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散文專題作業答案

《古代詩歌散文專題形成性考核冊》作業1一、談談你對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理解。答:就樂府詩的藝術特色而言,其「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主要表現為敘事手法的嫻熟巧妙以及感情抒發的質樸純真。(1)漢樂府的敘事成就:①《詩經》以抒懷為主,楚辭亦然,而漢樂府中的敘事詩較之前兩者已有大幅度的增加,並且這些敘事詩也是樂府詩最精華的部分。②漢樂府敘事手法巧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③短篇的敘事詩常常就是一個生活的場景。④稍長一點的詩篇則是選取幾個生活片斷,輔以精鍊表述,來傳達主旨。⑤漢樂府為我們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樂府詩善於運用富有表現力的藝術手法刻畫人物,突出人物性格。如細節描寫、傳神的對話、層層烘托等。(2)樂府詩感情抒發的質樸純真。漢代樂府詩的風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們都被同一在質樸這一總體風格之下。質樸是指樂府詩感情的抒發往往不事雕琢,平實流暢,自然道來,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其語言也是「質而不俚,淺而能深,進而能遠」,尤其能體現其質樸純真的抒懷特徵。二、結合作品分析《孔雀東南飛》一詩的民間文學特徵體現在哪些方面?答:《古艷歌》是《孔雀東南飛》的一個祖本或是異本,《孔雀東南飛》便是來自這樣的祖本或是綜合諸多這樣的祖本而成,這使得《孔雀東南飛》帶有明顯的民間創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比如:(1)詩中通過劉蘭芝自己和劉蘭芝母親之口反覆誇讚劉蘭芝的勤勞和聰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藝術手法。(2)詩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葉,鴛鴦相向,日夕和鳴,來象徵焦仲卿夫婦愛情的不朽,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間文學常用的處理方式。(3)魏晉以後,夫婦殉情的故事並不少見,如韓憑夫婦、陳東美夫婦、流傳頗廣的梁祝化蝶等,但見於詩歌,《孔雀東南飛》卻是最早的。三、結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在題材內容與情感表達上有什麼不同?答:與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會生活要寬廣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獷、質樸剛健與南朝民歌的優美清麗、婉轉纏綿恰相對照。北朝民歌較少修飾,也沒有雙關、隱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見的技巧,沒有對景物細緻精工的描繪,不追求音韻的圓轉流利,純以氣勢奪人,真率動人,寫實感人。固然很多民歌是翻譯作品,我們仍可感受到這種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正是南朝偏於柔弱的詩風所缺乏的。這位後代詩人集南北之長、開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四、結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題樂府詩如何諷興當時之事的。答:主要體現在杜甫新題樂府詩的內容上,而杜甫創作大量的「行」體新樂府則多為反映社會現實,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揭露統治者的窮兵黷武,這類詩以《兵車行》為代表。(2)揭露了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對百姓的欺壓。(3)揭露安史之亂對百姓的傷害,這以「三吏」、「三別」為代表。五、結合作品分析漢樂府和魏晉南北朝樂府在語言形式上各有什麼特點?這些特點對後世詩歌創作有何影響?