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中國北鬥成美國噩夢 GPS優勢不再

題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未來10年最重要的工程,它的影響深入到幾乎所有的飛行器、地面車輛、海面船隻和智能武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所有戰略武器中最重要的,高於航空母艦和隱形飛機。一旦「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運作,美國沒有可能打敗中國。 一,北斗覆蓋亞太,堅實完成預定目標   2012年12月27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宣布,中國北斗已經完成亞太地區組網北,即日起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區域服務。    據介紹,提供試運行服務一年以來,北斗系統系統定位精度由水平25米、高程30米提高到水平10米、高程10米,測速精度由0.4米每秒到0.2米每秒。總體性能與美國GPS性能相當。預計2020年中國將會擁有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前天21:58 上傳下載附件 (24.99 KB)

  這是北斗系統的標誌。其釋義為:圓形構型象徵「圓滿」,與太極陰陽魚共同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深藍色太空和淺藍色地球代表航天事業;北斗七星是自遠古時起人們用來辨識方位的依據,司南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導航裝置,兩者結合既彰顯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也寓意著衛星導航系統星地一體,同時還蘊含著中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名字「北斗」;網路化地球和中英文標識也象徵著我國的北斗系統開放兼容、服務全球的願景。 按照中國的計劃,這是第二步,即在「十二五」前期完成發射12顆到14顆衛星任務,組成區域性、可以自主導航的定位系統。當前覆蓋區域由原東經84度-160度擴展到東經55度-180度。

前天22:01 上傳下載附件 (98.55 KB)

二,中國北斗對美國GPS形成嚴重挑戰 1、 美國以民養軍,解決了單靠國防開支維持巨額系統的財政問題

目前衛星導航業務在全球的產值高數百億美元,去年僅中國的衛星導航市場高達1200億元人民幣。當下這龐大的市場基本由由美國一家GPS壟斷。美國以民養軍,解決了單靠國防開支維持巨額系統的財政問題。這是美國人最擅長的手段。將原本軍事上應用的工程轉化為民用,不但可以減輕軍隊防務開支,還能拉動民間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甚至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今天,衛星定位已經深入我們周圍的生活。沒有衛星定位功能的手機恐怕只有去古董市場找尋得到了。未來全球的衛星定位業務將會更加廣泛,據估計,到2020年左右,全球的衛星定位市場可達5000億美元。 2、美國無法對中國北斗實施干擾,中國有強大的武力作後盾 目前地球上有四種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除美國GPS和中國北斗外,還有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伽利略系統的設計功能高出GPS一大截,定位的精確度已經進入厘米級,影響非常深遠。毫無疑問加利略對GPS的獨霸地位構成巨大的威脅,美國對此進行了強力干預和阻撓,使得伽利略進展得很不順利。由於歐盟之間天然的散沙狀態和當下蔓延歐洲的金融危機,加利略系統研發進度已經嚴重落後,而且有可能被迫流產或被迫下降性能。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有所作為。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只是苦苦支撐的門面貨,至今無法完成組網,不能獨立運轉。   國際上各個國家在沒有利益衝突的時候滿囗仁義道德,但只要面對核心利益,解決的辦法一定是叢林法則。我們看得很清楚,列強的競爭最終一定是武力決勝,這是各國的底牌,所謂民主、自由、人權都是假的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武力作後盾,任何重大的經濟發展或科技研究一旦上升到戰略層次就必然面臨被對手扼殺的命運

前天22:03 上傳下載附件 (100.38 KB)

(圖為中國80年代曾經被迫下馬的運10)

高精確度衛星定位系統屬於戰略層次。面對翻臉和掀桌子的時候,歐盟和俄羅斯絕對不是美國的對手。  美國無法對中國北斗實施政治干擾,中國的經濟蒸蒸日上,不存在歐盟或者俄羅斯的資金不足問題。未來的地球註定只有中美兩家導航系統競爭,我國北斗將對GPS形成強力挑戰。「北斗」系統的總體性能與美國GPS相當,但成本更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李祖洪表示:「北鬥志在將中國用戶從GPS手中搶回來。」

前天22:05 上傳下載附件 (9.5 KB)

