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修編步驟
修家譜的重要性,無需多說。總之,這是一件功德之事,對上不負先祖,對下造福後人。功德之事,必有福報,可能不在當世,但我們的後人會因我們而自豪。我們給後人留下的,不是一本譜書,而是一種文化和精神。
圖片來自網路
在「自我定位」和「心理準備」之後,開始進入「實際步驟」。家譜有「肇修」(初修)和「續修」之分。
所謂「續修」是指前人已經正式編譜了,而且有正規的「編次」,一修、二修、三修……。按古人要求,家譜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但實際續修時間,並不固定在30年和60年這兩個數字上,這取決於家族是否出現了「高人」和當時的「社會大背景」。所以有80年續修的,也有百年不修的。「小修」重點是充實世系表,註明過世的,填上新生的(北方的掛譜和折譜,只上過世者),對譜書的其他部分只訂正誤字和充實「名人錄」和「大事記」等內容。「大修」重點是完善序言,寫進新發現的家族歷史,確定新字輩(一般是兩次大修確定一次新字輩),完善家訓。修譜的「間隔時間」不宜過短,不能「想修就修」。一代人(按20年計算)一大修,是沒有必要的,所以古人主張30年(一代人或兩代人)小修一次。修譜是極為嚴肅的重要族務,而其中的「確定字輩」和「完善家訓」,更是重要中的重點。字輩,包含著期望和預示,具有「引領」和「旗幟」作用。但是,有些「逞能者」,一次就確定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字輩,這是不可取的。家訓,是家族發展的教訓,是對歷史經歷的抽象總結。如今有「今人給古人作家訓」,用了一些時政套話和標語,荒唐至極,已經冒犯先祖。
所謂「肇修」,就是第一次修譜,也叫始修或初修。具體分兩種情況:一是原先就沒有家譜,二是有殘譜但歷史不明。
第一種情況修譜很簡單,記下傳說,重點選擇介紹一些本姓歷史名人,在外地的同姓家譜中彙集一些正向的內容如家規家訓等,世系表只能寫到已知的五服之親或九族之親。尋根,是長期重點。
第二種情況是有殘譜但歷史不明。很多殘譜記載,來自山西洪洞或者湖北孝感,幾乎無法尋根。尤其是許多人口大姓,支派萬千,尋根難度很大,即使有明確的祖籍記載,到實地也有不被「接收」的現象。實際修譜步驟,可按如下10步進行:
3.1 找樣板。
3.2 隨時問。
3.3 定框架。
3.4 查資料。
3.5 發放表格。
3.6 匯總資料。
3.7 撰寫文稿。
3.8 討論定稿。
3.9 印製譜書。
3.10 發放譜書。
分別說明如下:
3.1 找樣板。
萬事開頭難,修譜之事莊重而嚴肅,必須細緻入微。絕大多數初次修譜者,不知從何入手。簡單的辦法就是,向身邊有「像樣」家譜的姓氏,借一套家譜,仔細拜閱體例和內容組成。我們可以在「形式上」進行「模仿」。這就是「找樣板」、「跟著學」、「走近路」。這裡要注意的問題是,借閱他人家譜,有很多「說道」,不是「借本書」那麼簡單。張口之語當用「請拜」,親自上門並表示「香火」,閱讀時務必凈手,不可在人家譜上塗畫,若拍照或複印要事先徵得對方同意。總之,對他人家譜要從內心給予尊重。送還之時,應有「謝意」。
3.2 隨時問。
即使我們心裡有了基本設想,但在實際編譜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不知如何處理。簡單的辦法就是,找老師,隨時請教。一是找身邊的能見面的老師,二是找網上的不曾見面的老師。網上有很多姓氏文化微信群,包括宗親事務群。全國型的、多姓氏的此類群,大約150個,有商業制譜公司建的群,有姓氏文化研究會建的群,也有姓氏文化專家私人建的群。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修譜免費指導團隊》群。這個群,都是修譜專家,經驗豐富、樂於奉獻、不求名利,可入這群請教。群主的微信號是13624490456,這位老師與絕大多數姓氏文化專家都有聯繫,不妨請他向你推薦本姓氏老師、本地區老師。
3.3 定框架。
在了解了家譜組成內容之後,我們要確定本姓譜書框架。通常,必須有的內容是:【1】序言,主要是家族歷史、姓氏歷史、始祖歷史。【2】世系表。【3】名人傳記。【4】大事記。【4】後記,主要是敘述本次修譜的過程與事件。
「像樣」的家譜,還包括墓地圖、契約、祖像、聖旨和誥封、九族表、禮儀圖……等等。初次修譜,不必追求「完美」,給後人留下「完善空間」是一件好事。