答:漢樂府在語言形式上的特點:就其內容而言,其「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主要體現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會下層民眾真實的社會生活和個體的生命體驗,尤其注重反映他們生活的艱辛與痛苦,從而揭示出社會矛盾的尖銳;就其藝術特色而言,其「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則主要表現為敘事手法的嫻熟巧妙以及感情抒發的質樸純真。漢樂府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首先,漢樂府詩紹繼《風》、《雅》,直面現實,揭露社會矛盾,表現人們真實而豐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漢樂府民歌的影響還表現在對新的詩歌形式的創造上。漢樂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詩體:雜言體和五言體,打破了《詩經》以來的四言傳統。第三,在藝術手法上,特別是在敘事詩的寫作技巧上,漢樂府民歌的影響也非常大。魏晉南北朝樂府在語言形式上的特點:在藝術上,南朝民歌體制小巧,大多為五言四句,語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飾,正如《大子夜歌》所說:「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堪憐。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詩竹法歌響,假器揚清音。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無論是吳歌還是西曲,都善於運用雙關諧隱,如以「偶」諧「偶」,以「蓮」諧「憐」之類。不僅如此,南朝民歌在運用雙關諧隱時還形成了嚴格的表達形式,即上句述其語,下句釋其意。如:「憐飲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子夜歌》)詩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南朝民歌對當時的文人詩有很大的影響,鮑照、湯惠休以下,南朝詩人多有擬作,宮體詩的出現更與南朝民歌的影響直接相關。唐五代以後,許多描寫男女艷情的小詩,在意境、語言等方面,也受到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響。唐代許多詩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長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響。與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會生活要寬廣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獷、質樸剛健與南朝民歌的柔媚清麗、婉轉纏綿恰相對照。北朝民歌較少修飾,也沒有雙關、隱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見的技巧,沒有對景物細緻精工的描繪,不追求音韻的園轉流利,純以氣勢奪人,真率動人,寫實感人。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長,大多為五言四句。《古代詩歌散文專題形成性考核冊》作業2一、律詩是在篇章、句式、對偶、音律上都有嚴密限定的一種詩體,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杜甫是詩史上第一個大力寫作七律的詩人,《詠懷古迹》五首、《秋興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請認真學習教材第四章《格律詩》,並仔細研讀杜甫《詠懷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務。《詠懷古迹》其五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一)平仄是律詩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請學習律詩的平仄規定,完成下列任務。1、請標出《詠懷古迹》其五的平仄。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粘對是律詩平仄規則的一部分,請以《詠懷古迹》其五為例,說明何謂、何謂答:所謂「粘」,是指上聯的對句與下聯的出句平仄必須是同一類句式,如果上聯對句是仄起平收,則下聯出句影視仄起仄收;如果上聯對句是平起平收,則下聯出句應是平起仄收。