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紀年表(3)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晉(西晉)(公元265—316年) 265 乙酉 晉 元帝司馬炎 泰始元年 (吳 末帝孫皓 甘露 元年) 266 丙戌 二年 (二年) (吳 末帝孫皓 寶鼎 元年) 267 丁亥 三年 (二年) 268 戊子 四年 (三年) 269 己丑 五年 (四年) (吳 末帝孫皓 建衡 元年) 270 庚寅 六年 (二年) 271 辛卯 七年 (三年) 272 壬辰 八年 (吳 末帝孫皓 鳳凰 元年) 273 癸巳 九年 (二年) 274 甲午 十年 (三年)275 乙未 咸寧 元年 (吳 末帝孫皓 天冊 元年) 276 丙申 二年 (吳 末帝孫皓 天璽 元年) 277 丁酉 三年 (吳 末帝孫皓 天紀 元年) 278 戊戌 四年 (二年) 279 己亥 五年 (三年) 280 庚子 六年 (四年) 太康 元年 281 辛丑 二年 282 壬寅 三年 283 癸卯 四年 284 甲辰 五年 285 乙巳 六年 286 丙午 七年 287 丁未 八年 288 戊申 九年 289 己酉 十年 290 庚戌 元年 291 辛亥 元年 292 壬子 二年 293 癸丑 三年 294 甲寅 四年 295 乙卯 五年 296 丙辰 六年 297 丁巳 七年 298 戊午 八年 299 己未 九年 300 庚申 永康 元年 301 辛酉 二年 307 丁卯 晉 懷帝司馬熾 永嘉 元年 308 戊辰 二年 (漢 劉淵 永鳳 元年) 309 己巳 三年 (漢 劉淵 河瑞 元年) 310 庚午 四年 (漢 劉聰 光興 元年) 311 辛未 五年 (成 李雄 玉衡 元年) (漢 劉聰 嘉平 元年 )312 壬申 六年 313 癸酉 七年 晉 愍帝司馬鄴 建興 元年 314 甲戌 二年 (前涼 張實 永安 元年) 315 乙亥 三年 (漢 劉聰 建元 元年) 316 丙子 四年 (漢 劉聰 麟嘉 元年) 晉(東晉、十六國)(公元317—420年) 317 丁丑 晉 元帝司馬睿 建武 元年 318 戊寅 二年 (漢 劉粲 漢昌 元年 大興 元年)(前趙 劉曜 光初 元年) 319 己卯 二年 (後趙 石勒 元年) 320 庚辰 三年 (前涼 張茂 永元 元年) 321 辛巳 四年 322 壬午 永昌 元年 323 癸未 二年 晉 明帝司馬紹 太寧 元年 324 甲申 二年 (前涼 張駿 太元 元年) 325 乙酉 三年 326 丙戌 四年 晉 成帝司馬衍 咸和 元年 327 丁亥 二年 328 戊子 三年 (後趙 石勒 太和 元年) 329 己丑 四年 330 庚寅 五年 (後趙 石勒 建平 元年) 331 辛卯 六年 332 壬辰 七年 333 癸巳 八年 (後趙 石弘 延熙 元年) 334 甲午 九年 (成 李班 玉衡 二十四年) 335 乙未 咸康 元年 (後趙 石虎 建武 元年) (成 李期 玉恆 元年 )336 丙申 二年 337 丁酉 三年 (前燕 慕容皝 元年) 338 戊戌 四年 (漢 李壽 漢興 元年) 339 己亥 五年 340 庚子 六年 341 辛丑 七年 342 壬寅 八年 343 癸卯 晉 康帝司馬岳 建元 元年 344 甲辰 二年 (漢 李勢 太和 元年) 345 乙巳 晉 穆帝司馬聃 永和 元年 346 丙午 二年 (漢 李勢 嘉寧 元年) (前涼 張重華 永樂 元年) 347 丁未 三年 348 戊申 四年 349 己酉 五年 (後趙 石虎 太寧 元年) 350 庚戌 六年 (後趙 石祗 永寧 元年) 351 辛亥 七年 (前秦 苻健 皇始 元年) 352 壬子 八年 (前燕 慕容儁 元璽 元年)353 癸丑 九年 354 甲寅 十年 (前涼 張祚 和平 元年) 355 乙卯 十一年 (前秦 苻生 壽光 元年) (前涼 張玄靚 太始 元年) 356 丙辰 十二年 357 丁巳 昇平 元年 (前秦 苻堅 永興 元年)(前燕 慕容儁 光壽 元年) 358 戊午 