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朱德躍馬太行建奇功

朱德躍馬太行建奇功

躍馬太行建奇功  從1938年3月到1940年5月,朱德躍馬太行達兩年多。期間,朱德率八路軍總部幾乎一直轉戰在沁縣、武鄉、屯留、潞城之間,其中駐紮時間最久的是武鄉縣的王家峪,其次是潞城縣的北村,再次是屯留縣的故縣鎮。  從1938年4月至10月的7個月間,由朱德和彭德懷統一指揮的八路軍各部隊,在當地中共組織和抗日武裝的配合下,共作戰1000餘次,殲敵2萬餘人,取得了開展與堅持平原地區游擊戰爭的初步勝利,粉碎了敵人對山區抗日根據地的「圍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友軍的徐州、武漢會戰,完成了在華北敵後的第一次戰略展開。在相繼實現3次戰略展開之後,就在以山西為中心的華北敵後創建了晉察冀邊區(包括北嶽、冀中、平西、冀東)、晉西北(包括大青山)、晉冀豫邊區(包括太行、太岳、冀南)、晉西南、冀魯豫邊區(包括冀魯邊、魯西北、湖西、豫東北)、山東等敵後抗日根據地。而這些根據地又以其自然條件為特點,構成南北兩線不同類型的戰略基地:在北面,從管涔山、恆山、五台山、軍都山至霧靈山一線,是山區戰略基地;在南面,由呂梁山、太岳山、太行山到冀中、冀南、山東一線,是山區與平原相銜接的戰略基地。這南北兩線根據地的創建和互相配合、彼此策應,就造成了廣大的華北敵後解放區戰場,造成了對敵戰略反「包圍」的初步態勢。八路軍部隊也得到迅速發展,由出征抗戰時的3萬餘眾,猛增至16萬人的強大集團軍,開始「成為堅持華北抗戰的主力軍了」。  由於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日益擴大,八路軍部隊的迅猛發展,引起了國民黨蔣介石的極度恐懼和不安,便在限制敵後抗戰上大做文章:一方面從經濟上卡脖子,仍按出征抗戰時八路軍的4萬餘人編製發給經費,加上日本侵略軍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和軍事破壞,致使八路軍部隊的物資、經費、彈藥供應異常困難起來;另一方面在政治上搞磨擦,企圖從八路軍手中來「收復失地」。「由於敵人的進攻,國民黨最初對敵後的形勢估計得過分嚴重,他們驚慌失措,退卻逃跑。那時敵後是空虛的。到了這時候,國民黨逐漸了解了敵後的具體情形,又看到我們在華北敵後的大發展,它對於敵後的觀念有了改變,覺得敵後還是可以經營的。國民黨最初是不願到敵後去的,而指令我們到敵後去抗戰,他們自己站在後方。然而在此時,他們就大膽、積極地向敵後伸展,恢復他們在敵後的統治,並嚴格限制與排擠我們。」面對這種複雜的情勢,朱德和彭德懷從維護抗日大局的目標出發,提出了正確的方針與策略:在經濟上,發展根據地的生產,有計劃地經營和統制公私貿易;在改善抗日民眾生活的原則下,整理稅收、田賦;強化敵占區工作,爭取運入根據地所缺乏的物資;通過政權和民眾團體,開展自願獻金、獻糧;有計劃地建設軍事工業;建立嚴格的預決算制度,清除貪污、浪費;成立華北總財政經濟委員會。在政治上加緊動員民眾,建立鞏固的抗日根據地;說明日軍隨時有可能轉移兵力到敵後,從積極方面去轉變或減少那些圖謀來爭奪地盤的軍閥割據和偏安一時的心理;強調團結,在群眾中造成反對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輿論,揭穿挑撥離間者的陰謀,肅清漢奸。並發出訓令,要求八路軍各部加強訓練幹部,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加強共產黨員布爾什維克意識的鍛煉。對於八路軍的今後任務,朱德明確地規定了六條:第一,發動廣大的民眾;第二,廣泛開展游擊戰與運動戰;第三,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第四,與各方面友軍更加親密團結,共同堅持華北抗戰;第五,堅持華北抗戰,抑留華北敵人,並把華中、華南的日軍調動到華北來,以保衛武漢、保衛西北、保衛華南;第六,積極行動,抓住一切機會打擊敵人,消滅敵人,以求聚集許多大小的勝利,最後達到全國戰略上的反攻,把日寇趕出中國去。  1938年10月武漢、廣州失守之後,中國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進入戰略相持階段。