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VE天使的外婆 14-10-29 14:14:44【漢宮春歷代作品欣賞】 一、漢宮春(平韻8首) 1、漢宮春雙調九十六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晁沖之 黯黯離懷 向東門系馬 南浦移舟 薰風亂飛燕子 時下輕鷗 無情渭水 問誰教 日日東流 中仄平平句仄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韻平平中中中仄句中仄平平韻平平中仄句仄中中讀中仄平平韻 常是送 行人去後 煙波一向離愁 中仄仄讀中平中中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回首舊遊如夢 記踏青殢飲 拾翠狂游 無端彩雲易散 覆水難收 風流未老 拌千金 重入揚州 中仄中平中仄句仄中平仄仄句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中中仄句中仄平平韻平平中仄句中中中讀中仄平平韻 應又似 當年載酒 依前明占青樓 平仄仄讀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此調平韻詞。前後段起句不用韻者以晁詞及《梅苑》「點點江梅」詞為正體,如《梅苑》別首之換頭句法不同,無名氏詞之添字,彭詞之減字,皆變體也。兩起句用韻者以張詞為正體,如沈詞之句讀參差,亦變體也。前段起句用韻、後段起句不用韻者惟京詞一體,《梅苑》詞、史達祖詞俱與此同。按李邴、辛棄疾、劉鎮、陸遊、周紫芝、吳文英、方岳諸詞皆如此填。辛詞前段第四句「維摩定自非病」,「自」字仄聲,「非」字平聲。第六句「君如星斗」,「星」字平聲。第七句「覺團扇、便與人疏」,「扇」字仄聲。第八句「回首聽月明天籟」,「天」字平聲。第九句「只今還有公無」,「只」字仄聲。後段起句「最喜陽春妙句」,「最」字、「妙」字俱仄聲。第四句「夜來歸夢江上」,「夜」字仄聲,「歸」字平聲。第六句「荻花深處」,「深」字平聲。第七句「問何不鼓瑟吹竽」,「不」字仄聲。第八句「歸去也、絕交何必」,「絕」字仄聲。又陸詞後段起句「何事又作南來」,「來」字平聲。方詞前段第四句「當年東閣詩興」,「東」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余參所采平韻諸詞。至辛詞前後段第六句「白頭自惜」、「荻花深處」,「白」字、「荻」字俱以入作平。前段第四句「不知雲者為雨」,「不」字亦以入作平。查宋詞此三字,無用仄聲者,故不注可仄。 2、又一體雙調九十六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梅苑》無名氏 點點江梅 對寒威強出 一弄新奇 零珠碎玉 為誰密上南枝 幽香冷艷 縱孤高 卻遣誰知 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平讀仄仄平平韻 惟只有 江頭驛畔 征鞍獨為遲遲 平仄仄讀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聊撚粉香重問 問春來甚日 春去何時 移將院落 算應未肯頭低 無人共折 傍溪橋 雪壓霜欺 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平讀仄仄平平韻 君不見 長安陌上 只誇桃李芳菲 平仄仄讀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韻 此與晁詞同,惟前後段第四句四字,第五句六字異。 3、又一體雙調九十六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梅苑》無名氏 梅萼知春 見南枝向暖 一朵初芳 冰清玉麗 自然賦得幽香 煙庭水榭 更無花 爭染春光 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平讀平仄平平韻 休漫說 桃夭杏冶 年年蝶鬧蜂忙 平仄仄讀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立馬佇 凝情久 念美人自別 鱗羽茫茫 臨岐記伊 尚帶宿酒殘妝 雲疏雨闊 怎知人 千里思量 仄仄仄句平平仄句仄仄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平平仄平句仄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平讀平仄平平韻 除是托 多情驛使 殷勤折寄仙鄉 平仄仄讀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此與「點點江梅」詞同,惟換頭句作三字兩句異。按《老學叢談》無名氏「橫笛聲沈」詞換頭句「情知道,山中好」正與此同,但前後段第四句俱六字、第五句俱四字,仍如晁詞體填。 4、又一體雙調九十七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花草粹編》無名氏 玉減香消 被嬋娟誤我 臨鏡妝慵 無聊強開強解 蹙破眉峰 憑高望遠 但斷腸 殘月初鍾 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平平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仄平讀平仄平平韻 須信道 承恩不在貌 如何教妾為容 平仄仄讀平平仄仄仄句平平平仄平平韻 風暖鳥聲如碎 更日高院靜 花影重重 愁來待只殢酒 酒薄愁濃 長門怨感 恨無金 買賦臨邛 平仄仄平平仄句仄仄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平平仄仄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平讀仄仄平平韻 翻動念 年年女伴 越溪共采芙蓉 平仄仄讀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 此與晁詞同,惟前段第八句添一襯字異。 