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地球上的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來 源:地調科普

微信號:didiaokepu

作 者:莫傑 彭娜娜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本文榮獲「保護地球 精彩地質」科普作品大賽二等獎

關於地球上水的來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陽光、水和氧都是一切生物維繫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先讓我們了解幾個有關水的數字

(1)如果把地球上的水平均分配給全人類,那麼每個人得到的水大約為3億m3;??(2)每年各大洋共蒸發330萬億dm3(立方分米=1000cm3)水,地球上土壤蒸發63萬億dm3水,而每年的降水量只有100萬億dm3水,太陽每天造成1萬億dm3水蒸發;

(3)每人每天平均消費水量近300dm3,人體80%是水,一條魚80%也是水,一個西瓜98%都是水;

(4)人類維持生命首先需要的是氧氣,每人每天需要15dm3氧氣,而每人每天需要飲用2~3升水;??(5)工業化世界,各國有30%的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類的飲用水不符合衛生標準;

(6)l地球上近90%的淡水沒有露出地表,它們滲透在土壤和保存在岩石中,或流淌在地下河裡,或積蓄在地下湖泊。

從上述的數字可見,地球上的水雖然是巨量,但可直接供人類飲用的淡水量卻很有限。世界各國均不同程度出現過「水危機」,特別是一些缺水國家的水危機給生產和生活帶來嚴重威脅,歷史上甚至為水而引發「戰爭」。

眾所周知,地球上海陸面積有「七分水、三分地」之說,也就是說陸地面積約1.495億km2,佔地球總面積的29.2%;海洋面積約3.61億km2,佔地球總面積的70.8%。然而,地球上海洋平均深度3795m,海水容積13.7億km3(重量137億億t),海水佔全球水量的97%。

那麼地球上如此巨量的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是地球誕生之初就有,還是地球在其46億年漫長的過程逐年累月積聚下來,或是宇宙天體外部行星帶來的?

地球巨量海水

近百年來,近代科學家為「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這個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探討,用不同的科學方法去驗證。

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內源說」、「外源說」。不過這些說法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充足的證據和令人信服的成因。

1 地球內源說

內源說,也稱自源說—地球上的水來自地球本身。地質科學家普遍認為,當46億年前地球形成的物質里就含有水。在初期一個高溫的岩漿球,當時存在著大量的活火山。這些火山不斷噴發,岩漿攜帶著水蒸氣散布到地球各處。當岩漿冷卻後,水蒸氣就凝結成雨水,降落到地球表面。這樣就開始了水的循環,水流向地表低洼處,就形成了湖泊、江河、海洋。

地球水循環

還有一種說法,在地球開始形成初期,其內部曾包含有非常豐富的氫元素,它們後來與地幔中的氧發生了化學反應並最終形成了水。

地球形成之初溫度很高,水或在高壓下存在於地殼和地幔中,或以氣態存在於地球上空大氣層中。後來隨著溫度降低,大氣中的水冷凝降落到地表;岩漿中的水也隨著火山爆發和地質活動不斷釋放到大氣,降落到地面的水彙集到低凹地方生成湖—河—海。數百萬年後,在海洋中聚集了產生生命的化學物質—甲烷、氫和水。這些水一直在地球上流動、循環,它維繫和保存了自然界一切生命。由於水的循環一直在凈化著水,人們才得以在21世紀的今天仍享用著6500萬年前巨型恐龍和其他動植物喝過的水。

科學家通過對地球內部構造和物質成分的詳細研究證明,地球上的水是從地殼內部分異擠壓出來的。

其證據是:

(1)幾乎每次現代火山噴發時,總伴有大量氣體噴出,其中水蒸氣約佔75%以上;

(2)地殼深部岩漿中都含有水分。在5000m深處岩漿中水的飽和度約為6%,在10000m深處達到10%,超過萬米,其飽和度更大;

(3)岩漿凝固結晶成的火成岩內,含有一定數量的結晶水,並且常見有原始水的包裹體;

(4)構成地球的原始物質球粒隕石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含水量為0.5~5%,有些可達10%以上。

含在地殼內部岩漿中的水,在地球圈層分異過程中,被移向地球外層,並被擠壓向地球表面溢出,形成今天的汪洋大海。30億年前的地球表面溫度仍較高,被擠壓出來的水幾乎都是水蒸氣。經過大約6億年,當地表溫度降至30℃(與現在地表溫度相當)時,被擠出的水蒸氣冷凝成水滴,99%落到地表。這就是「地殼內部說」認為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

2 地球外源說

顧名思義,「外源說」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於宇宙天體的行星,尤其是彗星和富含水的小行星。被譽為「臟雪球」的彗星,其成分是水和星際塵埃,彗星撞擊地球會帶來大量的水;而有些富含水的小行星墜落到地球上成為隕石,也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為0.5~5%,有的可達到10%以上,其中碳質球粒隕石含水更多。

有科學家認為,外來水源者是太陽風,是指從太陽日冕向行星際空間輻射的連續的等離子體粒子流,是典型的電離原子,由大約90%的質子(氫核)、7%的α粒子(氦粒)和極少量其它元素的原子核組成。因此,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水是太陽風的「傑作」。

近代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空間過程中,發現「宇宙雨」,於是提出一種「宇宙之雨」說,認為地球之水來自宇宙太空雨。這種觀點正在引起學術界的爭論。其焦點是:海洋的起源和生命的進化,並非一定是地球自身的水圈形成的,而是「天外之水」—宇宙雨才是形成海洋的來源。

1996年2月,美國宇航局發射一顆「波拉」號衛星收集的資料證明,宇宙太空每天都有形如「雪球」一般的雲團物體降落到地球(圖3)。因此,一些學者認為地球上的水很可能是從天外宇宙空間供給的。

