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機泄露: 文博貪贓者若再不投案自首天理難容

於無聲處聽驚雷,業內人士曝黑幕。一唱雄雞天下白,文博陰霾不日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自我革命決心空前,反腐力度史無前例,撥亂反正成果累累,人民無不歡欣鼓舞。

五年中,僅省部級以上貪官就抓了440人,哪個領域沒有腐敗分子。可有個例外,中國文博系統好象風清氣正,很少發現腐敗分子。中央巡視組也進駐了,思想發動、組織巡察也開展了,可腐敗分子不見揭露。

全國文博系統14萬6千專業人士,3500餘家國有博物館,一個五年計劃內財政撥款文物專項資金就有572.5億元,可根據報道僅抓了山東省博物館館長、大理市博物館館長等人。好啊,文博系統出污泥而一塵不染,絕佳的一批忠於人民忠於黨的文博衛士。

可近日網傳一段文字,筆者認為有必要轉述剖析一下,權當分析當下中國文博現狀的思考素材之一。

一個館長臨死前的真言:

他說:「中國文物大遷移了,很多都是國外資本運作的。國外人拿錢買通國內專家,讓他們說民間無真品,那些專家拿了錢說假話了,說國寶都在博物館,民間無真品。

外國資本家又拿錢買通國內漢奸,打壓民藏(組織)敢死隊,到處宣揚國內民間無真品。後來國外資本家就在中國國內收購到代真品,打著藝術品的旗號運到國外,運到國外幹嘛?

後來他們又找到中國國家博物館領導買通他們,說他在國外看到很多中國國寶在拍賣公司拍賣,說敢緊去怕來。後來國內博物館領導拿幾千萬,幾個億再拍回來,其實那些館長沒花多少錢就拍回來了,百分之九十的錢被館長和國外資本家分了。

政府還表揚某某博物館館長,不辭辛苦的去某某國家,花重金搶回一件流失在國外多年的國寶。這就是中國現實的國寶去哪了?錢沒了,國內館長戴花了,他退休移民了。」

這個館長的真言有依據嗎,曽幾何時,請看筆者收集的部分媒體是這樣宣傳報道的:

1,《人民日報》2011年12月11日第8版刊署名劍武的文章《第一桶裝的什麼金》,稱「眼前最大的風險莫過於贗品橫行,未來最大的風險莫過於各位收藏家與機構第一桶金的不乾不淨」。

2,《人民日報》2012年6月24日第4版刊署名劍武的文章《可怕的是不怕》,稱「在當下的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可謂贗品猛於虎」, 「可怕的不是贗品,而是不怕贗品,而是對贗品的無視與無知」

3,《人民日報》2011年1月23日第8版刊署名甘學軍的文章,稱「在歷年市場上流通和藏家收藏的琺琅彩瓷器則不超過50件」, 「常有人言稱藏有十數件甚或數十件康雍乾御制琺琅彩瓷器,皆為妄語,不足為信」。

4,《人民日報》2011年5月20日第17版刊署名喬蘭的文章《不要充當文物犯罪的推手》,稱「知贓買贓的收藏者不在少數」, 「成為文物犯罪的推手」,竭力諷刺「不是他們的慷慨解囊,這些文物還將繼續流失」這一搶救民族文化遺存的義舉。

5,《人民日報》2011年9月8日第9版刊署名劉瓊的文章,稱「已經出土並且驗明正身的金縷玉衣總共沒有幾件,也都有檔案可查」。

6,《人民日報》2012年3月29日第12版刊記者楊雪梅的文章,圖文並茂稱「玉凳不符合當時的服飾要求與文化特點」, 「文物造假成產業」, 「江西景德鎮丶安徽蚌埠丶南京夫子廟丶河南洛陽等地已形成造假產業」。(記者起碼的辨別能力哪裡去了,南京夫子廟是交易市場能造假?)

7,《人民日報》2011年9月9日第4版刊署名羅彥項楚卿的文章,亂傳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學軍的判斷: 「凡是擁有鑒定證書的,一般都是贗品」。

8,《光明日報》2012年4月10日第16版刊署名陳恆的文章《讓文物真假分明》,傳「近日媒體爆出中國文物造假地圖」,北京潘家園也列其中,又出了個「假文物」概念,稱「假文物的製造和流通目前仍處在法律監管的空白區」。

9,《新民晚報》2012年3月19日第12版刊記者林明傑的文章《造假城市景德鎮打頭造假事件「國寶幫」領先》,列「十大造假城市」,首都北京也光榮入列,稱是「全國最大的贗品倒手處」,列「十大造假事件」,稱「假國寶獻汶川,上演最荒誕的公益鬧劇」。

10,《文匯報》2012年11月18日第9版刊記者李婷的文章《私人博物館假貨泛濫》,稱「台灣收藏家曹某不久前去南方某省參觀了幾家私人博物館,發現裡面很多東西是假的,其中一家博物館上下兩層擺的全是假貨」。

11,《新民晚報》2012年7月10日第22版刊記者林明傑的文章,傳中國文博頭號打「假」鬥士王立軍的話,稱「某省電視台的一檔鑒寶類節目,用的大都是一些已經害人不淺的偽(老)專家,被他們盛讚的都是號稱價值千萬元以上的國寶大假貨」 ,「這些專家是他們藏品的保護神」。

