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 [轉] 戶外運動入門基礎之:在戶外,如何穿?

人類在戶外進行運動,首先是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而這中間,首當其衝的就是衣。經常聽到有些朋友抱怨,戶外服裝為什麼大部分是款式呆板、顏色單一、不修身(寬鬆或緊貼)等等。原因很簡單,由於戶外運動的基本特點,戶外衣著的首要原則是彌補人類身體抵禦自然界環境的不足之處,這個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戶外服裝更多的是功能性產品。戶外服裝,首先要突出的是產品的某些特定功能,而美觀時尚等要素則放到次要位置上,這個是理解戶外衣著的最重要原則,在滿足了戶外功能性的基本需求後,才能去實現美觀時尚等需求。而當功能安全性與美觀時尚發生衝突時,首先要滿足的是功能性要求,只有對於功能性要求不是太高的休閑類戶外產品,才會把美觀時尚等要素放在首位。人類的祖先在茹毛飲血的懵懂階段時,因為身體的天然結構,完全依賴身體的毛髮、皮膚、脂肪等去抵禦風吹日晒雨打,而達到保暖禦寒、散熱排汗等效果,以完成身體的正常運轉,這個階段身體完全不需要外在的東西來遮風擋雨。而當人類進化到文明階段後,隨著智力的進化,身體的原始機能卻開始退化,已經無法完全依靠身體自身來完成保暖禦寒、散熱排汗等生存需要,人類不得不依賴外在的東西來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關係,再加上社會倫理道德等觀念的出現,這個時候,對於衣物的需求也就自然出現了。人類自從脫離茹毛飲血的階段後,對於衣著的基本需求,首先是為了彌補身體對抗自然界環境的不足,這個是物質層面的硬性需求;其次就是為了遮羞、美觀、時尚及區分社會階層等,這個是人的社會性需求,屬於精神層面的軟性需求。從這二個基本點出發,分析人在戶外運動時衣著的基本需求,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戶外運動的衣著,按照身體的四大區域可劃分為:頭部和頸部---帽子、頭巾和圍巾;手部---手套;腳部---襪子和鞋子;四肢及軀幹---上衣和褲子。以下按照這四部分,分別進行闡述:一、頭、頸部人體的熱量揮發,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從頭部散發出去的,而陽光和紫外線等光線的照射,也是直達頭部。儘管頭部毛髮能保持一部分的熱量以及抵禦部分的陽光及紫外線,但是還不能完全滿足需要。所以,為了遮擋光線和風雨,以及保持頭部的溫度,帽子就是必須的物品。而在某些特殊場合,比如為了防止落石擊打或滑墜、衝擊等以保護頭部不受侵害,還得戴上頭盔。另外,在溫度高的環境,在保護頭部不受照射的情況下,為了保持頭部熱量的散發,帽子還需要具備散熱、透氣功能。這樣,防水、透氣的功能性材料的帽子就產生了。簡單的說,帽子分為普通的遮陽帽(棒球帽款式居多,材料有棉質、化纖等)、功能性遮陽帽(防水透氣材料)、帶有帽裙的叢林帽、套頭帽(只露出雙眼,俗稱打劫帽,主要是在高海拔攀登或攀冰等特殊環境使用,大多為抓絨材料)。目前市場上,甚至還有具備濃厚裝飾色彩的毛線帽、抓絨帽等另類帽子。帽子圖片

為了抵禦風沙、禦寒以及避免光線照射,人們往往會採用輕便的頭巾。頭巾大致分為方巾和圓巾(圓筒形狀),這頭巾既能包裹頭部,又能當圍巾系在頸部,甚至還能蒙在面部,防止陽光照射到臉上。大的方巾不僅僅能當頭巾,在緊急情況下還能充當三角巾、包紮帶和毛巾。一般來說,不少人是方巾和圓巾同時

頭巾圖片

高海拔攀登圖片

戶外衣著的實用性與美觀個性的矛盾,在帽子、頭巾上最容易達成統一。基本上,帽子與頭巾的戶外功能性很容易滿足,而款式、顏色等可選範圍則特別寬,所以,最能彰顯戶外個性的產品就是帽子和頭巾,款式五花八門、色彩艷麗繽紛。二、手部人在戶外運動中,手腳的運用頻率是最高的,對於保護腳部,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而對於手部的保護,很多人就忽視了,特別是在高寒地區,手部的保溫是極為重要的。人的手腳屬於軀幹的末梢,由於離心臟比較遠,經常會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特別是在低溫環境下,寒冷和供血不足,最容易導致凍傷手腳。手套,對於保護手部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非極度低溫環境的中低海拔山野活動中,基本上對保溫的要求不高,對手套的性能也基本沒有講究,手套主要起防護作用,防止手被荊棘、樹枝、碎石等損傷,不再多說。在高寒地區和極度低溫環境下,手套的功能性要求就凸顯出來了,首先是防風保暖,其次是透氣,然後還要保證手指運動的靈活性。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戴二雙手套,內層著重靈活性,大多是具有適度防水防風保暖功能的薄型分指手套(抓絨材料居多);外層則更加註重防水防風和保暖性,大多是皮質或尼龍的防水防風保溫分指或並指手套。在更極端的低溫環境下,外層也有採用羽絨並指手套。總的來說,並指手套的保溫性要遠高於分指手套,但並指手套的靈活性比較差。