隨著新的歷史階段的到來,日本侵略軍改變了其戰略方針,即停止了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逐漸轉移其主要兵力來對付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並將進攻的重點首先置於華北;而對國民黨則採取了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策略。與日本侵略軍遙相呼應,蔣介石國民黨亦「開始了它的政策上的變化」,將其重點由容共抗日逐漸回復到「反共、反人民」的老路上來。從此,敵後解放區戰場逐漸以抗日戰爭重心的姿態挺立在中華大地,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廣大軍民前門打虎後門拒狼,擔負起了抗擊日偽軍主力壓迫和反擊國民黨頑固派進攻的兩副重擔。  戰爭形勢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中共中央於9月16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開了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全會批准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路線,批判了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根據毛澤東關於《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確定了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達到最後驅逐敵人的全國抗戰的總任務,確定了黨的主要工作方面應放在戰區和敵後的指導思想,確定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和華南」的戰略方針。朱德出席了六中全會,並在會上以一天半時間作了關於華北抗戰情況的報告。「他詳細地敘述了八路軍一年來抗戰的經過和經驗教訓,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持久戰問題。報告最後說,八路軍今後的任務是:『繼續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抗戰,堅持根據地,爭取友軍,鞏固本身。』」  在六中全會進行過程中,鑒於日軍大舉進攻,武漢危急的情形,朱德奉中共中央之命,於10月22日飛抵武漢後,由周恩來陪同會見了蔣介石。會見中,「朱德向蔣介石報告了八路軍一年多來的戰績、敵後抗日根據地建立的情況以及取得這些勝利的原因;並且強調:只要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即使退到重慶也不要緊,日寇是一定能夠打敗的!同時提出了八路軍擴編為三個軍,增發經費和彈藥的要求」。當天晚上,朱德就住在時任國民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家裡。早在1927年南昌起義後,郭沫若曾隨同朱德率領的第9軍南下。不久,郭沫若東渡到達日本,在異國他鄉待了整整10年。如今,故友重逢,格外欣慰。郭沫若特地作了一首白話詩相贈。朱德亦和一首題為《重逢》的詩,以作紀念。  10月23日,朱德又匆匆飛回延安,繼續參加六中全會,並向全會報告了在武漢了解到的有關情況。  就在朱德從太行前線返回延安這段時間,由蔣介石任命的河北省政府主席、冀察戰區總司令鹿鍾麟,即帶著「反共」和「收復失地」的使命,於9月中旬來到冀南。河北省政府委員、民軍總司令張蔭梧,在此前即強行向晉察冀邊區的平山、行唐、阜平插手。於是,在華北敵後一場磨擦與反磨擦的鬥爭便開始了。9月7日,朱德和毛澤東等致電聶榮臻,指出:邊區各軍政機關,如果沒有得到邊區政府和軍區司令部的指示,拒絕服從任何人的命令,並禁止任何其他人在邊區進行軍事、政治活動;如果河北省政府和張蔭梧正式派人來交涉,須給予禮遇並與之談判。9月18日,朱德、彭德懷又和王稼祥、劉少奇致電徐向前並左權、劉伯承等,指出:看來鹿鍾麟似已開始向我方進攻,請你們向鹿提出嚴重責問,鹿如能誠懇進步,我們應與之合作建立抗日根據地;如他對冀南軍政系統採取打擊和破壞的政策,則不能向他讓步,必須堅決防禦。在六中全會期間,反共頑固分子不斷向冀中、冀南、豫北、魯西北根據地抗日軍民行釁茲事、發動進攻,朱德和彭德懷即致電當地的八路軍指揮員,指示他們發動群眾,揭破反共頑固分子聯合進攻的罪惡陰謀。