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感情中的不滿,決定著你們能走多遠 | 你需要知道親密關係中的這9種隱形攻擊

在後台經常會有人問:

為什麼兩個人越相愛,越不容易相處?

為什麼有時兩個人都很委屈,覺得是對方有錯,但誰也說服不了誰?

為什麼我和男朋友明明不想傷害對方,卻在爭吵中消磨了彼此的感情?

Gottman(2000)在1986年建立了「愛情實驗室」,實驗室的研究發現,令那些相愛的伴侶分手的原因,並不是什麼大的困難,也不是兩個人不夠相愛,而是生活的瑣碎。在親密關係中,除了甜言蜜語,我們總會有互相批評、抱怨、指責甚至惡語相向的時候,但如何去表達和接受負面評價,則關係到我們能和另一半走多久。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親密關係中的負面評價。

親密關係中常見的2種負面評價方式:

抱怨與指責

當我們對另一半表達負面意見的時候,其實有兩種不同的方式:抱怨(complaint)與指責(criticize)。雖然兩者聽起來很像,都是對他人進行負面評價,但它們的性質是不同的,對親密關係的影響也截然不同。

在「愛情實驗室」里,Gottman對親密關係結束的原因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指責是導致伴侶分手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抱怨則不是;指責是消極的、值得警惕的,但抱怨在一定的條件下,卻可能是積極的、具有建設性的。

為什麼同為負面評價,指責和抱怨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1. 有建設性的抱怨(complaint)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抱怨的時候,往往不是泛泛的攻擊,而是針對某個具體問題的評論。比如,「我們已經很久都沒有一起旅行了」;「我不想再聽你說,你抽不出時間了」;「你最近疏遠我了」;「在面對你爸爸媽媽的時候,你不夠有主見」。這些都是就某個問題提出的意見。

而且,抱怨的內容很可能是準確的,即抱怨中提到的問題,很有可能反映的是真實存在的事實。有時,我們會抱怨感到憤怒和反彈,恰恰是因為被對方說中了;對方說得越準確,被抱怨的人的憤怒才越強。

被抱怨的你可能會馬上矢口否認,甚至會反擊說,「你才是xxx的那個人」。但是在內心深處,你想的是:「我不能承認我有這樣的問題。我都無法接受和愛我自己的這些部分,那麼你看見後,還怎麼愛我呢?」 也可能是「我不能承認我有這樣的問題。因為我不能是需要為關係中的問題承擔責任的一方,我不要做過錯方。」

但是,正因為如此,抱怨才更有可能是具有建設性的。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問題,而兩個人越親密,越了解對方,才越有可能指出對方身上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身邊其他人沒有機會提出的。

與一味的指責不同的是,當一個人在抱怨的時候,其實抱怨本身也包含著請求和需要的情緒。人之所以在關係中抱怨,並不是為了貶低、打壓另一個人,而是希望對方可以注意到問題並改進。比如,當一個人抱怨「你疏遠我了」、「你總是沒有時間」的時候,Ta實際上想說的是:「我希望你能靠我近一點」、「我希望你多抽出時間來陪陪我」(Gottlieb, 2017)。

所以記住:當對方在抱怨你的時候,他們並非想要讓你難過,而是希望你變得更好。不過這有需要注意的兩點:

a. 你需要明確對方不是一個習慣性抱怨者。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看出,健康的抱怨針對某個具體的問題,一旦這個問題得到改善,抱怨就會停止。但那些習慣性抱怨者,會在問題解決後也並不顯得開心,而是立刻找到新的問題繼續抱怨起來。這種情況下的抱怨就不再是對親密關係有益的了,甚至會對你造成傷害。

b. 如果你是抱怨的一方,你覺得自己本身不是一個習慣性抱怨者,但你注意到自己在關係中,就同一個問題反覆進行著抱怨,抱怨的時間和頻率都很多,那你需要注意,對方可能並不那麼看重你和這段關係,並不願意更好地照顧你的感受,為你做出調整。

2. 值得警惕的指責(criticize)

儘管都是負面評價,但與抱怨不同的是,指責是一種評判(judgement)。當你指責你的伴侶時,是在對Ta這個人或者Ta的某些特質下負面的結論,並利用這個結論對Ta進行攻擊。