手套圖片

在非極限溫度下,為了更多地照顧到操作靈活性,一種軟殼材料的分指手套更受人歡迎。這種手套一般採用雙面貼合材料,內層為保溫的搖粒絨材料,外面貼合了一層防水防風的功能性面料,兼顧了防水、防風、保溫和靈活性,在技術性攀登和非極高海拔攀登活動中頗受歡迎。當然了,這種材料的手套,絕對的防水性是有限的,在極度低溫環境下,保溫性也是得不到保障的,更多的是適合當內層手套。三、腳部對於保護腳部的重要性,絕大多數人都有認識,但是,具體到細節,則比較模糊,特別是在不同環境下應該穿什麼樣的鞋和襪,則往往出現誤區。襪子,首要作用是保溫,其次是保護腳不受鞋的摩擦。對於保護腳部不受較為堅硬的鞋子的摩擦,大多人是知道的,但是,在一些比較極限的環境下,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導致腳起水泡。簡單地說吧,強度不是很大的普通山野活動,基本上只要不是那種特別薄的絲襪,其他較軟的襪子都可以勝任。在一些強度較大、路況複雜、行走時間比較長的活動中,在考慮襪子的同時,還考慮配套的鞋子。一般來說,考慮到排汗透氣,這種活動最好穿棉與纖維混紡的戶外厚襪子,在進一步考慮到保溫性的情況下,最好能穿羊毛與化纖混紡的襪子。在較為低溫的環境下,最好穿二雙襪子,裡面一雙排汗透氣的功能性輕軟襪子,外面套一雙保溫性較好的羊毛厚襪子。如果是高海拔的攀登活動,則必須是上述的二層襪子穿著法,一是保溫需要,二是為了減輕堅硬的高山靴在行走時對於腳部的力量衝擊。

襪子圖片

對於戶外鞋子,筆者覺得大致可以簡單地分為四類:低幫輕便型、中幫通用型、高幫重裝型、高山靴,在功能上基本上對應為輕量徒步或越野跑、中長途徒步、長途重裝徒步穿越、高山攀登及技術攀登。當然了,戶外鞋子的分類法很多,很多是交叉的,甚至無法歸類。低幫輕便型:這種鞋子,顧名思義,幾乎全部是低幫的,基本由鞋面、中底、大底和鞋墊組成,大多比較輕便,一對鞋的重量基本在1KG以內。鞋墊基本採用減震的中密度的EVA材料,大多鞋子會採用高密度EVA類材料中底,配合橡膠大底。部分鞋型會有塑料鞋骨支撐(主要是較高端的越野跑鞋),部分鞋型還會採用橡膠包鞋頭。橡膠的鞋底不是很堅硬,且大多不耐磨,在崎嶇不平的路面上行走容易硌腳板底。鞋子的面料大多是尼龍織物或者尼龍織物與皮革混合型的,對於防水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關鍵是,此類鞋價格大多相對較低廉,零售標價基本上在1000元以內,少部分會在1000元以上,但不會超過1500元。這種鞋基本跟一般的旅遊鞋、運動鞋比較接近,但品質和性能要高於普通的旅遊鞋和運動鞋。這類鞋,輕便舒適,一般適合短期、短途的戶外徒步、郊野公園行走、旅遊、短途越野跑、輕量級的短途登山穿越等戶外活動。部分品牌的部分款型可能會採用防水透氣的面料,不過筆者本人並不推崇這種面料,因為低幫的鞋子,開口大多都低於踝關節,水很容易從鞋子的上面開口部位進入。再說透氣,低幫的鞋子,鞋內的水汽,很容易從低幫鞋的開口處揮發。低幫輕便型的戶外鞋子,採用防水透氣面料純屬畫蛇添足,徒增成本。