並且命令第129師立刻派遣有力部隊進入河北南宮縣城及近郊,第386旅旅長陳賡率領兩個團進抵魯西北聊城;而在豫北方面則實行必要的讓步。對反共頑固分子的進攻,總的仍應採取「防禦鬥爭原則」。  12月初,朱德從延安回到晉東南八路軍總部後,即按照六中全會確定的關於「鞏固華北」的戰略方針,並針對敵人在華北先取平原、後奪山地的圖謀,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決定,和彭德懷一起命令第120、第129和第115師主力,分別挺進冀中、冀南、冀魯豫邊平原和山東地區。進抵指定戰略區的三師主力部隊,即在地方黨組織與抗日武裝的協力配合下,開展了廣大而猛烈的游擊戰爭。馳騁於冀中的第120師主力,在開展平原地區游擊戰爭的7個月中,總計對敵作戰160餘次,殲滅日偽軍5400餘人,打破了敵人的一次次「圍攻」,創造了一系列模範戰例,大大振奮了冀中民心。同時,協助冀中黨、政領導機關開展了根據地的建設工作,協助冀中軍區整編了武裝部隊。出擊冀中的勝利,既鞏固了冀中抗日根據地,又加強了八路軍第三縱隊,也使第120師本身得到了擴大。展開於冀南的第129師主力,一面分遣部隊,向敵出擊,粉碎日偽軍的進攻與「掃蕩」;一面協助地方黨組織和抗日民主政府,加強根據地建設,壯大抗日力量。從1939年1月到3月,與敵作戰100餘次,殲滅日偽軍3000餘人,粉碎了敵軍3萬兵力的大「掃蕩」;同時採取靈活的鬥爭策略,分化了國民黨頑固勢力。反「掃蕩」、反磨擦鬥爭的勝利,挫敗了敵人控制冀南平原的計劃,破滅了反共頑固派奪取冀南地區的陰謀,鞏固了平原抗日根據地。轉戰于山東地區的第115師主力,首戰樊壩告捷,繼之發起陸房戰鬥、出擊梁山地區,殲滅日偽軍近3000人;爾後又乘勝前進,深入魯南,相繼打破了日頑軍的多次進攻,開創了魯西、魯南地區的抗戰局面。對敵、偽、頑軍的勝利進擊,鞏固了冀魯邊、魯西、湖西、蘇魯豫皖邊、魯南、魯中、清河、膠東、濱海等抗日根據地,同時建立了冀魯邊、清河、膠東、濱海、魯中、魯南等軍區,使山東解放區成為箝制敵人重兵,有力策應與配合華北、華中敵後抗日鬥爭的戰略樞紐。與冀魯平原和山東地區的三師主力相呼應,留置於以山西為中心的敵後山區各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部隊,同地方黨組織和抗日武裝密切合作,依靠組織起來的廣大人民群眾,沉重打擊了日偽軍,不但使根據地得到了鞏固,而且在鞏固中得到了發展,成為支撐山地和平原抗日游擊戰爭的強固基地。  指揮反頑鬥爭  1939年1月1日,中共北方中央局機關報《新華日報》華北版在晉東南沁縣創刊。創刊號上特地發表了朱德撰寫的《迎接一九三九年》一文。在文章中,朱德強調:「鞏固與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是爭取抗戰勝利的最重要的保證。」並且針對蔣介石、閻錫山壓制敵後抗日民眾運動的倒行逆施,嚴正指出:為了堅持華北抗戰,「今天的問題不是將已有的民眾運動組織加以取消的問題,而是將已有的組織加以培植與扶助,未有組織的加以組織起來,樹立起一支偉大的力量,使他們積極地援助政府與軍隊的抗戰工作。這乃是最迫不容緩的任務。只有這樣做去,才有利於國家民族」。就在這年春天,朱德揮毫寫下了《太行春感》一詩:遠望春光鎮日陰,太行高聳氣森森。忠肝不灑中原淚,壯志堅持北伐心。百戰新師驚賊膽,三年苦鬥獻我身。從來燕趙多豪傑,驅逐倭兒共一樽。  詩中將蓬勃興旺的抗日根據地,同陰沉昏暗的國民黨統治區作了鮮明的對比,再次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抗戰到底,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堅強決心。  針對國民黨反共頑固派的進攻,朱德和彭德懷嚴格遵循毛澤東確定的有理、有利和有節的鬥爭原則,部署和指揮了華北抗日軍民的反頑鬥爭。整個鬥爭,可概括為四打:一打張蔭梧;二打閻錫山;三打石友三;四打朱懷冰。結果四戰四捷。  號稱「磨擦專家」的張蔭梧,繼任河北省政府委員、民軍總司令之後,國民黨當局於1939年10月又給其加了一頂河北省政府民政廳長的桂冠,成為河北省反共頑固派頭子鹿鍾麟的打手。他先後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柴恩波事件」、「深縣事件」,公然扣押八路軍幹部、戰士100多名,殺害八路軍指戰員400多名,對抗日軍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可就是這個殺人魔王張蔭梧,竟然在殺害抗日誌士之後給蔣介石的電報中邀功請賞說:「倭寇『掃蕩』八路」,「在他人以為大難當前,在我以為軍政展開的機會」。