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馮志強(教學版)混元24式太極拳拳譜 要點提示 教程 / 馮志強

原文地址:馮志強(教學版)混元24式太極拳拳譜要點提示教程/馮志強作者:山石圍脖

馮志強混元24式太極拳(教學版)

馮志強演示講解。來自:http://www.56.com/u87/v_NDkyMDY1OTY.html馮志強心意混元24式太極拳譜(整理大字版)一、無極起式練拳須從無極始掤擠捋按須認真掤,意在腕背擠,意在指尖捋,意在掌心按,意在掌根二、金剛搗捶正面立圓順時圈平圓左弧腰左旋 平圓右弧擺右腳 雙掌右捋鏟左腳左手反撩上右步弓步右手出勾拳 右側立圓反背拳三、懶扎衣正面立圓順時圈右拉左采如拔劍 雙臂左合如十字 平開雙掌提右腿雙臂再合落右足右臂向右托左臂 沉肘坐腕立右掌 左掌按摩到丹田四、六封四閉兩掌順時轉小圈掌背連根向右擠 正面立圓順時圈 左刁右托再合腕兩掌松落腰轉左兩掌畫弧到耳側 左足內收虛點地 兩掌下壓如拔胡五、單鞭右合左開運兩掌雙掌大圓對開合 右手出鉤左仰掌 起左足鉤收落鏟左手盪開右腳叩左手順時轉丹田 左開單鞭弓馬步六、白鶴亮翅雙手下松左膝側雙掌順時一大圈 雙掌平胸向右捋 順時小圈左足收上動不停左足擺左掤右捋上右足 交叉順時混元圈 雙臂合十右足鏟重心前移亮右翅七、斜行拗步右掌化弧落中線重心後移右腳擺 重心前移左手揚 左腳鉤鏟撐兩掌重心左移收右腳摟膝拗步左手鉤 右掌平圓反時圈 面向中央背撐圓八、提收右足上步虛點地雙手鬆落兩胯側 右足後撤一大步 左足拖回虛點地兩手大圓落腹前雙掌提升右肩前 按掌提腿右腳立 虛領頂勁命門撐九、前蹚拗步落腳左掤右掌擠右合左開左腳擺 右掌左捋扣左腕 右腿里合落地鏟雙手反時正立圓右掌向右平拉開 馬步坐腕沉兩肘十、掩手肱捶雙臂合十左旋腰右領左隨右旋腰 左領右隨左旋腰震腳開步松兩掌左蓋右炮反背捶 磨盤穿掌反時展先合後開八字手左掩右沖發寸勁右把左扣提右膝十一、披身捶左側小合混元圈右掌順時掃大圓 雙掌松落如無極 陰掌前掤陽掌落平弧合十右在上兩掌側開提右腿 右足開步再合十 平圓反時抓一把左拳右探眼朝上右拳吊擺沿走前 右掛左攔要蓄勁 左掛右攔意為先十二、背折靠右拳松落反時圈 右拳左領腰轉左 左拳下撐大腿根右臂逆纏腰轉右十三、青龍出水右掌松落順時圈右掛左攔似從前 左掛右攔拳反背 左手撩指右拳落 右拳吊擺左手回十四、雙推手右拳變掌順時圈左掌丹田轉小圓 右足內叩隨腰轉 左足微收雙掌捋雙掌松落左足擺雙掌左捋上右足 雙掌合十再松落 大圓合勁左肩前右足前跨一大步左足拖步雙掌推 勢如推倒萬重山十五、三換掌兩掌松落腰轉右雙臂提升折右臂 轉腰前抹右陰掌 轉腰前抹左陰掌 轉腰前抹右陰掌十六、倒卷肱雙掌順時一圈半右掌變拳找左肘左肘隨腰推向前左足斜退一大步右掌浮抹左陽臂左掌松落大腿旁左掌前捋左腳扣 右足斜退一大步左掌浮抹右陽臂右掌松落大腿旁左式重覆再一遍十七、退步壓肘磨盤穿掌小立圓右掌平掃過左膝 左掌平掃到右膝 右肘下壓左仰掌身微下沉頂勁領重心後移身微起 兩掌對拉分陰陽 磨盤穿掌扣左足右足弧形撤大步左肘下壓右仰掌 余式同前方向反十八、中盤雙掌反時側立圓左足回收虛點地 左手隨腰甩仰掌 左足畫弧外擺落右腿提平右臂舉震腳斬手腕相合 左足開步腰右轉 右合左開右跟步左足側開大馬步右捋左臂定中盤十九、閃通背雙手原地順時圈右足回收虛點地 順時再圓雙臂合 