低幫登山鞋的圖片

【基本上,絕大多數一天的郊野活動和部分二至三天的活動,都可以只穿低幫輕便戶外鞋】中幫通用型:這類鞋,屬於比較通用的戶外鞋,鞋幫全部採用中高幫,能有效保護踝關節,鞋底結構也是由鞋面、中底、大底和鞋墊組成,只不過在材料和結構上有所不同。鞋面大多是尼龍織物混合皮面,也有少量純尼龍織物的鞋面,還有部分款型採用了價格較高昂的全皮鞋面。鞋體很多採用了防水面料的襪套,且鞋面會採用防撥水材料進行塗層處理。鞋子的重量較大,一般在1000克以上。採用高密度EVA類功能性中底鞋床是這類鞋的最基本的要求,橡膠的大底一般較厚,所以也較硬,且比較耐磨,在遇到濕滑的路面時,防滑性能不是特別好。一般來說,鞋頭的前半部分大多會裹上一層較厚的橡膠層,防止行走時腳前部踢到硬物受傷。鞋墊大多是中密度的EVA類材料,鞋床和鞋墊的結構與造型也許會符合所謂的人體工程學模型,部分品牌的鞋墊可能會採取防臭塗層。這類鞋的售價一般較高,品牌商一般在這類鞋上會號稱採用了很多自有的專利技術或其他品牌的專利產品、技術,零售標價基本在1000元以上,部分高端的甚至會達到2000元以上,具體就看個人的取捨了。適合自己的鞋,才是最好的鞋。總體來說,這類鞋的適應性最廣,重量、鞋底硬度、防水透氣、保護性、舒適度都比較適中,非常適合中長途的登山等戶外運動以及長途旅行,當然了,用做短途的輕量級徒步也不是不可以,就是有點大材小用而已。中幫登山鞋圖片

【一般來說,只有二天以上的有一定強度和難度的戶外運動,才需要動用中幫戶外鞋。一次到位的想法是偏頗的,當然了,預算寬裕則可以忽略不計】高幫重裝型:這類鞋,其實是上述中幫通用型鞋的加強版,認真來說,上述四種鞋的分類其實是有些模糊的,部分高端的中高幫的通用型,往往也可以歸類於此。除了上述中幫通用型鞋的全部特點外,這類鞋的最主要特點是厚重、結實、防水、透氣、保暖。鞋子肯定是高幫的,鞋面一定是採用整張全皮面,基本上會採用最高端的NUBUK之類面料,鞋子的皮面在出廠前慣例都會進行防撥水塗層處理,防水透氣也是必須的,而且基本上是GORE-TEX之類的材料居多,所以,鞋子整體的防水功能會比較強大。高密度中底及鞋床很厚實,鞋跟部位會有加強,橡膠大底也會特別加厚,一般都會採用Vibram之類的高端材料,鞋頭甚至會採用橡膠包裹到三分之一的腳背位置,鞋底四周也會向上包裹一層橡膠。鞋的內面,往往會採用細絨面材料,一方面是增進舒適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增加保溫性能。另外,此類鞋還有一個重要特性就是鞋底很硬,鞋後跟有時會有卡槽,很多時候可以綁上全捆式冰爪或半捆式冰爪,兼做中低海拔山峰攀登的高山靴。正因為如此,此類鞋的自重極大,男款鞋大多一對鞋都在1500克左右,有的甚至會更重一些。因為鞋底很硬,所以,穿此類鞋在平坦的硬質路面負重行走的時間長了,腳底板會有些痛和麻木,需要注意休整,如果是很長的水泥路面,估計走長了會發瘋的。另外,因為鞋底太硬,在有水的石頭上行走時會比較滑,需要格外謹慎小心。為了減輕鞋底對腳底板的衝擊震感,強烈建議穿此類鞋時穿二層襪子,內層為防水透氣的功能性襪,外層為保暖減震的羊毛襪。此類鞋基本是各品牌鞋類產品中高山靴之下的普通登山戶外鞋中的旗艦產品,因此,各品牌的幾乎所有最新、最高端的技術和材料,都會在此類鞋上體現出來,所以價格通常都不菲,市場零售價基本在2000元以上,有的甚至標價在3000元以上。此類鞋最好的應用場合是那種氣候惡劣多變、地形地貌複雜、道路崎嶇不平的環境下多日長途重裝登山徒步,很多5000米-6000米的非技術型雪山攀登,也能用上此類鞋。重裝登山鞋圖片