當你說「我們已經很久都沒有一起旅行了,我不想再聽你說沒錢」的時候,這是一種抱怨;但如果你說,「你從來都不願意花錢在我們一起旅行上,你永遠都把錢花在沒用的事情上,我們不能出去玩都是你的錯」,那麼就成為了一種指責。你批評的對象,已經從關係中存在的問題,變成了對方這個人本身。

與抱怨不同的是,指責是毀滅性的、非進步取向的。它並非準確地指出問題,而是一種泛泛的攻擊。指責包含著輕視(contempt)的情緒,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施以指責時,雙方的地位是不對等的,指責的一方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認為自己做得更好或者付出更多,而另一方則有更多的缺點和問題。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當他們認為自己處於弱勢地位的時候,已經把自己放在了道德高地上,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在控訴他人。

指責和輕視,是在Gottman發現的導致關係破裂的四大殺手(指責、輕視、防禦、阻抗)中,殺傷力最大的兩項。在一段有建設性的關係里,雙方本應讓對方覺得這段關係是安全的、令人放鬆的,在出現壓力或危機的時候,另一半會關心、支持、保護自己。但當指責和輕視出現,雙方就會進入敵對的、不平等的狀態,從而與關係的本質背道而馳(Hatvany, 2016; Tatkin, 2012)。

因此,無論是你在對另一半,還是你自己遭受負面評價的時候,你可以先思考一下,負面評價的性質是什麼,它們是抱怨還是指責。

親密關係中的9種隱形攻擊

如前文所說,發起指責的一方,通常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當然,往往事實也是如此)。但他們卻忽略了,雖然自己受到了傷害,但是由於沒有恰當地處理,他們也將傷害拋回給了自己的另一半。

Atkinson(2006)認為,在親密關係中,存在著顯性的攻擊和隱性的攻擊。其中,那些明顯的過錯行為,包括打破共識、不兌現承諾、出軌、故意欺騙、辱罵和暴力等等,都屬於顯性的攻擊,當親密關係中的一方做出這些行為時,不僅是他們的另一半,大多數旁觀者也會認為,他們是值得批評的對象。

的確,這些行為會傷害到另一半。但是,如果另一方選擇用一味指責的方式應對,這意味著他們也開始了攻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隱性的攻擊,它們對關係的危害並不比顯性的攻擊行為要少。Atkinson (2006)總結出,在親密關係中有9種與負面評價相關的隱性攻擊行為,它們經常被忽視,但值得我們警惕:

1. 不合理的挑剔:你堅信對方的某些觀點、行為或者喜好是被誤導的、不成熟的或者越界的,而自己的則更勝一籌;並抓住這些對方的「缺點」不放。

2. 防禦:在溝通中,你關閉了接收信息的窗口,不去聽對方在說什麼,拒絕承認對方的一些抱怨或請求是合理的,拒絕認為自己也應該做出調整和改變。

3. 草率地得出負面結論:就某個問題直接得出針對對方的負面結論,比如,認為過錯是由於對方的自私、不成熟造成的。

4. 忽視:過濾掉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解釋。

5. 貶低:對另一半使用貶低式的稱呼,或者在態度、表情、語氣上表達貶低。

6. 不願讓步:不願退回到與對方平等的狀態上,不願給予對方平等溝通的權利。

7. 表現傲慢:當對方犯錯的時候小題大做、抓住不放,表現得好像對方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而不去考慮有可能的犯錯原因,表現得好像自己從來不會做過這樣的錯事。

8. 逃避:在溝通時沉默、走開,不願意就問題進行討論。

9. 為自己免責:不認為自己也有責任為自己聲張、有所作為,而是把全部責任推到對方的缺點上。

長期的指責就會形成一種隱性的情緒虐待,當一個人反覆強調「你犯了錯,你對不起我」的時候,其實已經形成一種道德綁架,它會使對方產生壓抑感、負罪感、自我懷疑感 (Farber, 2013)。

不僅如此,當一個人開始反覆指責後,關係很有可能會進入互相指責的惡性循環中:A犯了明顯的錯誤(顯性攻擊),B開始對此進行指責(隱性攻擊),A因為無法接受對自己的攻擊而開始防禦,B會更加憤怒,並且反覆指責(翻舊帳),這時,A為了反擊,可能會反過來指責B。最終,兩個人都相信對方是更應該被責備的一方,卻拒絕承認自己在溝通方式上存在問題。

就像我們常說的,如果一段關係長期陷入痛苦和緊張中,那麼一定不只是其中一方的責任。因此,當我們覺得自己是被傷害的一方時,也值得去思考:我是否真的完全沒有過錯?

