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棗樹苗木培育技術

在我國棗產區,傳統栽植棗樹多用根櫱苗,栽植後成活率低、緩苗期長,遠遠不能適應規模化發展。現介紹分株法、嫁接法,以期為棗樹苗木規模化培育提供參考。   1 棗樹分株育苗   分株育苗是利用棗樹的水平根系容易形成不定芽而萌發成新植株的特性,生產上採用開溝斷根來刺激根系產生不定芽,形成根櫱苗,並將根櫱苗與母株分離進行歸圃培育的育苗方法。分株法育苗是由母株營養體發育形成的,基本能保持母株的遺傳性狀不變。這種育苗方法具有簡單易行、成本低、苗木根系發達、栽植成活率高的特點,適合大冠稀植園採用。   1.1 開溝斷根   在春季棗樹萌芽前,距樹榦3 m左右沿棗樹栽植行向挖深40~50 cm、寬30~40 cm的育苗溝,切斷直徑2 cm以下細根。然後用鬆散的濕土填滿育苗溝覆蓋新根,利於傷口癒合,產生根櫱苗。這樣被切斷的根系受到刺激後,於5—6月,溝面產生叢狀根櫱苗,待苗長至20-30cm時,要及時進行間苗,去弱留強,促進苗木加速生長,每叢根留1~2株,其餘剪掉,結合澆水,追施適量的複合肥料,促進苗木加速生長。待翌年春季,將根櫱苗刨出用於造林栽植,也可集中移栽到苗圃中,繼續培育成優良壯苗。   1.2 歸圃育苗   歸圃栽植時期分春、秋2季,以春季栽植根櫱苗成活率較高。時間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植最佳。栽前將苗木刨出分類,剪留30~40 cm高,並用濃度為30 mg/kg的生根粉1號將苗木根部進行均勻浸蘸,而後栽植。栽前選擇土層深厚、地勢平坦、肥沃的砂壤土地作為苗圃地,施足基肥,整平做畦。栽時沿行向挖深20 cm、寬30 cm的栽植溝,按株行距20 cm×50 cm進行栽植,苗木栽植密度9.0萬~10.5萬株/hm2。栽時將叢生的根櫱苗掰開,按株距將苗木在溝內擺好扶正,埋土踏實。栽後立即灌1次透水,並及時中耕鬆土保墒,在生長季節要加強田間病蟲害防治和肥水管理,萌芽後應及時防治棗癭蚊,結合灌水追施尿素300 kg/hm2,一般追施尿素2~3次為好,當苗高達120 cm以上時,及時摘心控制其生長,以培育壯苗[1]。秋季落葉後苗木即可出圃栽植。   2 棗樹嫁接育苗   2.1 苗圃地選擇   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有灌溉條件的沙土或砂壤土為佳。並要精耕細作,施足基肥,施腐熟的農家肥60~75 t/hm2、過磷酸鈣750 kg/hm2,深翻25~30 cm,翻後及時整地,達到土塊細碎,地面平整[2]。播前10 d左右要灌1次透水,待地表不黏時,淺耕耙平保墒,做成寬100 cm畦面,以待播種。   2.2 砧木種類選擇   嫁接常用的砧木有本砧、酸棗砧。本砧是指棗樹的根櫱苗、用大棗原種培育的實生苗;酸棗砧用野生酸棗苗,也可用酸棗種子培育的實生苗。我國酸棗資源豐富,利用酸棗作砧木成本低,嫁接成活率高,且嫁接適應性、抗逆性強,結果早,優質豐產,能保持嫁接新品種的優良性狀,因而在生產中繁殖棗樹嫁接苗時多採用播種酸棗種子的方法培育砧木。   2.3 酸棗種子採集   一般9月下旬,酸棗果實相繼成熟時,選擇果實較大、表面光潔、無病蟲危害及充分成熟的果子,用木棒搗碎果肉,堆放於屋角或陰棚下,以不高於50 cm平堆最好,並加入少量水分,使果肉發酵腐爛。期間溫度不能高於40 ℃,每隔2~3 d上下翻動1次,避免因發酵產生高溫燒傷胚芽,影響種子萌芽率。待果肉完全腐爛後,用手搓洗,取出種子,晾乾後作為備用。   2.4 沙藏及催芽   初冬平均氣溫下降至5 ℃左右時,即可進行種子沙藏。沙藏時採用1份種子與3份河沙充分攪拌均勻後進行層積處理,厚度為60~80 cm。河沙濕度以手捏成團,用手輕拍即散為宜。上可覆蓋1層草簾,防止表面失水板結,影響通透性。沙藏期間,每隔15~20 d,上下內外攪動1次,維持溫、濕度均衡,一般沙藏層積80~90 d即可[3]。開春,將沙藏的種子取出,篩去泥沙,淘洗乾淨,進行浸種摧芽。催芽前,先用2%~3%溫鹼水(30~40 ℃)搓洗3~5 h,除去種子表面的蠟質層,利於種子吸水萌芽,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後置於容器內,用25~30 ℃溫水進行浸種催芽5~10 d,每天換水2~3次。將浸後的種子平堆於室內,厚30~50 cm,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待50%~60%種核裂口,露出胚根,即可播種。若用酸棗仁播種育苗,種仁在播種前應進行催芽處理。