二年 359 己未 三年 (前秦 苻堅 甘露 元年) 360 庚申 四年 (前燕 慕容〈日韋〉建熙 元年) 361 辛酉 五年 362 壬戌 晉 哀帝司馬丕 隆和 元年 363 癸亥 二年 (前涼 張天錫 太清 元年 興寧 元年) 364 甲子 二年 365 乙丑 三年 (前秦 苻堅 建元 元年) 366 丙寅 晉 廢帝司馬奕 太和 元年 367 丁卯 二年 368 戊辰 三年 369 己巳 四年 370 庚午 五年 371 辛未 六年 晉 簡文帝司馬昱 咸安 元年 372 壬申 二年 373 癸酉 晉 孝武帝司馬曜 寧康 元年 374 甲戌 二年 375 乙亥 三年 376 丙子 太元 元年 377 丁丑 二年 378 戊寅 三年 379 己卯 四年 380 庚辰 五年 381 辛巳 六年 382 壬午 七年 383 癸未 八年 384 甲申 九年 (後燕 慕容垂 燕元 元年) (後秦 姚萇 白雀 元年) 385 乙酉 十年 (前秦 苻丕 太安 元年) (西秦 乞伏國仁 建義 元年) 386 丙戌 十一年 (前秦 苻登 太初 元年) 387 丁亥 十二年 388 戊子 十三年 (西秦 乞伏乾歸 太初 元年) 389 己丑 十四年 (後涼 呂光 麟嘉 元年) 390 庚寅 十五年 391 辛卯 十六年 392 壬辰 十七年 393 癸巳 十八年 394 甲午 十九年 (前秦 苻崇 延初 元年) (後秦 姚興 皇初 元年) 395 乙未 二十年 396 丙申 二十一 (後燕 慕容寶 永康 元年) 397 丁酉 晉 安帝司馬德宗 隆安 元年 398 戊戌 二年 (後燕 慕容盛 建平 元年) (南燕 慕容德 元年)399 己亥 三年 (後燕 慕容盛 長樂 元年) (後秦 姚興 弘始 元年) (北涼 段業 天璽 元年) (後涼 呂光 承康 元年) (後涼 呂紹 承康 元年) (後涼 呂纂 咸寧 元年) 400 庚子 四年 (南涼 禿髮利孤 建和 元年) (南燕 慕容德 建平 元年) (西涼 李暠庚子 元年) 401 辛丑 五年 (後涼 呂隆 神鼎 元年) (後燕 慕容熙 光始 元年) (北涼 沮渠蒙遜 永安 元年) 402 壬寅 元興 元年 (南涼 禿髮薷檀 弘昌 元年) 403 癸卯 二年 404 甲辰 三年 (北魏 拓跋珪 天賜 元年) 405 乙巳 義熙 元年 (南燕 慕容超 太上 元年) (西涼 李暠 建初 元年) 406 丙午 二年 407 丁未 三年 (夏 赫連勃勃 龍升 元年) (後燕 慕容熙 建始 元年) (後燕 高雲 正始 元年) 408 戊申 四年 (南涼 禿髮薷檀 嘉平 元年) 409 己酉 五年 (西秦 乞伏乾歸 更始 元年) (北魏 拓跋嗣 永興 元年) (北燕 馮跋 太平 元年) 410 庚戌 六年 411 辛亥 七年 412 壬子 八年 (北涼 沮渠蒙遜 玄始 元年) (西秦 乞伏熾磐 永康 元年) 413 癸丑 九年 (夏 赫連勃勃 鳳翔 元年) 414 甲寅 十年 (北魏 拓跋嗣 神瑞 元年) 415 乙卯 十一年 416 丙辰 十二年 (後秦 姚泓 永和 元年) (北魏 拓跋嗣 泰常 元年) 417 丁巳 十三年 (西涼 李歆 嘉興 元年) 418 戊午 十四年 (夏 赫連勃勃 昌武 元年) 419 己未 元熙 元年 ( 夏 赫連勃勃 真興 元年)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 420 庚申 宋 武帝劉裕 永初 元年 (北魏 明元帝拓跋嗣 泰常 五年 )421 辛酉 二年 (六年) 422 壬戌 三年 (七年) 423 癸亥 宋 少帝劉義符 景平 元年 (八年) 424 甲子 二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始光 元年) 宋 文帝劉義隆 嘉元 元年 425 乙丑 二年 (二年)〈夏 赫連昌 承光 元年〉426 丙寅 三年 (三年) 427 丁卯 四年 (四年) 428 戊辰 五年 (五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神麚 