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識的普及

寫在前言:

此文首發是在百度經驗,並且得到百度經驗認可,本人確定是此原創文章的作者,故轉載到360圖書館。本著對健康知識的全面普及,於是有了此文章的誕生。此文是根據我一個朋友的親身經歷和我的所見所聞以及搜集到的文獻資料做了一個完整的梳理,圖片資料都是搜集於互聯網,部分文獻資料搜集於湘潭糖尿病醫院,剩餘的資料來源於生活。

以下是正文:

糖尿病(DM)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糖尿病完全不了解,誤解了糖尿病,以為糖尿病是很可怕的病?大多數人對糖尿病的印象停留在它是富貴病且還是沒得治癒的,而且幾乎代代遺傳!其實大錯特錯,因為糖尿病是有先兆的,所以如果發現了早期癥狀,並及早治療,再配合合理的膳食,輔以正確的心態,糖尿病終將遠離我們。

另外大家可能都有一個遺傳誤區,糖尿病均有遺傳傾向是沒錯,但它們遺傳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也就是後代子女會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但這並不是說,糖尿病人的子女就一定會得糖尿病。

下面我全面普及一下糖尿病的知識,希望能幫得到大家,對糖尿病有一個系統正確的認識。

防止糖尿病的12字秘訣:管住嘴,邁開腿,勤檢查,早預防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為糖尿病人的常見癥狀。

糖尿病的分類和表現

糖尿病從病理上來說可以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那麼他們具體表現如何呢?

首先,1型糖尿病通常在30歲前患病,而且超過70%的發病人群是在16歲之前;2型糖尿病則大多在40歲以上發病。

第二,絕大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都是突然起病,多飲、多尿、多食,體力減少,明顯消瘦等癥狀明顯;而2型糖尿病的癥狀常不明顯,多數患者體態都較胖。

第三,一般1型糖尿病發生酮症酸中毒的機會遠遠超過2型糖尿病,且腎病、視網膜病變等發生早而多,而2型糖尿病發生冠心病及腦血管意外的機會遠超過1型糖尿病。

第四,1型和2型糖尿病在口服糖耐量試驗、胰島素及C肽釋放試驗中的監測結果都存在差異,體現它們各自胰島素絕對缺乏和相對缺乏的特點。

簡單來說就兩點臨床表現

1.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多見於1型糖尿病。嚴重高血糖時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發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時「三多一少」癥狀更為明顯。

2.疲乏無力,肥胖多見於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發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時診斷,體重會逐漸下降。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與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有關。自身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免疫系統缺陷、年齡等,外界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生活方式不當等。

與1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

1、自身免疫系統缺陷:因為在1型糖尿病患兒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種自身免疫抗體,如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抗體)、胰島細胞抗體(ICA抗體)等。這些異常的自身抗體可以損胰腺結構傷人體胰島分泌胰島素的B細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

2、遺傳因素: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發病的特點,如果親屬患有糖尿病,那麼小兒比無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1型糖尿病患者發病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常常得過病毒感染,而且1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現在病毒流行之後。

與2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

1、遺傳因素:遺傳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為明顯。例如:雙胞胎中的一個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個有40%的機會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則另一個就有70%的機會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肥胖病人的多餘脂肪集中在腹部,他們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與大腿上的人更容易發生2型糖尿病,說白了2型糖尿病就是吃出來的。

3、生活方式:吃高熱量的食物和運動量的減少也能引起糖尿病。

由遺傳導致的糖尿病我們難以避免,但不是說我們一定就有糖尿病了,只是可能有潛伏的糖尿病病原體,這個時候我們即便攜帶有病原體,但我們依然是沒有糖尿病的。一旦我們在不當的外界因素或生活因素刺激下病原體蘇醒了,那我們就真的得了糖尿病了。

所以我們應該要主動採取措施盡量避免因生活方式不當而導致的糖尿病。

因為遺傳因素而獲得的病原體,我們是難以避免的,但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方法來自我診斷,預防和治療自己,再搭配合理的生活方式,那麼看似可怕的糖尿病,終將會遠離你。