3.4 查資料。
框架一經確定,就要落實填寫內容,重點是「歷史」。在已有的資料基礎上,要「升華」和「完善」。這個過程,重點是「查資料」。簡單的辦法就是,網上「查線索」,然後「核對」。需要注意的是,「百度」資料不成「定論」,僅僅是「線索」而已。還有一個「省事辦法」,那就是直接採用本姓權威專家的結論,或者請本姓專家撰文。在網路技術方面,年輕人具有優勢,班長要「善於用人」,讓年輕人參與修譜,是遠見之舉。
3.5 發表格。
家譜中的大量文字和數據,需要宗親提供。主要是人口信息,上幾輩人的名字、生卒年月日、生平介紹、世系關係……等。無法確定的,可以空白。這裡的重點是「生平介紹」。需要注意的是,生平介紹記美不記丑。比如,住過監獄,這個就不要寫了,免得後人抬不起頭。表格設計,盡量簡單、明了,切忌「長篇大論」,一頁4A紙足夠了。發放表格時,要和宗親講明白。最好是有專人現場問詢填寫,家史內容要認真了解和記錄,尤其是「榮譽」,要盡量多挖掘和記錄。還要注意的是,與宗親的聯絡方式,要保持暢通,至少每戶要有兩個電話號碼。
3.6 匯總資料。
主要是匯總各家各戶的表格,存入電腦之中。目前手機微信很普及,應該充分利用。可以設計成「微信文檔」,讓年青人發揮更多的作用。匯總工作必須有專人負責,這個人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性格較好,語言表達方面見長,普通話和方言均能適應。有些表格數據,可能要隨時與宗親核對。匯總工作的另一項主要內容是,史料匯總。這項工作需要較強的文字綜合能力,知識水平要求較高,通常由文化專家來完成。
3.7 撰寫文稿。
主要是撰寫序言文稿。這項工作,只能由文化專家完成。對作者的要求,不僅僅是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人品」和「文化態度」。有些人,文化水平很高,但是,對家族基本沒有什麼付出,屬於「牆外開花」的那種人,可以算「名人」,但不宜為家譜作序。「文化態度」要求客觀、公正,有嚴謹的分析與推理能力。家族史,不可按「傳說」定論,否則,既誤導後人又冒犯先祖。
3.8 討論定稿。
作為初編譜,家族史的內容,極為關鍵,可以說是「重中之重」。所有的稿子,都要充分討論,集體定稿。尤其是「歷史文化」部分。這件事,可以請外姓文化專家參與。再有,家族史中,不能定論的,要標明,給後人以提示。「定稿」之事,實際是幾位專家的事,過多的人參與,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那些「談不上有文化」的人,還願意參與又不斷「發表見解」的人,不適合參與定稿工作。
3.9 印製譜書。
譜書的世系表部分,通常是家譜文字量的主體。世系表體例,古有蘇體、歐體,現代又有很多「綜合體」。這裡需要明確一個問題:譜書是給大家看的,如果大家看不懂,那麼傳承就會受到影響。所以,世系表採取什麼體例,一要考慮大家能看懂,二要考慮節省版面和印製費用。
印刷前的製版,有兩種選擇。一是選擇「制譜公司」一條龍服務,二是「自行製版」再找個印刷廠完成。「制譜公司」都是商業性質的,費用要高一些,但質量和視覺,是絕對一流的。「自行製版」省錢,但必須有能手操作,用Word文檔也能解決。
如果印製數量能夠達到4位數,與「制譜公司」合作是很划算的。「制譜公司」除了編輯軟體優勢之外,更大的好處是,他們能夠幫助你解決很多「文化歷史」問題。但是,國內數十家「制譜公司」共同是缺點是,數據不能共享。也就是說,中途你想另換一家,會遇到麻煩的。
3.10 發放譜書。
這是修譜的最後一道環節,也叫「圓譜」和「請譜」,就是把印好的家譜,正式發給族人。正規的儀式,是很莊嚴的。各地風俗不同,儀式也不同,有的幾跪幾拜、有的就是「一轉手」。古時,譜書都有編號,印量極少,不是每家每戶都可以擁有的。現在,這些「說道」已經不重要了,更強調傳承,每戶一套更好。北方的掛譜的折譜,活人不上譜,所以,家譜有「祠堂」、「祖墳」、「祖宗」的含義,不是重大節日,家譜是不能隨意「見面」的。時代在發展,只要利於家族文化傳承的,「老規矩」自然也就「與時俱進」了。
推薦閱讀:
※莆田市林氏族譜填?了莆田林氏無總譜的空白
※古宋白氏族譜2
※劉氏族譜 坡關分譜 楊家邊(1)
※【族譜/姓氏/名字】A1
TAG:族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