元年) 〈夏 赫連定 勝光 元年〉 〈西秦 乞伏幕末 永弘 元年〉 〈北涼 沮渠蒙遜 承玄 元年〉 429 己巳 六年 (二年) 430 庚午 七年 (三年) 431 辛未 八年 (四年) 〈北燕 馮弘 太興 元年〉 〈北涼 沮渠蒙遜 義和 元年〉 432 壬申 九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延和 元年) 433 癸酉 十年 (二年) 〈北涼 沮渠牧犍 永和 元年〉 434 甲戌 十一年 (三年) 435 乙亥 十二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太延 元年) 436 丙子 十三年 (二年) 437 丁丑 十四年 (三年) 438 戊寅 十五年 (四年) 439 己卯 十六年 (五年) 440 庚辰 十七年 (六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太平真君 元年) 441 辛巳 十八年 (二年) 442 壬午 十九年 (三年) 443 癸未 二十年 (四年) <北涼 沮渠無諱 承平 元年> 444 甲申 二十一年 (五年) 445 乙酉 二十二年 (六年) <北涼 沮渠安周 承平 三年> 446 丙戌 二十三年 (七年) 447 丁亥 二十四年 (八年) 448 戊子 二十五年 (九年) 449 己丑 二十六年 (十年) 450 庚寅 二十七年 (十一年) 451 辛卯 二十八年 (十二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正平 元年) 452 壬辰 二十九年 (二年) (北魏 南安王拓跋余 承平 元年) (北魏 文成帝拓跋浚 興安 元年) 453 癸巳 三十年 (二年) 宋 劉劭 太初 元年 454 甲午 宋 孝武帝劉駿 孝建 元年 (三年) (北魏 文成帝拓跋浚 興光 元年) 455 乙未 二年 (二年) (北魏 文成帝拓跋浚 太安 元年) 456 丙申 三年 (二年) 457 丁酉 大明 元年 (三年) 458 戊戌 二年 (四年) 459 己亥 三年 (五年) 460 庚子 四年 (北魏 文成帝拓跋浚 和平 元年) 461 辛丑 五年 (二年) 462 壬寅 六年 (三年) 463 癸卯 七年 (四年) 464 甲辰 八年 (五年) 467 丁未 三年 (二年) (北魏 獻文帝拓跋弘 皇興 元年) 468 戊申 四年 (二年) 469 己酉 五年 (三年) 470 庚戌 六年 (四年) 471 辛亥 七年 (五年) (北魏 孝文帝元宏 延興 元年) 472 壬子 泰豫 元年 (二年) 473 癸丑 宋 後廢帝劉昱 元徽 元年 (三年) 474 甲寅 二年 (四年) 475 乙卯 三年 (五年) 476 丙辰 四年 (六年) (北魏 孝文帝元宏 承明 元年) 477 丁巳 五年 (北魏 孝文帝元宏 太和 元年) 宋 順帝劉准 升明 元年 478 戊午 二年 (二年) 479 己未 三年 (三年) 齊 高帝蕭道成 建元 元年 480 庚申 二年 (四年) 481 辛酉 三年 (五年) 482 壬戌 四年 (六年) 483 癸亥 齊 武帝蕭賾 永明 元年 (七年) 484 甲子 二年 (八年) 485 乙丑 三年 (九年) 486 丙寅 四年 (十年) 487 丁卯 五年 (十一年) 488 戊辰 六年 (十二年) 489 己巳 七年 (十三年) 490 庚午 八年 (十四年) 491 辛未 九年 (十五年) 492 壬申 十年 (十六年) 493 癸酉 十一年 (十七年) 494 甲戌 齊 鬱林王蕭昭業 隆昌 元年 (十八年) 齊 海陵王蕭昭文 延興 元年 齊 明帝蕭鸞 建武 元年 495 乙亥 二年 (十九年) 496 丙子 三年 (二十年) 497 丁丑 四年 (二十一) 498 戊寅 五年 (二十二) 永泰 元年 499 己卯 齊 東昏侯蕭寶卷 永元 元年 (二十三年) 500 庚辰 二年 (北魏 宣武帝元恪 景明 元年) 501 辛巳 三年 (二年) 齊 和帝蕭寶融 中興 元年 