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本期名家|郭怡孮

郭怡孮 簡介

1940年生,山東省濰坊市人。中國畫家。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畫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院副院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書畫聯誼會會長。

作品曾獲文化部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中日水墨畫展特別優秀獎等。

作品被聯合國大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奧委會、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天津美術館、山東美術館、遼寧博物館、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國家畫院、文化部、外交部、全國文聯等單位收藏。

郭怡孮老師作品欣賞:

俯視眾芳

一路看竹到幾峰

嫩秋

春水無浪 春渚幽香

赤水河畔印象

羅霄山花

潭心綠水緩悠悠

幽幽版納

雨林錦繡圖

布穀聲中山花新

舞風

應尋此路去瀟湘

獨能深月占春風

韶光燁燁

花好何須問名字

天地和同 春光錦繡


名家評論:

《表現大美——讀郭怡孮的花鳥畫》

文/邵大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

怡孮說:「個展是一個畫家暴露無遺的全面展示,要對得起觀眾,也對得起自己。我把籌備這次展覽如同迎接誕生一個新的自己一樣珍重。」他在《大好春光——郭怡孮繪畫展》上展示的幾十幅新作,尤其是其中的十多幅,可謂是鴻構巨制,每幅畫都要花去幾十天的時間,投入巨大的精力,更不用說殫精竭慮的構思了。這位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藝術家的勤奮和毅力是可想而知的了。

怡孮在探索新畫風,他在變,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發表的一些作品,變的幅度很大。他的一位屬於師長輩的朋友悄悄對我說,怡孮的畫很有氣魄,面貌也新,值得肯定,但總感到有點可惜,他把他很拿手的筆墨丟棄了不少。這位朋友的話代表了一些人的看法,說實話,我乍一看他的新作,在欣喜震驚之餘,也有這樣的想法。豈止是我們觀眾!我想怡孮自己肯定有時也閃過這樣的念頭。在創作準備和醞釀階段,以至在創作過程中,他肯定思考過,思想鬥爭過。在他成名之後,他面臨兩種選擇:強化筆墨走傳統的路和強化畫面效果走中西融合的路,從而創建自己獨立的藝術面貌。他經過學習、研究和比較,終於選定適合他自己個性和藝術追求的後一條路。也就是說,為了創造屬於新時代也屬於自己的新風格,他權衡得失,終於為了「大得」而不惜小失。

讀一讀近幾年他寫的有關花鳥畫創作的文章,特別是《一路看花到幾峰——關於花鳥畫發展的思考》,就知道他的選擇是建立在深刻的認識和思考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任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他的「發揚大花鳥精神」和「創立新程式」的主張,實際上是他本人花鳥畫實踐的指南。他指出,花鳥畫家應該運用比、興、喻、借等手法表現自然和人的關係,使人、自然、藝術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那些單純描寫花和鳥的自然美的繪畫,並不是畫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表露了畫家對自然界、客觀實際以及對社會的客觀法則的體驗和認識反映了社會情調和氣氛的花鳥畫,給予觀眾的不只是知識或注釋,更有啟示、陶冶、震撼和喚起的作用。他呼喚花鳥畫追求總體精神和氣勢,追求天機天趣,,表現那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他反對玩弄形式和技巧,反對花鳥畫中的小趣味,強調內在精神的表現。怡孮尊重傳統,尊重前人的創造,深知我們的祖先創造的傳統中國繪畫具有十分完美的程式和嚴格的法度,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但是,我們當代人要立足於今天的現實,要有新的作為。我們不能妄自菲薄,退縮不前。他在充分肯定古代大師藝術成就的基礎上,指出:「古代的文明造就了古代的大師,當代人類文明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從民族與世界文化的高度,造就具有現代意識的花鳥畫家是時代的要求。」

