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詩集【下冊·注釋版】
蜀道難靜安於1912年12月19日致鈴木虎雄信中云:「近作《蜀道難》一首,乃為端午橋尚書方作。」端方,字午橋,號齋。滿洲正白旗人。歷任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撫,攝湖廣總督、兩江總督。羅振玉任江蘇師範學堂監督、學部參事官,即端方所薦。辛亥革命起,端方率鄂軍入川,部眾皆變,端方為軍官劉怡鳳所殺。此詩敘述端方的生平事迹及學術成就,對其被殺過程更詳細描寫,並深表惋惜。詩中對端方可謂揄揚備至,但五年後靜安致羅振玉書中卻說:「永(靜安自稱)之《蜀道難》頗於忠敏(端方的謚號》有微辭,他日尚須補過也。」對案輟食慘不歡,請為君歌蜀道難。蜀江委蛇幾千折,峰巒十二煙雲間。中有千愁與萬冤,南山北山啼杜鵑。①借問誰化此?幽憤古莫比。雲是江南開府魂,非復當年蜀天子。②開府河朔生名門,文章政事頗絕倫。早歲才名揭曼碩,中年書札趙王孫。③簪筆翩翩趨郎署,繡衣一著飛騰去。十年持節遍西南,萬里皇華光道路。④幕府山頭幕府開,黃金台畔起金台。主人朱畢多時譽,賓客孫洪盡上才。⑤奉使山林絕馳道,幸緣薄譴歸田早。寶華庵中足百城,更將何地堪娛老。⑥【注釋】①「對案」六句:對著几案不能進食,心情凄慘不歡。我願為您唱一曲《蜀道難》。蜀江綿延東下幾千曲折,巫山十二峰巒都在煙雲間。其中有著千萬種冤愁———南山北山中都聽到杜鵑哀怨的啼聲。蜀江:指流經四川的一段長江。峰巒十二:見《戲效季英作口號》詩之一注。杜鵑:同上注。②「借問」四句:借問一聲是誰人化成此鳥?所含的幽憤連古人杜宇也不能相比。據說是江南開府的魂魄,不再是當年的蜀國天子。開府:指高級官員。可成立府署、選置僚屬者。端方曾為兩江總督,故稱。③「開府」四句:開府出生於河朔的名門,無論是文章或政事都是絕倫超群的。早年時已像揭曼碩那樣頗有才名,中年時的書法也有趙孟的成就。河朔:河北。端方世居直隸豐潤(今屬河北)。揭曼碩:揭?斯(1274—1344)字曼碩。元代文學家,與虞集齊名。有《揭文安公全集》。歐陽玄《豫章揭公墓志銘》:「天曆、至順中,大臣有薦文士,人主必問之曰:『其才比揭曼碩如何?』」趙王孫:指趙孟。趙為宋室之後,故稱王孫。元代的書法大家。④「簪筆」四句:當年他簪筆出仕,風度翩翩地來到郎署,一穿起繡衣便馬上飛騰而上,十年來持著使節行遍西南,作為皇帝的使臣光耀萬里道路。簪筆:插筆於冠,以備書寫。因指仕宦。翩翩:形容風度優美。曹丕《與吳質書》:「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郎署:端方早年由蔭生中舉人,入貲為員外郎,遷郎中。故云。繡衣:官名。漢代設繡衣直指之職,又稱繡衣御史,杖斧持節,為皇帝特派之執法大員。光緒二十四年(1898),端方為記名御史,故稱。飛騰:謂迅速升遷。端方御史當年即升陝西按察使,翌年護理陝西巡撫,並改任陝西布政使,一路飛黃騰達。皇華(huā花):《詩?小雅》篇名,《序》云:「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因以指皇帝的使臣。杜甫《寄韋有夏郎中》詩:「萬里皇華使,為僚記腐儒。」⑤「幕府」四句:在幕府山頭成立幕府,在黃金台畔建起金台。作為主人,他好像朱筠、畢沅那樣為時人所譽,他的賓客也都像孫星衍、洪亮吉那樣是上等人才。幕府山:在江蘇南京市南。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設武帳於此,故名。開幕府:建立府署。詩中謂端方任兩江總督。府署設於江寧(今南京)。黃金台:古台名。又稱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於易水之南。相傳燕昭王所築,置千金於台上,以延請天下賢士。朱畢:指朱筠、畢沅。朱筠,字竹君,號笥河,順天大興(今屬河北)人。乾隆十九年進士,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督安徽、福建學政。姚鼐《朱竹君先生別傳》云:「先生暮年賓客轉盛,入其門者皆與交密。」畢沅,字蘅,一字秋帆,江蘇鎮洋(今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授修撰,官至湖廣總督。洪亮吉《畢宮保遺事》云:「公愛士尤篤,聞有一藝長,必馳幣聘請,惟恐其不來,來則厚資給之。」朱、畢二人皆清代學者,又好金石之學,門下士甚多,因以況端方。孫洪:指孫星衍、洪亮吉。孫、洪皆乾嘉年間著名學者。孫氏曾游於朱筠之弟朱及畢沅之門下,洪氏亦游於朱筠及畢沅之門下。洪亮吉《畢宮保遺事》云:「余與孫兵備星衍留幕府最久,皆擢第後始散去。」端方在總督任上時,亦好招賓客。《清史稿?端方傳》云:「端方性通,不拘小節。篤嗜金石書畫,尤好客,建節江、鄂,燕集無虛日,一時文采几上希畢(沅)、阮(元)雲。」⑥「奉使」四句:他奉命為山林之使,因為橫絕馳道而獲罪,所幸的是由於罷官而得以早歸田園。寶華庵中的藏書能抵百城,還有什麼地方可比得上這兒可以娛老?「奉使」句:端方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時,適逢慈禧安葬,端方派人沿途照相,又在風水牆內的樹上安設電燈電線,結果被彈劾,以「大不敬」之罪名而免職。「奉使山林」,即指為慈禧安葬事。「絕馳道」,橫越馳道。古時亦為不敬之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漢成帝之為太子,元帝嘗急召之。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西至直城門,方乃得度。」《清史稿?端方傳》載:「孝欽皇后梓宮奉安,端方輿從橫衝神路,農工商部左丞李國傑劾之,坐違制免。既而御史胡思敬又彈其貪橫凡十罪,事下張人駿,覆奏入,以不治崖檢被訶斥。」薄譴:薄責,輕微的責罰。指免官。寶華庵:端方的書齋名。因藏有舊拓《西嶽華山碑》而得名。百城:《魏書?逸士傳?李謐》:「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因以「百城」指豐富的藏書。嗚呼,乾嘉以還盛文物,器車爭為明時出。士夫好事過歐趙,學子考文陋王薛。①近來山左數吳陳,江左潘吳亦絕倫。開府好古生最後,搜羅頗出諸家右。齋著錄苦未盡,請述一二遺八九。②玉刀三尺光芒靜,寶雞銅禁尤完整。孤本精嚴華岳碑,千言謨訓毛公鼎。③河朔穹碑多輦致,中餘六代朱文字。丹青一卷顧長康,唐宋紛紛等自鄶。④開府此外無他娛,到處琳琅載後車。頗怪長沙儲木屑,不愁新息謗明珠。⑤比來輦轂多閑暇,倦夜摩挲窮日夜。自謂青山老向禽,那知白首隨王賈。⑥【注釋】①「嗚呼」四句:啊,乾嘉以來文物昌盛,古代的器車好像爭著在這盛世中出土,士大夫們對古董的熱心要勝過歐陽修、趙明誠,而學者們對文物的考據就更超於王、薛尚功了。器車:《禮記?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古人認為古代的器與車出土,是盛世的祥瑞。好事:謂愛好某種事業。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非好事者不可妄傳書畫。」歐趙:指歐陽修與趙明誠。兩人皆北宋的金石學家。歐陽修撰有《集古錄》十卷,收集歷代石刻跋尾四百餘篇。為中國現存最早研究石刻文字的專書。趙明誠所藏商周彝器及漢唐石刻甚富,編成《金石錄》三十卷。王薛:指王與薛尚功。兩人皆南宋的金石學家。王有《嘯堂集古錄》二卷,錄三百四十五器,並有釋文。薛尚功有《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二十卷,錄五百一十一器,摹錄文字,並加考釋,為宋代所出青銅器的重要著錄。陋王薛,以王、薛為陋。②「近來」六句:近來山東的學者要數到吳式芬、陳介祺,江蘇的學者潘祖蔭、吳大也可算是同輩中少有的了。總督大人好古而又生得較晚,搜羅文物方面要勝於以上諸家。齋的著錄很多難以數盡,只能說其中一二而略去八九。山左:指山東。吳陳:指吳式芬與陳介祺。兩人皆清末著名的金石學家。吳為山東海豐(今無棣)人,著有《古錄金文》三卷。陳介祺是山東濰縣人,著有《傳古別錄》、《十鐘山房印舉》等。兩人又合輯有《封泥考略》十卷。江左:指江蘇。潘吳:指潘祖蔭和吳大。兩人皆江蘇吳縣人。潘氏著有《攀古樓彝器款識》二卷,吳氏著有《齋集古錄》二十六冊,錄有一千零二十六器,間有考釋,為清代金文著述中較佳之作。開府:指端方。齋:端方的齋名。端方著有《齋吉金錄》八卷、《續錄》二卷,附《補遺》。尚有《齋藏印》十六卷,《齋藏石記》四十四卷,《齋藏磚記》二卷,《壬寅消夏錄》四十卷。③「玉刀」四句:齋中藏有三尺長的玉刀光芒已靜,在寶雞出土的銅禁更是完整。還有精嚴的《華岳碑》孤本以及洋洋千言的記錄周王誥誡的《毛公鼎》。玉刀:此為齋珍藏之品。靜安《周玉刀跋》云:「陽端忠敏公藏古玉刀一,長漢建初尺二尺八寸強,其上塗朱,赤色爛然,忠敏謂即周之赤刀。忠敏殉國後,此刀流於滬肆。」寶雞銅禁:《齋吉金錄》卷一載「禁十二器」,光緒二十七年於鳳翔寶雞三十里鬥雞台出土。容庚《清代吉金書籍述評》云:「禁乃承尊之器,自宋以來,沒有發現過,何況同出共二十器,實乃國之至寶。1924年春,為美國人福開森盜運出口,售於紐約中央博物館。」華岳碑:指《西嶽華山廟碑》。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華山廟碑石久佚,流傳天壤者僅三冊,一曰長垣本,一曰華陰本,一曰四明本,載在典籍,盛名煊赫。朱竹跋云:『觀者驚心動魄。』非虛語也。端忠愍(即端方)歷年搜討,乃得全歸篋衍。」毛公鼎:西周晚期銅器。清道光末年出土於陝西岐山,後為陳介祺所得。陳氏卒後,端方派人至陳家強買。現存台灣故宮博物院。毛公鼎為一代重器,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七字,記述周宣王誥誡及褒賞其臣下毛公事。靜安有《毛公鼎考釋序》。④「河朔」四句:河朔地區的碑刻不少用車子運來,其中還有六代的朱書文字。尤其是晉代顧長康的一幅圖畫,真使唐宋人的畫作相形見絀。穹碑:圓頂高大的石碑。此指漢魏碑刻。《齋藏石記》中所載漢《楊叔恭碑》、魏《曹真碑》、晉《郛休碑》、東魏《蔡碑》等,均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此外,端方還搜集了不少北朝造像及唐人碑刻。六代朱文字:當指六朝時碑誌上的書丹文字。如西魏高昌章和十六年《畫承及妻張氏墓誌》,後三行為朱文字,未刻。然檢《齋藏石記》,端方所藏碑誌中未見有書丹者。待考。顧長康:顧愷之,字長康。東晉著名畫家,善圖寫人物,逼真細緻,為世所重。端方藏顧愷之《洛神賦圖》,絹本設色,前半缺損,近人考證為宋人摹本。等自鄶:《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吳公子季札來聘,聽樂。「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杜預註:「《鄶》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聞此二國歌,不復譏論之,以其微也。」在《詩?國風》中,《鄶風》排列在後,季札認為《鄶》以下更微不足道。⑤「開府」四句:總督大人除此之外別無愛好,所到之處,後車中滿目琳琅滿載而歸。人們奇怪他像陶侃儲藏木屑那樣搜集無用之物,真不怕像馬援那樣招來明珠之謗。長沙:指陶侃。陶侃封長沙郡公,故稱。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陶侃〕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廳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新息:指馬援。馬援封新息侯,故稱。《後漢書?馬援傳》:「初,援在交,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時人以為南土珍怪,權貴皆望之。援時方有寵,故莫以聞。及卒後,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因稱蒙冤被謗為「薏苡明珠」或「明珠謗」。四句意說,端方搜集古文物,人皆以為無用之物,故不愁被謗。⑥「比來」四句:近時京城中多閑暇之日,晚間睏倦休息時便摩挲賞玩,自夜達旦。本以為可像向長、禽慶終老青山之中,怎想到年老頭白時還要像王粲、賈誼般辛勞在外。向禽:向長與禽慶的合稱。《後漢書?逸民傳》:「向長,字子平,河內朝歌人也,隱居不仕……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嶽名山,不知所終。」王賈:王粲與賈誼的合稱。王粲為東漢末文學家,曾避亂荊州依劉表。賈誼為西漢文學家,曾被讒貶為長沙王太傅。宣統三年(1911),端方被清廷起用,赴湖北帶兵。因以南行的王、賈作喻。鐵官將作議紛紛,詔付經營起重臣。又報烽煙昏玉壘,便移旌節上荊門。①玉壘荊門路幾許,可憐遍地生榛莽。木落秋經灧堆,風高暮宿彭亡聚。②提兵苦少賊苦多,縱使兵多且奈何。戲下自翻漢家幟,帳中驟聽楚人歌。③楚人三千公舊部,數月巴渝共辛苦。朝趨武帳呼元戎,暮叩轅門詬索虜。④徹侯萬戶金千斤,首級還須贈故人。此意公私君莫問,此時恩怨兩難論。⑤愛弟相隨同玉碎,贈官賜謚終何濟。銅鼓聊當《蒿里》歌,鐵籠便是東園器。⑥殺胡林中作帝?,蜀鹽幾斛相交加。留取使君生面在,順流直下長風沙。⑦南樓到日人人識,猶憶使君曾駐節。將軍置衛為周防,父老遙看暗嗚咽。⑧昔聞暴抗漢與明,規摹還使後人驚。和州有廟祠余闕,西楚何親葬?城。⑨即今蠻邸懸頭久,枯骨猶聞老兵守。白狄誰歸先軫元,朱空請王琳首。0瑏瑠玉軸牙籤盡作塵,《蘭亭》殉葬更無因。頗聞紀歸齊國,復道龍文委水濱。0瑏瑡首在荊南身在蜀,歸魂日夜西山麓。千里空馳江上心,一時已抉城門目。0瑏瑢。可憐蕭瑟滿江潭,無限江南與漢南。莫向翠微舊山色,西風落木歸來庵。0瑏瑣【注釋】①「鐵官」四句:這時候,掌管冶鐵的官員和掌管建設的官員們議論紛紛,皇帝下令要認真處理而起用重臣。又傳來四川發生動亂,烽煙四起,便移駐使者的旌節直上荊門。鐵官:秦漢官名。主管冶鐵。將作:秦漢官名。掌管營建之事。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灌縣北。此代指四川。旌節:使者所持之節,以為憑信。荊門:今四川宜都。宣統三年四月初十日(1911年5月8日),皇族內閣成立,宣布鐵路幹線國有。川鄂湘粵四省掀起保路風潮,反對鐵路國有。端方被清廷起用為粵漢、川漢鐵路大臣。四川民眾罷市罷課,被川督趙爾豐開槍鎮壓。端方奉命帶湖北新軍入川辦理川事。②「玉壘」四句:前往玉壘和荊門要經多少路?可憐到處動亂,遍地叢生榛莽。秋天葉落時經過灧?堆,月黑風高之夜歇宿在強盜出沒的地方。灧?堆:長江瞿塘峽口的險灘。在四川奉節縣東。彭亡:《後漢書?岑彭列傳》載,公孫述命人於資中拒岑彭之兵。彭使精騎破荊門,入武陽。「彭所營地名『彭亡』,聞而惡之,欲徙,會日暮,蜀刺客詐為亡奴降,夜刺殺彭。」四句寫端方率兵自湖北入四川,沿途荒涼破敗。九月二十八日(11月18日)端方行抵資中,不敢再前進。詩用「彭亡」之典,既點出地名,亦為端方之死作伏筆。③「提兵」四句:帶來的兵太少而賊人太多。即使兵多又有什麼用呢?自己的部下都打出漢家的旗號,好比楚霸王在帳中聽到四面楚歌。戲(huī麾)下:同「麾下」。主將旌麾之下,指部下。「帳中」句,典出《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四句寫端方兵駐資中,已陷入四川保路同志軍的包圍之中,連自己的部下也叛變了。④「楚人」四句:三千名湖北士兵是您的老部下,幾個月來在巴、渝一帶共同辛苦。早上還到武帳前尊呼元戎,晚上卻在轅門前大罵「索虜」。楚人三千:指端方所帶的湖北新軍兩千人。巴渝:指四川東部和重慶地區。吳慶坻《端總督傳》:「公至漢口,詔率師入川查辦,尋罷蜀督,命公署理。八月至重慶而鄂變作。九月進次資州。」索虜:南北朝時南人對北方外族的蔑稱。索,指髮辮。清末時漢人亦罵滿人為索虜。章炳麟《箴新黨論》:「索虜入關以後,黨人已絕,而臭味所遺,百年未絕。」端方為旗人,故被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詬罵。吳慶坻《端總督傳》:「所部鄂軍陰懷反側,十月初七日晡時,兵官劉怡鳳率軍隊持械入室,語不遜。」即謂此事。⑤「徹侯」四句:誰能得到我的頭顱,當能封侯萬戶賞金千斤,這個頭顱還是贈送給老相識吧!其中用意是為公還是為私你就不要再問了,這時候的恩恩怨怨雙方實在也難以評說。徹侯:秦漢時二十級軍功爵中的最高級。多授予有功的異姓大臣。《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在烏江邊被漢軍追擊,「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四句寫端方被革命黨人所殺。⑥「愛弟」四句:相隨在軍中的愛弟也同為玉碎,即使朝廷贈官和賜謚又有什麼用呢?敲擊銅鼓姑且當作《蒿里》之歌,函首的鐵籠便是東園的秘器。愛弟:指端方之弟端錦。玉碎:喻堅貞不屈而死。贈官賜謚:端方死事狀聞,朝廷贈端方太子太保,謚忠敏;端錦謚忠惠。銅鼓: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祭神的樂器。蒿里歌:古輓歌名。晉崔豹《古今注?音樂》:《薤露》、《蒿里》,並喪歌也……謂人死魂魄歸於蒿里。」鐵籠:端方被殺後,革命黨人以鐵籠函其首。東園器:指棺材。《漢書?佞幸傳?董賢》「東園秘器」顏師古注引《漢舊儀》:「東園秘器作棺梓,素木長二丈,崇廣四尺。」⑦「殺胡」四句:他在殺胡林中成了所謂的「帝?」,頭顱周圍放滿了幾十斤蜀鹽。保存好這位使君的本來面目,在船中順流直下到達長風沙。殺胡林:地名。在今河北欒城縣西北。傳說唐武則天時,襲突厥,群胡死於此,故以名之。此借指端方死事之所。帝?:《舊五代史?契丹傳》載,遼太宗耶律德光在殺胡林死後,「契丹人破其屍,摘去腸胃,以鹽沃之,載而北去,漢人目為『帝?』焉。」使(shì試)君:對奉命出使的人的尊稱。長風沙:沙洲名。在安徽安慶附近的長江中,現已併入長江北岸。詩中借指武昌。以上八句寫革命黨人以鐵籠函端方之首送致武昌。⑧「南樓」四句:首級傳到南樓之日人人皆識,還記得使君當日曾在此地駐節。如今將軍在首級四周設置了守衛防範,父老們只能遠遠觀望暗中嗚咽。南樓:東晉征西將軍庾亮鎮守武昌時曾登城南樓觀賞風光,後人遂於武昌建南樓以為紀念。詩中借指武昌。駐節:大官於外執行使命,在當地住下。節,符節。將軍:指武昌起義的將領。周防:謹密防護。⑨「昔聞」四句:曾聽說性格最是猛直的漢高祖和明太祖,他們的遠略規摹還能使後人驚異欽佩。明太祖在和州建廟祭祀余闕,漢高祖與西楚霸王本無親故,但也把他禮葬在城山中。暴抗:暴猛抗直。《史記?佞幸列傳》:「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和州:今安徽和縣。余闕:元末大臣。為都元帥、江淮行省參知政事。駐守安慶。陳友諒攻安慶,城陷。自殺。《元史?余闕列傳》:「及安慶內附,大明皇帝嘉闕之忠,詔立廟於忠節坊,命有司歲時致祭雲。」《明史?危素傳》:「詔謫和州,守余闕廟。」城:在今山東平陰。《史記?項羽本紀》:「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詩意謂革命黨人不如漢高祖、明太祖那樣敬重敵方的英烈。0瑏瑠「即今」四句:到如今武昌官府中還一直懸掛著那頭顱,還聽說有老兵看守著枯骨。唉,在白狄中誰能歸還先軫的人頭,朱請求還葬王琳的首級也只是徒然。蠻邸:南蠻的官邸。指南方革命黨人的官府。白狄:我國古代西北地區少數民族之一。狄族的別種。王國維《鬼方昆夷狁考》:「秦漢以後之隗姓皆白狄故也。」先軫:即原軫。春秋時晉大將。《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狄伐晉,及箕。八月戊子,晉侯敗狄於箕。缺獲白狄子。先軫曰:『匹夫逞志於君,而無討,敢不自討乎?』免胄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元,首也。朱:南朝梁驃騎府倉曹參軍。王琳:南朝梁將帥。字子珩,會稽山陰(今紹興)人。梁元帝時遭忌出為廣州刺史。梁亡,降於北齊。因軍功封會稽郡公、巴陵郡王。陳將吳明徹來攻,圍壽陽。王琳兵敗被殺。《北齊書?王琳傳》載,王琳被殺後,「傳首健康,懸之於市。琳故吏梁驃騎府倉曹參軍朱,致書陳尚書徐陵求琳首……持其首還於淮南。」詩中以先軫、王琳設喻,謂革命黨人不肯歸還端方的頭顱。0瑏瑡「玉軸」四句:那些精美的圖書全都化為塵灰,所收藏的古代墨跡連殉葬也不能了。還聽說珍貴文物已被人攫取,又說他的著述也被委棄在水濱。玉軸:以玉為飾的捲軸。牙籤:以象牙製成的書籤。蘭亭殉葬:蘭亭,指《蘭亭序》。東晉王羲之書。唐時為太宗所得。太宗死,以之殉葬。端方藏有宋拓定武本《蘭亭序》,有王虛舟、伊墨卿、宋葆淳題識,被稱為海內寡雙之品。紀(yǎn演):《左傳?成公二年》:「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玉磬與地。」杜預註:「,玉甑,皆滅紀所得。」按,紀,當為齊國滅紀國時所得的銅器。詩中指端方所藏的銅器已被革命黨人取得。龍文:喻雄偉的文筆。韓愈《病中贈張十八》詩:「龍人百斛鼎,筆力可獨扛。」此指端方的著述。0瑏瑢「首在」四句:人頭在荊南而身軀在蜀地,他的歸魂日夜都在北京西山之麓。當初徒然地在長江上心馳千里,如今卻在城門上抉目長看。荊南:荊州之南。指武昌。西山:在北京城西北。此指皇帝所在的地方。末句用春秋吳國伍子胥之典。《史記?吳太伯世家》載,吳國大夫伍子胥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夫差不聽,賜子胥死。子胥臨死時說:「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後用為忠臣殉身之典。又,《太平廣記》卷二九一「伍子胥」條載,子胥臨終,「戒其子曰:懸吾首於南門,以觀越兵來,以魚皮裹吾屍,投於江中,吾當朝暮乘潮,以觀吳之敗。」詩中用「抉目」典,亦欲以觀革命黨人之敗。據吳慶坻《端總督傳》載:「鄂軍函公首送武昌,而州紳廖承斂公與公弟忠骸渴葬州城外獅子洞。明年,鄂軍感公忠義,迎公之喪至漢口,歸元而改斂焉。」0瑏瑣「可憐」四句:最可悲憐的是,看到江潭上的柳樹一片蕭瑟,無論是江南還是漢南都是如此。唉,不要再望那舊時蒼翠的山色了,西風落葉,歸來庵中更是凄涼了上二句典出北周庾信《枯樹賦》:「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翠微:蒼翠的山色。歸來庵:端方的書齋名。詩中用此,暗有「魂兮歸來」之意。四句寫自己的感觸。世事發生巨大的變化,心中無限悲涼。以上為第三段。寫端方復出及率兵入川到被殺的經過。觀紅葉一絕句作於1912年秋,時旅居京都。詩中寫日本秋山紅葉的美景,抒發作者深刻的感受。漫山填谷漲紅霞,點綴殘秋意太奢。①若問蓬萊好風景,為言楓葉勝櫻花。②【注釋】①「漫山」二句:楓葉,像瀰漫的紅霞,鋪遍秋山,填滿谷。它本只是點綴殘秋,現在卻未免太多了。奢:多。《蕭箋》謂「點綴」一語,「似有無窮難言之意」。②「若問」二句:如果問到蓬萊三島的好風景,我就會說楓葉勝過櫻花。蓬萊:指日本。末句雖從杜牧《山行》詩「霜葉紅於二月花」化出,用意卻有別。櫻花為日本國花,春日開時非常絢麗,然轉眼已滿地凋零,日人亦常以櫻花喻人生之短暫與無常。靜安謂經霜之楓葉勝於櫻花,當寓其家國身世之感。壬子歲除即事據《王國維全集?書信》載,靜安於「壬子除夕前一夜」致繆荃孫書中附有此詩,並註明「國維草稿」。可知詩實作於1913年2月4日。所附之詩與定本字句出入頗大,定本中遺老的情調更濃,語亦更頹唐。詩中感憶故國舊事,不勝今昔之感。又向殊方閱歲闌,夢華舊事記應難。①緇塵京洛渾如昨,風雪山城特地寒。②可但先人知漢臘,定誰軍府問南冠。③屠蘇後飲吾何憾,追往傷來自寡歡。④【注釋】①「又向」二句:又在他鄉中度過一年最末的日子,當日在京城如夢般的舊事也應難記了。殊方:他鄉,指日本。夢華:謂追憶往事恍如夢境。《列子?黃帝》:「晝寢而夢,游於華胥之國。」宋孟元老有《東京夢華錄》,記述北宋故都汴京之事。②「緇塵」二句:仍像昔日在京城那樣,我的衣裳撲滿了塵土;可是這裡山城中的風雪,卻使人感到特別寒冷。緇塵京洛:語本南朝齊謝《酬王晉安》詩:「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緇塵,黑色灰塵。喻世俗的污垢。兩句意說,自己在日本京都勞碌奔波,一如昔日,而心境卻大不相同了。③「可但」二句:豈只我們的先人知道漢家的風習,我也知道在軍府被詢問的囚徒會是誰人了。漢臘:漢代祭祀名。漢代以戌日為臘,即冬至後第三個戌日。陸遊《無咎兄郡齋燕集有詩末章見及敬次元韻》詩:「微吟劇醉不知倦,坐閱漢臘逾周正。」這裡以漢臘代表故國的禮法、風俗等。軍府:軍中府庫。每用以囚禁俘虜。南冠:春秋時南方的楚人之冠。《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上句意說日本仍保存中國古代的禮法習俗;下句意說,自己在日本像被拘禁的異國囚徒。④「屠蘇」二句:即使是後飲屠蘇我也沒什麼遺憾,只是追懷往日擔憂未來而獨自鬱鬱寡歡吧了。屠蘇:酒名。古代以屠蘇等藥草浸酒,正月初一飲之,以期健康長壽。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次第從小起。」董勛云:「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時靜安年方三十六歲,已有「後飲」的老者之嘆,可想見其心境之悲涼。詠史(五首)癸丑詠史五首,作於1913年2月。名為詠史,實則借古諷今。時袁世凱已竊據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位,詩人身在日本,心懷故國,對袁氏的陰謀反覆尤為憎恨,故詩語頗為憤激。一六龍時御天,肇跡玄黃戰。牧野始開周,垓下遂造漢。①洛陽縛二豎,唐鼎初雲奠。趙宋號孱王,神武耀淮甸。②威既旁薄,大號乃渙汗。六合始摶心,群醜亦革面。③令行政自舉,病去利乃見。游士復庠序,征夫歸隴畔。④百年開太平,一日資塗炭。自非舜禹功,漫侈唐虞禪。⑤【注釋】①「六龍」四句:六龍依照時運以控御天體,肇始於猛烈的血戰。如牧野之戰開創了周朝,垓下之戰建立了漢代。「六龍」句:《易?乾》:「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六龍,本指《易》乾卦的六爻。孔穎達疏:「乾元乃統天之義,言乾之為德,以依時乘駕六爻之陽氣,以控御於天體。」因以象徵君主的統治。肇跡:肇始,開始。玄黃戰:《易?坤》:「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又,「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龍戰時血流於地,混合成青黃之色。兩句意說,王朝的開創,始於戰爭。「牧野」句:《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牧野,在商朝之都朝歌南七十里,即今河南淇縣。周武王伐紂,在牧野大敗商軍,進佔朝歌,紂自焚死。商亡。史稱「牧野之戰」。「垓下」句:《史記?項羽本紀》載,劉邦圍困項羽於垓下,大敗楚軍。項羽自殺。見《蜀道難》詩「提兵」四句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②「洛陽」四句:唐太宗在洛陽捉住了那兩個豎子,唐朝的基業算是奠定了。趙宋雖然被稱為「孱王」,但平定南唐時仍不失為神明英武。二豎:指王世充與竇建德。王世充據東都洛陽稱帝,唐太宗進兵圍洛陽。竇建德自河北來救,兵敗被擒。洛陽破,王世充、竇建德俱被殺。孱王:懦弱的君王。神武:見《詠史》二十首之五注。淮甸:淮河流域地區。五代十國時,南唐佔據今淮南、江蘇、江西一帶。宋太祖趙匡胤出兵平南唐,統一中國。③「威」四句:他們的威勢當已十分宏偉時,便可以稱帝發號施令。整個天下開始同心同德,那些壞伙們也洗心革面了。威:威嚴,威勢。旁薄:廣大,宏偉。「大號」句:語本《易?渙》:「九五,渙汗其大號。」朱熹本義:「九五巽體,有號令之象,汗謂如汗之出而不反也。」因以「渙汗大號」謂帝王之號令,如人之汗,一出而不可收。六合:天地四方。指天下、人世間。摶(zhuān專)心:同「專心」。《史記?秦始皇本紀》:「普天之下,摶心揖志。」革面:《易?革》:「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後以喻徹底改悔。④「令行」四句:號令順利施行,政治也自能發展,弊病消除後,利益便可得到。那些到處遊說的讀書人也回到學校中,外出作戰的士兵也返回田地里。游士:古時四處進行遊說活動的士子。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漢書?董仲舒傳》:「設庠序以化於邑。」泛稱學校。⑤「百年」四句:開創了百年的太平基業,但一日之間卻遭到了災難摧殘。唉,有人本來就沒有立過舜、禹那樣的功勞,那就不要亂談什麼唐、虞的禪讓了。塗炭:泥淖和炭灰。比喻艱困、災禍。舜禹、唐虞:見《詠史》二十首之五、《坐致》詩注。侈:誇耀、誇大。禪(shàn善):以帝位讓給人。《孟子?萬章上》:「孔子曰:『唐虞禪,夏後殷周繼,其義一也。」唐堯禪讓給虞舜,虞舜禪讓給夏禹,古人認為是「大聖之懿事」。詩中歷述周、漢、唐、宋創業之艱,末四句謂袁世凱並無赫赫之功而取得大位,還誇耀說是唐虞禪讓般的懿事。二先王號聖賢,後王稱英雄。英雄與聖賢,心異術則同。①非仁民弗親,非義士莫從。智勇縱自天,饑溺思在躬。②要令天下肥,始覺一身崇。百世十世量,早在締構中。③黃屋何足娛,所娛以其功。成家與仲家,奄忽隨飄風。所以曹孟德,猶以漢相終。④【注釋】①「先王」四句:人們把先王稱為「聖賢」,把後王叫做「英雄」。英雄跟聖賢的本心是有異的,而所用的方法卻相同。先王:指上古賢明的君主。《易?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孝經?開宗明義》:「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唐玄宗註:「先代聖德之主、能順天下人心,行此至要之化。」後王:後世繼起的君主。《後漢書?董仲舒傳》:「夫五百年之間,守文之君,當塗之士,欲則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眾,然猶不能反,日以仆滅,至後王而止,豈其所持操或悖繆而失其統與?」②「非仁」四句:如果不是用「仁」,民眾就不親近;如果不是用「義」,士子就不服從。天生下來聰明勇敢的君主,應想到民眾生活的痛苦是與自己有關的。縱自天:天所放任,意謂上天所賦予。饑溺:語本《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四句謂君主應以仁義為治術,關心民眾疾苦。四句謂君主應以仁義為治術,關心民眾疾苦。③「要令」四句:要使到天下人民都富足,君主才真正感到自己的偉大。王朝傳序能否十世以至百世,早在開創基業時就已定下來了。天下肥:《禮記?禮運》:「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舊唐書?韓休傳》:「帝(玄宗)嘗引鏡默然不樂,左右曰:『自韓休入朝,陛下無一日歡,何不去之?』帝曰:『吾雖瘠,天下肥矣。』」「百世」句:戴德《大戴禮記?武王踐祚》:「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盧辯註:「皆謂創基之君。十百世,謂子孫無咎譽者,於十百之外,天命則有興改,其廢立大節依於此。」締構:猶締造。此指王朝的開創經營。④「黃屋」六句:帝王之位不足以使他快樂,所感到快慰的是他的功勞。成家與仲家這些顯赫的人物,也轉瞬間隨風而逝不留痕迹。所以曹孟德作為臣子,還是以漢相相終。黃屋:古代帝王專用的黃繒帝蓋。亦為帝王所居宮室,因以指帝位。《北史?魏宗宣傳論》:「至如神武之不事黃屋,高揖萬乘,義感鄰國,祚隆帝統。」成家:東漢初年公孫述佔據成都,自立為帝:號成家。《後漢書?公孫述傳》:「建武元年,(述)遂自立為天子,號成家,色尚白,建元曰龍興元年。」建武十一年,為吳漢所敗,族滅。仲家;東漢末袁術佔有江淮,自立為帝,號仲家。《後漢書?袁術傳》:「建安二年,因河內張炯符命,遂果僭號,自稱仲家。」兩年後,為曹操所破,病死。曹孟德:東漢末曹操之字。曹操於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專斷國事,封魏王,但始終沒有篡奪帝位,故詩人說他「猶以漢相終」。此首寫古代的聖賢與英雄,皆以仁義治天下,為國家百世著想。末二句以曹操設喻。意謂袁世凱不如曹操,他不能與清朝相終而陰謀奪權篡位。三典午師曹公,世亦師典午。①赫赫荀賈輩,所計在門戶。師尹既多辟,庶政乃無度。②季倫名家子,文采照區宇。堂堂南州牧,乃劫西域賈。③祖逖出東塘,戴淵踞淮浦。虎狼在堂室,徙戎復何補。④神州遂陸沉,百年委榛莽。寄語桓元子,莫罪王夷甫。⑤【注釋】①「典午」二句:司馬氏仿效曹公,後世的人又仿效司馬氏。典午:指魏、晉的司馬氏。見《讀史二首》之二注。曹公:指曹操。曹操為漢獻帝之丞相,掌握軍國大權,處心積慮為其子曹丕篡漢作好準備。兩句謂司馬氏之篡魏與曹氏之篡漢如出一轍,後世之亂臣賊子亦黨相效法,宋、齊、梁、陳亦皆以「禪讓」而登帝位。②「赫赫」四句:那顯赫的荀?、賈充等人,所考慮的只是家族的門第。作為國家重臣,行為卻是很多邪僻,那麼他們所推行的各種政務也必然是沒有法度的。赫赫:顯赫盛大貌。《詩?小雅?節南山》:「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旬賈:指荀?與賈充。荀?,曹操的謀士,建議迎漢獻帝都於許,使曹操取得有利形勢。後任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三國志?魏書?荀?傳》裴松之註:「世之論者,多譏?協規曹氏,以傾漢祚;君臣易位,實?之由。」賈充,司馬氏的親信,曹魏時任大將軍司馬、廷尉,參與司馬氏篡魏的陰謀。師尹:本指周太師尹氏,後作三公之稱。多辟:即多僻。多邪僻。《詩?大雅?板》:「民之多辟,無自立辟。」晉干寶《晉紀總論》:「察庾純、賈充之事,而見師尹之多僻。」庶政:各種政務。《易?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③「季倫」四句:石崇是名家之子,風流文采,光照天下。他身為堂堂的南州牧,卻出外行劫西域的商人。季倫:西晉石崇之字。石崇為石苞之子,石苞曾鼓吹司馬氏篡魏,封樂陵郡公,故稱崇為「名家子」。石崇能詩文,今尚存文九篇,詩十首。區宇:境域,天下。南州牧:石崇曾為南中郎將、荊州刺史,領南蠻校尉,加鷹揚將軍。《晉書?石崇傳》:「崇穎悟有才氣,而任俠無行檢。在荊州,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④「祖逖」四句:甚至連祖逖也出東塘行劫,戴淵亦盤踞淮水作賊。虎狼之輩已在堂室中,再議論「徙戎」又有何補?祖逖:東晉名將。晉元帝時豫州刺史,曾率部渡江,中流擊楫發誓,以表收復中原的決心。《世說新語?任誕》:「祖車騎(逖)過江時,公私儉薄,無好服玩。王、庾諸公共就祖,忽見裘袍重疊,珍飾盈列,諸公怪問之,祖曰:『昨夜復南塘一出。』祖於時恆自使健兒鼓行劫鈔,在事之人亦容而不問。」南塘,秦淮之南塘岸。詩中謂「東塘」,疑誤。戴淵:東晉征西將軍。《世說新語?自新》:「戴淵少時遊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徙戎:逼使移居中原的少數民族遷徙境外。《晉書?江統傳》:「統深惟四夷亂華,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論》。」⑤「神州」四句:神州大地便自此陸沉,百年來委於荒榛野草之中。真想告訴桓元子:不要光指責王夷甫了。神州陸沉:《世說新語?輕詆》:「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陸沉,比喻國土淪陷於敵手。桓元子;東晉權臣桓溫,字元子。桓溫在永和年間,滅成漢,攻前秦,入關中。後收復洛陽,屢請還都,不果。王夷甫:西晉大臣王衍之字。《世說新語?輕詆》劉孝標註引《八王故事》曰:「夷甫雖居台司,不以事物自嬰,當世化之,羞言名教,自台郎以下,皆雅崇拱默,以遺事為高。四海尚寧,而識者知其將亂。」王衍喜談老莊,任宰相時專謀自保,政治腐敗,引發永嘉之亂,王衍被石勒俘殺。本詩專論晉代歷史,謂司馬氏政權為篡位所得,大臣將領皆行邪僻,以導致禍亂髮生,中原大地遂陷異族之手。用意是譏諷袁世凱政權下皆虎狼之輩,必將使中國陷於陸沉的境地。四塞北引弓士,塞南冠帶民。耕牧既殊俗,言語亦異倫。①三王大一統,乃以禹跡言。大幕空度漢,長城已築秦。②古來制漠北,獨有唐與元。元氏儲祥地,唐家累葉婚。③神堯出獨孤,官氏北地尊。英英文皇帝,母后黑獺孫。④用茲代北武,緯以江左文。婉孌服弓馬,瀟洒出經綸。⑤蕃將在閫外,公主過河源。所以天可汗,古今唯一人。⑥【注釋】①「塞北」四句:在塞北皆為持弓射獵之士,在塞南多是戴冠束帶之民。耕田和畜牧本是不同的風俗,言語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引弓:持弓。謂善於騎射。冠帶:戴帽子與束腰帶,古代漢人的服飾。兩句語本《史記?匈奴列傳》引漢孝文帝遺匈奴書:「先帝制:長城以北,引弓之國,受命單于;長城以內,冠帶之室,朕亦制之。」②「三王」四句:三王以來所謂的大一統,是以中國的疆域而言。漢朝的軍隊徒然橫度大漠,秦國早已築起了長城。三王:指夏、商、周三代開國之君。大一統:《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後因稱封建王朝統治全中國為大一統。禹跡:相傳夏禹治水,足跡遍於九州。因稱中國的疆域為禹跡。《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跡,畫為九州。」大幕:同大漠。參見《詠史》二十首之十注。長城:《史記?匈奴列傳》:「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③「古來」四句:自古以來能控制漠北的,只有唐朝和元朝。漠北是元代的發祥地,又與唐王室有世代婚姻的關係。漠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的地區。即外蒙古。儲祥:聚集吉祥。張九齡《開元正歷握乾符頌並序》:「天固已儲祥以俟時,積分以差日,出入數代,多歷年所。」儲祥地,猶言發祥地,帝王開基創業之所。累葉:累世。④「神堯」四句:唐高祖出於獨孤氏,母族的官職和氏族地位在北方都是很尊貴的;傑出的唐太宗,母后是周文帝黑獺的外孫女。神堯:指唐高祖李淵。其廟號為「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獨孤:獨孤氏是北朝的著姓,源出於匈奴獨孤部。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大女嫁給宇文泰之子宇文毓,後為北周明帝,七女兒嫁給楊忠之子楊堅,後為隋文帝。四女兒嫁給李虎之子李,即李淵之父。英英:特立傑出貌。文皇帝:指唐太宗李世民。其廟號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黑獺:北周開創者周文帝宇文泰之字。唐太宗之母竇氏,其父竇毅,尚周文帝第五女襄陽公主。竇氏即宇文黑獺的外孫女。⑤「用茲」四句:用這代北的武功,結合起江左的文化。婦女們都能騎馬射獵,男子們氣度瀟洒,滿腹經綸。代北:代,指代州。今山西代縣。代北,唐代指雲、朔、蔚、忻、代五州。今山西北部地區。江左:江東。今蕪湖、南京長江河段以東地區。弓馬:指騎射。經綸:籌劃治理國事。⑥「蕃將」四句:把蕃將安置在京城之外,公主也度過河源去和親。所以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古今以來只有他一個人。蕃將:指少數民族的將領。閫(kǔn捆)外:京城以外。「公主」句:《舊唐書?太宗紀》載:貞觀十四年(640)二月,「送弘化公主歸於吐谷渾」;十五年正月,「吐蕃遣其國相祿東贊來逆女。丁丑,禮部尚書、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歸吐蕃。」天可汗:《舊唐書?太宗紀》載,貞觀四年(630)「夏四月丁酉,御順天門,軍吏執頡利以獻捷。自是西北諸蕃咸請上尊號為『天可汗』,於是降璽書冊命其君長,則兼稱之。」天可汗為突厥語意譯,即謂天下之君長。「古今」句:《舊唐書?太宗征》史臣曰:「況周發、周成之世襲,我有遺妍;較漢文、漢武之恢弘,彼多慚德。跡其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此詩當為中國邊境形勢而作。辛亥革命爆發後不久,帝國主義加強分裂中國的陰謀活動。1911年12月,在俄國的策動下,外蒙古宣布獨立,中華民國政府不予承認。五少讀陶杜詩,往往說饑寒。自來夸毗子,焉知生事艱。①子云美筆札,遨遊五侯間。孔璋檄豫州,矢在袁氏弦。②魏台一朝建,書記又翩翩。文章誠無用,用亦未為賢。③青春弄鸚鵡,素秋縱鷹?。咄咄揚子云,今為人所憐。④【注釋】①「少讀」四句:少年時讀陶淵明、杜甫的詩歌,詩中往往說到饑寒。自古以來,那些諂諛卑屈的稼伙,怎會知道生活的艱難呢?夸毗:《詩?大雅?板》:「天之方,無為夸毗。」朱熹集傳:「誇,大也;毗,附也。小人之於人,不以大言誇之,則以諛言附之也。」因以夸毗子指阿諛媚附之小人。魏阮籍《詠懷》之五三:「如何夸毗子,作色懷驕腸?」②「子云」四句;谷永善於持筆為文,以此而遨遊於權貴之間。陳琳作檄豫州的文章,是受袁紹的指使。子云:漢代谷永之字。荀悅《漢紀?成帝紀》:「穀子雲之筆札。」谷永為王氏五侯上客。五侯:漢成帝之舅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五人同日封侯,世稱五侯。孔璋;東漢末文學家阿琳之字。陳琳曾避難冀州,依附袁紹。作《為袁紹檄豫州文》,聲討曹操。豫州:時劉備為豫州刺吏。「矢在」句,語本晉王沈《魏書》:「太祖(指曹操)平鄴,謂陳琳曰:『君昔為本初(袁紹之字)作檄書,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謝曰:『矢在弦上,不得不發。』太祖愛其才,不咎。」③「魏台」四句;銅雀台一朝建起,那些風度翩翩的文人又紛紛到來。文章實在是沒有用的,即使用了也不見得是好事。魏台;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冬於鄴城建銅雀台,後人稱為魏台。書記翩翩:東漢末文學家阮,字元瑜,有才華風度。曹操任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為作軍國書檄。曹丕《與吳質書》云:「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④「青春」四句:春天時調弄鸚鵡,秋天時放縱鷹?。唉,揚子云啊,直到今天還被人們悲憐!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繁茂青碧,故稱。司空圖《詩品》:「青春鸚鵡,楊柳池台。」素秋:指秋天。秋於五行中屬金,其色白,故稱。咄咄:嗟嘆聲。揚子云:見《塵勞》詩注。「青春」二句,回應上文的「夸毗子」。當有兩重含義,一是寫其遊手好閒的生活;一是諷刺其處世態度:一時則如鸚鵡般隨人可否,一時則如鷹?般殘暴無情。此首當譏刺袁世凱手下的文人謀士。「矢在」一句,直點本旨。昔游(六首)組詩作於1913年。時靜安仍旅居日本京都,因曆書生平遊蹤所至,以寄託其故國之思。《蕭箋》云:「作者所述,皆實際經歷,且極平常,無甚驚人,何以一往情深?蓋身棲異域,情殷故國,人之情也。」一端居愛山水,懶性怯游觀。同游畏俗客,獨遊興易闌。①行役半九州,所歷多名山。舟車有程期,筋力愁躋攀。②窮幽豈不快,資想詎足歡。亦思追昔游,攬筆空汗顏。③【注釋】①「端居」四句:我平居時喜歡山水,只為性格懶散而怕去遊覽。要與人同游又恐遇上俗客,獨游則意興易盡。端居:見《端居》詩注。②「行役」四句:我出外跋涉已走遍半個中國,所經過的多是名山勝景。但車船總是有個期限,而自己筋力不足又愁於去攀登。行役:行旅,出行。程期:特定的日期,期限。③「窮幽」四句:探尋幽深之境難道不是件快事嗎?光是留作回憶又怎值得高興呢?因此想追記舊日的遊蹤,但拿起筆來又徒感羞愧。窮幽:窮盡幽勝之所。漢王充《論衡?遭虎》:「好入山林,窮幽測深。」資想:供給想像。詎:哪裡,難道。汗顏:臉上出汗。形容羞愧。此首概述昔游。謂自己雖愛山水而少遊覽,故追憶時感到汗顏。二我本江南人,能說江南美。家家門系船,往往閣臨水。①興來即命棹,歸去輒隱几。遠浦見縈迴,通川流浼彌。②春融弄駘蕩,秋爽呈清。微風葭外,明月荇藻底。③波暖散鳧,淵深躍鯉。枯槎魚網掛,別浦菱歌起。④何處無此境,吳會三千里。⑤【注釋】①「我本」四句:我本是江南人,能說江南之美;家家門前系著小船,樓閣往往下臨流水。四句是靜安家鄉海寧一帶的風景。②「興來」四句:興來時就駕船出遊,歸家後每每憑案小息。望見遠處的江浦曲折彎環,流過的河水十分彌滿。命棹:乘船。隱几(yìngyǐ印以):靠著几案。《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成玄英疏:「隱,憑也。子綦憑几坐忘,凝神遐想。」通川:流通的河川。浼彌(měimǐ美米):水滿貌。③「春融」四句:春日天氣融和,輕波起伏不定;秋日天高氣爽,更是清澈見底。微風吹拂著水邊的蘆荻,明月倒映在荇藻之下。春融:春氣融和。亦指春暖冰融。駘(dài殆)盪:蕩漾,舒緩起伏。清(cǐ此):清澈。謝《始出尚書省》詩:「邑里向疏蕪,寒流自清。」葭:見《游通州湖心亭》詩注。荇(xìng幸)藻:荇,荇菜。水生植物,嫩葉可食。藻,水藻。④「波暖」四句:水鳥散布在溫暖的波中,魚兒跳躍在深靜的淵里。漁船上高掛著魚網,江浦外傳來陣陣采菱女郎的歌聲。鳧(yī衣):鴨和鷗鳥。泛指水鳥。《詩?大雅?鳧》:「鳧在涇。」(yǎn演)鯉:鯰魚和鯉魚。《詩?小雅?魚麗》:「魚麗於,鯉。」枯槎:指木船。別浦:何流入江海之處。⑤「何處」二句:哪裡沒有這樣的美景呢———遠在三千里外的吳會裡。吳會(kuài儈):吳郡和會稽郡。泛指蘇杭地區。此首寫江南水鄉的美景,飽含作者對故鄉的深情。三西湖天下勝,春日四序最。我行值暮春,山路雨初霽。①言從金沙港,步至雲林寺。山川氣蘇醒,卉木晝融泄。②老乾綴新綠,叢篁積深翠。林際盪湖光,石根漱寒瀨。新鶯破寂寥,時出高柳外。③茲游猶在眼,流水十年事。④【注釋】①「西湖」四句:西湖是天下的勝景,一年四季中以春天為最美。我出遊時適值暮春,山路中剛是雨過天晴。四序:四季。②「言從」四句:從金沙港步行到雲林寺,山川之氣已經蘇醒,彷彿流動在茂盛的草木中。言:發語詞,無義。金沙港:在杭州西湖西北的岳湖邊,金沙澗出口處。雲林寺:即靈隱寺。在北高峰下,飛來峰前。