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層成為空層!
導讀:手抓沙子,握得越緊,流失的越多。企業管理是一樣的道理,老闆事必躬親,看似很負責,卻也是最大的不負責,因為老闆的事必躬親是企業長久發展的最大障礙!
文/張宏波 |來源:中天華溥
編輯:敦夢楠
民營企業創立之初,幾乎都是憑藉企業初創者的一己之力來打拚出一片天下,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漸增大,老總身邊會出現幾位一直追隨的左傍右臂,兄弟聯手打天下一直是創業成功的模式。而隨著小公司變成大集團,收購兼并的發生,企業的業務規模急劇膨脹。這時候就會產生人力資源的問題,原來公司的人力資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企業今後的發展,這尤其表現在中層管理者的身上。
基層人員人力資源的獲取相對容易,高層管理由於需求相對較少,可以利用高薪吸引的方式實行空降。但是中層就比較麻煩,這些人員是企業運轉的中間環節,也是關鍵環節,不但需要具備現代的管理理念,而且需要對企業業務相對熟悉,能夠直接指導具體工作,並且需要對企業的絕對忠誠。由於這個層面管理者的不易獲得,因此許多事情的處理就會由高層管理者捉刀代筆。
習慣而成自然,這種局面形成了一種往複循環的過程,由於慣性,高層管理者不會再給中層具體的權力,也不再認識到其重要性,造成中層人員的流失和能力低下,在企業中形成一種名副其實的真空階層。
這種局面會造成兩種風險
第一,如果高層管理者一旦離開公司,對公司造成的災難是毀滅性的,因為絕大多數的資源都掌握在他們手裡,他們的離開就帶走了公司賴以成長的基礎。因此,許多民營企業家在聘請外來職業經理人時相當謹慎,只是依靠家族打天下,大約與此有關。
第二,隨著公司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甚至膨脹,這種在業務簡單的情況下相對有效的管理方式已經大大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勢必造成一種混亂,最終導致企業由盛轉衰。
民營企業家在很大一種程度上與農民相似,農民喜歡看著自己地里的莊稼由種轉收的過程中,成果一點點成長,糧食一粒粒飽滿,心中的喜悅是不能用財富來衡量的。民營企業家也是如此,他們喜歡看著流水線上工人的忙碌身影,喜歡看成批的產品運出工廠,因此就多出了許多對具體業務的控制慾望,這也就導致了中層的無能和閑置。
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顯示出非凡軍事才能的林彪卻不是這樣,作為東北野戰軍的最高軍事長官,他很少到戰爭一線,而把具體的戰役指揮權全部下放給下屬,在東北戰場上,林彪很長時間只是呆在哈爾濱以南雙城那個不起眼的小城市,拋開其中的弊病不說,林彪手下猛將奇多,部隊也非常強悍,其中38軍在朝鮮戰爭中獲得彭德懷元帥「萬歲軍」的美譽,不能不說是林彪的功勞。
一次一位外國記者到東北戰區考察,林彪陪同,路上看到兩個解放軍士兵吵架,竟然動起了刺刀,但林彪問都不問,扭頭就走,同行之人非常奇怪,說你怎麼不管管你的士兵,林彪說:管他們是他們連長的事情。這為記者感慨:我現在才知道林彪為什麼能打敗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杜聿明、陳誠、衛立煌這三員猛將了。
推薦閱讀:
※「上層逃離、中層下流、底層淪陷」的大劇已經拉開序幕……
※37歲,國企中層,有房有車,這樣的擇偶要求算高嗎?
※如何修鍊中層領導力?
※成也中層,敗也中層:管理不會三板斧,必受三面氣,鐵定出局!
TAG:中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