫伯鍨、侯惠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和現狀》(下卷)第455頁,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2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國際金融危機」課題組:《提示美元貶值的深層原因》,《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2010年第69期。

13 戈銘:《揭露用經濟「援助」與武力討伐打造的帝國迷夢――評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第10期。

14 [美]約翰·珀金斯:《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楊文策譯,廣東經濟出版社,2006.12,第16頁。

15 《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33頁。

16 TSHWANE DECLARATION, 12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Communist and Workers` Parties,

http://www.solidnet.org/ .

17 見希臘共產黨在第十二次國際共產黨工人黨會議(2010年12月3日至5日)上的發言http://www.solidnet.org/。

18 衛建林:《全球化與第三世界》(第二卷)第538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

19 Nick Beams,World economy faces deepening turmoil,8 January 2011,http://www.wsws.org/articles/2011/jan2011/pers-j08.shtml .

20 見比利時工人黨在第十二次國際共產黨工人黨會議(2010年12月3日至5日)上的發言, http://www.solidnet.org/。

21 威廉·恩道爾:《「埃及革命」與美國「大中東戰略」》, 2011年2月12日,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102/215102.html。

22 約瑟夫 · 基索 (Joseph Kishore) 《法國罷工潮:階級鬥爭的一個新階段》,2010年10月26日。

23 《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20-621頁。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網路編輯:張劍

來源:李慎明主編:《世界在反思之二――批判新自由主義觀點全球掃描》,第188至198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推薦閱讀:

百億海底撈的最大危機是什麼?| 獨家
維為:西方危機源於「四個缺乏」
如何挽救危機婚姻?
擴張性貨幣政策埋下隱患!一場貨幣危機要來臨?
鏡頭下:大自然的步步危機

TAG:經濟 | 經濟危機 | 世界 | 危機 | 時代 | 帝國 | 主義 | 帝國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