右足前伸重心左弓步左采右掌劈左足上步穿右掌 雙掌反時向後捋 左足平移橫叩步雙掌下游右足虛右足後掃再落實 左按右采勁在腰二十、擊地捶順時捋采掌變拳右拳前崩心向下 左拳平拉到左側 右足踏地小並步右拳反時內擺捶右足上步順自然 左拳順時內擺捶 左足上步順自然右拳反時栽向地左拳順時小臂斜 頂勁不丟弓左步二十一、平心捶右拳反背穿心肘上左足海底翻花 雙拳松落心向後 雙臂順纏向後引震右腳雙臂合十左上右下於腹前 兩掌側開左足開 磨盤穿掌反時展左掩右沖發寸勁二十二、煞腰壓肘左足前移虛點地右拳順時反背捶 左足後撤一大步 雙臂合十腰轉左雙拳隨腰順時甩松腰坐胯體松沉二十三、當頭炮雙拳變掌順時圈上捋下采再抓拳 右足回收虛點地 右足外擺再震落雙拳采落右下方左足上步成弓步 左掤右沖當頭炮二十四、收式雙掌前引再後捋右足上步虛點地 右臂前撩左臂合 右足回收成並步雙掌松落歸無極捧氣收功陳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極拳要點提示一、無極起式 無極式站立時, 要松肩, 松肘, 松胯, 松腕,周身自然, 內外六和. 頂勁要虛虛領起, 腰部放鬆下塌, 命門自然鬆開, 虛心實腹, 意沉丹田. 如此三至五分鐘,待四肢百骸感到蘯然無存, 氣息移動時, 再練習起勢動作. 做起勢動作時, 要注意意氣的運行. 心意後引時, 內氣由下丹田蓄引至後丹田,手隨意動, 同時後引. 心意上堋時, 內氣由命門出發, 循體後督脈上行, 至兩肩, 兩肘, 兩腕. 然後兩腕領氣虛虛上堋, 形成堋勁.心意前驅, 氣貫指梢伸擠, 而成擠勁; 心意回引, 氣從梢端返回兩肘, 形成捋勁; 心意下沉, 無極站樁, 意守丹田, 太極起式,要求圓活流暢. 所畫之圈要大一點, 要有深拔之意, 以後的動作都要求如此, 要掌握陰陽的對稱, 統一和互為轉換. 由下向上堋,有上必有下; 由後向前擠, 有前必有後; 由前向後捋,有後必有前; 由上向下按, 有下必有上.,二、金剛搗碓 做金剛搗碓時, 要注意右膝是由右拳上提自然帶上來的,右胯, 膝, 腳三節要放鬆鬆開, 若斷若連,毫無拙力,為鬆氣震腳做好準備. 震腳時切不可努氣用力, 使勁跺它,不可為追求形式上的整勁和聲音, 使骨節肌肉緊張而導致傷骨, 傷筋, 傷腎, 傷腦, 傷氣, 傷身. 震腳是鬆氣, 鬆勁所致,是身心俱松的表現, 意到氣到, 氣到勁自然到, 積柔而成剛. 定勢時腹歸太極元相, 心內一片太和. 本式的摺疊右轉, 回捋水平圈實,與步伐調整要協調一致, 圓活流暢, 同時完成. 腿手分家, 應勻速對稱, 配合得當. 兩腳不要在一條直線上, 相差半步左右,以保持穩定腳. 上步勾拳與左手相合, 應同時完成, 拳到, 腳到, 身到. 右腳屈膝上提, 是右拳上提牽引所致. 右腳震落是鬆氣,松腿, 自由下落, 不可跺腳, 以防自傷. 無論是提腳還是震腳, 右腿, 胯, 足, 三節要放鬆, 若斷若連,以後動作均如此.三、攬扎衣 做攬扎衣動作時, 要注意胸腹的開合摺疊, 腰, 背,臂的迎引後撐, 以及兩腕的旋轉之意. 還要做好欲開先合, 合之再合的續合式. 兩臂伸展斜開時, 肩, 肘, 腕應依次伸展, 節節相開.最後右臂向右展開時, 要以腰帶手, 肩, 肘, 手依次伸展, 同時要注意臂彎似滿月. 本式的提腿, 開手和纏腿合手, 上肢與下肢運動,應協調一致, 相反相成, 同時完成. 