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波解讀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我們今天接著來聊李清照,來聊她那首著名的《一剪梅》,詞云: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我以為是易安詞創作技巧臻至化境的一個代表作,也是她人生與愛情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我們先來逐字逐句玩味一下。
??
上片開篇一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實在是妙不可言。「紅藕」就是荷花了,「玉簟」呢,則是光滑如玉精美的竹席。「紅藕香殘」是說,荷花已殘,荷香已消。而「玉簟秋」則是說冷滑如玉的竹席,已濕透出深深的秋涼。暑去秋來荷花凋謝,連竹席都變涼了。這樣的描寫看似隨手寫來,但在不經意間卻飽含了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感。所以就這一句我們比之南唐中主李璟的《浣溪沙》中的名句「菡萏香銷翠葉殘」,便知李易安的境界實在高出不少。「菡萏香銷翠葉殘」也是寫荷花凋謝,秋天要來了,可是李清照一句「紅藕香殘」,就把李璟全句的意思都已表達出來,再加上一個「玉簟秋」就是通過竹席生涼,來表達秋的到來。那就是,在客觀的描述中已經加入了主觀的感受,這樣不知不覺間,主客觀就融在一起了。所以雖然同樣是七個字,但李清照的「紅藕香殘玉簟秋」,卻遠比李璟的「菡萏香銷翠葉殘」要豐富得多。所以後來的常州詞派大家陳廷焯,曾經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是說這一句的精妙,簡直就是不食人間煙火者方能道出啊!一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已然從客觀地描述中,揉入了主觀的感受,所以接下來主人翁的出場則顯得自然而然。
?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誰「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呢?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引《琅環記》的記載是說,李清照的這首《一剪梅》是送別之作,送別她要外出求學、負笈遠遊的丈夫趙明誠,那麼這樣一來,這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人,就應該是趙明誠了。其實仔細體味全詩,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琅環記》的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她寫的,並不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送別場景,而是別後的相思與思念。而且「輕解羅裳」的「裳」,古人上衣為衣,下衣為裳,北宋文人士大夫,男子並不著裳,只有女子才著下衣之裳,也就是裙子。「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這一定是在內心理感受到「紅藕香殘玉簟秋」的那個人,正是升出秋意漸涼、時光飛逝的感慨,百般無奈難以排解的情緒中,她才會「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坐上小船划進河塘,在如水的時光里浸潤流淌她如水的思念。所以「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正是這種思念的體現。仰頭遠遠地凝望,那雲捲雲舒的天際,誰會將錦書寄來?當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的時候,皎潔的月光一定會灑滿著,曾經倚欄獨望,亦曾經相擁而伴的西樓吧。「雲中誰寄錦書來」?這當然是李清照心愛的丈夫趙明誠寄錦書而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一句的爭議就更大了。有人認為,這是李清照已經離開了乘坐的蘭舟,來到西樓之上,從白天已經到夜晚。獨倚危樓,思念如月般,當然這樣說也無不可,但是下片接下來說「花自飄零水自流」,說明李清照的眼前景還是河塘,還是舟中所見,所以這樣豈非矛盾?所以另一種觀點認為「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其實是李清照的期望。當愛人錦書寄來的時候,她可以想到他們重新相聚時,相擁西樓之上,月光灑滿,愛河永浴。其實我個人覺得,詞中這樣溫潤、圓融的情緒,完全不必強解,如果你去寫詩、寫詞,你就會知道,心中一念起雁字便回,心中一念喜便月滿西樓。詩詞的意象和情緒之間,本身就有著跳躍性的勾連,有時候實在不必非要追究事理性的邏輯。其實我以為這一句最關鍵的是,趙明誠會寄錦書而來,會知道他那個美麗的妻子對他深深的思念,因為他也同樣深深思念著家中的妻子。這種相互的思念其實特別重要,所以才會有接下面李清照說「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請特別注意這一句,雖然「花自飄零水自流」還就依舊流淌著青春易逝的傷感,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種愛,這種相思,在古人的詞作里卻是不常見的。古人寫思婦之愁,大多如溫庭筠所說「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都是思婦對丈夫的思念,這種思念大都是單向的。而李清照說「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雖然相思讓人堪愁,但是她對她和趙明誠之間相互的愛情,卻是無比的自信的。事實上這也正是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愛情,讓人羨慕的地方。後人稱李趙之間的愛情叫「金石良緣」,甚至要超過「金玉良緣」。「金石良緣」的「金石」是指趙明誠所擅長的金石學。金石學其實就是考古學的前身,「金」是指的青銅器上的銘文,所以鐘鼎銘文又被稱為「金文」,而「石」則是碑石上的石刻。當然,廣義的金石學不僅包括青銅器,碑石上的銘刻和拓片,還包括竹簡,像甲骨、玉器、磚瓦、兵符冥器,很多,這些文物上的文字。金石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實就始於北宋,最重要的兩位奠基人是歐陽修和趙明誠,歐陽修的《集古錄》和趙明誠的《金石錄》可謂金石學的奠基之作,所以歐趙並稱,趙明誠其實是中國的考古學之父。趙明誠既然是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文字學家,所以他對本朝的文字也特別專註,尤其是蘇東坡與黃庭堅的文字。據說即使是後來蘇東坡、黃庭堅被劃為元佑黨人,他們的作品甚至被朝廷封禁,但是趙明誠作為一個真正的學者,每遇蘇黃文字便大喜,便殊錄之。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正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從師承關係上看,雖然李清照特秀獨出,但其實也是可以算是蘇東坡的徒孫了。所以趙明誠的父親雖然是新黨中人,但趙明誠出於一個偉大學者的本能,和李清照之間在學識上產生強烈的共識,那實在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李清照在嫁給趙明誠之後,受趙明誠的影響,也對金石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其實李清照同樣也是考古學的一個重要的奠基人,她和她的丈夫趙明誠共同完成的《金石錄》,其實是中國的金石學,也就是早期考古學的最重要的奠基之作。
?
