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這個詞兒是怎麼來的?
《現代漢語詞典》給「喂」這個字列有兩個義項:「①給動物東西吃;飼養:~牲口 | 家裡~著幾隻雞。②把食物送到人嘴裡:~奶 | 給病人~飯。」大型中文工具書《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中,餵養的「喂」最早的書證出自元人作品。例如,這兩部工具書都列有元方回《估客樂》「養犬喂肉睡氈毯,馬廄驢槽亦丹雘」。如果不拘泥於「喂」的字形,那麼「喂」這個詞兒的產生遠在元代以前,只是那時是用別的漢字來記錄。那麼「喂」這個詞兒是怎麼來的?事實上,「喂」是經過漢語詞義系統的不斷演變發展,並伴以聲調的轉換而從原有的辭彙系統中滋生出來的一個詞兒。讓我們從「委」字談起。
上古時代,「委」有一個常用義——積,聚積,是動詞用法,讀上聲。由此變調構詞,義為聚積起來的糧食和供炊飯用的柴火、喂牲口用的草料等物,用來供養人或周濟人,餵養牲口等,是名詞用法,讀去聲。「積」在上古也有名詞用法,跟「委」的名詞用法是近義詞。古人在道路上設有「委」和「積」,每隔三十里設一「委」,每隔五十里設一「積」,都用來聚積糧食及供炊飯用的柴火、喂牲口用的草料等物;「積」中所貯存的糧食、柴火、草料等物,數量要多於「委」。宋賈昌朝《群經音辨·辨字同音異》中說:「委,隨也,於彼切;委蛇,行可以從跡也,於非切,《詩》『委蛇委蛇』;委,牢米薪芻之名也,於偽切,《禮》有『委積』。」《集韻》於偽切:「委,委積,牢米薪芻之總名。」正表明「委」作「牢米薪芻之總名」講,讀去聲。
《周禮·天官·宰夫》:「凡朝覲、會同、賓客,以牢禮之法,掌其牢禮委積、膳獻、賓賜之饗牽,與其陳數。」鄭玄註:「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陸德明《音義》:「委積,上於偽反,下子賜反。」可見「委積」中有「牢」,指牛羊豕三牲;有「米」,指去皮殼的穀類;有「薪」,炊飯用的柴火;有「芻」,喂牲口用的草料。這些都可提供給賓客在路上使用。其中「委」和「積」都讀去聲。為保證「委」和「積」中的生活資料不至虧空,古人設有斂積這些生活資料的專職官員。《周禮·地官·序官》:「委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鄭玄註:「主斂甸稍芻薪之賦,以共其委積者也。」陸德明《音義》:「委人,烏偽反。注同。」根據《地官·委人》,委人掌管徵收野地園圃山澤的賦貢,收取柴火和草料,以及果實及御冬的瓜果等。置藏於「委」「積」中的生活資料,來自稍地的,用來招待賓客;來自甸地的,用來資助羈旅之人;其餘來自縣都等地的,用作王者的頒賜。另外,還要提供祭祀用的各種粗細的薪柴與木材。招待賓客,提供柴火和草料;辦喪事,提供各種粗細的柴薪與木材;有戰爭,給軍隊提供柴火、草料、草木的根實等。《地官·序官》又說:「遺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根據《地官·遺人》,遺人也是主掌「委積」的:邦國的委積,用來施惠;鄉里的委積,用來救濟窮人;門關的委積,用來救濟陣亡將士的老弱眷屬;郊里的委積,用來招待賓客;野鄙的委積,用來招待羈旅之人;縣都的委積,用來救災。大凡有賓客、會同、師役之事,遺人要掌管道路的委積。「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可見「委」和「積」有不同,不是一回事。《地官·大司徒》:「大賓客,令野修道委積。」鄭玄註:「令,令遺人使為之也。少曰委,多曰積,皆所以給賓客。」