如何看待和對待負面評價

無論抱怨還是指責,如果沒有恰當地表達、接受負面評價,都可能導致爭吵。與其讓爭吵消磨你們的感情,不如學會用恰當的方式來面對負面評價。

在思考怎麼應對之前,你首先要放棄「是對方錯的更多」的執念。永遠不要抱有這種設定:對方更應該為關係中的問題負責,自己比對方更有理由抱怨,自己的付出要更多,自己的行為更理性,自己在人格上更成熟。

1. 如何對待抱怨

如果你是那個抱怨的人:在抱怨的時候你要時刻提醒自己,對事不對人,在溝通時注意方式,永遠不要將抱怨轉化為指責。

而如果你是接受抱怨的一方:在對方抱怨的時候不要著急否認,把「我沒有……」這樣的話先吞回肚子里。你需要提醒自己,如果你面對抱怨的第一感覺是越憤怒、越想否認,那麼抱怨反而越有可能是準確的,你越需要針對對方抱怨的內容來檢查自己。

在關係中,也不要因為被對方看見了自己的缺點而感到羞恥。進入親密關係,你就必須要承受「被看見」的風險,而且,你實際上無法控制對方看到你的哪一面。這些與你關係親密的人是你的「鏡子」,而且不單單是在商場試衣間里、讓你看起來更美好的鏡子,而是那些會如實反應出真實的你、雖然你可能不想承認的鏡子(Gottlieb, 2017)。無論如何,不要放棄「被看見」的機會。它們是令你成為更好的人的契機。

2. 如何對待指責

如果你是那個指責的人:不管對方犯了多大的錯,永遠不要覺得對方既然犯了錯,就是應該被責備的;相反,在對方犯錯時,你能否用有效的方式進行應對,是你們關係成長的關鍵。嘗試用抱怨(對事不對人)代替指責,再用冷靜的分析代替抱怨。而且,我們需要特別警惕「翻舊帳」的行為。解決當下的問題,然後讓它過去,不要在下次爭吵的時候把它當做論據提出。

如果你是被指責或抱怨的一方:試著轉換對指責的看法,將你所愛的人的指責看作是Ta的抱怨,告訴自己,對方抱怨只是因為Ta太愛你了,希望能從你身上獲得更多;如果Ta真的不在乎你,Ta就不會指責你,而只會離開。然後在情緒平靜下來以後,和對方溝通:我不喜歡你這樣看待我。

就像我們之前在文章中介紹的那樣,Gottman總結出,那些「成功型」的伴侶在對待另一半時,總在每個細節上都帶有善意(kindness)。他們習慣去搜索伴侶身上那些值得欣賞、感謝的部分,他們會有意識、有目的地改善表達憤怒的方式,對伴侶的意圖做更寬容的猜測和解讀;而那些「災難型」伴侶,則會注意和尋找伴侶身上的錯誤,他們習慣批評和指責,而不是表達尊重和欣賞。

所有人都需要知道的是:在親密關係中,沒有贏家或者輸家。如果你不節制自己的行為,毫不在乎自己的方法,最終,你可能贏得了某一場爭吵,但是你卻會輸掉整場親密關係的戰爭。

References:

Atkinson B. (2006). Developing habits forrelationship success. Geneva, IL: The Coup.

Farber, N. (2013). 5 Ways Blaming HurtsRelationships. Psychology Today.

Gottlieb, L. (2017). Why Is Everyone AlwaysCriticizing Me? TheCut.com.

Hatvany, O. (2016). The Effectsof Criticism on Relationships.Psych Central.

Lisitsa, E. (2013). The Four Horsemen: Criticism, Contempt, Defensiveness, andStonewalling. The Gottman Institute.

Tatkin, S. (2012).Wired for Love: HowUnderstanding Your Partner"s Brain and Attachment Style Can Help You DefuseConflict and Build a.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圖自Tumblr, 封面:@pinkhaneul

推薦閱讀:

婆媳關係的七大準則
社交,從處理好宿舍關係開始
破除黨內庇護關係網須標本兼治
看財星與人的關係論
關係再好,女人的這三個地方也不能親!

TAG:感情 | 親密關係 | 關係 | 隱形 | 決定 | 處理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