  中國原本想參與「伽利略」項目,但歐洲人的不信任和內訌讓中國感到厭煩。經過多年試驗後,中國於2006年決定獨立研發自己的系統。從2007年開始,中國太空部門就為建設「北斗」系統定期把衛星送入軌道。迄今為止,該系統技術上一切運行順利,且進展速度比原定計劃更快,成本也比估算的更低。 三,中國北斗與美國 GPS的比較 1,GPS系統  (1) GPS的由來:    GPS系統的前身是美軍研製的一種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Transit),1958年研製,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用5到6顆衛星組成的星網工作,每天最多繞過地球13次,並且無法給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盡如人意。然而,子午儀系統使得研發部門對衛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經驗,並驗證了由衛星系統進行定位的可行性,為GPS系統的研製埋下了鋪墊。    子午儀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篇章。這個系統的出現,完全是出自美國軍事需要。在衛星導航定位出現之前,全世界的定位都要依靠古老而又經典的傳統方法。不管是羅盤、六分儀還是無線電,其定位原理都是一樣的,即天文導航。天文導航是航海專業的必修科目。天文導航就是用看星星來決定物體的經緯度和姿態方位,由於天體位置是已知的,測量天體相對於導航用戶參考基準面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就可計算出用戶的位置和航向。六百年前鄭和航行的時候主要就是依靠天文導航,鄭和艦隊觀察的星星數目遠多於歐洲國家,所用的計算方式也遠比歐洲複雜,中國當時天文航海的技術領先全球。但隨著美國軍事科技的發展,傳統的導航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美軍日益高漲的需求。尤其是在洲際彈道導彈導航上,美國需要一種全新的方式了解自己所處的精確位置。    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製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 。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己布設完成。  

前天22:07 上傳下載附件 (86.04 KB)

  衛星導航的出現是人類航行歷史上最偉大的里程碑。美國將其定位的精確度提高到「米」一級別,二十四小時全球覆蓋,不受天氣影響。有了天上的衛星,使得美國軍方不但可以隨時精確為導彈定位,而且可以將原有的笨炸彈改裝為精確制導炸彈。想想看,原來需要對某一點進行地毯式轟炸,現在只需要在炸彈上加上衛星導航裝置和一對小翅膀,就能達到導彈的精度,這是何等效能?衛星定位導航系統使得美國軍力上升了不止一個層級。美國又一次站在了引領未來戰爭模式的前沿上,保持了與其他對手的絕對代差。美國軍方對此感到十分自豪與滿意。    建設與維持這一龐大的系統,需要擁有強大的財力支持,要時時維護二十多顆衛星的運行,要不斷進行設備的更新與維護。這是一筆相當大的支出。即使是國力雄厚的美國,也感到有些捉襟見肘。為此,美國立刻啟動了它最擅長的軍改民、以民養軍的大發展模式。將軍方的科技成果應用到民間,拉動民間的經濟發展,利用民間形成的經濟效益反補軍方的費用。美國運作起來駕輕就熟。   (2)系統構成: 最初的GPS方案將24顆衛星放置在互成120度的三個軌道上。每個 GPS軌道上有8顆衛星,地球上任何一點均能觀測到6至9顆衛星。這樣,粗碼精度可達100m,精碼精度為10m。由於預算壓縮,GPS計劃不得不減少衛星發射數量,改為將18顆衛星分布在互成60度的6個軌道上,然而這一方案使得衛星可靠性得不到保障。1988年又進行了一次修改:21顆工作星和3顆備用星工作在互成30度的6條軌道上。1993年底實用的GPS網即(21+3)GPS星座已經建成。運行周期約為11小時58分,分布在六個軌道面上(每軌道面四顆),軌道傾角為55度。衛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四顆以上的衛星,並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幾何圖形(DOP)。這就提供了在時間上連續的全球導航能力。 (3)工作原理:  GPS導航儀GPS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鐘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曆中查出。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記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    (4)優點:    a、GPS系統是第一款全球覆蓋的衛星定位系統,擁有著成熟的技術和使用維護經驗。    b、定位精度高。原來美國軍方通過人為的方式特意降低民用信號精度。後來隨著美國勢力在全球的增長,美國政府宣布2000年至2006年期間,在保證美國國家安全不受威脅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號精度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改善,定位的精度由100米提高到10米,此舉大大刺激了GPS市場的增長。目前導航衛星的頻率資源大部分被美國的GPS佔有,俄羅斯格洛納斯也佔了一部分,其他國家只能見縫插針。目前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以GPS為核心導向的上下游業務。GPS引領了整個衛星定位市場。    c、GPS引申出授時功能。由於衛星定位需要高度精確的原子鐘計時,因此可對外提供高度精確的標準時間信號。授時功能為民間的銀行、電信等許多需要精準對時的企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也幫助GPS開拓了很多客戶。想想看,銀行營業地點一般都是固定的,不需要導航。但為什麼銀行都花大價錢要安裝GPS呢?就是因為GPS的定位原理引申出的授時功能滿足了銀行業的需要。    (5)缺點:  首先,衛星本身的電力供應很小,通常最高也只有三、四千瓦特。通常我們洗澡之後吹頭髮的吹風機所用的電力就需要一千五百瓦特,所以一個衛星的全部電力只不過能供應兩個吹風機的使用而已。因此衛星發射的訊號是非常微弱,一個轉發器的發射功率只有幾十瓦特。作為比較,一個商業無線電台的發射功率通常有五萬瓦特,這就差了一千倍。    更糟的是,衛星通訊的距離非常遙遠。GPS衛星距離地面的高度為2.02萬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二倍。作為比較,國際空間站和我們的神舟飛船、天宮一號運行在距離地面300多公里高的軌道上。導航衛星的高度是國際空間站和神舟飛船的100倍。    電磁波的傳送功率是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說,傳送距離增加到兩倍,信號的強度就剩下四分之一。一般廣播電台的收聽距離通常不到一百公里。所以相對於無線電台的廣播,GPS的廣播距離是無線電台的兩百倍,也就是說地面收到的電波信號微弱了四萬倍。如果廣播電台發射1瓦特的功率,那麽GPS必須發射4萬瓦特的功率才能在地面收到相同強度的電波信號。