【如果,您準備行走LADAKH、ABC、鰲太、狼塔等,或者是攀登四姑娘山二、三峰之類,此類鞋將是您的最好搭檔】高山靴:高山靴分兩種,單層靴和雙層靴,雙層靴很好分辨,一眼就能看出。單層的的靴子有時候會跟高幫重裝登山鞋混淆,但是仔細一看,還是能分辨出來。單層高山靴跟高幫重裝登山鞋在外形上有不少地方是類似的,只不過單層高山靴的材料更精良,功能更強大而已。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鞋頭和鞋跟,單層高山靴的鞋頭和鞋跟都有一個卡槽,是用來上全卡式或半卡式冰爪的。單層高山靴都是全皮的鞋面,防水透氣材料更是必須的,鞋體保暖性更強,有的款式甚至還在靴子內層夾入一層Primaloft之類的保溫材料。有些款式的高山靴還具有可拆卸的鞋舌。高山靴的橡膠底堅硬無比,方便穿冰爪行走和踢冰。雙層高山靴是兩層結構,分為內靴和外靴。內靴通常是軟質鞋底,鞋體採用防水透氣保溫材料,主要起保暖、排汗作用,並且可以穿著內靴在帳篷里行走或短暫地在雪地上行走。外靴有全塑料材質和皮質材質,材料的主要作用是防水,橡膠鞋底極硬,方便穿脫冰爪。還有一些雙層高山靴跟雪套是組合在一起的,叫一體靴,基本屬於最高端產品,一般用於八千米以上極限山峰攀登。穿著高山靴在冰雪上行走是一件笨拙的事情,而沒有經過訓練,穿著高山靴在普通路面行走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踝關節幾乎不能活動,僵硬地在路面一步一步挪動。單層高山靴主要用來攀冰以及阿爾卑斯式快速攀登,或者攀登5、6000米的雪山。雙層高山靴大多用來攀登6、7、8000米的山峰,如果用來攀冰,則會顯得無比笨拙不便。高山靴的價格就不用多說了,最少也在3000元以上,價格高的,甚至達7、8000元。高山靴圖片

【高山靴基本與大多看客無緣,等到需要用到高山靴的時候,估計也都是裝備高手啦】四、四肢及軀幹四肢和軀幹的衣著,實際就是上衣和褲子,這是衣著裡面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有講究的部分。按照傳統的戶外衣著三層法,上衣和褲子都能分成內層(貼身排汗快乾層)、中層(保暖層)、外層(防水防風層)這三個層面。隨著技術的進步,有日漸演變成二層穿衣法的趨勢,所謂兩層穿衣法,就是內層的排汗層加強保暖性,中層和外層二合一,演化成防水防風保暖層。以下,就上衣和褲子的各自層面分別展開敘述:上衣(內衣、保暖、外殼)、褲子(內褲、保暖、外殼)、羽絨(上衣、褲子、連體衣褲)。內層:內衣是貼身穿著的,所以,對於安全性的要求比較高,理論上,所有貼身穿著的內衣,在中國都需要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GB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服裝安全類別分為A/B/C三類,簡單地說,C類是最低類別,非直接接觸皮膚產品,服裝不能貼身穿著,只能當外套;B類屬於直接接觸皮膚產品,可以貼身穿著,就是內衣的標準。內衣可以大致分為二個系列,T恤和快乾衣,他們主要的作用就是為身體實現排汗、保暖、快乾、防晒的功能,下面先說T恤。T恤根據製造的材質區分,有棉質T恤和化纖材料的功能性T恤。棉質內衣穿著舒適,但是一旦汗濕,緊貼在身體上,不容易干,在戶外多變的環境下,濕透的衣服會導致身體快速失溫,造成嚴重後果,所以,棉質內衣不適合戶外運動。特別是在寒冷的季節,戶外活動最好不要穿純棉質(或者以棉質為主)的保暖內衣,在高寒地區,棉質內衣甚至有「高寒殺手」的壞名頭。棉質內衣在這裡就不多說了,下面主要介紹一下化纖材料的功能性T恤。在高溫季節,T恤基本上都是直接外穿,所以,最主要的功能是輕便、排汗、快乾、防晒,因此,製作T恤的材料都是功能性材料混合而成,諸如COOLMAX、VaporWick之類的化纖製品。而某些品牌的高端T恤,為了更好地貼合用戶實際需求,還會增加防臭、防撥水等功能。一般來說,大多T恤都是簡單的單層化纖面料,而排汗、快乾性能較好的產品,大多會採用不吸水的聚酯纖維,透過雙面編織法,在與皮膚的接觸面使用緊密的織法,可以將濕氣和汗氣從體錶帶至面料外層並蒸發。這個過程通過斥水面料的毛細作用實現。毛細作用可以把濕氣和汗氣從較多部位(使用者的皮膚表面)輸送到較少部位(面料表面)。通過轉移和蒸發汗水和多餘的濕氣,讓使用者的體表保持乾爽舒適。為了進一步強化排汗和快乾功能,有些產品還採用二種以上面料的混合結構,身體不同部位(前胸、後背、腋下)採用功能各異的不同密度面料(比如polyester、poly-pro、elastane等),以利於排汗和快乾。在身體出汗量大的情況下,能快速把汗水和濕氣傳導到衣服外層,保持衣服貼近身體一側的乾爽,不至於濕漉漉地粘在皮膚上。不過這類雙面編織法的產品有個最不好的地方,面料特別容易抽絲,隨便一點點的尖刺,都會在面料上鉤出絲來。還有些面料的內衣,使用的時間久了,面料上會起很多小的球狀物。在寒冷的季節或者高海拔山區進行戶外運動,請務必穿著具有排汗、快乾、保暖的功能性材料內衣。這類的功能性內衣,材料的組成與結構基本與上述的夏季T恤差不多,只不過增加了保暖功能。為了增加保暖效果,一般會增加面料的密度,以及,在上衣的腹部、褲子的膝蓋和小腿前側等處增加織物的厚度等。為了解決在高海拔山區多日活動的特殊需求,這類內衣基本都進行了防臭處理,以應對多日不換內衣的實際情況。這類內衣,面料同樣有容易拉絲和起球的問題。T恤、排汗保暖內衣圖片

