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代官場上的做官秘訣

清代官場上的做官秘訣

  林同濟《文化形態史觀》曾舉出不少官訣,其文云:「投桃、報李、拍馬、捧場,此手腕也。標榜、拉攏、結拜、聯襟,亦手腕也。排擠、造謠、掠功、嫁禍,又手腕也。如何模稜,如何對付,如何吹牛,如何裝病,形形色色,無往而非手腕也。一切皆手腕,也就是一切皆作態,一切皆做假。一切皆做假,便做官矣!打官話,說假也。做官樣文章,寫假也。官場的道德,假道德也。官場的事務,假公濟私的勾當也。」這些官訣在清代官場上是一應俱全的。

李鴻章有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這人連官都不會做,那就太不中用了。」其實,做官也有做官的訣竅,也需要「修鍊」。掌握了官訣,就能仕途暢達,官運亨通;否則不但不能陞官,反而可能丟官、掉腦袋。清代官吏「修鍊」出不少官訣,這些官訣對於清代的吏治官風起過非常惡劣的腐蝕作用。

  一、多磕頭,少說話

  身歷乾嘉道三朝的顯宦曹振鏞是奉行「多磕頭,少說話」官訣的典型。曹歷任三朝大學士,備受皇帝恩寵,死後還獲得「文正」的謚號,併入了賢良祠,真可謂官運亨通,載譽後世。但他獲得這樣的高位和殊榮,並非因為他干過什麼值得稱道的政績,而是因為他精通「多磕頭,少說話」的官訣。清人朱克敬《瞑庵二識》披露其自白云:「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門生某請其故,曹曰:"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這便是曹振鏞自己概括的「身名俱泰」的秘訣了。

  曹振鏞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多磕頭,少說話」的官訣,還向門生後輩加以提倡,甚至告誡那些專負糾彈之責,本應「多說話,不磕頭」的御史也行此官訣。《瞑庵雜識》記云:「道光初,曹太傅振鏞當國,頗厭後生躁妄。門生後輩有入御史者,必戒之曰:"毋多言,毋豪意興!』」這些御史聽了曹振鏞的話,都「循默守位」,能不說就不說,得過且過了。

  曹振鏞一方面向門生後輩傳授磕頭秘訣,一方面又向皇帝獻箝制大臣之策。他曾向昏庸的道光皇帝獻策說,對臣子們「指陳闕失」的奏章,可「擇其最小節目之錯誤者譴責之」,使臣子們感到天子能「察及秋毫」,便更加恭順聽話了。於是道光帝吹毛求疵,閉塞言路,「奏章中有極小錯誤,必嚴斥罰俸降革」。結果,「中外(朝野)震驚,皆矜矜小節,無敢稍縱」。臣子們全成了「多磕頭,少說話」的庸碌之輩,所上奏章也「語多吉祥,凶災不敢入告」,報喜不報憂了。太平軍起事時,大臣們互相隱諱,直到許多名城被攻克,才不得不上奏。對於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有人指出:「皆振鏞隱蔽之罪有以成之。」

  二、圓滑趨避之術

  封建官場常常是不平靜的。同僚間勾心鬥角,上司喜怒無常,政敵互相傾軋,政局變幻莫測,都是官場上常見的現象。因此,久歷官場的人便揣摩出了圓滑模稜、以時趨避的做官訣竅。靠此便可以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誰也不得罪,從而順利地做官陞官。清代官場上這種做官訣竅甚為流行。清初官場上的普遍觀念是:圓滑是明智,剛正是狂愚。晚清吏風敗壞,政局多變,圓滑趨避之術更加流行和精微。

  身歷咸同光三朝的顯宦王文韶是精於圓滑趨避之術的典型。王文韶曾做過很多高官,在地方上做過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在朝廷做過尚書、大學士、軍機大臣,可謂官運極佳。他做官的訣竅就是遇事圓滑模稜,明於趨避。因其圓滑模稜至極,所以被人譏為「琉璃球」、「琉璃蛋」、「油浸枇杷核子」。

  王文韶圓滑的一個具體表現是遇到重要問題需要表態時,推三躲四,裝聾作啞。李伯元《南亭筆記》講到一件事,很能說明:王文韶入軍機後「耳聾愈甚」,一日,二大臣爭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問王意如何,王不知所云,只得莞爾而笑。西太后再三追問,王仍笑。西太后說:「你怕得罪人?真是個琉璃蛋!」王仍笑如前。王文韶的耳聾半真半假,他常以假聾作為躲事避風頭的手段。王文韶對自己的圓滑處世之道不但不羞愧,反而頗為得意,認為自己這樣做與世無爭,與人無仇,可以穩坐官位。他當軍機大臣時,每天凌晨入宮值班,轎前都導以寫有很大「王」字的燈籠,使人一望便知是他。有人以革命黨正謀炸權貴勸他去掉燈上的字,他說:「我一向與人和平共處,沒有仇人,正怕誤傷。所以特地把燈上的姓字寫得很大,以便人能看到。」可以看出,王文韶是很欣賞自己的圓滑處世之道的。