    因此衛星導航的最大缺點是非常容易受到電子干擾,很難在惡劣的電子環境下生存。和平時期的運用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在戰時,微弱的信號很可能經不起戰場的考驗。1991年海灣戰爭,在遭受初期的嚴重損失後伊拉克軍隊就在巴格達的電線杆上安裝功率只有數瓦特的噪音干擾器,這就導致美軍的戰斧巡航導彈因迷失方向而墜落。   2,北斗系統。

前天22:11 上傳下載附件 (29.94 KB)

  歷史:    1985年,中國科學家開始研製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以一個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命名。由此,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拉開序幕。    1985年10月,在一次由中國科學院和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局(現更名為測繪導航局)聯合召開的會議上,我國著名電子學專家、「863計劃」倡導者之一陳芳允院士介紹了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進行定位和通信的設想,解決快速定位與通信問題。這一理論後來被歸納為「雙星定位」,成為日後北斗計劃的奠基理論。    1994年,前期論證工作基本完成,北斗正式立項,並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即:第一步,2003年建成了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北斗一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第二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二號),2012年左右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2000年10月,北斗導航系統的第一顆衛星正式送入軌道。時隔兩月,第二顆衛星成功發射。2003年12月,北斗一號系統正式開始向國內用戶提供服務。至此,北斗計劃的第一步正式完成。     2012年10月26日,北斗二號成功發射了第16顆衛星,完成衛星組網。2012年12月28日,北斗二號系統正式開通運行,服務區域覆蓋亞太地區。

  

前天22:13 上傳下載附件 (81.56 KB)