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朱德和彭德懷下令八路軍反擊,於1939年6月22日一舉殲滅張蔭梧所部2000餘人。但張蔭梧並未就此罷手,繼續變本加厲地大搞反共活動。8月間又兩次派兵襲擊八路軍贊皇工作團,捕殺幹部、戰士,搶劫公私財物。10月5日,朱德和彭德懷聯名致電蔣介石,義正詞嚴地指出:「查張蔭梧部已屢次肇禍於冀中、冀南,今值敵寇大舉西犯時,又復迭次扣留、殺害、誣衊職部」,要求蔣介石「迅予制止,徹底解決」。同日,致電劉伯承等並報毛澤東、王稼祥,明確提出對河北反共頑固派進行鬥爭的方針和部署:對張蔭梧這樣的反共頑固分子,必須加以打擊並全部殲滅之。這一方針和部署經中共中央批准後,於10月24日和27日,劉伯承指揮八路軍將張蔭梧部全部殲滅,張蔭梧隻身逃跑。  對山西閻錫山發動的舊軍進攻新軍的「十二月事變」,朱、彭部署八路軍有力地支持山西新軍進行自衛反擊,並取得了勝利,不僅使閻錫山的軍事實力受到重創,其第19、第61、第33軍及騎一軍都遭到慘重損失,而且在地域上亦完全失去了對晉東南、晉西北的控制,其統治的地盤縮小到僅剩晉西南的10餘個縣份。閻錫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落了個「喪師失地」的下場。  1938年12月底,重慶國民政府軍令部頒發命令,第10軍團石友三部歸由鹿鍾麟任總司令的冀察戰區所轄。1939年2月和3月,又委任石友三為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和冀察戰區副總司令。「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他不僅堅持破壞抗戰,而且公然勾結日軍,充當漢奸。1940年2月3日,在掌握石友三勾結和準備投降日軍的確鑿證據的基礎上,毛澤東和王稼祥致電朱德、彭德懷等,指出:對石友三已不適用爭取方針,應堅決、徹底、全部、乾淨消滅之。石友三得知八路軍將給予堅決殲滅後,即在日軍的掩護下,率部逃到衛河以東。3月4日,八路軍總部發起旨在打擊石友三的衛東戰役,歷經7天時間,共斃俘石友三部6000餘人。後來,石友三因犯叛國通敵罪而被槍決。  第97軍朱懷冰部是冀察戰區的主力。當山西的新舊軍衝突暫時緩和,「十二月事變」趨於和平解決的時候,國民黨頑固派在河北的反共氣焰卻進一步升級了。此時,因張蔭梧叛國通敵有據,已被撤職,由朱懷冰兼任冀察戰區政治部主任和河北省政府民政廳長,由喬明禮接任河北民軍總指揮。而且,蔣介石又準備從黃河以南增調第41、第71兩個軍到河北,以強化反共頑固派的軍事進攻力量。鑒於反共頑固派進攻的重點還在太行、冀南,又考慮「單由第129師來打退這次規模很大的反共軍事進攻,困難較大,朱德和彭德懷決定從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抽調一部分兵力南下,支援晉冀豫根據地的鬥爭」。  朱懷冰部在奉調歸屬冀察戰區後,其實力居於河北反共頑固派軍隊的第一位,因而各種游雜武裝都聽任其指揮。當朱懷冰一進入冀西後,不僅搶佔戰略要地,而且指揮早已通敵的別動總隊第四縱隊侯如墉部與河北民軍喬明禮部向八路軍進攻。朱德果斷決策,命令八路軍殲滅了這兩支「已無爭取可能」的頑固派軍隊。「由於侯如墉、喬明禮兩部被殲,晉察冀南下增援部隊又到達太行,朱懷冰孤懸冀西,不免膽怯。1940年2月初,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朱懷冰、鹿鍾麟一起撤至冀豫交界處的磁縣、武安、涉縣、林縣一帶,同冀南的石友三部、豫北的丁樹本部和山東的沈鴻烈部相呼應,等候從黃河以南增調的兩個軍開到太南,準備會合後再向八路軍發動進攻。」在第二戰區東路軍時,朱懷冰受朱德總司令指揮,如今卻殺氣騰騰地充當了反共頑固派的幹將。自2月18日率部突然襲擊磁縣西賈壁和大彎村八路軍駐地,殺害八路軍指戰員100多人後,朱懷冰又來到八路軍總部,公然打著所謂「軍令政令統一」的旗號,要八路軍把河北讓給他,朱德則堅決頂了回去。朱懷冰雖然碰了釘子,可並未就此罷休。針對反共頑固派進攻的陣勢,朱德和彭德懷作出了「先打石友三,再打朱懷冰,爭取丁樹本」的正確部署。當八路軍殲滅石友三部的衛東戰役打響的第二天,即3月5日,又發起磁(縣)武(安)涉(縣)林(縣)戰役,開始反擊朱懷冰部,到3月9日結束戰鬥,計殲滅朱懷冰部1萬餘人,朱懷冰的老婆也成了八路軍的俘虜。  四戰四捷之後,國民黨反共頑固派喪失了在華北同八路軍搞大規模磨擦的力量。特別是朱懷冰部被殲滅,給了華北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以致命的打擊。這一系列對敵進擊和反頑鬥爭的勝利,迎來了華北抗戰的明媚春天。

