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醫思維」治療痤瘡?
我的一位學生畢業後分配到皮膚科工作,可是自己臉上的痤瘡此起彼伏,慘不忍睹,怎麼治也治不好,就憑這張痤瘡臉在皮膚科混實在尷尬,就回學校來找我,要我給她治療。
處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山藥30克,炙甘草6克,麻黃6克,薄荷10克,鬱金15克,蒲公英30克,銀花30克
7劑,每天1劑水煎取600毫升,分3次溫服。
1周後複診,痤瘡明顯減輕減少,原方再服1周,痤瘡消失,改用竹葉石膏湯加薄荷服2周善後。
處方:竹葉10克,生石膏15克,西洋參6克,麥冬10克,清半夏10克,生山藥15克,炙甘草6克,薄荷10克
2「痤瘡」的病因和機理痤瘡的發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
進入青春期後,人體內雄激素特別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育併產生大量皮脂。
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
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遊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症細胞和介質,最終誘導並加重炎症反應。
3中醫對「痤瘡」的認識《素問·生氣通天論》謂:「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
皶,即面部生長的粉刺,一說為酒渣鼻。
痤,為內有蓄膿的小癤,即為瘡癤,一說為痤瘡,即粉刺日久積膿增大者。
粉刺的形成是因為勞動汗出被風吹,寒邪鬱閉汗孔致汗出不暢。久鬱熱盛,腐敗氣血,則成痤瘡。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有:「女子七歲,腎氣盛……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陽明經脈分布在人身的前面,面部為陽明經所過,女子五七,即35歲時,陽明脈開始衰減,實即胃氣開始虛衰,面部失去胃氣的滋養而變得焦粹。說明面部的疾病和陽明相關。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219條:「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於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這條原文雖然是三陽合病,其實質是陽明病胃熱熾盛,充斥內外。其中的「口不仁面垢」,是胃熱熾盛,循經上灼。面垢,即面部如蒙污垢、油垢,和痤瘡病人的面部油膩相似。
綜合《內經》和《傷寒論》的理論,痤瘡的主要病機是陽明胃熱熾盛,循經而上熏灼於面,誘因是勞汗當風,寒邪鬱閉汗孔,加重因素是「郁」久氣血腐敗。
「郁」包括了寒郁、熱郁、氣血郁,在痤瘡的發病過程中,「郁」的病機很重要。
4處 方 回顧針對陽明胃熱熾盛,主方是《傷寒論》中治療陽明胃熱熾盛的白虎湯,胃熱清,不再熏灼於面,則導致痤瘡的根本原因去除;
加少量麻黃,針對的是「寒薄」的誘因,解除寒郁;
加薄荷、鬱金,針對的是「郁」的加重因素,薄荷以解除熱郁,鬱金以解除氣血郁;
加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針對的是熱毒熾盛的表現;同時臉部也屬於皮膚,也是肺所主的部位,因為肺合皮毛,薄荷、銀花、蒲公英,也有清肺熱的功效。
若有便秘,可以加生大黃,就是承氣湯意。
5中醫思維來自於經典中醫的思維來自於經典,經典是中醫的根本,這就是我反覆強調經典的原因所在。經典不僅要背會,而且要理解,還要用來指導臨床。
你的方是在經典指導下,用中醫思維開出來的嗎?
正所謂,胸有「經典」氣自華啊!
推薦閱讀:
※【原創】太極、太極圖與中醫陰陽說簡析
※甲溝炎的中醫治療
※如何正確看待癌症在中醫、西醫方面的治療(八)
※精品19606郝現軍思考中醫簡訊錄【564】
※給中醫師的經驗談(倪師治糖尿病經驗)作者:倪海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