寺中天王殿上懸有「雲林禪寺」匾額,為康熙帝的手筆。融泄:流動貌。③「老乾」六句:老樹榦上點綴著新出的嫩葉,竹林中重疊著深深的翠色。樹林間搖蕩著湖面的波光,岩石下沖刷著清涼的溪水。不時從高柳外傳來幾聲鶯啼,打破了山中的寥寂。六句極寫西湖溪山之美。④「茲游」二句:這次遊覽彷彿仍在眼前,可是時光如流水,已是十年前的事了。「流水」句: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詩:「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四二年客吳郡,所賞郡西山。買舟出西郭,清光照我顏。①東風開垂柳,一一露煙鬟。遠望殊無厭,近攬信可餐。②天平石尤勝,巧匠窮雕鐫。想當洪?初,此地朝群仙。盡將白玉笏,插在蒼崖顛。③仰躋道絕,俯視丘壑妍。谷中頗夷曠,有廬有田園。④玉蘭數百樹,爛漫向晴天。淹留逮日暮,坐見飛鳥還。⑤題名墨尚在,試覓白雲間。⑥【注釋】①「二年」四句:在吳郡客居兩年,最欣賞的是郡西的群山。乘船出了西郊,清美的水光山色映照著我的容顏。吳郡:漢代置吳郡,治所在吳縣。即今江蘇蘇州。靜安於光緒三十年冬到三十一年冬兩年間,在蘇州任教於江蘇師範學堂。買舟:雇船。②「東風」四句:東風吹開了沿堤的垂柳,露出一座座煙靄繚繞的峰巒。遠望時固然是久久不厭,近賞時更覺秀色可餐。煙鬟:喻雲霧繚繞的峰巒。蘇軾《凌虛台》詩:「落日銜翠壁,暮雲點煙鬟。」可餐:秀色可餐。本形容女子姿色之美,後以形容山水的秀麗。樓鑰《趙資政當山堂》詩:「濃翠真欲滴,秀色幾可餐。」③「天平」六句:天平山中的奇石更是佳勝,好似能工巧匠刻意去雕鐫。遙想起天地開闢的時候,這裡一定有群仙來朝。他們把白玉朝笏,一一插在蒼翠的山崖頂上。天平:山名。在吳縣靈岩山北,距蘇州三十里。因山頂正平,故名。山中多奇峰怪石,以卓筆峰龍門萬笏林諸景尤為著名。洪(hǒng哄):宇宙開闢前的混沌狀態。朝群仙:天平山有「萬笏朝天」之景。許多石柱、石峰如群臣持笏朝見皇帝般直立如林。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所持的手板。④「仰躋」四句:沿著石級向上攀登,走到盡頭,俯視幽深的岩壑更覺妍美。山谷中頗為平坦,在屋宇也有田園。(dèng凳)道:由石級組成的山路。夷曠:平坦開闊。⑤「玉蘭」四句:有幾百棵木蘭樹,花開時一片爛漫映襯晴空。在這兒久留不去直到日暮,看著飛鳥歸回巢里。淹留:逗留,久留。⑥「題名」二句:當年題名的墨跡還在吧———試在白雲繚繞的山中重覓。題名:指在山崖或牆壁上留名題記。兩句是別後想像之詞。五大江下岷峨,直走東海畔。我行指夏口,所見多平遠。①振奇始豫章,往往成壯觀。馬當若連屏,石腳插江岸。窈窕小姑山,微茫湖口縣。②回首香爐峰,飛瀑掛天半。玉龍升紫霄,頭角沒雲漢。③昏旦變光景,陰晴殊隱現。幾時步東林,真見廬山面。④【注釋】①「大江」四句:長江從岷山和峨眉山奔流而下,直走向東海之濱。我的行蹤指向夏口,所見的都是平坦的原野。岷峨:岷山和峨眉山的合稱。夏口:即今武漢市漢口。地當夏水(漢水下游的古稱)入長江處,故名。靜安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春赴武昌,參與羅振玉主持的譯述農書之事。②「振奇」六句:直到江西才開始出現奇偉的景色,這些景色往往使自己大開眼界。馬當山好像連綴著的屏風,石腳直插在長江之岸。秀麗的小姑山西邊,是煙波微茫的湖口縣。振奇:顯示出奇特。豫章:今江西省的別稱。壯觀(guàn貫):雄偉的景觀。馬當:山名。在今江西彭澤縣東北長江南岸。唐陸龜蒙《馬當山銘》:「天下之險者在山曰太行,在水曰呂梁,合二險為一,吾又聞乎馬當。」窈窕:本形容女子的嫻靜美好。詩中山名小姑,用此語尤為貼切。小姑山;即小孤山。屹立於今江西彭澤縣北長江中。一峰獨立,故名孤山,後訛為小姑山,有寺供奉「小姑」之像。湖口縣:在今江西鄱陽湖通長江之口,故名。③「回首」四句:回望廬山中的香爐峰,高高的飛瀑掛在天半,像玉龍般升上層霄,頭角也隱沒在雲霧裡。香爐峰:廬山北部名峰。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故名。山中多瀑布。李白《望廬山瀑布》二首之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玉龍:喻瀑布。宋梅堯臣《天門泉》詩:「靜若仙鑒開,寒疑玉龍蟄。」紫霄:高空。雲漢:銀河,天河。指雲霄。④「昏旦」四句:廬山的景象晝夜間變化多端,陰晴時的隱現各有不同。幾時才能漫步於東林寺中,見到廬山真正的面目?光景:風光,景象。東林:寺院名。在廬山西北麓。為我國佛教凈土宗發源地。東晉僧人慧遠所建。蘇軾《題西林寺壁》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本詩從此化出。此詩寫江行所見的美景。六京師厭塵土,終日常掩關。西山朝暮見,五載未一攀。①卻憶軍都游,發興亦偶然。我來自南口,步步增高寒。②兩岸積鐵立,一徑羊腸穿。行人入眢井,羸馬蹴流泉。③左轉彈琴峽,流水聲潺潺。夕陽在峰頂,萬杏明倚天。④暮宿青龍橋,關上月正圓。溶溶銀海中,歷歷群峰顛。⑤我欲從駝綱,北去問居延。明朝入修門,依舊塵埃間。⑥【注釋】①「京師」四句:在京城中厭倦了塵土奔忙,終日經常掩門獨處。雖然朝暮都望見西山,但五年來都未曾登覽。塵土:見《壬子歲除即事》詩:「緇塵」注。掩關:閉門。西山:北京西郊的山嶺。中以香山為最著。「西山晴雪」為燕京八景之一。②「卻憶」四句:反而想起軍都山的遊歷,那時也只是偶然興起。我從南口出發,一步一步攀登,越高越寒。軍都:即居庸山。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崇山峻岭,樹森蔥蘢。」居庸疊翠」為燕京八景之一。南口:指居庸關的南邊關口,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又稱西關、軍都關。③「兩崖」四句:兩側的山崖如積鐵般矗立,一條羊腸小徑在中間穿過。行人彷彿墮入廢井之中,瘦馬踏著流泉行走。眢(yuān淵)井:枯井,無水之井。④「左轉」四句:左邊轉過是彈琴峽,流水發出潺潺之聲。夕陽照臨峰頂,千萬株紅杏燦爛地倚天怒放。彈琴峽:居庸關中的峽谷。《日下舊聞考?邊障》:「居庸關有彈琴峽,水流石罅,聲若調琴。」⑤「暮宿」四句:入夜後投宿青龍橋,關上的月亮正圓。在銀海般的溶溶月色中,一座座山峰歷歷在目。青龍橋:《日下舊聞考?邊障》:「上關七里至彈琴峽,上有佛閣,又七里為青龍橋:道東有小堡。」⑥「我欲」四句:我想跟隨那駱駝隊,向西去探訪居延。可是明朝卻要回到修門,依舊僕僕於塵埃之中。駝綱:指運貨的駱駝隊。居延:古邊塞名。故城在今甘肅額濟納旗西北。漢路博德修築以防匈奴入侵。修都:楚國郢都的城門。《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入修門些。」詩中指北京城。末兩句用「招魂」之意,以表對故國京城的懷念。此首回憶在北京遊歷的情景。隆裕皇太后輓歌辭九十韻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去世。靜安在日本聞訊,寫了長篇輓詩哀悼。在3月26日致繆荃孫書中云:「維自陰曆開歲後共作詩十餘首,而此《隆裕太后輓歌辭》五言排律九十韻,頗為滿意,惜篇幅太長,不能寫呈。」可見作者對此詩的重視。詩中所述雖為隆裕的一生經歷,然亦與中國近代史息息相關。隆裕,為清德宗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宣統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后,上徽號曰隆裕。辛亥革命爆發,隆裕太后下詔書率清帝退位。先帝將親政,旁求內助賢。宗臣躬奉冊,天子自臨軒。①長女爰迎渭,元妃夙號。未央新受璽,長樂故承歡。②問寢趨西苑,從游在北園。太官分玉食,女史進銀環。③璧月臨華沼,明河界掖垣。銅龍宵咽漏,香獸曉噴煙。④禮數元殊絕,恩波自不偏。螽斯宜揖揖,瓜瓞望綿綿。⑤就館終無日,專房抑有緣。齊紈雖暫棄,漢劍故難捐。⑥【注釋】①「先帝」四句:先帝將要親理朝政,向宮外尋求賢德的內助。宗臣親往女家奉上典冊,皇帝也親自臨軒遣使。先帝:指光緒皇帝。內助:妻子對丈夫的幫助。因以稱妻子。《三國志?魏書?文德郭皇后傳》:「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輔,亦有內助。治亂所由,盛衰從之。」宗臣:為世所尊仰的名臣。奉冊:據《續資治通鑒?宋紀?哲宗元?七年》載,宣仁太后命眾官議冊後六禮儀制,皇帝立後,先由大臣充發冊使、奉迎使,至皇后行第。臨軒: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有檻如車之軒,故稱。據宣仁太后所制冊後之禮,迎後至宮,先由皇帝臨軒,遣冊禮使、奉迎使,令百官詣行第班迎。《清史稿?禮志?大婚儀》:「大婚前一日……帝御太和殿閱冊、寶。」「封使至,後父率親屬朝服迎門外,後禮服迎庭中,後母率諸婦咸朝服跪。使臣奉冊、寶入陳案上。後就案南北面跪,內院官西向立,讀冊、寶文。」②「長女」四句:渭水邊迎來莘國的長女,元妃以前的名字叫做。在未央宮新接受了皇后之璽,又在長樂宮侍奉太后。「長女」句:《詩?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於渭。」「纘女維莘,長子維行。」謂文王到渭水親迎莘國的長女。「元妃」句:《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帝王紀》云:「帝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生后稷。」姜是周朝祖先后稷之母的名字。《史記?周本紀》:「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同姜;帝嚳,同帝。元妃,即後。未央:漢宮名。宮中有椒房殿,為皇后所居。長樂:漢宮名。太后所居。此指慈禧太后的居處。承歡:侍奉父母等長輩。八句寫隆裕新冊為光緒帝的皇后。③「問寢」四句:她到西苑中向太后問安視寢,又跟從太后在北園遊覽。太官按定製分送玉食,內宮的女史又獻上銀環。問寢:向尊長問候起居寢食。《禮記?文王世子》:「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西苑:宮苑名。在大內西,中有太液池、瓊華島。北園:指頤和園。太官:掌管宮中飲食宴會的官員。光祿寺置太官署。女史:《周禮?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掌內治之貳,以詔後治內政。」銀環:《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毛傳:「后妃群妾以禮御於君所,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則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進銀環,謂被皇帝臨幸。④「璧玉」四句:白玉般的明月照臨華沼,銀河來作宮殿的牆垣。夜間聽到滴滴銅龍宮漏,早晨獸爐中吐出裊裊香煙。璧月:月的美稱。詩中暗喻隆裕的容色。華沼:有花的池沼。掖垣:皇宮的旁垣。銅龍:指漏壺。以其有銅製的吐水龍頭,故稱。李商隱《深宮》詩:「玉壺傳點咽銅龍。」香獸:獸形香爐。以上八句寫隆裕初作皇后時的生活。⑤「禮數」四句:皇帝對她的禮數本來就已殊特,恩澤自然也不會有所偏向。照這樣應該生下許多兒子,使皇室的繼承綿綿不絕。殊絕:特異,突出。恩波:謂皇帝的恩澤如水波般流遍。螽斯:《詩?周南?螽斯》:「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螽斯,蟲名。以其群聚,故喻子孫繁多。揖揖:會聚貌。瓜瓞(dié迭):《詩?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朱熹集傳:「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常小,其蔓不絕,至末而後大也」因以喻子孫蕃衍綿綿不絕。⑥「就館」四句:皇后終於沒能夠就館生子,而皇帝專寵別人也許是另有緣分吧。雖然像紈扇在秋天時暫遭棄置,但故劍始終是難以拋開的。就館:《禮記?內則》:「妻將生子,及月辰,居側室。」謂臨產時移居側室分娩。就館,即移往側室。《漢書?孝成趙皇后傳》:「故廢后宮就館之漸,絕微嗣禍亂之根,乃欲致位陛下以安宗廟。」專房:專寵。齊紈:漢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後因以「秋扇」、「齊紈」喻女子被遺棄。漢劍:《漢書?孝宣許皇后傳》載,漢宣帝微時曾娶許廣漢之女平君,後來被立為帝,平君為。大將軍霍光有小女,與皇太后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后,意在霍氏。宣帝「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為皇后」。後因以「故劍」喻對舊妻之深情。徐珂《清稗類鈔?宮闈類?隆裕後與德宗不睦》:「隆裕後為孝欽後內侄女,孝欽自以由西宮出身,故必以家人為德宗後。德宗先已專寵珍妃,又頗不屬意於隆裕,顧以孝欽之強迫指定,遂勉奉之。」以上二十四句寫隆裕被立為後以及受光緒冷落的經過。 | |
查看詳細資料 |
蜀道難靜安於1912年12月19日致鈴木虎雄信中云:「近作《蜀道難》一首,乃為端午橋尚書方作。」端方,字午橋,號齋。滿洲正白旗人。歷任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撫,攝湖廣總督、兩江總督。羅振玉任江蘇師範學堂監督、學部參事官,即端方所薦。辛亥革命起,端方率鄂軍入川,部眾皆變,端方為軍官劉怡鳳所殺。此詩敘述端方的生平事迹及學術成就,對其被殺過程更詳細描寫,並深表惋惜。詩中對端方可謂揄揚備至,但五年後靜安致羅振玉書中卻說:「永(靜安自稱)之《蜀道難》頗於忠敏(端方的謚號》有微辭,他日尚須補過也。」對案輟食慘不歡,請為君歌蜀道難。蜀江委蛇幾千折,峰巒十二煙雲間。中有千愁與萬冤,南山北山啼杜鵑。①借問誰化此?幽憤古莫比。雲是江南開府魂,非復當年蜀天子。②開府河朔生名門,文章政事頗絕倫。早歲才名揭曼碩,中年書札趙王孫。③簪筆翩翩趨郎署,繡衣一著飛騰去。十年持節遍西南,萬里皇華光道路。④幕府山頭幕府開,黃金台畔起金台。主人朱畢多時譽,賓客孫洪盡上才。⑤奉使山林絕馳道,幸緣薄譴歸田早。寶華庵中足百城,更將何地堪娛老。⑥【注釋】①「對案」六句:對著几案不能進食,心情凄慘不歡。我願為您唱一曲《蜀道難》。蜀江綿延東下幾千曲折,巫山十二峰巒都在煙雲間。其中有著千萬種冤愁———南山北山中都聽到杜鵑哀怨的啼聲。蜀江:指流經四川的一段長江。峰巒十二:見《戲效季英作口號》詩之一注。杜鵑:同上注。②「借問」四句:借問一聲是誰人化成此鳥?所含的幽憤連古人杜宇也不能相比。據說是江南開府的魂魄,不再是當年的蜀國天子。開府:指高級官員。可成立府署、選置僚屬者。端方曾為兩江總督,故稱。③「開府」四句:開府出生於河朔的名門,無論是文章或政事都是絕倫超群的。早年時已像揭曼碩那樣頗有才名,中年時的書法也有趙孟的成就。河朔:河北。端方世居直隸豐潤(今屬河北)。揭曼碩:揭?斯(1274—1344)字曼碩。元代文學家,與虞集齊名。有《揭文安公全集》。歐陽玄《豫章揭公墓志銘》:「天曆、至順中,大臣有薦文士,人主必問之曰:『其才比揭曼碩如何?』」趙王孫:指趙孟。趙為宋室之後,故稱王孫。元代的書法大家。④「簪筆」四句:當年他簪筆出仕,風度翩翩地來到郎署,一穿起繡衣便馬上飛騰而上,十年來持著使節行遍西南,作為皇帝的使臣光耀萬里道路。簪筆:插筆於冠,以備書寫。因指仕宦。翩翩:形容風度優美。曹丕《與吳質書》:「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郎署:端方早年由蔭生中舉人,入貲為員外郎,遷郎中。故云。繡衣:官名。漢代設繡衣直指之職,又稱繡衣御史,杖斧持節,為皇帝特派之執法大員。光緒二十四年(1898),端方為記名御史,故稱。飛騰:謂迅速升遷。端方御史當年即升陝西按察使,翌年護理陝西巡撫,並改任陝西布政使,一路飛黃騰達。皇華(huā花):《詩?小雅》篇名,《序》云:「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因以指皇帝的使臣。杜甫《寄韋有夏郎中》詩:「萬里皇華使,為僚記腐儒。」⑤「幕府」四句:在幕府山頭成立幕府,在黃金台畔建起金台。作為主人,他好像朱筠、畢沅那樣為時人所譽,他的賓客也都像孫星衍、洪亮吉那樣是上等人才。幕府山:在江蘇南京市南。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設武帳於此,故名。開幕府:建立府署。詩中謂端方任兩江總督。府署設於江寧(今南京)。黃金台:古台名。又稱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於易水之南。相傳燕昭王所築,置千金於台上,以延請天下賢士。朱畢:指朱筠、畢沅。朱筠,字竹君,號笥河,順天大興(今屬河北)人。乾隆十九年進士,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督安徽、福建學政。姚鼐《朱竹君先生別傳》云:「先生暮年賓客轉盛,入其門者皆與交密。」畢沅,字蘅,一字秋帆,江蘇鎮洋(今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授修撰,官至湖廣總督。洪亮吉《畢宮保遺事》云:「公愛士尤篤,聞有一藝長,必馳幣聘請,惟恐其不來,來則厚資給之。」朱、畢二人皆清代學者,又好金石之學,門下士甚多,因以況端方。孫洪:指孫星衍、洪亮吉。孫、洪皆乾嘉年間著名學者。孫氏曾游於朱筠之弟朱及畢沅之門下,洪氏亦游於朱筠及畢沅之門下。洪亮吉《畢宮保遺事》云:「余與孫兵備星衍留幕府最久,皆擢第後始散去。」端方在總督任上時,亦好招賓客。《清史稿?端方傳》云:「端方性通,不拘小節。篤嗜金石書畫,尤好客,建節江、鄂,燕集無虛日,一時文采几上希畢(沅)、阮(元)雲。」⑥「奉使」四句:他奉命為山林之使,因為橫絕馳道而獲罪,所幸的是由於罷官而得以早歸田園。寶華庵中的藏書能抵百城,還有什麼地方可比得上這兒可以娛老?「奉使」句:端方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時,適逢慈禧安葬,端方派人沿途照相,又在風水牆內的樹上安設電燈電線,結果被彈劾,以「大不敬」之罪名而免職。「奉使山林」,即指為慈禧安葬事。「絕馳道」,橫越馳道。古時亦為不敬之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漢成帝之為太子,元帝嘗急召之。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西至直城門,方乃得度。」《清史稿?端方傳》載:「孝欽皇后梓宮奉安,端方輿從橫衝神路,農工商部左丞李國傑劾之,坐違制免。既而御史胡思敬又彈其貪橫凡十罪,事下張人駿,覆奏入,以不治崖檢被訶斥。」薄譴:薄責,輕微的責罰。指免官。寶華庵:端方的書齋名。因藏有舊拓《西嶽華山碑》而得名。百城:《魏書?逸士傳?李謐》:「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因以「百城」指豐富的藏書。嗚呼,乾嘉以還盛文物,器車爭為明時出。士夫好事過歐趙,學子考文陋王薛。①近來山左數吳陳,江左潘吳亦絕倫。開府好古生最後,搜羅頗出諸家右。齋著錄苦未盡,請述一二遺八九。②玉刀三尺光芒靜,寶雞銅禁尤完整。孤本精嚴華岳碑,千言謨訓毛公鼎。③河朔穹碑多輦致,中餘六代朱文字。丹青一卷顧長康,唐宋紛紛等自鄶。④開府此外無他娛,到處琳琅載後車。頗怪長沙儲木屑,不愁新息謗明珠。⑤比來輦轂多閑暇,倦夜摩挲窮日夜。自謂青山老向禽,那知白首隨王賈。⑥【注釋】①「嗚呼」四句:啊,乾嘉以來文物昌盛,古代的器車好像爭著在這盛世中出土,士大夫們對古董的熱心要勝過歐陽修、趙明誠,而學者們對文物的考據就更超於王、薛尚功了。器車:《禮記?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古人認為古代的器與車出土,是盛世的祥瑞。好事:謂愛好某種事業。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非好事者不可妄傳書畫。」歐趙:指歐陽修與趙明誠。兩人皆北宋的金石學家。歐陽修撰有《集古錄》十卷,收集歷代石刻跋尾四百餘篇。為中國現存最早研究石刻文字的專書。趙明誠所藏商周彝器及漢唐石刻甚富,編成《金石錄》三十卷。王薛:指王與薛尚功。兩人皆南宋的金石學家。王有《嘯堂集古錄》二卷,錄三百四十五器,並有釋文。薛尚功有《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二十卷,錄五百一十一器,摹錄文字,並加考釋,為宋代所出青銅器的重要著錄。陋王薛,以王、薛為陋。②「近來」六句:近來山東的學者要數到吳式芬、陳介祺,江蘇的學者潘祖蔭、吳大也可算是同輩中少有的了。總督大人好古而又生得較晚,搜羅文物方面要勝於以上諸家。齋的著錄很多難以數盡,只能說其中一二而略去八九。山左:指山東。吳陳:指吳式芬與陳介祺。兩人皆清末著名的金石學家。吳為山東海豐(今無棣)人,著有《古錄金文》三卷。陳介祺是山東濰縣人,著有《傳古別錄》、《十鐘山房印舉》等。兩人又合輯有《封泥考略》十卷。江左:指江蘇。潘吳:指潘祖蔭和吳大。兩人皆江蘇吳縣人。潘氏著有《攀古樓彝器款識》二卷,吳氏著有《齋集古錄》二十六冊,錄有一千零二十六器,間有考釋,為清代金文著述中較佳之作。開府:指端方。齋:端方的齋名。端方著有《齋吉金錄》八卷、《續錄》二卷,附《補遺》。尚有《齋藏印》十六卷,《齋藏石記》四十四卷,《齋藏磚記》二卷,《壬寅消夏錄》四十卷。③「玉刀」四句:齋中藏有三尺長的玉刀光芒已靜,在寶雞出土的銅禁更是完整。還有精嚴的《華岳碑》孤本以及洋洋千言的記錄周王誥誡的《毛公鼎》。玉刀:此為齋珍藏之品。靜安《周玉刀跋》云:「陽端忠敏公藏古玉刀一,長漢建初尺二尺八寸強,其上塗朱,赤色爛然,忠敏謂即周之赤刀。忠敏殉國後,此刀流於滬肆。」寶雞銅禁:《齋吉金錄》卷一載「禁十二器」,光緒二十七年於鳳翔寶雞三十里鬥雞台出土。容庚《清代吉金書籍述評》云:「禁乃承尊之器,自宋以來,沒有發現過,何況同出共二十器,實乃國之至寶。1924年春,為美國人福開森盜運出口,售於紐約中央博物館。」華岳碑:指《西嶽華山廟碑》。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華山廟碑石久佚,流傳天壤者僅三冊,一曰長垣本,一曰華陰本,一曰四明本,載在典籍,盛名煊赫。朱竹跋云:『觀者驚心動魄。』非虛語也。端忠愍(即端方)歷年搜討,乃得全歸篋衍。」毛公鼎:西周晚期銅器。清道光末年出土於陝西岐山,後為陳介祺所得。陳氏卒後,端方派人至陳家強買。現存台灣故宮博物院。毛公鼎為一代重器,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七字,記述周宣王誥誡及褒賞其臣下毛公事。靜安有《毛公鼎考釋序》。④「河朔」四句:河朔地區的碑刻不少用車子運來,其中還有六代的朱書文字。尤其是晉代顧長康的一幅圖畫,真使唐宋人的畫作相形見絀。穹碑:圓頂高大的石碑。此指漢魏碑刻。《齋藏石記》中所載漢《楊叔恭碑》、魏《曹真碑》、晉《郛休碑》、東魏《蔡碑》等,均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此外,端方還搜集了不少北朝造像及唐人碑刻。六代朱文字:當指六朝時碑誌上的書丹文字。如西魏高昌章和十六年《畫承及妻張氏墓誌》,後三行為朱文字,未刻。然檢《齋藏石記》,端方所藏碑誌中未見有書丹者。待考。顧長康:顧愷之,字長康。東晉著名畫家,善圖寫人物,逼真細緻,為世所重。端方藏顧愷之《洛神賦圖》,絹本設色,前半缺損,近人考證為宋人摹本。等自鄶:《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吳公子季札來聘,聽樂。「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杜預註:「《鄶》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聞此二國歌,不復譏論之,以其微也。」在《詩?國風》中,《鄶風》排列在後,季札認為《鄶》以下更微不足道。⑤「開府」四句:總督大人除此之外別無愛好,所到之處,後車中滿目琳琅滿載而歸。人們奇怪他像陶侃儲藏木屑那樣搜集無用之物,真不怕像馬援那樣招來明珠之謗。長沙:指陶侃。陶侃封長沙郡公,故稱。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陶侃〕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廳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新息:指馬援。馬援封新息侯,故稱。《後漢書?馬援傳》:「初,援在交,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時人以為南土珍怪,權貴皆望之。援時方有寵,故莫以聞。及卒後,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因稱蒙冤被謗為「薏苡明珠」或「明珠謗」。四句意說,端方搜集古文物,人皆以為無用之物,故不愁被謗。⑥「比來」四句:近時京城中多閑暇之日,晚間睏倦休息時便摩挲賞玩,自夜達旦。本以為可像向長、禽慶終老青山之中,怎想到年老頭白時還要像王粲、賈誼般辛勞在外。向禽:向長與禽慶的合稱。《後漢書?逸民傳》:「向長,字子平,河內朝歌人也,隱居不仕……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嶽名山,不知所終。」王賈:王粲與賈誼的合稱。王粲為東漢末文學家,曾避亂荊州依劉表。賈誼為西漢文學家,曾被讒貶為長沙王太傅。宣統三年(1911),端方被清廷起用,赴湖北帶兵。因以南行的王、賈作喻。鐵官將作議紛紛,詔付經營起重臣。又報烽煙昏玉壘,便移旌節上荊門。①玉壘荊門路幾許,可憐遍地生榛莽。木落秋經灧堆,風高暮宿彭亡聚。②提兵苦少賊苦多,縱使兵多且奈何。戲下自翻漢家幟,帳中驟聽楚人歌。③楚人三千公舊部,數月巴渝共辛苦。朝趨武帳呼元戎,暮叩轅門詬索虜。④徹侯萬戶金千斤,首級還須贈故人。此意公私君莫問,此時恩怨兩難論。⑤愛弟相隨同玉碎,贈官賜謚終何濟。銅鼓聊當《蒿里》歌,鐵籠便是東園器。⑥殺胡林中作帝?,蜀鹽幾斛相交加。留取使君生面在,順流直下長風沙。⑦南樓到日人人識,猶憶使君曾駐節。將軍置衛為周防,父老遙看暗嗚咽。⑧昔聞暴抗漢與明,規摹還使後人驚。和州有廟祠余闕,西楚何親葬?城。⑨即今蠻邸懸頭久,枯骨猶聞老兵守。白狄誰歸先軫元,朱空請王琳首。0瑏瑠玉軸牙籤盡作塵,《蘭亭》殉葬更無因。頗聞紀歸齊國,復道龍文委水濱。0瑏瑡首在荊南身在蜀,歸魂日夜西山麓。千里空馳江上心,一時已抉城門目。0瑏瑢。可憐蕭瑟滿江潭,無限江南與漢南。莫向翠微舊山色,西風落木歸來庵。0瑏瑣【注釋】①「鐵官」四句:這時候,掌管冶鐵的官員和掌管建設的官員們議論紛紛,皇帝下令要認真處理而起用重臣。又傳來四川發生動亂,烽煙四起,便移駐使者的旌節直上荊門。鐵官:秦漢官名。主管冶鐵。將作:秦漢官名。掌管營建之事。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灌縣北。此代指四川。旌節:使者所持之節,以為憑信。荊門:今四川宜都。宣統三年四月初十日(1911年5月8日),皇族內閣成立,宣布鐵路幹線國有。川鄂湘粵四省掀起保路風潮,反對鐵路國有。端方被清廷起用為粵漢、川漢鐵路大臣。四川民眾罷市罷課,被川督趙爾豐開槍鎮壓。端方奉命帶湖北新軍入川辦理川事。②「玉壘」四句:前往玉壘和荊門要經多少路?可憐到處動亂,遍地叢生榛莽。秋天葉落時經過灧?堆,月黑風高之夜歇宿在強盜出沒的地方。灧?堆:長江瞿塘峽口的險灘。在四川奉節縣東。彭亡:《後漢書?岑彭列傳》載,公孫述命人於資中拒岑彭之兵。彭使精騎破荊門,入武陽。「彭所營地名『彭亡』,聞而惡之,欲徙,會日暮,蜀刺客詐為亡奴降,夜刺殺彭。」四句寫端方率兵自湖北入四川,沿途荒涼破敗。九月二十八日(11月18日)端方行抵資中,不敢再前進。詩用「彭亡」之典,既點出地名,亦為端方之死作伏筆。③「提兵」四句:帶來的兵太少而賊人太多。即使兵多又有什麼用呢?自己的部下都打出漢家的旗號,好比楚霸王在帳中聽到四面楚歌。戲(huī麾)下:同「麾下」。主將旌麾之下,指部下。「帳中」句,典出《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四句寫端方兵駐資中,已陷入四川保路同志軍的包圍之中,連自己的部下也叛變了。④「楚人」四句:三千名湖北士兵是您的老部下,幾個月來在巴、渝一帶共同辛苦。早上還到武帳前尊呼元戎,晚上卻在轅門前大罵「索虜」。楚人三千:指端方所帶的湖北新軍兩千人。巴渝:指四川東部和重慶地區。吳慶坻《端總督傳》:「公至漢口,詔率師入川查辦,尋罷蜀督,命公署理。八月至重慶而鄂變作。九月進次資州。」索虜:南北朝時南人對北方外族的蔑稱。索,指髮辮。清末時漢人亦罵滿人為索虜。章炳麟《箴新黨論》:「索虜入關以後,黨人已絕,而臭味所遺,百年未絕。」端方為旗人,故被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詬罵。吳慶坻《端總督傳》:「所部鄂軍陰懷反側,十月初七日晡時,兵官劉怡鳳率軍隊持械入室,語不遜。」即謂此事。⑤「徹侯」四句:誰能得到我的頭顱,當能封侯萬戶賞金千斤,這個頭顱還是贈送給老相識吧!其中用意是為公還是為私你就不要再問了,這時候的恩恩怨怨雙方實在也難以評說。徹侯:秦漢時二十級軍功爵中的最高級。多授予有功的異姓大臣。《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在烏江邊被漢軍追擊,「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四句寫端方被革命黨人所殺。⑥「愛弟」四句:相隨在軍中的愛弟也同為玉碎,即使朝廷贈官和賜謚又有什麼用呢?敲擊銅鼓姑且當作《蒿里》之歌,函首的鐵籠便是東園的秘器。愛弟:指端方之弟端錦。玉碎:喻堅貞不屈而死。贈官賜謚:端方死事狀聞,朝廷贈端方太子太保,謚忠敏;端錦謚忠惠。銅鼓: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祭神的樂器。蒿里歌:古輓歌名。晉崔豹《古今注?音樂》:《薤露》、《蒿里》,並喪歌也……謂人死魂魄歸於蒿里。」鐵籠:端方被殺後,革命黨人以鐵籠函其首。東園器:指棺材。《漢書?佞幸傳?董賢》「東園秘器」顏師古注引《漢舊儀》:「東園秘器作棺梓,素木長二丈,崇廣四尺。」⑦「殺胡」四句:他在殺胡林中成了所謂的「帝?」,頭顱周圍放滿了幾十斤蜀鹽。保存好這位使君的本來面目,在船中順流直下到達長風沙。殺胡林:地名。在今河北欒城縣西北。傳說唐武則天時,襲突厥,群胡死於此,故以名之。此借指端方死事之所。帝?:《舊五代史?契丹傳》載,遼太宗耶律德光在殺胡林死後,「契丹人破其屍,摘去腸胃,以鹽沃之,載而北去,漢人目為『帝?』焉。」使(shì試)君:對奉命出使的人的尊稱。長風沙:沙洲名。在安徽安慶附近的長江中,現已併入長江北岸。詩中借指武昌。以上八句寫革命黨人以鐵籠函端方之首送致武昌。⑧「南樓」四句:首級傳到南樓之日人人皆識,還記得使君當日曾在此地駐節。如今將軍在首級四周設置了守衛防範,父老們只能遠遠觀望暗中嗚咽。南樓:東晉征西將軍庾亮鎮守武昌時曾登城南樓觀賞風光,後人遂於武昌建南樓以為紀念。詩中借指武昌。駐節:大官於外執行使命,在當地住下。節,符節。將軍:指武昌起義的將領。周防:謹密防護。⑨「昔聞」四句:曾聽說性格最是猛直的漢高祖和明太祖,他們的遠略規摹還能使後人驚異欽佩。明太祖在和州建廟祭祀余闕,漢高祖與西楚霸王本無親故,但也把他禮葬在城山中。暴抗:暴猛抗直。《史記?佞幸列傳》:「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和州:今安徽和縣。余闕:元末大臣。為都元帥、江淮行省參知政事。駐守安慶。陳友諒攻安慶,城陷。自殺。《元史?余闕列傳》:「及安慶內附,大明皇帝嘉闕之忠,詔立廟於忠節坊,命有司歲時致祭雲。」《明史?危素傳》:「詔謫和州,守余闕廟。」城:在今山東平陰。《史記?項羽本紀》:「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詩意謂革命黨人不如漢高祖、明太祖那樣敬重敵方的英烈。0瑏瑠「即今」四句:到如今武昌官府中還一直懸掛著那頭顱,還聽說有老兵看守著枯骨。唉,在白狄中誰能歸還先軫的人頭,朱請求還葬王琳的首級也只是徒然。蠻邸:南蠻的官邸。指南方革命黨人的官府。白狄:我國古代西北地區少數民族之一。狄族的別種。王國維《鬼方昆夷狁考》:「秦漢以後之隗姓皆白狄故也。」先軫:即原軫。春秋時晉大將。《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狄伐晉,及箕。八月戊子,晉侯敗狄於箕。缺獲白狄子。先軫曰:『匹夫逞志於君,而無討,敢不自討乎?』免胄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元,首也。朱:南朝梁驃騎府倉曹參軍。王琳:南朝梁將帥。字子珩,會稽山陰(今紹興)人。梁元帝時遭忌出為廣州刺史。梁亡,降於北齊。因軍功封會稽郡公、巴陵郡王。陳將吳明徹來攻,圍壽陽。王琳兵敗被殺。《北齊書?王琳傳》載,王琳被殺後,「傳首健康,懸之於市。琳故吏梁驃騎府倉曹參軍朱,致書陳尚書徐陵求琳首……持其首還於淮南。」詩中以先軫、王琳設喻,謂革命黨人不肯歸還端方的頭顱。0瑏瑡「玉軸」四句:那些精美的圖書全都化為塵灰,所收藏的古代墨跡連殉葬也不能了。還聽說珍貴文物已被人攫取,又說他的著述也被委棄在水濱。玉軸:以玉為飾的捲軸。牙籤:以象牙製成的書籤。蘭亭殉葬:蘭亭,指《蘭亭序》。東晉王羲之書。唐時為太宗所得。太宗死,以之殉葬。端方藏有宋拓定武本《蘭亭序》,有王虛舟、伊墨卿、宋葆淳題識,被稱為海內寡雙之品。紀(yǎn演):《左傳?成公二年》:「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玉磬與地。」杜預註:「,玉甑,皆滅紀所得。」按,紀,當為齊國滅紀國時所得的銅器。詩中指端方所藏的銅器已被革命黨人取得。龍文:喻雄偉的文筆。韓愈《病中贈張十八》詩:「龍人百斛鼎,筆力可獨扛。」此指端方的著述。0瑏瑢「首在」四句:人頭在荊南而身軀在蜀地,他的歸魂日夜都在北京西山之麓。當初徒然地在長江上心馳千里,如今卻在城門上抉目長看。荊南:荊州之南。指武昌。西山:在北京城西北。此指皇帝所在的地方。末句用春秋吳國伍子胥之典。《史記?吳太伯世家》載,吳國大夫伍子胥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夫差不聽,賜子胥死。子胥臨死時說:「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後用為忠臣殉身之典。又,《太平廣記》卷二九一「伍子胥」條載,子胥臨終,「戒其子曰:懸吾首於南門,以觀越兵來,以魚皮裹吾屍,投於江中,吾當朝暮乘潮,以觀吳之敗。」詩中用「抉目」典,亦欲以觀革命黨人之敗。據吳慶坻《端總督傳》載:「鄂軍函公首送武昌,而州紳廖承斂公與公弟忠骸渴葬州城外獅子洞。明年,鄂軍感公忠義,迎公之喪至漢口,歸元而改斂焉。」0瑏瑣「可憐」四句:最可悲憐的是,看到江潭上的柳樹一片蕭瑟,無論是江南還是漢南都是如此。唉,不要再望那舊時蒼翠的山色了,西風落葉,歸來庵中更是凄涼了上二句典出北周庾信《枯樹賦》:「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翠微:蒼翠的山色。歸來庵:端方的書齋名。詩中用此,暗有「魂兮歸來」之意。四句寫自己的感觸。世事發生巨大的變化,心中無限悲涼。以上為第三段。寫端方復出及率兵入川到被殺的經過。觀紅葉一絕句作於1912年秋,時旅居京都。詩中寫日本秋山紅葉的美景,抒發作者深刻的感受。漫山填谷漲紅霞,點綴殘秋意太奢。①若問蓬萊好風景,為言楓葉勝櫻花。②【注釋】①「漫山」二句:楓葉,像瀰漫的紅霞,鋪遍秋山,填滿谷。它本只是點綴殘秋,現在卻未免太多了。奢:多。《蕭箋》謂「點綴」一語,「似有無窮難言之意」。②「若問」二句:如果問到蓬萊三島的好風景,我就會說楓葉勝過櫻花。蓬萊:指日本。末句雖從杜牧《山行》詩「霜葉紅於二月花」化出,用意卻有別。櫻花為日本國花,春日開時非常絢麗,然轉眼已滿地凋零,日人亦常以櫻花喻人生之短暫與無常。靜安謂經霜之楓葉勝於櫻花,當寓其家國身世之感。壬子歲除即事據《王國維全集?書信》載,靜安於「壬子除夕前一夜」致繆荃孫書中附有此詩,並註明「國維草稿」。可知詩實作於1913年2月4日。所附之詩與定本字句出入頗大,定本中遺老的情調更濃,語亦更頹唐。詩中感憶故國舊事,不勝今昔之感。又向殊方閱歲闌,夢華舊事記應難。①緇塵京洛渾如昨,風雪山城特地寒。②可但先人知漢臘,定誰軍府問南冠。③屠蘇後飲吾何憾,追往傷來自寡歡。④【注釋】①「又向」二句:又在他鄉中度過一年最末的日子,當日在京城如夢般的舊事也應難記了。殊方:他鄉,指日本。夢華:謂追憶往事恍如夢境。《列子?黃帝》:「晝寢而夢,游於華胥之國。」宋孟元老有《東京夢華錄》,記述北宋故都汴京之事。②「緇塵」二句:仍像昔日在京城那樣,我的衣裳撲滿了塵土;可是這裡山城中的風雪,卻使人感到特別寒冷。緇塵京洛:語本南朝齊謝《酬王晉安》詩:「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緇塵,黑色灰塵。喻世俗的污垢。兩句意說,自己在日本京都勞碌奔波,一如昔日,而心境卻大不相同了。③「可但」二句:豈只我們的先人知道漢家的風習,我也知道在軍府被詢問的囚徒會是誰人了。漢臘:漢代祭祀名。漢代以戌日為臘,即冬至後第三個戌日。陸遊《無咎兄郡齋燕集有詩末章見及敬次元韻》詩:「微吟劇醉不知倦,坐閱漢臘逾周正。」這裡以漢臘代表故國的禮法、風俗等。軍府:軍中府庫。每用以囚禁俘虜。南冠:春秋時南方的楚人之冠。《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上句意說日本仍保存中國古代的禮法習俗;下句意說,自己在日本像被拘禁的異國囚徒。④「屠蘇」二句:即使是後飲屠蘇我也沒什麼遺憾,只是追懷往日擔憂未來而獨自鬱鬱寡歡吧了。屠蘇:酒名。古代以屠蘇等藥草浸酒,正月初一飲之,以期健康長壽。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次第從小起。」董勛云:「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時靜安年方三十六歲,已有「後飲」的老者之嘆,可想見其心境之悲涼。詠史(五首)癸丑詠史五首,作於1913年2月。名為詠史,實則借古諷今。時袁世凱已竊據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位,詩人身在日本,心懷故國,對袁氏的陰謀反覆尤為憎恨,故詩語頗為憤激。一六龍時御天,肇跡玄黃戰。牧野始開周,垓下遂造漢。①洛陽縛二豎,唐鼎初雲奠。趙宋號孱王,神武耀淮甸。②威既旁薄,大號乃渙汗。六合始摶心,群醜亦革面。③令行政自舉,病去利乃見。游士復庠序,征夫歸隴畔。④百年開太平,一日資塗炭。自非舜禹功,漫侈唐虞禪。⑤【注釋】①「六龍」四句:六龍依照時運以控御天體,肇始於猛烈的血戰。如牧野之戰開創了周朝,垓下之戰建立了漢代。「六龍」句:《易?乾》:「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六龍,本指《易》乾卦的六爻。孔穎達疏:「乾元乃統天之義,言乾之為德,以依時乘駕六爻之陽氣,以控御於天體。」因以象徵君主的統治。肇跡:肇始,開始。玄黃戰:《易?坤》:「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又,「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龍戰時血流於地,混合成青黃之色。兩句意說,王朝的開創,始於戰爭。「牧野」句:《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牧野,在商朝之都朝歌南七十里,即今河南淇縣。周武王伐紂,在牧野大敗商軍,進佔朝歌,紂自焚死。商亡。史稱「牧野之戰」。「垓下」句:《史記?項羽本紀》載,劉邦圍困項羽於垓下,大敗楚軍。項羽自殺。見《蜀道難》詩「提兵」四句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②「洛陽」四句:唐太宗在洛陽捉住了那兩個豎子,唐朝的基業算是奠定了。趙宋雖然被稱為「孱王」,但平定南唐時仍不失為神明英武。二豎:指王世充與竇建德。王世充據東都洛陽稱帝,唐太宗進兵圍洛陽。竇建德自河北來救,兵敗被擒。洛陽破,王世充、竇建德俱被殺。孱王:懦弱的君王。神武:見《詠史》二十首之五注。淮甸:淮河流域地區。五代十國時,南唐佔據今淮南、江蘇、江西一帶。宋太祖趙匡胤出兵平南唐,統一中國。③「威」四句:他們的威勢當已十分宏偉時,便可以稱帝發號施令。整個天下開始同心同德,那些壞伙們也洗心革面了。威:威嚴,威勢。旁薄:廣大,宏偉。「大號」句:語本《易?渙》:「九五,渙汗其大號。」朱熹本義:「九五巽體,有號令之象,汗謂如汗之出而不反也。」因以「渙汗大號」謂帝王之號令,如人之汗,一出而不可收。六合:天地四方。指天下、人世間。摶(zhuān專)心:同「專心」。《史記?秦始皇本紀》:「普天之下,摶心揖志。」革面:《易?革》:「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後以喻徹底改悔。④「令行」四句:號令順利施行,政治也自能發展,弊病消除後,利益便可得到。那些到處遊說的讀書人也回到學校中,外出作戰的士兵也返回田地里。游士:古時四處進行遊說活動的士子。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漢書?董仲舒傳》:「設庠序以化於邑。」泛稱學校。⑤「百年」四句:開創了百年的太平基業,但一日之間卻遭到了災難摧殘。唉,有人本來就沒有立過舜、禹那樣的功勞,那就不要亂談什麼唐、虞的禪讓了。塗炭:泥淖和炭灰。比喻艱困、災禍。舜禹、唐虞:見《詠史》二十首之五、《坐致》詩注。侈:誇耀、誇大。禪(shàn善):以帝位讓給人。《孟子?萬章上》:「孔子曰:『唐虞禪,夏後殷周繼,其義一也。」唐堯禪讓給虞舜,虞舜禪讓給夏禹,古人認為是「大聖之懿事」。詩中歷述周、漢、唐、宋創業之艱,末四句謂袁世凱並無赫赫之功而取得大位,還誇耀說是唐虞禪讓般的懿事。二先王號聖賢,後王稱英雄。英雄與聖賢,心異術則同。①非仁民弗親,非義士莫從。智勇縱自天,饑溺思在躬。②要令天下肥,始覺一身崇。百世十世量,早在締構中。③黃屋何足娛,所娛以其功。成家與仲家,奄忽隨飄風。所以曹孟德,猶以漢相終。④【注釋】①「先王」四句:人們把先王稱為「聖賢」,把後王叫做「英雄」。英雄跟聖賢的本心是有異的,而所用的方法卻相同。先王:指上古賢明的君主。《易?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孝經?開宗明義》:「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唐玄宗註:「先代聖德之主、能順天下人心,行此至要之化。」後王:後世繼起的君主。《後漢書?董仲舒傳》:「夫五百年之間,守文之君,當塗之士,欲則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眾,然猶不能反,日以仆滅,至後王而止,豈其所持操或悖繆而失其統與?」②「非仁」四句:如果不是用「仁」,民眾就不親近;如果不是用「義」,士子就不服從。天生下來聰明勇敢的君主,應想到民眾生活的痛苦是與自己有關的。縱自天:天所放任,意謂上天所賦予。饑溺:語本《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四句謂君主應以仁義為治術,關心民眾疾苦。四句謂君主應以仁義為治術,關心民眾疾苦。③「要令」四句:要使到天下人民都富足,君主才真正感到自己的偉大。王朝傳序能否十世以至百世,早在開創基業時就已定下來了。天下肥:《禮記?禮運》:「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舊唐書?韓休傳》:「帝(玄宗)嘗引鏡默然不樂,左右曰:『自韓休入朝,陛下無一日歡,何不去之?』帝曰:『吾雖瘠,天下肥矣。』」「百世」句:戴德《大戴禮記?武王踐祚》:「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盧辯註:「皆謂創基之君。十百世,謂子孫無咎譽者,於十百之外,天命則有興改,其廢立大節依於此。」締構:猶締造。此指王朝的開創經營。④「黃屋」六句:帝王之位不足以使他快樂,所感到快慰的是他的功勞。成家與仲家這些顯赫的人物,也轉瞬間隨風而逝不留痕迹。所以曹孟德作為臣子,還是以漢相相終。黃屋:古代帝王專用的黃繒帝蓋。亦為帝王所居宮室,因以指帝位。《北史?魏宗宣傳論》:「至如神武之不事黃屋,高揖萬乘,義感鄰國,祚隆帝統。」成家:東漢初年公孫述佔據成都,自立為帝:號成家。《後漢書?公孫述傳》:「建武元年,(述)遂自立為天子,號成家,色尚白,建元曰龍興元年。」建武十一年,為吳漢所敗,族滅。仲家;東漢末袁術佔有江淮,自立為帝,號仲家。《後漢書?袁術傳》:「建安二年,因河內張炯符命,遂果僭號,自稱仲家。」兩年後,為曹操所破,病死。曹孟德:東漢末曹操之字。曹操於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專斷國事,封魏王,但始終沒有篡奪帝位,故詩人說他「猶以漢相終」。此首寫古代的聖賢與英雄,皆以仁義治天下,為國家百世著想。末二句以曹操設喻。意謂袁世凱不如曹操,他不能與清朝相終而陰謀奪權篡位。三典午師曹公,世亦師典午。①赫赫荀賈輩,所計在門戶。師尹既多辟,庶政乃無度。②季倫名家子,文采照區宇。堂堂南州牧,乃劫西域賈。③祖逖出東塘,戴淵踞淮浦。虎狼在堂室,徙戎復何補。④神州遂陸沉,百年委榛莽。寄語桓元子,莫罪王夷甫。⑤【注釋】①「典午」二句:司馬氏仿效曹公,後世的人又仿效司馬氏。典午:指魏、晉的司馬氏。見《讀史二首》之二注。曹公:指曹操。曹操為漢獻帝之丞相,掌握軍國大權,處心積慮為其子曹丕篡漢作好準備。兩句謂司馬氏之篡魏與曹氏之篡漢如出一轍,後世之亂臣賊子亦黨相效法,宋、齊、梁、陳亦皆以「禪讓」而登帝位。②「赫赫」四句:那顯赫的荀?、賈充等人,所考慮的只是家族的門第。作為國家重臣,行為卻是很多邪僻,那麼他們所推行的各種政務也必然是沒有法度的。赫赫:顯赫盛大貌。《詩?小雅?節南山》:「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旬賈:指荀?與賈充。