502 壬午 二年 (三年)梁 武帝蕭衍 天監 元年 503 癸未 二年 (四年) 504 甲申 三年 (北魏 宣武帝元恪 正始 元年) 505 乙酉 四年 (二年) 506 丙戌 五年 (三年) 507 丁亥 六年 (四年) 508 戊子 七年 (五年) (北魏 宣武帝元恪 永平 元年) 509 510 庚寅 九年 (三年) 511 辛卯 十年 (四年) 512 壬辰 十一年 (五年)(北魏 宣武帝元恪 延昌 元年) 513 癸巳 十二年 (二年) 514 甲午 十三年 (三年) 515 乙未 十四年 (四年) 516 丙申 十五年 (北魏 孝明帝元詡 熙平 元年) 517 丁酉 十六年 (二年) 518 戊戌 十七年 (三年) (北魏 孝明帝元詡 神龜 元年) 519 己亥 十八年 (二年) 520 庚子 普通 元年 (三年) (北魏 孝明帝元詡 正光 元年) 521 辛丑 二年 (二年) 522 壬寅 三年 (三年) 523 癸卯 四年 (四年) 524 甲辰 五年 (五年) 525 乙巳 六年 (六年) (北魏 孝明帝元詡 孝昌 元年) 526 丙午 七年 (二年) 527 丁未 八年 (三年) 大通 元年 528 戊申 二年 (北魏 孝明帝元詡 武泰 元年) (北魏 孝庄帝元子攸 建義 元年) (北魏 孝庄帝元子攸 永安 元年) 529 己酉 三年 (二年) 中大通 元年 530 庚戌 二年 (三年) (北魏 東海王元曄 建明 元年) 531 辛亥 三年 (二年) (北魏 節閔帝元恭 普泰 元年) 532 壬子 四年 (二年) (北魏 孝武帝元修 太昌 元年) (北魏 孝武帝元修 永興 元年)(北魏 孝武帝元修 永熙 元年) 533 癸丑 五年 (二年) 534 甲寅 六年 (三年) (東魏 孝靜帝元善見 天平 元年) 535 乙卯 大同 元年(西魏 文帝元寶炬 大統 元年) 536 丙辰 二年 537 丁巳 三年 538 戊午 四年 (東魏 孝靜帝元善見 元象 元年) 539 己未 五年 (東魏 孝靜帝元善見 興和 元年) 540 庚申 六年 541 辛酉 七年 542 壬戌 八年 543 癸亥 九年 (東魏蔽 孝靜帝元善見 武定 元年)544 甲子 十年 545 乙丑 十一年 546 丙寅 十二年 中大同 元年 547 丁卯 二年 太清 元年 548 戊辰 二年 梁 臨賀王蕭正德 正平 元年 549 己巳 二年 太清 三年 550 庚午 梁 簡文帝蕭綱 大寶 元年 (北齊 文宣帝高洋 天保 元年) 551 辛未 二年 梁 豫章王蕭棟 天正 元年 552 壬申 梁 武陵王蕭紀 天正 二年 (西魏 廢帝元欽 元年) 梁 元帝蕭繹 承聖 元年 553 癸酉 二年 554 甲戌 三年 (西魏 恭帝拓跋廓 元年) 555 乙亥 四年 梁 建安公蕭淵明 天成 元年 梁 敬帝蕭方智 紹泰 元年 556 丙子 二年 557 丁丑 太平 元年 (北周 閔帝宇文覺 元年 )(北周 明帝宇文毓 元年) 陳 武帝陳霸先 永定 元年 558 戊寅 二年 559 己卯 三年 (北周 明帝宇文毓 武成 元年) 560 庚辰 陳 文帝陳蒨 天嘉 元年 (北齊 廢帝高殷 乾明 元年) (北齊 孝昭帝高演 皇建 元年) 561 辛巳 二年 (北周 武帝宇文邕 保定 元年) (北齊 武成帝高湛 太寧 元年) 562 壬午 三年 (北齊 武成帝高湛 河清 元年) 563 癸未 四年 564 甲申 五年 565 乙酉 六年 (北齊 後主高緯 天統 元年) 566 丙戌 七年 (北周 武帝宇文邕 天和 元年) 天康 元年 567 丁亥 陳 廢帝陳伯宗 光大 元年 568 戊子 二年 569 己丑 陳宣帝陳頊 太建 元年 570 庚寅 二年 (北齊 後主高緯 武平 元年) 571 辛卯 三年 572 壬辰 四年 (北周 武帝宇文邕 建德 元年) 573 癸巳 五年 574 甲午 六年 575 乙未 七年 576 丙申 八年 (北齊 後主高緯 隆化 元年) (北齊 高延宗 德昌 元年) 577 丁酉 九年 (北齊 幼主高恆 承光 元年) (北齊 高紹義 武平 元年) 隋(公元581年—618年) 581 辛丑 