即後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須與前聯對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所謂「對」,是指每聯出句與對句必須是相對的句式,出句為仄起仄收,則對句應為平起平收;出句為平起仄收,則對句應為仄起平收。即一聯之內平仄相對。若不符合以上規則,就被稱為「失粘」、「失對」,是律詩寫作的大忌。3拗救是律詩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聲律現象,請以《詠懷古迹》其五為例,說明什麼是拗救?答:所謂「拗救」,是指一句詩在該用平聲字的地方用了仄聲字,須在本句或對句的適當位置將仄聲字改為平聲字予以補救。(二)除了嚴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詩在押韻和對仗上也有比較嚴格的規定,請以《詠懷古迹》其五為例,說明律詩押韻和對仗的規則。1、押韻規則:答:二、四、六、八句須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聲韻。除首句押韻外,韻字在對句句尾,且須一韻到底,不許鄰韻通押。2、對仗規則:答:頷聯、頸聯須講究對仗,首聯、尾聯可對可不對,對仗也有一定的講究,但不像平仄那麼嚴格。二、青認真研讀教材第三章第三節所講李白七古《將進酒》,完成下列任務。並從句式、平仄、押韻、對仗等方面與杜甫《詠懷古迹》其五對比,進一步加深對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1、從原詩中節選八句抄錄於下,並標出其平仄。鐘鼓饌玉不足貴,希望長醉不復醒。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2、寫出其韻字。醒 名 謔 酌3、指明其中對仗的句子。鐘鼓饌玉不足貴,希望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三、請嘗試自擬題目,寫作一首七言律詩,盡量做到在平仄、押韻和對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詩的格律要求。中華騰飛已入金秋猶不寒,百年盛事令人暖。神龍遙望雲天騰,孔雀即將西北還。仍待長娥現代奔,先言聖火零八點。雄獅蘇醒舉國慶,昌盛繁榮日益歡。《古代詩歌散文專題形成性考核冊》作業3請於唐宋詞人溫庭筠、李煜、馮延巳、晏殊、歐陽修、晏幾道、秦觀、蘇軾、李清照中選取一家,以其令詞作品為研究對象,自擬題目撰寫一篇小論文,論文字數不少於1200字。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被稱為「千古詞帝」。淺談李煜詞的宗教色彩南唐後主李烴用他的詞為人們營造了一個極為濃厚的悲劇氛圍,同時也為自己編造了一個苦苦尋求靈魂的精神世界。因而每閱讀一遍李煜的詞,都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宗教。的確,如同死亡和愛情題材一樣,宗教也是文學創作中永恆的主題。但是文學和宗教的聯繫,卻遠遠不止於在內容上選取宗教題材,而在於一種深刻的內在契合。美國著名的宗教學家蒂利希認為:宗教就最廣泛、最根本的意義而言,是一種終極關切。「人有種種關切和追求,但人不同於世間萬物,因為人有精神性的,超乎自然和超越自我的關切和追求;人不但有自我的意識,有探索人生意義的願望,而且有對終極存在或宇宙本原的意識,有探索它並同它和諧一致的願望。」①因此,正是在對人類、對宇宙的終極關切上,在探討生命的永恆與自由時,文學藝術與宗教找到了共伺點。對終極的關切,構成了人類一切精神活動最深層、最內在和最本質的東西。終極價值的迷失,使人類精神四處漂泊流浪,無處依歸;而終極價值的復歸,則也標誌著人類精神的回歸。本文所討論的李煜詞的宗教色彩,便是一種非宗教教義的廣泛的精神現象,是一種真誠地面對自己的靈魂,執著於探索生命的永恆與自由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對人生、對世界的終極關切。也正是由於這種態度,使得李煜詞在中國古代詩詞中享有獨特的價值。一、對自己靈魂的仟悔李後主用他的詞,向眾人展示了他那深層的苦難,然而在這深層的苦難之中,飽含了一種極為濃厚的悲劇氛圍和仟悔意識。他用自己的血淚之作,對自己的靈魂進行了深深的仟悔。這一點,在中國的古代文化中是很少見的。仔細考察一下中國的古代文化,發現其中往往缺乏一種因靈魂的折磨而帶來的情感的痛苦和悲劇意識。