面,來說一說快乾衣。快乾衣顧名思義,就是快乾的衣服。廣義上來說,快乾的T恤也能叫快乾衣,但實際上,目前大家所說的快乾衣,都是採用尼龍面料製成的襯衫。這類快乾衣,面料採用很薄的尼龍等材料,款式都是長袖襯衫樣式。部分品牌和款式的快乾衣,在出汗量較大的後背和腋下,還會採用網紗面料來增加排汗力度。這類衣服貼身穿著,一旦出汗,面料會濕漉漉地緊貼在身體上,在夏季高溫時節,穿著非常不舒服。不過,這類衣服的防晒強度一般要高於功能性T恤。另外,因為單層的面料很薄,所以在身體停止出汗後,衣服乾的還是比較快,與快乾衣這個名稱倒是比較相符。快乾衣一般採用長袖襯衫款式,上面大多有口袋,方便放置一些小物件,另外,袖子還可以很方便的捲起,所以,如果出汗量不大的情況下,穿著還是比較方便。再加上抗撕掛能力不錯,比較適合穿著鑽密林。快乾衣與功能性T恤相比,在穿著舒適性上要稍遜一籌。另外,在價格上,快乾衣也比大多功能性T恤便宜。普通品牌的快乾衣,因為沒什麼技術含量,材料也低廉,所以,基本上售價都在100-200元,而功能性T恤,單層的一般價格在100-200元,好一點要200元以上,高端的價格甚至在4、500元,國際大牌的價格甚至要8、900元。總之,快乾衣價格低廉,基本不具備排汗功能,快乾性能尚可,保暖性能很差,防晒性能優良,抗撕掛能力強,沒有防臭功能,具有一定的防撥水功能。適合在春、夏、秋季出汗量不大的環境下穿著,不適合低溫環境和高寒地區使用。快乾衣圖片

中間層:衣物的中間層,主要的作用是保暖。以往,保暖層大多採用羊毛材質的服裝,但是羊毛材料的衣服比較厚重,隨著化纖工業的發展,最近幾十年來,保溫層基本上都是所謂的抓絨衣,也就是採用搖粒絨材料的服裝。近年來,不少採用化學棉填充的棉衣也可以歸納到中間層來,下面先說抓絨衣。大多數的抓絨衣採用的是價格低廉的搖粒絨材料,透氣性好,保暖性強,而且,在濕透的情況下,也可以保溫,但不防水,不防風。有些高端的抓絨衣,會採用例如POLARTEC等材料製成,保暖性更高。抓絨衣一般當作中間保溫層,外面再套一件外套,在寒冷的環境下運動,身體排出的汗水和濕氣被排汗內衣排到內衣表面,被抓絨衣吸收,再排到外層去,以保證內衣的乾爽。在沒有雨雪的寒冷氣候下,也可以當外套穿,但是不防風。化纖材料製成的抓絨衣,容易產生靜電,為此,大部分品牌的抓絨衣在出廠時都做了消靜電技術處理,在穿著時基本能有效防止靜電產生。為了解決抓絨衣不防風的缺點,很多品牌在抓絨衣內層貼合一層功能性面料(如WINDSTOP之類),以增加防風性能。為了同時解決防風兼防水問題,有些產品更進一步,在搖粒絨面料的表面貼合一層防撥水、防風、透氣面料(例如CONDUIT),這類抓絨衣,基本上具備了中間層的保暖和防水防風外層的雙重特點,可以直接外穿,這個就是俗稱的軟殼(SOFT SHELL)。當然了,軟殼只是一個相對於外層衣褲(硬殼HARD SHELL)的俗稱,不是很規範的說法。軟殼因為要兼具保暖、防風防撥水的要求,性能上只是取了一個中間值,再加上各品牌所採用的防水防風材料性能的差異,導致保暖不是特彆強,防水也不是特彆強,指望一件軟殼打天下的朋友務必要注意這點,軟殼不是萬能的,絕對無法滿足所有的氣候條件。抓絨衣一般都比較厚重,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很多化纖的人造棉料(如Primaloft)漸漸進入了戶外服裝的材料行列,以取代傳統的羽絨以及搖粒絨。以Primaloft人造棉為填充料,外層再採用防撥水的滌綸等面料製成的棉服,兼具輕便、抗風、防水、壓縮比高、保暖性強的特點。這種人造棉衣可以直接外穿,也可以當作中間保暖層,穿著舒適性也遠遠高於抓絨服,關鍵是特別適合在陰冷潮濕和暴風雪的環境下穿著。目前,人造棉服正在漸漸佔領部分軟殼和羽絨服的市場空間。抓絨衣、防風抓絨衣、軟殼、人造棉服,從性能上來說,各有特點,後面二者的綜合性能要優於前面二者,從價格上來說,則呈階梯狀增加。抓絨、軟殼、皮膚風衣圖片