隋文帝楊堅 開皇 元年 582 壬寅 二年 583 癸卯 三年 584 甲辰 四年 585 乙巳 五年 586 丙午 六年 587 丁未 七年 588 戊申 八年 589 己酉 九年 590 庚戌 十年 591 辛亥 十一年 592 壬子 十二年 593 癸丑 十三年 594 甲寅 十四年 595 乙卯 十五年 596 丙辰 十六年 597 丁巳 十七年 598 戊午 十八年 599 己未 十九年 600 庚申 二十年 601 辛酉 仁壽 元年 602 壬戌 二年 603 癸亥 三年 604 甲子 四年 605 乙丑 隋煬帝楊廣 大業 元年 606 丙寅 二年 607 丁卯 三年 608 戊辰 四年 609 己巳 五年 610 庚午 六年 611 辛未 七年 612 壬申 八年 613 癸酉 九年 614 甲戌 十年 615 乙亥 十一年 616 丙子 十二年 617 丁丑 十三年 618 戊寅 十四年 唐(618—907年) 618 戊寅 唐高祖李淵 武德 元年 619 乙卯 二年 620 庚辰 三年 621 辛巳 四年 622 壬午 五年 623 癸未 六年 624 甲申 七年 625 乙酉 八年 626 丙戌 九年 627 丁亥 唐太宗李世民 貞觀 元年 628 戊子 二年 629 己丑 三年 630 庚寅 四年 631 辛卯 五年 632 壬辰 六年 633 癸巳 七年 634 甲午 八年 635 乙未 九年 636 丙申 十年 637 丁酉 十一年 638 戊戌 十二年 639 己亥 十三年 640 庚子 十四年 641 辛丑 十五年 642 壬寅 十六年 643 癸卯 十七年 644 甲辰 十八年 645 乙巳 十九年 646 丙午 二十年 647 丁未 二十一年 648 戊申 二十二年 649 己酉 二十三年 650 庚戌 唐高宗李治 永徽 元年 651 辛亥 二年 652 壬子 三年 653 癸丑 四年 654 甲寅 五年 655 乙卯 六年 656 丙辰 顯慶 元年 657 丁巳 二年 658 戊午 三年 659 己未 四年 660 庚申 五年 661 辛酉 六年 龍朔 元年 662 壬戌 二年 663 癸亥 三年 664 甲子 麟德 元年 665 乙丑 二年 666 丙寅 乾封 元年 667 丁卯 二年 668 戊辰 總章 元年 669 己巳 二年 670 庚午 三年 咸亨 元年 671 辛未 二年 672 壬申 三年 673 癸酉 四年 674 甲戌 五年 上元 元年 675 乙亥 二年 676 丙子 三年 儀鳳 元年 677 丁丑 二年 678 戊寅 三年 679 乙卯 四年 調露 元年 680 庚辰 二年 永隆 元年 681 辛巳 二年 開耀 元年 682 壬午 二年 永淳 元年 683 癸未 二年 弘道 元年 唐睿宗李旦 文明 元年 唐武則天 光宅 元年 685 乙酉 垂拱 元年 686 丙戌 二年 687 丁亥 三年 688 戊子 四年 689 己丑 永昌 元年 載初 元年 690 庚寅 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 天授 元年 691 辛卯 二年 692 壬辰 三年 如意 元年 長壽 元年 693 癸巳 二年 694 甲午 三年 延載 元年 695 乙未 證聖 元年 天冊萬歲 元年 696 丙申 萬歲登封 元年 萬歲通天 元年 697 丁酉 二年 神功 元年 698 戊戌 聖歷 元年 699 己亥 二年 700 庚子 三年 久視 元年 701 辛丑 大足 元年 長安 元年 702 壬寅 二年 703 癸卯 三年 704 甲辰 四年 705 乙巳 唐中宗李顯恢復唐國號 神龍 元年 706 丙午 二年 707 丁未 三年 景龍 元年 708 戊申 二年 709 己酉 三年 710 庚戌 四年 唐殤帝李重茂 唐隆 元年 唐睿宗李旦 景雲 元年 711 辛亥 二年 712 壬子 太極 元年 延和 元年 唐玄宗李隆基 先天 元年 713 癸丑 二年 開元 元年 714 甲寅 二年 715 乙卯 三年 716 丙辰 四年 717 丁巳 五年 718 戊午 六年 719 己未 七年 