無論是宗教還是文學,往往被作為一種逃避現實人生的心靈避難所。中國古代的詩人是較早面對大自然的,其中那清淡閑適的田園生活,恬靜悠遠的自然風光,清江明月的宇宙之思,確實具有美感,常常令人留連忘返。然而,古代詩人面對大自然,卻往往是因為仕途之路堵塞或時代正臨衰世,心中常常帶著一番無可奈何的委屈,在面對大自然時,「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②,詩人們凈化了自身的情感,也忘卻了痛苦,可同樣也失往了與社會抗爭的勇氣。中國古代文人也喜歡吟詠前賢,在歷史的反思中尋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但往往只是藉此排遣自己心中的憤怒和不滿。「古來聖賢皆寂寞」③,聖賢寂寞,「我」也寂寞,於是心中的憂患與不滿也得到了慰藉。然而,在眾多的古代詩人之中,我覺得李煜是一個例外。由於他那特殊的經歷,由於他那赤子的心靈,由於他那大起大落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他的詞,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面目。要麼,全身心地往擁抱歡樂,企圖尋找理想中那一片安寧而又平靜的精神家園;要麼,時時拷問著自己的靈魂,用他深層的苦難對人生展開一番徹底的追究。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這是李烴亡國之後的反思之作《破陣子》,不僅展示了後主亡國之時的悲苦情懷,而且追悔了自己當年的安逸生活,飽含著一種沉痛的悔恨之情。詞的開頭便追述了南唐先王所創下的宏偉基業, 「四十年」、「家國」、「三千里」、「山河」、「鳳閣龍樓」、「玉樹瓊枝」,祖先留下的這些大好河山,本應是物阜民豐、國柞綿長,代代興旺發達下去。可是誰料想,一個好端端的國家,競輕而易舉地斷送在自己的手中。此時李後主以沉痛的心情,追悔自已往日的生活,為什麼當時的「我」就不能想到會有戰爭這回事呢?「幾曾識干戈」,這一短短的五字句,飽含了他心中多少深層的悔恨和懊惱。可是悔又何用?恨又如何?到如今也只能無奈地在這令人揪心的短歌聲中「倉皇辭廟」』「淚對宮娥」。當然,李後主那深深的仟悔之情,不僅僅表現在對家園淪亡的悔恨之上,還表現在許多方面,如對世事的反省和對人生的自責。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輕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首《浪淘沙》是首感慨人生的凄婉之作。也包含了對世事人生的自責和反省;五更夢醒,簾外雨聲漏漏,春意將盡,這是現實的凄然之景。然而「我」在這樣凄婉的夢中,卻竟然忘記了自己是囚徒之身,依然去尋往日的快樂生活。至此,詞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自責傷懷,並由自責傷懷引出對江山故國的感慨,那無限的江山啊,今生都已無法再見,就是那過去的一切也如那流水落花,一去不返。這種憤慨、反省、自責之情,已經成為一種無以囊括的悲哀。李煜就是這樣,真誠地面對自己的靈魂,在展示自己苦難的同時,對自己的靈魂進行了深層的反省,他沒有掩飾什麼,真誠地把自己心中的淚水、自責和那份深深的仟悔,毫無保存地袒露給世人看。這與宗教要求人們對自己的靈魂作深層的反省有何差異?而在中國眾多的詩人中,除了李後主,還有誰能夠真正去面對自己的靈魂?二、對命運人生的關注與探索作為悲劇人物的李煜,在經歷了極盛之榮與盡悲之辱之後,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生命遭壓抑、圍困,毀滅的痛苦時時吞噬他的生命,他的靈魂倍受煎熬,他在盡望中苦苦地掙扎。那國破家亡的深悲巨痛,撫今思昔的無窮悔恨,身陷囹圄的憂懼,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負重的凄涼,以及在痛苦盡望中對人生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對前途的迷茫,使得他在詞中頻頻回望故土,環思宇內,力圖找到一份人生的答案。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的一首名作《虞美人》,也是他的盡命之詞。詞中的李烴,由於南唐的亡國,由一國之主跌落為囚徒。他失去了歡樂,失去了尊嚴,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他對人生已經絕望,於是對那本來美好的「春花秋月」也產生了厭惡,厭惡它的無窮無盡。為什麼會厭惡它的無窮無盡呢?