12,《文匯報》2013年1月4日藝術D版刊記者范昕的文章,圖文並茂稱「漢代玉凳被曝穿越」, 「漢代人席地而坐凳子還沒發明呢」,稱「明永樂青花熱水瓶現身尋寶節目,鬧了笑話」 ,還有人為它「保駕護航」。

13,《文匯報》2013年1月8日第4版刊記者范昕的文章,再次傳播所謂的「現代熨斗狀青花瓷」丶「明永樂青花熱水瓶」丶「漢代玉凳被穿越」 「自製的金縷玉衣」,點名譏諷力挺的有關人士。

14,《新民晚報》2013年3月1日第A3版刊署名方翔的文章《「國寶幫」該醒醒了》,稱「常買假貨,卻自以為都是國寶級,國寶幫已經成為中國收藏市場特有的現象」,並誇大事實地說「如果每個人都能收藏國寶,只能說明絕大部分人買到的都是假國寶」。

15,《新民晚報》2013年7月9日第A13版刊落款李昊皎的報道《河北一博物館奇葩展品遭吐槽》,稱「稀世珍品」應有盡有,網友驚呼「三觀盡毀」,傳收藏專家馬未都專門寫博文「吐槽」過它:「藏品應有盡有……」, 「直徑1.7米釉里紅元代大盤,能顛覆中國陶瓷史;你要質疑東西真假,村支書立馬吐槽,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你沒見過的東西多了!」。

16,《文匯報》2013年7月10日第9版刊記者范昕的文章《民營博物館為何贗品叢生》,稱「作家馬伯庸微博揭開某民營博物館畫皮」,傳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一些民營博物館創辦的動機不純,打著創辦博物館的幌子大肆享用各種社會資源」。

17,《新民晚報》2013年7月13日第B4版刊署名林明傑的文章《冀寶齋玩的是「中國當代藝術」》,稱「這樣的博物館或者私人收藏,絕非僅有,有的規模還遠勝於此」。林某還譏諷地說: 「那些我本來挺膩味的低劣贗品潛藏著巨大的藝術價值」,它們才是真正的「中國當代藝術!」同版刊署名方翔的文章《「雷人」藏品讓誰無地自容》,稱「河北省最大規模的一家民間博物館,在其館主看來,能讓故宮羞愧得無地自容」。稱「近年來,一些地方博物館藏品中出現贗品的現象屢有發生。更有一些所謂的收藏家打著國寶的旗號在各處圈地建館,但最後大都成了贗品集中展示區」。「對於那些希望通過建設博物館來沽名釣譽的人來說,是否應該感到無地自容呢?」

18,《新民晚報》2015年4月22日第A2版還在發表記者林明傑的文章,標題為《收了一屋子假古董怎麼辦?》,他說有人坦言花了150萬元收藏的「紅山文化玉器」全是贗品,還自配漫畫稱「五千年後它們會成精嗎?」

19,《晶報》2015年5月5日還在報稱「老闆30年前花3500萬買青銅器,專家認定系贗品」。晶報記者習風自作聰明稱「發現兩處破綻:一是該青銅器銘文一反商周的陰文習慣,居然是陽文,二是銘文字體沒有古人的樸拙反倒有今人的匠氣」。習記者托朋友請了從事青銅器修復工作的50多歲專家方國榮稱「銘文位置不對,銘文字體大小不對,銘文陽文不對,沒有范鑄法的痕迹」,還狂言「我說是假就是假,不管多少人說真也是假,不然,我就白吃了32年青銅器修復的飯!」

20,還有什麼「愈演愈烈的贗品捐贈」「建贗品博物館,泯收藏恩仇史」「千萬不要去找那些做假貨的」「民辦博物館,有點亞健康」「某某藏品令人發笑、令人生疑」「民間收藏古玩文物,九成五是贗品假貨」等等言論多了去了,不再贅述。

以上言論都出之報刊媒體,還有廣播、電視、網路、雜誌等.是不是印證了上述館長真言的真實性。

筆者再重溫一下花財政巨資購回的部分文物:

據悉,2009至2010年,首都博物館徵集文物專項超10個億,主要負責人是王春城,與港商翟健民合作,王丶王丶翟三人長期與北京電視台《天下收藏》合作砸瓷毀寶還辦展覽,該館2004年花763.15萬港幣香港嘉士德購回兩件普通文物《多穆壺》和《白玉鏤雕龍紐方》,又以4620萬元購得鮮於樞《石鼓歌》。

1996年故宮博物院用880萬元,收購了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2000年故宮用3298.9萬元,收購了米芾《研山銘》;

2003年故宮用2200萬元,購得了隋人書《出師頌》。

1993年上海博物館在香港人士資助下,從香港購回戰國竹簡1000餘枚;

1992年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購回被盜賣的晉侯蘇編鐘中的14件;

2003年上海博物館斥資450萬元從美國購回《淳化閣帖》;

2012年上海博物館花2990萬元購三流書畫《揭缽圖》。保利集團先後從境外回購大量青銅器珍品及其它書畫、石造像。

拭問,全國幾千家國有博物館,改革開放40年花多少人民的血汗錢內外勾結,打著文物迴流的幌子中飽私饢?!

推薦閱讀:

泰紅衫軍領導人宣布解散集會示威 向警方自首
對自首裁量的規範
自首的黑幫(3)
香港佔中三子把自首玩成嘉年華
取保期間潛逃後投案是否構成自首

TAG:泄露 | 自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