右轉平開前, 右手有一欲右先左的逆纏翻掌摺疊小圈, 定勢時手不能出圈, 即手不能開過右腿,並保持周身的圓渾.四. 六封四閉 六封四閉兩手環形旋繞時, 要靠胸腹摺疊開合,和腰胯的旋擰圓轉, 這樣才能使周身更圓活, 氣息更流暢. 向右下前方斜按時, 以右手為主, 左手為輔, 同時有肩靠, 手靠, 胯靠,膝靠之意, 手到腳到身體到, 意到拳到, 一氣呵成. 本式的大捋圈, 要有高山流水的意境. 左手引帶右托手, 兩手配合, 與捋手變化,既橫捋手變捋掠手. 收步斜按左上右下45度斜線流暢下按, 松沉下按,虛實分清.五. 單鞭 做丹田內轉的做單鞭式動作時, 胸部常兼有堋捋之意,胸腹同時圓轉開合摺疊. 右勾手伸展時, 形如抽絲, 一揮而就, 並與左手對拉相開. 左手圍繞肚臍旋轉, 是在丹田內轉的帶動下完成的,要內外合一, 周身一家. 左手開展時, 肩, 肘, 手依次相開, 最後意貫指梢. 整個動作意氣神形要渾然一體. 本式的勾手左轉圈,是右勾手與左轉腰相向運動圈, 似盤旋抽絲一般. 勾手時, 拇, 食, 中三指撮攏, 謂心, 肝, 脾相合; 也可五指撮攏,謂五臟相合. 鬆開左手, 是左手與右勾手, 與右腳之間的放鬆對開, 閉合要又由衷而開, 又有混元博大之意.六、白鶴亮翅 白鶴亮翅上合下開時, 左手護手護臉, 右手護腹護襠,上下護住中線, 左右兩肘護兩肋, 這是對擠掩. 左手暗藏催心掌. 配合右腳上步擦地, 前肩靠, 肩靠, 肘靠, 撩陰掌,前弓後蹬並身到, 這是對比掩. 本式的兩個斜開合圈, 根據胸朝東北方位而稱斜開合. 前者為上合下開, 右肩靠, 作運氣準備;後者為白鶴亮翅作運氣準備. 前者又稱欲合先開, 後者又稱欲開先合,又都寓閃展騰挪和化引之用法.七、斜行拗步 做斜行拗步時要注意, 兩手交替斜線運行, 皆不過中線,左右輪換而又護著中線. 左手運左半身,右手運右半身而不失中定.以腰帶手, 以手領腰, 腰腹, 臀胯摺疊旋繞, 胸腹同時開合摺疊. 本式的左腳開步與右手斜伸, 是沿東北和西南兩個隅角成一斜線,跟步斜行和上步斜行, 都沿這一斜線運行. 方位是斜的, 所行之圈是斜的. 右手為主, 斜行, 轉圈; 左手為輔, 斜行, 轉圈,兩圈交替斜行.右腳跟步是右手向前斜行牽引所致.八、提收 提收中的兩手上提, 為提收上式的接應勁, 接住對方來勢,引臂入圈貴在精神貫注, 神形相合而不留痕迹. 收捋時, 周身沉穩地蓄住勁, 而達到引勁落空的目的. 雖未發而意在先. 兩手按擠,提膝上頂須同時完成. 左膝堋頂, 暗藏靠封里合腿, 腰微暗轉, 盡由己發. 提收圈中寓捋, 引, 化, 拿, 蓄等變化.要與丹田內轉, 腰身內轉相配合, 提膝和推掌須同時完成. 右腿沉好,左腿提好.九、前趟拗步 前趟拗步裡面有一個以閃身法引轉來勢的動作, 一退, 一轉,一引, 一纏而引勁落空. 右腿屈膝上提時, 塌腰斂臀合襠, 周身擰裹相合, 上下一起到. 落步進逼屈身勁, 上勁下屈膝堋頂.上勁在兩手, 左手為采手, 合手, 擒拿手; 右手為撲面催心掌, 下屈在膝頂, 胸腹中膛行, 審時奪勢里合腿, 心意如游龍迴旋,身形似彈簧纏繞而連綿不斷. 上步擠手須上下相隨, 意到, 拳到, 漸發於足, 前弓後蹬, 節節貫通. 雙開水平圈時, 兩臂, 肩,肘, 手與兩腿, 胯, 膝, 足, 由內而外依次伸展, 對稱相開, 開中有合,氣勢博大.十、掩手肱捶 掩手肱捶右腳震落時,不可努氣用拙力,拳在鬆氣震落,在最後出拳之前, 左手食指的方向和右拳蓄勢的方向, 以及眼神, 心意所注之處, 要三點成一線, 才能有的放矢.