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偵探推理小說在路上
單純的模仿、簡單的借鑒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胃口,創新之路卻還在艱難探索之中—— 和跟我差不多年齡的朋友談偵探推理小說,大家馬上便會提到福爾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日本的松本清張等人。若和年輕人說起來,他們大概開口就是東野圭吾。總之,在大家的印象中偵探推理小說似乎都是洋人的玩意兒,於中國人來說屬舶來品。這樣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文學界公認,現代偵探推理小說始於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是他在1841年創作了第一篇偵探小說作品《莫格街謀殺案》,由此確立了現代偵探推理小說的全部模式。時至今日,偵探推理小說創作大多仍然延續著愛倫·坡的手法,漸漸在文學領域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學樣式。 在中國傳統文學史上,有著一批所謂「公案小說」,如《包公案》《施公案》等等。也有人說這是中國偵探推理小說的鼻祖。我以為其實不然,中國傳統公案小說至多可以稱之為一種優秀文學傳統,是現代中國偵探推理小說可借鑒的重要因素,但它並不具備現代偵探推理小說的諸多特點。其實換一個角度說,公案小說與當今的公安題材小說,倒似乎有著更深的淵源。 中國現代偵探推理小說的起步並不晚。在1896年,西方偵探推理小說就被引進了中國,在當時梁啟超主編的《時務報》上,就首次刊出了《英包探勘盜密約案》,即福爾摩斯探案中的一段故事。在當時,西方偵探推理小說在中國的翻譯速度很快,甚至福爾摩斯探案的新作在英國刊出僅五個月,中國就有了譯本。西方文化在中國的滲透,偵探推理小說竟然是急先鋒之一。再後來,中國人模仿西方偵探推理小說模式的創作就多了起來,也出現了以程小青為代表的優秀中國偵探推理作家,中國偵探推理小說和言情小說、武俠小說一起,成為中國通俗小說創作的三大支柱。 文化就是這樣,滲透必然和反滲透相輔相成,也必然在滲透的過程中時時刻刻地發生融合和變化,最終的結果,文化注入新的血液,發展形成新的文化形態,文化的生命便如此生生不息。翻開程小青先生的《霍桑探案集》,模式是西方的,故事卻是中國的,當時中國社會的林林總總,都反映在小說的字裡行間。這樣的作品當然受到讀者歡迎,程小青先生被譽為「現代偵探小說之父」也是當之無愧。偵探推理小說在中國走過的道路,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典型。 我們應該以包容的心態看待這種文化的交融。這種包容首先緣於自身的文化自信,其次是海納百川的心胸。文化的交融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講中國偵探推理小說還在路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時至今日,全國偵探推理小說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標誌了這種文學樣式的旺盛生命力。但是坦白說,中國偵探推理小說的發展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還缺少能在世界偵探小說界叫得響的經典作品,偵探推理小說的普及程度也還不高。究其原因,當然很複雜,偵探推理小說某種意義上的「水土不服」,恐怕也還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 畢竟不是程小青的年代了,單純的模仿、簡單的借鑒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胃口,創新之路卻還在艱難探索之中。公案小說的可借鑒之處在哪裡?公安題材小說和偵探推理小說的區別在哪裡?網路寫作為偵探推理小說創造了什麼樣的新空間?偵探推理小說的民族化問題出路何在?這些問題雖依然待解,但偵探推理小說中國流派已經初步形成,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推薦閱讀:
※說說你的旅途見聞吧?
※在路上·在一起
※幸福在路上,而不是路的盡頭
※你不過才活了二十幾年,哪裡有「來不及」?
※神奇:Ahmedabad到Jalgaon的信|浮光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