荀?,曹操的謀士,建議迎漢獻帝都於許,使曹操取得有利形勢。後任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三國志?魏書?荀?傳》裴松之註:「世之論者,多譏?協規曹氏,以傾漢祚;君臣易位,實?之由。」賈充,司馬氏的親信,曹魏時任大將軍司馬、廷尉,參與司馬氏篡魏的陰謀。師尹:本指周太師尹氏,後作三公之稱。多辟:即多僻。多邪僻。《詩?大雅?板》:「民之多辟,無自立辟。」晉干寶《晉紀總論》:「察庾純、賈充之事,而見師尹之多僻。」庶政:各種政務。《易?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③「季倫」四句:石崇是名家之子,風流文采,光照天下。他身為堂堂的南州牧,卻出外行劫西域的商人。季倫:西晉石崇之字。石崇為石苞之子,石苞曾鼓吹司馬氏篡魏,封樂陵郡公,故稱崇為「名家子」。石崇能詩文,今尚存文九篇,詩十首。區宇:境域,天下。南州牧:石崇曾為南中郎將、荊州刺史,領南蠻校尉,加鷹揚將軍。《晉書?石崇傳》:「崇穎悟有才氣,而任俠無行檢。在荊州,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④「祖逖」四句:甚至連祖逖也出東塘行劫,戴淵亦盤踞淮水作賊。虎狼之輩已在堂室中,再議論「徙戎」又有何補?祖逖:東晉名將。晉元帝時豫州刺史,曾率部渡江,中流擊楫發誓,以表收復中原的決心。《世說新語?任誕》:「祖車騎(逖)過江時,公私儉薄,無好服玩。王、庾諸公共就祖,忽見裘袍重疊,珍飾盈列,諸公怪問之,祖曰:『昨夜復南塘一出。』祖於時恆自使健兒鼓行劫鈔,在事之人亦容而不問。」南塘,秦淮之南塘岸。詩中謂「東塘」,疑誤。戴淵:東晉征西將軍。《世說新語?自新》:「戴淵少時遊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徙戎:逼使移居中原的少數民族遷徙境外。《晉書?江統傳》:「統深惟四夷亂華,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論》。」⑤「神州」四句:神州大地便自此陸沉,百年來委於荒榛野草之中。真想告訴桓元子:不要光指責王夷甫了。神州陸沉:《世說新語?輕詆》:「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陸沉,比喻國土淪陷於敵手。桓元子;東晉權臣桓溫,字元子。桓溫在永和年間,滅成漢,攻前秦,入關中。後收復洛陽,屢請還都,不果。王夷甫:西晉大臣王衍之字。《世說新語?輕詆》劉孝標註引《八王故事》曰:「夷甫雖居台司,不以事物自嬰,當世化之,羞言名教,自台郎以下,皆雅崇拱默,以遺事為高。四海尚寧,而識者知其將亂。」王衍喜談老莊,任宰相時專謀自保,政治腐敗,引發永嘉之亂,王衍被石勒俘殺。本詩專論晉代歷史,謂司馬氏政權為篡位所得,大臣將領皆行邪僻,以導致禍亂髮生,中原大地遂陷異族之手。用意是譏諷袁世凱政權下皆虎狼之輩,必將使中國陷於陸沉的境地。四塞北引弓士,塞南冠帶民。耕牧既殊俗,言語亦異倫。①三王大一統,乃以禹跡言。大幕空度漢,長城已築秦。②古來制漠北,獨有唐與元。元氏儲祥地,唐家累葉婚。③神堯出獨孤,官氏北地尊。英英文皇帝,母后黑獺孫。④用茲代北武,緯以江左文。婉孌服弓馬,瀟洒出經綸。⑤蕃將在閫外,公主過河源。所以天可汗,古今唯一人。⑥【注釋】①「塞北」四句:在塞北皆為持弓射獵之士,在塞南多是戴冠束帶之民。耕田和畜牧本是不同的風俗,言語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引弓:持弓。謂善於騎射。冠帶:戴帽子與束腰帶,古代漢人的服飾。兩句語本《史記?匈奴列傳》引漢孝文帝遺匈奴書:「先帝制:長城以北,引弓之國,受命單于;長城以內,冠帶之室,朕亦制之。」②「三王」四句:三王以來所謂的大一統,是以中國的疆域而言。漢朝的軍隊徒然橫度大漠,秦國早已築起了長城。三王:指夏、商、周三代開國之君。大一統:《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後因稱封建王朝統治全中國為大一統。禹跡:相傳夏禹治水,足跡遍於九州。因稱中國的疆域為禹跡。《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跡,畫為九州。」大幕:同大漠。參見《詠史》二十首之十注。長城:《史記?匈奴列傳》:「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③「古來」四句:自古以來能控制漠北的,只有唐朝和元朝。漠北是元代的發祥地,又與唐王室有世代婚姻的關係。漠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的地區。即外蒙古。儲祥:聚集吉祥。張九齡《開元正歷握乾符頌並序》:「天固已儲祥以俟時,積分以差日,出入數代,多歷年所。」儲祥地,猶言發祥地,帝王開基創業之所。累葉:累世。④「神堯」四句:唐高祖出於獨孤氏,母族的官職和氏族地位在北方都是很尊貴的;傑出的唐太宗,母后是周文帝黑獺的外孫女。神堯:指唐高祖李淵。其廟號為「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獨孤:獨孤氏是北朝的著姓,源出於匈奴獨孤部。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大女嫁給宇文泰之子宇文毓,後為北周明帝,七女兒嫁給楊忠之子楊堅,後為隋文帝。四女兒嫁給李虎之子李,即李淵之父。英英:特立傑出貌。文皇帝:指唐太宗李世民。其廟號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黑獺:北周開創者周文帝宇文泰之字。唐太宗之母竇氏,其父竇毅,尚周文帝第五女襄陽公主。竇氏即宇文黑獺的外孫女。⑤「用茲」四句:用這代北的武功,結合起江左的文化。婦女們都能騎馬射獵,男子們氣度瀟洒,滿腹經綸。代北:代,指代州。今山西代縣。代北,唐代指雲、朔、蔚、忻、代五州。今山西北部地區。江左:江東。今蕪湖、南京長江河段以東地區。弓馬:指騎射。經綸:籌劃治理國事。⑥「蕃將」四句:把蕃將安置在京城之外,公主也度過河源去和親。所以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古今以來只有他一個人。蕃將:指少數民族的將領。閫(kǔn捆)外:京城以外。「公主」句:《舊唐書?太宗紀》載:貞觀十四年(640)二月,「送弘化公主歸於吐谷渾」;十五年正月,「吐蕃遣其國相祿東贊來逆女。丁丑,禮部尚書、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歸吐蕃。」天可汗:《舊唐書?太宗紀》載,貞觀四年(630)「夏四月丁酉,御順天門,軍吏執頡利以獻捷。自是西北諸蕃咸請上尊號為『天可汗』,於是降璽書冊命其君長,則兼稱之。」天可汗為突厥語意譯,即謂天下之君長。「古今」句:《舊唐書?太宗征》史臣曰:「況周發、周成之世襲,我有遺妍;較漢文、漢武之恢弘,彼多慚德。跡其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此詩當為中國邊境形勢而作。辛亥革命爆發後不久,帝國主義加強分裂中國的陰謀活動。1911年12月,在俄國的策動下,外蒙古宣布獨立,中華民國政府不予承認。五少讀陶杜詩,往往說饑寒。自來夸毗子,焉知生事艱。①子云美筆札,遨遊五侯間。孔璋檄豫州,矢在袁氏弦。②魏台一朝建,書記又翩翩。文章誠無用,用亦未為賢。③青春弄鸚鵡,素秋縱鷹?。咄咄揚子云,今為人所憐。④【注釋】①「少讀」四句:少年時讀陶淵明、杜甫的詩歌,詩中往往說到饑寒。自古以來,那些諂諛卑屈的稼伙,怎會知道生活的艱難呢?夸毗:《詩?大雅?板》:「天之方,無為夸毗。」朱熹集傳:「誇,大也;毗,附也。小人之於人,不以大言誇之,則以諛言附之也。」因以夸毗子指阿諛媚附之小人。魏阮籍《詠懷》之五三:「如何夸毗子,作色懷驕腸?」②「子云」四句;谷永善於持筆為文,以此而遨遊於權貴之間。陳琳作檄豫州的文章,是受袁紹的指使。子云:漢代谷永之字。荀悅《漢紀?成帝紀》:「穀子雲之筆札。」谷永為王氏五侯上客。五侯:漢成帝之舅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五人同日封侯,世稱五侯。孔璋;東漢末文學家阿琳之字。陳琳曾避難冀州,依附袁紹。作《為袁紹檄豫州文》,聲討曹操。豫州:時劉備為豫州刺吏。「矢在」句,語本晉王沈《魏書》:「太祖(指曹操)平鄴,謂陳琳曰:『君昔為本初(袁紹之字)作檄書,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謝曰:『矢在弦上,不得不發。』太祖愛其才,不咎。」③「魏台」四句;銅雀台一朝建起,那些風度翩翩的文人又紛紛到來。文章實在是沒有用的,即使用了也不見得是好事。魏台;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冬於鄴城建銅雀台,後人稱為魏台。書記翩翩:東漢末文學家阮,字元瑜,有才華風度。曹操任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為作軍國書檄。曹丕《與吳質書》云:「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④「青春」四句:春天時調弄鸚鵡,秋天時放縱鷹?。唉,揚子云啊,直到今天還被人們悲憐!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繁茂青碧,故稱。司空圖《詩品》:「青春鸚鵡,楊柳池台。」素秋:指秋天。秋於五行中屬金,其色白,故稱。咄咄:嗟嘆聲。揚子云:見《塵勞》詩注。「青春」二句,回應上文的「夸毗子」。當有兩重含義,一是寫其遊手好閒的生活;一是諷刺其處世態度:一時則如鸚鵡般隨人可否,一時則如鷹?般殘暴無情。此首當譏刺袁世凱手下的文人謀士。「矢在」一句,直點本旨。昔游(六首)組詩作於1913年。時靜安仍旅居日本京都,因曆書生平遊蹤所至,以寄託其故國之思。《蕭箋》云:「作者所述,皆實際經歷,且極平常,無甚驚人,何以一往情深?蓋身棲異域,情殷故國,人之情也。」一端居愛山水,懶性怯游觀。同游畏俗客,獨遊興易闌。①行役半九州,所歷多名山。舟車有程期,筋力愁躋攀。②窮幽豈不快,資想詎足歡。亦思追昔游,攬筆空汗顏。③【注釋】①「端居」四句:我平居時喜歡山水,只為性格懶散而怕去遊覽。要與人同游又恐遇上俗客,獨游則意興易盡。端居:見《端居》詩注。②「行役」四句:我出外跋涉已走遍半個中國,所經過的多是名山勝景。但車船總是有個期限,而自己筋力不足又愁於去攀登。行役:行旅,出行。程期:特定的日期,期限。③「窮幽」四句:探尋幽深之境難道不是件快事嗎?光是留作回憶又怎值得高興呢?因此想追記舊日的遊蹤,但拿起筆來又徒感羞愧。窮幽:窮盡幽勝之所。漢王充《論衡?遭虎》:「好入山林,窮幽測深。」資想:供給想像。詎:哪裡,難道。汗顏:臉上出汗。形容羞愧。此首概述昔游。謂自己雖愛山水而少遊覽,故追憶時感到汗顏。二我本江南人,能說江南美。家家門系船,往往閣臨水。①興來即命棹,歸去輒隱几。遠浦見縈迴,通川流浼彌。②春融弄駘蕩,秋爽呈清。微風葭外,明月荇藻底。③波暖散鳧,淵深躍鯉。枯槎魚網掛,別浦菱歌起。④何處無此境,吳會三千里。⑤【注釋】①「我本」四句:我本是江南人,能說江南之美;家家門前系著小船,樓閣往往下臨流水。四句是靜安家鄉海寧一帶的風景。②「興來」四句:興來時就駕船出遊,歸家後每每憑案小息。望見遠處的江浦曲折彎環,流過的河水十分彌滿。命棹:乘船。隱几(yìngyǐ印以):靠著几案。《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成玄英疏:「隱,憑也。子綦憑几坐忘,凝神遐想。」通川:流通的河川。浼彌(měimǐ美米):水滿貌。③「春融」四句:春日天氣融和,輕波起伏不定;秋日天高氣爽,更是清澈見底。微風吹拂著水邊的蘆荻,明月倒映在荇藻之下。春融:春氣融和。亦指春暖冰融。駘(dài殆)盪:蕩漾,舒緩起伏。清(cǐ此):清澈。謝《始出尚書省》詩:「邑里向疏蕪,寒流自清。」葭:見《游通州湖心亭》詩注。荇(xìng幸)藻:荇,荇菜。水生植物,嫩葉可食。藻,水藻。④「波暖」四句:水鳥散布在溫暖的波中,魚兒跳躍在深靜的淵里。漁船上高掛著魚網,江浦外傳來陣陣采菱女郎的歌聲。鳧(yī衣):鴨和鷗鳥。泛指水鳥。《詩?大雅?鳧》:「鳧在涇。」(yǎn演)鯉:鯰魚和鯉魚。《詩?小雅?魚麗》:「魚麗於,鯉。」枯槎:指木船。別浦:何流入江海之處。⑤「何處」二句:哪裡沒有這樣的美景呢———遠在三千里外的吳會裡。吳會(kuài儈):吳郡和會稽郡。泛指蘇杭地區。此首寫江南水鄉的美景,飽含作者對故鄉的深情。三西湖天下勝,春日四序最。我行值暮春,山路雨初霽。①言從金沙港,步至雲林寺。山川氣蘇醒,卉木晝融泄。②老乾綴新綠,叢篁積深翠。林際盪湖光,石根漱寒瀨。新鶯破寂寥,時出高柳外。③茲游猶在眼,流水十年事。④【注釋】①「西湖」四句:西湖是天下的勝景,一年四季中以春天為最美。我出遊時適值暮春,山路中剛是雨過天晴。四序:四季。②「言從」四句:從金沙港步行到雲林寺,山川之氣已經蘇醒,彷彿流動在茂盛的草木中。言:發語詞,無義。金沙港:在杭州西湖西北的岳湖邊,金沙澗出口處。雲林寺:即靈隱寺。在北高峰下,飛來峰前。寺中天王殿上懸有「雲林禪寺」匾額,為康熙帝的手筆。融泄:流動貌。③「老乾」六句:老樹榦上點綴著新出的嫩葉,竹林中重疊著深深的翠色。樹林間搖蕩著湖面的波光,岩石下沖刷著清涼的溪水。不時從高柳外傳來幾聲鶯啼,打破了山中的寥寂。六句極寫西湖溪山之美。④「茲游」二句:這次遊覽彷彿仍在眼前,可是時光如流水,已是十年前的事了。「流水」句: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詩:「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四二年客吳郡,所賞郡西山。買舟出西郭,清光照我顏。①東風開垂柳,一一露煙鬟。遠望殊無厭,近攬信可餐。②天平石尤勝,巧匠窮雕鐫。想當洪?初,此地朝群仙。盡將白玉笏,插在蒼崖顛。③仰躋道絕,俯視丘壑妍。谷中頗夷曠,有廬有田園。④玉蘭數百樹,爛漫向晴天。淹留逮日暮,坐見飛鳥還。⑤題名墨尚在,試覓白雲間。⑥【注釋】①「二年」四句:在吳郡客居兩年,最欣賞的是郡西的群山。乘船出了西郊,清美的水光山色映照著我的容顏。吳郡:漢代置吳郡,治所在吳縣。即今江蘇蘇州。靜安於光緒三十年冬到三十一年冬兩年間,在蘇州任教於江蘇師範學堂。買舟:雇船。②「東風」四句:東風吹開了沿堤的垂柳,露出一座座煙靄繚繞的峰巒。遠望時固然是久久不厭,近賞時更覺秀色可餐。煙鬟:喻雲霧繚繞的峰巒。蘇軾《凌虛台》詩:「落日銜翠壁,暮雲點煙鬟。」可餐:秀色可餐。本形容女子姿色之美,後以形容山水的秀麗。樓鑰《趙資政當山堂》詩:「濃翠真欲滴,秀色幾可餐。」③「天平」六句:天平山中的奇石更是佳勝,好似能工巧匠刻意去雕鐫。遙想起天地開闢的時候,這裡一定有群仙來朝。他們把白玉朝笏,一一插在蒼翠的山崖頂上。天平:山名。在吳縣靈岩山北,距蘇州三十里。因山頂正平,故名。山中多奇峰怪石,以卓筆峰龍門萬笏林諸景尤為著名。洪(hǒng哄):宇宙開闢前的混沌狀態。朝群仙:天平山有「萬笏朝天」之景。許多石柱、石峰如群臣持笏朝見皇帝般直立如林。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所持的手板。④「仰躋」四句:沿著石級向上攀登,走到盡頭,俯視幽深的岩壑更覺妍美。山谷中頗為平坦,在屋宇也有田園。(dèng凳)道:由石級組成的山路。夷曠:平坦開闊。⑤「玉蘭」四句:有幾百棵木蘭樹,花開時一片爛漫映襯晴空。在這兒久留不去直到日暮,看著飛鳥歸回巢里。淹留:逗留,久留。⑥「題名」二句:當年題名的墨跡還在吧———試在白雲繚繞的山中重覓。題名:指在山崖或牆壁上留名題記。兩句是別後想像之詞。五大江下岷峨,直走東海畔。我行指夏口,所見多平遠。①振奇始豫章,往往成壯觀。馬當若連屏,石腳插江岸。窈窕小姑山,微茫湖口縣。②回首香爐峰,飛瀑掛天半。玉龍升紫霄,頭角沒雲漢。③昏旦變光景,陰晴殊隱現。幾時步東林,真見廬山面。④【注釋】①「大江」四句:長江從岷山和峨眉山奔流而下,直走向東海之濱。我的行蹤指向夏口,所見的都是平坦的原野。岷峨:岷山和峨眉山的合稱。夏口:即今武漢市漢口。地當夏水(漢水下游的古稱)入長江處,故名。靜安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春赴武昌,參與羅振玉主持的譯述農書之事。②「振奇」六句:直到江西才開始出現奇偉的景色,這些景色往往使自己大開眼界。馬當山好像連綴著的屏風,石腳直插在長江之岸。秀麗的小姑山西邊,是煙波微茫的湖口縣。振奇:顯示出奇特。豫章:今江西省的別稱。壯觀(guàn貫):雄偉的景觀。馬當:山名。在今江西彭澤縣東北長江南岸。唐陸龜蒙《馬當山銘》:「天下之險者在山曰太行,在水曰呂梁,合二險為一,吾又聞乎馬當。」窈窕:本形容女子的嫻靜美好。詩中山名小姑,用此語尤為貼切。小姑山;即小孤山。屹立於今江西彭澤縣北長江中。一峰獨立,故名孤山,後訛為小姑山,有寺供奉「小姑」之像。湖口縣:在今江西鄱陽湖通長江之口,故名。③「回首」四句:回望廬山中的香爐峰,高高的飛瀑掛在天半,像玉龍般升上層霄,頭角也隱沒在雲霧裡。香爐峰:廬山北部名峰。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故名。山中多瀑布。李白《望廬山瀑布》二首之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玉龍:喻瀑布。宋梅堯臣《天門泉》詩:「靜若仙鑒開,寒疑玉龍蟄。」紫霄:高空。雲漢:銀河,天河。指雲霄。④「昏旦」四句:廬山的景象晝夜間變化多端,陰晴時的隱現各有不同。幾時才能漫步於東林寺中,見到廬山真正的面目?光景:風光,景象。東林:寺院名。在廬山西北麓。為我國佛教凈土宗發源地。東晉僧人慧遠所建。蘇軾《題西林寺壁》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本詩從此化出。此詩寫江行所見的美景。六京師厭塵土,終日常掩關。西山朝暮見,五載未一攀。①卻憶軍都游,發興亦偶然。我來自南口,步步增高寒。②兩岸積鐵立,一徑羊腸穿。行人入眢井,羸馬蹴流泉。③左轉彈琴峽,流水聲潺潺。夕陽在峰頂,萬杏明倚天。④暮宿青龍橋,關上月正圓。溶溶銀海中,歷歷群峰顛。⑤我欲從駝綱,北去問居延。明朝入修門,依舊塵埃間。⑥【注釋】①「京師」四句:在京城中厭倦了塵土奔忙,終日經常掩門獨處。雖然朝暮都望見西山,但五年來都未曾登覽。塵土:見《壬子歲除即事》詩:「緇塵」注。掩關:閉門。西山:北京西郊的山嶺。中以香山為最著。「西山晴雪」為燕京八景之一。②「卻憶」四句:反而想起軍都山的遊歷,那時也只是偶然興起。我從南口出發,一步一步攀登,越高越寒。軍都:即居庸山。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崇山峻岭,樹森蔥蘢。」居庸疊翠」為燕京八景之一。南口:指居庸關的南邊關口,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又稱西關、軍都關。③「兩崖」四句:兩側的山崖如積鐵般矗立,一條羊腸小徑在中間穿過。行人彷彿墮入廢井之中,瘦馬踏著流泉行走。眢(yuān淵)井:枯井,無水之井。④「左轉」四句:左邊轉過是彈琴峽,流水發出潺潺之聲。夕陽照臨峰頂,千萬株紅杏燦爛地倚天怒放。彈琴峽:居庸關中的峽谷。《日下舊聞考?邊障》:「居庸關有彈琴峽,水流石罅,聲若調琴。」⑤「暮宿」四句:入夜後投宿青龍橋,關上的月亮正圓。在銀海般的溶溶月色中,一座座山峰歷歷在目。青龍橋:《日下舊聞考?邊障》:「上關七里至彈琴峽,上有佛閣,又七里為青龍橋:道東有小堡。」⑥「我欲」四句:我想跟隨那駱駝隊,向西去探訪居延。可是明朝卻要回到修門,依舊僕僕於塵埃之中。駝綱:指運貨的駱駝隊。居延:古邊塞名。故城在今甘肅額濟納旗西北。漢路博德修築以防匈奴入侵。修都:楚國郢都的城門。《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入修門些。」詩中指北京城。末兩句用「招魂」之意,以表對故國京城的懷念。此首回憶在北京遊歷的情景。隆裕皇太后輓歌辭九十韻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去世。靜安在日本聞訊,寫了長篇輓詩哀悼。在3月26日致繆荃孫書中云:「維自陰曆開歲後共作詩十餘首,而此《隆裕太后輓歌辭》五言排律九十韻,頗為滿意,惜篇幅太長,不能寫呈。」可見作者對此詩的重視。詩中所述雖為隆裕的一生經歷,然亦與中國近代史息息相關。隆裕,為清德宗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宣統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后,上徽號曰隆裕。辛亥革命爆發,隆裕太后下詔書率清帝退位。先帝將親政,旁求內助賢。宗臣躬奉冊,天子自臨軒。①長女爰迎渭,元妃夙號。未央新受璽,長樂故承歡。②問寢趨西苑,從游在北園。太官分玉食,女史進銀環。③璧月臨華沼,明河界掖垣。銅龍宵咽漏,香獸曉噴煙。④禮數元殊絕,恩波自不偏。螽斯宜揖揖,瓜瓞望綿綿。⑤就館終無日,專房抑有緣。齊紈雖暫棄,漢劍故難捐。⑥【注釋】①「先帝」四句:先帝將要親理朝政,向宮外尋求賢德的內助。宗臣親往女家奉上典冊,皇帝也親自臨軒遣使。先帝:指光緒皇帝。內助:妻子對丈夫的幫助。因以稱妻子。《三國志?魏書?文德郭皇后傳》:「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輔,亦有內助。治亂所由,盛衰從之。」宗臣:為世所尊仰的名臣。奉冊:據《續資治通鑒?宋紀?哲宗元?七年》載,宣仁太后命眾官議冊後六禮儀制,皇帝立後,先由大臣充發冊使、奉迎使,至皇后行第。臨軒: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有檻如車之軒,故稱。據宣仁太后所制冊後之禮,迎後至宮,先由皇帝臨軒,遣冊禮使、奉迎使,令百官詣行第班迎。《清史稿?禮志?大婚儀》:「大婚前一日……帝御太和殿閱冊、寶。」「封使至,後父率親屬朝服迎門外,後禮服迎庭中,後母率諸婦咸朝服跪。使臣奉冊、寶入陳案上。後就案南北面跪,內院官西向立,讀冊、寶文。」②「長女」四句:渭水邊迎來莘國的長女,元妃以前的名字叫做。在未央宮新接受了皇后之璽,又在長樂宮侍奉太后。「長女」句:《詩?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於渭。」「纘女維莘,長子維行。」謂文王到渭水親迎莘國的長女。「元妃」句:《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帝王紀》云:「帝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生后稷。」姜是周朝祖先后稷之母的名字。《史記?周本紀》:「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同姜;帝嚳,同帝。元妃,即後。未央:漢宮名。宮中有椒房殿,為皇后所居。長樂:漢宮名。太后所居。此指慈禧太后的居處。承歡:侍奉父母等長輩。八句寫隆裕新冊為光緒帝的皇后。③「問寢」四句:她到西苑中向太后問安視寢,又跟從太后在北園遊覽。太官按定製分送玉食,內宮的女史又獻上銀環。問寢:向尊長問候起居寢食。《禮記?文王世子》:「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西苑:宮苑名。在大內西,中有太液池、瓊華島。北園:指頤和園。太官:掌管宮中飲食宴會的官員。光祿寺置太官署。女史:《周禮?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掌內治之貳,以詔後治內政。」銀環:《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毛傳:「后妃群妾以禮御於君所,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則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進銀環,謂被皇帝臨幸。④「璧玉」四句:白玉般的明月照臨華沼,銀河來作宮殿的牆垣。夜間聽到滴滴銅龍宮漏,早晨獸爐中吐出裊裊香煙。璧月:月的美稱。詩中暗喻隆裕的容色。華沼:有花的池沼。掖垣:皇宮的旁垣。銅龍:指漏壺。以其有銅製的吐水龍頭,故稱。李商隱《深宮》詩:「玉壺傳點咽銅龍。」香獸:獸形香爐。以上八句寫隆裕初作皇后時的生活。⑤「禮數」四句:皇帝對她的禮數本來就已殊特,恩澤自然也不會有所偏向。照這樣應該生下許多兒子,使皇室的繼承綿綿不絕。殊絕:特異,突出。恩波:謂皇帝的恩澤如水波般流遍。螽斯:《詩?周南?螽斯》:「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螽斯,蟲名。以其群聚,故喻子孫繁多。揖揖:會聚貌。瓜瓞(dié迭):《詩?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朱熹集傳:「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常小,其蔓不絕,至末而後大也」因以喻子孫蕃衍綿綿不絕。⑥「就館」四句:皇后終於沒能夠就館生子,而皇帝專寵別人也許是另有緣分吧。雖然像紈扇在秋天時暫遭棄置,但故劍始終是難以拋開的。就館:《禮記?內則》:「妻將生子,及月辰,居側室。」謂臨產時移居側室分娩。就館,即移往側室。《漢書?孝成趙皇后傳》:「故廢后宮就館之漸,絕微嗣禍亂之根,乃欲致位陛下以安宗廟。」專房:專寵。齊紈:漢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後因以「秋扇」、「齊紈」喻女子被遺棄。漢劍:《漢書?孝宣許皇后傳》載,漢宣帝微時曾娶許廣漢之女平君,後來被立為帝,平君為。大將軍霍光有小女,與皇太后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后,意在霍氏。宣帝「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為皇后」。後因以「故劍」喻對舊妻之深情。徐珂《清稗類鈔?宮闈類?隆裕後與德宗不睦》:「隆裕後為孝欽後內侄女,孝欽自以由西宮出身,故必以家人為德宗後。德宗先已專寵珍妃,又頗不屬意於隆裕,顧以孝欽之強迫指定,遂勉奉之。」以上二十四句寫隆裕被立為後以及受光緒冷落的經過。家國頻多事,君王企改弦。親臣用安石,舊學重甘盤。①調護終思皓,危疑佇得韓。東朝仍薄怒,左衛且流言。②玉幾陳朝右,珠襦出殿前。求醫晨下詔,訓政暮追班。③宣室從今罷,長門自昔閑。事雖西掖秘,語已內家傳。④聞疾然疑作,瞻天去住難。翻因朝鶴禁,暫得對龍顏。⑤憔悴憑誰問,憂虞只自憐。妾身甘薄命,官里願加餐。⑥別殿春巢燕,離宮夏聽蟬。王家猶隉杌,國步遂箏。⑦象魏妖氛別,鉤陳殺氣躔。輕裝同涕出,下殿但衣牽。⑧豆粥蕪亭畔,柴車易水邊。終然隨玉輦,倖免折金鞭。⑨去國誠多感,迴鑾更永嘆。乾坤重締造,母子尚防閑。0瑏瑠夢去瀛台近,愁來渤海寬。枯桐根半死,古井水長寒。11掩抑長生祝,倉皇末命宣。鶴歸寒有語,龍去迥難攀。12先後同危,升真各後先。委裘迎濟北,負仗河間。13【注釋】①「家國」四句:國家頻頻發生各種事故,皇帝也企圖改弦更張。起用了王安石那樣的近臣,也重視甘盤那種舊學。改弦:董仲舒《賢良策》:「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後因以「改弦更張」喻改革制度,變更做法。此指光緒帝企圖維新變法。親臣:親信的臣子。安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宋神宗熙寧初年任為參知政事、宰相,實行變法,以謀富國強兵。詩中指康有為。時光緒帝接受康有為的變法主張,推行新政。甘盤:殷高宗為王子時之師。《書?說命下》:「王曰:台小子舊學於甘盤,既乃遁於荒野。」舊學,謂昔從之學。甘盤,詩中指光緒帝的師傅、變法支持者翁同。②「調護」四句:始終希望能得到像四皓那樣的高士來調教輔佐,在危疑時也想有張良那樣的能人去解決問題。可是太后依然感到憤怒,左衛還不斷散布流言。調護:教導,幫助。皓:指漢朝的「四皓」。《史記?留侯世家》載,漢高祖想廢太子,張良為呂后畫策,請到高祖敬重的四個鬚眉皓白的老人輔佐太子。高祖見四皓,「乃大驚,曰:『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韓:指張良。《史記?留侯世家》謂張良「其先韓人也』。索隱謂「王符、皇甫謐並以良為韓之公族」。東朝:指太后。漢長樂宮為太后所居,在未央宮東,故稱東朝。左衛:唐代宿衛宮庭的禁軍機構,稱左右領軍衛。此指握軍權的榮祿。榮祿曾向慈禧呈密信,攻擊維新人士。流言:《清史稿?后妃傳》:「上期以九月奉太后幸天津閱兵,訛言謂太后將勒兵廢上,又謂有謀圍頤和園劫太后者。」③「玉幾」四句;朝廷的右邊擺出了玉幾,太后穿著珠襦來到殿前。清晨時下詔徵求良醫,日暮時又再次臨朝聽政。玉幾、珠襦:見《頤和園詞》「提攜」四句注。「求醫」句:印鸞章《清鑒》卷十四:「詔求天下名醫診治帝疾。……乃以病重布告天下,詔求天下名醫,入宮診治。」訓政:指皇太后垂簾聽政。何剛德《春明夢錄》卷下:「孝欽太后重出訓政,引見遲至黎明,則微露倦勤意矣。」戊戌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宣布光緒帝有病,不能視事,太后復垂簾訓政。追班:謂百官按照位次排列謁見。宋王得臣《麈史?朝列》:「凡朝會必集於此,以待追班,然後入。」④「宣室」四句:宣室從此不再開啟,長門宮也一直閑置。事情雖是屬於宮闈的秘密,但流言已從內廷中傳出。宣室:指帝王所居的正室。戊戌政變後,光緒帝即被移出正室,幽禁於南海之瀛台。長門:長門宮,為漢代的離宮,漢武帝之陳皇后失寵居此。詩中亦以謂隆裕與光緒分居。西掖:宮闕西側。代指宮廷。內家;指皇宮,宮廷。⑤「聞疾」四句:聽到皇帝患病心中半疑半信,仰望蒼天真是留去都難。反而有時到那隔絕的宮禁中朝見,還能得暫時看到皇上。然疑:疑信不定。《楚辭?九歌?山鬼》:「君思我兮然疑作。」瞻天:望天。意為仰望皇帝。《詩?大雅?雲漢》:「瞻昊天,雲如何里。」鶴禁:本指太子的居處。厲荃《事物異名錄?鶴禁》:「漢宮闕疏》:『鶴禁,太子所居,凡人不得出入,故曰鶴禁。』」詩中指光緒帝被幽禁處。⑥「憔悴」四句:自己容顏憔悴有誰來問候,終日憂心忡忡只好自惜自憐。我本人已甘心薄命,但願皇帝能強飯加餐。官里:指皇帝。宋周密《武林舊事?乾淳奉親》:「是日官里大醉,申後,宣逍遙子入便門。」⑦「別殿」四句:在別殿中春天看到燕子築巢,在離宮中夏天聽著蟬兒鳴叫。王室還是那樣危懼不安,國家的命運就更是艱難困厄了。巢燕:此以燕子營巢反襯光緒之無家。聽蟬:唐駱賓王有「在獄聞蟬」詩,中有「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之語。此以喻光緒之被囚及隆裕之冷落。隉杌(nièwù聶兀):猶「杌隉」。困厄,不安。《書?秦誓》:「邦之杌隉,曰由一人。」孔傳:「杌隉,不安。言危也。」國步:國運。步,時運。(zhūnzhān屯氈):難行,困頓。以上二十八句,寫光緒帝變法失敗後被幽禁的情況。⑧「象魏」四句:宮闕下忽然生出妖氛,後宮中也布滿殺氣。這時只好流著眼淚輕裝出走,走下殿堂時唯有牽衣無語。象魏:即「闕」。宮門外一對高大的建築物。妖氛:指禍亂、兵災。鉤陳:星宮名。為紫微宮外營陳星,因以指後宮。四句寫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帶著光緒、隆裕出逃。⑨「豆粥」四句:在蕪亭畔吃著粗劣的豆粥,在易水邊坐著簡陋的柴車。有幸的是還能一直跟隨著太后的車駕,不用鞭折馬死道路分離。豆粥:見《頤和園詞》「國中」四句注。柴車:弊劣之車。太后出逃時乘的是騾車。折金鞭:語本杜甫《哀王孫》詩:「金鞭折斷九馬死,骨肉不待同馳驅。」意謂出逃過程還算順利,不用策馬狂奔以至金鞭折斷。其實太后出逃時極為倉卒狼狽,詩中故為隱諱。0瑏瑠「去國」四句:離開國都固然有許多感慨,回車還京更令人長長嘆息。雖然乾坤已重新締造,而母子之間仍是互相猜忌提防。去國:離開京城。迴鑾:帝後的車駕稱為「鑾駕」,因稱帝後外出返回為迴鑾。「乾坤」句,謂國家重新經營創建。庚子事變後,清政府與外國侵略者訂立辛丑條約。慈禧太后自西安返回北京,繼續執掌朝政。防閑:防,堤防;閑,獸欄。防用以制水,閑用以限獸。因引申為防備和禁阻。印鸞章《清鑒》卷十五:「帝久失愛於太后,當逃難在西安時,尚有時詢帝意。及迴鑾後,復嫉惡如前,帝以是不再問朝政。」0瑏瑡「夢去」四句:瀛台雖近,夢能到而難見,愁來時恰似渤海般寬廣。枯槁的梧桐根已半死,古井中不流動的水總是那麼寒冷。瀛台:清宮西側有南海,瀛台為南海中的小島。有板橋通出入。光緒幽禁瀛台後,板橋旋被撤去,以杜絕其交通外人。「枯桐」句:漢枚乘《七發》載,龍門有桐,其根半死半生,斫以制琴,其聲為天下之至悲者。宋賀鑄《半死桐》詞:「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本詩中亦以喻隆裕的處境無異於失偶。「古井」句:語本唐孟郊《列女操》:「貞婦貴殉夫,捨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此以喻隆裕獨居心如死水。0瑏瑢「掩抑」四句:她曾心情抑鬱地私自祝願皇帝長生,可是卻倉皇地聽到宣布他的遺命。君王駕鶴西歸,在寒空中猶聞話語;鼎湖上神龍離去,臣下也無法追隨。掩抑:形容心情壓抑不歡。末命:帝王臨終時的遺命。《清史稿?德宗本紀二》:「(光緒三十四年冬十月)癸酉,上疾大漸,崩於瀛台涵元殿,年三十有八。遺詔攝政王載灃子溥儀入承大統,為嗣皇帝。」「鶴歸」句:語本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晉太康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見二白鶴語於橋下曰:『今茲寒,不減堯崩年也。』於是飛去。」「鶴歸」,謂成仙駕鶴西歸,因用為死的諱稱。「寒有語」,點明「堯崩」(君主死亡)之意。「龍去」句,見《頤和園詞》「一朝」四句注。0瑏瑣「先後」四句:皇帝和太后先後一起病危,去世也各有後先。帝位虛設,唯有迎來濟北王監國;南面臨朝,亦已選擇河間王為帝。《清史稿?后妃傳》:「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劇。壬申,太后命授醇親王載灃攝政王。癸酉,上崩於瀛台。太后定策立宣統皇帝。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危(chuò綴):病危。委裘:帝位虛設,唯有把故君的衣裘置於座而受朝。《漢書?賈誼傳》:「植遺腹,朝委裘。」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委裘,若容衣,天子未坐朝。事先帝裘衣也。」濟北:指東漢濟北惠王劉壽。劉壽為漢和帝之弟,恩寵篤密。詩中指醇親王載灃。載灃為光緒帝之弟,以攝政王為監國。負(yǐ倚):背靠屏風。指臨朝為帝。《淮南子?論訓》:「周公繼文王之業,履天子之籍……負而朝諸侯。」河間:漢章帝之子劉開,封為河間孝王。其孫劉志,為太后與梁冀所立,是為桓帝。詩中指宣統帝溥儀。以上二十四句寫八國聯軍入侵和慈禧、光緒同時病逝的情況。孺子垂裳日,親王攝政年。謙沖如昨日,悲感每無端。①淚與湘流竭,恩惟鞠子單。起居調甲觀,游幸罷甘泉。②篝火俄張楚,傳烽忽到燕。大臣惟束手,小吏或彈冠。③閫外無盧植,山中有謝安。廟謨先立帥,廷議盡推袁。④灑落捐前隙,低徊憶後艱。方令調鼎鼐,不獨總師干。⑤反旆從江滸,銜恩入上蘭。君臣同涕淚,殿陛盡潺。⑥禮自群僚絕,權教一相專。坐令成羽翼,不覺變寒暄。⑦鄂渚寬窮寇,金陵撤外援。虛張江表勢,都散水衡錢。⑧國論歸操縱,軍心任控摶。嗣宗因勸進,祭仲自行權。⑨大內更籌轉,中宵禪草頒。琅琅宣德令,草草載書編。0瑏瑠帝制仍平日,官僚儼備員。鷺飛今作客,龍亢昔乘乾。11城闕罘壞,園陵草露。黃圖餘禁,赤子剩中涓。12寂寞看沖主,欷?對講官,嘵音緣室毀,忍死為巢完。13【注釋】①「孺子」四句:孺子垂裳而治之日,是親王攝政之年。太后的謙虛謹慎一如往日,而心中的悲感卻無端而起。垂裳:即「垂衣裳」。《易?繫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漢王充《論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無為也。」後因稱無為而治為垂裳。謙沖:謙虛、沖和。②「淚與」四句:她的淚水與湘江一同枯竭,她的恩情只放在那孤獨的小孩身上。在深宮中調護他的飲食起居,再也不到甘泉宮中去游幸了。「淚與」句:張華《博物志》載,舜死於蒼梧,其妃娥皇、女英追至南方,在湘江邊慟哭。鞠子:稚子。指溥儀。《書?康王之誥》:「無遺鞠子羞。」甲觀:見《頤和園詞》「可憐」四句注。甘泉:見《頤和園詞》「是時」四句注。以上八句寫宣統初年太后的境況。③「篝火」四句:忽然間,篝火狐鳴,號稱「張楚」的亂兵又起,烽煙警報很快傳到燕地。大臣們相顧束手無策,有些小吏甚至彈冠相慶。「篝火」句:《史記?陳涉世家》載,陳涉在大澤鄉起事,「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詩中以喻辛亥革命軍。因在武昌起義,武昌為古楚地,此又以「張楚」況之。彈冠:《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後用為「彈冠相慶」,多為貶義。詩中謂小吏有傾向革命黨者。④「閫外」四句:如今京城之外再沒有盧植那樣的人起來鎮壓叛亂,大臣卻像謝安那樣高卧山中。朝廷的打算是先要確立統帥,群臣的意見都是推舉袁氏。閫外:朝廷之外。指外任將吏。盧植:東漢涿縣人。靈帝時任北中郎將。中平元年(184)三月,首先率兵討伐黃巾軍。謝安:東晉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有重名,隱居會稽東山,屢次推辭朝廷徵聘。年四十餘始出仕。詩中借用其隱居東山之意,謂袁世凱在故鄉彰德府隱匿,待機而起。廟謨:朝廷對戰事進行的謀劃。廷議:朝廷上群臣的議論。《後漢書?郭憲傳》:「時匈奴數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議。」袁:指袁世凱。⑤「灑落」四句:朝廷大度寬宏盡釋前嫌,認真考慮日後的艱困。正要讓他掌握國家大權,而不僅僅是統率軍隊。前隙:前嫌。攝政王於宣統帝登位後,立即下令軍機大臣袁世凱回籍養痾,解除其軍政大權。調鼎鼐:《戰國策?楚策四》:「故晝游乎江湖,夕調乎鼎鼐。」鼎、鼐為古代兩種烹飪器具,相傳商王武丁向傅說問治國之道,傅說以鼎鼐調和之說喻之,遂輔武丁以治國。後因以喻處理國政。師干:《詩?小雅?采芑》:「其車三千,師干之試。」陳奐傳疏:「言軍士之眾,足為御之用也。」因以指軍隊。1911年11月1日,特任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著即來京,組織新內閣。⑥「反旆」四句:袁氏從江畔回師北上,帶著朝廷的大恩進入上蘭。這時君臣相見,一同流淚,連殿陛都沾濕了。反旆:回師。袁世凱接受內閣總理任命後,立即從彰德抵湖北孝感前線,督促馮國璋第一軍從革命軍手中奪回漢口,然後帶衛隊抵京。上蘭:漢代長安的宮觀名,此代指清宮。⑦「禮自」四句:古來的禮法在大臣們手中斷送,只由一個宰相專權。這使到他羽翼長成,不知不覺間便冷熱驟變。袁世凱在11月16日組成責任內閣,取得朝廷全部權力。⑧「鄂渚」四句:他在湖北江邊停止追擊窮蹙的賊寇,在南京又撤去外援。在長江兩岸虛張聲勢,徒然浪費國庫的金錢。鄂渚:指武昌。袁氏命北洋軍攻戰漢陽後,下令停止進攻武昌,與革命黨人討價還價。金陵:南京。革命軍在11月23日進逼南京,大敗清軍。12月2日佔領全城。水衡錢:漢代皇室私藏的錢。由水衡都尉、水衡丞掌管、鑄造。後泛指國帑。以上二十四句寫辛亥革命爆發,清廷起用袁世凱的情況。⑨「國論」四句:國中的輿論由他操縱,軍心也任他控制玩弄。阮嗣宗因而勸進,祭仲也自己權宜行事。控摶:控制,引持。《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司馬貞索隱:「控摶,謂引持而自玩弄。」嗣宗:阮籍,字嗣宗。三國魏大臣。司馬氏執政時,曾為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後求為步兵校尉。司馬昭欲篡位,進九錫,阮籍為全身計,代公卿作《勸進箋》。勸進:勸登大位。詩中謂勸袁世凱奪取政權。時段祺瑞等四十七名將領聯合通電,要求清廷「立定共和政體」,迫使清帝退位。祭仲:春秋時鄭國權臣。《史記?鄭世家》載,祭仲先立太子忽,是為昭公。後宋庄公要立太子忽之弟厲公突,祭仲又許之,與宋盟。昭公忽出奔衛,厲公突立,祭仲專國政,後又迎昭公入鄭即位。行權:權宜行事。詩中謂袁世凱如祭仲般玩弄權術,在清廷與革命軍之間或打或拉。0瑏瑠「大內」四句:皇宮中更籌轉換,深夜裡頒下禪讓的詔書。聲音琅琅地宣布恩德的政令,匆忙倉促地記錄在史書里。更籌:夜間報更用的計時簽籌。「更籌轉」,謂時間過去。禪草:指退位詔書。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率宣統帝退位,下詔書三道。其一關於政府遞嬗問題,其二為宣布優待皇室及皇族諸條件,其三為退位後維持京內外秩序及告誡各省疆吏文。0瑏瑡「帝制」四句:退位後帝制一如平日,各級官僚也湊數備齊了。如今皇帝像飛鷺般作客,昔日卻是剛猛的神龍高飛天上。「帝制」句:袁世凱與民軍代表伍廷芳所議的皇室優待條件,有「皇帝但卸政權,不廢尊號」的承諾。備員:湊數,充數。指官員僅備名號,有職無權。據關於皇族待遇之條件,清帝退位後,不少清室的官員還繼續留任,保留過去的名分,而王公世爵亦概仍其舊,並得世襲。「鷺飛」句:語本《詩?周頌?振鷺》:「振鷺于飛,於彼西。我客戾止,亦有斯容。」意謂夏、殷的後代,成為周朝的客人,如飛鷺止於西之水。本詩中謂清帝成為民國的客人。「龍亢」句:《易?乾》:「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孔穎達疏:「亢陽之至,大極而盛,故曰亢龍。」盛極而衰,則不免有敗亡之悔。乾卦之體皆龍,象徵君主。0瑏瑢「城闕」四句:宮城中的罘都已損壞,圓陵中蔓草叢生,冷露沾濕。大好江山只剩下小小的宮禁,忠心的子民也只有宮中的太監了。罘(fúsī浮思):設在城門外的網狀建築,用以守御。草露(tuán團):《詩?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兮。」,露多貌。黃圖:指國家。見《頤和園詞》「提攜」四句注。禁(yù御):帝王的禁苑。此指紫禁城。中涓:指宦官。0瑏瑣「寂寞」四句:寂寞地看著年幼的皇帝,對著宮中的講官也不禁欷?嘆息。由於故室被毀而聲音酸苦,為了保住家庭而忍死偷生。沖主:幼沖之主。指溥儀。講官:清亡後,一些遺老還輪流擔任溥儀的講官,如陳寶琛等人一直侍從左右。嘵(xiāo驍)音:《詩?豳風?鴟?》:「無毀我室……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嘵嘵,鳥雀因恐懼而發出的鳴聲。忍死:在死前有所期待而勉力支持。以上二十句寫袁世凱迫脅清帝退位。屬者逢天壽,佳辰近上元。諸王仍入內,故相願交歡。①赫生辰使,凄涼上壽筵。陪臣稱上客,拜表易通箋。②御殿心如噎,移宮議又喧。長春才受賀,寧壽遽升仙。③側聽彌留耗,傳從丙夜闌。嗣皇居膝下,太保到簾前。④母子恩無極,君臣分儼然。指天明寄託,視日但瀾。⑤前殿繁霜重,西垣落月圓。寺人纏玉柙,園匠奉金棺。⑥疇昔悲時命,中間值播遷。一身元落,九廟幸安全。⑦地軸俄翻覆,天關倏轉旋。腐心看夏社,張目指虞淵。⑧此去朝先帝,相將訴昊天。秋荼知苦味,精衛曉沉冤。⑨道路傳烏喙,宮廷諱馬肝。生原虛似寄,死要重如山。0瑏瑠舉世嫌濡足,何人識仔肩。補天愁石破,逐日恨泉干。11心事今逾白,精誠本自丹。山河雖已異,名節固難刊。12誄德詞臣少,流言穢史繁。千秋彤管在,試與誦斯篇。13【注釋】①「屠者」四句:近來剛好遇到太后的壽誕,好日子接近上元時候。諸王依然入宮中祝賀,舊日的宰相也願意結好同歡。屬者:近時。天壽:金元時以天子的生日為天壽節。此指隆裕太后的生日。即陰曆正月十日。諸王:指清室近支王公。故相:指袁世凱。袁氏派人至宮中賀壽。②「赫」四句:那來賀壽的使者是如此煊赫,而太后的壽筵卻是那樣的凄涼。昔日的陪臣如今稱作上客,當年的拜表已改做通箋。(chǎn闡)赫:顯赫。生辰使:袁世凱委派外交總長梁士詒為賀壽專使,齎送藏佛一尊,聯額數幅。陪臣:梁士詒在清末曾任鐵路局長,後又署理郵傳部大臣。拜表:表為奏章的一種,用於陳請謝賀。進表朝賀,為拜表。通箋:通信。呈遞書信。梁士詒奉使賀壽,向太后呈遞國書,內稱:「中華民國大總統,謹致書大清隆裕太后陛下,願太后萬壽無疆。」③「御殿」四句:太后登殿時心中如噎,這時又喧傳移宮之議。才接受了人們的賀壽,想不到這麼快便在寧壽宮中去世了。心如噎:《詩?王風?黍離》:「中心如噎。」謂心中如被梗塞,形容精神痛苦。移宮:時有謠傳謂要隆裕太后移出故宮。長春:指君主的壽誕。寧壽:清故宮中宮名,太后所居。④「側聽」四句:細聽她彌留時的消息,傳說是在三更半夜時分,嗣皇侍候在她膝下,太保也來到簾前。丙夜:三更時候。即晚上十一時至翌晨一時。嗣皇:指溥儀。徐珂《清稗類鈔?宮闈類》:「隆裕崩時,僅宣統帝、世續、二三宮女在側而已。」太保:指徐世昌。時徐尚為清室太保,監督崇陵工程。聞隆裕病篤,乃入宮謁見。⑤「母子」四句:母子的深恩是無窮無盡的,而君臣的名分也是清清楚楚的。指天為證以表明託付的重任,眼望著小皇帝不禁涕淚交流。寄託:謂把溥儀託付給舊臣。瞻日:看著太陽。日,指皇帝。徐珂《清稗類鈔?宮闈類》:「(隆裕)又語宣統帝曰:『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國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別汝之期至矣,溝瀆道途,聽汝自為而已。」⑥「前殿」四句:前殿降下了厚厚的濃霜,西坦上的落月正圓。宮中的太監正在纏繞玉柙,陵園的近人在安奉金棺。繁霜:濃霜。用《詩?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憂傷」意。隆裕太后卒於癸丑年正月十七日,即1913年2月22日。西垣:故宮西邊的掖垣。寺人:指太監。玉柙:古代王侯的葬服。《漢書?董賢傳》「珠襦玉柙」顏師古註:「珠襦,以珠為襦,如鎧狀,連縫之,以黃金為縷,要以下,玉為柙,至足,亦縫以黃金為縷。」即所謂的金縷玉衣。以上二十四句寫隆裕太后在壽辰不久後去世。⑦「疇昔」四句:昔日悲傷命運多艱,中間又遇到顛沛流離。這個身軀本來已是空虛無用的了,所幸者祖宗九廟還得安全。時命:命運。漢嚴忌有《哀時命》文云:「哀時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時。」播遷:遷徙,流離。此指八國聯軍入侵時隨慈禧逃奔西安。