未來中國的目標,到2020年,建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0顆地球非靜止軌道衛星組網而成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其中5顆靜止軌道衛星,即高度為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衛星;5顆靜止軌道衛星在赤道上空的分布為:58.75o E, 80oE, 110.5o E, 140o E and 160o E。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又細分為27顆中軌道(MEO)衛星和3顆傾斜同步(IGSO)衛星組成,27顆MEO衛星平均分布在傾角55度的三個平面上,每個面上有9顆衛星,軌道高度為21500公里。  工作方式:    第一代北斗採取有源工作方式,定位原理為問答式。由地面中心站向位於同步軌道的兩顆衛星發射測距信號,衛星分別接到信號後進行放大,然後向服務區轉播,位於服務區的用戶機在接收到衛星轉發的測距信號後,立即發出應答信號,經過衛星中轉,傳送到中心站;中心站在接收到經衛星中轉的應答信號後,根據信號的時間延遲,計算出測距信號經過中心站——衛星——用戶機——衛星——中心站的傳遞時間,並由此計算用戶坐標;中心站將計算出來的坐標數據經過衛星發送往用戶機,用戶機再經過衛星向中心站發送一個回執,結束一次定位作業。    由於定位時需要通過地面基站計算後再將信息發送給用戶,因此有用戶容量的限制。而且定位速度慢,定位精度不高,容易暴露用戶位置。但是優勢在於可以通過衛星直接與用戶進行通訊。    中國開始進行的第二代北斗,是在第一代基礎上開展。採用類似美國GPS的工作方式,可以被稱作中國GPS。最大的特點是定位原理從有源問答式改為無源自算式,同時保留了原有的通訊功能。使用第二代北斗系統,用戶的位置通過自己計算,而不再通過地面基站,可將原來有限的用戶容量擴展到無限。我國發展二代『北斗』不會採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會停掉一代,另外發展二代。我們會在一代的基礎上不斷補充衛星數,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體水平。   相比較GPS,中國北斗具有五大優勢。    一,它同時具備定位與通訊功能,而GPS只能定位。北斗除了定位和給時的基本功能,還具有短訊通訊的能力,這項功能是美國GPS系統所沒有的。簡訊通訊在軍事上特別有用。08年抗震救災,抵達災區的部隊官兵無法用手機與外界取得聯繫,北斗的短報文通信立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今,中國軍隊的導航和授時方式已經逐步由GPS向北斗轉換,而交通、金融、電力、漁政和森林防火等民間領域也逐漸嘗試使用北斗系統。    二,成本低。北斗的建設費用30億美元,遠遠小於GPS系統,同時北斗的終端機費用也小於GPS。而北斗提供的定位精度與授時精度與GPS基本相當。中國製造的產品向來是以百分之三十的價格完成百分之八十的性能。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製造之所以物美價廉,除了我們的材料人力成本因素,西方總喜歡依靠技術壟斷漫天要價、肆意宰客賺取高額利潤。    三,特別適合於集團用戶大範圍監控管理和數據採集用戶數據傳輸應用。    四,具有對GPS的兼容性。北斗系統的民用客戶終端機可以同時兼容GPS信號。也就是說,北斗的用戶可以同時使用北斗信號與GPS信號,相當於手機雙卡雙待。    五,北斗系統為我國研發的自主系統,安全、可靠、穩定,保密性強,適合關鍵部門應用。我國部隊曾經大量應用GPS,但在多次重大演習中發現,GPS信號被人為掐斷。歐洲也曾多次出現GPS失靈現象,最後調查結果顯示都是人為干預的結果。 四,中美激烈的衛星競賽 我國第一代北斗的性能與GPS相比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但第二代北斗迅速改變了落後的局面。美國心有不甘卻無可奈何,其軍方甚至宣稱必要時可武力摧毀北斗系統,這是美國放出來的煙霧彈。我國北斗系統衛星有三種軌道,高度不同。