左手前掩為接勁, 右拳屈屈為蓄勁, 隨屈就伸, 陰陽互變, 拳到, 肘到, 意到, 氣到, 勁到. 出拳時要積柔成剛,切不可努氣用力, 也不可以力代氣. 梢虛中髓根節摧, 擰腰轉胯起於足. 右手要反轉平圈, 左手是正轉平圈, 轉體是廻旋摺疊圈,要繞丹田垂直軸轉, 轉體扣拳, 扣腳, 提腿, 合手須同時完成, 一轉而成, 重心不升起, 沉住氣, 右腿提好, 頂勁領好,左右平準, 中正獨立.以後獨立腿步都需如此.十一、披身捶 披身捶為大轉身法, 右手先松落, 為承接來勢引勁落空,右轉旋繞一大圈時, 應圓活, 無凸凹, 並有肩靠, 肘靠, 臂靠之意, 暗藏采手和切掌,輔以右腳里合腿法, 腿手並用, 而令對方,此手法之巧, 全仗身法的上下配合, 轉關在腰, 周身上下左右, 需一起松沉裹合, 蓄住勁. 兩手節節抓臂握拳, 而有抓筋拿脈之意.披身捶的環形開合圈, 需圓渾飽滿. 胸, 腹, 腰, 背, 臀, 胯同時開合摺疊, 全身充滿彈性, 上開下合, 下開上合須對稱協調,同時完成. 磨盤轉圈要合周身之氣運轉, 氣運帶脈, 轉丹田. 連環炮應勻速對稱, 前後對立, 兩抽換, 勁由足發.披身擺拳要合著腰襠勁, 頂住周身氣, 圍繞中軸線左右迴旋披轉飽滿, 圓渾, 虛實互換, 落氣到腳, 兩腳心有折轉,下轉之意.十二、背折靠 背折靠一是折背靠, 而是折肘靠,一是折背靠.十三、青龍出水 青龍出水要求左擺拳時右掛肘, 右反背拳時左掛肘,左抑揚指時右掛肘, 右陰俯拳時左掛肘, 且左右對稱, 屈身相配,由中而運.十四、雙推手 轉身上步時, 兩手領住周身之氣, 自右向左轉,轉體轉圈轉重心, 與右腳上步要同時完成.十五、三換掌 三換掌是重心定在右腿上, 通過兩腰左右抽換來達到換掌,達到換虛實, 既四次轉腰三次換掌.十六、倒卷肱 倒卷肱右拳沿後上前下的立圓軌跡繞轉時,右手用意節節抓臂而成拳,暗含抓筋拿脈之意; 左手立掌護於體前, 與腹前的右拳上下照應, 上緊下徐, 右拳隨時彈擊對手襠腹部. 後撤時,後撤之腳如履薄冰. 定勢時, 前手臂彎如弓, 身雖後移而意在前, 自然中定平準. 卷肱時, 以意旋腕轉膀, 逆旋開展, 順纏卷收,總要松活, 柔順, 圓轉, 連貫. 撤步時需貼地走斜弧線, 有如履薄冰之意. 重心後移身後坐, 轉腰與兩手前後對開需同時完成,勻速對稱, 協調一致, 到拳到.十七. 退步壓肘 退步壓肘做單雙臂磨盤纏絲圈時, 臂以肘為軸,身體以腰為軸, 兩腿以膝為軸, 上, 中, 下同時磨盤旋繞, 並與胸腹開合摺疊相配合, 三軸同旋而形成周身一家的磨盤纏絲圈.做右壓肘式時, 要注意兩臂抱肩合肘, 兩腿開胯圓襠, 腰背裹圓, 周身相和. 右腳弧形後撤時, 腳掌貼地, 如履薄冰.要細心體會腳下的感覺. 身體右轉, 後移, 下坐, 要沉穩凝重, 安如磐石. 退步壓肘不是局部的單一肘部下壓,而是整體的抱肩合肘身下沉的自然壓肘. 右腳退步與倒卷肱退步相同, 先收步,再貼地弧線撤步.十八. 中盤 做上合下開式時, 右腳震落應鬆氣, 松腿,震腳不可努氣用力跺它. 左腳開步應順遂自然, 好像是被右腳震彈出去似的, 左腿同樣要放鬆, 無拙力, 形成左轉側斜雙逆雙開纏絲圈後,兩手上下斜開, 和右腳收拉, 皆要隨身腰而動, 身到手到, 手到腳到; 右腳似乎是被左手領帶而左移的. 