糖尿病的早期癥狀

患糖尿病後,在早期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癥狀。當病情持續惡化,體內的90%的胰島素遭到破壞後,就會出現糖尿病的臨床癥狀。

糖尿患者由於機體代謝紊亂,蛋白質分解大於合成,自身消耗過多,雖然多食但仍然消瘦。常見癥狀就表現為:多尿、多飲、多食外,還伴有消瘦症,即三多一少。

糖尿病起病急,一般在3個月內可被確診。在患糖尿病後約半數的人以酮症酸中毒為表現,而且年齡越小酮症酸中毒的癥狀越重。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食欲不振及神智模糊、嗜睡,甚至完全昏迷等,三多一少癥狀反而被忽略。同時有脫水、酸中毒。酸中毒嚴重時出現呼吸深長、節律不正。呼吸帶有酮味。

攜帶有病原體人在各年齡段均可發病,從剛出生3個月的嬰兒,到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抑或是成家立業的大人們。雖然攜帶有病原體,但我們可以避免養成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糖尿病發作的概率,可一旦出現了糖尿病癥狀,則需要立即就醫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

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性疾病,以目前的醫學水平來說,要完全治癒糖尿病,或許還缺少了點技術,但得了糖尿病也不要灰心,通過有效的治療手段和正確的飲食習慣,還是可以對病情加以控制的。

糖尿病治療目的是消除糖尿病癥狀,避免或減少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產生,解除患者心理障礙和防止中晚期併發症出現。在藥物應用上,糖尿病以注射胰島素為主。注射時間放在進食前15-30分鐘,注射量按照醫生囑咐調整。

一般來說,醫生要根據患者前一些日子注射的胰島素劑量、每天的飲食、尿糖情況,制定出這幾天的胰島素注射劑量和飲食要求。所以,每次的胰島素注射量和注射前的尿糖情況都要記住,然後定期到醫院複查,將這些記錄都提供給醫生,以便進一步指導治療。

由於糖尿病是一種終生伴隨的疾病,它的治療是長期的,所以應有計劃地在胳膊、大腿、臀部、腹部等處交替注射胰島素。若固定一處注射,時間久了會出現皮下硬結、凹陷,影響胰島素的吸收,影響治療效果。

病情控制後,糖尿患者和健康人一樣,可以上學、可以上班、可以社交、參加體育活動(如跑步、打球等)。運動對糖尿患者有益處,但在運動前應適當加食,避免發生低血糖。一旦出現心慌、頭暈、出冷汗或顫抖等低血糖情況,要立即進食或飲淡糖水。

糖尿病的檢查

為了明確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在治療前需要先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身體檢查。糖尿病的檢查一般通過血液檢查和尿液檢查進行,也可以通過胸片、B超、心電圖等觀察患兒身體情況。

1、血液檢查:

①、血糖測定:血糖測定以靜脈血漿(或血清)葡萄糖為標準。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制定的診斷糖尿病的標準:

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空腹血糖6.1-6.9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如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2小時血糖值>11.1mmol/L,即可診斷糖尿病。糖耐量試驗不作為臨床糖尿病診斷的常規手段。

②、血漿C肽測定:C肽測定可反映內源性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不受外來胰島素注射影響。有助於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時C肽值明顯低下。

③、糖化血紅蛋白(HBAlc):是代表血糖的真糖部分,可反映近2個月血糖平均濃度,是判斷一段時間內血糖控制情況的客觀指標,與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經併發症有一定的相關性。正常人HBAlc<6%,HBAlc維持在6%-7%,表示控制良好,糖尿病併發症不發生或已發生但不進展,HBAlc8%-9%時為控制尚可;HBA1c11%-13%為控制較差,糖尿病併發症顯著增加。因此,美國糖尿病學會要求糖尿病的患者HBAlc控制在7%以內。

2、尿液檢查:

①、糖尿:重症病例治前經常有糖尿,但早期輕症僅見於餐後或有感染等應激情況下,不少久病者由於腎糖閾升高,雖有高血糖而無糖尿。尿糖可自微量至10g%以上,一般在0.5%-5g%左右,偶可達15g%以上,每日失糖可自微量至數百克。一般而論,在定量飲食條件下失糖量與病情輕重成正比,與血糖高度亦有關係。