外層:戶外衣物的外層,主要指的是防水防風層,相對內層和中間層來說,要厚重結實的多,所以,戶外界也有人把外層衣物稱為硬殼(HARD SHELL)。傳統意義上的硬殼,特指的是防水防風的風衣,再因為戶外運動的特點,對外層衣物提出來額外的透氣要求,所以,戶外硬殼就是防水、防風、透氣的風雨衣而已。因為國內的戶外風雨衣最早是從香港一帶流傳過來的,而香港把戶外風雨衣俗稱為衝鋒衣,衣服進來,名字也跟隨之而入,久而久之,在大陸,衝鋒衣的名字就流傳開來了。衝鋒衣的主要功能是防水防風,部分高端的還需要透氣功能,而防水、防風跟透氣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為此,廠家們就採用了功能性面料來解決這個問題。時下,五花八門的衝鋒衣充斥市場,各產品應用的材料和技術琳琅滿目,各種防水防風透氣指標看起來很奇妙,衝鋒衣在品牌和商家的大力宣傳和推廣下,成了神奇的萬能衣物。其實不然,透過現象看本質,衝鋒衣本身就是尼龍(滌綸)等低廉人造化纖材料製成的風衣而已,只不過,為了解決防水、防風乃至透氣,在衣物的內層貼合了若干層功能性面料而已。防水防風的問題好解決,大多數功能性材料製成的服裝都可以在衣物的內層覆上一層或多層膜,再用防水塗層在衣物表面進行防撥水處理,這樣的處理方法,基本能解決絕大多數的防水防風指標要求。在防水防風的基礎上,再要求透氣,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材料(如GEAR-TEX、CONDUIT等),這些材料在衣物內層的覆膜,利用水分子和空氣分子結構的大小不同,體積較大的水分子不能進入內層而體積較小的空氣分子能夠透出外層的原理,實現防水防風透氣功能。採用了功能性材料製成的衣物,從理論上貌似解決了防水、防風、透氣的問題,實際則不然。因為人在戶外運動時,大量產生的汗水是不能直接排出到衣服外面的,必須是經過排汗內衣排到內衣表面,再經過蒸發為濕氣後,才能慢慢排出外衣的表面。一般來說,這個轉換過程中,汗水產生的速度,要遠遠高於蒸發後氣體的排出速度。所以,衝鋒衣不是萬能的,除非是在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以及低溫環境,特別是乾冷的冰雪環境下,汗水產生的速度基本能匹配濕氣蒸發的速度,衝鋒衣才能發揮比較大的用處,否則,即使穿著再高級的衝鋒衣,一樣會感覺到很悶。衝鋒衣只有在較低溫度和較大溫差的環境下才有用武之地,在這種環境下,某些款式的衝鋒衣甚至還在內層還貼合上一層Primaloft之類的人造棉,變身為夾層衝鋒衣。而在熱帶、亞熱帶以及暖溫的平原及低海拔地區,運動量大的情形下,出汗量大的人在雨中行走,基本上是外面下大雨,衣服裡面毛毛雨,渾身被汗給弄的濕漉漉。即使是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因為在運動中,人體的體表溫度很高,與外界的氣溫相差不大,汗水無法快速蒸發為濕氣,水分全部聚集在外衣的內層上,搞的身體十分黏濕,昂貴的衝鋒衣在此時的作用跟一件廉價的風衣或者塑料雨衣沒有多大差別。此外,衝鋒衣褲的顏色大多比較鮮艷,有些甚至有些刺眼,這個是由於戶外運動中容易發生意外,特別是在冰雪環境下,一旦發生意外,不太好尋找目標,顏色鮮艷的衣服,能增加發現事故者的幾率。有鑒於衝鋒衣的厚重以及防水防風透氣的不足,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材料的升級,裝備不斷在演進,一種叫做「皮膚風衣」的東西脫穎而出,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當Patagonia 推出革命性的超輕量風衣Houdini Full-Zip之後,因為它使用的材料,有別於普通的面料,極輕的重量,異常舒適的接觸性,良好的透氣性,並具備一定的防風性和抗水性,而且非常柔軟,猶如人體的皮膚,玩家們遂稱之為「皮膚風衣」。很快,「皮膚風衣」風靡一時,跟進者如雲,超輕薄的 「類皮膚風衣」紛紛出現在市場上, 讓人目不暇接。一般來說,時下大多人都把超輕薄風衣跟「皮膚風衣」混為一談,統稱為「皮膚風衣」。但是大多廠家的超輕薄 「類皮膚風衣」跟真正的「皮膚風衣」,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除了輕薄程度以外,在接觸性、柔軟度、透氣性等幾個方面,還存在相當大的差異,不過為了敘述方便,以下全部稱為「皮膚風衣」。絕大多數的皮膚風衣都是採用超輕錦綸類面料製成,類似的面料,高密度,超輕,超薄,手感好,防撥水,防晒,抗撕拉,耐磨,還具有一定的防風性能。部分品牌的皮膚風衣,甚至在內層貼合上一層超薄的搖粒絨類面料,變身為一件部分防水、防風、保溫的UL衝鋒衣。皮膚風衣因為很好地兼顧了輕薄、防晒、適度防水、防風、適度透氣、快乾、價格相對低廉等特點,所以得到了很廣泛的應用,在相當多的戶外場合,特別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基本可以替代衝鋒衣和軟殼。再加上皮膚風衣超輕,符合輕量化戶外的趨勢,其高壓縮性的特性,在裝包後完全可以放在隨身的小包里常年備用。衝鋒衣、軟殼、皮膚風衣圖片