(huò獲)落:意同「廓落」。孤寂空虛,失意無用。九廟:指帝王的宗廟。祖廟五、親廟四,共九廟。⑧「地軸」四句:大地之軸突然翻覆,天宮之門也忽然旋轉。痛心地看到社稷的傾毀,睜眼指著日落虞淵。「地軸」二句,謂天地翻覆,清朝滅亡。腐心:痛心。夏社:夏後氏的社宮。《竹書紀年》卷上:「〔殷商成湯〕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始屋夏社。」殷朝在夏朝的社上建屋,表示夏朝已亡。虞淵:傳說中日落之所。⑨「此去」四句:此去朝見先帝,一起向蒼天申訴身世:像秋天的荼菜,深知苦味;好比銜石填海的精衛,已曉沉冤。先帝:指光緒帝。昊(hào浩)天:蒼天。《詩?小雅?節南山》:「不弔昊天。」謂蒼天不憐憫保佑。荼(tú途):一種苦菜。因以荼苦表示艱苦苦楚。《北齊書?顏之推傳》:「予一生而三化,備荼苦而蓼辛。」精衛:古代神話中鳥名。《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於東海。」後人稱之為「冤禽,以喻沉冤難報者。0瑏瑠「道路」四句:道路中已喧傳庸醫錯葯,宮廷上也諱言誤食馬肝。生時本是虛幻如寄,死後卻要重於泰山。烏喙:中藥附子的別名。相傳隆裕病重時,溥倫薦曹姓醫生入診,曹醫開方,中有附子一葯,與御醫意見不合,爭之甚烈,後卒服藥而死。馬肝:相傳馬的肝有毒,食之可致死。《史記?封禪書》:「文成食馬肝死耳。」司馬貞索隱:「《論衡》云: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宋楊億《漢武》詩:「死諱文成食馬肝。」詩中亦指誤服致命之葯。似寄:《古詩十九首》之十三:「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謂人生如作客,暫寄居於世上。重於山: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0瑏瑡「舉世」四句:整個世間都嫌她涉足政治,究竟有誰能知道她的重任呢?想要補天又愁石破,想要逐日又恨泉干。濡足:沾污了腳。《楚辭?九章?思美人》:「憚褰裳而濡足。」王逸註:「又恐污浞,被垢濁也。」詩意謂隆裕以太后懿旨頒布清帝退位詔書,一些清室遺老頗為不滿。仔肩:所擔負的重擔。責任。「補天」句:用女媧補天的典故。謂無力挽救清室的危亡。「逐日」句:意謂黃泉無路,無法隨先帝同時死去。0瑏瑢「心事」四句:她的心事如今已大白於天下,她的精神本來就是一片丹誠。山河雖已改變,但名節是難以磨滅的。精誠:精神。刊:消除,磨滅。0瑏瑣「誄德」四句:已經缺少詞臣去表彰她生前的德行,反而穢史中有許多流言蜚語。千秋萬世女史的彤管猶在,試與吟誦我這篇詩歌。誄(lěi耒)德:列述死者的德行。《宋書?文帝袁皇后傳》:「乃命史臣,誄德述懷。」穢史:歪曲歷史本來面目的史書。如前人稱魏收所撰的魏史為「穢史」。詩中指當時的野史。《蕭箋》:「且因過信太監小德張之故,外間不無流言。」彤管:古代女史記事用的筆,其桿身漆失,故名。《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毛傳:「古者後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記過,其罪殺之。」以上二十八句抒發作者的感慨,其孤臣孽子的情懷亦昭然若揭了。按:靜安於1913年5月13日致繆荃孫書中曾提到此詩:「拙作排律用通韻,法古人,似但有一二字出入。若全首通押,現未能發現其例。惟國維平生於詩最不喜用僻韻,致使一詩中有駢枝之語、不達這意,故大膽為之。且其中『髯』、『僉』二字(以今日已無閉口聲,故亦放膽用之)闌入『鹽』、『咸』閉口韻,尤為從古所無。勞玉老曾以是相規,心知其非而不能改也。要之,此等詩非為一時而作,但使後之讀此詩者惜其落韻,斯亦足矣。詩止於九十韻,亦由此故,若必敷衍成百韻,則難免無謂之語插入其間,先生以為何如?」書中論述作詩通韻等問題,甚有見地。癸丑三月三日京都蘭亭會詩癸丑年三月三日,即1913年4月9日,靜安在日本京都參加彼邦人士舉行的「蘭亭詩會」,紀念東晉永和九年癸丑(353年)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盛會。三月三日為上巳之辰,會稽內史王羲之與當時名流謝安、謝萬、孫綽、孫統、王彬之等親友四十一人修禊於蘭亭,宴飲賦詩,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並親以繭紙、鼠須筆書寫序文,即著名的《蘭亭集序》,簡稱《蘭亭序》、《禊序》。此序傳世拓本甚多,不少流傳到海外。時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原田雨山等及羅振玉共約,各以所藏之佳本公開展覽,靜安亦參與此會,並作詩以紀其事。詩中考訂《蘭亭序》的版本源流,闡述自己在文字書體問題上的見解,並對王羲之、顏真卿的變法精神給予高度評價。本詩可作靜安的書論來讀。大撓以還幾癸丑,紀年唯說永和九。人間上巳何歲無,獨數山陰暮春初。①爾來荏苒經幾年,歲星百三十周天。會稽山水何岑寂,來異國會群賢。②東邦風物留都美,延閣沉沉連雲起。翻砌非無勺藥花,繞門恰有流觴水。③此會非將禊事修,卻緣禊序催清游。信知風俗與時易,惟有翰墨足千秋。④憶昔山陰典郡日,郡中流寓多簪紱。會稽山水固無雙,內史風流復第一。⑤蘭亭修禊序且書,書成自謂絕代無。一朝繭紙幽宅,人間從此無真跡。後來並失唐人摹,近世仍傳宋時石。⑥此邦士夫多好事,古今名拓爭羅致。我來所見皆瑰奇,二十八行三百字。⑦開皇響殊未工,猶是當年河朔風。後代正宗推定武,同時摹本重神龍。⑧南渡家家置一石,流傳此日猶珍惜。偏旁考校徒區區,神采照人殊奕奕。⑨行書斯帖稱墨皇,況有真草相輝光。小楷幾通越州帖,草書三卷澄清堂。10古來書聖推內史,但有讚揚絕言議。我今重與三摩挲,請為世人闡真秘。11昔人論書以勢名,古文篆隸各異型。千年四體相嬗代,唯盡其勢體乃成。12漢魏之間變古隸,體雖解散勢猶未。波磔尚存八分法,茂密依稀兩京制。13《墓田》數帖意獨殊,流傳猶出山陰摹。永和變法創新意,世間始有真行書。14由體生勢勢生筆,書成始覺體勢一。相斯小篆中郎隸,後得右軍稱三絕。15小楷法度盡《黃庭》,行書斯帖具典刑。草書尺牘尚百數,何曾一一學伯英。16後來魯公知此意,平生盤礴多奇氣。大書往往愛摩崖,小字《麻姑》但遊戲。17真行巨細無間然,先後變法王與顏。坐令千載嗟神妙,當日只自全其天。18我論書法重感喟,今年此地開高會。文物千秋有廢興,江河萬古仍滂沛。19君不見、蘭亭曲水埋荒煙,當年人物不復還。野人牽牛亭下過,但道今是牛兒年。20【注釋】①「大撓」四句:自黃帝時大撓以來不知經歷了多少個癸丑,但人們只說起永和九年那個癸丑。在人世間哪一年沒有上巳,而人們只記得山陰暮春之初那個上巳。大撓:傳說中黃帝的史官,始作甲子,以干支紀時間。上巳:節日名,取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上巳。魏晉以後定為三月三日。《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為大。」山陰:即會稽。王羲之《蘭亭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②「爾來」四句:自此以來歲月荏苒,又經過多少年,歲星已經一百三十次運行周天了。而今會稽的山水是多麼岑寂,我卻來到他鄉異國高會群賢。歲星:即土星。歲星十二年運行一周天。自永和九年至1914年,共一千五百六十年,恰為一百三十周天。(qiè挈)來:來到。群賢:王羲之《蘭亭序》:「群賢畢至,少長咸集。」③「東邦」四句:東邦日本的風物以留都為最美,藏書的樓閣深邃眾多,連雲而起。石階下盛開的芍藥花在風前翻動,還有流觴之水環繞門前。留都:指京都。日本於1869年遷都東京,以京都為留都。延閣:古代帝王藏書之所。此指京都大學。沈沈(tántán潭潭):宮室深邃貌。翻砌:在石階上翻動。謝《直中書省》詩:「紅葯當階翻。」流觴:古人於環曲的水流邊宴集,於水上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於人前,即便取飲。稱為「流觴曲水」。王羲之《蘭亭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④「此會」四句:這次盛會不是為了修禊,只是借「禊序」來引發遊興。要知道風俗因時而改變,只有翰墨能千秋萬代流傳。禊(xì系)事:指上巳日臨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動。禊序:指王羲之的《蘭亭序》。以上十六句寫日本京都蘭亭詩會的緣起。⑤「憶昔」四句:遙想昔年王羲之在山陰典郡之日,流寓在郡中的不少是名門望族。會稽的山水固然是舉世無雙,王內史的風流也是世間第一。典郡:主管一郡的政事。王羲之時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流寓:流落在他鄉居住的人。時中原戰亂,晉室南渡,故不少顯貴人家都流寓於江南。簪紱:冠簪與纓帶。為古代官員之服飾,因以指顯貴仕官。內史:官名。相當於郡守之職。⑥「蘭亭」六句:蘭亭修禊時王羲之作序並親自書寫,寫成之後也自以為絕代所無。可是一朝這繭紙被埋入昭陵中,人間從此便失去了真跡。後來連唐人摹本也失傳了,近世只存留宋代石本。繭紙:以蠶繭所制的紙。幽宅:陵墓。唐太宗喜愛王羲之書,死時命以《蘭亭序》殉葬昭陵。宋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迹猶龍騰。」邵注引《法書苑》:「王右軍《蘭亭修禊序》,真本以繭紙書,唐太宗初得之。」查注引歐陽修《集古錄》:「《蘭亭修禊序》,世所傳本尤多,世言真本葬昭陵,唐末之亂,昭陵為溫韜所發,所藏書畫皆剔取裝軸金玉而棄之,太宗時搜訪集為十卷,模傳之,分賜近臣,獨《蘭亭》真本亡矣。」唐人摹:唐太宗曾命褚遂良、歐陽詢等摹寫《蘭亭序》,刻于禁中。宋時石:指兩宋時《蘭亭序》的刻石。⑦「此邦」四句:這個國中多好事的人,爭相收集古今著名的拓本。我來看到的都是瑰寶———二十八行三百餘字的《蘭亭序》。此邦:指日本。瑰(guī歸)奇:珍貴奇異之物。「二十」句:王羲之書《蘭亭序》原跡,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⑧「開皇」四句:隋代開皇年間的響拓本還不算精工,仍保留著當年河朔地區的樸拙之風。後世談到《蘭亭序》的正宗時先推「定武本」,同時的摹本中也重視「神龍本」。開皇響拓:指傳世的《開皇蘭亭》。原石刻於隋開皇年間。現存拓本有二:一署「開皇十三年十月」,一署「開皇十八年二月廿日」。響拓,為古代摹寫的一種方法。即把紙或薄絹覆於墨跡上,向光照明,雙鉤填墨而成的副本。河朔風:《開皇蘭亭》書法樸拙遲重,與河朔地區的民風相應。定武:北宋時在定武(今河北真定)發現《蘭亭序》刻石。傳為唐歐陽詢據王羲之真跡摹寫上石。歷來推為《蘭亭》諸刻之冠。今傳世《定武蘭亭》有二:一為元柯九思藏本,一為元獨孤長老藏本。神龍:指《神龍蘭亭》,因其前後有「神龍」半印,故稱。神龍為唐中宗年號。傳為唐褚遂良據王羲之真跡摹寫上石。「定武」與「神龍」為《蘭亭》的兩大系統,後世據此摹刻者不絕。⑨「南渡」四句:南宋時文人幾乎家家存有一石,流傳到今日還值得珍惜。人們考校各本的偏旁點畫的同異,實在太拘泥了,《蘭亭》的佳本自有奕奕照人的神采。南渡:指宋室南渡。南宋時不少文人摹刻《蘭亭》,流傳如《玉泉本》、《王沆本》、《宣城本》、《王曉本》、《唐荊川藏本》、《王伯谷鑒本》、《何氏東陽本》等,皆號稱宋拓本。偏旁考校:考據家往往根據帖中某字損或未損,以及點畫偏旁的微小差異,以鑒定帖的拓出時代及真偽。區區:瑣碎,拘泥。0瑏瑠「行書」四句:行書中以《蘭亭序》帖可稱為「墨皇」,何況還有其他的真書草書帖光輝相映。小楷中有幾種「越州帖」,草書中還有三卷「澄清堂帖」。墨皇:《蘭亭序》帖歷來論者評價極高,稱之為「墨皇」、「百代書法楷模」、「神品」、「天下第一行書」。越州帖:即《越州石氏博古堂帖》,南宋紹興初年越州(今浙江紹興)石邦哲摹勒。所刻漢、魏、晉及唐人書凡二十七種。今僅存王羲之、王獻之及歐、虞、褚等小楷十一種。此帖摹勒精工,為世所推重。澄清堂:指《澄清堂帖》。南宋人所刻叢帖。現殘存宋拓本前五卷,皆王羲之書。0瑏瑡「古來」四句:自古以來的「書聖」,首推王羲之內史,人們對他只有讚揚而沒有非議。我如今重為再三摩挲,願意給世人闡明其中的秘奧。書聖:指造詣最高的書家。朱履貞《書學捷要》:「夫右軍,書聖也。」摩挲:以手撫摩,意謂研究、琢磨。0瑏瑢「昔人」四句:從前人論書法,著重在它的「勢」,古文、篆書、隸書各有不同類型。千年來書法四體相接嬗代,只有能盡它的「勢」才能形成「體」。「昔人」句:東漢書論家蔡邕著有《九勢》一文,分別論述落筆、轉筆、藏鋒、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筆、橫鱗等九種書勢。晉人衛恆又撰有《四體書勢》,論述古文、篆、隸、草四體書勢。文內引述蔡邕《篆勢贊》、崔瑗《草書勢贊》及衛恆《古文勢贊》、《隸勢贊》。晉索靖有《草書勢》,傳王羲之有《筆勢論》。四體:即古文、篆、隸、草四體。嬗(shàn擅)代:更替。0瑏瑣「漢魏」四句:漢魏之間古隸發生變化,隸體雖已解散而隸勢還未全失。楷書中的波磔尚保存八分之法,字形的茂密還依稀看到兩漢的定製。古隸:指漢代的隸書。波磔(zhé謫):即「捺」。或謂橫過曰波,微直曰磔。八分:魏、晉時楷書亦稱為隸書,因把波磔鮮明的古隸稱為「八分」,以示區別。兩京:漢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代指漢代。四句意說,漢隸變為楷書,楷書的筆勢還保留隸意。0瑏瑤「墓田」四句:《墓田》等數帖的筆意獨特,流傳世上的是王羲之的摹本。直到永和年間王氏才更變成法別創新意,世間才有所謂的真行書。墓田數帖:指《墓田丙舍帖》、《昨疏還示帖》、《力命表》等帖。魏鍾繇書,傳世之本傳為王羲之臨本。書法閑雅蕭散,猶有漢魏隸書質樸之致。山陰:王羲之定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故稱。變法:王羲之書學衛夫人、鍾繇,後來精研體勢,變法出新,改變漢魏以來帶有隸意的質樸書風,創出妍美流便的新體。晉陶弘景《論書啟》:「逸少(羲之字)自吳興以前,諸書猶未為稱。凡厥好跡,皆是向在會稽時永和十許年中者。」0瑏瑥「由體」四句:由體生出勢,由勢生出筆,寫成之後才感到體與勢合而為一。李斯的小篆和蔡邕的隸書,加上後來的王羲之的真行書,可稱為「三絕」。相斯:李斯。曾為秦丞相,故稱。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登泰山,李斯書《封泰山碑》(又稱《泰山刻石》),為秦代標準字體小篆。中郎:指蔡邕。東漢末曾為左中郎將,故稱。蔡邕善隸書,不少漢代碑刻,被後人附會為其所書。熹平四年(公年175年),與堂典等寫定六經文字,其中一部分由蔡邕書丹上石,立太學門外,世稱「熹平石經」。0瑏瑦「小楷」四句:小楷的法度已盡備於《黃庭經》中,而行書則以這《蘭亭序》帖為典範。草書還有百多通尺牘,哪裡會一一都是學張芝的呢?黃庭:《黃庭經》,王羲之的小楷帖。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黃庭經》雍容和穆,為小楷之上品。李白《送賀賓客歸越》詩:「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因亦稱《換鵝經》。伯英:東漢書法家張芝,字伯英。相傳他變易草法創為「今草」,用筆連綿不斷。唐孫過庭《書譜》載王羲之語,謂「頃尋諸名家,鍾(繇)、張(芝)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王氏之草書,亦頗受張芝影響。前人論王書,多謂其正書學鍾繇,草書學張芝,靜安則認為王氏已自出新意。0瑏瑧「後來」四句:後來的顏魯公就領會到這個意思,他平生所書氣勢磅礴,多有奇氣。大字往往喜愛摩崖石刻,《麻姑仙壇記》那種小字只不過是遊戲之作而已。魯公:顏真卿。唐代書法家。曾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顏真卿書法,字畫剛勁,氣勢奇偉。歷來論者認為顏真卿更變古法,自成一格,世稱「顏體」。蘇軾《東坡題跋》:「(顏真卿)雄秀獨出,一變古法。」黃庭堅認為顏真卿書法「超軼絕塵」之處似王羲之,又謂「顏魯公書雖自成一家,然曲折求之,皆合右軍父子筆法」(見《山谷題跋》)。摩崖:指在山崖石壁上的題刻。漢、魏摩崖石刻,多雄奇宏偉之作。麻姑:指《麻姑仙壇記》小字本。顏真卿撰並書,小楷。計四十六行,行約二十字。有刻本傳世。0瑏瑨「真行」四句:先後變法創新的王羲之與顏真卿,無論是真書、行書,或是大字、小字,都是無可非議的。這些作品使得千百年來的後人嗟嘆神妙,但他們當初創作時只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天性而已。無間:無懈可擊,無可非議。《論語?泰伯》:「子曰:『禹,吾無間然矣。』」全其天:順其天性。《呂氏春秋?本生》:「天子之動也,以全天為故者也。」高誘註:「全,猶順也。」陳奇猷校釋:「天,指天所賦於人者,即天性與生命。」0瑏瑩「我論」四句:我談論書法時又引起感嘆,今年在這裡召開盛大的聚會。文物千年來雖有興有廢,但仍像江河般奔流萬古。高會:盛會。滂沛:水流盛大眾多貌。0瑐瑠「君不」四句:你沒有看到:蘭亭曲水已埋沒於荒煙野草之中,當年的人物也不復存在。農人們牽著牛在蘭亭下走過,只說今年是牛兒年了。野人:指農夫。牛兒年:癸丑年,地支生肖屬牛,故稱牛年。靜安於壬子年除夕前一夜,曾致書繆荃孫云:「春間,此間日人有蘭亭會之舉,因系永和後第二十六癸丑之故。詎知故國乃無年號可呼,與稱牛兒年何異!以之相譬,可發一笑。」時清朝已亡,改用民國紀年,故無年號可呼。末句流露出遺老的傷感。題殷虛書契考釋1915年1月,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一卷書成。此書考索文字,考求典制,稽證舊聞,創見甚多。其中不少內容,採用王國維之說,及成書,又請王氏校寫。王氏為撰前後序各一,對此書作出高度評價,認為「此三百年來小學之一結束也」。序成,意猶未足,復擬題詩四首,後僅成此篇。不關意氣尚青春,風雨相看各愴神。①南沈北柯俱老病,先生華髮鬢邊新。②【注釋】①「不關」二句:不關我們還有青春時的意氣,在風雨中彼此相看,感傷無限。上句語本陳師道《次韻晁無冬夜見寄》詩:「老子形骸從薄暮,先生意氣尚青春。」風雨:喻危難和惡劣的環境。《詩?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因用為朋友互相勖勉之辭。愴神:神傷。②「南沈」二句:南沈和北柯都已老病交侵,先生的白髮也新從鬢邊長出了。南沈:指沈曾植。沈氏時寓居上海,顏所居曰「海日樓」。北柯:指柯紹。柯字鳳蓀,號蓼園,山東膠縣人。近代學者、詩人。靜安曾謂「今世之詩,當推柯鳳老為第一」。(見鄭逸梅《藝林散葉》)是時柯氏留居北京。先生:指羅振玉。時羅振玉四十八歲。次年12月29日,靜安致羅氏書云:「前年《殷虛書契考釋》成時,前印公寫照,維本擬題詩四首,僅成一首,故未題。其詩云雲。現鳳老不知何如?乙老多痰,然無甚病,尚足支十年。公年力俱尚未艾,此數年中學問上之活動總可繼續二十年。試思此十年中之成績以度後之二十年,其所得當更何如!公之事業尚未及半,切勿以小事介於懷抱而使身體受其影響,此非維一人之私望也。」遊仙(三首)乙卯《遊仙》三首,作於1915年。是年3月,靜安攜眷返國,至海寧掃墓。4月至上海,羅振玉介與沈曾植相識,商討音韻之學,遂定交。旋即返回日本。三詩當寫於是時。以《遊仙》為題,見於晉郭璞之《遊仙詩》十九首,《文選》錄七首,李善注云:「凡遊仙之篇,皆所以滓穢塵網,錙銖纓紱,餐霞倒景,餌玉玄都;而璞之制,文多自敘。雖志狹中區,而辭無俗累,見非前識,良有以哉!」詩中假託神仙之事,以表現作者對名利的鄙棄,並抒寫其鬱抑之情。後世作者,亦多仿此意,借題發揮,竟成一大題材。靜安組詩內容,當為回國時親所歷見,語含憤激,深刺入骨。一金冊除書道賜秦,西垂佇見霸圖新。①已緣獲石祠陳寶,更喜吹簫得上真。②鶉首山河歸版籍,鳳台歌吹接星辰。③誰知一覺鈞天夢,寂寞祈年館下人。④【注釋】①「金冊」二句:玉皇大帝頒下金冊除書,說要把這地方賜給秦國,眼看西邊將要興起新的霸業。金冊:記載帝王詔命的連編金簡。除書:拜授官職的文書。賜秦:語本漢張衡《西京賦》:「昔者大帝說秦繆公而覲之,饗以鈞天廣樂。帝有醉焉,乃為金策,錫用此土,而翦諸鶉首。」又,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惜天下之一家,遭東南之反氣。以鶉首而賜秦,天何為而此醉!」鶉首,星次名。古以為秦之分野,因指秦地。西垂:即西陲。西方。霸圖:霸業。兩句謂袁世凱取得政權。②「已緣」二句:秦王已因獲得神石而立祠陳寶。秦女更高興由吹簫而得以成仙。上句典出晉張華《列異傳?陳倉寶雞》:「秦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豬非豬,牽以獻穆公。道逢二童子曰:『此為媼述,常在地中,食死人腦。若欲殺之,以柏插其首。』媼曰:『此二童子名為雞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陳倉人舍之,逐二童子。二童化為雉,飛入於林。陳倉人告穆公,發徒大獵,果得其雌,又化為石,置之?、渭之間,至文公立祠,名陳寶。」下句典出漢劉向《列仙傳》。謂秦穆公之女名弄玉,善吹簫,嫁與蕭史。蕭史遂教弄玉作鳳鳴,吹簫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穆公為作鳳台。後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升天而去。秦為作鳳女祠。上真:神仙。真仙。上句寫袁氏,下句寫袁氏門下攀龍附鳳的人皆得進用。③「鶉首」二句:秦地的山河已歸於國家的版籍,鳳台上的歌吹之聲更是上接星辰。版籍:版圖,疆域。歌吹(chuì):歌聲和音樂聲。吹,管樂。④「誰知」二句:誰知到頭來不過是一覺鈞天之夢,最寂寞的是那祈年館下的人啊!鈞天夢:見《詠史》二十首之七注。祈年館:秦穆公的宮殿名。又稱祈年觀、祈年宮。《文選?沈約〈游沈道士館〉詩》:「既表祈年觀,復立望仙宮。」李善註:「祈年宮在城外,秦穆公所造。」兩句意謂袁世凱的大業不過是一場夢幻而已。二十賚文成九錫如,三千劍履從雲車。①臨軒自佩黃神印,受?教披素女書。②金檢赤文供劾召,雲窗霧閣榜清虛。③詼諧叵奈東方朔,苦為虛皇注起居。④【注釋】①「十賚」二句:「十賚文」已寫成,好比榮膺九錫,那三千名劍履莊嚴的臣子跟隨著雲車。十賚文:道教語。指頒與修道者十種賞賜的文章。南朝梁陶弘景有《授陸敬游十賚文》。十者名目為:邑於長阿北坂積金山連石之鄉;號為棲靜處士;四飛軒,廂廊側屋;蒼頭一人;鋼鐵如意;筇竹錫杖;香爐一枚,熏陸副之;杯盤一具;大硯一面,筆紙副之;?石澡罐,手巾為副。唐皮日休《懷華陽潤卿博士》詩之三「十賚須加陸逸仲」句自註:「十賚,猶人間九錫也。」九錫:天子賜給諸侯大臣的九種器物,為最高的禮遇。《公羊傳?庄公元年》「錫者何?賜也」何休註:「禮有九錫:一曰車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則;四曰朱戶;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七曰宮矢;八曰鉞;九曰鬯。」古代篡位者亦每以邀九錫為先聲。《漢書?王莽傳》載,王莽指使九百二人上書,謂「宗臣有九命上公之尊,則有九錫登等之寵」,要求為王莽加九命之錫。劍履:古代大臣佩劍著履上朝,是為榮寵。《後漢書?董卓傳》:「尋進卓為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雲車:仙人的車乘。曹植《洛神賦》:「載雲車之容裔。」劉良註:「神以云為車。」二句寫袁世凱攫取了國家最高權力。②「臨軒」二句:他親御前殿為自己佩上黃神之印,還接受寶?披閱素女之書。臨軒:帝王不坐正殿而御前殿。見《隆裕皇太后輓歌辭九十韻》「先帝」四句注。黃神印:道教神印。東漢元嘉二年曹氏解除瓶上已見有「封以黃神越章之印」字樣。《抱朴子內篇?登涉》:「(印)廣四寸,其字一百二十。」謂佩此印可行山林不畏虎狼。後世道士又用以施行各種法術及章奏。詩中藉以指皇帝璽印。受?:道教徒授受符?。?,一種道教符書。《隋書?經籍志》:「?皆素書,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崇信道教的皇帝登基時亦受?。《隋書?經籍志》:「後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如魏之舊。」披:披閱。素女書:指養生術、房中術書籍。素女,傳說中的神女,與黃帝同時,相傳曾為黃帝之師,傳授房中術。王充《論衡?命義》:「素女對黃帝陳五女之法。」《雲芨七?軒轅本紀》:「(黃帝)於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能御三百女。」上句寫袁世凱攫取政權,自為大總統;下句寫其荒淫的生活。③「金檢」二句:有金泥為封緘的赤文可供劾召鬼神,雲霧繚繞的樓閣窗戶上題有「清虛」之榜。金檢:檢,封緘。書書以竹木簡為之,穿以繩,於結上封泥鈐印,謂之檢。金檢,謂以金泥為檢。赤文:赤色的圖文。《藝文類聚》卷十一引《尚書中候》:「帝堯即政,榮光出河,休氣四塞,龍馬銜甲,赤文綠色。」讖諱家以為帝王受命之祥瑞。又,道教符書亦用丹書赤文。劾召:道教以符?法術降伏鬼魅及攝召鬼神。《抱朴子?地真》:「黃帝東到青丘,見紫府先生,受《三皇內文》,以劾召萬神。」雲窗霧閣:韓愈《華山女》詩:「雲窗霧閣事慌惚,重重翠幔深金屏。」韓詩以「雲窗霧閣」寫女道士曖昧之事,本詩亦用其意。榜:題榜。書於匾額。清虛:清凈虛無。《雲芨七》卷三七:「夷心靜然,專想不二,過中不味,內外清虛是也。」柳宗元《龍城錄》載:開元六年,上皇與申天師道士八月望日夜遊月宮,「見一大宮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上句寫袁世凱的權力。下句暗示其腐朽生活。④「詼諧」二句:如今最可惱的是那個詼諧的東方朔,他曾苦苦為虛皇來作起居注。叵耐:不可容忍,可恨。東方朔:西漢文學家。《漢書?東方朔傳贊》稱他性「詼諧」、「滑稽」,又謂「後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道教又附會其為神仙。虛皇:道教神名。《上清大洞真經》有「高上虛皇君」之號。又稱虛皇道君、虛皇上帝。南朝梁陶弘景《許長史舊館壇碑》:「結號虛皇,筌法正覺。」本詩中用以指袁氏。特借一「虛」字以寄意。注起居:古時有職官專修《起居注》,記錄皇帝的言行。《舊唐書?經籍志》將起居注列入史部,謂「以紀人君言動」。清代以翰林、詹事等兼充「日講起居注官」。兩句疑寫于式枚事。劉成禺《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云:袁世凱年少時無行,好邪辟。曾師事于式枚。式枚患之,「然知其梟雄有為,能成大事,遂舉其逐日行動隨筆詳錄。曰《袁皇帝起居注》,每寫一條,手示項城(指袁氏),在宴會廣場中,必大呼『袁皇帝到了』。」後袁氏欲追回日記,式枚逃至上海,作詩寄袁氏,有「今年政事令老徐,明年皇帝是區區」之語。三劫後窮桑號赤明,眼看天柱向西傾。①經霜琪樹春前槁,得水神魚地上行。②盡有三山沉北極,可無七聖厄襄城。③蓬萊清淺尋常事,銀漢何年風浪生?④【注釋】①「劫後」二句:大劫之後的窮桑,年號稱為「赤明」,眼看著天柱就要向西傾斜了。窮桑:傳說中古帝少氏所居處。《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少氏有四叔……世不失職,遂濟窮桑。」詩中指中國。赤明:道教的年號。《隋書?經籍志》:「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天柱:古代神話中支天之柱。《列子?湯問》:「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②「經霜」二句:經歷霜雪的琪樹在春天到來之前就已枯槁。得水的神魚卻在地面上遊行。琪樹:玉樹。仙景中的樹木。宋朱熹《詠雪》詩:「不堪琪樹猶含凍,翻笑梅花許耐寒。」神魚:傳說中食之可成仙的魚。杜甫《秦州雜詩》之十四:「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人不見,福地至今傳。」九家集註:「世說仇池有地穴,通小有洞天,中有神魚,食之者仙。」二句以琪樹、神魚分喻在國中的失意者和得意者。③「盡有」二句:已有三神山沉埋於北極之下,怎會沒有七聖被困厄於襄城的事呢?三山:《列子?湯問》載,海中有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五座神山,為仙聖所居。上帝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而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鰲,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詩中用此典,以喻清朝覆亡,遺民流離失所。七聖:傳說中的黃帝、方明、昌寓、張若、朋、昆閽、滑稽等七位聖人。《莊子?徐無鬼》:「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詩中用此典,謂聖賢亦有迷途困厄之時。④「蓬萊」二句:蓬萊之水變得清淺,本是尋常之事,想問問何年何日銀河中再生起風波?蓬萊清淺:用「滄海桑田」之典。見晉葛洪《神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自接侍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乃淺於往者略半也,豈復為陵乎!」銀漢:銀河。杜甫《天河》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浪生。」本詩反用其意,盼銀河風浪之生,以寄其恢復清室之意。和巽齋老人伏日雜詩四章丙辰1916年2月4日,靜安攜長子潛明乘船返國,就上海哈同《學術叢編》編輯之職。寓大通路吳興里,時與沈曾植過從,商量古音韻學及考證金石書畫。8月中,請沈曾植為書扇,沈氏因書近作五律四章索和。靜安於8月30日致羅振玉書中,謂沈詩「晦澀難解」,而其和詩,自謂「苦無精思名句」,風格亦頗效原作,惝迷離,真意難測。濃曾植(1850—1922)字子培,號乙庵,又號巽齋、寐叟、東軒老人。浙江嘉興人。光緒六年(1880)進士,歷任南昌知府,安徽提學使,署布政使。沈氏專治遼金元史及西北地理,能詩善書。其詩被推為「同光體之魁傑」。錢仲聯《近代詩鈔》謂靜安「清亡後與沈曾植游,所為五律,簡雅有致」,即以此組詩為言。又,靜安在《人間詞話》中曾言「尤不喜用人韻」,「余之所長殊不在是」,此組詩雖是和作,亦不步原韻。一春心不可掬,秋思更難量。①雨蟻仍爭垤,風螢倏過牆。②視天殊澶漫,觀化苦微茫。③。《演雅》誰能續,吾將起豫章。④【注釋】①「春心」二句:春日的情懷本已不能把握,秋日的心思更是難以量度。春心:指春天所產生的意興或情緒。《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份春心。」秋思(shì試):秋心。兩句謂春、秋兩季都令人觸發愁思而傷心。②「雨蟻」二句:大雨過後,螞蟻仍在爭奪著蟻垤;陣風吹至,流螢忽又飛過牆外。垤(dié迭):蟻冢。螞蟻做窩時堆在洞口的浮土,詩中指蟻巢。兩句景中寓意。時袁世凱稱帝不成,憂懼而死,國內政局動蕩不已。7月26日靜安致羅振玉書云:「蜀、湘、粵三省紛如亂麻,恐步其後者尚復不少,且南北二派終有不能調和之日,不知發於何時耳。」③「視天」二句:看那老天爺,它是多麼隨便放縱;觀察事物的變化,卻又苦於微茫難測。視天:《詩?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視天夢夢。」意謂天公昏亂不明。澶(dàn旦)漫:放縱。《莊子?馬蹄》:「澶漫為樂,摘僻為禮。」成玄英疏:「澶漫是縱逸之心。」觀化:觀察變化;觀察造化。《莊子?至樂》:「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惡焉。」④「演雅」二句:誰能再續寫《演雅》啊,我真要起黃庭堅於九泉而問問。演雅:黃庭堅寫有《演雅》詩,分詠蠶、蛛、蝶、蟻、蜂等四十餘種小動物。演雅,取推演《爾雅》之義。《爾雅》中有「釋蟲」篇,故云。豫章: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北宋詩人黃庭堅是江西人,因稱黃為豫章。後人輯有《豫章黃先生文集》。末二句諷刺各個派系政客紛紛登場。二風露危樓角,憑欄思浩然。①南流河屬地,西柄斗垂天。②匡衛中宮斥,槍復道纏。③為尋甘石問:失紀自何年?④【注釋】①「風露」二句:冒著夜深風露,在高樓一角憑倚著欄干,情思無限廣遠。危樓:高樓。浩然:廣大壯闊貌。江淹《效阮公詩》:「中心有所思,虛堂獨浩然。」②「南流」二句:向南流的銀河傾斜至地,北斗星座朝西的斗柄在天空垂下。河:指銀河。夏夜所見的銀河在天空南方。屬(zhǔ囑)地:至地,接觸地面。斗:指北斗七星。夏夜,由搖光、開陽、玉衡三星構成的斗柄朝西。《漢書?天文志》:「北斗七星……用昏建者杓;杓,自華以西南。」孟康註:「傳曰『斗第七星法太白,主杓,斗之尾也』,尾為陰,又其用昏,昏陰,位在西方,故主西南。」兩句寫登樓所見天象。古人常以天象與人事相聯繫。本詩謂銀河南流,斗柄西垂,亦當有所指。1916年春夏間,西南地區發動討袁戰爭獲得勝利,袁世凱於6月6日病死。疑指此事。③「匡衛」二句:匡衛之星已與中宮疏遠,而、槍之星卻在復道中糾纏。匡衛:指匡衛十二星。《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後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餘三星後宮之屬也。環之匡衛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宮。」中宮:指北極星所在區域。即紫微垣。古以象帝位、朝廷。斥:遠。(bàng棒)槍:天星與天槍星。《史記?天官書》:「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索隱引《詩緯》曰:「槍三星,五星,在斗杓左右,主槍人人。」石氏《星贊》云:「槍、八星,備非常也。」復道:即閣道。《史記?天官書》:「後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正義:「閣道六星在王良北,飛閣之道,天子欲游別宮之道。占:一星不見則輦路不通,動搖則宮掖之內起兵也。」兩句亦以星象喻人事。上句疑謂清廢帝已無人匡衛,下句以槍喻動亂。④「為尋」二句:我想找甘公、石申問問:眾星失紀起自何年?甘石:戰國時齊人甘公與魏人石申的並稱。《史記?天官書》:「昔之傳天數者……在齊,甘公;楚,唐;趙,尹皋;魏,石申。」集解:「徐廣曰:『或曰甘公名德也,本是魯人。』」正義:「《七錄》雲楚人,戰國時作《天文星占》八卷。」「《七錄》雲石申,魏人,戰國時作《天文》八卷。」後世有《甘石星經》。失紀:謂失去正常的天象。《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史記?日者列傳》:「司馬季主復理前語,分別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又,《史記?天官書》謂「定諸紀,皆繫於斗。」北斗為諸紀所系,詩意謂清朝覆亡,清帝退位,故失紀而亂作。三平生子沈子,遲暮得情親。①冥坐皇初意,樓居定後身。②精微存口說,頑獻付時論。③近枉秦州作,篇篇妙入神。④【注釋】①「平生」二句:與我深交的沈老先生,在他遲暮之年能得彼此感情親切。平生:舊交。靜安居京都時,與國內學者移書論學,與沈曾植、柯紹書信來往頗多。子沈子:猶言沈老師。《公羊傳?隱公十一年》:「子沈子曰:『君弒,臣不討賊,非臣也。』」何休註:「沈子稱子,冠氏上者,著其為師也。」遲暮:指老年。時沈曾植六十七歲。②「冥坐」二句:他獨自閉目靜坐,能得古代先民的深意;在樓中居住,那已是入定後的清靜之身。冥坐:閉目而坐。皇初:《文選?班固〈典引〉》:「厥有氏號,紹天闡繹,莫不開元於太昊皇初之首。」因以皇初稱最初的帝王。詩中指遠古時期。定後:佛教語。學佛者擯除雜念,專心致志,觀悟四諦,稱為禪定。入定之後,達到舍念清凈的境界,連自身的存在都已忘卻。③「精微」二句:那精微的見解只在他口中說出,至於是頑民還是獻民,就讓時人去評論吧!精微:精深微妙。《禮記?經解》:「靜精微,《易》教也。」頑獻:頑民與獻民。《書?畢命》:「毖殷頑民,遷於洛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頑民,指殷代遺民中不肯服從周朝統治的人。《書?洛誥》:「孺子來相宅,其大?典殷獻民。」孔穎達疏:「周受於殷,故繼之,於殷人有賢性,故稱賢人。」獻民,指殷人中接受周朝教化的人,即賢民,與頑民相對。沈曾植入民國後一直以清遺民自居,靜安詩中亦把他看作是「頑民」。④「近枉」二句:近來承蒙他賜贈《秦州雜詩》般的佳作,篇篇都精妙入神。枉:謙詞。謂使對方受屈。秦州作:杜甫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率家西行,流寓秦州,作《秦州雜詩》二十首,反映社會動亂和個人的窘迫生活,是杜詩中感人至深的力作。本詩中以指沈曾植《伏日雜詩》四首。四清淺蓬萊水,從君一望。①無由參玉?,尚記詠霓裳。②度世原無術,登真或有方。③近傳羨門信,雙鬢已秋霜。④【注釋】①「清淺」二句:那已變得又清又淺的蓬萊之水,我想追隨您踮起腳去細看一下。上句見《遊仙》四首之三「蓬萊」二句注。(qǐ企):踮起腳跟。《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予望之。」兩句意與《遊仙》四首之三末二句意同。②「無由」二句:我雖沒有門徑去參悟修仙的玉?,但還記得曾吟詠過《霓裳》之曲。玉?:指道教的符?、道書。道教符?,有金?、玉?、黃?等。亦泛指修仙的道書。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略稱。傳說為唐玄宗登三鄉驛望女幾山及游月宮密記仙女之歌歸而有作。劉禹錫《三鄉驛樓伏睹玄宗女幾山》詩:「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兩句意謂自己雖未在清朝做官,但也寫過如《頤和園詞》等歌詠清室之作。③「度世」二句:要超度世人本來就沒有什麼辦法,而想自己成仙或許有些門路。度世:謂超度世人解脫人間苦難。登真:登仙,成仙。次句當有所諷。登真,指出仕新朝。④「近傳」二句:近日傳來羨門子的消息———他的兩鬢也白如秋霜了。羨門:古仙人名。《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集解引韋昭曰:「古仙人。」《抱朴子神仙金經》載有「羨門子丹法」,託名羨門子所傳,謂服之三年,仙道可成。末二句本李賀《官街鼓》「幾回天上葬神仙」意,諷刺入民國做官的舊人亦不得好結果。附沈曾植原作:伏日雜詩簡靜安一伏伏今年雨,湫湫後夜涼。芸生三有業,缺月一分光。象意籀重識,蟲生患未央。微風末起,平旦更商量。二天河低案戶,星氣爛如雲。巧拙時難定,嬋媛夕有親。福緣祈上將,綺語屬詞人。中夜危樓影,披雲望北辰。三寂寞王居士,江鄉寄考。論宜資聖證,道不變貞觀。漚鳥忘機喻,鷦枝適性安。善來尋蔣徑,何處有田盤。四遠書兼舊事,理盡獨情悲。蓍蔡言終驗,筠心貫不移。葯爐修病行,講樹立枯枝。萬里羅含宅,彌襟太息時。再酬巽齋老人沈曾植收到靜安的和詩四章後,嘆賞其「辭意深美,而格制清遠」,再作七律一首作答。靜安因作此詩以酬之。靜安在是年9月16日致羅振玉書中亦附上此詩,並謂「乙老小病,然尚能對客長談,亦不服藥,惟避風耳』,可見其關係之密切。詩中寫新秋的景物,亦有深意寓焉。八月炎蒸三伏雨,今年顛倒作寒溫。①人喧古渡潮平岸,燈暗幽坊月到門。②迥野蟪蛄多切響,高樓腐草有遊魂。③眼前凡楚存亡意,待與蒙莊仔細論。④【注釋】①「八月」二句:八月份炎熱蒸人而三伏天卻下雨,今年的天氣異常,冷暖顛倒。炎蒸:暑熱熏蒸。靜安於是年9月14日致羅振玉書云:「今年滬上六、七兩月不甚熱,至七月杪復熱,每日最高至九十餘度,直至十三日一雨始涼。」②「人喧」二句:古渡頭前人聲喧鬧,潮水已與岸平。幽靜的街巷中燈光暗淡,遲月照到門前。幽坊:幽靜的坊陌。坊,里巷。③「迥野」二句:遠野上秋蟬的鳴聲分外沉重,高樓下的腐草有鬼魂遊盪。迥野:遠處的荒野。蟪蛄:一種蟬名。夏末自早及暮鳴聲不息。《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切響:重濁的聲音。《宋書?謝靈運傳》:「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切響,本音韻學名詞,沈曾植為古音韻學者,原作有「王筠沈約今焉向」之語,王筠、沈約二人亦文字音韻學家,故靜安和詩亦涉及此。腐草:腐敗的草。《逸周書?時訓》:「大暑之日,腐草化為繭。」沈曾植原作有「腐草光成即游」之語。兩句寫初秋的夜景,當有寓意。王國維《屈子文學之精神》謂「語短則蟪蛄朝菌」,本詩中的蟪蛄,亦指政壇上曇花一現的人物。腐草遊魂,當指已死的袁世凱。④「眼前」二句:眼前有關凡與楚的存亡問題,我真想與莊周再認真討論一下。凡楚:凡國與楚國。春秋時的國名。楚大凡小,楚常有吞凡之意。《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喪吾存』,則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觀之,則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郭象註:「夫遺之者不以亡為亡,則存亦不足以為存矣。曠世無矜,乃常存也。」「存亡更在於心之所措耳,天下竟無存亡。」成玄英疏:「夫存亡者,有心之得喪也;既冥於得喪,故亡者未必亡而亡者更存,存者不獨存而存者更亡也。」蒙莊:指莊周。莊周為蒙縣人,嘗為蒙漆園吏,故稱。末兩句寫對國家朝代或存或亡的態度。充分表現了靜安的遺民思想。清朝雖亡而在遺民心中仍存,而袁氏雖曾存而亦已亡矣。沈曾植《曉起》詩:「猶有卮言酬漆叟,凡應常在楚常亡。」與此同意。附沈曾植的原作:靜安和詩四章,辭意深美,而格制清遠,非魏晉後人語也。適會新秋,賦此以答木落歸根水順流,老翁無感長年秋。榮桐葉有先雕警,腐草光成即游。吟比魚山聞梵入,身依鴿寺怖情收。王筠沈約今焉向,判作琅書脈望休。題沈乙庵方伯所藏趙千里雲麓早行圖(三首)丙辰靜安在滬,日與沈曾植來往,討論書畫藝術。時舊家子弟及畫商每持畫至沈氏處求售,靜安因得多觀古賢真跡,故賞鑒益精,考訂益審。在致羅振玉書中,多次提到所見的金石書畫,並代羅氏選購。書中論書畫之語,甚為精到,可供當代鑒藏家參考。沈乙庵方伯:指沈曾植。古代泛稱地方長官為方伯,沈氏曾署安徽布政使,故稱。趙千里,名伯駒。南宋初年畫家。與其弟伯?皆博涉書史,妙于丹青。伯駒善青綠山水及木石,得唐人李思訓父子之遺意。今故宮博物院所藏《江山秋色圖卷》,明人定為趙伯駒作,有印本行世。作於1916年。一華原石法河陽樹,都入王孫盤薄中。①千載只傳金碧畫,誰知衣缽是南宗。②【注釋】①「華原」二句:范寬的石法和郭熙的樹法,都被吸收進這位王孫恣意而作的畫圖中。華原:范寬,原名中立。北宋畫家。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范寬善畫石,以狀如雨點、豆瓣、釘頭之皴筆寫山石,評者以為「得山之骨」。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等。河陽:郭熙,字淳夫。北宋畫家。河陽溫(今河南溫縣)人。郭熙善畫樹,枝幹如蟹爪下垂,筆勢雄健。常於巨嶂高壁作長松喬木之景。王孫:指趙伯駒。趙為宋太祖七世孫,故稱。盤薄:《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然不趨,受捐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般礴,意為箕踞而坐,又作「盤薄」、「盤礴」。後人用此詞,以形容藝術家進入創作時的狀態。②「千載」二句:千載以來,流傳下來的只有他的金碧圖畫,誰知道他所繼承的是南宗的衣缽。金碧畫:指以泥金、石青和石綠三種顏料為主色的中國畫。多為山水,因稱「金碧山水」。代表人物有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南宗:明畫論家董其昌把自唐至元的山水畫家分為南北二宗。《論畫瑣言》云:「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干、趙伯駒、伯?,以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雅淡,一變鉤染之法,其傳而為張、荊、關、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董其昌把趙伯駒兄弟列入北宗,而靜安則以為是南宗衣缽。按,靜安於1916年5月7日致羅振玉書中,提到在沈曾植家見過一卷雪景,「樹仿郭河陽,山石仿范中立,氣象甚大,末有『千里伯駒』四字隸書款,(款亦佳)乍觀之似馬、夏一派,用筆甚粗而實有細處。向所傳千里畫,皆金碧細皴,惟此獨粗,蓋內畫近景與遠景之不同。此恐千里真本,不觀此畫不能知馬、夏淵源。(惟絹甚破碎)乙甚賞此畫,又甚以鄙言為然,謂得後跋之……恐北宗流別中當以此為壓卷(圖中人物面皆傅朱)也。」靜安所見之畫疑即此《雲麓早行圖》,但信中已指出趙伯駒樹仿郭熙,山石仿范寬,用筆粗中有細,為馬遠、夏圭淵源所自。二同時劉李並精能,馬夏終嫌筆有棱。①一種高華嚴冷意,百年嫡嗣在吳興。②【注釋】①「同時」二句:同時的劉松年和李唐並屬精能。而對馬遠和夏圭,總嫌其筆墨帶有稜角。劉李:劉,指劉松年。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擅山水,筆墨精嚴,設色妍麗。李,指李唐。南宋畫家。字?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其山水畫一變荊浩、范寬之法,作「大斧劈」皴,筆墨峭勁,氣勢雄偉。其畫風為劉松年、馬遠、夏圭所師法。精能:精通熟練。馬夏:馬,指馬遠。南宋畫家,字遙父,號欽山。生於錢塘。馬氏為繪畫世家。曾祖賁、祖興祖、伯公顯、父世榮,皆為著名宮廷畫家。馬遠發展李唐的筆墨雄強沉鬱的特色,以大斧劈皴寫山石,方硬嚴整,稜角分明。夏,指夏圭。南宋畫家。字禹玉。錢塘人。師法李唐,水墨蒼勁。喜用禿筆帶水作大斧劈皴。兩句評論號稱為「南宋四家」的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②「一種」二句:趙伯駒畫中的一種高華嚴冷之意,真正嫡傳的是百年後的吳興趙孟。