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他是中國歷史上被誤解最多的皇帝,可你不知他都幹了什麼
唐朝連同隋朝被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是相繼秦漢於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說唐繞不開隋朝,說隋朝繞不開它的亡國之君隋煬帝。如果說在歷史上被歪曲最嚴重的皇帝之一,隋煬帝當屬其一,近年來的影視劇中隋煬帝更是被臉譜化為「淫君」、「暴君」,但其真相真如戲檯子上演繹的那樣嗎? 對待隋煬帝,我們應當辨證地看待,他雖屬亡國之君,卻也是有為之主,他確有種種惡政,但也有不容抹煞的歷史功績,並且這還是主要的一面。今天,我們應當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把煬帝作為一個封建帝王,與歷代帝王放在同一天平上,作出實事求是的全面評價。
早期的鋒芒畢露
隋朝初建時,統治東北和西域諸族的突厥不斷侵擾,隋文帝不得不發兵抵禦。楊廣「後數載,突厥寇邊,復為行軍元帥」,足見其在北御突厥中所起的作用。在對突厥的自衛戰爭的初期,隋朝採用的是「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離間」之計,晉王楊廣對此計特別賞識,後明代李贄在評述此事時,也不得不承認隋煬帝「善用兵」,「尤為好用長孫晟之離強合弱計」楊廣對此計的讚許正說明了他謀略的非凡和氣度的出眾。可見,文帝採納此議,其中本身就有楊廣力薦的因素。北御突厥的戰爭基本上是在隋文帝的統籌下進行的,在文帝的老練但拘泥於保守的作風下,配以楊廣幼稚但傾向於積極進攻的銳氣,加上楊廣最後對突厥的沉重一擊,奠定了隋王朝在這場戰爭中勝局的基礎。平陳之役於開皇八年開始。此時的晉王廣才二十掛零,但已被委任衛平陳戰役的總統帥,足見開皇年間的楊廣已在政治軍事上嶄露頭角,並有有所作為了。
營建東都洛陽——政治中心的東移統一的隋王朝,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歸江南地區的控制,因而營建東都,實是煬帝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再加上仁春四年,漢王楊諄在并州起兵造反,在平反過程中,煬帝深感「關河懸遠,兵不赴急」,必須「因機順動」「今可於伊、洛營建東京」,東都之建,與鎮壓楊諄有密切關係,同時也用以防止類似情況的發生,這也表明煬帝的多次出巡,都有「親撫」和「存恤」的政治原因,並非完全是為了貪圖享樂。因此,從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來看,確有營建東都的必要。其次,營建洛陽還與洛陽的地理位置有關,洛陽地位適中,便於轉運南北固定物資,取得充足供應。可以說,煬帝之營建東都是有一定遠見卓識的,並非出於主觀臆斷。
南北經濟的貫通
一方面,從經濟上看,大運河利於交通,促進了經濟的交流與發展,是中國唯一的一條貫通南北的水路。
南北大運河的溝通,改善了交通條件,為農副產品的交換與商品的流通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運河不僅是京都糧食、物資主要運輸線,也是商業交通的重要航道。不僅淮南、江南等地的糧食、絲茶諸多產品從水路運來,北方的棗、梨、藥材也由此路運向南方。
另一方面,運河的開鑿利於政治和軍事的控制,可以通文書、運士兵。煬帝開通以長安、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以後,在政治和軍事的控制上有了很大的便利。但由於隋朝享國短促,大運河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顯示。確實,南北大運河開鑿後,有利於後代王朝特別是唐宋王朝對全國政治和軍事的控制。在此時期的統一局面與南北運河的暢通是分不開的,唐宋王朝每年都要組織民夫對運河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疏浚,以保證運河的通暢,反叛者也常以斷絕漕路來對抗朝廷,唐王朝對南北大運河之東北段——永濟渠作了疏浚後,發揮運兵運糧的作用。另外,唐王朝為了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襲,就是通過南北大運河運送物資以備北軍之費用的。所以說,王朝是通過運河實現了多全國的政治、軍事控制,由唐朝便可窺一斑。
南北大運河的開鑿,後世多又責難。但我們應當看到,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大運河歷史功績一點點顯露出來了,這條全長五千華里,世界是開鑿最早、航程最長、最雄偉的人工運河是中國真正的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裡面也凝聚著具有高瞻遠矚真略眼光的決策人隋煬帝的一份功勞。
選拔人才的改革