上衣說完了,下面來說褲子,戶外褲子同樣可以分為三層,底褲+內褲、抓絨褲或軟殼、衝鋒褲。內褲:由於人體的特點,內層褲子一般由底褲和內褲組成。由於人類身體的自然條件,大多數情況下,在戶外運動時,人們是直接穿底褲加一條外層單褲的,所以,底褲就更顯得重要了。夏季出汗量大,不合適的底褲會造成大腿根部被汗水刺激的紅腫,嚴重時還會磨破大腿內側嬌嫩的皮膚。底褲有三角褲和平角褲,一般來說,戶外運動中,強烈建議穿著貼身的平角褲。底褲的材質選擇跟內衣的一樣,不建議用棉質的底褲,最好是化纖的排汗快乾功能性材料製成的底褲。功能性材料的長袖內衣和內褲,一般都是成套出售的,有些甚至連底褲也配套,材質等基本完全一樣,建議成套購買。冬季去戶外運動,跟上衣一樣,不建議穿著棉質或半棉質的保暖內衣,最好穿著功能性內衣內褲。因為如果內衣褲不能排汗快乾,在行動中一旦稍微長時間停留,或者到達目的地,不及時更衣的話,人體會失溫,特別是高海拔地區,一旦失溫感冒,有可能導致肺水腫,則會有生命危險。「失溫」是排名前幾位的戶外運動意外死亡原因。內褲圖片

中間層:一直以來,中間保溫層的褲子,基本是以抓絨褲為主。按照傳統的三件套穿法,穿上抓絨褲褲和衝鋒褲在戶外運動中,下肢會感覺到臃腫不堪,極其行動不便。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很多單純的抓絨褲都演變成了軟殼褲子。另外,還有一些款式的衝鋒褲,內層上直接貼合了人造棉和抓絨等材料,變成了夾層的衝鋒褲。再加上內層長褲在保暖性上的長足進步,在大多需要保溫的時候,人們都只穿一條排汗快乾保暖長內褲加一條軟殼或衝鋒褲,直接簡化了中間層。外層:衝鋒褲並不適合大多數的普通戶外場合,它更多的是適合較低溫度和較大溫差的環境。一般情況下,人們在戶外運動中,更多地是穿著快乾褲,跟快乾衣不完全一樣,快乾褲是徹底的外層服裝。快乾褲基本採用加厚的尼龍材料製成,具有快乾、防晒、耐磨、防撕掛等功能,部分品牌的款式可能還具備防撥水、防蚊蟲的特性。大多的快乾褲,褲腿都可以拆卸下來的,充當七分褲或短褲。鑒於戶外運動的特點,快乾褲一般都比較肥大,主要是方便人們活動,這就是當戶外服裝功能性與美觀性衝突時,功能性原則優先的具體體現,這點,一些時尚人士感覺到非常不爽。此外,戶外運動中不推薦穿著棉質褲子,牛仔褲更是大忌。因為牛仔褲一旦被水打濕,會變得很硬,在活動過程中容易磨爛皮膚,再加上棉質的褲子非常不容易干,在寒冷環境下,褲子濕水後容易造成身體失溫。最後來說一說羽絨服。除了高寒地區和低溫環境,大多數情況下,羽絨服是不需要的。但是,高海拔攀登,特別是極高海拔的山峰攀登,羽絨服乃至連體羽絨服則是必須的救命裝備。羽絨分二種,鴨絨和鵝絨,在保溫性、蓬鬆度等指標上,鵝絨遠遠超過鴨絨,當然了,鵝絨製品的價格也遠遠超過鴨絨製品。脫脂清洗處理不妥當的鴨絨,會存留一股很難聞異味。基本上,高端的羽絨製品,都是採用鵝絨填充,鵝絨分為灰鵝絨和白鵝絨,白鵝絨比灰鵝絨貴一些,筆者覺得除了顏色上的差異以外,二者在保暖性能上無甚差別。衡量羽絨的性能指標,大致有三個:蓬鬆度、充絨量及含絨比,這三個指標決定了羽絨製品的保溫性能,總的說來,填充量大、羽絨比高、蓬鬆度高,羽絨的保溫性就更高。蓬鬆度指的是羽絨的膨脹係數,一般來說,指標越高越好,當然了,價格也會更高。充絨量一般指的是睡袋中總體羽絨的填充量,含絨比是指的絨和羽的比例,這二個指標經常會放在一起的。比如800G/90%WGD,就是說,填充800克的羽絨,絨的含量為90%的白鵝絨。一般來說,充絨量高,保溫性就相對比較高。另外,一般人可能以為絨是越純越好,其實不然,絨的裡面還是需要一定的羽,進行適量的配比,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羽絨=絨+羽。因為羽絨非常怕水,一旦濕了,保溫性等指標立即下降,這是羽絨製品致命的問題,不像人造棉之類的,被水弄濕了,保溫性基本不變。所以,羽絨服的面料很有講究,面料分面料分為普通面料和油麵軋光面料,首先要防鑽絨,其次要柔軟舒適,還要防水(一般指的是防潑水,真正的防水透氣面料很貴,幾乎只有在最高端的羽絨服上才採用)。羽絨製品的縫紉工藝也很講究,如果沒有採用立襯等工藝,羽絨用長了,會糾結在一起,失去保溫的效果。此外,縫紉針腳的處理也很關鍵,如果工藝不好,會導致從針腳眼裡跑絨。羽絨服、棉服圖片