吳興;指趙孟(1254—1322)。元代畫家。字子昂,號松雪。湖州(今屬浙江)人。宋宗室。其山水畫取法李成、郭熙及董源、巨然,創用枯筆淡墨,淺絳設色之法,人稱其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纖,有北宋之雄而去其獷。開元代文人山水畫的先路。蔡星儀評價趙伯駒說:「其青綠山水的特點,是在繼承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大青綠畫法基礎上,糅合了北宋文人畫家水墨山水的一些畫法和趣味,改變了唐代青綠山水的濃艷輝煌的裝飾性,代之以秀麗和清雅的文人趣味,顯得『精工之極,又有士氣』,創造了一種介於院體畫和文人畫之間的青綠山水畫。」(《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趙孟走的路子頗近伯駒,故靜安稱之為「嫡嗣」。三殘縑風雪凌競處,幾度高齋拂拭看。①至竟裝潢無聖手,卻將明麗變荒寒。②【注釋】①「殘縑」二句:殘破的縑畫那描繪風雪寒涼之處,我曾好幾次在高齋中拂拭細看。縑:縑素,細絹。指絹畫。凌競:同「凌兢」。寒冷貌。高齋:指沈曾植的書齋。②「至竟」二句:總因沒有妙手來裝裱,卻把荒寒之境變作明麗了。裝潢:指裝裱。古時裝裱書畫用黃櫱汁染成的「潢紙」,以辟蠹蟲,故稱。原註:「重裝洗滌,古意稍失,先生甚為惋惜。」按,靜安致羅振玉書中所說的「一卷雪景」,疑即此卷。又謂「絹甚破碎」,沈氏購得後重新裝裱,故失古意也。遊仙丁巳1917年8月18日靜安致羅振玉書云:「近作《遊仙》一首,系補前年斷句,錄呈尊鑒。」此詩與1915年所作《遊仙》三首,同一體裁,甚至連用典亦多同。錢鍾書云:「靜安語跡近雜湊,屬對不免偏枯。『路歧』一典,三數葉內屢見不一見,亦異於段柯古之事無復使者也。靜安三十五歲以前,詩律尚不細如此。」(《談藝錄》26頁)而此詩重複用典,恐有為而發。是年7月1日,安徽督軍張勳擁清廢帝溥儀在北京復辟。沈曾植秘密北上,靜安亦不知其行蹤,十分挂念。6日致羅振玉書云:「今日情勢大變,北軍已多應段(琪瑞),戰事即將起於京津間,張軍中斷,結果恐不可言。北行諸老恐只有以一死謝國。曲江之哀,猿鶴沙蟲之痛,傷哉!」北行諸老,指赴北京參與復辟行動的康有為、勞乃宣、劉廷琛、章、沈曾植等人。復辟旋告失敗,靜安於17日又致書羅振玉云:「報紙記北方情形惟在軍事一面,而寐叟等蹤跡均不一一紀,惟一紀陳(寶琛)、伊(克坦)二師傅,一投繯,一赴水。」又謂「黃樓(指張勳)赴荷使署,報言系西人迎之,殆信。又言其志在必死,甚詳,此恰公道。三百年來乃得此人,庶足飾此歷史。」自己並「留須」以明志,可見靜安對復辟的態度。本詩故托神仙要眇之詞,以寄寓作者對復辟失敗的感慨。如蓋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①五山峙海根無著,七聖同車路總迷。②員嶠自沉窮髮北,若華還在鄧林西。③含生總作微禽化,玄鶴飛?自不齊。④【注釋】①「如蓋」二句:像傘蓋般覆蓋著大地的青天,已變得低可倚桿;方流和玉水不久也變成淤泥。如蓋青天:古人謂天形如蓋。桓譚《新論》:「天如蓋轉,左旋。日月星辰隨而東西。」《晉書?天文志上》:「蓋天之說……其言天似蓋笠,地法覆,天地各中高外下。」倚杵:《初學記》卷一引《河圖挺佐輔》曰:「百世之後,地高天下。如此千歲之後,而天可倚杵,莫知始終。」古代讖諱家之說,謂若干年後,變得天卑地高,立杵於地,可倚於天。方流玉水:傳說中有方折的水流產玉。《文選?顏延之〈贈王太常〉詩》:「玉水記方流,璇源載圓折。」李善註:「《屍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圓折者有珠也。』」旋(xuàn絢):不久,立刻。兩句寫天地劇變,復辟失敗。②「五山」二句:五座仙山峙立在海中根基無著,七位聖人同乘一車也不免迷路。兩句參見《遊仙》詩之三「盡有三山沉北極,可無七聖厄襄城」二句及注。兩句寫參與復辟的人物。③「員嶠」二句:員嶠山自沉於窮髮之北,若木的花還開放在鄧林之西。員嶠:海上三仙山之一。窮髮:古代傳說中極北的不毛之地。《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成玄英疏:「地以草為毛髮,北方寒之地,草木不生,故名窮髮,所謂不毛之地。」《列子?湯問》謂員嶠山「流於北極,沈於大海」,故云「自沉窮髮北」。若華:即若花。若木之花。《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陰山、野之山,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郭璞註:「生崑崙西附西極,其華光赤下照地。」《楚辭?天問》:「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鄧林:《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郭璞註:「此以一體為萬殊,存亡代謝,寄鄧林而遁形,惡得尋其靈化哉?」詩中以夸父逐日喻張勳復辟。④「含生」二句:人類總要化作微小的禽鳥,或為玄鶴,或為飛?,各自不同。含生: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亦指人類。晉傅玄《傅子?仁論》:「推己之不忍於饑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無凍餒之憂矣。」玄鶴飛?:作者自註:「唐寫本《修文殿御覽》引《汲冢紀年》:「穆王南征,君子為鶴,小人為?。』」又,《藝文類聚》卷九十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末兩句寫參與復辟行動者的結局。靜安曾估計諸老「以一死謝國」,故有「猿鶴蟲沙之痛」。但復辟一役,僅死了幾十名張勳的「辮子軍」,諸老一無損傷,「志在必死」的張勳也安然無恙。海上送日本內藤博士湖南先生北游赤縣,自齊魯南來,訪余海上,出贈唐寫古文《尚書》殘卷景本,賦詩志謝,並送其北行。1917年3月,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內藤虎次郎攜其弟子高橋、稻葉,與富岡謙藏來華作學術考察。由青島上岸,經山東、江蘇而至上海。靜安與內藤、富岡為舊識,感情款接,並介紹內藤與沈曾植、繆荃孫、劉翰怡等中國學者相見。10月,內藤復北游,靜安賦此詩贈別。詩中想像內藤在中國的遊蹤所見,並感謝其到訪送禮。後半段議論殷代古史,可與《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同讀。然以論文入詩,詞語艱澀,學究氣太濃,終非佳構。安期先生來何許?赤松洪崖為伴侶。蹴踏鹿盧龍與虎。①西來長揖八神主,翩然遊戲始齊魯,陟登泰山眺梁父,摩挲秦碑溯三五。②上有無懷所封土,七十二王文字古。③橫厲泗水拜尼甫,千年禮器今在否?雷洗觴觚爵鹿,豆籩鐘磬琴瑟鼓。何所當年矍相圃。④南下彭城過梁楚。飆輪直邸黃歇浦,回車陋巷叩蓬戶。⑤袖中一卷巨如股,《尚書》原出晉秘府,天寶改字笑莽鹵。⑥媵以《玉篇》廿三部,初唐書跡鳳鸞翥。玉案金刀安足數,何以報之愧鄭。⑦送君西行極漢滸,游目洞庭見娥女。北轅易水修且阻,困民之國因殷土。⑧商侯治河此胥宇,灑沉澹災功微禹。⑨王亥嗣作殷高祖,服牛千載德施普。0瑏瑠擊床何怒逢牧豎,河伯終為上甲輔。0瑏瑡中興大業邁乘杜,三十六葉承天序。0瑏瑢有易不寧終安補,我讀《天問》識其語,《竹書》讕言付一炬。0瑏瑣多君前後相邪許,太丘淪鼎一朝舉。0瑏瑤君今渡河絕漳滏,眼見殷民常黼,歸去便將闕史補。0瑏瑥明歲尋君道山府,如瓜大棗儻乞與,我所思兮衡漳渚。0瑏瑦【注釋】①「安期」三句:安期先生從哪裡到來?赤松子和洪崖作為伴侶。腳踏著龍、虎、鹿盧三而來。安期:古代神仙名。又稱安期子、安期生、安期公。傳說他居於東海,秦始皇曾使人入海求之,未至蓬萊山,遇風波而返。《史記?封禪書》:「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何許:何處。赤松:赤稱赤松子、亦誦子。上古神仙名。各家所載不一。王充《論衡?無形》:「赤松、王喬,好道為仙,度世不死。」洪崖:古代神仙名。傳說為黃帝臣子伶倫的仙號。漢蔡邕《郭有道林宗碑》:「將蹈洪崖之遐跡,紹巢許之絕軌。」蹴踏:腳踏。鹿盧龍與虎:即鹿盧、龍和虎。《抱朴子?雜應》:「凡乘道有三法:「一曰龍,二曰虎,三曰鹿盧。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則以一時思之。若晝夜十二時思之,則可以一日一夕行萬二千里。」《太上登真三靈應經》稱之為「神仙三秘術」,認為奉道之士經過修鍊即可乘御風游於洞天福地。三句以安期指內藤,赤松、洪崖指富岡等同行者。龍、虎、鹿盧指現代車船。②「西來」四句:仙人們來到西方,向八神主作個長揖,然後開始在齊魯之地翩然遊戲。登上泰山眺望著梁父,摩挲著秦碑追溯三皇五帝。長揖:拱手高舉,自上而下行禮。表示恭敬。八神主:《史記?封禪書》載,秦始皇「行禮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名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八神主之祠均在齊魯境內。遊戲:指仙人在人間遊玩。梁父:山名。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史記?封禪書》:「八神,二曰地主。祠泰山樑父。」「禪於梁父」。秦碑:指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登泰山時所刻的《封泰山碑》,又稱《泰山刻石》,為丞相李斯等歌頌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而刻的石碑,相傳為李斯所書。三五:指三皇五帝。四句寫內藤游齊魯,登泰山。③「上有」二句:上邊有無懷氏所封之土,還有七十二王的古文字。無懷:無懷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管子?封禪》:「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房玄齡註:「古之王者,在伏羲前。」「云云山,在梁父東。」七十二王:《管子?封禪》:「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④「橫厲」五句:橫渡過泗水拜謁孔夫子祠廟,千年前的禮器如今還在嗎?有雷、洗、觴、觚、爵、鹿、,還有豆、籩、鍾、磬、琴、瑟、鼓。當年孔子的學宮又在何處呢?厲:涉水。《詩?邶風?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毛傳:「以衣涉水為厲,謂由帶以上也。」泗水:古水名。源於今山東泗水縣東,春秋時孔子在泗水北岸講學授徒。尼甫:即「尼父」。對孔子的尊稱。班固《白虎通?聖人》:「孔子反宇,是謂尼甫。」禮器:祭器。《史記?孔子世家論》:「知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雷洗」二句:羅列各種禮器的名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君於是造立禮器,樂之音符鍾、磬、瑟、鼓、雷、洗、觴、觚、爵、鹿、、、籩、、禁……。」雷,通「?」,酒器。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肩部有環耳,腹下有鼻。洗,盥器,形如淺盆。觴,酒器,杯狀。觚(gū孤),酒器,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爵,酒器,有流、柱、和三足。鹿,酒器,通「角」,形似爵而無柱,兩尾對稱,有蓋。(zǔ祖),通「俎」,盛牛羊等祭品之器。豆,食器,形似高足盤。籩,食器,竹製,用以食果脯,形如豆。鍾、磬、琴、瑟、鼓,皆樂器。何所:何處。矍相圃:《禮記?射義》:「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鄭玄註:「矍相,地名。」後因以矍相圃指學宮。五句寫內藤到曲阜謁孔廟參觀禮器。⑤「南下」三句:接著南下彭城,經過梁、楚,乘火車直達黃歇浦。又回車來到陋戶叩我的蓬門。彭城:今江蘇徐州。梁楚:指今江蘇西北部和安徽東北部地區,古梁、楚之地。飆輪:指火車。邸:通「抵」,抵達。黃歇浦:黃浦江的別名。舊誤傳為戰國春申君黃歇疏鑿而得名。詩中指上海。三句寫內藤乘車抵上海來訪。⑥「袖中」三句:他自袖中取出一卷粗大如股的圖書相贈,那是《古文尚書》,原出於晉朝的秘府,唐天寶年間改變它的字體,實在是太鹵莽可笑。「尚書」句:《隋書?經籍志一》:「晉世秘府所存,有《古文尚書》經文,今無有存者。」天寶改字:《新唐書?藝文志一》:「《今文尚書》十三卷。開元十四年,玄宗以《洪範》『無偏無頗』聲不協,詔改為『無偏無陂』。天寶三載,又詔集賢學士衛包改古文從今文。」王應麟《困學紀聞》載,衛包又改「天明畏」、「自我民明畏」下「畏」字作「威」。《文獻通考》又雲,漢所謂古文者科斗書,今文者隸書也。唐所謂古文者隸書,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故靜安譏玄宗改《尚書》字為鹵莽。⑦「媵以」四句:同時相贈的還有《玉篇》廿三部,那是初唐時的書跡。如鳳鸞般飛動。古人所互贈的「青玉案」、「金錯刀」等哪能與之相比,我能用什麼答謝呢,真慚愧鄭之獻了。媵(yìng映):古諸侯嫁女,以侄娣從嫁,稱媵。詩中謂附帶贈送。玉篇:字書。南朝梁陳之間顧野王著。三十卷。分五百四十二部,略仿《說文解字》體例。收字一萬六千九百十七。字下注反切,再引群書訓詁。原本只存殘卷,內藤贈靜安的為影印本,僅存廿三部。鳳鸞翥:《晉書?王羲之傳贊》稱羲之書如「鳳翥龍翔」。玉案金刀: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鄭:《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衣焉。」杜預註:「吳地貴縞,鄭地貴,示損己而不為彼貨利。」後因以為友朋交誼之典。⑧「送君」四句:如今送您西行直到漢水之畔,在洞庭湖邊放眼眺望將見到娥皇、女英。再回車向北到易水,道途遙遠又阻隔,經過所謂的「困民國」,後來殷代承襲了它的故土。極:盡頭。漢滸:漢水之濱。滸,水邊。娥女:娥皇和女英。傳說中舜的二妃。舜南巡,死於蒼梧。二妃追隨不及,沒於湘水。遂為湘水之神。洞庭湖君山中有湘妃的祠墓。北轅:車向北駛;北行。易水:水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源出易縣境。荊軻入秦刺秦王,燕太子丹餞別於此。修且阻:遙遠而阻隔。錢起《淮上別范大》詩:「遊宦且未達,前途各修阻。」困民之國:《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困民國,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靜安認為《山海經》中的「困民國」為殷故土。因:承襲。殷土:指商地。殷商的地域。商王盤庚遷都至殷(今安陽),歷八世、至紂亡國。內藤此行,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訪學殷墟,考察甲骨卜辭的發現地。⑨「商侯」二句:商侯治理黃河在這裡視察居地,追隨夏禹疏通河流、平息災害的功勞很是偉大。商侯:指契。《史記?殷本紀》:「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胥宇:察看土地以建房居住。《詩?大雅?綿》:「爰及胥宇,聿來胥宇。」毛傳:「胥,相;宇,居也。」孔穎達疏:「自來相土地之可居者。」灑(shī師)沉澹災:《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昔者,洪水沸出,泛濫衍溢,民人升降移徙,崎嶇而不安。夏後氏戚之,乃堙洪原,決江疏河,灑沉澹災。」顏師古註:「灑,分也;沉,深也;澹,安也。言分散其深水,以安定其災也。」灑,通「釃」。功微禹:《左傳?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謂如無禹治水之功,則人皆將變為魚。為歌頌禹功之語。0瑏瑠「王亥」二句:王亥繼之而成為殷的高祖,役使牛力駕車,他的恩德普施千載。王亥:殷王名。甲骨卜辭:「甲午貞:乙未酒,高祖亥……」(《墟後》2459)「其告於高祖王亥三牛。」(《綴一》445)靜安於1917年撰寫《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考證卜辭中的王亥,即《山海經》及《竹書紀年》中的王亥,乃殷之先公,與《世本?作篇》之「胲」、《帝系篇》之「核」,《楚辭?天問》之「該」,《呂氏春秋?勿躬篇》之「王冰」,《史記?殷本紀》之「振」,實為一人。服牛:駕牛。《呂氏春秋?勿躬篇》:「王冰作服牛。」《初學記》卷二十九引《世本》曰:「胲作服牛。」《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相土作乘馬,王亥作服牛,而車之用益廣。」0瑏瑡「擊床」二句:王亥為何被怒而擊殺於床,就因遇到那放牧的傢伙,而河伯終於也成了上甲微的臣輔。擊床:以手拍床,形容發怒狀。《楚辭?天問》:「該秉季德,胡終弊於有扈,牧夫牛羊?干協時舞,何以懷之?平脅曼膚,何以肥之?有扈牧豎,云何而逢?擊床先出,其命何從?」《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云:「《山海經》、《竹書》之『有易』,《天問》作『有扈』,乃字之誤。」「其國當在大河之北或易水左右」,「似記王亥被殺之事」。該,即王亥。王亥請有易牧牛,後被擊殺於床上。牧豎:指有易。豎,輕蔑之辭。河伯:王亥的臣子。《山海經?大荒東經》:「王亥托於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殺王亥,取仆牛。河(伯)念有易,有易潛出,為國於獸,方食之,名曰搖民。」郭璞註:「言有易本與河伯友善,上甲微殷之賢王,假師以義伐罪,故河伯不得不助滅之。」上甲:上甲微。王亥之子,成湯之六世祖。卜辭中以上甲為商先公之首。0瑏瑢「中興」二句:上甲微的中興大業超過了相土,殷代的三十六世按上天安排的次序世代相承。中興:上甲微滅有易後,商人日益強大,故號稱中興。《國語?魯語》:「上甲微,能師契者也,商人報焉。」報,謂祭祀。《今本竹書紀年》:「中葉衰而上甲微復興,故商人報焉。」乘杜:指相土。傳說為馬車的發明者。《荀子?解蔽》:「奚仲作車,乘杜作乘馬。」楊註:「《世本》云:『相土作乘馬。』杜與土同……以其作乘馬之法,故謂之乘杜。」相土為契之孫、昭明之子。《史記?殷本紀》:「昭明卒,子相土立。」索隱:「相土佐夏,功著於商。《詩頌》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是也。《左傳》曰『昔陶唐氏火正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始封商也。」三十六世:從上甲微到成湯六世,成湯至紂三十一世,總三十六世。天序:上天安排的次序,指帝王的世系。漢武帝《元狩六年封齊王策》:「朕乘天序,惟稽古建爾國家,封於東土。」0瑏瑣「有易」三句:《天問》中說到有易不寧,以後的事情如何補上呢?如今我讀到《天問》時才了解它的意思。《竹書紀年》中的無稽之談真可付之一炬了。有易不寧:《天問》:「昏微遵跡,有狄不寧。繁鳥萃棘,負子肆情。」《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云:「昏微,即上甲微;有狄,亦即有易也。」「謂上甲微能率循其先人之跡,有易與之有殺父之讎,故為之不寧也。『繁鳥萃棘』以下當亦記上甲事,書闕有間,不敢妄為之說……中間十二韻,自系述王亥、王恆、上甲微三世之事……《天問》之辭,千古不能通其說者,而今由卜辭通之,此治史學與文學者所當同聲稱快者也。」竹書:指《竹書紀年》。晉代在汲郡的戰國時魏墓中發現,凡十三篇。述夏、商西周、春秋時晉國、戰國時魏國之史事。是書宋時已散佚,後人編有《竹書紀年》二卷,近人稱為《今本竹書紀年》,中多為偽托之辭。靜安於是年4月撰《古本竹書紀年輯校》成,自序云:「《汲冢竹書紀年》佚於兩宋之際,今本二卷,乃後人搜輯,複雜采《史記》、《通鑒外紀》、《路史》諸書成之,非汲冢原書。」後又作《今本竹書紀年疏證》,自序云:「今本所載,殆無一不襲他書。其不見他書者,不過百分之一,又率空洞無事實……無用無征,則廢此書可。」又,《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山海經》之『王亥』,古本《紀年》作『殷王子亥』,今本作『殷侯子亥』。」可見今本《竹書》已非信史,故靜安斥之為讕言。0瑏瑤「多君」二句:感謝您與我前後呼應,使淪亡於太丘之鼎一朝重新舉起。多:讚美,重視。邪許(yéhǔ爺滸):勞動時眾人用力所發出的呼應聲。《淮南子?道慶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太丘淪鼎:《史記?封禪書》:「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又,「(新垣)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二句寫與內藤在學問上的交流。靜安《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云:「余讀《山海經》、《竹書紀年》,乃知王亥為殷之先公……嘗以此語參事(指羅振玉)及日本內藤博士(虎次郎)……博士亦采余說,旁加考證,作《王亥》一篇,載諸《藝文雜誌》,並謂自契以降,諸先公之名苟後此尚得於卜辭中發現之,則有裨於古史學者當尤巨。余感博士言,乃復就卜辭有所攻究,復於王亥之外,得王恆一人。」可見二人邪許相應的高情厚意。0瑏瑥「君今」三句:您如今渡過黃河,橫越漳水、滏水,會親眼見到殷地的人民還穿著殷代的禮服,回到日本後便可把有缺漏的歷史填補。漳滏:漳水和滏水,均流經安陽北面。黼(fǔxǔ輔許):殷代的冠服。《詩?大雅?文王》:「厥作裸將,常服黼。」毛傳:「,殷冠也。」0瑏瑦「明歲」三句:明年到海上仙山的洞府中尋訪您,當向您討些像瓜般大的仙棗。我所想念的人啊在漳水之濱。道山:仙山。又指文壇、文苑。《後漢書?竇章傳》:「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臧室,道家蓬萊山。」因以道山指文人學士聚集之地、學府。本詩中合用二意。如瓜大棗:《史記?封禪書》:「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衡漳:古水名,即漳水。結處與首句呼應,靜安之古風章法嚴密。題徐積餘觀察隨庵勘書圖(三首)丁巳季冬徐積餘,即徐乃昌(1868—1946)。徐號隨庵、懋齋、冰絲。安徽南陵人。曾署淮安知府,江南鹽法道兼金陵關監督,故稱觀察。觀察,道員的俗稱。民國後,乃昌遷居上海,致力於刻書、藏書及整理鄉邦文獻工作,一生刻書近200種,為近代私人刻書大家。1918年初,曾將所刊《積學齋叢書》贈靜安,並以《隨庵勘書圖》屬題,靜安報書致謝。為題三詩,又致書云:「久不作詩,筆意枯澀,勘書圖草草題就,第一絕反蘇堪詩意,而語意未能明了,甚不慊於心,有污尊卷,且恐且慚。」原題作於丁巳年,靜安致徐乃昌書云:「新歲易忘甲子,圖中仍題丁巳,殊堪笑也。」可知此詩作於戊午年正月,即1918年2月。一漫乙盧黃甲戴錢,北江戲語費衡詮。①世間盡有洪崖骨,不遇金丹不得仙。②【注釋】①「漫乙」二句:不要隨便貶低盧文、黃丕烈而抬高戴震、錢大昕。洪亮吉的戲語是應該商量的。乙:作動詞用。謂放到第二位。盧黃:盧,指盧文。盧為乾隆間學者、藏書家。字召弓,浙江餘姚人。乾隆十七年進士,提督湖南學政。好校書,在刊行校定的經史諸書外,又摘取四部群書脫訛尤甚者,系以校語,成《群書拾補》三十八種。著有《抱經堂集》三十四卷。黃,指黃丕烈。黃為乾嘉年間著名藏書家、校勘家。字紹武,號蕘圃。江蘇吳縣人。曾官分部主事。搜購宋本圖書百餘種,藏於百宋一廛室。勤於校勘,每得珍本,即為題跋。後人輯有《士禮居藏書題跋》。甲:謂放到第一位。戴錢:戴,指戴震。戴為乾隆間著名學者,字東原,安徽休寧人。一生著書甚多,於小學、測算、典章制度方面尤多創穫,所校《大戴禮記》、《水經注》等極為精核。錢,指錢大昕。錢為乾隆年間著名學者。字曉征,江蘇嘉定人。精研經史,於文字、音韻、訓詁、天算、地理、氏族、金石之學靡不淹通。參與修《續文獻通考》、《續通志》等書,有《潛堂文集》五十卷。北江:指洪亮吉。乾嘉年間詩人、學者,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江蘇陽湖人。通經史、音韻訓詁及地理之學。有《洪北江全集》。戲語:指上句所寫的對盧、黃、戴、錢的評價。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三:「藏書家有數等:得一書必推求本原,是正缺失,是謂考訂家,如錢少詹大昕、戴吉士震諸人是也。次則辨其板片,注其錯訛,是謂校讎家,如盧學士文、翁閣學方綱諸人是也。次則搜采異本,上則補石室金匱之遺亡,下可備通人博士之瀏覽,是謂收藏家,如鄞縣范氏之天一閣、錢唐吳氏之瓶花齋、崑山徐氏之傳是樓諸家是也。次則第求精本,獨嗜宋刻,作者之旨意縱未盡窺,而刻書之年月最所深悉,是謂賞鑒家,如吳門黃主事丕烈、鄔鎮鮑處士廷博諸人是也。又次則……是謂掠販家,如吳門之錢景開、陶五柳、湖洲之施漢英諸書估是也。」洪亮吉把藏書家分為五等,把戴震、錢大昕稱為考訂家,置於一等;把盧文稱為校讎家,置於二等;把黃丕烈稱為賞鑒家,置於四等。洪氏是認真說的,靜安稱之為「戲語」,恐非其本意。又,鄭孝胥(蘇堪)《題徐積餘隨庵勘書圖》詩中,亦把藏書家分為考訂家、校讎家、收藏家、鑒賞家等,謂:「推源正闕失,考訂家為最,何人可當比,唯數錢與戴。」「其次辨版片,錯訛不少貸。自謂校讎家,抱經覃溪類。」「又次曰收藏,異本廣搜致……吳門黃主事。」把錢大昕、戴震放在第一等,盧文(抱經)、黃丕烈放在第二、四等。靜安不同意洪、鄭的說法,認為勘書亦有其重要意義。②「世間」二句:世間不少人儘管有洪崖般的仙骨,但不遇到金丹也不得成仙。洪崖:古神仙名。見《海上送日本內藤博士》詩「安期」三句注。金丹:外丹家以金石為原料燒製成的丹藥。泛指仙丹,長生不老之丹。古人常以煉丹喻學。本詩謂校勘之學為研究學問之根本,與考訂之學無甲乙之別。末二語強調校勘的作用,有如金丹度人。二朝訪殘碑夕勘書,君家故事有新圖。①衣冠全盛江南日,儒吏風流總不如。②【注釋】①「朝訪」二句:早上訪求殘碑,晚上校勘書籍,您家的故事又添了新圖。「朝訪」句:徐乃昌熱心訪尋古碑。狄葆賢《平等閣詩話》:「南陵徐積餘,宦遊白下,好古甚篤。丙申之秋,嘗偕鄭太夷諸名士詣定林尋陸務觀題名處,倩人寫《定林訪碑圖》行卷,題者甚眾。」詩云「故事」,即指此事。鄭孝胥《題徐積餘定林訪碑圖》詩:「題名岩腹墨猶濡,惘惘相看入畫圖。一段煙雲成故事,十年江漢老今吾。②「衣冠」二句:想當初江南衣冠全盛之日,那些儒吏的風流文雅也還比不上您。衣冠:借指士大夫的文明教化。乾隆、嘉慶年間,東南地區文化興盛,學者尤多。儒吏:指儒士出身的有文化教養的官吏。如上詩所說的錢、戴、盧、黃,皆為儒吏。三前有隨軒後隨庵,二徐天東南。①海濱投老得至樂,石墨琅書共一龕。②【注釋】①「前有」二句:在前有隨軒,在後有隨庵,二徐的光輝照耀著天之東南。隨軒:指徐渭仁。徐字文台,號紫珊,晚號隨軒。上海人。徐為嘉慶、道光年間著名的收藏家,輯有《隨軒金石文字》、《春暉堂叢書》等。耀:照耀,明照。按,軒與庵之「」,本作「隋」,皆因藏有隋碑而得名。②「海濱」二句:如今臨老時在海濱尋得最大的樂趣———碑帖拓本、珍貴書籍共處於一室之中。石墨:指拓本。琅書:書籍的美稱。一龕:猶言一室。《蕭箋》云:「靜安集中應徐積餘之請所作文字,以《桐鄉徐氏印譜序》及《隨庵所藏甲骨文字序》最為著名。前者除發揮其「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之見解外,並提出「兵器、陶器、璽印、貨幣四者,正今日研究六國文字之惟一材料」;後者則謂「殷虛遺物,片骨隻字,皆足以資考證。」此種意見,均極有價值。「又王氏於一九一八年有致羅振玉函云:『頃積餘送銅器拓本六十餘來,雲其所撰《吉金圖》久成,索一序即可付印。因為撰之。並以私家藏器始原父,自行著錄並首為古器學者亦始原父為說。此序成,渠當十分滿意也。』」海日樓歌壽東軒先生七十戊午海日樓,為沈曾植的書樓名。辛亥革命後,沈氏避居上海,於麥根路築一小樓,「終歲樓居,若與人世間隔。以途人為魚鳥,??為峰崎,廣衢為大川,而高囪為?堵波。」然時與靜安相接,討論古音韻學及金石書畫之鑒藏,但亦時時未忘政治。1918年2月14日靜安致羅振玉書中云:「今日詣寐叟長談,頗有所得,據寐言中山(魏國公指徐世昌)之策漸向成熟,現當以調和龍、陸為要務。」可見沈、王二人之思想甚為契合。己未二月,沈氏七十生日(實為六十八歲),靜安即致函送禮。函云:「昨晚接益庵函,始知今日為岳降之辰,擬作《海日樓歌》為壽。已得起結,而中間未成。恐午後奉祝時,尚不以初稿就正也。明人無款《玉堂壽萱圖》,其幅式素為鑒賞家欣賞,前歲得之;又林博士昨贈《論語年譜》二冊,中有各本影片可觀覽,謹以為壽,伏乞哂收。」作於1919年3月30日。《趙譜》編於戊午,誤。海日高樓俯晴空,若華夜半光熊熊。九衢四照紛玲瓏。①下枝扶疏上枝童,陽烏爰集此其宮。②扈從八神驂六龍。步自太平徑太蒙,我有不見彼或逢。③悲泉蒙谷次則窮,桑榆西接木東。④斯樓突兀星座通,銀濤涌見金芙蓉。誰與主者東軒翁。⑤樓居十年朝海童,西行偶躡夸父蹤。拄杖不化鄧林松,歸來禮日東軒中。⑥咸池佳氣瞻郁蔥,在昔龐眉漢陽公。手扶赤日升玄穹。⑦問年九九時登庸,翁今尚弱一星終。⑧猿鶴那必非夔龍,矧翁餘事靡不綜。⑨儒林丈人詩派宗,小鳴大鳴隨叩鐘。0瑏瑠九天珠玉戛,狐裘笠帶都士容。0瑏瑡永嘉末見正始風,典刑文獻森在躬。0瑏瑢德機自杜符自充,工歌南山笙丘崇。翁年會與海日同。0瑏瑣詩家包丘伯,道家浮丘公,列仙名在儒林中。平生幸挹天衣袖,自辦申轅九十翁。0瑏瑤【注釋】①「海日」三句:海日高樓俯瞰晴空,若木之花夜半時赤光熊熊,九根枝椏四面照著縱橫交錯的大道,一片明徹。若華:見《遊仙》詩「員嶠」二句注。九衢:指樹枝有九個分叉。《楚辭?天問》:「靡萍九衢。」柳宗元《天對》:「有萍九歧。」自註:「衢,歧也。」亦指繁華的街市,四通八達。四照:《山海經?南山經》載,迷「其花四照」,郭璞註:「言有光焰也。若木華赤,其光照地。」玲瓏:明徹貌。②「下枝」二句:樹下半的枝葉扶疏而上部卻是光光的,日中的烏鴉聚集在上面,這就是它們的居所。童:樹木無枝椏。陽烏:神話傳說中在太陽里的三足烏。《文選?左思〈蜀都賦〉》:「羲和假道於峻歧,陽烏回翼乎高標。」李善註:「《春秋元命苞》曰:『陽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烏。」又,《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兩句亦以況沈曾植,謂其如若華陽烏般光照海上。③「扈從」三句:八神跟隨著他,駕著六龍從太平經過太,我有見不到的他卻能逢上。扈從:隨行。八神:八方之神。《漢書?武帝紀》:「用事八神。」顏師古注引文穎曰:「一曰八方之神。」漢揚雄《甘泉賦》:「八神奔而警蹕兮。」警蹕,猶扈從意。六龍:神話傳說中日神乘車,駕以六龍。《初學記》卷一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高誘註:「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太平、太蒙:即「大平」、「大蒙」。《爾雅?釋地》:「東至日所出為大平,西至日所入為大蒙。大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大蒙之人信。」郭璞註:「即濛汜也。」邢疏:「即者,即《淮南子》雲『日出扶桑,入於濛汜』是也。」徑:通「經」。④「悲泉」二句:宿止在悲泉和蒙谷,已經到了盡頭,但西邊的桑榆卻連接著東邊的扶桑。悲泉、蒙谷:《淮南子?天文訓》:「至於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馬,是謂縣車。」「至於蒙谷,是謂定昏。」次:宿止。謂日車歇息。桑榆:《初學記》卷一引《淮南子》:「日入崦嵫,經於細柳,入虞泉之池,曙於蒙谷之浦。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fú扶)木:即扶桑。日出之處。《淮南子?時則訓》:「東至日出之次,木之地。」兩句仍緊扣樓名。意謂沈氏雖已桑榆暮景,精神仍如朝日方升。⑤「斯樓」三句:這座樓高高聳立與星座相通,像金芙蓉般在銀濤中湧現。誰是它的主人呢———是東軒翁。金芙蓉:荷花的美稱,此喻海日樓。高啟《題趙希遠畫宋杭京萬松金闕圖》:「鳳凰山頭望前殿,翠濤正涌金芙蓉。」東軒:王蘧常《沈寐叟年譜》:「宣統二年庚戌十月歸里,隱居郡城南姚家埭新居,有閣曰駕浮,有樓曰采,有軒曰東軒。日惟萬卷埋身,不逾戶閾。」⑥「樓居」四句:樓居十年中只有海童來見,偶然西遊追隨夸父的蹤跡。雖然拄杖於地但不化作鄧林之松,回來還在東軒中禮拜朝日。海童:傳說中的海中神童。《文選?左思〈吳都賦〉》:「海童於是宴語。」李善注引《神異經》:「西海有神童,乘白馬,出則天下大水。」夸父:見《遊仙》詩「員嶠」二句注。鄧林松:《山海經?海外北經》載夸父「棄其杖,化為鄧林。」《中山經》又雲「夸父之山,北有桃林。」學者以為鄧林為桃林。詩中雲「松」,當含祝壽之意。禮日:《儀禮?覲禮》:「禮日於南門外。」⑦「咸池」三句:瞻望咸池,佳氣鬱郁蔥蔥。想當日那位白眉的漢陽公,手扶著紅日升上蒼天。咸池:神話傳說中日浴之處。《楚辭?離騷》:「飲余馬於咸池兮,余轡乎扶桑。」王逸註:「咸池,日浴處也。」佳氣:美好的雲氣,象徵吉祥。李白《明堂賦》:「含佳氣之青蔥,吐祥煙之郁。」郁蔥:氣旺盛貌。王充《論衡?恢國》:「初者,蘇伯阿望舂陵氣鬱郁蔥蔥。」《後漢書?光武帝紀》:「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遙望見舂陵郭,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蛜眉:眉毛斑白。漢陽公:指張柬之。《舊唐書?張柬之傳》:「及誅張易之兄弟,柬之首謀其事。中宗即位,以功擢拜天官尚書、鳳閣鸞台三品,封漢陽郡公。」張柬之為武則天時大臣,神龍元年(705)與桓彥范、敬暉合謀誅殺二張,迎唐中宗複位。手扶赤日:謂扶助皇帝。王安石《韓忠獻輓詞》二首之一:「親扶日轂上天衢。」玄穹:蒼天,天空。詩中以咸池佳氣,暗示小朝廷即將興盛;以張柬之喻沈氏,謂其助宣統復辟。⑧「問年」二句:問到老人的年紀,距離漢陽公八十一歲被皇帝選拔大用之時,還少十二個年頭。問年:詢問年齡。九九:指八十一歲。登庸:選拔任用。《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孔傳:「疇,誰;庸,用也。誰能咸熙載績,順是事者,將登用之。」弱:差,少於某數。一星終:指十二年。《左傳?襄公九年》:「公送晉侯,晉侯以公宴於河上,問公年。季武子曰:『會於沙隨之歲,寡君以生。』晉侯曰:『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一星,指歲星(木星)。古人劃周天為十二次,歲星每年行一次,十二年終一周天,故以十二年為一星終。詩意謂張柬之被拜天官尚書時,年已八十一,而沈氏年方七十,將來還要身膺重任。⑨「猿鶴」二句:像猿鶴般優悠自得的隱者未必不是夔、龍般的賢臣,況且老人其他各種事情無不通曉呢!猿鶴:喻隱逸之士。夔龍:相傳為舜的二賢臣名。《書?舜典》:「伯拜稽首,讓於夔、龍。」夔為樂官,龍為諫官。矧(shěn哂):何況,況且。餘事:古人常把國家大事之外的事看成是餘事。如文學、藝術等皆為餘事。沈曾植多才多藝,經、史以及地理、刑律、釋道、醫術,版本目錄、書畫樂律等靡不淹通,尤精於詩。0瑏瑠「儒林」二句:老人是儒林丈人、詩派宗主,他的答問如同撞鐘,撞得輕就響聲小,撞得重就響聲大。儒林丈人:對博學多能的儒者的尊稱。《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髦紀》裴松之注引《晉諸公贊》,稱裴秀為「儒林丈人」。詩派宗:沈曾植為同光體詩派宗主。陳衍《沈乙庵詩敘》:「吾於癸未、丙戌間,聞可庄、蘇堪誦君詩,相與嘆賞,以為同光體之魁傑也。」「小鳴」句:語本《禮記?學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靜安時向沈氏問學,與張孟劬、孫益庵合稱「沈門三君」。0瑏瑡「九天」二句:他的詩文如高天散落的珠玉清脆響亮,他的儀容像穿著狐裘佩上笠帶的舊都人士。九天:天的最高處。珠玉:比喻優美的詩文。李白《妾薄命》詩:「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戛(jiá莢):戛然,象聲詞。(chēngcōng撐匆):象聲詞,形容聲音清脆圓轉。下句語本《詩?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彼都人士,台笠緇撮。」「彼都人士,垂帶而厲。」謂舊都人士冠服儀容之美。寫沈氏的遺老身分。0瑏瑢「永嘉」二句:永嘉之亂後,還能見到正始之風;舊規和文獻今都萃集在老人身上。上句語本《世說?賞譽》。名士衛?避亂南來投靠王敦。清談彌日,王敦曰:「不意永嘉之中,復聞正始之音。」《晉書?衛?傳》作「永喜之末」。永嘉,為晉懷帝年號,時天下大亂。正始,三國魏齊王芳年號,魏晉之際,崇尚清談,人稱「正始之音」。典刑:《詩?大雅?盪》:「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指舊法、常規。文獻:指熟悉典籍的賢人。亦指有歷史價值的資料。森:薈萃。躬:自身,身體。兩句謂世亂後未能恢復高雅之風,只有在沈氏身上能體現舊時的道德文章。0瑏瑣「德機」三句:老人的道德充實於內而遺其形骸,寂泊不動。樂工唱《南山》之歌而笙奏《丘崇》之曲,老人的年壽將與大海、太陽一樣長久。德機自杜:語本《莊子?應帝王》。有神巫季咸,能知人死生壽夭。他去看高士壺子,認為壺子像濕灰般快死了。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止,是殆見吾杜德機也。」意說顯示給季咸看的是心境寂泊,不動又不止,而季咸卻只看到是生機閉塞將死。德機,謂至德之機,生機。杜,閉塞。符自充:《莊子》有《德充符》篇。郭象註:「德充於內,物應於外,外內玄合,恰若符命而遺其形骸也。」南山:指《詩?小雅?南山有台》。為歌詠君子「萬壽無疆」之曲。丘崇:指《崇丘》。亦《小雅》篇名,為笙詩,無文辭。《詩序》:「崇丘,萬物得極其高大也。」此以喻沈氏之崇高。《詩?小雅?魚麗》朱熹集傳:「按《儀禮?鄉飲酒》及《燕禮》,前樂既畢,皆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儀》。間,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則此六者,蓋一時之詩,而皆為燕饗賓客上下通用之樂。」0瑏瑤「詩家」五句:老人是詩家中的包丘伯,道家中的浮丘公。列仙的名字也在儒林之中。他平生有幸的是能有機會扶持皇上,將會成為申培公和轅固生那樣大名鼎鼎的九十老翁。包丘伯:古儒生名。漢桓寬《鹽鐵論?毀學》:「昔李斯與包丘子俱事荀卿」,「包丘子飯麻蓬藜,修道白屋之下。」王先謙《漢書補註》謂「包、浮聲同」,包丘子與浮丘伯「即一人也。」浮丘公:古仙人名。《文選?謝靈運〈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儻遇浮丘公,長絕子徽音。」李善注引《列仙傳》:「王子晉好吹笙,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山。」天衣:指皇帝之衣。挹天衣袖,謂扶持皇帝。申轅:申培公和轅固生。漢代學者。《漢書?儒林傳》:「申公,魯人也。少與楚元王交俱事齊人浮丘伯受《詩》。」漢興,申公家居授《詩》,弟子自遠方至受業者千餘人。「轅固,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漢武帝時迎申培公、轅固生至,年皆八九十。姚子梁觀察母濮太夫人九十壽詩(二首)戊午作於1918年。二詩為賀壽作,無甚深意。姚子梁(1853—1929),名文棟,號東木,別署暢?老人。上海人。曾為直隸補用道,因稱觀察。清亡後以遺老自居,與張爾田、金松岑、高吹萬、蔡哲夫等文酒唱酬,人稱「藝苑十四友」。姚氏撰有《東北邊防志》、《琉球地理志》、《日本國志》。一班家才學左家齊,白髮委佗稱副笄。①尹吉西都君子女,蘩南國大夫妻。②栽桑海畔都成實,蘊玉川流不受泥。③說與慈顏應一笑,金堂石室在河西。④【注釋】①「班家」二句:太夫人的才學像古代班家和左家的才女,那白髮編成的髻配上飾物,更是雍容自得。班家:東漢文學家班彪,其女班昭,博學高才,為其兄班固續成《漢書》,又撰有《東征賦》、《女誡》等。出入宮廷為后妃教師,號曰曹大家。左家:西晉文學家左思,其妹左芬,年少好學,善於文辭。入宮封貴嬪。現存詩賦二十餘篇。次句語本《詩?風?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委佗:雍容自得之貌。副笄,古代貴婦的頭飾。髻上插簪,加以玉飾。②「尹吉」二句:是西都中尹氏、氏那樣的君子之女,是南國中能采蘩奉祭祀的大夫之妻。上句語本《詩?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充耳?實。彼君子女,謂之尹吉。」都,指周朝的西都鎬京。尹吉,吉讀為。尹氏、氏,為周之婚姻舊姓大族。蘩:《詩?召南》中有《采蘩》及《采》二詩,寫夫人采蘩采以供祭祀。朱熹集傳:「南國被文王之化,大夫妻能奉祭祀。」濮氏之夫姚元滋,曾攝浙江富陽令。兩句寫太夫人家世。③「栽桑」二句:在海邊栽桑都能結成果實,在川流中蘊藏美玉不沾污泥。上句暗用滄海桑田之典。意謂太夫人在世事滄桑之後還能教育兒子成材。次句亦以川流蘊玉喻姚子梁的高潔。④「說與」二句:這件事說給慈親聽也應開顏一笑———金堂和石室都在河西。金堂:金飾的堂屋,指神仙居處。亦指華麗的居室。石室:藏書之室。見《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歐洲》詩「石室」四句注。鄭逸梅《藝林散葉》:「姚東木有別業在嘉定之南翔鎮,曰蕙圃。圃臨槎溪,中有竹屋,修篁環之,夏日不燠。几案皆竹製,書冊堆積。四方賓客有所過,莫不宴集於此。」二麻姑原是地行仙,東道蓬萊閱海田。①飾母猶司服舊,斑衣兒況老萊年。②相看人瑞非今世,要見河清詫後賢。③我愧奚斯能頌魯,十年佇賦《宮》篇。④【注釋】①「麻姑」二句:麻姑本來是地行仙,向東經過蓬萊,已閱遍滄海桑田。麻姑:古仙女名。晉葛洪《神仙傳》載其於東漢桓帝時曾應仙人王方平召,降於人世家。地行仙:原為佛典中所記的一種長壽的神仙。《楞嚴經》卷八:「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壽千萬歲。」海田:滄海桑田。兩句寫太夫人長壽飽閱世事。②「飾」二句:佩著飾的老母還是穿著舊時的服裝,而以斑衣娛親的兒子已經到了老萊子七十之年了。(xiàng象)飾:盛飾。一說為首飾。斑衣:五色采衣。老萊:老萊子。春秋末年的楚國隱士。《列女傳》載:「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啼,或弄烏鳥於親側。」姚子梁時年六十八。③「相看」二句:看著這高壽的人瑞已不是生於今時,她還要見到黃河水清以使後人讚歎。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徵兆。指年壽極高的人。河清;古時傳說黃河水千年一清。唐張說《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難得,人生幾何?」④「我愧」二句:我自愧不如奚斯那樣歌頌魯侯之母,等十年之後再賦詠《宮》篇吧!奚斯:即公子魚。見《左傳?閔公二年》。《詩?魯頌?宮》:「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宮:《詩?魯頌》篇名。中有「魯侯燕喜,令妻壽母」之語。兩句預祝太夫人百年長壽。題某君竹刻小像《趙譜》編於1918年作。某君,名不詳。《蕭箋》云:「靜安交遊中有費寅其人。寅字景韓,號復齋,海寧人。前清任嘉興教諭。辛亥革命後,設書肆於硤石,肆中頗多善本書。費亦能詩文,有遺集四卷。此詩疑為費寅作。集中但書某君,意不明。或又云:為費行簡作。」鑄金象范蠡,買絲綉平原。圖形甘泉宮,刻石孝堂山。於事豈不偉,適性非所便。①江南有君子,人在夷惠間。愛畫兼愛竹,孤情與雲閑。②自貌岩壑姿,鐫之青琅?。畫理得簡易,竹性得貞堅。③朗朗浮玉山,娟娟下若川。高風寄簡畢,永與金石傳。④【注釋】①「鑄金」六句:古人以金鑄成范蠡之像,買絲綉作平原君之圖。或把形像繪於甘泉宮中,或刻石在孝堂山裡。這些事情雖然都很了不起,但總得要合自己的心意,那也不是可以隨便做到的。「鑄金」句: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越王乃使良工鑄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側,朝夕論政。」范蠡助越王滅吳,後即歸隱五湖,故越王思之。「買絲」句:李賀《浩歌》:「買絲綉作平原君,有酒堆澆趙州土。」欣元慶《夷白齋詩話》:「李賀詩『買絲綉作平原君……』得非黃金鑄范蠡之意邪?」平原君,戰國趙惠文王之弟,名勝。秦國邯鄲,曾求救於魏信陵君,使趙轉危為安。喜賓客,尚義氣,為世所稱道。「圖形」句:《漢書?外戚傳?李夫人》:「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憐閔焉,圖畫其形於甘泉宮。」李夫人為漢武帝所寵幸者。「刻石」句:在山東長清縣孝里鋪孝堂山頂,有東漢章帝、和帝時期的石祠,祠內東、西、北三壁及隔梁石上刻有三十六組畫像。中有伏羲、女媧、東王公、西王母、風伯、雷公等神話人物及周公輔成王、孔子見老子等歷史故事圖畫。②「江南」四句:江南有位君子,他的品格在伯夷和柳下惠之間。喜歡畫畫又喜歡竹,孤淡的性情像白雲般悠閑。夷惠:伯夷與柳下惠的並稱。謂廉正之士。揚雄《法言?淵騫》:「『其為人也奈何?』曰:『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夷、惠之徒與?』」③「自貌」四句:自畫出那岩壑之士的容姿,鐫刻在青青的竹子上。繪畫能得簡易的畫理,用竹以取其貞堅的稟性。自貌:自畫。岩壑姿:隱士的容姿。黃庭堅《和答外舅孫莘老》:「少監岩壑姿,宿昔廊廟具。」青琅?:一種青石,喻竹。皮日休《太湖詩?上真觀》:「琪樹夾一徑,萬條青琅?。」④「朗朗」四句:像浮玉山般清朗,像下若水般靜美。高尚的風節寄於簡札之中,跟金石一樣永久流傳。浮玉山:傳說中的仙山。後以稱江蘇鎮江的金山、焦山。下若川:即下箬溪。