右腳要松胯, 松膝, 松腳,胯, 膝, 腳三節若斷若連. 中盤要斜開, 也以左手為主, 右手為輔, 領住周身之氣, 由內向外的斜開分行. 兩手開, 兩腿也開,上下同時對開, 開而不出圈. 左手與左腿相合, 右手與右腿相合,開而不散.十九. 閃通背 閃通背做兩手交錯, 相反運行的上下掠勁時, 兩手左切,左腿右掃, 要腿手並用, 相反相成, 手到腳到, 刻不容緩. 做倒轉身法時, 轉身應圓活無滯, 渾然一體. 兩手迴旋與扣步,轉身密切配合, 也要注意手到, 腳到, 身到. 最後閃身撤步通背時, 兩手的翻轉與轉身撤步要密切配合, 一氣呵成. 定勢時應沉著穩健,上下相合, 前後相照. 閃通背, 又稱運氣通背. 通背就是通三關, 通周天. 本式中的豎圓圈就是通背圈, 周天圈. 要求圓轉通順,而又在意, 不在氣. 意為氣頭, 氣隨意行. 只要練好先天混元氣, 熟練混圓圈, 就能自然通背, 通周天. 轉身扣步是倒轉身法,要圓潤自如, 一氣呵成, 一轉而就,無滯緩.二十. 擊地捶 擊地捶的近身跟步, 左架, 右沖拳, 要求身, 拳,腳一起到, 勁整 式穩, 左臂上架形如撥雲見日, 右拳前沖恰似開弓放箭. 兩拳掄臂, 左右掛繞,肩護著體前中線而交替運行, 並與左, 右進步配合好, 形成上引下勁的擊地捶定式. 左右擺拳是連環進擊法, 也是腿手並用法.定勢時兩肩要平準, 脊, 背, 腰, 臀不歪不扭,不凸凹二十一. 平心捶 平心捶前的合後開的雙卷肱續合式, 要做到兩肩邊卷合,邊沉塌, 兩肘相合, 兩拳相合. 此動與後面的前開後合, 雙翻卷的彈抖式, 皆要隨胸腹開合摺疊而卷續翻轉, 不要單純追求兩臂的彈抖勁.發平心捶時, 兩腳開胯, 襠圓活, 兩膝擰轉式相合, 兩腳踩蹬向下鑽, 全憑腰胯松活轉. 左臂螺旋掛肘, 為急纏急引, 右臂螺旋沖拳,為急纏急勁. 回身反轉圈要圓轉自如, 氣勢宏大, 如車輪倒轉. 右肘與左拳, 要對稱相開, 一線穿成. 肘平肩沉, 上開下開,即兩腿左蹬右弓相開, 右肘與右膝, 右腳三尖相對, 右臂右腿屈,左臂左腿伸.二十二. 煞腰壓肘 煞腰壓肘定勢時, 腰鬆開堋圓, 脊背伸拔裹圓, 臀部微翻,兩腳有向下擰鑽之意, 使下盤穩固, 落地生根, 頂勁領好, 襠勁下好, 上虛下實, 中正不偏. 煞腰壓肘撤步左松,右拳似被身部拉回去一般, 即以步拉身, 以身拉拳, 依次傳遞.二十三. 當頭炮 做當頭炮右翻身式時, 兩拳掄臂翻轉,即身體翻轉及右腳的提落, 需整體協調, 同時完成. 兩拳前沖時, 左膝前弓, 不過腳尖; 右拳伸而不直, 拳到腳到身齊到,左弓右蹬身前擁, 雙拳齊發如放箭, 目視前方, 照顧四旁. 收腿收拳時, 眼神, 心意由前往回收,而有攝神收合作用.二十四. 收勢 降氣收功, 一般做三次. 一趟拳練完,在身體四周會產生一定的氣場,應收回到丹田來, 以達到養氣養身的目的. 習練者若能平心靜氣, 專心致志的進行收功的練習,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神返身中氣自回, 周身混元無極歸, 練而不收枉費勁, 動而復靜見天真. 收功很重要, 若只練不收,枉費功夫. 全套結束, 靜歸無極, 即始於無極,歸於無極.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教程

  • 作者:馮志強編著
  • 出版日期:1998