【戶外穿衣指南】場景一:夏季、亞熱帶,一、二日的短途戶外徒步功能性短袖T恤、化纖材質平角底褲、快乾褲、皮膚風衣、太陽帽或頭巾、毛巾、棉質或混紡襪子、低幫或中幫登山鞋。雨傘可選。場景二:冬季、亞熱帶一日的短途戶外徒步:功能性長袖T恤、化纖材質平角底褲、快乾褲、皮膚風衣、太陽帽或頭巾、毛巾、混紡襪子、低幫登山鞋。二日的短途戶外徒步:功能性長袖T恤、化纖材質平角底褲、快乾褲、皮膚風衣、軟殼或衝鋒衣、太陽帽或頭巾、毛巾、混紡襪子、低幫或中幫登山鞋。場景三:春夏秋季、暖溫帶一日的短途戶外徒步:功能性短袖或長袖T恤、化纖材質平角底褲、快乾褲、皮膚風衣、太陽帽或頭巾、毛巾、棉質或混紡襪子、低幫登山鞋。二日的短途戶外徒步:功能性短袖或長袖T恤、化纖材質平角內褲、快乾褲、皮膚風衣、軟殼或衝鋒衣、太陽帽或頭巾、毛巾、混紡襪子、低幫或中幫登山鞋。場景四:冬季、暖溫帶,一、二日的短途戶外徒步功能性長袖T恤、化纖材質平角底褲、排汗快乾保溫長內褲、快乾褲或衝鋒褲、皮膚風衣、軟殼或抓絨、衝鋒衣、太陽帽或保暖帽(抓絨或毛線)、圍巾、抓絨手套、混紡襪子、低幫或中幫登山鞋。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建議攜帶羽絨服等厚的外套。場景五:高寒地區 多日徒步功能性長袖T恤、化纖材質平角內褲、排汗快乾保溫長內褲、快乾褲或衝鋒褲、皮膚風衣、軟殼或抓絨、衝鋒衣、太陽帽或保暖帽(抓絨或毛線)、圍巾、墨鏡、混紡襪子或雙層襪子(COOLMAX+羊毛襪)、抓絨手套、中幫或高幫登山鞋。如果是冬季,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建議攜帶羽絨服。上述所有活動都建議攜帶備用T恤一件,任意質地,結束活動後更換,以免身體受風濕侵襲。其他著裝,需根據個人情況適度調整。場景六: 5-6000米中高海拔雪山攀登功能性長袖T恤、化纖材質平角內褲、排汗快乾保溫長內褲、軟殼褲子或衝鋒褲、軟殼或抓絨衣、衝鋒衣、羽絨服、抓絨帽、頭巾、圍巾、墨鏡、雙層襪子(COOLMAX+羊毛襪)、手套(抓絨必備,羽絨並指手套或防水防風手套視情況攜帶)、高幫重裝登山鞋或高山靴。


推薦閱讀:

戶外站式健身瑜伽(一)
「黃河25」必死無疑?包蟲病之殤四
如何開啟你的第一場跑步比賽?
如果到處是精緻的表子和偽善的飄客,8264充其量是一個野蠻的部落

TAG:戶外 | 運動 | 戶外運動 | 基礎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