其中有5顆直接為中國地區提供服務的是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還有3顆同步斜軌道,其高度是GPS的1.8倍,其餘27顆分布在與GPS高度相近的軌道上,而GPS的軌道全部分散在同一高度上。目前反衛星能力最強的是中國和美國,美國若敢武力攻擊北斗衛星,一定會遭受中國的反擊。由於中國導航衛星採取了多軌道不同高度的策略,其安全性高於美國,美國軍方不會不知道攻擊北斗等於是自殺舉動。 因此,美國軍方的言論實際是在自我壯膽與試探中國,另外通過恐嚇的方式威脅潛在可能成為北斗用戶的國家,為其獨霸衛星定位市場這一目的服務。一旦中國北鬥打破了美國GPS的壟斷,其民間的資金鏈就可能會斷掉。離開了民間的經濟助力,美軍不得不重新回到依靠自身經費維持系統運轉的老路。這會把美國的GPS逼到與俄羅斯格洛納斯一個地步上。況且美國經濟下滑重病纏身,它無法承受這個壓力,緊跟著的是對GPS的維護不利,到時候不要說下一代的升級研究計劃,恐怕連現有的系統都保不住。 今天的美軍對GPS的依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沒有了GPS,所有的指揮官都會瞎眼,美軍傲視全球的精確打擊武器將會變成一堆廢鐵,飛機艦船車輛不知道自己在哪,戰鬥力恐怕連二戰都不如。美國軍事力量一旦下滑,將喪失霸權地位的基礎。到時候美國的僕從國家將會瓦解,沒有僕從國家的帝國這個老大是混不下去的。國際鬥爭擺在檯面最明顯的就是全球勢力範圍的劃分,它百分之百是由軍事力量決定的。 由於北斗的存在,使得中國軍方徹底擺脫了對GPS的依賴,宣告了美國想靠自己獨門壟斷控制敵對國家的方案徹底破產。中國人有著真正的和平與友好誠意,未來將會有更多國家的軍方使用中國北斗系統。民間市場上,中國北斗將會不斷提高精度,並且獨有的簡訊方式和兼容特性將搶奪GPS市場。  當然,我們也要清楚地意識到,目前北斗系統在實用經驗、定位精度、頻道資源及市場佔有率還不如GPS。在國際上,GPS已經成為衛星導航定位的代名詞。我們中國人面對優勢競爭從不會畏首畏尾、自慚形穢、退縮避讓,也不會高傲輕敵,有點成績就目空一切。中國人做事向來是尊重客觀事實、按照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步的計劃,完成每一步目標。    當前中國的科技落後於美國不假,但這個差距正在迅速減小,有些地方中國甚至反超領先。今天美國對中國航天科技迅速又全面的發展感到憂心,美國不但判斷正確而且很早就採取了非常嚴密的防範措施,處處對中國提防和設置種種障礙。90年代,澳大利亞堅持由中國發射它購買的美國衛星,因為中國收取的發射費用遠比美國和法國低。美國無奈之下就派出陸戰隊士兵二十四小時全程看守這個衛星,絕不允許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接近,美國士兵如臨大敵、寸步不離直到發射。從美國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看,美國一定要處處對中國提防和設置種種障礙,並在輿論上宣傳上發動各種進攻。但美國的如意算盤總是被中國人打破。    例如在通訊衛星上,美國首先推出三軸穩定衛星,於是美國人馬上號稱率先進入高功率衛星領域,但是中國的三軸穩定衛星幾年後也研發出來了。美國緊接著又宣稱它的通訊衛星轉發器是K波段,嘲笑中國衛星的轉發器是C波段,結果沒過幾年,中國的衛星轉發器也是K波段。美國號稱它的通訊衛星全壽命可以高達15年,沒多久,中國的通訊衛星也可以做到15年全壽命。但是後來中美兩國都發覺這樣比壽命長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電子技術進步得很快,壽命短一點可以早一點發射改良,經濟效果反而更好。偵查衛星上所攜帶的感應器和各種訊號處理的技巧,無論是紅外線、照相、雷達等等,美國有的中國都有,美國具備的訊號處理技巧中國都具備,譬如科技含量最高的就是合成孔徑雷達成像,美國有衛星具備這個能力,中國同樣也有。    美國在中國國力進步上表現出兩面性。一方面美國為了宣傳的需要,把中國的科技貶得很低,另一方面美國又要高調宣揚中國威脅論,製造中國嚴重威脅世界和平的論調。美國最大的問題在於不能客觀公正得看待中國科技成就與進步,這讓美國輿論界人士很難辦。 五,北斗對中國的重要意義