  在圓滑成風的清代官場上,一些本來是剛直耿介的有為官吏,也由於腐朽勢力和腐朽風氣的包圍、浸染而奉行起了圓滑模稜的官訣,由「方」變「圓」。張集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咸豐七年,張集馨出任甘肅布政使,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財政。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使他任職後很有點勤政執法的銳氣。但幹了不到一年,他就給自己定下一條遇事要「不露圭角」的守則,並在衙署里掛上了一副自撰的對聯,作為座右銘:「讀聖賢書,初心不負;用黃老術,唾面自乾。」——稜角全無了。張集馨的稜角讓誰磨去了呢?是讓官場中的腐朽勢力磨去的。張集馨的頂頭上司是兼管甘肅巡撫事的陝甘總督樂斌。此人是個八旗子弟,不但昏庸無能,而且心術不正。張集馨在他手下任職,既難以秉公辦事,更不能有所作為,還經常受到他的指責。張集馨為了制止省里一些官僚到官錢鋪賒賬不還的貪污行為,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就到樂斌面前告黑狀。樂斌不但不判明是非,賞善罰惡,反而輕信誣告,指責張集馨。張集馨非常失望,銳氣大挫。有的官員貪污被張集馨查出來了,但案子涉及樂斌,難以深究,張集馨「只好模稜」。張集馨身邊的關係網,是以樂斌為中心的一群狐朋狗黨糾結在一起組成的。什麼結拜兄弟、姻親同鄉、門生故吏、心腹幸奴,好多複雜的封建關係,盤根錯節地交織著。張集馨常常是辦一件事,多方掣肘;觸動一個人,群起而護之。張集馨不在這個圈子裡,處境就非常孤立,而且時時受到這張關係網的威脅。就這樣,張集馨由一個正直耿介之士,逐漸變成一個平庸、圓滑的官吏。儘管這也是有違他的初衷的。

  三、唯上是從

  在封建官場上,上司對下僚的好惡對於下僚的升降安危起著極大的作用。上司喜歡的下僚,就可能升遷得快;厭惡的下僚,則可能官位不保。

  為了讓上司喜歡自己,做下僚的大都掌握一條訣竅:唯上是從。有不同看法也不說,而只需唯唯稱是即可。

  清代官場上,這種唯上是從的風氣是極盛的。光緒朝《月月小說·序》云:「一言發於上,"者者』之聲哄然應於下,此官場也。」

  英國人威妥瑪因久在中國,故對中國官場極為熟悉,他在日記中曾記述了自己所親見的清朝官吏遇事不敢陳說己見,而只知附和上司,唯唯稱是的情況。他寫道,中國雖事權不歸一,但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見。在總理衙門中,每當外國使臣發一議論,中國官吏都以目相視——大臣視親王,新入署的大臣又視舊在署的大臣。如果親王發言,則眾人轟然響應,如親王不說話,諸大臣便不敢先發言。有一次,威妥瑪自己到總理衙門辦理外交事宜,說了一句「今天天氣甚好」,無人敢應。有一姓沈的官吏忍不住應道:「今天天氣確實好。」於是王大臣又說:「今天天氣確實不錯。」此時以下各官轟然響應。

  下僚有時對上司的意圖並不那麼清楚,要想迎合上司,就要加以揣摩,同時,迎合上司意圖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套用上級公文中的現成文字。清吳熾昌《客窗閑話》借老幕友之口,道出幕友擬稿辦案時以套用上級衙門的公文來迎合上司意圖的情況:「吾輩辦案,無不敘套,一切留心套熟,則不犯駁飭。」作者繼而指出:這種處理公務時事事窺探上司衙門的意圖,即「無不敘套」的秘訣,誤盡了天下蒼生。

  四、逢迎巴結,不怕難為情

  對上司逢迎巴結,並且不怕難為情,是謀官、做官的重要訣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謂清末官場云:「如今晚兒的官場,只要會逢迎,會巴結,沒有不紅的。……上司喜歡,便是陞官的捷徑。」書中寫到一個叫卜士仁的典史向其侄孫傳授此訣,他對此訣的解說非常具體、精到,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真可謂精通此訣的權威。他說:做官的第一個秘訣是巴結,人家巴結不到的,你巴結得到,人家做不出的,你做得出。如果你有老婆,上司叫你老婆進去當差,你送了進去,那時有缺的馬上可以過班,候補的馬上可以得缺。你不要說這些事難為情,你須知他也有上司,他巴結起上司來,也是和你巴結他是一樣的。總之大家都是一樣,沒甚難為情。你千萬記著「不怕難為情」五個字的秘訣。如果心中存了「難為情」三個字,那是非但不能做官,連官場的氣味也聞不得的了。