浙江長興縣南有箬溪,南曰上箬,北曰下箬。簡畢:簡札。《爾雅?釋器》:「簡謂之畢。題況蕙風太守北齊無量佛造象畫卷(二首)況蕙風,即況周頤(1859—1926),原名周儀,字夔笙,一字葵孫。號玉梅詞人,晚號蕙風詞隱。廣西臨桂(今桂林)人。況氏曾以會典館纂修,敘勞用知府,分發浙江,故稱太守,實際並未任職。況周頤為清末民初詞家,著有《蕙風詞》、《蕙風詞話》等。作於1918年。一湖海聲名四十年,詞人老去例逃禪。①憑君持此歸何處,石榻茶煙一惘然。②【注釋】①「湖海」二句:四十年來浪跡湖海之上聲名遠播。如今詞人老去也不免遁世參禪。湖海:泛指四方各地。意謂浪跡江湖,不問政事。況周頤二十歲時考取舉人,曾一度官內閣中書。後為張之洞、端方幕客,晚年居上海賣文為活,所得的是文學上的聲名。逃禪:謂逃避現實而遁入禪中。唐牟融《題寺壁》詩:「聞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學逃禪。」②「憑君」二句:就這樣,您持著佛像要到哪裡呢———趺坐石榻對著裊裊茶煙,心中猶自惘然。石榻:坐禪者所用之榻。戴叔倫《贈翠岩奉上人》詩:「掛衲雲林凈,翻經石榻涼。」二不思議光無量佛,人天何處有虧成。①蟪蛄十里違山耳,不聽頻伽只聽經。②【注釋】①「不思」二句:無量佛的光輝不可思議,世上眾生都照遍,已無所謂虧與成了。不思議:佛教語。謂佛理深奧微妙,不能以心思索,不能以言評議。《維摩詰所說經?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慧遠義記:「不思據心,不議就口,解脫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為不可思議。」無量佛:即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意譯。西方凈土的教主。《觀無量壽佛經》:「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人天:佛教語。六道輪迴中的人道與天道。泛指諸世間、眾生。虧成:缺損與完滿。《莊子?齊物論》:「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兩句謂佛法光明,普照眾生,無有虧成。②「蟪蛄」二句:十里蟪蛄之聲使人在山中耳根也難以清凈,不想聽頻伽鳥的鳴叫而聽誦經文。蟪蛄:蟬的一種。見《再酬巽齋老人》詩「迥野」二句注。頻伽:鳥名。迦陵頻伽的省稱。佛經常謂其生於極樂凈土,鳴聲清脆悅耳。戊午日短至作於戊午年冬至日,即1918年12月23日。時國內局勢動蕩,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護法軍政府成為南方軍閥政權。北方政府繼續推行賣國與獨裁政策,民怨沸騰。南北軍隊爆發戰爭,「全國陷於窮乏,國力疲憊,元氣損傷」(《申報》11月25日《中國特約電》),雙方又復和談。12月11日,北方政府組成參加和平會議的代表團,準備南下談判。靜安此詩,當有感於當時政局而發。日短至:即冬至日。為一年中白日最短的一天。常雨常陰下都,佳辰猶自感睽孤。①天行未必愆終始,雲物因誰紀有無。②萬里玄黃龍戰野,一車寇媾鬼張弧。③燼灰撥盡寒無奈,愁看街頭戲潑胡。④【注釋】①「常雨」二句:連綿不絕的陰雨掩蔽了全城,佳節中更感到阻隔和孤寂。常雨常陰:久雨久陰。古人有天人感應之說。《尚書大傳》謂「貌之不恭」,則「厥罰恆雨」;「皇之不極」,則「厥罰恆陰」。《漢書?五行志》又謂「貌傷則致秋陰常雨」,「天氣亂,故其罰常陰」。詩中用此,亦寓對當政者不滿之意。bì秘):封閉、掩藏。下都:天帝在地上之都。《山海經?西山經》:「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為帝之下都。」此泛指下界的城市。睽孤:《易?睽》:「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無咎。」王弼註:「三與己睽,故曰睽孤也……雖在乖隔,志故得行,故雖危無咎。」後因以指乖隔、分離。②「天行」二句:天體的運行未必會錯失終始,但又有誰來記載雲色的有無呢?天行:《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穎達疏:「行者,運動之稱……天行健者,謂天體之行,晝夜不息,周而復始,無時虧退。」愆:失誤,喪失。雲物:雲的色彩。《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象。」鄭玄註:「物,色也,視日旁雲氣之色……鄭司農云:以二至、二分觀雲色。」《易通卦驗》:「冬至之日……其雲赤者旱;黑者水,白者為兵,黃者有土功。」兩句說,天體運行是有規律的,但如今冬至已到,卻無人去管世上的?祥。③「萬里」二句:萬里中華大地上,神龍爭戰,染滿了鮮血。又見到一滿車鬼在路上,張著弓弧,原來是賊人在婚媾。上句見《詠史》五首之一「六龍」四句注。下句語本《易?睽》:「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吉。」王弼註:「至睽將合,至殊將通,恢詭譎怪,道將為一。未至於治,先見殊怪,故見豕負塗,甚可穢也。見鬼盈車,吁可怪也。先張之弧,將攻害也,後說之弧,睽怪通也。四其應,故為寇也。睽志將通,匪寇婚媾,往不失時,睽疑亡也。貴於遇雨,和陰陽也。」上句當指南北之戰,下句疑寫南北議和之事。靜安對南北雙方均無好感,故以「寇媾」喻之。④「燼灰」二句:撥盡爐中的灰燼,仍無法抵禦寒冷,懷著愁緒看那街頭的潑胡之戲。「燼灰」句:白居易《冬至夜》詩:「心灰不及爐中炭。」可見靜安此時心境。潑胡:即潑寒胡戲。古代西域傳來的一種樂舞。每年十一月嚴寒時,選取健壯少年裸體而舞,觀者以水潑之。《舊唐書?中宗紀》:「御洛城南門樓觀潑寒胡戲。」又《張說傳》:「且潑寒胡未聞典故,裸體跳足,盛德何觀;揮水投泥,失容斯甚。」末句亦當有所諷。東軒老人兩和前韻再疊一章靜安以《戊午日短至》詩示沈曾植,沈氏和韻二首,靜安甚感其意,再疊一章。《蕭箋》云:「細審王、沈兩家詩,俱有譏切時政意。」然詩意太晦,難以一一指實。在語言風格上,王詩亦明顯受到沈氏的影響,轉失其少作之風華情致了。緇撮黃裘望彼都,報章稠疊慰羈孤。①蹉跎白日看時運,絡繹行雲半有無。②摶土定知非妙戲,射妖何意失陰弧。③國中總和元規樂,誰信文康是老胡。④【注釋】①「緇撮」二句:我在想望那舊都人士———戴著緇布小冠,穿著黃色狐裘。他一再和我的詩章來安慰我這羈孤的人。緇撮:《詩?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台笠緇撮。」朱熹集傳:「緇撮,緇布冠也。其制小,僅可撮其髻也。」黃裘:見《海日樓歌壽東軒先生七十》詩「九天」二句注。報章:酬答的詩篇。羈孤:羈旅孤獨的人。②「蹉跎」二句:眼看著時運流轉,深感白日蹉跎,而天上的行雲絡繹不絕,似有還無。時運:謂時光流轉,節序變化。晉陶潛《時運》詩:「邁邁時運,穆穆良朝。」「行雲」,疑用巫山神女之典,借男女歡會以諷南北議和之事。時北方議和代表已於12月29日離北京南下,而南方則因陝閩問題與北方僵持,代表未能派出。③「摶土」二句:像女媧氏般摶土為人,定知這不是一場好戲;卻想不到「射妖」會失去那暗藏的弧箭。摶土:古代傳說,女媧氏摶土造人。《太平御覽》卷七八引漢應劭《風俗通》:「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人也。」射妖:傳說中一種與「射」有關的妖異現象。《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健,厥咎,厥罰恆陰,厥極弱。時則有射妖。」意謂君權不立,則人君不明,天氣亂而常陰,而產生「射妖」。又謂南方有「蜮」,「蜮猶惑也,在水旁,能射人,射人有處,甚者至死,南方謂之短弧,近射妖,死亡之象也。」陰弧:猶言暗箭。指蜮之短弧。用《易?睽》「後說(脫)之弧」意。詩中之「摶土」與「射妖」當有所喻。沈曾植和詩有「散盡媧沙問老胡」之語,媧沙與摶土同意。④「國中」二句:如今國中的人都在應和著庾元規的樂曲,誰知道文康原來是個老胡人呢!元規:晉大臣庾亮之字。《隋書?音樂志下》:「《禮畢》者,本出自晉太尉庾亮家。亮卒,其伎追思亮,因假為其面,執翳以舞,象其容,取其謚以號之,謂之《文康樂》。每奏九部樂終則陳之,故以禮畢為名。」文康:庾亮的謚號。又為傳說中胡人神仙之名。《樂府詩集》卷五十一《清商曲辭?上雲樂》載南朝梁周舍《上雲樂》:「西方老胡,厥名文康。遨遊六合,傲誕三皇。……簫管鳴前,門徒從後,濟濟翼翼,各有分部。鳳凰是老胡家雞,獅子是老胡家狗。」李白有擬章云:「女媧戲黃土,團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間,若沙塵。生死了不盡,誰明此胡是仙真?」兩句亦有所諷。疑以「文康」指段祺瑞。10月,徐世昌任大總統,皖系首領段祺瑞與直系首領馮國璋同時下野,但段雖不當總理,實際上仍控制內閣。靜安在致羅振玉書中,常將段祺瑞稱為「匹」,段匹為胡人。又把段、馮稱作賀六渾(高歡)、黑獺(宇文泰),高、宇文亦胡人。附沈曾植和詩二首:靜安錄示短至詩和韻奉教月當頭夕影模胡,萬里雲羅雁孽孤。欲天關藏九雒,自斟玄酒禮三無。神叢簫鼓迎諸布,雨妾纏綿脫後弧。獨有澤農憂歲苦,麥塍誰與鼓嚨胡。夜久朝元到紫都,鈞天散後客星孤。壬辰降歲猶遲待,大乙神光乍有無。北曉冥燃龍伯燭,南星秋合老人弧。低徊五百年間事,散盡媧沙問老胡。哭富岡君富岡謙藏,字君,日本名畫家富岡百鍊(鐵齋)之子。京都大學助教授。靜安寓居日本時,與富岡父子時有往還。君篤嗜金石古籍,於古鏡亦有研究。1917年與內藤虎次郎來華訪學,靜安介紹與沈曾植、繆荃孫、劉承干、徐乃昌、劉聚卿等人相識,並任其翻譯。君返日本後,年餘病卒,靜安以詩致悼。搖落孤生本易傷,窮冬急景去堂堂。①親知聚散隨流水,文獻凋殘到異方。②豪氣未應澆酒去,寄書須遣鑿楹藏。③海西一老同垂涕,千載唐音待報章。④【注釋】①「搖落」二句:看到草木搖落,孤獨的人本易傷感。何況在深冬歲暮,時光更是急促馳逝。孤生:孤獨的人。柳宗元《南澗中題》詩:「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急景:急促的時光。堂堂:猶公然。按,此詩言「窮冬急景」,當作於戊午年末,即1919年1月。②「親知」二句:親戚朋友多已離散,隨流水一去不回,而精通典籍的學者亦日漸零落,連異國日本也是如此。聚散:指離散。有離多聚少之意。文獻:指多聞掌故熟悉典籍的賢者。《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朱熹集註:「文,典籍也;獻,賢也。」③「豪氣」二句:先生的豪氣猶存,不應隨澆酒而去;所藏的奇書,應要鑿屋楹來保存。澆酒:以酒灑地,指祭奠。鑿楹:《晏子春秋?雜下三十》:「晏子病將死,鑿楹納書焉。謂其妻曰:『楹語也,子壯而示之。』」謂慎重地藏守書籍以傳後世。④「海西」二句:在海西有一位老人跟我一同流淚,他還在等待那千年唐樂的消息。海西:大海之西。對日本來說,中國在海西。一老:指沈曾植。靜安於1917年3月23日致羅振玉書云:「富岡君到後因語言不便,將一切介紹事盡由維辦理,已與之同訪乙老及藝風……乙老與富岡談甚喜。」千載唐音:作者自註:「去歲君游海上,東軒老人屬訪日本所傳唐代樂譜。昨聞君訃,為之太息。」羅振玉《集蓼編》云:「念予初至時,亡友富岡君(謙藏)偕諸博士至神戶相迓,才逾八載,遽作古人,為之黯然。而君之先德鐵齋先生,年垂九十,亦扶鳩來餞。諸博士復送予至神戶登舟。此邦人情之厚,令我至今感嘆不已也。」題蕺山先生遺像己未蕺山,即劉宗周(1578—1645)。劉字起東,號念台,學者稱蕺山先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思想家。萬曆二十九年(1601)進士,官至工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南明福王政權覆亡,絕食殉國。劉氏學說,「以慎獨為宗旨」,「兢兢無負其本心」。其門人如黃宗羲、陳確等皆節義之士。《蕭箋》云:「此詩作於一九一九年,後為四川綿竹曹衡選登天津《國聞周報?採風錄》(《採風錄》後有單行本)。題為《夢坡屬題劉蕺山先生遺照》。按:夢坡為周慶雲別號。慶雲字景星,吳興人。長居上海,金石書畫收藏極富。」山陰別子亢姚宗,儒效分明浩氣中。①封事萬言多慷慨,過江一死轉從容。②大千劫去留《人譜》,三百年來拜鬼雄。③我是祝開美陳乾初鄉後輩,披圖莫訝涕無從。④【注釋】①「山陰」二句:這位山陰的庶子能光耀遠宗,儒者的作用分明在浩氣之中。山陰:今浙江紹興。劉宗周為山陰人。別子:即庶子。《禮記?喪服小記》:「別子為祖,繼別為宗。」孔穎達疏:「謂諸侯大,子之弟,別於正謫,故稱別子也。」姚名達《劉蕺山先生年譜?先世》載:劉宗周之曾祖劉,「字元平,以小宗而主宗政」。晚年家道漸落,曰:「吾子孫有興者可復也。」卒後二年宗周生。亢(kàng抗)姚宗:光大遠宗,光耀門庭。《左傳?昭公元年》:「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姚,通「遙」。遠也。《明史?劉宗周傳》載:宗周為其父坡之遺腹子,家酷貧,母章氏攜之育外家,宗周成進士後,請養其祖父母。儒效:儒者的功用。《荀子》有《儒效》篇。浩氣:正氣,正大剛直之氣。《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②「封事」二句:奏上萬言的封事,中多激昂慷慨之語。過江之後一死殉國,卻是那麼從容不迫。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書奏事,為防泄漏,特以皂囊緘封,故稱。《明史?劉宗周傳》載,崇禎年間,劉宗周多次上疏,痛陳政事。八年,上《痛憤時艱疏》,指出當時「官愈貪,吏愈橫,賦逾逋」的情況,令崇禎「怒甚」,遂斥為民。過江一死:《明史?劉宗周傳》載,福王監國於南京,宗周自稱「草莽孤臣」,疏陳時政,為馬士英等嫉恨,遂告歸。後清兵陷南部,杭州亦失守。宗周「出辭祖墓,舟過西洋港,躍入水中。水淺不得死,舟人扶出之。絕食二十三日,始猶進茗飲,後勺水不下者十三日,與門人回答如平時。閏六月八日卒,年六十有八」。黃宗羲《子劉子行狀》載,劉絕食數日,云:「吾日來靜坐小庵,胸中渾無一事,浩然與天地同流。」③「大千」二句:在世界大劫之後還留下了著作《人譜》,三百年來人們都在禮拜這鬼中之雄。大千劫:見《詠史》二十首之九注。人譜:劉宗周撰有《人譜》一卷,《人譜類記》二卷。劉氏懲姚江心學之末流,撰此以倡導實踐。集古人嘉言善行,分類錄之,以為楷模。詞多平實顯淺。鬼雄:《楚辭?九歌?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④「我是」二句:我是祝開美、陳乾初的同鄉後輩,不要驚訝我打開圖畫看時涕淚交流。祝陳:祝,指祝淵,字開美。海寧人。其事迹附於《明史?劉宗周傳》後。祝淵於崇禎十五年入都會試,曾上疏為劉宗周辯護,後執贄為弟子。杭州失守後,投繯自經,不果,鬱郁而死,年三十五。陳,指陳確。陳原名道永,字玄非,明亡後改名確,字乾初。海寧人。年四十五問學於劉宗周,黃宗羲謂其「學無所依傍,無所瞻顧,凡不合於心者,雖先儒已有成說,亦不肯隨聲附和,遂多驚世駭俗之論」。陳元龍《陳氏理學乾初先生傳》:「祝(淵)以節顯,先生則巋然長德望於一鄉,皆不愧師門心印。」披圖:展閱畫圖。涕無從:不知眼淚從何處流出。受感動時自然流淚。題敦煌所出唐人雜書六絕句日本學者狩野直喜博士於1912年赴歐洲,在英國倫敦博物館得見敦煌所出唐人寫本,錄歸多種,以寄靜安。因為草《敦煌石室碎金跋尾》,計十餘篇,並系以小詩六首。靜安是我國最早研究敦煌學的學者之一。1907年已接觸到敦煌文書,兩年後又讀到《敦煌石室遺書》及《石窟秘室十五種》。東渡日本後,更大量閱讀敦煌文獻,創穫甚多。對敦煌俗文學及社會經濟方面,如戶籍、佛像、職官、民間醫藥等文書,尤為重視,可以說是開拓了敦煌學研究的新領域。作於1919年秋。一吏黠民冥自古然,牛毛法令弄猶便。①千秋仁政君知否?不課丁男只課田。②《唐沙洲敦煌縣大曆四年戶籍》【注釋】①「吏黠」二句:官吏奸黠而民眾冥頑是自古已然的,多如牛毛的法令還可隨意執行。吏黠:《反漢書?明帝紀》:「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民冥:謂百姓愚昧。韓愈《諫佛骨表》:「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牛毛法令:形容法令之繁苛。杜甫《述古》詩三首之二:「秦時任商鞅,法令如牛毛。」便(pián駢):安,易。②「千秋」二句:千年來的仁政您知道嗎———不徵收男丁的賦稅只須繳納田賦。王國維《唐寫本敦煌縣戶籍跋》云:「《唐六典》戶部尚書職,每一歲一造計帳,三年一造戶籍。」「又《六典》,凡給田之制,丁男中男以一頃,老男篤疾廢疾以四十畝,寡妻妾以三十畝。」「雲不課戶者,《通典》:戶內有課口者為課戶,無課口者為不課戶。諸視流內九品以上官皆不課戶是也。」此首寫從敦煌戶籍文書中所見到的唐代田賦制度。唐初實行計丁授田的均田法,成年男丁給田一頃。賦役則用租庸調法,減輕農民負擔,故靜安稱之為仁政。二女主新符出阿師,尋尋遺法付?黎。①《大雲》兩譯分明在,莫認牟尼作末尼。②《大雲經疏》【注釋】①「女主」二句:女主新的符命出自阿師手中,古尋尋教的遺法也付託給這位和尚了。女主:指武則天。新符:指言武氏代唐的符命。阿師:稱僧人。指薛懷義。薛有寵於武則天。劉《隋唐嘉話》下載:薛懷義遇蘇良嗣於朝,不為禮,良嗣使左右撻之。武后知曰:「阿師當向北門出入,南衙宰相往來,勿犯也。」又,《舊唐書?薛懷義傳》:「懷義與法明等造《大雲經》,陳符命,言則天是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則天革命稱周,懷義與法明等九人並封縣公。」尋尋:古代西方宗教名。或謂即襖教。《通典》卷一九三《邊防九?大秦》引唐杜環《經行記》:「諸國陸行之所經由,胡則一種,法有數般:有大食法,有大秦法,有尋尋法。其尋尋蒸報於諸夷狄中最甚。」?黎:指僧人。上句寫薛懷義陳符命以為武后張目,下句寫《大雲經》的來源。②「大雲」二句:《大雲經》的兩種譯本分明尚在,人們不要把「牟尼」誤認作「末尼」了。大云:指《大雲經》。有兩種譯本。一為後涼曇無讖譯的《大方等無想經》,一為竺佛念譯的《大雲無想經》。王國維《唐寫本大雲經疏跋》云:此卷「蓋武后載初元年所作《大雲經疏》也。卷中所引『經曰』及『經紀曰』云云,均見後涼曇無讖所譯《大方等無想經》。此經又有竺法念(按,「法」當作「佛」。)譯本,名《大雲無想經》」。王氏又引《舊唐書?則天皇后傳》、《薛懷義傳》、《新唐書?后妃傳》及宋次道《長安志》,謂經中有「女主之符」,故前人「皆以此經為武后時偽造。然後涼譯本之末,固詳說黑河女主之事。然贊寧《僧史略》謂,此經晉代已譯,舊本便曰女主,於是豈有天后云云。頗以《唐書》之說為非」。「今觀此卷所引經文,皆與涼譯無甚差池,豈符命之說,皆在《疏》中,經文但稍加緣飾,不盡偽托歟?」牟尼:佛教語。意為寂靜。亦指釋迦牟尼。末尼:即摩尼。摩尼教。古人常將「牟尼」與「末尼」相混,如宋人把末尼教誤作牟尼教。陸遊《條對狀》謂末泥教,「兩浙謂之牟尼教」。末句意謂不要把真的誤作假的。此首辨《大雲經》之真偽。指出「女主」之符雖由薛懷義等人獻上,而後涼譯本中早已有「黑河女主」之語,故經文當非偽造。又,靜安在7月29日致羅振玉書中曾云:「(沈曾植)謂《大雲經疏》內黑河女主之事,似見《大積經》中,而偽《大雲經》中取之,黑河女主西域自有此事,但不易考耳。」8月,靜安又撰《摩尼教流行中國考》。本詩中所言「尋尋遺法」,或指黑河女主之事,末句似亦言此事。待考。三虛聲樂府擅繽紛,妙悟新安迥出群。①茂倩漫收雙絕句,教坊原有《鳳歸雲》。②《雲謠集》雜曲子【注釋】①「虛聲」二句:有著虛聲的樂府詩歌繽紛多采各自擅場,而新安皇甫松的妙悟更是迥出群倫。虛聲:又稱「泛聲」、「散聲」、「和聲」。詞本為應歌之唱詞,當字句整齊的詩在合樂歌唱時,聲希調促,須加一些虛聲以求委婉動聽。此為字數不齊的「詞」之濫觴。早期的詞尤多虛聲,同一詞牌之字數故亦不統一。樂府:指詞。新安:指唐詞人皇甫松。皇甫字子奇,號檀欒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王國維輯有《檀欒子詞》。皇甫松有《天仙子》詞,《詞譜》云:「《天仙子》本名《萬斯年》,李德裕進,屬龜茲部舞曲,因皇甫松詞有『懊惱天仙應有以』句,取以為名。」靜安《唐寫本雲謠集雜曲子跋》云:「《天仙子》,唐人皇甫松所作者不疊,此則有二疊。」此詩云「妙語」,當指皇甫松之詞吸取西方樂律。②「茂倩」二句: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只收了兩首題為《鳳歸雲》的絕詩,不知教坊中原就有同調的長短句。茂倩:郭茂倩。北宋人。編有《樂府詩集》一百卷,輯錄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教坊:古代管理宮庭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民間音樂、舞蹈演藝等。靜安《唐寫本雲謠集雜曲子跋》雲,《雲謠集》中《鳳歸雲》、《天仙子》、《竹枝子》、《洞仙歌》、《破陣樂》、《換沙溪》、《柳青娘》、《傾杯樂》,「此八調均見崔令欽《教坊記》所載曲名中……《教坊記》記事訖於開元,亦足推其時代,則此八曲固開元教坊舊物矣。」又云:「郭茂倩《樂府詩集》近代曲辭中有滕潛《鳳歸雲》二首,皆七言絕句,此則為長短句……蓋詩家務尊其體,而樂家只倚其聲,故不同也……《鳳歸雲》二首,句法與用韻各自不同,然大體相似,可見唐人持律之寬。」四劫後衣冠感慨深,新詞字字動人心。①貴家障子僧家壁,寫遍韋郎《秦婦吟》。②韋莊《秦婦吟》【注釋】①「劫後」二句:經過浩劫之後的衣冠之士感慨尤深,韋莊的新詞字字都撼動人心。劫:指唐末黃巢之亂。新詞:指韋莊所作的《秦婦吟》。王國維《唐寫本韋莊秦婦吟又跋》:「(秦婦吟)凡千三百八十六字。其首云:『中和癸卯春三月』,則此詩乃中和三年所作。……庄遇黃寇之亂,初居洛中,旋客江南……則中和三年三月,庄已由洛渡江。」②「貴家」二句:富貴人家的屏幛和僧家的牆壁,都寫遍韋郎的《秦婦吟》詩。幛子:以布帛為幛,懸於堂上,可在幛上題字或繪畫。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蜀相韋莊應舉時,遇黃寇犯闕,著《秦婦吟》一篇。內一聯云:『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爾後公卿亦多垂訝,庄乃諱之,時人號『秦婦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內不許垂《秦婦吟》幛子。以此止謗,亦無及也。」王國維《唐寫本韋莊〈秦婦吟〉跋》云:「此詩當時製為幛子,則風行一時可知。」陳寅恪《韋莊〈秦婦吟〉校箋》:「戊辰之春,俞銘衡君為寅恪寫韋端己《秦婦吟》卷子,張於屋壁。」五聖德聖功古所難,千秋郅治想貞觀。①不知六月庚申事,夢裡如何對判官。②《太宗入冥》小說【注釋】①「聖德」二句:同時兼有聖德和聖功是自古以來所難做到的,談到千年來國家大治就想起貞觀時代。聖德:古代聖人的道德。至聖之德,用以稱頌帝德。《史記?五帝本紀》:「高陽有聖德焉。」聖功:至聖之功。帝王的功業。《晉書?樂志下》:「肅肅清廟,巍巍聖功。」郅(zhì至)治:大治。貞觀:唐太宗年號。兩句讚美「貞觀之治」。②「不知」二句:唐太宗六月庚申日所作之事,不知他夢裡怎樣回答崔判官呢?六月庚申:即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舊唐書?太宗紀》:「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等於玄武門誅之。」又,《太平廣記》卷一四六引張《朝野僉載》:「太宗至夜半上奄然入定,見一人云:『陛下暫合來,還即去也。』帝問:『君是何人?』對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見,判官問六月四日事,即令還。」六月四日,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害兄弟,奪取帝位,古人認為有傷陰德,故筆之於小說中。王國維《唐寫本殘小說跋》:「右唐人小說斷片,亦狩野博士所錄英倫博物館。記太宗入冥事,又記判官姓名為崔子玉……張不言建成元吉事者,唐人記先皇事,特微其詞耳。」判官:王國維《唐寫本殘小說跋》:「近代鄭作《崔府君祠錄》,引《府君神異錄》,正與《僉載》同,惟以冥判為崔府君。考費袞《梁溪漫志》載,宋仁宗景?二年,加崔真君封號……已以崔真君為司幽府之神。」六賜姓當年編屬蕃,聖天譯語有根源。①大金玉國天公主,莫作唐家支派論。②于闐國天公主李氏施畫地藏菩薩像。【注釋】①「賜姓」二句:在當年,唐朝的賜姓編於蕃屬,「李聖天」這一譯語是有根源的。賜姓:唐代常以國姓李氏賜予功臣或蕃屬。聖天:李聖天。五代後晉時于闐王。回紇人。自稱唐宗屬。後晉天福三年(938)遣使貢於晉。五年,晉冊之為「大寶于闐國王」。②「大金」二句:「大金玉國天公主」這一稱號,不要看成是唐家宗室的支派。王國維於1919年9月10日致羅振玉書中云:「前晚在蔣孟處見敦煌所出畫佛像二幅:一、乾德六年畫,有畫像記。二、地藏菩薩像,下署「故大朝大于闐金玉國天公主李氏供養」。昨細考之,疑是于闐王李聖天之女嫁為沙州曹元深妻者所作也。……大于闐金玉國,蓋李氏國號之本名。晉天福三年(按,應為五年),冊封李聖天為大寶于闐國王,蓋以金玉之名不雅,改為大寶。」靜安旋即作《于闐公主供養地藏王菩薩畫像跋》,略云:「天公主者,本外國唐公主之詞,《五代史》謂回鶻可汗之妻號天公主。蓋回鶻盛時,每取唐公主為可敦,後雖不娶於唐,猶號其可敦為天公主。因之,其旁小國之女亦號天公主。此『大于闐金玉國天公主李氏』,即聖天之女或其女孫。其所造畫像出於敦煌者,此公主嫁敦煌曹氏故也。」按,公主為李聖天第三女,歸義軍節度使曹延祿妻。此首寫蔣孟所藏之敦煌所出地藏菩薩像。非唐人雜書。題劉翰怡小像己未劉承干(1881—1963),字貞一,號翰怡。浙江吳興人。其父錦藻為近代著名藏書家,吳興南潯之嘉業堂藏書樓,庋藏多達六十萬卷。靜安返國居於上海,與劉翰怡過從頗密,得讀劉氏藏書。1916年翰怡建立淞社,亦約靜安參加。1918年,又約靜安為續撰《續皇朝文獻通考》。次年,兩人同時受沈曾植之聘,充《浙江通志》編纂。題小像之詩,雖為應酬之作,亦可見朋交的高誼。作於1919年。早歲除書識姓名,中間述作走寰瀛。①相逢海上驚年少,亟語尊前覺道宏。②汲古不嫌孤閣迥,賦詩還奪玉山清。③隱湖盛業千秋在,不數前朝顧阿瑛。④【注釋】①「早歲」二句:早年在拜官的文書中知道您的姓名。後來為了著述而走遍天下。除書:拜官授職的文書。劉曾官候補內務府卿。寰瀛:天下;全世界。②「相逢」二句:在上海相逢,驚訝您竟這麼年少;在酒筵前殷勤共語,更覺大道寬廣。「相逢」句:靜安於1916年自日本返國居滬,時劉翰怡三十四歲。亟語:屢語。道宏:道大。③「汲古」二句:鑽研古籍,不感到藏書的孤閣太遠;賦詠新詩,還要比玉山清高。汲古:謂研究、收藏古籍古物有如汲永於井。韓愈《秋懷》詩之五:「歸愚識夷途,汲古得修綆。」明末藏書家毛晉,顏其書樓為「汲古閣」。劉翰怡亦喜藏書,故詩中以毛氏相況。玉山:神話中的仙山。明顧德輝,字仲瑛,江蘇崑山人。《明史?文苑傳》載其「購古書名畫彝鼎秘玩,築別業於茜溪西,曰『玉山佳處』,晨夕與客置酒賦詩其中」。著有《玉山璞稿》。兩句以毛晉、顧德輝設喻。④「隱湖」二句:像隱湖老人那樣的偉業千秋長在,相比之下,前朝的顧阿瑛算不了什麼。隱湖:毛晉晚號隱湖老人。毛晉一生藏書、刻書極多。版本精善,校勘、刻印亦甚講究。劉氏嘉業堂藏宋元明各代善本多達二百三十餘種,抄校手稿本兩千種,叢書約一千種,清人集部五千種。刻有《嘉業堂叢書》、《吳興叢書》、《留餘草堂叢書》、《求恕齋叢書》、《希古堂金石叢書》等共一百七十四種二千九百二十六卷,故可與隱湖老人之盛業相比。顧阿瑛:即顧德輝。贈太子少保特謚文忠梁公輓歌詞(三首)梁鼎芬(1859—1920),字星海,號節庵。廣東番禺人。光緒六年(1880)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因上疏彈劾李鴻章而被降五級調用。後入張之洞幕,主廣東端溪、廣雅書院講席,復主南京鐘山書院。庚子事變後,被張之洞薦用為武昌知府,擢為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光緒三十二年,因劾慶親王及袁世凱,被撤職。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卒,清廢帝追贈「太子少保」,謚文忠。有《節庵先生遺詩》六卷及續編。梁鼎芬卒於己未十二月,即1920年1月。各家年譜及《蕭箋》均編此詩於1919年,誤。一海內論忠孝,無如髯絕倫。①盛年憂國是,苦口出詞臣。②屢因屠鯨手,終休飾豸身。③平生肝膽在,臨老故輪?。④【注釋】①「海內」二句:談到海內的忠孝之士,沒有能像梁髯那樣絕倫超群的了。髯:指長了大鬍子的人。楊鍾羲《雪橋詩話》卷十:「梁節庵二十七歲罷官,即留須,每以自豪。」次句語本諸葛亮《答關羽書》:「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關羽自古被視為「忠義」的典型。此亦以關羽比梁鼎芬。②「盛年」二句:在盛年時已為國家大事而憂慮,作為一位詞臣而能對皇上苦口勸諫。國是:國事。詞臣:文學侍從之臣。梁氏為翰林院編修。汪兆鏞《梁文忠公別傳》:「十年四月,疏劾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言可殺之罪八,幾罹重譴。軍機大臣閻敬銘持之而免。十一年六月。奉上諭交部嚴加議處,部議降五級調用。」③「屢困」二句:那本應大有作為的身手卻屢遭困厄,如今他那敢於觸犯權貴的身軀終於得到安息了。屠鯨:古以鯨喻無比凶暴者,故以「屠鯨」、「斬鯨」等語喻不畏強橫、敢於鬥爭。唐太宗《宴中山》詩:「斬鯨澄碧海,卷霧掃扶桑。」飾豸:豸,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一角,能辨曲直。故古時監察、執法官以豸為飾,戴豸冠,佩豸簪,穿豸服。《後漢書?輿服志》「獬豸冠」劉昭註:「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觸不直者。」④「平生」二句:他平生的忠肝義膽還在,臨老時依舊磊落雄奇。輪?:本形容樹木的盤曲或高大。此以喻人的意氣。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詩:「窮逢致感激,肝膽還輪?。」二漢歷中衰日,昌陵覆蕢餘。①敷天思復土,一老獨馳書。②奉檄豚魚泣,程功象鳥俱。③凄涼弘演意,千載為欷?!④【注釋】①「漢歷」二句:在漢歷中衰之日,正是昌陵始建之時。漢歷:古時改朝換代,帝王則新頒曆法,改正朔。漢歷中衰,謂國家政權中途衰落。昌陵:清仁宗嘉慶之陵名。在河北易縣。此代指清德宗光緒之崇陵。覆蕢:倒上一筐土。此指建築陵墓。清光緒帝死後三年,清朝覆亡。時崇陵尚未建就。民國優待清室條件之五,即為修清德宗崇陵。兩句寫清朝覆亡後修建清德宗的陵墓。②「敷天」二句:整個天下的人都想著建陵之事,這一位老者獨自馳書效命。敷天:普天下。敷,通「溥」。《詩?周頌?般》:「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命。」復土:指下葬時以掘出之土覆於棺上以為墳。《周禮?地官?小師徒》「大喪」鄭玄註:「喪役,正棺引窆復土。」賈公彥疏:「復土者,掘坎之時,掘土向外,下棺之後,反覆此土,以為丘陵。」馳書:指梁鼎芬上書要求為建清德宗崇陵效命之事。汪兆鏞《梁文忠公別傳》:「奉安德宗景皇帝、孝定景皇后梓宮,於風雪中奔赴,復土禮成,奉命充崇陵種樹大臣,築室梁格庄,顏曰『種樹廬』,工竣回京。」兩句寫梁鼎芬以遺老身分為建陵事奔走。③「奉檄」二句:捧讀檄文,連最卑賤的下民都不禁悲泣;完成建陵工作,連大象小鳥都來幫忙。奉檄(xí習):接到文告。此當指建陵的文告。豚魚:喻微賤者。《易?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王弼註:「魚者,蟲之隱微者也;豚者,獸之微賤者也。」程功:衡量工作,計算工程的完成。象鳥:傳說古代賢君舜和禹死後,大象和小鳥都來幫忙。《文選?左思〈吳都賦〉》:「象耕鳥耘,此之自與。」李善注引《越絕書》:「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④「凄涼」二句:最凄涼的是弘演忠義之意,令千載的人都為之唏噓嘆息。弘演:春秋時衛懿公的忠臣。衛懿公被翟人所殺,食盡其肉,獨舍其肝。弘演因自殺,以刀剖腹,納懿公之肝。《呂氏春秋?忠廉》:「桓公聞之曰:『衛之亡也,以為無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於是復立衛於楚丘。弘演可謂忠矣。」末句以弘演喻梁鼎芬。梁氏曾積极參与張勳復辟活動,故靜安有此感嘆。三來從鼎胡觀,入直承明宮。①任重忘衰疾,恩深飾始終。②贈官如故事,誄德冠群公。③臣意終何慕,西京仲翁。④【注釋】①「來從」二句:他來自鼎湖的舊觀,如今又入直在承明宮中。鼎湖觀(guàn貫):即鼎胡宮。漢武帝所建的宮中。《漢書?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又,「鼎胡」同「鼎湖」,古代傳說黃帝於鼎湖乘龍上天。入直:官員入宮值班供職。承明宮:漢代宮殿名。班固《西都賦》:「內有承明、金馬,著作之庭。」梁鼎芬在崇陵工程結束後回宮,「命在毓慶宮行走」,為廢帝溥儀的師傅。②「任重」二句:因責任重大而忘記自己年老多病,因皇恩深厚而能善始善終。梁鼎芬忠心侍奉溥儀,教他讀書,並為撰寫「起居注」。張勳復辟時,梁氏已卧病在床,強起周旋,充清室代表到總統府逼黎元洪「奉還大政」。復辟失敗,遂憂病交加,鬱鬱而終。③「贈官」二句:追贈官銜一如朝廷的慣例,列述一生的德行亦冠於群公。贈官:指對死者追贈官銜。梁鼎芬死,清廢帝晉贈其「太子少保」銜。誄德:謂累述並表彰死者的德行。古人據此以定謚。梁氏被謚為「文忠」。在謚號中可稱最高規格。④「臣意」二句:臣子的心意究竟向慕何人呢———是漢代西京的中翁!(fú復)仲翁:即中翁。漢代人名。漢宣帝為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之孫。戾太子因巫蠱事被殺,皇曾孫亦坐收系獄,遇大赦為平民。「曾孫因依廣漢兄弟及祖母家史氏,受《詩》於東海中翁。」漢昭帝死,他為霍光所立。事見《漢書?宣帝紀》。兩句意謂梁鼎芬想效法中翁,教育好小皇帝,準備將來複辟登位。按,三年後,1923年4月16日,靜安亦步梁鼎芬後塵,奉清廢帝溥儀之諭,「在南書房行走」了。冬夜讀山海經感賦《山海經》是一部奇書,它震撼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靈。自晉陶淵明作《讀山海經》十三首後,歷代仿效者不絕。或悠然興古帝之思,或超然作俗外之想,各以離奇幽異的詞語,吐磊落?崎的襟懷。靜安此詩,當亦藉此以抒其陵谷滄桑之慨,其中當有指切時事者,似可意會而難以坐實。《山海經》為先秦古籍,傳為大禹、伯益所記,然當非一人一時之作。全書十八卷,都三萬一千餘字,內容龐雜,資料豐富,加以詞語古奧,索解至難,連司馬遷也嘆息說「余不敢言之也」。《漢書?藝文志》列之為「形法家」,《隋書?經籍志》歸入「地理之記」,《四庫提要》稱之為「小說之最古者爾」,近人袁珂《山海經校注》則謂其「匪特史地之權輿,乃亦神話之淵府」。靜安於《山海經》有很深的研究,並考定書中所載的「王亥」為殷之先公。作於1920年1月。詩中特寫《山海經》中的橫暴之徒,於篇末始點出作者的用意。兵禍肇蚩尤,本出庶人雄。肆其貪饕心,造作兵與戎。①帝受玄女符,始築肩髀封。龍駕俄上仙,顓頊方童蒙。②康回怒爭帝,立號為共工。首觸天柱折,乃與西北通。坐令赤縣民,當彼不周風。③爾臣何人號相繇,蛇身九首食九州。草則死木枯,嗚尼萬里成澤湖。神禹殺之,其血腥臭,不可以生五穀,湮之三仞土三菹。峨峨群帝台,南瞰崑崙虛。④偉哉萬世功,微禹吾其魚。⑤黃帝治涿鹿,共工處幽都。古來朔易地,中土同膏腴。⑥如何君與民,仍世恣毒?帝降洪水一蕩滌,千年剛鹵地無膚。⑦唐堯乃嗟咨,南就冀州居。所以禹任土,不及幽並區。⑧吁嗟乎,敦薨之海涸不波,樂池灰比昆池多。高岸為穀穀為阿,將由人事匪有它。斷鰲鍊石今則那,奈汝共工相繇何!⑨【注釋】①「兵禍」四句:兵禍始於蚩尤,他本是出於庶人中的豪雄。放縱自己貪婪的野心,製造出各種兵器。蚩尤:古史傳說中的人物。或謂其為「炎帝之後」。《書?呂刑》:「蚩尤唯始作亂。」炎帝與黃帝戰敗後,蚩尤起而反抗黃帝。庶人雄:《大戴禮記?用兵篇》:「蚩尤,庶人之貪者也。」「造作」句:《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龍魚河圖》:「蚩尤造立兵杖、刀、戟、大弩。」②「帝受」四句:黃帝接受了玄女之符,才戰勝蚩尤,築冢埋起他的肩和髀。不多久黃帝便乘龍上天而成仙,這時顓頊才是個孩子。「帝受」句:《龍魚河圖》:「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援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以制八方。」《山海經?大荒北經》則謂「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始築」句:《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乃征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集解引《皇覽》曰:「肩髀冢,在山陽郡巨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冢等。傳言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體異處,故別葬之。」「龍駕」句:見《頤和園詞》「一朝」四句注。顓頊:《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山海經?海內經》載,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據此則顓頊為黃帝的曾孫。③「康回」六句。康回怒而爭奪帝位,自立號為「共工」。他的頭碰撞不周山,天柱倒折,中原與西北相通。便使赤縣的民眾,受到那不周山的寒風吹襲。康回:《楚辭?天問》:「康回馮怒,地何故以東南傾?」王逸註:「康回,共工名也。」《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赤縣:《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載,戰國齊人鄒衍謂「中國名曰赤縣神州」。不周風:指西北風。《山海經?西山經》載有「不周之山」。郭璞註:「此山形有缺不周匝處,因名雲。西北不周風自此山出。」徐珂曰:「郭注『山形有缺』,乃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觸之所致也。」④「爾臣」十句:共工啊,你的臣子是何人自號「相繇」,蛇身上長著九個頭,在九州貪婪地到處亂吃,他咬草則草死,咬木則木枯,嘔吐時萬里之地都變成湖澤。神禹殺死他,他的血又腥又臭,流處不可以生長五穀。神禹又用泥土填塞,三次填滿,又三次崩塌。在此地群帝建起高大的台,可以南瞰崑崙之虛。此十句語出《山海經?大荒北經》:「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嗚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五穀,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台,在崑崙之北。」郭璞註:「嗚,嘔,猶噴吒;尼,止也。」「禹塞洪水,由以溺殺之也。」「言其膏血滂流,成淵水也。」「言禹以土塞之,地陷壞也。」「地下宜積土,故眾帝因來在此共作台。」按,《山海經?海內北經》:「帝堯台、帝嚳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崑崙東北。」即此群帝之台。(hē喝):咬刺。《山海經?西山經》載有鳥「名曰欽原,鳥獸則死,木則枯」。仞:通「」。滿也。菹(jù沮):通「沮」,濕也。「土三菹」,謂土因濕而崩陷。崑崙虛:《山海經?海外南經》:「崑崙虛在其東,虛四方。」郭璞註:「虛,山下基也。」⑤「偉哉」二句:偉大啊,這是萬世之功,如果沒有禹的話,我們都變成魚了。兩句見《海上送日本內藤博士》詩「商侯」二句注。⑥「黃帝」四句:黃帝建都於涿鹿,共工居住在幽都。古來北方之地,與中原同樣肥沃。治:治所。指王都。《史記?五帝本紀》:「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正義引《括地誌》:「又有涿鹿故城,在媯州東南五十里,本黃帝所都也。」幽都:《書?堯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山海經?海內經》:「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朔易,謂歲改易於朔方,因以朔易地指北方地區。⑦「如何」四句:為什麼北方的君主與民眾,世世代代遭到深重的毒害?天帝降下洪水蕩滌,千年來土地又咸又硬,不長草木。仍世:累世,歷代。毒(pū鋪):毒害,痛苦。《書?泰誓》:「作威殺戮,毒四海。」剛鹵:謂土地堅硬又含鹽滷。《易?說卦》:「其於地也,為剛鹵。」膚:指地上的植被。⑧「唐堯」四句:唐堯便咨嗟嘆息,命令人們向南邊的冀州居住,所以大禹管治的地域,沒有到達幽州和并州一帶。咨:嘆詞。見於《書?堯典》:「堯曰:咨!」冀州:指中原地區。《山海經?大荒北經》「冀州之野」郭璞註:「冀州,中土也。」《書?禹貢》所記禹劃九州的冀州,其地約當今之河北、山西一帶。幽並:幽州和并州。其地約當今之河北、山西北部和內蒙、遼寧一部分地區。《周禮?夏官?職方》中的九州為冀、袞、青揚、荊、豫、雍、幽、並,而《書?禹貢》中的九州則無幽、並而有徐州、梁州。⑨「吁嗟」七句:唉呀!敦薨的海已經乾涸不起波瀾,樂池中的死灰比昆明池還多。高岸成了深谷,深谷又變做山頭。這些都是人為的,並沒有別的原因。女媧斷鰲足、鍊石補天,如今有誰能做到呢?又能把共工、相繇這些伙們怎麼辦!敦薨:《山海經?北山經》:「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澤。出於崑崙之東北隅,實為河原。」樂池:《穆天子傳》:「天子三日休於玄池之上,奏廣樂三日而終,是曰樂池。」昆池:見《詠史》二十首之九注。高岸為谷:《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毛傳:「言易位也。」阿(ē屙):大的丘陵。匪:非。斷鰲鍊石:《淮南子?覽冥訓》:「於是女媧煉五色石認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高誘註:「鰲,大龜,天廢頓以鰲足柱之。」則那(nuó挪):那就怎麼樣。那,「奈何」的合音。末數句為全詩之旨。清室已亡,無力回天,唯有吁嗟嘆息而已。篇終見意,靜安遺民的心境如揭。小除夕東軒老人餉水仙釣鍾花賦謝己未年小除夕,即1920年2月18日。沈曾植與王國維是忘年之友,在上海的寓所相近,日夕過從,論學談詩,十分投契。從贈花與答詩這小事上可見兩人深摯的情誼。釣鍾,花名。沈曾植甚愛此花,嘗有詩詠之。題為「釣鍾花或雲出羅浮,或雲出頂湖。樊山賦二詩,易以雅語曰懸鐘,和韻」。仄復仄,海受一廛。庭除確無土,井谷深無天。①頂眠群兒,積薪庋陳編。欹枕何所見,皚皚白盛鮮。登樓何所見,矗矗萬灶煙。②校《雅》辨荼,識篆得鯁。③興來閱畫障,卻看江南山。雲氣盪東海,嘉樹森西園。衣帶繞北江,芳草被南阡。市樓一回合,蒼翠空無端。④峨峨故紙堆,兀兀文字禪。荒荒時運盡,邁邁我生觀。⑤幽谷掣岩電,回照群動前。短智躡天后,深憂居人先。⑥雨水苦歲遒,檐鳴潺潺。窮陰增積慘,逝水悲徂年。⑦時晏孰華余?長者忽有頒。便娟花數叢,爛漫珠一簞。⑧兒傾儲粟瓶,婦徹薦新盤。僮媼紛濯概,新井汲寒泉。⑨未能插晴昊,亦足媚幽閑。徙倚溫雒神,雜佩來姍姍。0瑏瑠王母下樂池,玉勝黃琅?。何期周饒國,一昔會群仙。0瑏瑡蘇魂聚窟香,忘憂北堂萱。零陵惡可辟,合歡忿且蠲。0瑏瑢相期游汗漫,復此得寬。0瑏瑣公詩天下雄,揖讓蘇與韓。我慚籍輩,來廁晁張間。冀以寸莛細,一叩洪鐘宣。0瑏瑤詰朝唱子,政可毆神奸。賦詩答嘉貺,定致《風伯篇》。0瑏瑥【注釋】①「仄」四句:擁擠呀,多麼擁擠呀!在海邊居住一間小屋。庭院中鋪著磚石沒有泥土,像在深井深谷底下不見青天。(fù復)仄:擁擠、密集。杜甫《仄行》:「仄何仄,我居巷南君巷北。」海(ruán):海邊之地。指上海。受一廛:接受居地而為民。《孟子?滕文公上》:「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廛,一個男子所居的屋舍。確:堅硬。指地上鋪上水泥或磚石。②「頂」六句:孩子們頭碰頭地擠在一起睡,像一堆堆木柴般放滿了古書。靠著枕頭看見什麼———皚皚的白粉牆鮮明照眼;登上樓頂看見什麼———千家萬戶升起的炊煙。頂:頭頂相接觸。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夜息南山,同卧一席。守隸防夫,頂交距。」庋(guǐ詭):置放。白盛:指粉飾牆壁用的白灰。《周禮?考工記?匠人》「白盛」鄭玄註:「蜃灰也。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以上十句寫靜安在上海居住的環境。③「校雅」二句;校勘《爾雅》辨明「」與「荼」的音義,研究大篆識得「鯁」與「」二字。「校雅」句:靜安於1916年冬撰《爾雅草木蟲魚鳥獸釋例》。自序中謂受沈曾植的啟發而作。沈氏認為古字之假借轉注恆出入於同音諸母中。靜安亦以為「凡雅俗古今之名,同類之異名與夫異類之同名,其音與義恆相關係」,並舉出「」(tiáo)與「荼」(tú)等字為例,謂「皆一聲之轉」。「辨篆」句:靜安撰《兩周金石文韻讀》,其中《石鼓文》乙鼓有「黃帛其鯁,又又」句,靜安將「鯁」、「」二字歸入「元」部韻,糾正前人釋為「」、「」之誤。按,今《漢語大字典》仍襲舊說。④「興來」八句:興緻到來時觀賞畫軸,回頭看看那江南山水:雲氣在東海上浮蕩,美好的樹木長滿了西園。北江像衣帶般環繞,芳草覆蓋著南邊的小路。從市樓上放眼四望,蒼蒼翠色空闊無邊。北江:指吳淞江。時靜安居大通路吳興里,北望可見吳淞江。無端:無邊無際。⑤「峨峨」四句:在高高的故紙堆中,終日辛勞地在參究著文字,不知不覺間時光流轉,一年將盡,看我的人生也是這麼消逝了。兀兀:猶「」,勤勉貌。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文字禪:本謂以文字闡發禪理。詩中以指寫文章以表達自己的見解。荒荒:猶言昏昏。時運:時節的變化。邁邁:往逝貌。陶潛《時運》詩:「邁邁時運,穆穆良朝。」我生觀:《易?觀》:「六三,觀我生,進退。」觀我生,謂觀察自己的行動。