這是因為他的命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再像以前那樣安定不變,而是無法把握。而故國的那些雕欄玉砌、鳳閣龍樓,那些玉樹瓊枝、春花秋月,都已經從他的生活中永遠地逝去。縱使那些春花秋月、玉砌雕欄應該還在吧,但他卻再也不能擁有,再也沒有機會與它們相伴相依,而自己的生命也在那無窮無盡的春花秋月的變更中漸漸地枯萎、老去。因而他厭惡那無盡無休的春花秋月,感嘆自己那變幻無常的生命將隨著世間的每一度花謝月缺而長逝不返。這是一種怎樣的哀愁呢?他渴望安定永恆的生活而偏偏不能,這是為什麼呢?他怎樣也弄不明白。於是,他質問那歲歲如是的春花秋月要到何時才能停止、了結。他時時都在思考著:人生為什麼這樣變幻無常?生命為什麼這樣短暫而又無法把握,然而他卻無法得到回答。這些疑問,這些悲愁和哀怨,時時困擾著他,使得他不堪重負,只得在那月明星稀的夜晚,獨倚小樓,向那寂靜悲憤地喊出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深沉慨嘆。就這樣,李煜在對故土的頻頻回望中,環思宇內,對生命展開思考,對人生展開探索,孜孜以求,悲苦而又執著。我們再看他的另一首名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是李烴的名作《烏夜啼》,雖然作於他被淪為囚徒之後,其中也包含了家國之恨,但是這其中所包含的絕不僅僅是家國之恨,而是一種由對自己人生的反省、思索,繼而擴大為對人類命運的一種思索,一種對人生的尋根究底。詞的開頭便借「林花」、「春紅」這兩種美的事物,以此象徵人生和自然的美好。而美無論是對於自然或對於人生,總是轉瞬即逝的。因而詞人深深地嘆惋:「太匆匆」。然而不僅如此,美的悲哀不僅在於匆匆地逝去,更難堪的是,當生命十分美好的時候卻倍受摧殘。「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自然界與人世間的無情摧殘毀滅了多少美好的生命。然而,無論自然界,還是人世間,總是希求美的存在和永恆。「煙脂」這美好的顏色,無論是指代「林花」、「春紅」,還是象徵紅顏、青春,儘管飽含著熱淚,卻依然不肯離去。「留人醉」是絕望之中的希望,是一種對美的深深的挽留。然而「幾時重」又是當頭一棒,給詞人留下的仍然是深深的絕望。至此,詞人才恍然大悟:生命原本短暫,而人生所追求並為之沉醉的美麗其實只是一種凄艷,就像那混合著淚水的煙脂一樣,更何況這種凄美也是彈指即逝。而人生終究是痛苦的,那麼人生的慰藉何在?人生的歸依何在?在這痛苦的思索中,詞人悲痛地喊出了「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樣無可奈何的悵嘆。諸如此類的詞還有「深院靜,小庭空,繼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棧!」這首(搗練子),雖然是圍繞著人世間的離愁別緒來展開。院靜庭空,寒風陣陣,砧聲斷續,月照簾櫳。主人公置身在這樣一個孤寂的氛圍中,獨立小樓,長夜不寐,他究竟被一種怎樣的情感所困擾?由此可見,詞人經過苦難的熏染,個人之愁已升華為人生之愁。那無奈的人生、悲慘的現實使他執著的個性備受拷打,卻又愈益堅實。他在輾轉反側的掙扎中俯仰天地,縱觀古今。那漫漫無際的哀愁和苦恨匯成了他精神上一道解不開的結,同時也成了他靈感滾滾而來的源頭。在縈繞著往事煙塵的蒼涼凄婉的哀歌中,他的精神情結升華成普遍的情結,他的痛苦沉澱成人生的痛苦,他的憂傷轉化成生命的憂傷,從而顯示出對人生毀滅的輓歌式的情調,並形成了一種關注宇宙人生的普遍悲苦情懷。在李烴詞中,時不時都表現出他對生命的思索,對人生的探索,為什麼美好的生命總會受到無情的摧殘毀滅而顯得那樣的短暫?他熱烈渴求生命的永恆與存在,這一點與宗教追求人生的永恆也有著相同之處。召喚萬歲三、對精神家園的尋覓與追求為什麼李烴的詞給我們留下的是這樣一位「滿鬃清霜殘雪思難任」的末代帝王形象?是一位如此孤獨寂寞的精神流浪者?為什麼充斥於李烴詞中的是這樣一種極為濃厚的悲劇氛圍?他究竟有著一種怎樣的人生重負?這還得從他做帝王開始說起。李煜當帝王,可以說是一個歷史的誤會。他本是那個時代的一位藝術天才。「聰穎敏慧嗜書成性,善詩文,兼通書畫,更妙於音律」。④因此,他花很多時間去填詞弄曲,飲酒賦詩。他的才能和素質及其理想和目標都與帝王身份相去甚遠。且生性率直,敏銳善感。但就是這樣一位敏銳善感、率直耽溺的風流才子卻偏偏被推上了濁世之時的君主寶座。當然,如果說李烴完全不想做皇帝也不符合歷史,而且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按理說帝位怎麼也輪不到他。而他的長相也與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天生一副帝王相。