忠實執行統一戰線政策  在率領八路軍三師健兒轉戰華北前線,開展廣大的抗日游擊戰爭的過程中,朱德忠實地執行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模範地團結國民黨軍隊共同抗日,為抗日戰爭的堅持、發展,建立了豐功偉績。  (一)從兩方面著力工作。  為解民族危難,適應歷史要求,把國民黨軍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實行共同抗戰,作為八路軍總司令和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的朱德,牢牢把握「抗日高於一切」的原則,從兩個方面著力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八路軍方面,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堅持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正確的戰略戰術,用實際的模範行動來吸引和團結國民黨軍隊共同抗戰;在國民黨軍隊方面,從政治上積極推動他們進步,軍事上幫助提高他們的戰略戰術水平,不斷促使他們朝著有利於抗戰的方向發展。  針對國民黨軍隊節節潰敗、士氣低落的情形,朱德和八路軍總部指揮八路軍用不斷勝利的戰鬥、戰役,來扭轉華北的「混亂潰敗的戰局」,以振奮全國民心,提高國民黨軍隊的士氣。繼平型關戰鬥勝利之後,朱德和彭德懷一起及時向八路軍各師部隊發出命令,指出:在今天的局勢下,紅軍與敵決戰沒有好處,但在有勝利把握下,部分襲擊敵人,大振聲威,對提高友軍士氣,是必要和重要的。按照這一指示精神,八路軍各師部隊積極捕捉戰機,連續進擊敵人,先後取得了雁門關、井坪鎮、陽明堡、馬山村、七亘村、黃崖底、沾尚至廣陽等一系列重大戰鬥的勝利。直到太原失守前的一個半月的時間裡,八路軍與敵交戰達100餘次,斃敵1.1萬餘人,繳獲並摧毀敵大量軍用物資,贏得了出師抗戰的最初勝利。  但八路軍和國民黨軍隊由於歷史上積怨較深,雙方之隔閡決非一朝一夕所能夠消除,必須靠持久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來逐步實現雙方的合作統一。朱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和場合,不斷對八路軍指戰員進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政策的教育,要求每一個將士都從抗日大局出發,以民族和國家的利益為重,摒棄前嫌,團結各階層人民群眾,團結廣大的國民黨官兵,一致對付日本侵略者,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朱德的這一光輝思想,最集中地反映在《論抗日游擊戰爭》這部著作里。  (二)推動國民黨軍隊的政治進步。  推動國民黨軍隊的政治進步,同樣成為增強其抗戰力量的關鍵所在。面對國民黨軍隊潰敗混亂的情形,朱德進行了大量的有說服力的勸導工作。他曾旗幟鮮明地反覆向國民黨官兵闡明了這樣的道理:我們都是中國人,對日本侵略者總要有一個態度問題,是甘心情願當亡國奴,還是挺起胸膛做中國人?必須態度鮮明,有所選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我們就應抗日救國。我們只要忠實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人民搞好關係,就一定能夠打勝仗。如果見日寇就跑,或者面對敵人的誘降而發生動搖、妥協乃至投降,對共產黨和人民繼續欺壓,那永遠是沒有出路的。為著推動國民黨軍隊的政治進步,朱德還曾主動會晤了蔣介石和許多國民黨將領,著力做他們的轉化工作。他兩次向蔣介石提出改造軍隊、改進軍隊政治工作的建議。1938年七八月間,朱德親赴洛陽會見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在商談山西軍隊布防的過程中,著重強調了國民黨軍隊的改造問題。在參加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往返途中,朱德又先後兩次去吉縣面晤了閻錫山。