「波拉」號衛星收集的「雪球」

1997年5月,美國依阿華大學物理學家路易斯·弗蘭克博士,在一次學術會上宣布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通過自己從「波拉」號衛星距地球960~2400km高空拍攝到的照片,展示他的研究成果—照片上這種直徑12m、重量在20~40t,主要由冰構成的外層包著一層碳物質的太空雪球,以每小時32000km的速度飛行,猶如隕石雨般撞擊地球大氣層後其殼層破裂,裡面的冰蒸發成水汽。弗蘭克說:「我還沒親眼目睹過這些東西,想不出一個恰當的名字來,只好暫時稱它為"雪球』」。?弗蘭克展示的確鑿圖像依據,使與會的大多數科學家信服了他的觀點。一位科學家說:「幾乎前我還是持懷疑態度的,現在我相信照片上的東西是真實的。」另一位科學家說:「非常令人信服。但太空帶來的水是否能填滿地球上的海洋,雪球的重量是否有40t重,還需要進一步確定證實。」

經過討論分析,科學家們認為,這些降落的雪球的距地球表面幾百公里高的地方相互撞擊,開始破裂、分解成雲團,甚至蒸發成水汽(破裂—分解—汽化),就源源不斷地向地球上降落水分。大約每1~2萬年,太空雪球向地球降落的水分量就可以使整個地球的海平面上升2.54cm。因此,弗蘭克認為,宇宙太空有大量的水在不斷降落,可以說是「宇宙之雨」。當地球誕生後,每天接納大量來自宇宙太空的雨水,所以地球上的海水很可能是來自太空。宇宙太空雪球內部含有大量有機物質,這就意味著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也很可能與此有關,因而很值得人們去探索。

3 海洋之水從何而來?儘管地球之水的「地球內部說」和「地球外部說」都有不同的科學證據。然而,海洋遼闊無垠、浩瀚深邃,全球海水體積13.7億km3之巨,如此巨量之海水究竟從何而來?科學家一直在不斷探求這個至今難以解釋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除了20世紀90年代最新的「天外之水」說外,在地球科學界比較流行的有4種說法。

海水來自地球原始大氣

幾十億年前,地球上的原始大氣經過多次凝聚而成海洋。照此假說推想,現在海水中所含該種原始大氣的成分應比現今所測得的更多,然而它與目前的數據相差懸殊。因此這種假說難以做出科學解釋。

海水由火山岩分解出來?這種觀點認為,遠古時代地球冷卻凝固時,原來的水分以化學方式結合在岩石之中。後來,由於這些岩石的分解作用,水分從中釋放出來而形成海洋之水。但實驗結果表明,火山岩含水分僅有5%,如果地殼中火山岩所含的水分全部釋放出來,也不及目前海洋中水量的一半,所以這種觀點也難以成立。??海水是漫長時間的積累

地球歷經幾十億年漫長的地質時代,海洋逐年累月、天長日久積聚生成。持這種假說者認為,海水是長期聚積而得,這一漫長過程並非是均勻的或連續的。水的來源渠道有熱液活動、熱噴泉、火山噴發等。除水以外,陰離子(如Cl和S等),均由火山活動而釋放。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火山活動是水及陰離子的來源,而陽離子主要來自火成岩(岩漿活動)的分解。這種多元說來源,比起單一種來源假說更充分有力。事實上地球內部的水分,也是通過多種途徑分解釋放出來的(圖4)。

地球深部岩漿噴發的水汽

來自太空由冰組成的彗星

最近美國科學家提出一個新理論:地球之水來自太空由冰組成的彗星。他們發現地球表面的水會向太空流失。因為大氣中的水蒸氣分子在太陽紫外線作用下,會分解成H和O原子。當H原子到達80~100km氣體稀薄的高溫層中,其運行速度會超過宇宙速度,於是脫離大氣層而進入太空消失掉。經推算,飛離地球表面的水量與進入地球表面的水量大致相等。但海洋地質學家發現,2萬年來,世界海平面升高了約100m。於是,地球表面水量不斷增多就成了難解之謎。

2003年10月,美國科學家從地球衛星發回的數千張大氣紫外線輻射圖像中發現,在圓盤狀的圖像上有一些小黑斑。每個小黑斑大約存在2~3min,面積約有2000km2。經過分析,這些斑點是由一些看不見的冰塊組成的小彗星沖入地球大氣層,破裂和融化成水蒸汽造成的(圖5)。科學家估計,每分鐘大約有20顆平均直徑為10m的冰狀小彗星進入地球大氣層,每顆可釋放出100t水。由此推論,地球形成至今46億年的歷史,由於這些小彗星不斷供給水分,從而使地球得以形成今日如此龐大的水體。

含水小彗星進入地球大氣層

上述的「內部說」或「外部說」都有它的一些科學根據,但同樣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甚至難以令人信服的科學假說、觀點、理論。

地球如此龐大、地球構造又如此複雜,存在地球上的水,其來源不可能是單一,而是多種因素綜合而成。

地球僅是宇宙天體中一個「幸運兒」,她有自身的先天條件,加之天外「兄弟姐妹」的幫助補給,使地球擁有巨量的水,讓地球上這個人類家園和大自然界的動植物代代生存和繁衍,享用這份甘甜的「乳汁」。

編輯:礦語君,責編:謝濤。

推薦閱讀:

衛星數據是怎麼傳送到地球的?
為什麼冬至一過,「天黑的越來越晚」這件事比冬至前「天黑的越來越早」變化的快?
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圍繞著太陽轉,那麼太陽圍繞著什麼轉?
地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你說,日本「太陽旗」該不該從地球消失?

TAG: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