只「因他生有奇表,廣額豐頰,風神灑落,故從小就遭其長兄文獻太子弘冀的忌恨」。⑤於是,李烴為了避禍,便自號鍾隱,別號蓮峰居士、鐘山隱士,一心只想邀游在自然與藝術的天地里,無心參與政事。但人生常常就是如此,渴望安寧與和諧,可安寧與和諧卻往往被急風暴雨所打破;希望在自然與藝術的天地里馳騁,可他偏偏卻被推上了王位。在後主「23歲時,文獻太子卒,他才徒封為吳王,並以尚書令知政事居於東宮,後因弘冀以下的四位兄長皆相繼早亡,25歲時,嗣位於金陵」。而等到他嗣承王位以後,本來也想振作一番,可是此時的南唐已國微兵弱。「南唐在五代十國中本來是一個歷史較久,領土較廣,實力較厚的國家,無奈李烴之父中主李璟只好學能詩,天性儒儒,素昧威武,因而錯過了大好時運。」⑦而李烴又生性軟弱,沒有治國安邦的政治素質、振作之舉,終於無濟於事。於是在強大宋室的威壓之下,他深感不安,對未來充滿了憂懼,卻又無可奈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宋室納貢稱臣,屈求一份太平安寧的日子,然而這一份安寧最後也隨著宋師的南渡而破滅了。就這樣,李烴從身為皇子遭人忌恨,到身為皇帝被人欺凌,他依然沒有政治和人身的自由,甚至沒有生存的安全感,傷恨、憂愁、無奈的情緒塞滿了他的肺腑。而他那纖弱敏感的神經又使他比別人感受更快,體驗也更深。常常是一葉落而悲秋,見飛花便傷春,寒砧陣陣催他失眠,垂柳依依引他相思,總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再因那離愁別恨的困擾,內憂外患的打擊,國破家亡的痛楚,使他常悲盛筵不常,嘆人生短暫。因此在這樣沉重的人生重壓下,他總是愁恨滿懷卻又無以排遣,他渴望得到歡樂,他渴望得到安寧。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依有幾人。一棹春風一個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醞,萬頃波中得自由。這兩首《漁父詞》,是李烴在遭受長兄弘冀的忌恨之時所寫的。他在詞中描繪了自己L1中理想的生活圖景。他希望自己寄身漁樵,渴望過那種舉酒垂釣、逍遙自在的生活。他厭倦塵世的煩擾,追求超逸的佛仙之境,盼望那「萬傾波中得自由」的無拘無束。然而這理想的圖景卻總是被現實所打破,他渴望安寧自由的生活總是不能實現。他又怎能不愁呢?可愁又何用?從皇子遭人忌恨到皇帝被人欺凌,再到囚徒充滿恐懼,命運變幻無常,無法把握,誰也不能知道自己的明天會是怎樣。於是,詞人帶著一種深深的憂憤與疑問,帶著一種無法解脫的悲苦和哀愁,帶著自己理想破滅的絕望與哀怨,去縱情生活,及時行樂。他甚至頹唐地說:「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鳥夜啼》)。人生世事有如轉燭飄蓬,到頭來只剩得「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開元樂》)。因而閱讀李烴的詞,我極為強烈地感覺到在那深深的悲愁後面,在那顆騷動不安的靈魂之下,李後主有一種強烈的內在需求。希望在紛壇陸離、變化萬端的短暫人生和冥冥的大自然之中,尋找到一塊永恆的綠洲,以便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園,讓漂泊流浪的心靈有一個真正的歸宿。是的,人需要歸宿,需要一種寄託,因為這種寄託可以為人們解釋那些無法解釋的一切。而這個寄託,就是宗教,就是作為人的精神形態和生命依託的宗教。李烴就是這樣,不斷地追懷往事,感情在不斷地掙扎;他也不斷地反省人生,反省自己,心情矛盾抑塞。也正是由於他的仟悔和反省,以及對人生的徹底的追究,對自身存在的關注與自救,才使得他的詞瀰漫著一種濃厚的悲劇氛圍,也使得他在那深層的苦難中不斷地拷打著自己的靈魂。儘管李後主的苦難有著自己不可推脫的責任,但在他的苦難中卻體現了人類為尋求靈魂而展開的上下求索,這種苦難是與作為生命形態和精神現象的宗教同在的苦難,因而特別提出來加以論述。《古代詩歌散文專題形成性考核冊》作業4一、駢文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文體,它有和散體文截然不同的文體特徵,請認真學習教材第十三章第二節《駢文》,結合作品了解駢文的特徵,並按照要求從教材所講到的駢文中為下列特徵找出例證。(註:請不要重複使用例句)1)駢文特點:1、語言講究對偶。①兩句相對的偶聯:咨宏度之峻邈,壯大業之允昌。思居終而恤始,命臨沒而肇揚。②四句相對的長聯:楚王宮裡,無不推其細腰;衛國佳人,俱言訝其縴手。閱詩敦禮,豈東鄰之自媒;婉約風流,異西施之被教。2、四六句式,尤其對偶句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組成。