720 庚申 八年 721 辛酉 九年 722 壬戌 十年 723 癸亥 十一年 724 甲子 十二年 725 乙丑 十三年 726 丙寅 十四年 727 丁卯 十五年 728 戊辰 十六年 729 己巳 十七年 730 庚午 十八年 731 辛未 十九年 732 壬申 二十年 733 癸酉 二十一年 734 甲戌 二十二年 735 乙亥 二十三年 736 丙子 二十四年 737 丁丑 二十五年 738 戊寅 二十六年 739 乙卯 二十七年 740 庚辰 二十八年 741 辛巳 二十九年 742 壬午 天寶 元年 743 癸未 二年 744 甲申 三年 745 乙酉 四年 746 丙戌 五年 747 丁亥 六年 748 戊子 七年 749 己丑 八年 750 庚寅 九年 751 辛卯 十年 752 壬辰 十一年 753 癸巳 十二年 754 甲午 十三年 755 乙未 十四年 756 丙申 十五年 唐肅宗李亨 至德 元年 757 丁酉 二年 758 戊戌 三年 乾元 元年 759 己亥 二年 760 庚子 三年 上元 元年 761 辛丑 二年 762 壬寅 唐代宗李豫 寶應 元年 763 癸卯 二年 廣德 元年 764 甲辰 二年 765 乙巳 永泰 元年 766 丙午 二年 大曆 元年 767 丁未 二年 768 戊申 三年 769 己酉 四年 770 庚戌 五年 771 辛亥 六年 772 壬子 七年 773 癸丑 八年 774 甲寅 九年 775 乙卯 十年 776 丙辰 十一年 777 丁巳 十二年 778 戊午 十三年 779 己未 十四年 780 庚申 唐德宗李適 建中 元年 781 辛酉 二年 782 壬戌 三年 783 癸亥 四年 784 甲子 興元 元年 785 乙丑 貞元 元年 786 丙寅 二年 787 丁卯 三年 788 戊辰 四年 789 己巳 五年 790 庚午 六年 791 辛未 七年 792 壬申 八年 793 癸酉 九年 794 甲戌 十年 795 乙亥 十一年 796 丙子 十二年 797 丁丑 十三年 798 戊寅 十四年 799 乙卯 十五年 800 庚辰 十六年 801 辛巳 十七年 802 壬午 十八年 803 癸未 十九年 804 甲申 二十年 805 乙酉 二十一年 唐順宗李誦 永貞 元年 806 丙戌 唐憲宗李純 元和 元年 807 丁亥 二年 808 戊子 三年 809 己丑 四年 810 庚寅 五年 811 辛卯 六年 812 壬辰 七年 813 癸巳 八年 814 甲午 九年 815 乙未 十年 816 丙申 十一年 817 丁酉 十二年 818 戊戌 十三年 819 乙亥 十四年 820 庚子 十五年 684 甲申 唐中宗李顯 嗣聖 元年 578 戊戌 十年 (北周 武帝宇文邕 宣政 元年) 579 己亥 十一年 (北周 宣帝宇文齏 大成 元年) (北周 靜帝宇文衍 大象 元年) 580 庚子 十二年 581 辛丑 十三年 (北周 靜帝宇文衍 大定 元年) 582 壬寅 十四年 583 癸卯 陳 後主陳叔寶 至德 元年 584 甲辰 二年 585 乙巳 三年 586 丙午 四年 587 丁未 禎明 元年 588 戊申 二年 589 己酉 三年465 乙巳 宋 前廢帝劉子業 永光 元年 (六年) 景和 元年 宋明帝劉彧 泰始 元年 466 丙午 二年 (北魏 獻文帝拓跋弘 天安 元年) 420 庚申 二年 ( 西秦 乞伏熾磐 建弘 元年) (西涼 李洵 永建 元年)永寧 元年 302 壬戌 二年 太安 元年 303 癸亥 二年 (成 李特 建初 元年) 304 甲子 永安 元年 (成 李雄 建興 元年) 305 乙丑 二年 306 丙寅 三年 (成 李雄 晏平 元年 光熙 元年)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面相學
※中國最好的羅盤!
※中國的保稅物流園區―稅收政策優勢 | 中國資金管理網
※猴票:中國郵票的神話
※葛兆光:什麼是「中國」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