「委」由「聚積起來的糧食和供炊飯用的柴火、喂牲口用的草料等物,用來供養人或周濟人,餵養牲口等」這一名詞詞義進一步發展出動詞用法,義為把聚積起來的糧食和供炊飯用的柴火、喂牲口用的草料等物用來周濟供養人或餵養牲口。《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凶荒,則令賙委之。」這裡的「賙委」是同義連用,動詞性用法。《天官·小宰》「喪荒,受其含襚幣玉之事」鄭玄註:「《春秋傳》曰『口實曰含,衣服曰襚』。凶荒有幣玉者,賓客所賙委之禮。」也是「賙委」連用。「賙委」的「委」也讀去聲。上引《天官·小宰》一段經文及注文的前面,又有「二曰教職,以安邦國,以寧萬民,以懷賓客」一句,鄭玄註:「懷亦安也。賓客來,共其委積,所以安之。」陸德明《音義》:「其委,於偽反。下『賙委』同。積,子賜反。」所謂「下『賙委』同」,是說後面鄭玄注中「賓客所賙委」的「委」也要讀於偽反,也就是要讀成去聲。
上面的這一動詞詞義進一步發展,指餵養動物。此義上古已出現。《詩·小雅·鴛鴦》鄭玄箋:「古者明王所乘之馬繫於廄,無事則委之以莝,有事乃予之谷。」陸德明《音義》:「則委,紆偽反,猶食也。」《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且夫牛馬維婁,委己者也。」何休註:「委食己者。」陸德明《音義》:「委己,於偽反。注同。」(按,「於」當為「紆」之訛文)《列子·黃帝》:「有役人梁鴦者,能養野禽獸,委食於園庭之內。」《音義》:「於偽反。」上面的「食」後來作「飼」;「委食」連用,也就是餵養的意思。
在「喂」這個詞兒統一於「喂」這一字形之前,古人還造了不少後起字。第一個是「萎」字。《說文》:「萎,食牛也。」《唐韻》:「於偽切。」許慎說此字的「委」是聲旁。要是把它跟「委」的滋生關係聯繫起來看,可以說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萎」不專指飼牛,段玉裁《說文注》:「下文云:『以谷萎馬。』則牛馬通稱萎。」第二個是「餧」。《廣雅·釋詁》三:「餧,食也。」《禮記·月令》:「田獵罝罦、羅罔、畢翳、餧獸之葯,毋出九門。」陸德明《音義》:「餧,於偽反。」《漢書·張耳陳余傳》:「今俱死,如以肉餧虎,何益?」顏師古註:「餧,飼也,音於偽反。」這也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第三個是「餵」。《齊民要術·雜說》:「(牛)經冬加料餵。」
歷史上,「喂」字並不只見於元代。《玉篇》口部:「喂,於韋切,恐也。」用「喂」字來記錄畏懼一義,古書很少能看到用例。元代作品中出現的餵養的「喂」,跟「恐也」一義的「喂」在詞義上沒有任何關係。我們甚至可以說,「喂」作畏懼講跟作餵養講,都是分別為不同的詞造的字,「餵養」的「喂」並不是因音近關係借用「畏懼」的「喂」,兩個「喂」字只是造字偶合罷了。
《漢語大字典》女部「委」列有wěi、wēi、wèi三個讀音。wèi下云:「[委積] 古代指倉廩積聚的物資。」好像「委」讀wèi僅見於「委積」一語似的,不完全符合事實,因為古人「委」可以單用作名詞。《漢語大詞典》wèi下的第一個義項是「儲積;聚積」,舉的例子既有名詞,也有動詞,這也不妥當。如果是作「儲積;聚集」講,則應讀wěi,況且名詞的「委」和動詞的「委」不宜於放到同一個義項里。《漢語大字典》又把作「喂牛馬」講的「委」放到上聲wěi下,註明「通『萎」』。「喂牛馬」的「委」應放到wèi下:古人已注成去聲,現代漢語仍讀成去聲(但規範為「喂」),為什麼要給「喂牛馬」的「委」註上一個古今都沒有的音呢?《漢語大詞典》wèi下第三個義項是「餵食」,這種處理是值得稱道的。
(本文原發表於《文史知識》1999年第11期,轉載請徵得作者同意)
作者:孫玉文
推薦閱讀:
※大年初一怎麼穿最最最漂亮,專挑這7款女裝,穿上簡直不能在美了
※以夢為馬,北往游疆 | 匠匠告訴你今年北疆怎麼玩
※一個賣私鹽的商販,是怎麼把大唐王朝逼向末路的?
※更年期怎麼辦 這些方法讓你遠離更年期
※風靡萬聖節的南瓜,怎麼選,怎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