①四字句與四字句組成的對聯。晨看旅雁,心赴江淮;昏望牽牛,情馳揚越。②六字句與六字句組成的對聯。朝干悲而掩泣,夕萬緒而迴腸。不自知其為生,不自知其為死。③四字句與六字句混用組成的對聯。凌雲概日,由余之所未窺;千門萬戶,張衡之所曾賦。3、講究平仄聲律。四字句的二四字、六字句的二四六字或者三六字為節奏點。一句之內,節奏點平仄交替;一聯之內,節奏點平仄相反。①四字句與四字句組成的對聯。南都石黛,最發雙蛾;北地燕支,偏開兩 。②六字句與六字句組成的對聯。惜內顧之纏綿,恨未命之微祥。紆廣念於履組,塵清慮於余香。③四字句與六字句混用組成的對聯雖非圖畫,入甘泉而不分;言異神位,戲陽台而無別。4、講究用典。①魯迅說:「曹丕的一個時代可以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駢儷之風的興盛,正是這種「文學的自覺」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清人許槤說:「駢語至徐庚,五色相宜,人音迭奏,可謂六朝之渤澥,唐代之津梁。」(《六朝文絜》評《玉台新詠序》語)二、選取王勃駢體文《滕王閣序》和蘇軾散體文《石鐘山記》中各百餘字的一段,抄錄於下,並對比閱讀,仔細體會駢體文與散體文的區別。駢體文《滕王閣序》散體文《石鐘山記》豫章故郡,官仙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褹伲揮釵男輪葜卜叮b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時維玄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神仙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廴舜罌幀P於熘蟶較陸允粒恢淝成睿⒉ㄈ胙桑炫榷艘病V芻刂亮繳郊洌敫劭冢寫笫敝辛鰨勺偃耍罩卸嗲希敕縊嗤掏攏懈U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蛐ξ鉸踉唬骸叭曄噸醯苦釁普擼芫巴踔奚湟玻桓U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以對偶句(駢句)為主的文章叫做駢文。與之相對,以非對偶句(散句)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作為句式來講,駢散自來並存,往往互相搭配,自由組合。散文中可以有少量駢句,駢文中可以有少量駢句。散文駢文之分不在駢偶對仗之有無,而在其數量多少。說駢句自古有之是對的,說駢文古已存在則不妥,因為句子不即是文章。某些清代學者(如阮元)從《尚書》《周易》《詩經》等先秦古籍中搜集一些對偶句子,就認為那即是駢文了。他們是混淆了文體與句式這兩個不同的範疇。現當代研究者有時也沒有區別清楚。於景祥《唐宋駢文史》把相當一批以散句為主的文章,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袁家渴記》,范仲俺《岳陽樓記》、《嚴先生祠堂記》,李綱《議國事》,岳飛《五嶽祠盟記》,皆當成駢文。這些作品,不但當代選家視為散文代表作,清代各種駢文選本亦未見收錄。於先生也許是看中裡面有少量對偶句子。倘若有對偶即為駢文,恐怕中國古代絕大多數文章皆可算作駢文了。應該指出,駢文和散文的區別,不僅在於對偶句的多少,還在於文章風格的追求。明王志堅《四六法海》「總論」說:「古文如寫意山水,儷體如工畫樓台。」現代學者錢基博指出:「主氣韻勿尚才氣,則安雅而不流於馳騁,與散文殊科。崇散朗勿矜才藻,則疏逸而無傷於板滯,與四六分疆。」(《駢文通義》)台灣學者張仁青說:「散文主氣勢旺盛,則言無不達,辭無不舉。駢文主氣韻曼妙,則情致婉約,搖曳生姿。」這些見解相當精闢。張氏又說:「散文得之於陽剛之美,即今世所謂壯美者也;而駢文得之於陰柔之美,即今世所謂優美者也。」「散文家認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態度是認真的,嚴肅的,蓋以文章為經世致用之工具也。……駢文家之見解則以文章本身之美即為文章之價值,故其態度是淡泊的,超然的,蓋以文章為抒寫性靈之工具也。」如此概括恐未必盡然。駢文中並不乏陽剛柔之美如駱賓王《討武氏檄》,散文中也有擅陰柔之美如晚明小品。駢文亦可經世致用如陸贄,散文亦宜抒寫性靈如公安竟陵派。


推薦閱讀:

詩韻再彈
A Lyric——I Sigh for a Creeper
詩歌丨聞一多:孤雁
《心中有純摯之愛,所以超凡脫俗》/魯米

TAG:詩歌 | 古代 | 作業 | 散文 | 答案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