第一次會晤時,朱德針對閻錫山準備放棄吉縣、西渡黃河的錯誤打算,做了他的統戰工作,嚴厲地指出:要抗日救國,就得堅持陣地,同日本侵略軍打下去,任何消極退卻行為,都不應是有血性的中國人所採取的態度。第二次會晤時,朱德受中共中央的委託,帶著毛澤東主席給閻錫山的親筆信和《論持久戰》等著作,同閻錫山進行了反覆交談。交談中,朱德給閻錫山分析了形勢,鼓勵他繼續抗戰,珍惜和保持山西抗日模範區的光榮稱號。朱德還特別向閻錫山介紹了敵後根據地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團結抗戰和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並由此強調說,我們的毛主席講過,日本帝國主義敢於欺負我們,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一旦民眾組織起來,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面前,就使它像一頭野牛沖入火陣,非燒死不可。因此,為適應戰爭形勢的需要,必須改造軍隊,使每個官兵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擴大與發展。朱德還向閻錫山指出:日本侵略軍就要打到黃河邊來了,你想依賴蔣介石派兵增援是沒有指望的。投降敵人,當漢奸賣國賊,是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干不出來的。只有和共產黨聯合起來,堅持進步、堅持團結、堅持抗戰,才有光明的前途和出路。  在國民黨將領中,朱德接觸較多、情誼較深的恐怕要數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了。八路軍總部進駐五台山不久,第二戰區在豆村召開長官會議。朱德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期間,朱德除和衛立煌等協商前線軍事部署及部隊給養問題外,還著重指出了戰區指揮不力和國民黨軍隊潰退的問題。開始,有些國民黨將領矢口否認他們的部隊潰敗,朱德用事實予以有力的批駁。他嚴正指出:只有表裡一致,忠實地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依靠和發動群眾,才能增強抗戰力量,多打勝仗。否則,不但保不住地盤,反而會人地兩失,國破家亡,只好給日本人當亡國奴了。1938年初,朱德出席蔣介石在洛陽召開的第一、第二戰區高級將領會議期間,衛立煌主動向朱德探詢八路軍節節勝利的原因,朱德即懇切地給他講述了八路軍的根本宗旨,闡明了八路軍堅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和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等基本原則,並希望他在改造軍隊、改進軍隊政治工作方面做出有益的建樹。當年春節期間,衛立煌到八路軍總部進行訪問,朱德等首長熱情接待,並特地為他召開了軍民聯歡大會。在聯歡會上,由西北戰地服務團演出了反映中國軍隊英勇保衛上海、太原的《八百壯士》和《忻口之戰》等劇目,使親自指揮「忻口戰役」的衛立煌將軍深受感動,激情滿懷,並由此產生了效法八路軍政治工作的想法。會後,他即向朱德提出要幾名八路軍政治工作幹部,幫助他建立一個戰地服務團,朱德高興地答應了他的這一要求。1938年5月,朱德在中條山又會見了衛立煌,再一次就軍隊改造問題進行了友好的交談。  (三)幫助與指導發展新軍部隊。  朱德不僅在推動國民黨軍隊政治進步方面花費了大量心血,同時在幫助擴大新的抗日武裝部隊方面也傾心儘力,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1937年九十月間,在周恩來副主席的支持下,原東北軍將領張廷樞、張政枋發動流亡在太原的東北軍軍官和大、中學生100多人,成立了一支抗日隊伍。隨後,經過八路軍駐晉辦事處的短期訓練,張廷樞、張政枋便率領這支隊伍,帶著周恩來副主席的親筆信,於11月間到達了八路軍總部駐地和順縣石拐鎮。對於二位張將軍的率部到來,朱德等八路軍總部首長表示熱烈歡迎,併當即授予這支部隊以八路軍第一游擊縱隊的番號,任命張廷樞為司令員,張政枋為副司令員。朱德對一縱的建設非常關心,特別把克服舊軍隊影響當作幫助教育他們的中心一環。一縱開赴前線時,武器裝備不足,急切地需要解決槍支問題。