決定有無糖尿及尿糖量的因素有三:血糖濃度,腎小球濾過率和腎小管回吸收葡萄糖率。正常人腎糖閾為160-180mg/dl;如菊糖清除率為125ml/min,腎小管能回吸收腎小球濾液中葡萄糖250-300mg/min,故血糖正常時尿中無糖。但不少晚期病者由於腎小動脈硬化、腎小球硬化症等病變,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減低而腎小管回吸收糖的功能相對尚好時,則血糖濃度雖高而無糖尿,臨床上稱為腎糖閾增高。反之如腎小管再吸收糖的功能降至120mg/min以下,則血糖濃度雖在100mg/dl左右仍可有糖尿,臨床上稱為腎糖閾降低,見於腎性糖尿,為本病重要鑒別診斷之一。

②、蛋白尿:一般無併發症病者陰性或偶有白蛋白尿,低於29mg/d或20μg/min,白蛋白尿排泄率在30mg-300mg/d,時稱微量白蛋白尿,表明患者已有早期糖尿病腎病,白蛋白尿排泄率>300mg/d時,稱臨床或大量白蛋白尿,常規尿檢可出現蛋白尿,此時病變已非早期,隨病變發展尿蛋白量較多,可達0.5g%(約相當於4+),每日丟失蛋白質在3g以上(正常人<30mg/d),常引起嚴重低蛋白血症和腎病綜合征。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症、心力衰竭者亦常有少量蛋白尿,有時於酮症酸中毒、高滲昏迷伴循環衰竭者或休克失水嚴重影響腎循環時亦可出現蛋白尿。

③、酮尿:見於重症或飲食失調伴酮症酸中毒時,也可因感染、高熱等進食很少(飢餓性酮症)。

④、管型尿:往往與大量蛋白尿同時發現,多見於瀰漫型腎小球硬化症,大都屬透明管型及顆粒管型。

⑤、鏡下血尿及其他:偶見於伴高血壓、腎小球硬化症、腎小動脈硬化症、腎盂腎炎、腎乳頭炎伴壞死或心力衰竭等病例中。有大量白細胞者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或腎盂腎炎,往往比非糖尿病者為多見。有腎乳頭壞死者有時可排出腎乳頭壞死組織,為診斷該病的有力佐證。

3、其它檢查:

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谷氨酸脫羧酶(GAD)抗體測定:糖尿病發病早期,有89.5%病兒ICA,GAD抗體陽性,晚期只有54.3%陽性,GAD比ICA敏感。疾病初期上述抗體大多可呈陽性,隨著病程進展,胰島細胞破壞日益加重,滴度可逐漸下降,待β細胞全部破壞,抗體消失。

物理檢查:可做胸片、B超、心電圖等檢查。

建議大家到正規醫院進行糖尿病檢查。一旦確診病情,則需諮詢醫生意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並和營養師協商制定飲食計劃。

糖尿病人吃什麼好

要控制糖尿病病情,需要安排好飲食,要在限制糖分攝入的基礎上,極可能再提供充足豐富的營養。

糖尿病飲食原則:

1、限制攝入只含有糖分的食物:糖果和糖飲料;

2、堅持一個完整的進食正餐和副餐的時間表;

3、準確計算攝入的營養量。

嚴格控制總熱量的攝入,要將熱量尺度適當放寬。可以限制食品種類,比如甜食、脂肪過多的食物不要吃。一般來說,身體較瘦的人一天可以攝入的熱卡量為1000+(年齡-1)×100,較胖的人為1000+(年齡-1)×80。不同食物的熱量有不同的數據,患者可以根據數據參照表進行合理的選擇。

糖尿病飲食宜忌

宜:微量元素鋅和鉻有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因此,多吃一點鮮酵母、蘑菇和糙米等富含鋅和鉻的食物,對糖尿病患者也很有益。烹調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