方法是先將種仁用60 ℃溫水浸泡4~5 h,撈出後與濕沙按1∶5的比例摻勻,然後與帶核種子處理方法相同,放入坑中覆膜保溫催芽,待30%以上種仁露白時即可進行播種[4]。   2.5 播種及管理   酸棗播種時期分為秋播、春播。秋播一般在10—11月進行,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進行。秋播時,種子不進行沙藏催芽,只用溫鹼水處理後,直接進行條播或點播。而春播時,是將已沙藏催芽後的種子,進行播種。條播,即在已整好的苗圃地上,開寬10~15 cm、深2~3 cm的溝,行距寬行按60~70 cm、窄行按30 cm的寬窄行播種,這樣便於嫁接,並將種子溜入溝內,該方法株距不均,浪費種子。點播,即按株距15~20 cm,挖穴點種,每穴2~3粒,此種方法出苗均勻,省種但費工。為提高種子萌芽率,確保全苗,播種結束後可用地膜或草簾覆蓋苗床,保墒增溫,覆膜時,薄膜距苗床5~6 cm最佳,避免初出苗時日灼,待長出2~3片真葉時,放苗、壓土。生長季節應加強田間水肥管理,以促進苗木健壯生長。全年可追肥2~3次,當苗高達15 cm左右時,追施尿素75~150 kg/hm2;當苗高達30 cm時,施磷酸二銨150~300 kg/hm2;當苗高40 cm左右時,清除主莖基部10 cm以內的分枝,清干時要認真仔細剪平,不留短樁,以保證嫁接部位平滑,確保嫁接成活率;當苗高50~60 cm時對主莖及時進行摘心,以促進苗木生長,達到嫁接苗要求的度粗。   2.6 接穗選擇及處理   接穗必須選用優良品種的生長健壯、無病蟲危害的結果樹。枝接的接穗可選用一年生髮育枝或二次枝,節間較短、生長健壯、芽體飽滿及木質化程度較高的粗度在0.5 cm以上的枝條作為接穗。芽接多用一年生棗頭一次枝上的主芽作接穗。冬剪的接穗,為便於貯藏減少水分蒸發,保證接穗的生命力,可採用蠟封處理。處理後的接穗,如不及時使用,可放置在低溫、濕潤的地窯內,因為棗樹枝條木質堅硬,含水量較少,蠟封接穗在貯藏過程中,如溫度過高,也會降低接穗的生活力。嫁接前7 d砧木苗圃地要施肥澆水1次,同時將砧木基部的二次枝及多餘的根櫱去掉。這樣有利於促進形成層活動,提高嫁接成活率。   2.7 嫁接   棗樹的嫁接時間較長,一般3—9月均可嫁接,但苗圃多在春季棗樹發芽前15 d至發芽後1個月嫁接,此時嫁接成活率較高,生長期長,主莖當年生長量可達1 m以上,當年即可培養出優質壯苗。   棗樹的嫁接方法分枝接、芽接2類。生產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劈接、皮下枝接等。一是劈接。將砧木從中間劈開2~3 cm,把接穗削成2~3 cm長雙面馬耳形,內薄外厚,呈「V」形,然後外側對準韌皮部將接穗插入砧木中,上露白0.5 cm,綁紮嚴緊即可。劈接的特點是嫁接時期長,從砧木萌芽前半15 d到砧木發芽後30 d,成活率高,接後幼苗生長快。二是皮下枝接。將砧木距地面5~8 cm處短截,選擇一光滑面,用快刀從上而下縱切2~3 cm,深達木質部,然後用刀尖輕挑中上部,使韌皮部與木質部脫離。再將接穗下端削成2~3 cm長單面馬耳形斜面,兩側削一小斜面,然後沿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插入砧木,使形成層對齊,上露白0.5 cm,用1.5~2.0 cm寬塑料薄膜嚴緊即可。皮下枝接嫁接時間長,從4月上旬至9月上旬均可進行。   2.8 嫁接苗管理   為促使接芽正常萌發生長,在生長季節應及時剪除砧木上的萌櫱,節約養分,確保接穗健壯生長。注意合理施肥,在飽施基肥的基礎上,於根砧萌芽前(3月底至4月初)、生長盛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枝芽充實期(7月中下旬)追肥2~3次,每次施速效肥150~225 kg/hm2,採取條狀溝施,深10~15 cm、寬10~15 cm,施後覆土,及時灌1次透水。前期追肥以氮為主,後期以磷、鉀複合肥最佳,同時加強葉面噴肥;提高優質商品苗出圃率。當苗木生長到70~80 cm高時,及時摘心,控高增粗,提高木質化程度,並能有效增加苗期掛果量。定期觀察檢查,適時防治,預防苗期各類病蟲害的發生,確保苗木健壯生長。


推薦閱讀:

高腿搏擊技術
田揚順教授與自然分娩新技術系列介紹 四 談談減痛分娩技術
乒乓球正手近台快攻技術
技術芯|從「芯」開始,領略格拉蘇蒂Cal.100
六大最先進汽車安全技術 你車上有嗎?

TAG:技術 | 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