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恩青年醫生第242天 神經性皮炎
上一本書《疼痛診療學》已經講完了,我們開始一本新的書——《臨床診療指南》疼痛學分冊。關於這本書我們篩選略過了與《疼痛診療學》重複的部分,從第二章開始我們的學習。
培
恩
E
學
第十四章
非疼痛性疾病
第七節 神經性皮炎
【概述】
神經性皮炎(neurodermatitis)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因常發生在被衣領摩擦的頸項部位,故中醫稱領瘡,因反覆發作,久治不愈,故又稱為頑癬。
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反覆發作的、以皮膚苔蘚樣變及劇烈瘙癢為特徵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神經性皮炎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該病不是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
其發病機制,可能與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有關,及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所致。主要臨床特徵為劇烈瘙癢,局部皮膚肥厚、皮溝加深而形成苔蘚樣病變。
本病多見於青少年,夏季加重,冬季減輕。精神因素,刺激性食物,局部摩擦刺激,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障礙亦均與本病的發生有關。
因刺激而造成的局部過敏瘙癢而反覆搔抓也是促使本病發生的因素,造成愈抓愈癢,愈癢愈抓,愈抓愈厚的惡性循環。
【臨床表現】
本病以20~40歲的青壯年占多數,老年及兒童少見。臨床上將本病分為局限性和播散性兩類。
(一)局限性神經性皮炎
也稱慢性單純苔蘚。開始常先感局部陣發性瘙癢,經搔抓或摩擦後,出現成群粟粒或米粒樣大小皮膚色、淡褐色或淡紅色圓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質地堅實而帶光澤,表面附有小片鱗屑。
歷時稍久可形成皮紋加深和皮嵴隆起的典型苔蘚樣變斑片。斑片中央的損害較大而且明顯,邊緣的較小,境界亦很清楚。
周圍多呈淡紅、黃褐色或有色素沉著,表面乾燥無分泌物,有時常有抓痕、血痂,周圍可能有孤立散在的扁平丘疹。本症多好發於頸項部,其他部位如肘、腰、骶尾、眼瞼、陰部、股內側、小腿及前臂等處亦可發生。
(二)播散性神經性皮炎
皮損與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相似,但分布廣泛而彌散,既有疏散性皮膚色、褐色或淡紅色扁平丘疹,亦有大小不一苔蘚樣斑片。
好發於頭部、四肢、肩、背、腰部等處,有的皮損可沿抓痕呈條狀排列,自覺陣發性劇癢,夜間加重,患者常因此失眠而表現情緒煩躁。
因劇癢易抓破表皮,可致濕疹樣皮炎或繼發感染,或因處理不當而產生接觸性皮炎。本病病程緩慢,常經久不愈,經治療好轉或痊癒後,可因內、外環境的改變而加重或複發。
【診斷要點】
1.發病多與神經精神因素有關,患者可有頭暈、失眠、煩躁易怒、焦慮不安和抑鬱等表現。此外,局部刺激(如摩擦、日晒、多汗)、消化不良、飲酒、進食辛辣等均可誘發或加重本病。
2.多見於青年和成年人,多數患者有頭暈、失眠、煩躁、焦急等神經衰弱癥狀。
3.皮疹為圓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群,膚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面乾燥或附有小鱗屑,以後皮損增厚擴大,融合成片,皮紋加深,呈苔蘚樣斑片,周圍有散在丘疹。
4.局限性皮疹好發予易受摩擦的部位如頸部、骶尾外陰部;全身性皮疹還可侵犯眼瞼、頭皮、軀幹四肢等部位的皮膚。
5.常因搔抓後出現表皮剝脫及血痂,甚至有毛囊炎及淋巴結炎等繼發感染。
6.劇烈瘙癢,常為陣發性,在休息或入睡時加重。
7.病程頑固,往往數年不愈,愈後亦易複發。
【治療方案及原則】
(一)去除誘因
1.首先應明確並去除誘發和加重此病的一切因素,禁食刺激性食物,盡量減少局部摩擦和刺激,避免搔抓、摩擦或熱水洗燙等方法以減輕瘙癢。
適當休息,減輕疲勞。如夜間入睡困難且瘙癢嚴重者,可考慮睡前口服安定或三溴合劑等藥物。有便秘習慣者,要多飲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必要時給予通便藥物,消除便秘。
2.注意調整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對於有明顯的失眠、焦慮和抑鬱的患者,給予對症治療,並且鼓勵患者進行身體鍛煉,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
3.口服藥主要為抗組胺製劑,如非那根(異丙嗪)、苯海拉明、息斯敏、撲爾敏等。
4.局部用藥常採用10%黑豆餾油軟膏或5%~10%硫磺煤焦油軟膏外塗加電熱風吹,可收到明顯療效。外用藥物以各種糖皮質激素類軟膏為主,也可以使用中藥膏劑外用。
5.全身性皮損可以使用0.1%~0.5%普魯卡因250ml,按4mg/kg劑量給葯,緩慢靜脈滴注,一般藥物總量不超過1克,每天1次,10天一個療程。對於播散性皮炎,因病灶部位多,難以局部用藥,可經靜脈緩慢滴注0.1%普魯卡因,每次不超過1g,每日或隔日1次,有一定療效。
6.物理治療一般使用紫外線、TDP、冷凍、激光、磁療、蠟療、礦泉浴及光化學療法等。放射治療主要用於癥狀非常嚴重而其他治療方法療效不佳的患者,可以使用深部X線照射、放射性核素磷-32或鍶-90局部貼敷及液氮效果亦較好,但不能防止複發。
7.祖國醫學治療本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中醫治療可以在辨證服藥的同時配合針灸、穴位注射、外敷中藥等方法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可達到清營涼血,清風止癢的功效。對播散性神經性皮炎可採用針灸治療,局部或全身採用熏煙亦可收到良好地療效。
8.神經或區域神經末梢阻滯
如神經性皮炎僅限於頸部一側,可行患側頸淺叢神經注射。可沿胸鎖乳突肌中點外緣上下淺筋膜下注射0.5%利多卡因4ml+地塞米松1~2mg或潑尼松龍0.25~12.5mg的混合液。如雙側同時受累則可行雙側阻滯。
如病變位於軀幹可行肋間神經阻滯,骶尾部病變可行骶管阻滯。對於全身多處受累者,可每次阻滯2~3個病灶,2~3日後再阻滯2~3個病灶。
9.病灶區皮下注射將0.5%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加入適量復方奎寧、苯海拉明、維生素B12、當歸注射液或少量皮質激素病灶下注射,療效也較好。
局部皮損或嚴重瘙癢可以使用局部皮下注射,藥物包括局麻藥、激素、抗組胺葯及維生素等,也有報道使用酒精、亞甲藍等藥物。
使用局麻藥物配合激素治療是最為經典和常用的方法,有些造成局部組織毀損的治療方法需要審慎使用,並且將利弊向患者交代清楚,在明確治療後果的前提下謹慎使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