⑥「幽谷」四句:好比在幽暗的山谷中執持著岩電,回照那一群群蠢動的世人,以自己短淺的智慧想要登天自然落後,可是深重的憂思卻要先於眾人。岩電:喻炯炯有神的目光。《世說新語?容止》:「裴令公目王安半『眼爛爛如岩下電。』」群動:指在活動中的群物。陶淵明《飲酒》詩之七:「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四句謂自己目光如電,讀書作文以昭示世人,頗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之慨。⑦「雨水」四句:歲暮時已苦於雨水不斷,檐間終日聲潺潺,陰沉的天氣增加了內心的積鬱,悲傷過去的一年如逝水般一去不回。歲遒;一年已盡。遒,終竟。韓愈《寄三學士》詩:「空懷焉能果,但見歲已遒。」窮陰:極其陰沉的天氣,亦指冬盡年終。本詩中兼有兩意。徂(cú殂)年:已逝之年。以上一段寫在上海的日常生活,抒發個人的悲感。⑧「時晏」四句:歲時遲暮,誰能為我增添光彩?長者忽然有所賜贈:幾叢秀麗的水仙花,還有一篋爛漫如珠的釣鍾花。「時晏」句:《楚辭?九歌?山鬼》:「留靈修兮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王逸註:「年歲晚暮,將欲罷老,誰復當令我榮華也。」便(pián平)娟:輕盈美好貌。珠一簞(dān單):語本《左傳?哀公二十年》:「與之一簞珠。」簞,以竹或葦編成的小箱子。釣鍾花形小,故詩中以珠喻之。⑨「兒傾」四句:孩子倒空了裝著糧食的瓶子,妻子也撤換了薦新上供的盤子,僕人們紛紛忙著洗擦,在新井中汲起清涼的泉水。徹:撤去,撤換。薦新;以時鮮的食品供祭。《禮記?檀弓上》:「有薦新,如朔奠。」孔穎達疏:「薦新,謂未葬中間得新味而薦亡者。」僮媼:指小男僕和老女僕。濯(gài概):洗拭。0瑏瑠「未能」四句:花枝雖未能插在晴空之下,但亦足以使幽閑之士感到愉悅。好比顧影低徊的洛水女神,佩上各種玉飾姍姍而來。晴昊(hào浩):晴空。杜甫《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亂插繁花向晴昊。」媚:取悅。徙倚:低徊,留連。溫雒:即洛水。古代傳說,帝王有盛德,則洛水先溫。故稱溫洛。溫洛神,洛水女神,即宓妃。神話傳說中宓犧氏之女,溺死水中而為神。曹植《洛神賦》:「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雜佩:綴在一起的各種玉佩。《詩?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毛傳:「雜佩者,珩、璜、琚、、沖牙之類。」姍姍:形容女子步履緩慢從容。《漢書?孝武李夫人傳》載漢武帝歌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0瑏瑡「王母」四句:西王母走下樂池,她那髮飾是黃色的美玉。沒想到在周僥國中,一夜間群仙聚會。西王母: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郭璞註:「勝,玉勝也。」樂池:見《冬夜讀山海經感賦》詩「吁嗟」七句注。玉勝:玉制的髮飾。何期:豈料。周饒國:神話傳說中的小人國。《山海經?海外南經》:「周饒國在其東,其為人短小,冠帶。一曰焦饒國,在三首東。」郭璞註:「其人長三尺。」後世古書中的焦饒國人或謂長尺六寸。一昔:一夜。四句寫水仙花。以小人國中戴著黃玉髮飾的眾仙喻之。0瑏瑢「蘇魂」四句:它的香氣,好比能令人返魂的聚窟香,又好比能令人忘憂的北堂萱草。像零陵香般能辟去穢惡,像合歡花般能除去忿怒。聚窟香:《海內十洲記?聚窟洲》載,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洲上有大樹,葉香聞數百里,名此為返魂樹。以其根心可煉成返生香,能令死者聞氣乃活。北堂萱:《詩?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集傳:「諼,忘也。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背,北堂也。」諼,即萱草。古人稱為忘憂草。零陵:香草名。沈括《夢溪補筆談?葯議》:「零陵香,本名蕙,古之蘭蕙是也。又名薰。《左傳》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即此草也。唐人謂之鈴鈴香,亦謂之鈴子香,謂花倒懸枝間如小鈴也。」合歡:植物名。又名馬纓花、夜合花。古人以之贈人,謂能使人去嫌不忿。嵇康《養生論》:「合歡蠲忿,萱草忘憂。」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歡,樹似梧桐,枝葉若繁,互相交結,每一風來,輒自相解,了不相牽綴,樹之階庭,使人不忿,嵇康種之舍前。」0瑏瑣「相期」二句:彼此相約共作汗漫之游,卻又在這兒得到寬廣的天地。汗漫: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kē科)寬:寬大貌。《詩?衛風?考》有「碩人之寬」、「碩人之」語,朱熹集傳云:「美賢者隱處澗谷之間,而碩大寬廣,無戚戚之意。」二句意謂雖幽居讀書而胸懷寬廣。0瑏瑤「公詩」六句:您的詩歌如今稱雄於天下,可與蘇軾、韓愈分庭抗禮。我自愧像張籍、皇甫?之流,竟敢廁身於晁補之、張耒之間。如同想要以細弱的草莖,來碰撞大鐘發聲。揖讓:賓主相見的禮儀。詩意謂彼此相當。蘇與韓:指蘇軾與韓愈。沈曾植詩風奇偉沈鬱接近蘇韓。汪國垣《光宣詩壇點將錄》:「寐叟詩學宛陵、山谷,間出入韓、蘇。」籍?:張籍與皇甫?。兩人皆韓愈的學生。晁張:晃補之與張耒。兩人與黃庭堅、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晁、張雖游於蘇門,但與蘇軾仍是朋友關係。詩意謂自己應是沈曾植的晚輩,而沈氏卻把自己看成是朋輩,故感到慚愧。寸莛(tíng廷):短草莖。以莛叩鐘,語本《說苑?善說》:「趙襄子謂仲尼……仲尼不對。……子路曰:『建天下之鳴鐘,而撞之以莛,豈能發其聲乎哉?君問先生,無乃猶以莛撞乎?』」意謂不自量力,以淺陋的東西向學識淵博的人討教。0瑏瑥「詰朝」四句:明日我要唱出子們逐鬼的歌,正可驅除那大奸大惡之徒。寫成這詩報答您的厚贈,定會引出《風伯篇》那樣的文章。詰朝:明朝。(zhēn真)子:童子。古人以小童戴假面唱歌以驅除鬼怪。漢張衡《東京賦》:「方相秉鉞,巫覡操,子萬童,丹首玄制。」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子毆疫,同乎越巫之祝。」政:正。神奸;巨奸。嘉貺(kuàng況):好的贈品。風伯篇:指韓愈的《訟風伯》文。文中以風伯喻權奸,謂其不顧旱飢,專事誅求。末云:「天誅加兮不可悔,風伯雖死兮人誰汝傷。」詩中疑以指北京當局的權貴。張小帆中丞索詠南皮張氏二烈女詩庚申張曾,字小帆。南皮(今屬河北)人。同治七年(1868)進士,歷任福建省布政使、山西、浙江巡撫。辛亥革命後,流寓天津。1916年,天津發生一起逼婚案,兩名張姓少女自殺。張小帆以二女為其族人,命子張願書二女事,章撰《南皮張氏二烈女傳》,清遺老勞乃宣、劉廷琛等為詩以詠其事。靜安此作,亦借二女事以宣揚彝倫節義,表達了對清朝的眷戀之情。靜安於1916年12月11日致羅振玉書中云:「《張烈女詩》是一好題目,唯作長篇則頗費時日,短篇無從見好,且看詩思如何,或請乙老作之。」1920年4月23日致羅振玉書又云:「筱帆中丞所索《張烈女詩》,至前日始就別紙錄出,祈轉交。」可知此詩寫定於是年4月21日。中丞教作烈女歌,五年宿諾嗟蹉跎。去歲養痾北海上,督責乃枉高軒過。①我生恨識前輩晚,相國精魂箕尾遠。昔隨書局趨東閣,頃以部民謁南阮。②朱顏白髮韜英姿,想見手夷徵側時。十載江湖瞻北闕,一門忠孝數南皮。③烈女同出南皮張,清門迥與高門望。孰雲部婁無松柏,鬱郁雙干蟠穹蒼。④陵谷推移名節變,昔人所尊今則賤。畫墁居然傲國工,戚施乍可呼邦媛。⑤誰與賦詩陳彝倫,濡染大筆勞山人。群公題詠吾能記,若有人兮水竹村。⑥村人皤然一詩叟,趣取大物一何有。末流那解盜聖智,異俗何時還淳厚。⑦吁嗟乎,箕斗之間析木津,間氣終然鍾婦人。兩條恆衛東流去,萬古巍巍二女墳。⑧【注釋】①「中丞」四句:張中丞叫我寫烈女歌,應諾後又過了五年,真嘆息歲月蹉跎。去年在北海上養病,中丞又屈駕到訪,督促我要完成。中丞:明清時對巡撫的稱呼。宿諾:謂未及時兌現的諾言。北海:指天津。1919年10月,靜安患腳氣病,到天津療養。督責:督促責備。枉:謙詞。謂使對方受屈。高軒過:《新唐書?文苑傳》載,唐李賀七歲能辭章,韓愈與皇甫?過其家,命賦詩,賀即作《高軒過》詩。後因以「高軒過」為過訪的敬辭。②「我生」四句:我只恨生得遲,認識前輩們也晚,張相國的精魂早已騎箕尾遠去。當年我曾隨著書局的人到過相府,最近我又以部民的身分來拜謁先生。相國:指張之洞。張亦南皮人,曾任軍機大臣,故稱相國。箕尾:箕星與尾星。《莊子?大宗師》:「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相傳傅說死後,化為星宿,在箕、尾之間。因用為死的諱詞。兩句寫對張之洞的傾慕。張之洞曾掌學部,派羅振玉赴日本考察學校,購譯教科書,羅氏遂助靜安川資,使留學日本。書局:指編譯局。羅振玉應鄂督張之洞之邀,至湖北任農務局總理兼學堂監督,靜安遂參與編譯農書事宜。東閣:《漢書?公孫弘傳》傳,弘為宰相,「於是起客館,開東羱以延賢人」。後因以東閣稱宰相招致賢士、款待賓客的地方。靜安於光緒二十七年在湖北時,當隨羅振玉至總督府謁見過張之洞。此事未見著錄。部民:邑民,統屬下的人民。張小帆曾為浙江巡撫,故云。南阮:《晉書?阮咸傳》載,阮咸與叔阮籍為竹林之遊。「咸與籍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貧。」詩中以南阮況張子帆,謂張氏廉潔自守。③「朱顏」四句:先生紅顏白髮,英姿內蘊,想見當年手誅女反賊的氣概。十年來雖在江湖之上仍戀顧北闕,一門忠孝之士當數南皮張家。韜:蘊含。夷:討平,誅滅。徵側:東漢交人。《後漢書?馬援列傳》:「交女子徵側及女弟徵貳反,攻設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蠻夷皆應之,寇略嶺外六十餘城,側自立為王。於是璽書拜援伏波將軍……援追徵側等至禁,數敗之,賊遂散走。明年正月,斬徵側、徵貳,傳首洛陽。」詩中以徵側指秋瑾。《清史稿?張曾傳》:「秋瑾者,浙江女生言革命者也。留學日本,歸為紹興大通學校老師,陰謀亂。曾遣兵至校捕之,得其左驗,論重辟,黨人大嘩。」「十年」句:語本《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謂身在江湖而心向朝廷。四句讚美張小帆的「忠孝」。「手夷徵側」一語,可見靜安對革命的態度。④「烈女」四句:烈女同出於南皮張氏,清門與高門遙遙相望。誰說小土坡長不出松柏,看那兩株高樹鬱鬱蔥蔥,蟠曲向著蒼天。「烈女」句:章《南皮張氏二烈女傳》:「二烈女者,姓張氏,長曰立,次曰春。世居南皮縣偏坡營,大學士文襄公之同族人也。」清門:寒素之家。指二女的家。高門:高貴的門第。指張之洞與張曾的家。部婁:同「培」。小土丘。《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杜預註:「部婁,小阜。」雙干:兩樹。指二女。穹蒼:蒼穹。蒼天。⑤「陵谷」四句:隨著陵谷的推移,名節觀念也發生變化,前人所尊崇的,今人卻輕賤它。在牆上亂塗亂畫的人居然瞧不起大畫家,醜八怪還被稱做一國中的美女。陵谷推移:指改朝換代。畫墁:在新粉飾過的牆上亂塗亂畫。《孟子?滕文公下》:「有人於此,毀瓦畫墁,其志將以求食也。」戚施:蟾蜍的別名。喻駝背的醜女。《詩?邶風?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毛傳:「戚施,不能仰者。」⑥「誰與」四句:誰人為此而寫詩陳述倫常之道呢,有淋漓大筆的勞山人。我還記得群公的題詠,其中好像有一個人啊曾隱居在水竹村中的。彝倫:倫常,常理。語本《書?洪範》。指種種的倫理道德。濡染大筆:筆墨淋漓。謂大手筆。唐李商隱《韓碑》詩:「濡染大筆何淋漓。」勞山人:指勞乃宣。勞於辛亥革命後隱居於勞山,故稱。群公題詠:章《南皮張氏二烈女傳》:「勞玉初尚書、張安圃協揆、劉幼雲大臣、陳詒重侍郎皆為詩以永其事。」水竹村:村名。在河南輝縣。徐世昌曾隱居村中,號水竹村人。徐氏亦寫有《天津雙烈女詩》。⑦「村人」四句:這位「村人」是一位鬚髮皆白的詩翁,他急急忙忙地攫取大位卻又得到什麼呢?末流小輩哪懂得這樣盜用「聖」與「智」的名義,詭異之俗什麼時候才能回復淳厚?詩叟:詩翁。徐世昌能詩。有《水竹村人集》。汪辟疆《光宣以來詩壇旁記》謂其「詩則非甚工,不過略有氣勢耳。」晚年編有《晚晴詩匯》二百卷。大物:指天下。《莊子?在宥》:「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成玄英疏:「九五尊高,四海弘臣,是稱大物也。」黃庭堅《書磨崖碑後》:「撫軍監國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為?」趣(cù促),急於。徐世昌在清朝時歷任軍機大臣、皇族內閣協理大臣等高官。辛亥革命後,又任國務卿。袁世凱復辟帝制時,退居於水竹村中待時而起。1918年9月4日,被北方各政派舉為中華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盜聖智:語本《莊子?篋》:「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意謂田成子不但盜取了國家政權,連「聖」、「智」之法也一併盜取,以保護其盜賊之身。異俗:詭異的習俗。謂民國後「名節」、「彝倫」已變化,故民風澆薄,習俗詭異。四句指斥徐世昌「取大物」、「盜聖智」。感嘆世風日下。⑧「吁嗟」四句:唉,在箕斗之間、析木之津,天地的間氣最後竟落在婦人身上。張氏二女像恆、衛二水東流而去,她們的墳墓千秋萬世巍巍聳立。「箕斗」句:天津,為古代的幽州燕地。屬十二星次中的析木星次,在箕宿與斗宿之間。析木星次自尾宿十度至斗宿十一度之間為「漢津」,即橫跨銀河,故稱「析木津」。間氣:古人謂世間傑出的人,上應星象,稟天地之氣,間世而出。人稟受此「間氣」,則為賢臣、節婦等。《太平御覽》卷三六?引《春秋演孔圖》:「正氣為帝,間氣為臣。」宋均註:「間氣則不苞一行,各受一星以生。」唐《竇希碑》:「間氣時鐘。」詩謂間氣鍾於婦人,古人常有此說。《古今詞話》載宋謝希孟語:「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男子而鍾於婦人。」又,《如小集》:「李妃亦有《梳妝台樂府》,不傳於世,亦閨中間氣所鍾也。」納蘭性德《鷓鴣天》詞:「天將間氣付閨房。」鍾:聚集。恆衛:恆水與衛水。《書?禹貢》:「恆、衛既從,大陸既作。」孔穎達疏:「《地理志》云:恆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東入水;衛水出常山靈壽縣,東入滹沱。」二水最後均注入海河經天津出海。題族祖母蔣夫人畫蘭庚申作於1920年。為親屬題畫的詩,也流露出滄桑之感。末兩句微有諷意。先鳴草不春,天教翠墨與精神。①且將東海栽桑手,來作幽花寫照人。②新坂校知鄰小築,管公樓儻夢前身。③白頭二老婆娑處,可許吳興拜路塵?④【注釋】①「」二句:杜鵑鳥已經鳴叫,百草也失去芬芳。老天爺卻使夫人的翠墨畫出春天的精神。(tíjué提決):同「」。鳥名。即杜鵑鳥。《漢書?揚雄傳上》:「徒恐之將鳴兮,顧先百草為不芳。」顏師古註:「一名杜鵑,常以立夏鳴,鳴則眾芳皆歇。」翠墨:色彩鮮明的墨跡。②「且將」二句:姑且用您在東海上栽桑之手,來為這幽雅的蘭花寫照,當一位畫人吧。東海栽桑:用麻姑「滄海桑田」之典。詩中用以暗示清朝覆亡,時移世易;亦以讚美蔣夫人如麻姑般長壽,飽歷滄桑。幽花:舊詩文中常以指蘭花。③「新坂」二句:您的雅緻的住宅與新坂校為鄰,在管公樓上也許夢到您的前身是位畫師。小築:小型雅緻的建築物,常建於山水清幽之處,作書房或別墅之用。前身:前世之身。此暗用王維《偶然作六首》之六:「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王維能詩善畫,故以設喻。「新坂校」與「管公樓」待考。④「白頭」二句:在這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盤桓游息之處,也許要讓趙孟夫婦都望塵而拜了。二老:指蔣夫人夫婦。婆娑:盤桓,留連游息。吳興:指元代畫家趙孟。浙江吳興人。趙孟及其妻管仲姬皆能書善畫,管仲姬尤擅畫蘭,故以設喻。拜路塵:《晉書?潘岳傳》載,潘岳與石崇等諂事權臣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元好問《論詩絕句》:「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安仁,潘岳之字。趙孟本為宋朝宗室,後入元為官,前人每譏其失節。靜安詩中特意拈出之,亦當有所諷。高欣木舍人得明季汪然明所刊柳如是尺牘三十一通並己卯湖上草為題三絕句高欣木(1878—1952),名時顯,字野侯,杭縣人。清末舉人,以書隸、畫梅、治印著名於時,所藏書畫極豐,稱「五百本畫梅精舍」。舍人,顯貴子弟的通稱。汪然明(1577—1655),名汝謙,新安人。明末居杭州武林,與諸名士游。著有《春星堂詩集》。柳如是(1618—1664),本姓楊,名爰,字蘼蕪。後改姓柳,名隱,又名是,字如是,號我聞室主,人稱河東君。嘉興人。明末名妓。後嫁與錢謙益,著有《戊寅草》、《湖上草》、《河東君集》。其詩文幽艷秀髮,頗具才情。汪然明所刊柳如是尺牘三十一通,作於崇禎十二年至十五年間。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第四章有詳細的考辨。《湖上草》為柳如是詩集名,刻於崇禎十二年己卯,為據柳氏手寫原本而摹刻者。1920年作於上海。一羊公謝傅衣冠有,道廣性峻風塵稀。①纖郎名字吾能憶,合是揚州王草衣。②原註:《尺牘》二十五云:「承諭出處,備見剴切。特道廣性峻,所志各偏,久以此事推纖郎,行自愧也。」纖郎,疑即王修微。修微一字草衣道人,廣陵人,後歸許霞城給事。【注釋】①「羊公」二句:羊祜和謝安這樣的人物在衣冠之士中還是有的,而「道廣性峻」的人在風塵女子中卻是罕見。羊公:羊祜。西晉大臣。史載他都督荊州諸軍事時,輕裘緩帶,修德服人。卒後,人立碑峴山,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謝傅:謝安。西晉大臣。史載他神識沈繁,風宇條暢。曾隱居東山,放情丘壑,後復出仕,在淝水之戰中擊敗苻堅。卒贈太傅。詩中以羊公、謝傅喻錢謙益。參見第二首注及所引《尺牘》第三十通。道廣性峻:語本《後漢書?許劭傳》:「劭嘗到潁川,多長者之游,唯不候陳。又陳蕃喪妻還葬,鄉人畢至,而劭獨不往。或問其故,劭曰:『太丘道廣,廣則難周;仲舉性峻,峻則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太丘,陳之字;仲舉,陳蕃之字。柳如是交遊甚廣,性情剛烈,此以「道廣性峻」自謂,亦極恰切。②「纖郎」二句:「纖郎」的名字我能想得到,應當是揚州的王草衣吧。纖郎:即王微。錢謙益《列朝詩集?閏集》:「微,字修微。廣陵人。七歲喪父,流落北里。長而才情殊眾,扁舟載書,往來吳會間,所與游皆勝流名士。……自號草衣道人。」又,顧雲美《河東君傳》載,錢謙益「謂天下風流佳麗,獨王修微、楊宛叔與君(柳如是)鼎足而三」。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第四章:「修微名微,復字修微。『纖』『微』二字同義,可以通用。「纖郎」當是修微曾以此為稱也。(寅恪後見王國維題高野侯藏汪然明刻本柳如是尺牘七絕三首之一云:『纖郎名字吾能意,合是廣陵王草衣。』足征觀堂先生之卓識也。)」許霞城,名譽卿,華亭人。二華亭非無桑下戀,海虞初有蠟屐蹤。①汪倫老去風情在,出處商量最惱公。②原註:《草》中《贈陸處士》詩有「我是華亭舊時客」句,顧雲美《河東君傳》云:「君初適雲間孝廉為妾。」故有「華亭舊客」之句。又,君初訪半野堂,在庚辰之冬。《尺牘》中第三十、第三十一皆及之。【注釋】①「華亭」二句:當日在華亭不是沒有桑下三宿之戀,這時在海虞剛見到她的遊蹤。華亭:舊縣名。即今上海松江。桑下戀:見《重遊狼山寺》詩「來」二句注。上句寫柳如是與陳子龍的關係。陳子龍為華亭人,字卧子,號大樽。崇禎十年(1637)進士。南京為清兵所陷後,在松江起兵,稱監軍。事敗亡匿,後被捕,投水死。華亭別稱雲間,「雲間孝廉」即指陳子龍。陳子龍於崇禎十一年曾為柳如是刻詩集《戊寅草》。羅振玉《顧雲美書河東君傳冊跋》:「傳中記蘼蕪(柳如是之號)初歸雲間孝廉為妾,殆先適陳卧子。」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第三章,專述「河東君與『吳江故相』及『雲間孝廉』之關係」云:「至於陳卧子,則以文雄烈士,結束明季東南吳越黨社之局,尤為曠世之奇才。後世論者,往往以此推河東君知人擇婿之卓識,而不知實由於河東君之風流文采,乃不世出之奇女子,有以致之也。」海虞:古縣名。即今江蘇常熟。蠟屐:塗蠟的木屐。古人出遊山水,常穿蠟屐。次句寫柳如是初識錢謙益。錢謙益為常熟人。字受之,號牧齋。明萬曆進士。崇禎初官禮部侍郎,弘光時為禮部尚書。清兵南下,迎降。汪然明與柳如是通信之時,柳如是已被迫離開陳子龍,生活彷徨無著。崇禎十三年庚辰冬十一月,乘舟至虞山訪錢謙益。其《致汪然明尺牘》第三十通云:「弟小草以來,如飄絲霧,黍谷之月,遂躡虞山。南宮主人,倒屣見知;羊公謝傅,觀茲非渺。……弟方耽蠟屐,或至閣梅梁雪,彥會可懷。」直至十四年六月,錢、柳始結於松江舟中。②「汪倫」二句:汪倫老去,風情猶在。究竟是出山還是退隱,一再商量,實在最令人苦惱。汪倫:李白《贈汪倫》詩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此以指汪然明。錢謙益《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銘》謂然明「熱腸俠骨」,「西陵油壁之妓,北里雪衣之女,靡不擎箱捧席,傾囊倒庋。」可見其「風情」。出處:出山與退隱。惱公:惱人。李賀有《惱公》詩。兩句寫汪然明與柳如是的關係。汪氏友人林雲鳳《汪然明以柳如是尺牘並湖上草見貽口佔二絕》詩首句即云:「汪郎元是有情痴。」王志道《春草堂詩集序》又謂汪氏「嘗散千金以濟遊客,客遂俠之」。名士才媛常集於汪氏園中,柳如是亦曾借居其書樓,又借其游舫春遊。柳氏致汪氏書多達三十一通,中時有商量「出處」之語。如第四通云:「某翁願作交甫,正恐弟仍是濯纓人耳。」第五通云:「今弟所汲汲者,亡過於避跡之事,望先生速擇一靜地為進退。」第八通云:「商山之行,亦視先生為淹速爾。」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第四章謂「然明又一次約河東君至杭,為之介紹佳婿」。可見汪、柳之交誼。三幅巾道服自權奇,兄弟相呼竟不疑。①莫怪女兒太唐突,薊門朝士幾鬚眉!②原註:顧雲美摹河東君初訪半野小相作男子服,此《尺牘》與汪然明者,皆自稱曰「弟」。【注釋】①「幅巾」二句:河東君戴著幅巾,穿著道服,實在是奇譎非凡。男女之間以兄弟相呼,竟然彼此無猜。幅巾:古代男子以整幅細絹裹頭的頭巾。道服:古代男子家居的常服。斜領大袖,四周鑲邊的長袍。權奇:奇譎。有智謀。顧苓《河東君傳》:「(柳如是)游吳越間,格調高絕,詞翰傾一時。嘉興朱治為虞山錢宗伯稱其才。宗伯心艷之,未見也。崇禎庚辰冬,扁舟訪宗伯,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口便給,神情灑落,有林下風。」又:「為人短小,結束俏利,性機警,饒膽略……倜儻好奇,尤放誕。」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第四章:「河東君感慨激昂,無閨房習氣。其與諸名士往來書札,皆自稱『弟』。又喜著男子服裝。」②「莫怪」二句:不要怪女子的行為太過唐突,看看北京中的朝士有幾個是真正的鬚眉男子。薊門:代指北京。柳如是男服過訪錢謙益於半野堂,在當時是有逾常軌之事,故時流亦頗有微辭。靜安以此反諷入民國做官的「朝士」。題漢人草隸磚(二首)此詩末作者題記云:「漢人草隸『急就』、『』二專,其一藏吾邑鄒景叔大令家,其一不知藏誰氏。雪堂以拓本見遺,裝成,漫題二絕句。時辛酉季冬醉司命日,嚴寒,永觀堂炙硯書。」醉司命日,即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為年終祭灶神之日。此詩作於1922年1月21日。漢人草隸磚刻,書體雄放蕭散,欹正大小不一,是研究漢代草書的重要文物。急就,指《急就章》,又名《急就篇》。為古代字書,漢史游作。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謂其「凡三十二章,雜記姓名、諸物、五官等字,以教蒙童。急就者,謂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求焉。」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鄒景叔,名壽祺,號道廬。海寧人。一草隸三行文廿四,誰將令適作書材?①全章六十三言在,如見敦煌筆札來。②原註:敦煌所出漢人手書木簡,有急就篇百餘字,惟首章獨全。【注釋】①「草隸」二句:草隸共三行二十四字。是誰人把這磚塊作為書寫的料材?草隸:此指帶有隸意的草書。現出土的漢代草書,皆為草隸。三行文廿四:「急就」殘磚,洛陽出土。殘留三行,共廿四字。王壯弘《增補校碑隨筆》:「急就章磚,草隸。曾歸鄒景叔,原石今在日本。」今存「急就奇觚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廿四字。「少」字後有「誠」字殘缺,或釋作廿五字。令適(língdí玲嫡):磚瓦。《詩?陳風?防有鵲巢》:「中唐有甓。」毛傳:「甓,令適也。」令適,亦作「瓴。」②「全章」二句:漢簡中《急就篇》全章六十三字都完好無缺,如見到當年敦煌的筆札。「全章」句:《急就篇》首章共九句六十三字。敦煌漢簡《急就篇》,現僅存百餘字。王國維《校松江本急就篇序》:「古字書自《史籀》、《蒼頡》、《凡將》三書既佚,存者以《急就》為最古……歲在甲寅,上虞羅叔言參事刊行敦煌所出木簡中,有漢人隸漢《急就》百餘字。」「第一簡為觚形,三百書第一章六十三字全。」二不教非種生我土,要使良苗得藉根。①蔡癸勝之書總逸,農家言向紡專存。②【注釋】①「不教」二句:不要讓異種生在我的田地上,要使良苗得以生根成長。非種:異株,劣種。《史記?齊悼惠王世家》:「章曰:深耕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而去之。」②「蔡癸」二句:蔡癸和勝之的著作都已亡逸,農家的言論卻在紡磚中保存。蔡癸:漢宣帝時農官。邯鄲人。《漢書?食貨志四》:「蔡癸以好農使勸郡國,至大官。」《漢書?藝文志十》:「《蔡癸》一篇。宣帝時,以言便宜,至弘農太守。」已佚。清人馬國翰輯有《蔡癸書》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輯佚書》。勝之:勝之。漢成帝時為議郎,升為御史。《晉書?食貨志》:「昔漢遣輕車使者勝之督三輔種麥,而關中遂穰。」《漢書?藝文志十》載有《勝之》十八篇,已佚。清人洪頤煊、馬國翰等從《齊民要術》及《太平御覽》等書中輯成《勝之書》二卷,王仁俊又輯得佚文一卷。為我國現存較早的一部重要農書。農家:戰國時諸子百家之一。《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為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紡專:紡磚。此指鎮定紡車之磚。作者篇末題記中的「」,為殘磚所餘之字。此磚有農作物之名,故有末句之論。張母桂太夫人真贊壬戌四月作於1922年5月。張母,張鈞衡之母,卒於是年3月。靜安受鈞衡之囑,為張母之畫像作贊詩。張鈞衡,字石銘、石民,號適園。浙江吳興南潯人。鹽商。幼年喪父,母桂氏撫養成人。與劉翰怡、蔣孟合稱江左藏書三大家。洪範九疇五皇極,曰好德錫之福。①吾黨張仲最孝友,有母八旬仁者壽。壽富康寧五福偕,芝蘭玉樹羅庭階。②應身解化亦偶然,歸處應是兜率天。③【注釋】①「洪範」二句:上天賜下的九條大法中,其五是建立準則。喜好道德的人,天賜之福。洪範:《尚書》有《洪範》篇。洪範,意為大法。九疇:九類。《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皇極:皇,大。極,至高無上。《洪範》謂建用皇極,即建立最高的原則。曰好德:《書?洪範》:「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同「攸」。攸好德,喜好上天所訂的道德準則。錫:賜。《書?洪範》:「曰予攸好德,汝則錫之福,時人斯其惟皇之極。」②「吾黨」四句:我的朋友張子最為孝友,有老母年過八十,仁者故能長壽。壽、富、康寧,五福齊全,子子孫孫如芝蘭玉樹,羅列於階前。吾黨:猶言吾輩、吾儕。稱自己朋友。孝友:事父母孝順,對兄弟親愛。《詩?小雅?六月》:「侯誰在矣,張仲孝友。」毛傳:「張仲,吉甫之友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仁者壽:謂有仁德者長壽。《論語?雍也》:「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邢疏:「言仁者少思寡慾,性常安靜,故多壽考也。」芝蘭玉樹:比喻優秀的子弟。《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問諸子:『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鈞衡子乃熊、孫珩,均為鑒藏家。③「應身」二句:如今這位菩薩化身得到解脫,也是偶然之事,歸宿之處應是高高的兜率天。應身:指佛、菩薩的化身。佛、菩薩為解救眾生,化身人世。解化:解脫轉化。死之諱詞。兜率天:佛教謂天分許多層,第四層為兜率天,天上眾生所居之處。梁溪高仲均兄弟以其先德古愚先生事實屬題為書一絕壬戌梁溪,即今江蘇無錫。高仲均兄弟以其父的事迹徵求題詠。靜安此詩雖是應酬之作,然拳拳厚意,可見作者對後學的關切之情。學成名母今比之,方識高家兄弟賢。①珍重東林舊家世,惠山長有在山泉。②【注釋】①「學成」二句:有人學成之後而想要直稱母親的名,如今與之相比,便知高家兄弟的賢孝。名母:直稱母親的名。《戰國策?魏策三》:「宋人有學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子學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賢者,無過堯舜,堯舜名;吾所大者,無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賢不過堯舜,母大不過天地,是以名母也。』」上句謂世風浮薄,下句謂高家兄弟賢孝,想使父親名留後世而以其事迹命人題詠。②「珍重」二句:希望你們能珍惜像東林黨人那樣的舊家世———好比惠山長有清澈的在山泉水!東林:明末的東林黨。萬曆年間,吏部郎中顧憲成革職還鄉,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譏評朝政。名流高攀龍等與之呼應,名聲大著,被稱為東林黨。天啟年間,東林黨人受到宦官魏忠賢的嚴酷迫害。惠山:山名。在無錫西郊。惠山泉水清美,被稱為「天下第二泉」。在山泉:「杜甫《佳人》詩:「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兩句勉勵高氏兄弟繼承清白的家風。題西泠印社圖(二首)西泠印社為中國近現代研究篆刻的學術團體。社址在杭州西湖孤山。光緒三十年(1904),由篆刻家丁仁、葉銘、玉、吳隱等倡議發起,至1913年正式成立。其宗旨為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吳昌碩為首任社長,繼任者為著名學者馬衡。作於1922年。一踏弩飛雲事事新,行都社事記紛綸。①如今百技都銷歇,管領湖山屬印人。②【注釋】①「踏弩」二句:宋代的踏弩社、飛雲社等樣樣新奇,行都臨安的結社之事記載紛紜。踏弩:南宋吳自牧《夢粱錄?社會》:「武士有射弓踏弩社,皆能攀弓射弩,武藝精熟。射放嫻習,方可入此社耳。」飛云:南宋周密《武林舊事?社會》載有「齊雲社」、「遏雲社」,為蹴球、唱賺之社。行都:指臨安。南宋以臨安(今杭州)為行都。意為臨時的都城,政府暫駐之都。社事:周密《武林舊事》中記載臨安的社事甚多。如緋綠社(雜劇)、齊雲社(蹴球)、遏雲社(唱賺)、同文社(耍詞)、角社(相撲)、清音社(清樂)、錦標社(射弩)、錦體社(花綉)、英略社(使棒)、雄辯社(小說)、翠錦社(行院)、繪革社(影戲)、淨髮社(梳剃)、律華社(吟叫)、雲機社(撮弄)等,皆為民間會社。②「如今」二句:如今這些百戲伎藝都已經衰落銷亡,領受美好湖山的就只有印人了。百技:《夢粱錄》及《武林舊事》有「百戲伎藝」、「諸色伎藝人」等節,列舉南宋杭州種種技藝可參看。管領:領受、領略。二把臂龍泓共入林,缶翁圖像寫倭金。①何由更復吾丘魄,湖水西泠深復深。②【注釋】①「把臂」二句:吳缶翁可與龍泓山人一起把臂入林,日本人也出錢鑄成他的銅像。把臂入林:相互握著手臂進入山林。因以指彼此心領神會,趨於同一境界。《世說新語?賞譽》:「謝公道豫章: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龍泓:丁敬(1695—1765)。清代篆刻家,字敬身,號硯林、鈍丁、龍泓山人等。錢塘(今杭州)人。為西泠八家之一。丁敬為浙派篆刻的開創者,風格清剛朴茂,古趣盎然。後丁輔之從九曜山得人狀巨石,因造丁龍泓像。缶翁:吳昌碩(1844—1927)清末民初畫家、篆刻家。名俊卿。別署缶廬。浙江安吉縣人。其篆刻兼師丁敬、鄧石如、吳熙載、趙之謙諸家,自成一格,得渾樸古拙之趣。有《缶廬印存》等。《蕭箋》云:「西泠印社創立伊始,日本學人高田忠周輩紛請加入,並鑄吳昌碩銅像置社中。」按,造像者為日人朝倉文夫。②「何由」二句:怎能招返吾丘衍的精魄?只見到西泠外深深的湖水!復:招魂。《儀禮?士喪禮》「復者一人」鄭玄註:「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吾丘:吾丘衍(1272—1311)元代學者、篆刻家。字子行,號貞白。浙江龍游(一說開化)人。家錢塘。嗜古學。隱居不仕。以玉筋篆入印,一矯唐宋以來篆刻積弊。後以無故被逮,義不受辱,投水死。著有《學古編》等。其《三十五舉》一文尤為篆刻家必讀者。兩句追懷吾丘衍。靜安詩中多次表彰投水死節者,當有深意。夢得東軒老人書醒而有作時老人下世半歲矣癸亥1922年11月21日(十月初三)沈曾植病歿於上海寓所海日樓,年七十三。靜安哭之慟,為撰輓聯曰:「是大詩人,是大學人,是更大哲人,四照炯心光,豈謂微言絕今日;為家孝子,為國純臣,為世界先覺,一哀感知己,要為天下哭先生。」並親為料理刊行遺作事宜。次年4月16日,蒙古升允薦靜安為溥儀之師,被命在南書房行走,靜安隨即赴北京,於6月4日「覲見即到差」。此詩當作於被命之後。夢得沈曾植之書,書中細字密意,傳達天帝遠大的謀劃,靜安此時的心情可知矣。彌天海日翁,馭氣歸混茫。天上信差樂,且莫睨舊鄉。①峨峨帝釋宮,修羅場。人事日潰,蒿目無乃創。②平生憂世淚,定溢瑤池觴。幽明絕行理,有命那得將。③昨宵忽見夢,發函粲琳琅。細書知意密,一牘逾十行。④古意備張索,近勢雜倪黃。且喜得翁書,遑問人在亡。⑤儻有謨告,不假語巫陽。倉皇未卒讀,鄰雞鳴東窗。欹枕至天曙,涕泗下沾裳。⑥【注釋】①「彌天」四句:這位志氣高遠的海日翁,如今乘雲馭氣歸於混茫。在天上應能得到快樂,那就不要回顧舊鄉了。彌天:滿天,極言其偉大。此喻其志氣高遠。馭氣:駕馭雲氣。差:比較。睨舊鄉:《楚辭?離騷》:「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王逸註:「升天庭,據光曜,不足以解憂,猶顧視楚國,愁且思也。」錢仲聯《夢苕詩話》謂此四語「極鬱勃蒼涼之致」。②「峨峨」四句:帝釋的宮殿是多麼巍峨,而人間卻像修羅場那麼污濁。人事一日比一日昏聵,放眼時局恐怕也會感到痛苦。帝釋:帝釋天。佛教三十三天之主,為護法神之一。居須彌山頂善見城。(xī吸):形容眾口附和、詆毀誹謗。修羅場:古印度神話中惡神修羅與帝釋戰鬥的場所。比喻慘酷的環境。詩中以指在軍閥混戰中苦難深重的中國。(wéi圍)潰:昏亂胡塗。蒿目:「蒿目時艱」之略。蒿目,放眼遠望,只見時局艱難。無乃:恐怕。創(chuāng瘡):傷痛。③「平生」四句:平生憂世的淚水,定然流滿瑤池的酒杯。陰間和陽間本斷絕往來,即使有指示也不能送到。幽明:陰間與人間,鬼與人。唐元稹《江陵三夢》詩:「平生每相夢,不省兩相知。況乃幽明隔,夢魂徒爾為?」行理:使者。指傳書的人。將:持。④「昨宵」四句:昨夜忽然做夢,打開來函只見珠玉琳琅。從細寫的字中知道用意的深密,一張信紙超過十行。粲琳琅:形容字如美玉般光輝。⑤「古意」四句:書法上備有張芝、索靖的古意,也雜有倪元璐、黃道周的體勢。真高興得到老人的來書,哪來得及詢問人的存亡。張索:張,張芝,東漢書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善章草。三國韋誕稱之為「草聖」。索,索靖(239—303)。西晉書法家。敦煌人。張芝的姊孫。善章草。沈曾植亦善章草,書風古樸奇崛,故詩中以張、索作喻。勢:體勢。倪黃:倪,倪元璐(1593—1644)。明末書法家。浙江上虞人。善行草,靈秀超逸,尤多異態新理。黃,黃道周(1585—1646),明末書法家。福建漳浦人。善書,峭厲方勁,別具面目。沈氏書法受倪、黃影響極大。其欹仄方折之處,實兼二家之長。⑥「儻有」六句:假如天帝有遠大的謀劃相告,就不必借巫陽來傳達了。倉皇之間未能卒讀,鄰家的雞已在東窗啼叫。靠著枕頭直到天亮,眼淚流下沾濕了衣裳。謨(xūmó吁模):大謀。宏偉遠大的謀劃。《詩?大雅?抑》:「謨定命,遠猶辰告。」假:借。巫陽:古代傳說中的女巫。《楚辭?招魂》:「帝告巫陽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魂魄離散,汝筮予之。」王逸註:「女曰巫,陽,其名也。」沈曾植一直念念不忘復辟之事,「謨」,當指此。題齋少保獨立蒼茫自詠詩圖卷齋,耆齡之號。耆齡字壽民,誠勛之子,清末曾任馬蘭鎮總兵,時為溥儀宮中總管內務府大臣。「獨立蒼茫自詠詩」,為杜甫《樂遊園歌》末句。靜安借題圖以抒發其家國盛衰之感。作於1923年。一森爽高原漢樂游,都人宴賞日無休。①城南車馬知多少,誰會蒼茫一段愁。②【注釋】①「森爽」二句:這森疏而爽豁的高原是漢代的樂游苑,當時京城的人在這裡飲宴賞玩日日無休。森爽:森疏爽豁。杜甫《樂遊園歌》:「樂游古園森爽。」樂游:古園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南郊。秦時為宜春苑,漢宣帝改建為樂游苑,為都人遊覽勝地。②「城南」二句:城南中遊人的車馬不知多少,誰能領會杜甫獨立蒼茫時的那種深愁!杜甫《樂遊園歌》郭知達注云:「其地回望寬敞,每三月上巳、九月重陽,士女咸就此祓禊登高。幄幕雲布,車馬填塞,紅映日,馨香滿路。」又,葉燮《原詩》:「終之以『獨立蒼茫』,此其胸襟之所寄託何如也。」二許身稷契庸非拙,到眼開天感不勝。①惟有司勛知此意,來原上望昭陵。②【注釋】①「許身」二句:杜甫希望能「許身稷契」,豈非計拙,經歷過開元、天寶時代,自然不勝傷感。許身稷契: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禺,竊比稷與契。居然成落,白首甘契闊。」參見《坐致》詩「坐致」二句注。開天:開元、天寶。唐玄宗年號。開、天為唐朝全盛之時,杜甫親眼見到唐皇朝由盛變衰,故所感尤深。②「惟有」二句:只有杜司勛能了解此意,他來到樂游原上眺望昭陵。司勛:唐詩人杜牧,曾為司勛員外郎。人稱「杜司勛」。李商隱《杜司勛》詩:「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qiè挈)來:猶言「來」。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在今陝西醴泉縣九山。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葉夢得《石林詩話》云:「此蓋不滿於當時,故末有『望昭陵』之句。」唐太宗是創業守成的英主,決非玄宗所能比的。題御筆雙鴝鵒癸亥作於1923年。靜安入直南書房,得溥儀「加恩賞給五品銜,並賞食五品俸」,上午至宮中,下午則在寓自課,事務清閑。作為御用文人,不免作應制之詩。一年中先後題圖十餘首,這些詩作,皆如靜安在《文學小言》中所批判的「文繡的文學」、「鋪綴的文學」,「不足為真文學也」。一位傑出的詩人,竟淪為詩歌製作者,真令人扼腕嘆息。百種能言數穴禽,來枝上語秋深。①一從棲息丹山後,學得軒台鸞鳳音。②【注釋】①「百種」二句:千百種能叫的動物中,先要數到穴禽,它在秋深時候卻來到枝頭歌唱。穴禽:巢於樹穴的禽鳥。指鴝鵒。鴝鵒,亦作「鵒」,即八哥。②「一從」二句:自從它棲息在丹山之後,便學會軒台上鸞鳳之音了。丹山:丹穴之山,傳說中鳳凰棲止之地。《呂氏春秋?本味》:「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沃民所食。」《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軒台:軒轅之台。《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有軒轅之台。」靜安此時,是否認為自己亦已如能言之鴝鵒,棲于丹山,學得鸞鳳的鳴聲呢?末兩句可見其得意之情,溢於言表。題紹越千太保先德夢跡圖(二首)紹英,字越千。滿州鑲黃旗人。馬佳氏。紹英之祖寅,歷任盛京禮部侍郎、盛京將軍,成都、綏遠城將軍,左部御史兼都統,工部尚書等職。父寶,官兵部侍郎、山海關副都統。紹英於宣統間任度支部侍郎,辛亥革命後,為溥儀宮中的內務府大臣。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把紹英稱為「恭順」、「出名的膽小怕事的人」。紹英家世煊赫,靜安題其父《夢跡圖》,緬懷前輩的功業,亦寄寓前塵如夢的傷感。先德:稱別人的父親。作於1923年。一富平公子逐星槎,蘭省仙郎走傳車。①歷盡緣邊知塞,更便劇郡理紛。②時清右輔多殊政,事去東京感夢華。③好作《雪鴻圖記》看,未容佳話擅東家。④【注釋】①「富平」二句:這位富平侯公子曾隨星槎青雲直上,在秘書省當過清貴的郎職又乘傳車到各處任官。富平:《漢書?張安世傳》載,張安世少時以父任為郎,後歷居要職,封為富平侯。其子孫皆嗣爵貴顯。星槎:往來於天河的木筏。見《天寒》詩「駕得靈槎」二句注。「逐星槎」,喻進入朝廷。蘭省:又稱蘭署、蘭台。指秘書省。《唐六典》載,漢御史中丞掌蘭台秘書圖籍,故歷代建台省,秘書與御史為鄰。仙郎:郎的美稱。傳(zhuàn囀)車:古代驛站的專用車輛。兩句寫寶出身貴家。②「盡歷」二句:歷盡各地邊境得知險要之處,還掌管大郡處理繁重的政務。劇郡:大郡。政務繁劇之州郡。紛(lá拿):紛雜,繁亂。兩句寫寶的歷官。③「時清」二句:時勢清平,身為右輔自多優良的政績。如今事過境遷,想起京城往事,深感如同一夢。時清:寶為官在號稱「中興」的同治年間,故云。右輔:漢代右內史的別稱。此指皇帝親近的高官。寶於同治八年至十二年任兵部右侍郎。東京感夢華:東京,北宋都城汴京。宋孟元老在汴京淪陷後,避難江左,作《夢華錄》,追憶東京舊事,表現了對故國太平盛世的懷念。夢華,用《列子》黃帝夢遊華胥語意。見下首詩注。④「好作」二句:這也可作《雪鴻圖記》來看,不讓別人專擅這一段佳話。雪鴻圖記:指《鴻雪因緣圖記》,滿族大臣麟慶撰。記載個人親歷之事,並附圖八十幅。劉聲木《萇楚齋五筆》卷七:「長白麟見亭河督慶,撰《凝香室鴻雪因緣圖說》三集,每集二卷,道光丁未七月,子崇實等揚州重刊本,圖畫極精工,文字亦雅飭。」「雪鴻」,語本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因以雪鴻比喻往事的痕迹。東家:東鄰。指麟慶。麟慶曾任南河河道總督,其子崇實曾為成都將軍、盛京將軍,與寅的歷官相似。二萬石溫溫父子同,牧丘最小作三公。①補天事業崎嶇後,憂國情懷鬢髮中。②恩澤一門今自厚,承平百態昔偏豐。③披圖漫作華胥感,會見扶陽繼祖風。④【注釋】①「萬石」二句:萬石君謙和溫厚,父子情性相同;牧丘侯是諸子中最小的,也作了三公。萬石:萬石君。《史記?萬石張叔列傳》載,漢初大臣石奮,為太子太傅,「奮長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慶,皆以馴行孝謹,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集其門。』號奮為萬石君。」溫溫:謙和貌。牧丘:萬石君少子慶,封為牧丘侯,任丞相。三公: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兩句以萬石君父子設喻。以石慶喻紹英。紹英之兄紹祺,官理藩院尚書;紹,官山西布政使、駐藏大臣。②「補天」二句:經歷許多崎嶇曲折,仍堅持這補天的事業。憂國的情懷,已見於那斑白的鬢髮之中。補天:用女媧補天的典故。謂清朝雖亡,紹英還為溥儀的小朝廷張羅辛苦。③「恩澤」二句:如今皇上對您的一家猶是恩深澤厚,而昔日承平時的種種情況寫在圖中更顯得多采多姿。上句謂溥儀倚重紹英。紹英與耆齡二人是溥儀小朝廷的主管,掌握內廷庫藏,權力頗大。下句寫圖中所見的承平百態。④「披圖」二句:披覽這圖畫時不要有華胥一夢之感了,將要看到扶陽侯能繼承祖先的遺風。華胥《列子?黃帝》:「晝寢而夢,游於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扶陽:指西漢大臣韋賢。漢宣帝時為丞相,封扶陽侯。《漢書?韋賢傳》載:「韋賢字長孺,魯國鄒人也。其先韋孟,家本彭城,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孫王戊。」又載韋賢「少子玄成,復以明經歷位至丞相」。末句謂紹英將繼承祖風,發揚光大。題御筆牡丹(九首)作於1924年2月。組詩九首,以詠牡丹圖為題,善頌善禱。《趙譜》列於癸亥(1923)年作,然觀第九首「履端」、「甲子貞餘」之語,似當為甲子年元日後作。一大鈞造物無時節,畫出姚黃曆歲寒。①不數城南崇效寺,一年一度倚闌看。②【注釋】①「大鈞」二句:天地創造萬物不分時節,畫出之姚黃名花能經歷歲寒。大鈞:指天地、自然。《文選?賈誼〈鳥賦〉》:「大鈞播物兮,無垠。」李善註:「如淳曰:陶者作器於鈞上,此以造化為大鈞。」姚黃:牡丹的名種。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花釋名第二》:「姚黃者,千葉黃花,出於民姚氏家。……錢思公嘗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為王。』」兩句稱頌皇帝畫花,如天地造物,且能不拘時節,春日的牡丹可在嚴冬盛放。②「不數」二句:城南崇效寺的牡丹簡直算不了什麼———它只能一年一度讓人倚闌而看。崇效寺:在北京宣武門外白紙坊。