怡孮正是站在這樣一個理論高度來認識和從事花鳥畫創造的。在這方面,他承繼了著名花鳥畫家、他父親郭味蕖先生的理論遺產,並有所發揮。味蕖先生的理論和實踐,對怡孮的人生和藝術道路以深刻的影響。怡孮帶著深沉的思考,歷經坎坷道路,走進花鳥藝壇。他把學者型畫家味蕖先生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把花鳥畫當作一個完整的體系來對待,從歷史演變、民族精神、藝術規律、生活實踐、技法創造等方面,來思考、研究和實踐。他懂得理論、生活、技巧三位一體同步共進的重要性,懂得臨摹、寫生和創作之間的辯證關係。他苦心鑽研傳統,提高筆墨技巧,更積極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和體驗,「用新思想、新觀念,去分析、研究、體察和發現自然界中的生活情趣,以創造新的程式」。這新程式從何而來?從生活中提煉,從傳統中擷取,從世界藝術中吸收,其中最重要的是從生活中提煉。包含了自然美,更包含了主觀感受的現實體驗,是怡孮花鳥畫創造的基礎和源泉。他的作品凝聚了現代人的感情,這就是他的花鳥畫之所以有現代感的主要原因。從傳統和外國藝術中擷取和借鑒,也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為此,他敢於突破陳規,選擇各種手段以至「不擇手段」,把可以用來強化藝術表現力的手段和技巧融合在自己的創造之中。這裡重要的是選擇和組合融為一體,這就更需要畫家有學養、眼光、膽識和勇氣,還需要有想像力和創造性。基本審美觀念和藝術結構是中國的,但又大膽地吸收了西洋畫的某些造型觀念和手法。例如畫面的整體性和視覺效果,怡孮成功地利用西畫的經驗,以使花鳥畫和現代的建築空間,和現代人的審美趣味相適應,相吻合。比如色彩,從文人畫以外的民族傳統藝術中借鑒,並注意參照外國繪畫的技巧使及色彩和色調更絢麗、燦爛。

「山水與花鳥相結合,工筆和寫意相結合,潑墨和重彩相結合」——郭味蕖先生幾十年前提出的構想,自己探索了,實踐了,取得了創造性的成果:「我不擇手段,打破多種技法甚至畫種的界限,不工不寫,不中不西。」但是,怡孮同時有自控意識,或者更準確地說,他由於學識和修養全面,他懂得如何避免不倫不類,懂得如何尋找技法的契合點,所以他的畫面立意開闊,又渾然一體。他駕馭自如地使用這些手段,創造屬於自己的統一風格,在這些構圖飽滿、力度很強、氣勢宏偉和色彩豐富而斑斕的一幅幅大花鳥畫前面,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感受到歡暢的、明朗的、健康向上的美,我們受到視覺和心理上的衝擊,並從中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一種啟示,一種激勵,啟發人們更加熱愛自然,熱愛環境,熱愛生活,熱愛藝術和熱愛美。

怡孮有幅大畫題為《赤道驕陽——我的內羅畢宣言》,是他在訪問了非洲,走訪了設在肯亞首都內羅畢的聯合國環境總部後的一幅創作,主題在愛護生態環境,呼籲人們給後代留下一個花團錦簇的世界。是的,他的每幅畫,不論是《日照香江》,還是《春光圖》或是《南島晨光》、《自有春濤可化龍》等,都有鮮明的主題,這主題是人間的真情和愛,是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這大概就是他孜孜以求的「大美」。

具有嚴肅創作態度和活潑創造精神的怡孮的藝術正步入成熟的階段。他在取得傑出成就的同時,非常清醒地意識到藝海無涯這個真理。他知道,要完善和發展自己創造的風格或模式,前面還有許多路要竟,儘管那是荊棘叢生的路。這說明他有很好的創作心態,而好的心態是造就大藝術家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期待怡孮在藝術創造上有更大的成功。


《認識中國畫優長 加強中國畫播布》

文/郭怡孮(中國畫學會會長、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名譽主任)

中國畫是自立於世界美術之林的一朵奇葩,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與西方繪畫同時構成世界繪畫的兩極,自有它的特點和優長。

  但近百年來,中西繪畫的劇烈碰撞,中國畫在艱難中前行,當前已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期。中國畫家在對中西繪畫異同的思考,對中國繪畫特質的研究中,努力探索中國畫這個古老畫種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發展和走向,這始終是中國畫家強烈的文化情結。

  那麼中國畫有哪些特點和優長能提供給世界呢?