當他們途經太谷縣時,正巧碰上國民黨孫連仲部從前線潰退下來的散兵,便收繳了散兵的100多支槍,裝備了自己。朱德等八路軍總部首長得知此事後,對一縱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指出:孫連仲的第26路軍是我們的友軍,雖然紀律不好,打了敗仗,但畢竟還是抗日的隊伍,對他們實行繳械是違反統戰政策的。朱德告訴大家,要注意團結,加強統一戰線。要克服舊軍隊單純追求槍支的毛病,應從組織游擊戰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八路軍總部還指示一縱對此事進行認真檢討,從中吸取教訓。並決定由總部出槍,按原數退還給第26路軍。為加強一縱的思想政治工作,八路軍總部確定由政治部組織部長周桓兼任一縱的政治部主任。隨後,又派了不少優秀幹部到一縱去工作。在八路軍總部的關懷支持下,一縱發展很快,在較短的時間裡,就擴大為3個支隊、近2000人的隊伍。朱德在接見二位張將軍時說:由於國民黨採取不抵抗主義,出賣了東三省,現在日本侵略者又得寸進尺,打到華北來。你們建立人民抗日武裝,參加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並準備打回老家去,光復東北的大好河山,我們八路軍很贊成,堅決支持你們的行動。  

老百姓眼中的朱德總司令  對於朱德總司令叱吒風雲、高超謀略、指揮若定、決勝千里的軍事才能,廣大人民群眾耳聞目睹,讚不絕口,併到處爭相傳頌:鼓兒敲,敲咚咚,朱德將軍善用兵,戰術最精通。既沉著又鮮明,中國紅軍總司令。率領八路軍,世界都聞名,哪一個不說他是抗日將領頭一名。  1939年12月1日,適逢朱德總司令53周歲誕辰。當時,正在太行的作家訪問團的楊朔,特地寫了一首《壽朱德將軍》的祝詩,高度讚頌了朱德總司令指揮華北抗戰的大智大勇和光輝業績:立馬太行旗幟紅,雪雲漠漠颯天風。將軍自有臂如鐵,力挽狂瀾萬古雄。  這首出自抗戰作家的詩章,自然反映了歷史的真實,道出了人民的心聲。但一向謙遜的朱德總司令卻說:「過獎了。我個人的力量只不過是滄海一粟。」隨即,朱德和楊朔七絕原韻賦詩一首:華北收復賴群雄,猛士如雲唱大風。自信揮戈能退日,河山依舊戰旗紅。  朱德總司令雖身居高位,但他十分愛護士兵與人民群眾,和所部官兵打成一片。他既請群眾看戲,又和老鄉下棋,而且在下棋中親切地給大夥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下棋如同打仗,不但要依靠將、相、車、馬這些指揮員,也要充分發揮士兵的作用,否則是不能取勝的。」「這也和打鬼子一樣,只靠我們八路軍還不夠,還必須動員全國的老百姓。只要把老百姓動員起來,就一定能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去。」這言簡意賅的話語,語重心長的教誨,深深刻印在老鄉們的心坎里。許多青壯年農民就是在這種循循善誘的教誨下投入到參軍參戰的群眾運動洪流中來。  更為難能可貴而令人崇敬的是,朱德總司令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每到一處總是想方設法為群眾排憂解難,興辦實事、好事。八路軍總部所在的武鄉縣磚壁村,是一個人畜吃水很困難的地方。1939年夏天,磚壁村一帶又久旱無雨,釀成了嚴重的水荒。一天,當朱德總司令看見許多老鄉挑著水桶,牽著牛羊到老遠的山外去擔水和飲牲口時,心中非常焦急,以至到晚上還久久不能入睡,在思考著幫助老鄉打水井的問題。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約了幾位老農,鑽山溝,繞山樑,到處仔細察看,終於勘定了挖井的地點。遂即,首先召集群眾代表和八路軍總部機關負責人,研究決定了打井方案;接著,又召開軍民大會,進行了打井動員。在大會上,朱德總司令無限深情地講:「目前,老鄉們的吃水問題已成當務之急。我們是人民子弟兵,要處處關心群眾疾苦,為老鄉解決困難。現在大家要積極行動起來,打一場挖井抗旱的殲滅戰」……就這樣,在朱德總司令的帶動下,軍民團結,一齊上陣,不到半個月時間,一眼13丈深的活水井就打了出來。當老鄉們看到這亘古以來打出的第一眼水井時,如同迎來盛大的節日一樣,無不興高采烈,奔走相告,甚至有的老人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為了使子子孫孫永遠牢記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大恩大德,磚壁村村民特地把這眼井叫做『抗日井」,並且在井旁立了紀念碑,上寫「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感謝總司令」。