  去年中國完成所有區域系統衛星發射後,區域導航更加穩固,可靠性更強。其次,在全球軌道上部署了我們的導航衛星,提前搶佔衛星導航頻率資源。在2020年中國北斗全面完成覆蓋全球的部署之後,中國將從此立於不敗之地。中國的全球利益得到堅實的保障。美國如果不在2020年以前發動對中國的戰爭,不論是直接參戰或代理人戰爭,以後就永遠失去機會了。美國的戰爭窗口就在未來的八年。因此,北斗組網,對中國意義非凡。 1,保衛中國安全。中美兩國永遠不可能保持利益一致,未來中美之間衝突會不斷加劇。如果我軍只使用美國GPS系統,等於將自己的眼睛放在敵人手裡保管。況且美國曾多次關閉對某一區域的GPS信號。 2,提升中國國防實力,從而處於不敗之地。有了北斗,中國就擁有了精準打擊能力。早在第二代北斗導航系統正式提供服務之前,部隊已經在剿滅東突恐怖份子等軍事行動中應用第一代北斗,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來,全球組網的北斗系統將為我軍飛機、戰艦、車輛和精確制導武器提供幫助,有利於我軍打擊力量快速形成精確化。從此,中國可以放心大膽地部署大量精確制導炸彈(非導彈),其精度不亞於導彈,但價格很低,性價比極高。同時有了衛星導航的修正,我軍導彈的精度會進一步提升,戰時消耗量將大為減少。例如東風-15B導彈只要在彈道高點(不可能被干擾)接受一次校正,彈著點的精度就會增加很多。經過北斗校正後的東風-15幾乎可以達到巡航導彈的精度。如果在東海發生戰爭,我軍只需六枚導彈就可以把沖繩基地跑道切成三段,連戰鬥機都飛不起來,運輸機和加油機就更不用說了,整個基地只剩下美軍V22「魚鷹」能飛,那能管什麼用? 3,國民經濟受益,拉動社會經濟發展。目前我國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基本被GPS壟斷,其市場銷售的用戶終端機全部是基於GPS系統,很多下游產業的利潤被美國吸走。中國北斗將有力打破美國GPS一家獨大的局面。衛星定位的市場不是無限的,中國多分一杯羹,美國的經濟就受一分打擊,有利於瓦解美國霸權主義。 4,帶動產業升級。中國現在瞄準的是航空母艦、導航衛星、先進戰機、大型客機、核動力潛艇這種層級的科學與技術,立足自力更生,重點是全面帶動基礎工業和系統整合,目標是趕超美歐最先進的國家。軍事科技是買不到核心技術的,中國能夠發展出一流的軍事科技就證明它擁有一流的核心技術。導航衛星中最核心的技術就是原子鐘,先進國家不會白給你的。中國已經開始發射第二代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它的定位精度達到0.5米。為什麼我們有這個能力?因為中國的銣原子鐘已經研發成功,它的精確度每年誤差小於3 x 10 *(-10) 秒(10兆分之3秒/年)。 未來的中國,製造先進的原子鐘如同我們在家做香腸一樣簡單,想想看,這是何等的國力?全世界只有美國能做到,而美國已經越來越不能保住其已有地位和科技水平。 能夠研發出如此精確的鐘而且重量和體積小到能放在衛星上,鐘上的電子設備能長期經受太空中的高強度輻射和頻繁又巨大的溫度變化,這種能力就是高科技,真正的高科技。它不但需要先進的電子工業,還要求在基礎科學的研究上具有深厚的、累積性的知識。 5,GPS是美國標準的軍改民、民養軍的模式。中國發展北斗才是學習國際先進經驗,與國際接軌。交通部門已經在一些省份下達要求,不使用北斗的將不予年檢通過。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可以加速拓展和搶佔本不屬於GPS的市場。未來政府應該下大力氣在民用領域內扶持和發展北斗,最終形成北斗的良性循環。不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還可以拉動效益為國防出力。有了北鬥打下的良好基礎和開端,中國可以在未來的南海等國家戰略問題上應用該模式。例如可以在南海的美濟礁、永暑礁進行大規模人工造島,打造成類似美軍關島一樣的戰略基地,同時開發成漁業基地。既能帶動漁業經濟發展,又可以通過這種手段化解人工建島的巨額費用,將中國武裝力量直接部署南海震懾周邊國家,一舉三得。 6,提升民族凝聚力。以北斗為代表的一系列我國自主研發重大工程項目的成功,極大提升了我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發展二代「北斗」的工作比一代要複雜得多,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第二代北斗系統帶動了我國衛星技術、地面站的完善、用戶終端的開發、關於原子鐘的各項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力量的增長,我國包括衛星導航系統在內的各個重大工程的集中爆發是一個瓜熟蒂落和水到渠成的自然過程,這是自然科學的規律。中國人講究因勢利導和水到渠成,科技發展就正是如此。目前中國的「水」已經到了(錢、人才和國際環境都已經到位),「渠成」就在未來的八年,你我都可以見證。    未來將是中國科技收穫最輝煌的井噴時期。神舟、神光、神龍、神算等等一一開花結果、隱形戰機升空、「蛟龍」潛入深海、綠色能源開發、深海資源開發、航空母艦研發進入高速檔、大飛機上天、新式武器裝備不斷亮相、十二五期間要完成「百箭百星」(也就是每年至少發射二十顆衛星叫西方國家瞠目結舌)、快速應急空間飛行器,我們等著看一場接一場的連台好戲。   結束語  我們對中國科技的發展充滿信心。讓我們看一眼北京太空中心一排排坐在電腦前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大多數是二十幾歲和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們勤奮的精神、從容的態度、說話的自信和眼中散發的熱情非常令人感動,他們就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    中國與發達國家在科技頂層的競爭逐漸拉開帷幕,北斗是中方的主角之一。我們相信它會演好,或者越演越好。中國龐大的消費群體都應做它的拉拉隊,為它鼓掌、喝彩。在它闖世界的漫長歲月里,中國永遠都是它的主場。

  


推薦閱讀:

少女的月經噩夢
如何擺脫噩夢
舉報人噩夢生活顯示刑法缺陷
烏克蘭若生戰噩夢將接二連三
第九章 琳女神的傳奇與傳奇的覆滅,我的第一次表白(終)

TAG:中國 | 美國 | 噩夢 | 專題 | 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