  中國畫千年不衰,在於有可持續發展的「寫意觀」。

  從世界當代文化視野研究中國畫的特色,探索中國畫的民族性,探索中國畫對人類精神生活的現實價值,以及東方美學的世界性貢獻,要從這個畫種的歷史和成因上來分析。

  一千多年來,中國畫按照中國人的哲理、文脈和畫理延綿不絕地發展著,豐富著,自成體系。它的融匯能力使其超越了美術的範疇,而成為綜合性文化的載體。近百年,在東西方繪畫強烈的碰撞中,激活了我們傳統文化中的深層基因,使其煥發出了自身的強大生命力併產生了鮮活的文化轉型。中國畫家已把西方的造型手法和形式構成等優秀成果成功融入了中國畫中,增強了「再現」的能力和「表現」的寬度,使中國畫發展的道路更加寬廣。

  然而,當代西方美術的發展是斷裂的,雖然流派紛呈,在藝術理念上是以標新立異,顛覆傳統,製造新奇為主旨的當代藝術。西方美術已經走上了反藝術、偽藝術的路,一片迷茫。中國藝術家如果把西方的當代美術看成現代,看不到自己的優長,完全去效仿學習西方,在審美標準上對傳統產生質疑,是很危險的,認識不到中國畫是源遠流長的長江大河,有著很強的融匯能力、吸收能力、更新修復能力和更新吐納能力,我們應有足夠的文化自知和文化自省。

  中國畫所以千年不衰,與時俱進,在於它的「寫意觀」。寫意,既是中國繪畫的一種表現手法,又是中國畫的藝術觀念。所謂寫意,是畫家對社會、對時代、對民族文化和對自然深邃體察的總合,藉助筆墨,立意為象,它不同於具象的模擬和抽象的不似。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國畫的寫意觀已經基本形成,並在理論上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遷想妙得」、「意在筆先」、「緣物寄情、物我交融」、「神遇而跡化」、「似與不似之間」、「妙得生意而不失真」等等,都是中國畫寫意理論的精華。

  在寫意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畫既重客觀,又重主觀;既有具象的內容,又有抽象的概括;既有再現的因素,又有表現的因素。這些對立的因素在中國畫中沒有互相排斥,更不是機械拼湊,而是有機地合成為一種審美要求。這一理論不會排斥對一切藝術形式的吸收,而且有極強的融匯性,也為中國畫走向現代提供了可靠的基礎,中國畫不會固步自封,不會斷裂,而是有著不斷發展的旺盛的生命力。

  中國畫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性。

  與西畫相比,中國畫更講求哲理性、詩性、書寫性、精神性,不是純繪畫。西方藝術的發展,更多受到科學、醫學、如解剖、透視以及雕塑和建築的影響。充分認識兩種繪畫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文化含量,有助於中國繪畫特色的弘揚。

  從世界範圍看,現當代繪畫藝術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不是風格不多,不是創新不夠,不是技術不佳,而是全球性的精神品質蒼白、下滑的問題,在這一點上,堅守中國畫的文化內涵,加強中國畫的精神性內涵,將會對世界藝術的發展起到導向性作用。

  就拿我所從事的花鳥畫而言,二十年前,我帶著一個課題——研究西方繪畫是怎麼表現草木鳥獸這些自然景物,而專程去了歐、美和非洲,作中西繪畫對比性研究。結論是:中國花鳥畫不但在表現題材的廣博上佔有優勢,而且在對精神性內涵的表現方面也獨具特色,精神內涵的博大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中國花鳥畫表現的是生命精神、不是淺層次的肖似,這與西方的動物畫、植物畫、靜物畫是有本質不同;二是中國花鳥畫把表達作者的精神、情感定為第一要素;三是中國花鳥畫追求較深的文化內涵,當代花鳥畫正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在表現時代、歌頌生命、保護環境、關愛自然、呼喚和平等方面,顯示出它特有的作用和生命力,這正是中國畫的優長。

  中國畫有望成為世界上最普及的畫種之一。

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預言。毋庸置疑,中國畫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眾多的愛好者,極其普及,廣大的業餘愛好者的積極投入是中國的重要美術現象。

  那麼中國畫能不能在國外普及呢?這是有望的,隨著中國國力的加強,西方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中國繪畫的優長是會被外國人認知的。能得到外國人的理解和喜愛,並進一步把握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中國畫好學,好學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畫的程式性很強。「程式」是藝術家對生活長期的積澱,對藝術語言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國文化藝術的重要特色。中國的詩歌、戲劇、繪畫,都注重「程式」,程式是特定藝術形式中最穩定的內在結構,也標誌著它的高度成熟。相對西方而言,中國畫對程式的創立、運用是特別重視的。歷代有成就的中國畫家,都在努力創造新程式,如鄭板橋的竹子,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由於中國畫的程式化特點容易掌握,掌握後會達到一定藝術高度,可以自娛,也可娛人,因此許多外國人也很喜歡甚至痴迷,也有望中國畫的大普及。