逢迎巴結的方法有多種,使用哪種要看上司「吃」什麼。例如:

1、送妻妾「當差」。這是諸方法中最無恥的一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文明小史》《鑄杌萃編》等書都寫到一個候補道為謀官而將妻子送去巴結總督,反映了清代官場中存在的這類情況。有人將以此法得官譏為「肉紅」,即以妻妾肉體換來紅頂子。

2、獻妓。慶親王之子載振一次路過天津,看上了色藝雙全的歌妓楊翠喜,但礙於官吏不準狎妓的官箴而不敢明目張胆地娶她。道員段芝貴知道後,花了一萬二千兩銀子為楊翠喜贖了身,然後獻給了載振。不久,段芝貴便因此而被破格擢升為黑龍江署理巡撫。

3、討長官愛妓的喜歡。某總督非常喜愛買來的一名幼妓,幼妓想穿蘇州式樣的鞋,但久覓不得。某候補縣丞知道後,便託人做了二十雙蘇式繡鞋,撒上香料,綴以珍珠,用錦匣裝盛,獻給了該妓。該妓大喜,便在總督面前為此候補縣丞說好話。不久,這個候補縣丞便被提拔為首縣縣令,以後又擢升道員。

4、迎合長官文雅之好。光緒時,刑部某司員聽說本部尚書潘祖蔭好尚文雅,便想出獻詩以媚的辦法。他急就數十首詩,抄得工工整整,於堂上署諾時恭敬地呈上。潘祖蔭看後不禁大笑,原來此人狗屁不通,寫的都是什麼「跟二太爺阿媽逛廟」之類。

5、避諱長官之名。吳趼人《新笑史·避諱》云:「晚近官場惡習,諱及上官,卑諂之俗,令人可笑。」有人獻雲南宣威火腿給盛宣懷,其禮單上寫著:「宣腿若干。」幕友將禮單送給盛宣懷看時,因避諱「宣」字而說道:「有人給您送腿來了。」

6、有的位卑之官為能讓權貴注意自己,從而巴結上權貴,便想出獻奇巧物品的辦法。同治年間,金安清向勝保獻奩具首飾百餘件,上面皆有「平安清吉」四字,如鏡函四角包以黃金,上鑿此四字為飾。有人揭露其中奧秘說:此中暗含金安清之名,其意是「欲使賤名常達鈞聽」。

  五、笑罵由人,好官我自為之

謀官只有不怕難為情才能謀到,做庸官、黑官要想做得心安理得,也要不怕難為情。這就必須懂得「笑罵由人,好官我自為之」的官訣,即任憑別人嘲笑責罵也安之若素,照舊做自己的官。清末士人蔣芷儕曾說到他在北京大柵欄某酒館中聽到隔座兩人嘲笑清政府通此官訣。甲說:「近來各報紙明目張胆地醜詆政府,而政府卻忍受著,真有婁師德唾面自乾的風度。我如果當權,一定找個碴把這些報館全給封了。」乙聽後笑著說:「這就是足下所以不能當權的原因。」甲問其故,乙說:「做官須懂官訣,才能希榮固寵。入政府當官的,都懂十二字訣,所謂"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這種不顧輿情,我行我素的厚臉哲學,確為很多清代官吏所奉行。

  六、欺上瞞下,一緊二慢三罷休

  欺上瞞下是清代官場上普遍流行的做官為吏的訣竅。《歧路燈》里有個倉房老吏說到這一訣竅的種類和「高下」之分:「總是我們住衙門的訣竅,要瞞上不瞞下;做官的,卻要瞞下不瞞上;那會做官的,爽利就上下齊瞞。」《官場現形記》又說「一緊二慢三罷休」的官訣,其中雖包含不少名堂,但精髓則是欺上瞞下。書中寫瞿耐庵向馬老爺請教做官的法門,馬老爺說:「我們做官人有七個字秘訣。哪七個字呢?叫做"一緊、二慢、三罷休』。各式事情到手,先給人家一個老虎勢,一來叫人家害怕,二來叫上司瞧著我們辦事還認真:這便叫做"一緊』。等到人家怕了我們,自然會生出後文無數文章。上司見我們緊在前頭,決不至再疑心我們有什麼;然後把這事緩了下來,好等人家來打點:這叫做"二慢』」。……無論原告怎麼來催,我們只是給他一個不理;百姓見我們不理,他們自然不來告狀:這就叫做"三罷休』」。這個「一緊二慢三罷休」表現出的是上下齊瞞,馬老爺就屬於《歧路燈》中倉房老吏所說的那種「會做官的」。


推薦閱讀:

啼笑仕途:官場獵艷
津豐的官場民謠
貪官為何能一語道出官場的黑暗?
李景平:官場生態斷裂致劣官驅逐良官
清末的官場到底有多腐敗

TAG:官場 | 秘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