  • 頁數:143
  • 目錄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節 太極拳是怎樣一種性質的拳術
  • 第二節 太極拳運動的主要特點
  • 第三節 太極拳的養生保健機理與作用
  • 第四節太極拳運動的適應症、禁忌症和生理反應
  • 第五節 太極拳的防衰抗老與老年運動
  • 第六節什麼是太極,練太極拳究竟或主要練什麼
  • 第七節太極拳有哪些修鍊內容,單練套路能不能練好太極拳
  • 第八節 太極拳與太極十三勢
  • 第二章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特點

  • 第一節 混元太極拳的來源和組成
  • 第二節 混元太極拳的修鍊思想
  • 第三節 練法要訣
  • 第三章 太極混元內功

  • 第一節 降氣洗臟功
  • 第二節 三丹採氣功
  • 第三節 雙掌揉球功
  • 第四節 三丹開合功
  • 第五節 日月旋轉功
  • 第六節 環形伸縮功
  • 第七節 單腿提降功
  • 第八節 雙腿提降功
  • 第九節 帶脈磨盤功
  • 第十節 乾坤開合功
  • 第十一節 收氣歸丹功
  • 第十二節 鬆氣松身功
  • 【附1】轉氣收功法
  • 【附2】保健按摩功
  • 第四章 混元二十四式太極拳

  • 第一節 基本手型及步型
  • 第二節 基本纏絲混元圈
  • 第三節 拳式圖解
  • 拳式圖解說明
  • 第一式 無極起式
  • 第二式 金剛搗碓
  • 第三式 懶扎衣
  • 第四式 六封四閉
  • 第五式 單鞭
  • 第六式 白鶴亮翅
  • 第七式 斜行拗步
  • 第八式 提收
  • 第九式 前?拗步
  • 第十式 掩手肱捶
  • 第十一式 披身捶
  • 第十二式 背折靠
  • 第十三式 青龍出水
  • 第十四式 雙推手
  • 第十五式 三換掌
  • 第十六式 倒卷肱
  • 第十七式 退步壓肘
  • 第十八式 中盤
  • 第十九式 閃通背
  • 第二十式 擊地捶
  • 第二十一式 平心捶
  • 第二十二式 煞腰壓肘
  • 第二十三式 當頭炮
  • 第二十四式 收式
  • 第五章 混元太極推手

  • 第一節 太極八法十三勢
  • 第二節 太極八法組合練習
  • 四正組合單練
  • 四隅組合單練
  • 第三節 單推手對練
  • 水平圈對練
  • 豎立圈對練
  • 橫立圈對練
  • 螺旋圈對練
  • 第四節 雙推手對練
  • 順步的進退步雙推
  • 順步的轉換步雙推
  • 順步的轉圈步雙推
  • 混元太極熔鑄人生――記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編人馮志強先生
  • 分享:
    推薦閱讀:

    破例公開:武式太極十三桿一路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淵源
    【值得珍藏】太極宗師李經梧拳照欣賞
    楊式85式太極拳譜
    談太極拳的內勁

    TAG:太極拳 | 轉載 | 教學 | 教程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