  中國畫還有許多優長,如中國的造型觀、寫生觀、創作觀、散點透視法,中國畫的色彩,以及反映在畫家意識深處的天人合一等深層次的藝術觀念,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不再一一贅述。

  加強中國畫播布的三點建議:

  請讓我借用魯迅先生《播布中國美術》中的播布一詞。播,當然是傳播,播種,布指散布、布列。是指有計劃,有重點地宣傳、傳授、弘揚中國畫藝術。

  中國畫不僅是一個畫種,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載體,承擔著一種特殊文化使命,在當前新一輪的文化競爭已經滲透到地球的各個角落,文化是否同樣具有全球化的危險,因此,能否建立體現我們的審美觀和文化價值觀的面向世界的美術平台,對中國畫的大力播布將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力加強中國畫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學科建設。

  中國古代畫論非常豐富,浩如煙海,需要梳理。當代中國畫的理論研究缺少規劃,在對民族美術的總體認知方面,對中國美術價值觀,對世界及其貢獻方面的研究很不夠。直到現在我們還找不到一本較權威的《中國畫概論》。

  我們需要學術性很強的專著,又要有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普及中國畫知識的讀物,讓老百姓、外國人都能把握和理解。

  這是一個大工程,國家曾經拿出一個億來搞重大題材的繪畫創作,也要精心組織中國畫理論建設工程,這需要政府倡導,文化部門、研究機構,美術院校通力合作,定出課題,特別是對中國畫的民族特色和當代價值的研究。對港台美術、東方美術、全球華人美術,從深度、廣度上展開,以樹立中華文化和東方文化在世界上的整體形象,建立當代中國畫的價值標準和品評標準。基礎理論建設政府應是引導者、組織者、投資者,各藝術單位和專家學者都應該積極投入。

  (二)、加強對外宣傳。

  中國美術對西方的影響遠不如西方美術對中國的影響,當「西風東漸」的時候,中國畫經受了煉獄式的考驗。當前的現狀是西方人對中國古代美術是尊重的,對現代中國美術是漠視的,不甚了解,更有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對「中國製造」的美國式現代藝術給予大力扶植。

  中國當代主流美術沒有引起西方人的關注,很少有人能進入中國美術的深層,他們不了解中國美術的當代成果,不了解中國美術的現狀和環境,他們用西方的美術理論來理解中國畫。

  建議加強中國美術的寫作、翻譯、推介工作,要把寫作翻譯工作當一個工程來辦,要大力培養美術翻譯人才,我們太缺乏精通美術史論、美術批評、美術技法術語的翻譯人才。

  我們沒有研究西方美術的專門機構,對西方文化入侵也缺少對策的研究,對外美術宣傳經常打不到點上,這是關係到文化安全和創造中國美術世界生態環境的大問題。

  我們要選出真正的有代表性的好作品,走出去,找准舞台。參加有影響力的國際展,力求進入國際一流的美術館、博物館。有計劃地組織展覽、交流、寫生、講學等活動,以擴大在世界的影響。著重利用我國設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心,特別是孔子學院,以及開辦有漢語專業的國外高等院校,開設中國書畫課程。

  (三)、加強對中國畫教學的研究和教材建設。

  中國畫教學,以往是師徒制,薪火相傳。自從美術開辦院校以來,美術教育基本在西方學院派教學的框架中,中國畫教學始終在探索,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畫學院派教學逐漸形成體系。

  但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畫教學在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法的建設方面做得還很不夠,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教材,基本上是各院校自行制定,甚至是以教師本人的教案為主。我認為建立與西方美術教學不同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書畫教學體系,應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教育部應該牽頭,探索培養中國畫優秀人才的新路子。

  在中國畫專業教學中,增加中國文化的比重,在西畫專業,特別是在佔美術院校學生大多數的設計、動漫等專業的學生中加強中國畫理論和實踐的教學,以培養民族的審美觀。建立中國畫教學的評估體系,加強對書畫鑒定、書畫市場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對外交流人才的培養。

推薦閱讀:

名家醫案
太極拳名家談太極之松
[名家談藝]董壽平:心地污濁者,其筆墨亦污濁
【 舞蹈名家 】 王亞彬-生長的舞步
各派名家談太極拳纏絲勁要義1

TAG: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