忌:易於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不宜多吃: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甜飲料、果醬、冰淇淋、甜餅乾、蛋糕、甜麵包及糖制糕點等。少吃油煎、炸、油酥及豬皮、雞皮、鴨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飲食不可太咸,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腎等動物內臟類食物。含澱粉質高的食物及中西式點心均應按計劃的份量食用,不可隨意吃,以免過量吸取。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隨身體變化而不斷調整。患者也可以定期檢查身體,並根據具體情況和醫生協商,制定出適合患者以及能控制病情的飲食計劃。患者還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不要因一時口快而進食了不利於身體健康的食物。

糖尿病不能吃什麼

1、少吃油煎、炸、油酥及豬皮、雞皮、鴨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2、烹飪方式最好是清燉、水煮,涼拌等;

3、飲食不可太咸,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腎等動物內臟類食物;

4、含澱粉質高的食物及中西式點心均應按計劃的份量食用,不可隨意吃,以免過量吸取;

5、少吃精製糖類的食物,如煉乳、蜜餞。

糖尿病應該注意什麼

飲食——防止血糖坐「滑梯」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就好像坐滑梯一樣容易受生活習慣的影響忽高忽低。

貪吃,偏食,血糖值容易升高;缺乏自制力,運動過度則容易出現低血糖反應。患者應在營養師的指導下,制定平衡膳食計劃,堅持實行。

建議:

1、少食多餐,定時定量,詳細記載進食情況。

2、隨身攜帶食物,運動時間超過1小時即進行加餐。

3、放寬對主食的限制,減少含糖食物的攝入。

運動——讓胰島素更敏感

運動治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體重,緩解輕、中度高血壓,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情況和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對糖尿病患者更能起到輔助作用。行走、慢跑、爬樓梯、游泳、跳舞、騎車等有氧運動都對身體有益。

建議:

1、每天運動鍛煉兩次,運動要有規律,強度由低到中,循序漸進。運動以餐後1-3個小時為宜,從10分鐘逐漸延長到30分鐘左右。

2、運動時可隨身攜帶軟飲料、葡萄乾等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以備食用。

怎樣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糖尿病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學習帶來極大不便,因此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避免糖尿症及併發症的發生。對於由遺傳引起的糖尿病,若家族有糖尿病史,則應每年到醫院做健康體檢,看是否有病發的風險。針對由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糖尿病,應採取以下措施做好預防工作:

1、減少喝牛奶。一些研究發現,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較高,可能與牛奶蛋白的刺激而產生牛血清抗體有關。根據推測牛血清抗體對具有遺傳易感性的宿主細胞表面蛋白起抗原抗體反應,可誘發1型糖尿病。

2、提倡膳食平衡。無論是何種疾病,好的飲食都起到預防作用,因此筆者提倡大家首先要調節飲食,避免能量的過多攝入。膳食纖維有益於控制血糖,改善脂蛋白構成,因此富含纖維素的天然食品如穀類、水果、蔬菜應該首選。其次,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有糖尿病陽性家族史人尤應注意避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過多。

3、積極鍛煉身體。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因此鍛煉身體在預防糖尿病中是非常重要的。經常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以減輕體重,增強心血管的功能,從而預防糖尿病及其併發症。

4、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不挑食不偏食,積極鍛煉身體,按時作息,能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對於預防疾病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最後注意事項

1、糖尿病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很難根治。我們能做的僅僅只是早發現早治療,控制病情防止併發症。

2、科學合理鍛煉,調整飲食結構,維持身心健康,定期醫院檢查。

3、人一旦得了糖尿病,飲食方面就會有各種講究,痛苦的同時卻無可奈何。所以一定要珍愛自己,遠離不當生活方式,預防糖尿病。

4、本文站在比較專業的角度全方位的闡述了糖尿病,希望大家能逐字看完,對糖尿病有個全面的了解。

5、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推薦閱讀:

懂一點佛學知識總比不懂好
足底按摩知識全集(圖)
汽車保養與維護知識
不炒風水知識冷飯,只講通俗真知識。
建材知識地板裂縫如何修補?

TAG:知識 | 糖尿病 | 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