建於元至正年間。牡丹盛美,清末文人多為賦詠。徐珂《清稗類鈔》:「京師崇效寺花事最盛……光緒中以牡丹名。」二摩羅西域競時妝,東海櫻花侈國香。①閱盡大千春世界,牡丹終古是花王。②【注釋】①「摩羅」二句:摩羅花在西域只競作入時之妝,櫻花在東海日本又誇作什麼國香。摩羅:百合花的別名。《廣群芳譜》卷四七:「百合,一名摩羅。春生。」櫻花:花名。為日本的國花。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八三:「宴罷紅雲歌絳雪,東皇第一愛櫻花。」自註:「櫻花,五大部洲所無。有深紅,有淺絳,亦有白者,一重至八重,爛漫極矣……東人稱為花王。」侈:誇大。②「閱盡」二句:看盡了大千世界中春天所有的花,牡丹千年萬代始終是真正的花王!終古:久遠。自古以來。花王:花中之王。見上首注。三欲步元輿賦牡丹,品題國色本來難。①眾仙舞罷霓裳曲,倦倚東風白玉闌。②【注釋】①「欲步」二句:本想追步舒元輿作牡丹之賦,可是要品評這國色天香本來就是件難事。元輿:舒元輿(789—835)唐文學家。婺州東陽(今屬浙江)人。所撰《牡丹賦》云:「我按花品,此花第一。脫落群類,獨佔春日。」國色:唐李正封《賞牡丹》詩:「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謂為一國中最美者。②「眾仙」二句:好比那眾仙女舞罷《霓裳羽衣曲》,帶著倦意在東風中倚著白玉闌干。霓裳曲:指《霓裳羽衣曲》。相傳為唐玄宗游月宮密記仙女之歌歸而作曲,並為《霓裳羽衣舞》。末句暗用李白《清平調》「沉香亭北倚闌干」意。四唐人競買洛城,籬護泥封得幾旬?①一自天工施點染,畫堂常作四時春。②【注釋】①「唐人」二句:唐人爭著在洛陽城邊買回牡丹花,又用竹籬保護,用泥土培封,能保存得多少天呢?洛城:指洛陽。(yīn因):城曲,城隅。陸遊《天彭牡丹花品序》:「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籬護泥封:歐陽修《風俗記》:「洛陽之俗,大抵好花……以泥封裹,用軟土擁之;以箬葉作庵子罩之,不令見風日。」②「一自」二句:自從天工略施點染之後,畫堂上一年四季都是春天了。天工,本指天的職司,詩中指皇帝的作為。點染:指繪畫。二句意謂畫堂上掛著牡丹花畫幅,則四季皆春。五扶疏碧蔭護瓊姿,不怕風狂雨妒時。①俗諺總歸天冶鑄,牡丹多仗葉扶持。②【注釋】①「扶疏」二句:綠葉扶疏護持著這美玉般的牡丹,不怕狂風猛雨的侵害。風狂雨妒:意謂風雨妒忌春花的美艷而摧殘之。②「俗諺」二句:俗諺說:「牡丹雖好,還要綠葉扶持」,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天工陶冶製作。天冶鑄:天,指皇帝。冶鑄,喻繪畫。所引俗諺見《金瓶梅詞話》第七十六回。又,《紅樓夢》第一一?回「還要」作「全仗」。六紅梅未吐臘梅陳,數朵瓊雲點染新。①天與人間真富貴,來迎甲子歲朝春。②【注釋】①「紅梅」二句:紅梅還未開臘梅又已謝,幾朵美玉般的牡丹花,經天工點染分外鮮新。瓊云:喻牡丹之美盛。②「天與」二句:上天給與人間真正的富貴,來迎接甲子年元旦的春光。真富貴:牡丹花向被稱為「富貴花」,皇帝所畫的牡丹更是「真富貴」了。甲子:陰曆干支紀年,此甲子年即1924年。歲朝:陰曆正月初一。即1924年2月5日。七俯者如思仰者悅,古人體物有餘工。①不須更誦元輿賦,盡在丹青造化中。②【注釋】①「俯者」二句:低垂的好像在思索,仰起的好像很快樂。古人摹狀事物實在是十分工緻的。上句語本舒元輿《牡丹賦》:「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訣,忻者如語,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悅。」靜安易「愁」為「思」,殆不欲在「御筆」花卉上題上不歡愉的字眼。體物:描述事物。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②「不須」二句:不須再吟誦舒元輿的賦了———一切都在圖畫中表現出來了。造化:本指大自然的創造化育,詩中以此喻溥儀的「御筆」,可謂極歌頌之能事了。八天香國色世無倫,富貴前人品未真。①欲識和平豐樂意,玉階看取此花身。②【注釋】①天香」二句:牡丹花這天香國色,世間沒有別的花可相比,前人把它看成是「富貴花」,品評未能真確。天香國色:見第三首「欲步」二句注。富貴:宋周敦頤《愛蓮說》:「牡丹,花之富貴者也。」②「欲識」二句:要想知道「和平豐樂」之意,可在玉階上看看這花的容姿。豐樂:富饒安樂。九履端瑞雪兆豐年,甲子貞餘又起元。①天上偶然閑涉筆,都將康樂付垓埏。②【注釋】①「履端」二句:元日天降瑞雪預兆著豐年,在「貞」下又再起「元」,換成了新的甲子。履端:《左傳?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杜預註:「步歷之始,以為術之端首。」履端,本指年曆推算之始。此指正月初一。貞餘起元:《易?乾》:「元、亨、利、貞。」明人李贄《四書評?論語?子罕》:「貞下起元,如環無端。」古人以元、亨、利、貞為四德,象徵東、南、西、北四方,春、夏、秋、冬四季。貞餘起元,意謂冬天過後是春天的開始,表示天道人事循環往複,剝極必復,否極泰來,事物到了盡頭又會有新的開始。詩中用此,對新的一年充滿希望。②「天上」二句:皇帝偶然有暇提筆作畫,便把安寧快樂送到地角天邊。天上:指皇帝。垓埏(gáiyán該延):天地的邊際。《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引《封禪文》:「上暢九垓,下八埏。」九垓,九重之天;八埏,地之八際。題御筆花卉四幅(四首)溥儀又涉筆作畫,寫了幾幅花卉,靜安奉命題詩,了無新意。四詩當作於1924年春初。一妙絕葩經一字?,懸知體物古來工。①倚天照海春無限,盡在丹青造化中。②碧桃【注釋】①「妙絕」二句:在《詩經》中用一個「?」字來形容桃花,實在妙極了。可想知古人描述事物的工緻。葩(pā芭):花。?:艷麗。《詩?召南?何彼?矣》:「何彼?矣,華如桃李。」②「倚天」二句:它倚著高天,照耀大海,春色無限,這一切,全都在皇上的丹青化育之中了。此詩詠碧桃,竟與《題御筆牡丹圖》第七首有兩句相同。寫應制詩,無真情實感,靜安亦才盡耶?二萬種?花著意開,紛紛桃李盡輿台。①俯思仰悅饒姿態,總被層霄雨露來。②牡丹【注釋】①「萬種」二句:萬種?麗的春花特意盛開,那些桃花、李花紛紛都成了奴僕。輿台:古代分十等人,輿為第六等,台為第十等。因以泛指奴僕。蘇軾《梅》詩:「天教桃李作輿台。」②「俯思」二句:牡丹花低垂的像在思索,仰起的好像很快樂,真是多姿多態。因為它們都曾沾過天上雨露之恩。俯思仰悅:見《題御筆牡丹圖》第七首「俯者」二句注。層霄雨露:指皇帝的恩澤。三葉密花繁意不勝,諸天纓絡掛層層。①可知青李來禽種,未抵開南日給藤。②藤蘿【注釋】①「葉密」二句:柔弱的藤蘿上葉密花繁意似不勝,有如諸天神的纓絡層層披掛。諸天:指佛教護法的眾天神。佛經謂欲界六天,色界四禪十八天,無色界四處四天,以及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合稱諸天。纓絡:以珠玉等寶物串成戴於頸項上的飾物。《南齊書?東南夷傳》:「王服天冠如佛冠,身被香纓絡。」②「可知」二句:人們可曾知道青李、來禽的品種,還比不上開南的日給藤。來禽:又名林檎、文林果、花紅。今稱沙果。或謂其果味甘,能招來眾禽,故名。開南:古地名。在今雲南省大理市南。日給藤:日給,藤本植物名。《太平御覽》卷九七?引三國魏杜恕《篤論》:「日給之華與相似也,結實而日給零落。」二語本王羲之《十七帖》:「青李、來禽、櫻桃、日給滕,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唐李綽《尚書故實》:「王內史書帖中有《與蜀郡守朱書》,求青李、來禽、日給藤子。」四小山叢桂東籬菊,更寫幽花著海棠。①天上原無秋氣感,橫汾詞句似宣房。②桂菊海棠。【注釋】①「小山」二句:繪畫了淮南小山賦中的叢桂和陶淵明詩中東籬的菊花,再寫出幽雅的海棠花。小山:淮南小山。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其《招隱士》賦云:「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東籬菊:晉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②「天上」二句:天上本來就沒有什麼悲秋之感,看那橫渡汾河所作的詩真是漢武帝的大手筆啊!天上:指皇帝。秋氣感:傷秋之感。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橫汾詞句:指漢武帝的《秋風辭》。西漢元鼎四年(前133)秋,武帝幸河東郡,於汾陰祭后土之神,泛舟橫渡汾河,與群臣飲宴,作《秋風辭》云:「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此喻溥儀之作。宣房:漢代宮名。《史記?河渠書》載,西漢元、光年間,黃河決口於瓠子,漢武帝親臨決口處,發卒數萬人,並命群臣負薪以填。功成,築宮其上,名為宣房宮。本詩中以代指漢武帝。南書房太監朱義方索題所藏陳子礪學使內直時畫冊靜安為小皇帝題詩,為「內務府大臣」題詩,甚至不能拒絕一個卑微的太監索題。他背離了「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的真正的文學主張了。陳子礪(1855—1930)名伯陶。廣東東莞人。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曾任江寧學使、布政使。東莞五忠書甫就,南州一老鬢成絲。①干戈滿眼江湖迥,應憶揮毫朵殿時。②【注釋】①「東莞」二句:才寫成了《東莞五忠傳》,在南方那位老人家已雙鬢成絲。東莞五忠:陳伯陶撰有《明季東莞五忠傳》二卷,記明末東莞人袁崇煥、陳策、蘇觀生、張家玉、陳象明等五人事迹。五人皆參與抗清行動,卒以身殉,故邑人稱曰「五忠」。南州一老:陳伯陶在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後復移居香港九龍,自號「九龍真逸」。著有《瓜廬文剩》、《瓜廬詩剩》、《勝朝粵東遺民錄》等。②「干戈」二句:如今滿眼乾戈,江湖遠隔,還應記得當年在朵殿揮毫的情景。朵殿:大殿的東西側堂,如耳朵於首之兩旁,因稱朵殿。楊留六十壽詩(二首)楊鍾羲(1864—1939),原名鍾廣,名子勤,芷晴,又字庵,號留、雪橋。漢軍正黃旗人。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授編修,歷官江寧知府。辛亥革命後,寄居上海,讀書著述。有《聖遺詩集》、《雪橋詩話》等。此詩為賀壽而作,讚美楊氏的道德文章,並以效忠小朝廷共勉。楊鍾羲生於同治三年七月十一日(1864年8月11日)。《趙譜》編於癸亥。一北扉新命忝同除,南經年憶卜居。①久嘆道存溫雪子,復驚文似漢相如。②日躔龍尾春方永,夕課蠅頭眼未疏。③詩話文經無恙在,天教野史作官書。④【注釋】①「北扉」二句:我有幸能跟您同奉新命為學士,回憶起多年來在上海居住的情景。北扉:北向的門。宋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學士院在禁中,非內臣宣召,無因得入,故院門別設復門,亦以其通禁庭也。又學士院北扉者,為其在浴堂之南,便於應召。」因以「北扉」為學士的代稱。忝:謙詞。有愧於。除:拜官。南(shì逝):南邊的海濱。指上海。卜居:卜宅而居。靜安與楊鍾羲、溫肅、景方旭四人同時被命「著在南書房行走」。靜安在上海時,亦與楊鍾羲有過從。②「久嘆」二句:很久以來,我已嘆息說您像溫雪子那樣自存至道;又驚異您的文章好似漢代的司馬相如。溫雪子:戰國時楚國有道之士。名伯,字雪子。《莊子?田子方》載,溫伯雪子曰:「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後孔子見之而不言,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相如:司馬相如。西漢文學家。字長卿,蜀郡成都人。所作《子虛賦》為漢武帝所賞識,召見,又作《上林賦》,用為郎。③「日躔」二句:日躔於龍尾星宿,春日正長;晚上寫蠅頭小字,眼還未花。日躔:指太陽在黃道上運行。龍尾: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東方蒼龍七宿之末,故稱。北方春天,太陽視運動的度次在龍尾間。詩中用「日」、「龍」字樣,亦暗示楊鍾羲與皇帝親近。④「詩話」二句:您寫的詩話和文經依舊無恙,蒼天真要叫野史成為正式的史書了。詩話:楊鍾羲有《雪橋詩話》十二卷,《續集》八卷,《三集》十二卷,《餘集》八卷。記載有清一代掌故。繆荃孫《雪橋詩話序》云:「由采詩而及事實,由事實而詳制度,詳典禮。……直與劉京叔之《歸潛志》、元遺山之《中州集》相埒。」文經:指《八旗文經》,為楊氏與盛昱合編的八旗人文章總集,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兩句謂楊氏的《詩話》、《文經》,本屬「野史」性質,因其記載翔實,故可視為「官書」。元遺山在金朝亡後,建「野史亭」,編《中州集》、《壬辰雜編》,並欲以野史為官書也。二退食東華日又斜,意園重過一咨嗟。①徵文訪獻都陳跡,昭德春明幾舊家。②垂老復溫銅輦夢,及時且看洛陽花。③與君努力崇明德,牆角西山粲晚霞。④【注釋】①「退食」二句:自東華門退食歸來,已是日斜時候,重過意園,不禁咨嗟嘆息。退食:語出《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朱熹集傳:「退朝而食於家也。」此指退朝後歸家。東華:東華門。宮城東門。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今學士初拜,自東華門入。」亦泛指朝廷。時靜安正寄寓於司法部街東華銀行內。意園:盛昱的園名。盛昱(1850—1899)字伯熙、伯希,號韻蒔。滿州鑲白旗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授編修、官國子監祭酒。曾支持變法運動。有《意園文略》二卷、《郁華閣遺集》四卷。楊鍾羲為盛昱表弟,交往極密。重過意園,盛昱早逝,故不勝咨嗟。②「徵文」二句:當時徵集尋訪文獻之事已成陳跡,在昭德門、春明門外還剩有多少舊家?上句寫楊、盛當年編纂《八旗文經》之事。楊氏畢生搜集八旗文獻,不遺餘力,所輯之書,資料該備。繆荃孫《雪橋詩話序》:「芷晴生長世家,熟諳故事,前與意園同輯《八旗文經》,詩話之作,與文經同。意園本意廣收國朝王公大人碑版,意欲勒成一書而不成。」昭德:北京宮門名。在太和門之左,南向。為侍衛直宿處。春明:古宮門名。此指北京城門。清代貴族多居於各門之內。《日下舊聞考》卷三十七引《八旗通志》:「順治元年,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分列八旗,拱衛皇居。」盛昱所屬的鑲白旗,居朝陽門內。舊家:猶言世家。指世代貴顯的家族、大家。③「垂老」二句:臨老時尚能重溫舊日銅輦之夢,還要及時看遍洛陽之花。銅輦夢:銅輦,太子車飾。李賀《還自會稽歌》:「台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序云:「庾肩吾於梁時,嘗作《宮體謠引》,以應和皇子。及國勢淪敗,肩吾先潛難會稽,後始還家。」詩中以庾肩吾喻楊鍾羲,謂其返回北京,重溫侍奉皇室之夢。洛陽花:牡丹花。指北京中的名花。二句可見靜安此時的得意心情。④「與君」二句:我與您努力尊崇光明之德,如牆角外的西山輝映著晚霞。明德:光明之德,美德。《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西山:見《昔游》詩之六「京師」四句注。兩句語本託名李陵《與蘇武》詩:「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題貢王朵顏衛景卷(四首)甲子貢王,即貢桑諾爾布(1871—1930)。烏梁海氏,號樂亭,又號夔庵。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右旗(今昭烏達盟喀喇唚旗)人。多羅都棱郡王旺都特那穆吉剌長子。光緒二十五年(1899)襲郡王。貢王能詩善畫,致力於蒙古教育事業,曾創辦崇正學堂、守正武備學堂、毓正女子學堂。辛亥革命後,發起成立蒙古王公聯合會。有《竹友齋詩集》。朵顏衛,明代所置兀良哈三衛之一。轄地在今吉林洮兒河一帶,永樂後南移至今河北東北部長城線外。朵顏衛景卷為貢桑諾爾布親手繪寫,圖成後曾征當時名流題詠。夏孫桐《悔庵詞》有《八聲甘州?蒙部喀拉沁王貢桑諾爾布索題自畫朵顏衛景小卷》一詞可證。作於1924年。一濡水南來千里長,盧龍東走塞雲黃。①豪端底怪風雲滿,目斷黃圖寫故鄉。②【注釋】①「濡水」二句:濡水向南流去千里悠長,盧龍塞向東延伸黃雲低壓。濡水:即今河北灤河。上源自內蒙多倫縣境折向東南流。長877公里。酈道元《水經注?濡水》:「濡水自塞外來,東南過遼西令支縣北。」盧龍:盧龍塞。在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帶。《水經注?濡水》:「濡水又東南逕盧龍塞,塞道自無終縣東出,渡濡水,向林蘭陘東至清陘。盧龍之險,峻坂縈折。」盧龍塞為河北平原通向東北地區的交通要道。兩句寫朵顏衛的環境。②「豪端」二句:怪不得在筆下充滿風雲之氣———在京都外極目遠望,親自畫出故鄉的情景。豪:同毫。指毛筆。底怪:難怪。黃圖:指京都、畿輔。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擁狼望於黃圖。」倪?註:「茲雲黃圖,謂畿輔也。」二杼首終葵百仞頑,錘峰今見畫圖間。①酈亭石挺形容妙,未記河西雙塔山。②【注釋】①「杼首」二句:山形像椎狀的長頭,拔地百尺而起———如今在畫圖中看到磬錘峰。杼首終葵:《周禮?考工記?玉人》:「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鄭玄註:「終葵,椎也。」又,《方言》第二:「燕記曰:『豐人杼首。』杼首,長首也。」錘鋒:即磬錘峰。在今承德市武烈河東岸,形如棒錘,高約60米。《承德府志》卷十五:「磬錘峰,近在河東,撐空聳秀,即石挺也。」②「酈亭」二句:酈道元對「石挺」的描寫確是奇妙,但他卻沒有記下那河西的雙塔山。酈亭: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八:「今所傳酈道元故居者,涿州樓桑村南三里,曰酈亭。」此指酈道元。劉因《游郎山詩》:「若非酈亭書生此鄉國,物色誰省曾分題。」自註:酈道元注《水經》,說郎山形勢最真。今涿郡有酈亭,其先世所居也。」石挺:《水經注?濡水》:「武列水東南歷石下,左層巒之上,有孤石雲舉,臨崖危峻,可高百餘仞。牧守所徑命選練之士,彎弧矢,無能屆其崇標者。」王國維《水經注校》:「[]《大典》『挺』,明鈔同。」此「石挺」即磬錘峰。雙塔山:在承德市西郊灤水之濱。兩峰本為一體,因風化而裂為二。上大下小,成倒塔狀,峰勢奇險,高約30餘米。《承德府志》卷十六:「雙塔山,在縣治北八里,距喀喇河屯行宮東北八里。大小二峰,矗立百餘丈,如?堵波,高下相亞。」三千岩錫伯邸,萬木沈酣武列源。①誰分江南兵火里,赤山招得董源魂。②【注釋】①「千岩」二句:錫伯河的王邸外千岩萬壑高峻幽深,武列河源上萬千古樹蔥蔥鬱郁。(zuòè作愕):山勢高峻貌。錫伯:錫伯河,又名西白河,發源於今河北、遼寧交界的七老圖山,向東北流經赤峰入老哈河。兩岸崇山峻岭,連綿不絕。邸:指喀喇沁右旗王府。在今喀喇沁旗王爺府鎮。始建於康熙十八年。佔地130畝,有房400餘間。武列:今武烈河。武烈河發源於七老圖山,向南流經承德入灤河。《水經注?濡水》:「濡水又東南流,武列水入焉。」《承德府志》卷十五:「古武列水,即今之熱河。」②「誰分」二句:誰能想到在兵火瀰漫之際,卻有人圖寫赤山,還能得到董源的神韻。誰分(fèn份):誰料。謂意想不到。江南兵火:疑指「江浙戰爭」。1924年9月,盤據江蘇的直系軍閥齊燮元,為奪取盤據浙江的皖系軍閥盧永祥所控制的上海,爆發戰爭。靜安曾久居上海,故對此特別關心。赤山:傳說中的山名。《後漢書?烏桓傳》:「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為死者魂神所歸之處。詩中當指赤峰。在今赤峰市東北。董源:五代南唐畫家,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人,亦作江南人。擅水墨或淡著色山水,多表現江南風貌,人譽為平淡天真。詩意謂畫中的塞外風光,竟如董源的雅淡的江南山水畫。四玉溪詩得少陵魂,向晚高歌武帝孫。①解道英靈殊未已,不須惆悵近黃昏。②【注釋】①「玉溪」二句:李商隱的詩歌能得杜甫的精神,他曾在日暮時放聲歌頌武帝之孫。玉溪:唐詩人李商隱之號。少陵:唐詩人杜甫,嘗自稱「少陵野老」。李商隱有《樂游原》詩三首及《?杜馬上念漢書》詩,皆為漢宣帝而作。前者首聯為「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後者首聯為「世上蒼龍種,人間武帝孫」,讚美漢宣帝的「中興」。漢宣帝為武帝曾孫,少時流落民間,後為霍光所立。兩句疑以宣帝喻光緒帝。謂光緒入纂大統,與漢宣帝相類。②「解道」二句:能說出「英靈殊未已」的話,那就不用惆悵「只是近黃昏」了。「英靈殊未已」,為《?杜馬上念漢書》詩等七句。「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意謂宣帝英魂未滅,就不必嘆息國勢衰亡了。末兩句當有感而發。貢王能詩,疑其曾有詩歌頌光緒。李商隱與唐皇室同宗,因以相況。先帝英靈猶在,皇室還是有希望的。題鎮海李太夫人八徽圖(八首)甲子李太夫人(1843—1918),張氏,浙江鄞縣(今屬寧波市)人。年十八適鎮海李嘉,李氏為當地富族,夫人主持家政有條不紊,平日樂善好施,為鄉人稱道。及卒,其子李雲書等擇取夫人一生中八件美善之行,成《八徽圖》,遍征名人題詠。朱祖謀《疆集外詞》有《沁園春?八徽圖題詞》。作於1924年。一雞鳴趨寢門,左箴左線纊。①我誦寐叟詩,婦智敬無曠。②侍櫛箴紉【注釋】①「雞鳴」二句:夫人在雞鳴時分便走近內室的門向舅姑問安,左手持針,右手拿著綿和線。寢門:內室之門。古代禮法,雞鳴時至寢門外向父母問安。《禮記?文王世子》:「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箴(zhēn針):即「針」。線纊;線和棉絮。《禮記?內則》:「婦事舅姑,如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笄、總、衣紳,左佩紛?、刀、礪、小、金燧,右佩箴、管、線、纊,施、大、木燧、衿纓、綦屨,以適父母舅姑之所。」②「我誦」二句:我吟誦著沈寐叟的詩篇:要敬重婦女的智慧,不可有絲毫怠慢。寐叟:指沈曾植。敬無曠:《荀子?議兵篇》:「敬謀無壙。」楊註:「無壙,言不敢須臾不敬也。『壙』同『曠』。」「婦智」句,當為沈氏詩語,然不見於《海日樓集》中。待考。二滅燭見奇謀,墜樓奮壯節。①中有古兵機:實虛虛者實。②急智靖變【注釋】①「滅燭」二句:壞人到來時,她立即吹熄燭火,可見其急智;勇敢地從高樓躍下,表現了壯烈的志節。據《鎮海縣新志備稿》卷下《張氏傳》載,夫人「先是從姑避地上海,一夕鄰居災,人,歐卒酗酒過其門,見門啟,挾刃闖門入。氏走避旁室,闔戶,刃已及戶,不得闔,急滅燭,自牖躍下,昏暗中,醉卒錯愕引去」。②「中有」二句:其中包含有古代的兵法,那就是「實者虛之,虛者實之」。兵機:用兵的機謀,兵法。《孫子兵法》中有《虛實篇》,李筌註:「善用兵者,以虛為實;善破敵者,以實為虛。」篇中深刻地論述用兵的虛實之道。如謂:「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兵之形,避實而擊虛。」靜安認為李夫人滅燭墜樓之舉,與古兵機中虛實之道相合。三徙像全宗,輿姑出險。①下堂須保傅,笑殺宋共姬。②遇火整暇。③【注釋】①「徙像」二句:遇火災時,夫人先轉移祖先的畫像,使神主得以保全。又扶持著家姑離開兇險的地方。宗(shí石):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室。《左傳?庄公十四年》:「命我先人,典司宗。」孔穎達疏:「宗者,慮有非常火災,於廟之北壁內為石室以藏木主。」詩中以指祖先的神主。《張氏傳》載:「及里居,婦不戒於火。氏從容命兒輩奉先代畫像、栗主,翼姑出。己則齊集家中老少男女,無一遺者,始率之而出。」②「下堂」二句:那位連下堂都一定要保姆看護的宋共姬,真叫人笑死了。宋共姬:春秋時宋共公夫人。《梁傳?襄公三十年》:「伯姬(即宋共姬)之舍失火,左右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婦人之義,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左左又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婦人之義,保母不在,宵不下堂。』遂逮乎火而死。」古代貴族婦女,有保母和傅母,保母負責保養,傅母負責傅訓。宋共姬因保傅不在而甘被燒死之事,載於《公羊》、《梁》、《淮南子》、《列女傳》等書,古人對之評價不一,靜安詩中亦不以共姬之行為賢。③整暇:即「好整以暇」。形容在紛亂的場合中從容不迫。見《左傳?成公十六年》四門前揭竿徒,半飽君家粟。①報怨竟以德,為善日不足。②振廩捍侮【注釋】①「門前」二句:在門前揭竿而起的群眾,多半曾吃過您家賑濟的糧食。揭竿:舉竿為旗,指造反。漢賈誼《過秦論》:「[陳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章炳麟《張太夫人神誥》:「光緒二十四年,浙江大旱,鎮海民欲略富人宛積者」,太夫人振廩救災,「然劫略者猶不止」。《張氏傳》載:「光緒癸巳,邑大飢,佐其夫購米萬斛賑之。其後戊戌、壬寅、戊申歲?,或出家粟,或命子云書購外來米賑之,全活無算。」②「報怨」二句:夫人竟以德報怨,她做善事,好像整天做都做不夠。「抱怨」句,語本《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為善」句,語本《書?泰誓》:「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孔傳:「言吉人竭日以為善。」五善交存久敬,大孝在永慕。①二年葯爐間,夫子知吾素。②病榻服勞【注釋】①「善交」二句:善交友的人要長久地尊重對方,大孝的人在於對父母終生的思慕。「善交」句,語本《論語?公冶長》:「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永慕:長久地思念,終身思慕。慕,專指孝思。李德林《立寺建碑詔》:「空切欲報之心,徒有終生之慕。」②「二年」二句:兩年來奔忙在病榻葯爐之間,夫子最能知我的素志。夫子:指張氏的丈夫李嘉。素:平素的志向。兩句寫夫人在舅姑病榻前服侍。六一朝賣作奴,終身為非民。①偉哉李太君,獨拯五百人。②手援眾溺。【注釋】①「一朝」二句:只要一朝被賣作奴隸,那就終身成為卑賤的人。非民:非人。不被當做人看待的賤民。②「偉哉」二句:偉大啊李太君,獨自拯救了五百人。太君:封建時代官員母親的封號。唐制,四品官之妻為郡君,五品為縣君,其母邑號,皆加太君。《小港李氏支譜》載,李嘉曾為江蘇試用同知,張氏誥封夫人。邑人稱張氏為李太夫人、李太君。《張氏傳》載,「奸人誘掠良家子四百餘人,貨海外為奴,道出鎮海。氏聞之,遣之徵五商于海關稅務司,可贖矣,寧紹台道緩之,船駛去。氏更命雲書、徵五走上海,集鄉人電告外國紅十字會,遣人齎金之南洋,贖歸四百餘人。」李太君張氏出重資贖回被販運到南洋的苦力一事,在當時廣為傳頌,今已載入新編《鎮海縣誌》。七麻姑向東海,手種萬樹桑。①冠帶遍一郡,童童浹浦旁。②創學惠鄉【注釋】①「麻姑」二句:夫人像仙女麻姑那樣,在東海邊親手種下了萬棵桑樹。兩句用「滄海桑田」之典,屢見前注。詩中以喻李夫人辦學培育人材之事。《張氏傳》載,張氏「用金十餘萬,建學校四」,「氏教其子孫以遊學海外。顧謂兵家、法家言皆不足學,宜學農工商礦理化醫諸科,可利國濟人。」②「冠帶」二句:衣冠之士遍布一郡,在浹浦旁人才更是繁茂。童童:茂盛貌。《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有桑樹高五尺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浹浦:地名。在今浙江鎮海縣東南甬江畔。章炳麟《張太夫人神誥》:「清光緒二十八年,太夫人……一意為鄉里倡學,先度鎮海浹浦建兩等小學,次設益智中學於府治。」《張氏傳》載,張氏有子八人,孫四十四人,「秉遺訓,多有學成回國者。」八上有紫竹林,下有蛟鼉窟。①波濤萬艨艟,稽首定光佛。②燃燈照海【注釋】①「上有」二句:落伽山上有觀世音的紫竹林,山下卻是蛟鼉的窟穴。紫竹林:地名。在浙江定海縣普陀山中。相傳為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之地。普陀山與其東南的落伽山合稱為普陀落伽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勝地之一。蛟鼉窟:蛟鼉為鱷類的兇猛水中動物,因以蛟鼉窟喻波濤險惡之處。紫竹林觀音院前有潮音洞,潮聲澎湃,如蛟鼉怒吼。②「波濤」二句:在洶湧的波濤中往來著千萬艘大船,人們都向那定光佛稽首行禮。艨艟(méngchōng蒙沖):古代戰船。泛指大船巨艦。稽(qǐ啟)首:叩首。古時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為九拜中之最恭敬者。定光佛:佛名。梵語提洹羯佛,意譯為定光佛、錠光佛,又稱燃燈佛。《張氏傳》載,張氏「建燈塔於落伽山上,以利舟行」。詩中以定光佛喻張氏,謂其燃燈照海,造福往來舟旅。按:本組詩注釋中有關李太夫人張氏的資料,均由張氏後人王禮立教授及鎮海縣誌辦嚴水孚先生提供。為馬叔平題三體石經墨本乙丑馬叔平(1881—1955),名衡。浙江鄞縣人。金石學家。時為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導師,馬氏對漢魏石經資料作了收集、整理和全面研究,著有《漢石經集存》。靜安在上海時,已時與馬衡通信,討論學術,1922年應馬衡之聘,允為國學門之通信導師。入京後,往還益密。1923年夏,馬衡以所藏新出土的魏正始三體石經未剖前拓本屬題,靜安為賦此詩,後撰成《魏正始石經殘石考》。《趙譜》編此詩於1925年。疑誤。千載何人知拓墨,二經全帙溯蕭梁。①開元零落十三紙,皇?叢殘百數行。②豈謂風流仍正始,直將眼福傲歐、黃。③尚餘《君?》篇題在,梅本淵源特細商。④【注釋】①「千載」二句:千年來是誰人懂得拓墨之法。魏《石經》二經的全帙保存當上溯至南朝蕭梁之時。「千載」句:王國維《魏石經考四》:「拓石之事,未識始於何時。然拓本之始見於紀載者,實自《石經》始。」二經:指魏《石經》的《尚書》、《春秋》二經。蕭梁:梁朝。皇帝蕭氏。魏《石經》所刊經數,據《西征記》、《洛陽伽藍記》皆載為《尚書》、《春秋》二部。《隋書?經籍志》所載,亦僅存三字石經《尚書》九卷,《春秋》三卷,而註明《尚書》「梁有十三卷」,《春秋》「梁有十二卷」。王國維《魏石經考四》:「《隋志》著錄之二種《石經》,確為拓本。《志》與《封氏聞見記》均明言之。觀其所存卷數,梁時所有魏石經《尚書》、《春秋》,均完帙。」②「開元」二句:到了唐代開元年間,《石經》已散失零落,只剩下十三紙。而北宋皇?年間收拾叢殘,也不過百多行而已。「開元」句:宋郭忠恕《汗簡》卷七《略敘目錄》云:「韋述《西京記》云:『貞觀中秘書監魏徵參詳考驗蔡邕三字《石經》凡十數段,請於九成宮秘書監內置之。後天后移於著作院。』巨按,唐開元五年得三字《春秋》;臣儀縫《石經》面題云:『臣鍾紹京一十三紙。』又有開元字印,翰林院印。」「皇?」句:作者自註:「《隸續》所錄宋皇?間洛陽蘇望刻石,予以行款求之,得一百十二行,實止八百一十九字。」皇?,宋仁宗年號(1056—1063)。叢殘:指瑣碎零亂的東西。王國維《魏石經考四》:「宋皇?癸巳,洛陽蘇望得拓本於故相王文康家,刊以行世。歐陽《集古錄目》謂其莫辨真偽,余疑其即開元內府之十三紙。」③「豈謂」二句:如今不用說承接了正始風流,人們的眼福簡直可以傲視歐、黃了。正始:三國魏齊王曹芳年號(240—248)。正始年間,名士風流,盛於洛下。故稱「正始風流」、「正始之音」。本詩中借用此語謂《石經》。因漢末兵亂,熹平石經被毀,魏正始時更造石經,有古文、篆書、隸書三體,因稱三體石經或三字石經。歐黃:指歐陽修與黃伯思。歐陽修搜羅金石刻文,積至千卷,撮其大要,各為之說,後又各書其卷尾,成《集古錄》十卷,共有四百餘跋,為宋代金石學著述的名作。其子,復摭其略,成《集古錄目》二十卷。黃伯思,字長睿,號霄賓,又自號雲林子。昭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金石學家,學問淹通。撰有《東觀餘論》、《博古圖說》等。王國維《魏石經考四》云:「宋以後,蘇、胡諸刻盡亡,魏石經一線之傳,惟存《隸續》,若存若亡者又六百年。今幸《周書》殘石出於洛陽,我輩始得見正始原刻,固足傲視歐、洪諸君於千載之上矣。」洪,指洪适。南宋學者。著有《隸釋》、《隸續》,收錄有石經殘字。兩句謂得觀洛陽新出土魏石經《尚書》,眼福遠過宋人。④「尚餘」二句:殘石中《君?》的篇題還在,那麼梅頤本的淵源就有待細細商討了。君?(shì式):《尚書》篇名。王國維《魏石經殘石考》云:「癸亥春,乃聞洛陽復出魏石經殘石一,兩面分刻《尚書》「無逸」、「君?」二篇,《春秋》僖、文二公,字數至千餘。」「鄞縣馬君兩至洛陽,復得「無逸」、「君?」未剖時拓本,中間《君?》篇,篇題一行與《春秋?僖卅一年》『取濟西』一行具存。」梅本:指梅頤本《尚書》。據《隋書?經籍志》載,東晉豫章內史梅頤向朝廷獻出孔安國的古文《尚書》,比漢代伏生的今文《尚書》多出二十五篇。靜安收到馬衡送來屬題的《石經》墨本後,曾致書馬衡云:「燈下研求尊藏正始石經殘石,『王殷』一石,乃《君?》末、《多方》首之文,足證中間無《蔡仲之命》一篇。」按,今文《尚書》中,《君?》下緊接《多方》,古文《尚書》則插有《蔡仲之命》,據魏正始石經拓本,可證實梅本為偽書。羅雪堂參事六十壽詩(二首)乙丑1925年8月,羅振玉六十大壽,靜安親赴天津祝嘏,並獻賀詩二首。賀壽詩寫得如此蒼涼感慨,古來罕見。羅、王二人私交甚厚,可是在詩中寫的都是所謂的家國之事,靜安此時心中就只有那覆亡了的清廷和出逃中的小皇帝了。雪堂,羅振玉之號。羅振玉1866—1940)字叔蘊、叔言。浙江上虞人。金石學家,鑒藏家。在甲骨學、敦煌學等多方面均有研究。與靜安有師友之誼。一卅載雲龍會合常,半年濡更難忘。①昏燈履道坊中雨,羸馬慈恩院外霜。②事去死生無上策,智窮江漢有迴腸。③毗藍風裡山河碎,痛定為君舉一觴。④【注釋】①「卅載」二句:三十年來,我們如雲與龍般長相會合,近半年相濡以沫更是難忘。卅載:靜安於1898年受知於羅振玉,至此時已歷二十八年。雲龍:《易?乾》:「雲從龍,風從虎。」韓愈《醉留東野》詩:「我願身為雲,東野變為龍。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本詩中亦以韓愈與孟郊喻自己與羅振玉的師友關係。濡(xǔ許):《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以濕,相濡以沫。」意謂魚困在乾涸處,互相吐沫以弄濕各自的身體,比喻在困境中互相扶持救助,,吐出。②「昏燈」二句:還記得持著昏燈冒雨相訪於履道坊中,騎著瘦馬踏著寒霜在慈恩院外。履道坊:履道里。語本《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白居易在洛陽所居之處。白居易《序洛詩》:「故集洛詩,別為序引,不獨記東都履道里有閑居泰適之叟,欲亦知皇唐太和歲有理世安樂之音。」白居易《履道春居》詩:「微雨灑園林,新晴好一臨。」詩中指羅振玉在北京的住處。慈恩院:慈恩寺。唐代長安的名勝之所。自神龍年間始,進士登科,皇帝均賜宴曲江,題名慈恩寺中的雁塔。元稹寄白居易的《梁州夢》詩:「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里游。」此疑指溥儀出宮後的住處。兩句寫「半年濡」之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所部改組為國民軍,自任總司令。11月5日,取消清廢帝溥儀的皇帝稱號,將其逐出皇宮。清室遺老舊臣如羅振玉輩,則到處奔走呼號。詩中特意選用「履道」與「慈恩」,當有用意。③「事去」二句:事情已過去了,無論自己是死是生都無上策;智計亦已窮盡,只剩下如江漢般的九曲迴腸。兩句謂清朝已亡,溥儀今又被逐,一切都無法挽回,計窮力拙,只留下無窮的痛苦。④「毗藍」二句:在暴風中山河破碎,如今痛定之後姑且為您勸一杯壽酒吧!毗藍風:亦作「毗嵐風」。佛教語。迅猛之風。二事到艱危誓致身,雲雷屯處見經綸。①庭牆雀立難存楚,關塞雞鳴已脫秦。②獨贊至尊成勇決,可知高廟有威神。③百年知遇君無負,慚愧同為侍從臣。④【注釋】①「事到」二句:事情到了最艱難險阻之時,誓要獻出生命,雲雷屯聚之際正見先生的經綸大略。致身:獻身。《論語?學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雲雷屯:《易?屯》:「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屯卦之卦象為《坎》上《震》下,《坎》之象為雨(水)《震》之象為雷。因以雲雷喻艱難險惡的環境。屯,有「盈」意,「難」意。經綸:原指織布之經緯。引申為治理,建立秩序之意。②「庭牆」二句:看到站在庭牆上的黃雀,知道楚國難以保全;關塞上雞鳴門開,燕太子丹幸脫秦人之手。上句典出《戰國策?楚策》。庄辛謂楚襄王曰:「楚國必亡矣!」因舉黃雀為喻:「俯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咸,倏忽之間,墜於公子之手。」詩中以喻溥儀雖如黃雀般與世無爭,仍不免被逐出宮。下句典出《燕丹子》。燕太子丹質於秦,逃歸。到關,丹為雞鳴,遂得逃歸。又,《史記?孟嘗君列傳》亦載有類似的故事。詩中以喻羅振玉助溥儀出亡事。溥儀出宮後,先住醇王府。羅振玉等人奔走策劃,溥儀偕同鄭孝胥、陳寶琛於1924年11月29日逃往東交民巷日本使館。次年2月24日,又在日本人保護下乘車逃往天津,在日租界大和旅館居住。③「獨贊」二句:獨自輔佐皇帝真是勇敢果斷,可知高廟威嚴的神靈還在。勇決:勇敢而有決斷。高廟:指死後廟號為「高」的君主。下句語本《漢書?車千秋傳》:千秋於武帝前為太子辯護,自言:「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武帝曰:「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詩中用此,謂羅氏為溥儀輔佐。④「百年」二句:知道您沒有辜負皇帝對您一生的知遇之恩,我同為侍從之臣就更感到慚愧。知遇:賞識,優待。袁中舟侍講五十生日壽詩丙寅作於1926年。袁勵准(1877—1935),字珏生,號中舟。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民國後任《清史稿》編纂、輔仁大學教授等職。擅詩文,能書畫,好藏古墨。著有《恐高寒齋詩集》、《中州藏墨錄》等。靜安除了寫這首壽詩外,還有壽聯一副:「世亂春秋文愈治,歲寒松柏意常青。」可見二人的交情頗厚。螭首簪豪跡已陳,虎門端委事猶新。①瓊樓已自歸無地,寒谷那知歲有春。②不分道銷同甲戌,且留身在奉君親。③酒闌誤作承平看,雲漢昭回在北。④【注釋】①「螭首」二句:當年在殿前螭首簪筆侍從先帝的情景已成陳跡,而在皇宮寢門外穿著禮服晉見皇上之事尚記憶猶新。螭首:皇宮殿前雕有螭龍頭像的石階。簪豪:即簪毫。簪筆。古代書史手持橐囊,簪筆於頭,以備隨時紀事。《新唐書?百官志二》:「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內閣,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虎門:王宮中的路寢門。《周禮?地官?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鄭玄註:「虎門,路寢門也。王日視朝於路寢,門外畫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端委:古代禮服。《左傳?昭公元年》:「吾與子弁冕端委,以治民臨諸侯。」杜預註:「端委,禮衣。」上句寫袁氏在清朝為編修之事。下句寫袁氏曾在溥儀的小朝廷中任職。②「瓊樓」二句:天上的瓊樓玉宇早已是無地可歸了,在寒谷哪知一年中也會有春天。瓊樓:月宮裡的樓台。蘇軾《水調歌頭》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寒谷:燕地山谷名。漢劉向《七略別錄?諸子略》:「鄒衍在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居之,吹律而溫至黍生。」上句謂溥儀已被迫遷出清宮,臣子更是欲歸無地了。下句反用「寒谷生溫」之典,謂清亡後北京不再有春天。③「不分」二句:真不甘心大道銷亡有如曹魏甲戌之際,姑且留得身在還可以侍奉君親。不分(fèn份):不甘。甲戌:指三國魏齊王曹芳嘉平六年甲戌(254)。是年三月(甲戌月)甲戌日,大將軍司馬師謀廢帝,安東將軍司馬昭引兵入城,司馬師以皇太后令召群臣會議,收帝璽綬,迫令出宮。詩中以指馮玉祥率兵入京逼宮之事。④「酒闌」二句:酒闌既醉,還誤以為身處承平時候,看那銀河光耀迴轉,正在北邊的屋檐上。雲漢昭回:《詩?大雅?雲漢》:「倬彼雲漢,昭回於天。」朱熹集傳:「昭,光也。回,轉也。言其光隨天而轉也。」(chén辰):屋檐。題澉山檢書圖(二首)澉(ɡǎn敢)山,指浙江海鹽縣澉浦的雞籠山。清代道、咸年間蔣光築寶彝堂于山麓,藏書甚豐,旁搜金石書畫。戴熙為作《澉山檢書圖》,學生邵懿辰、錢泰吉為作圖記。不久遂經戰亂,原圖已亡,蔣氏倩秀水畫家錢曙初作第二圖,何紹基為題詩。民國時,蔣氏後人請梁啟超再作記,靜安因題此詩。一曙畫得南樓意,醇士圖隨碧血亡。①若論風流略名位,秀州何必遜錢塘。②【注釋】①「曙」二句:曙的畫能得南樓老人的筆意,而戴醇士的圖也隨著他的死去而銷亡了。曙:即錢曙初。南樓:清代女畫家陳書的字。陳書(1660—1736),號上元弟子,晚號南樓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錢綸光之妻。善畫花鳥、草蟲及山水、人物,筆力老健,風神簡古。秀水錢氏一門,能畫者甚多。其子錢陳群、界、從孫載、族孫維城,皆從受畫法。醇士:戴熙(1801—1860)字醇士,號榆庵。錢塘(今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官至兵部侍郎。後引疾歸鄉。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杭州。自投水死。戴熙詩、書、畫並臻絕詣,山水師法王?而不襲其貌,純雅有古意。碧血:指戴熙之死。②「若論」二句:如果只是論文採風流而略去名位不談的話,秀州曙哪裡會遜於錢塘戴熙呢?秀州:州名。治所在嘉興。二作記同時邵與錢,庚申重跋倍凄然。①三家子弟都無恙,回首滄桑七十年。②【注釋】①「作記」二句:同時為圖作題記的有邵氏和錢氏。到庚申年重為作跋倍感凄然。邵與錢:指邵懿辰(1810—1861)與錢泰吉(1791—1863)。邵字位西,浙江仁和人。學者。有《半岩廬遺集》等三十餘卷。咸豐十年,太平軍陷杭州,次年被殺。邵曾在戴熙自殺後為作《戴文節公行狀》。錢字輔宜,號警石,浙江嘉興人。陳書的玄孫。學者。太平軍陷杭州,逃出往依曾國藩。著有《甘泉鄉人稿》。邵懿辰與錢儀吉、泰吉兄弟齊名。又與泰吉同在杭州,故有「作記同時」之事。錢泰吉《澉山檢書圖記》載,海昌蔣氏四世藏書,「錢塘戴醇士侍郎聞而稱善,為寫《澉山檢書圖》而屬余記之。」庚申:咸豐十年庚申。重跋當在太平軍攻陷杭州之前。②「三家」二句:三家的子弟如今都無恙,回首七十年間已是滄桑巨變了。三家:指蔣、邵、錢三家。三家為世交,其孫輩蔣欽頊、邵章、錢駿祥尚在。王國維《敬業堂文集序》載,海鹽之藏書家,以「蔣氏生沐(光煦)之東湖草堂、寅(光)之寶彝堂為之後勁……其後諸家之藏,頗或散佚。至咸豐赭寇之亂,遂掃地以盡。其幸而存者,蔣氏寶彝堂一家而已。」題鄧頑白梅石居小像鄧石如(1743—1805),原名琰,以字行,號頑伯、完白山人、芨游道人。安徽懷寧人。出身寒門,勤奮力學,成為有清一代傑出的書法家和篆刻家。其篆書取法漢碑額及《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等,以隸法作篆,自成獨特風貌。隸、楷、行、草各體皆精。篆刻得力於其書,蒼勁莊嚴,清新流利,開創皖派中的鄧派。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梅石居,即梅,江寧人。梅文鼎曾孫,梅成子。為江左大族,家中秦漢以來金石善本悉備。鄧石如曾居於梅家中八年,精研金石。其繪像至今猶存。靜安此詩載於《觀堂別集》卷四之末,編年丙寅。諸家均定為1926年,然觀詩中「窮冬」之語,當為丙寅冬末,已入1927年了。瀟洒衣冠全盛日,聯翩題詠中興時。①萬方鼓角窮冬夜,剪燭披圖有所思。②【注釋】①「瀟洒」二句:小像中衣冠瀟洒,正當清朝全盛之日。名流們紛紛題詠,又是國家中興之時。瀟洒衣冠:今存鄧石如像,戴草笠,穿芒鞋,青衫一領,長髯紛披,頗有高士之致。中(zhòng眾)興:中途振興。謂國家轉衰為盛。此指所謂的「同治中興」。經過咸豐年間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太平軍的動亂之後,同治年間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故號稱中興。上句寫鄧石如、梅生活在乾隆、嘉慶年間國盛鼎盛之日。下句謂名流題詠在同治中興之時。②「萬方」二句:如今我在隆冬寒夜萬方鼓角聲中,剪燭披覽圖像,不禁引起深思。萬方鼓角: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出師北伐,至12月,已攻佔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福建等省大部分地區。故云。王國維與羅振玉的關係頗似鄧、梅,時羅、王已交惡,靜安追思前事,當有深感。本詩或為此而作。
推薦閱讀:
※玄空玄髓賦---明.黃一鳳傳 冼烺(金周)注釋
※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500P】(421-440)
※重症患者腸內營養餵養流程(草案)詳細注釋版
※《三十六計》的英文表達及原文英文注釋
※07《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注釋淺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