直到今天,磚壁村民還傳唱著這樣的民謠:「抗日井啊抗日井,紅砂甜水清粼粼;吃水不忘八路軍啊,日夜想念朱總司令。」  「他渾身沾滿塵土,穿著藍灰色的衣服,簡樸得像個農民。」這是著名國際友人、美國女作家、新聞記者艾格妮絲·史沫特萊第一次見到朱德總司令的印象。的確,出身於佃農的朱德總司令,一向艱苦樸素,不尚奢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時時處處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出現,從來不搞任何特殊。  有一次,朱德總司令所在的黨支部召開組織生活會,因朱德總司令剛剛從前線指揮作戰回來,就沒有通知他參加,好讓他多休息一會兒。事後,朱德總司令聽人說沒有讓他開組織生活會,就立馬去問支部書記:「下午召開支部生活會,咋不通知我參加?」當支部書記講明原因後,朱德總司令就生氣地說:「因為累了,就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會,這是哪家的規矩?嗯!」隨後,朱德總司令又拍拍支部書記的肩膀說:「在戰場上我是總司令,可在支部內,我是一名普通黨員。是黨員就應該參加組織生活,這是黨的紀律,是黨章規定的。黨內不能有特殊黨員,今天召開黨員會,就應該通知我。如果我接到通知不來參加,又不請假,那是我的錯,我應該接受批評,並向同志們作檢查。今天開會,你們不通知我,那是你們的錯,錯了就要改正,今後再不能這樣做了。」打這以後,每逢召開黨員會,朱德總司令一次不拉地都來參加。  朱德總司令的生活非常儉樸。他穿的是補丁衣,吃的是粗茶飯。1939年初冬,太行山的天氣已冷,可年過半百的朱德總司令,仍和年輕戰士們一樣,穿著破舊的單衣。對此,警衛員看在眼裡,痛在心上,「便取過那隻從長征路上帶過來的公文箱,從裡面拿出那件朱德總司令已經穿了五六年,上面綴滿了補丁的破棉衣,想再補一補讓朱德總司令穿上」。恰巧在這時,八路軍總部供給部長楊立三來向朱德總司令彙報工作。楊部長一進門,就看到警衛員抱著破舊的棉衣在發獃。知道是怎麼回事後,楊部長就嚴肅地對警衛員說:「天氣已這麼冷,怎麼還能讓朱德總司令穿這樣舊的棉衣?過一會,你跟我去給總司令換套新的吧!」當警衛員把換領到的新棉衣送給朱德總司令時,竟遭到朱德總司令的嚴厲批評:「亂彈琴,給我換什麼新棉衣!前方戰士們爬冰卧雪和鬼子作戰,身上還穿著單衣。我在指揮所里,怎麼能單獨換領新棉衣?舊的補補還可以穿嘛!」當即,朱德總司令又讓警衛員把新棉衣退了回去,把那套破舊的棉衣換了回來。  朱德總司令不僅生活儉樸,而且還是勞動能手。為了改善部隊生活,更為了減輕人民負擔,朱德總司令身體力行,帶頭響應毛澤東主席關於「生產自救」的號召,首先在八路軍總部開展了大生產運動。那是1939年春,八路軍總部駐在潞城縣的北村。一天,總部直屬各機關單位召開生產動員大會,朱德總司令在大會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他在講話中嚴肅鄭重地給同志們說:「為了減輕人民負擔,改善部隊生活,我們全軍要在敵後開展一個生產自救運動。我們八路軍戰士,拿起槍是人民子弟兵,放下槍是普通老百姓,要積極投身到生產自救運動中來。」於是,一場開荒種地的戰鬥在北村打響了。經過幾天的奮戰,一大片山坡荒地就被開墾和整修成一塊塊平展展的梯田。緊接著,朱德總司令又帶領大夥挑著一擔擔茅糞,送到地里,把從老鄉那裡收集來的南瓜籽播種下去。南瓜苗出土後,朱德總司令又偷閑抽空到地里鬆土除草。一株株南瓜滋蔓、坐胎,引得老鄉們誇讚不已。  1940年5月,在華北抗日前線指揮八路軍三師主力轉戰了近3年的朱德總司令,將要奉命離開太行,回到革命聖地延安。帶著太行軍民的深情厚誼,也懷著對太行軍民的熱切期盼,他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寫下了激情澎湃的臨別詩《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推薦閱讀:

朱德元帥小傳 13
朱德同志在護國戰爭中
胡錦濤: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06年12月1日)
朱德庸俏皮話
調侃愛情與婚姻-------朱德庸漫畫妙語精選

TAG:朱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