隋煬帝為了選拔人才,加強集權,進一步實行隋文帝所初創的科舉制度,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六月,煬帝「詔諸郡學業改通,才藝優洽,膂力驍壯,超等絕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四科舉人。」這種大規模的按不同的科目來分別選舉人才標誌著科舉制的正式創立,這充分反映了煬帝一登位就把人才選拔問題提到議事首位的雄才大略,也反映了隋煬帝敢於突破舊有形式,大膽起用新的選材形式的創新精神,科舉制的創立對隋唐乃至以後的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首先 ,科舉制的實施加強了中央集權。科舉制的實施,將考選之權、官吏任免之權,集中到中央王朝吏部和禮部來,這就收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效果。在此之前的九品中正制的選拔人才,分別等第,完全掌握在地方上退任中正的門閥氏族手裡,中央王朝的吏部基本上都是按照郡州大小中正所選拔和評定的等第來任用的,這樣,所選出的人又必然是世族,且門第愈高,品第也就愈高,在這種情況下,要加強中央集權是很困難的。而科舉制度則是將官員的考選和任用之權由地方轉移到中央來了。可見,科舉制度較之以前的種種選舉制度,確實受到強化中央集權之效。
其次,在科舉制度下,下層地主可以參與政權建設,擴大了統治基礎。可以說,科舉制度是封建社會的較為公平的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它的積極作用應予以肯定,在這裡,隋煬帝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格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融合南北文化
首先,在其為晉王時,即對江左士族實施了系列文化羈縻政策。
隋朝滅亡以後,由於語言文化和社會政治上的隔閡,江左士族對新統治者關隴軍事貴族使身懷不滿和仇恨的。楊廣在任楊州總管期間,利用江左士族所信仰佛教的特點,團結籠絡佛教高僧,在通過高僧大德在江左人士中的威望來安撫民眾,消除他們對隋的文化抵制情緒。此外,揚廣還大量擢拔南人有威望者,或以安撫民眾,或被顧問。可以說,揚廣在江都約十年中,把江左士族中的絕大部分中上層人士都團結到身邊來了,此後,南方再也沒有發生叛亂,這和楊廣的文化羈縻策略顯然十分不開的。由於隋煬帝不遺餘力地全面地將江左文化藝術移植到北方,才使得南北文化真正走向融合。
最後,與其文化政策相應,煬帝本人的詩歌創作也充分體現出南北詩風融合的趨勢。隋煬帝詩現存43首,為隋代存詩最多的詩人。魏徵曾對煬帝在隋代詩壇的地位大加肯定。「雖意在驕淫,而詞無放蕩,故當時綴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相較於高祖,煬帝對詩歌革新之態度,是值得讚譽的。
經通西域的政策
煬帝在位期間,曾致力於經通西域,這有其深刻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原因,也有隋煬帝雄才大略的個人因素,體現了他主張文德與開放的積極的民族思想和政策。「慰撫」感之。旨在安固人心,使之歸附。大業初年,鐵勒遣使歸附,煬帝「以啟民可汗初附,令矩撫慰之」,讓其安心在隋。「厚利」導之。隋煬帝為了使諸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與中原加強聯繫,採取了以厚利引他們入朝的政策,並帶來了顯著的效果。「和親」結之。「和親」在隋文帝時就開始實行了,煬帝繼續實行這一政策。封爵。主要是用於抬高諸少數民族的政治地位和待遇,以安歸服之心。封爵跟和親一樣,都是為了結成親密的關係,有效地安定了諸少數民族的首領,有利於隋朝的政權建設。可見,隋煬帝經通西域,在方法上是很重視文德的效應的。他力求用文功引致,而基本上不動用武力;他講究情感的建樹,而不注重強求。這些,應當說是明智、可取的。另一方面,經營西域本身就是一種開放,它給隋朝帶來了諸多積極的影響。
首先,加強了隋王朝的中央集權。開皇末大業處,諸少數民族中以西突厥和吐谷渾部最為強盛,他們不斷侵擾中原沿邊地區,且在諸少數民族中兼并掠奪。這不僅使西域諸國不得安寧,隋王朝中央集權也受到極大的威脅。煬帝經通西域後,消除了來自西突厥的外患,並征服了吐谷渾,大業八年處羅可汗上奏煬帝:邊患的消除,使隋王朝中央集權的鞏固和加強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證。
其次,促進了隋與西域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經略西域後,由於社會安定,農民得以全力投入。內地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即便是原來常遭劫掠的沿邊郡縣也出現了「勤於稼穡,多畜牧,無復寇盜」,「人物殷阜」的現象。
最後,促進了漢族與諸少數民族在生活方式,血緣關係及文化等方面的大融合。經通西域後,許多少數民族與中原的交往中,為漢民族的風俗所慕化,紛紛要求改換中原服式。如高昌王在中原三年,回國之後,即下令「解辮削衽」,實行中原的風俗習慣。
推薦閱讀:
※中國佛教因果報應故事系列
※看球必備小點--墨西哥牛油果沙拉——中國西餐網
※為什麼「萱草」是中國的母親花?
※中國電影的性審美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