最好的愛情不僅是兩情相悅,還要有共同的志趣和情趣。所以李趙二人那些為人所熟知的幸福生活的片段,幸福的根源其實都源於這種共同的志趣與情趣。比如說趙明誠在太學裡就讀,偶爾回家,就會帶妻子李清照去大相國寺淘古玩。因為趙明誠還在讀書,沒有生活來源,而兩家又向來家教甚嚴,所以李趙二人並不富裕,他們就典當衣物,去買心愛的古玩和字畫。雖然物質生活比較匱乏,但一旦購得心愛的古玩字畫,倆人徹夜賞讀把玩,快樂無比。李趙二人卻因學識超絕無比,所以他們夫妻之間的有些遊戲,也高雅有趣無比。比如有時泡得香茶,卻要賭誰先喝,於是,這兩位最傑出的文獻學家、金石學家,便賭賽,看誰記得書中的原句,在第幾頁第幾行。而趙明誠總是不如機智的妻子,李清照總是飛快地答出,便興奮地搶茶來喝,有時興奮快樂中茶未入口,倒不小心地潑滿一懷,然後夫妻哈哈大笑,真是人間至樂。所以後來納蘭公子在懷念自己的妻子的時候,不無羨慕地用到「賭書消得潑茶香」,就是引用的李清照和趙明誠日常相愛的生活片段。所以你看我們在《醉花陰》里說過,受李清照地影響,趙明誠在詩詞上發憤創作,雖然終究比不上老婆大人,但是心甘情願地,被他的才女老婆所影響,所啟迪。反過來在趙明誠的影響下,一代才女、一代詞宗李清照,其實也在金石學上成為一代大家。這才是最好的愛情、最好的婚姻。不僅遇到最好的你,還因為你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那是一種相愛的自信,正因為這種平等而相互的愛,所以這種相思才會化為兩處閑愁吧。像李清照和趙明誠,他們才算得上真正在琴瑟之合。大概在後世,我能想到,比如錢鍾書與楊絳先生,才能與之相比吧。可是,再完滿的愛情也一定有不如人意處。
?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情是何情,當然是相思之情,但更是純潔之愛,心心相印之情。越是那種純潔高尚的愛情,越在現實的風雨中,要面臨紅塵的種種考驗。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和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分屬新舊兩黨,李格非更是名列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是舊黨中蜀黨的領袖蘇東坡的弟子,而趙挺之呢,則是新黨重要的成員。雖然宋徽宗登基之初,平和兩黨之間的矛盾,就是在這段矛盾平和期,李清照嫁給了趙明誠。但後來沒多久,新舊兩黨之間矛盾依舊爆發。李格非被列入元佑黨人,遭受被罷官返鄉的厄運。李清照為了救父,懇請公公趙挺之施以援手,可趙挺之冷漠以對,李清照憤然手書,「炙手可熱心可寒」。不僅沒能拯救父親,李清照作為犯官家屬,也不得再居汴京,只得離開丈夫趙明誠,隻身返鄉。在政治的風浪和命運的坎坷面前,李清照最值得慶幸的是,她的愛情經受住了所有風雨的考驗,她深愛的那個和她志趣相投的金石學家趙明誠,沒有辜負她的愛,沒有因為家世、政治、環境而離開甚至疏遠她。趙明誠依然和她「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就是最好的愛情啊,不僅因為你,我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且因為你,我可以抵擋全世界的風雨。於是在全世界的黑暗裡,我是那麼地思念你,那思念「無計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以後人屢屢評價,說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是如何超越了范仲淹的「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又是如何與李後主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實我個人認為,像李清照的這首《一剪梅》,完全不用做技巧上的分析,只要了解她和趙明誠的愛情,只要了解他們共同的志趣與心心相印的人生,你就能深刻體悟到「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背後,他們那唯美、崇高而純潔的愛情。多麼羨慕趙明誠啊,因為他可以遇見李清照。同樣李清照其實也是幸福的,因為她終於遇到一個趙明誠。你看那鴻雁在傳頌著他們的愛意,你看那時光在流淌著他們的傳說。「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
推薦閱讀:
※面相解讀你的運勢密碼
※逍遙地仙解讀《天玉經》
※八字犯刑案例解讀兩則
※變天啦!東方成新老大,芒果滑至第三:Q1衛視收視榜解讀
※《聯律通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