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于幼軍喚醒反思文革,為深改闖關助力

于幼軍本有「才子」之稱,不幸捲入官場,被官場那特別玩藝所累。他原本應當可以更上層樓,執掌文化部,可惜突然嘎然止步。然後移駕閑職,熬到退休,重新回到學校,再度走進三尺講台。不過,若無官場那番歷練,他或許也沒有今天這般特殊的影響力。在官本位之國,一個人沒有做高官的經歷,純粹在書齋打磨,多半只能在學術圈子中有點話說,卻很難對社會擁有于幼軍那樣的發言權與關注度。

于幼軍受聘中大任教授與博導,讓中大師生期待,也令社會好奇與肯定。不似鄧亞萍教授,搞得灰頭土臉的。無他,有學識之人,不管風風雨雨,都有存在價值;花瓶之人,不管如何顯擺,都可棄之不惜。

于幼軍在中大第一堂課是關於文革的系列講座,原本只想開一堂小課,且限定校內教師,碩博在校生聽課,不想,希望聽課的人太多,只好臨時改為能容納近300人的會議廳,變成上大課了。他之所以要講講文革,是認為「文革的土壤還在,特別是人們還沒有理性、深刻認識的情況下,文革有可能會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部分重演」。他期望讓大家「自覺地拒絕文革」、「不讓文革在新時代穿上一件馬甲就粉墨登場」。

文革問題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早有明確定論,可很奇怪的是,文革卻成為事實上和禁忌話題,一些極左派反而乘機為之招魂,完全顛倒黑白,引得一大批盲從者為之吆喝。這在中國引起思想混亂,並對改革開放之路形成很大的摯肘。國家原本較好的理念、政策和新思路,經這些人一攪和,就在推行時變形和走樣,結果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這又正好變成極左派攻擊的借口。譬如股市,當初決定恢復股市時,就為國企佔有股權比例等問題爭吵不休,然後中國股市帶病上路,一直在傳統計劃管理和現代市場管理兩種思維下掙扎,反而給一些人操縱股市留出巨大空間,以至於直到今天,都無法解決股市中業已形成的混賬邏輯與尷尬,廣大股民歷經幾次洗劫都無可奈何。同時事實也擺在現實面前,中國股市也因此出了姚剛、張育軍和國有大證券公司主要領導等一大批貪官,以及徐翔那樣的操縱股市的黑手。

說到腐敗,是極左派攻擊改革開放最大的理由與借口。可實際上,極左派就與腐敗有著奇妙的聯繫。早在1980年代,胡耀邦「六親不認」,批准逮捕當時有嚴重貪腐行為的胡石英,政治局委員之子,卻是極左派製造了社會思想逆流,導致胡耀邦含淚辭職並引發一系列重大社會事件。1990年代初,極左派又挑起「姓資」、「姓無」的大爭論,繼續阻擊改革開放。雖然鄧小平「南巡講話」衝破了他們設定的經濟樊籬,但民主法制建設還是被他們成功捆住了手腳。這實際是中國出現大面積腐敗的重要伏筆,直接導致政治改革與經濟發展相比嚴重滯後。再就到了重慶「唱紅打黑」,以奇異的左派面目虛張聲勢,可人們赫然發現,「唱紅打黑」兩大主角薄熙來、王立軍正是大貪官。當時與他們混到一起,為「唱紅打黑」吹虛的那些極左吹鼓手,也紛紛暴露他們要麼作風不正,人品低劣,要麼也就是隱藏的小腐敗分子。現在被打下的大小老虎們,檢查他們在位時的高調言論,也不難發現他們與極左派常常有神奇的「一致」之處。極左派要進行這樣那樣的社會活動,要辦網站,搞所謂「紅色」主題活動啥的,都不難在他們在位獲取大量經費。

現在習總下決心帶領中國深化改革,重新構中國民主政治生態,力推法治中國的建設,同時強勢展開反腐鬥爭,18大以來抓到的貪官數量之多,連國際社會都大感訝異。但這也明顯動了極左派的奶酩,所以他們窮盡手段行扭曲、歪解之能事,不斷將社會基本價值觀攪成一片渾水湯。他們莫名其妙挑起一些不必要的社會爭論,圍攻一些智慧賢達,意圖很明顯,就是讓知識界有良知有智慧的人邊緣化,讓他們無法為深化改革和法治中國獻計獻策。同時,他們又採用高級黑手段,努力破壞中國的社會生活與經濟秩序,並暗中鼓勵與他們理念一致的官員們不作為或亂作為。另一邊,他們又假裝對中央效忠,顯得忠心耿耿的樣子。他們是奸佞,亂臣賊子,國家發展中的攪屎棍、拌腳石。實際上,如果重新認真反思文革,將他們言行一對照,就不難發現他們正是康生、張春橋、姚文元、江青、王洪文那樣的人物。

于幼軍以其特殊的身價重新挑起反思文革這一課,對中國當前社會回顧歷史教訓,認清極左派真面目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預期他一定因此會遭到極左派的瘋狂攻擊。但極左派越猖狂,越能暴露他們自己。多行不義必自毖。那種非常扯蛋的人表演過分了,也就只能變成他們最後的瘋狂。他們會忽然發現,為了中國深化改革、法治中國大業,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事業,他們那種糜爛、腐朽、落後的思想和他們的政治聲譽,都必須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文革曾給中國造成深重的苦難,極左思想仍然在攪亂中國。一個國家不敢有刮骨療傷的勇氣,將這種邪惡的毒瘤主動割除,也是不可想像的一件事。

「掃一掃」關注航億葦微信公眾號:poem1962,更多珍藏送給您:


推薦閱讀:

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是一種病,這裡有一份藥方
章瑩穎遇害案反思:遠離「魔鬼」的侵害,從教會孩子保護好自己開始
反思:為何男人總覺別人老婆最有風情?【轉載】
歐洲媒體反思還有安全天堂嗎?
林中尋路——當代德國現象學哲學反思

TAG: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