5、又一體雙調九十四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彭元遜 十日春風 又一番調弄 怕暖愁陰 夜來風雨 搖得楊柳黃深 熏篝未斷 夢舊寒 淺醉同衾 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平仄平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仄平讀仄仄平平韻 便是斗燈見月 看花對酒驚心 仄仄仄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攜手滿身花影 香霏冉冉 露濕羅襟 笙歌殢人歸去 回首沈沈 人間此夜 誤春光 一刻千金 平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平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平讀仄仄平平韻 明日問 紅巾青鳥 蒼苔自拾遺簪 平仄仄讀平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此詞前段與「點點江梅」詞同,惟第八句減一字。後段與晁詞同,惟第二句減一字,見鳳林書院元詞,采以備體。以上五詞,皆前後段起句不用韻者。 6、又一體雙調九十六字,前段十句五平韻,後段八句五平韻張先 紅粉苔牆 透新春消息 梅粉先芳 奇葩異卉 漢家宮額塗黃 何人鬥巧 運紫檀 剪出蜂房 平仄平平韻仄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仄平讀仄仄平平韻 應為是 中央正色 東君別與清香 平仄仄讀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仙姿自稱霓裳 更孤標俊格 霏雪淩霜 黃昏院落 為誰密解羅囊 銀瓶注水 浸數枝 小閣幽窗 平平仄仄平平韻中中平仄中句中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仄平讀仄仄平平韻 春睡起 纖條在手 厭厭宿酒殘妝 平仄仄讀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此即晁詞體,惟前後段起句各用韻,其第四、五句俱上作四字、下作六字異。按《高麗史·樂志》《漢宮春慢》詞正與此同,惟換頭三句「光陰迅速如飛,邀酒朋共歡,且恁開眉」,「邀」字、「歡」字俱平聲,「酒」字、「且」字俱仄聲異。 7、又一體雙調九十六字,前後段各九句、五平韻沈會宗 別酒初醒 似一番夢覺 屈指堪驚 猶疑送消寄息 遇著人聽 當初喚作 據眼前 略略看承 仄仄平平韻仄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平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仄平讀仄仄平平韻 及去了 從頭想伊 心下始覺寧寧 仄仄仄讀平平仄平句平仄仄仄平平韻 黃昏畫角重城 更傷高念遠 懷抱何勝 良時好景 算來半為愁生 幽期暫阻 更就中 月白風清 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仄平讀仄仄平平韻 千萬計 年年斷除不得 是這些情 平仄仄讀平平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 此詞兩起句亦用韻,與張詞同。但前段第四句六字、第五句四字,後段第四句四字、第五句六字,前結七字一句、六字一句,後結九字一字、四字一句,句讀參差,采以備體。以上二詞皆前後段起句用韻者。 8、又一體雙調九十六字,前段九句五平韻,後段九句四平韻京鏜 暖律初回 又燒燈市井 賣酒樓台 誰將星移萬點 月滿千街 輕車細馬 隘通衢 蹴起香埃 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平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平讀仄仄平平韻 今歲好 土牛作伴 挽留春色同來 平仄仄讀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韻 不是天公省事 要一時壯觀 特地安排 何妨彩樓鼓吹 綺席尊罍 良宵勝景 語邦人 莫惜徘徊 仄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平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平平讀仄仄平平韻 休笑我 痴頑不去 年年爛醉金釵 平仄仄讀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此與晁詞同,惟前段起句用韻異。按《梅苑》「雨打風摧」詞、史達祖「花隔東垣」詞及京詞別首「看透塵寰」詞,俱如此填。惟《梅苑》詞前段第八句「須憑取、東君為我」,「憑」字平聲。史詞後段第一、二、三句「唐昌故宮何許,頓剪霞裁霧,擺落塵緣」,「昌」字、「何」字、「裁」字俱平聲,已與晁詞體內參校作圖,茲不復注。 二、漢宮春(仄韻2首) 1、又一體雙調九十六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後段九句五仄韻康與之 雲海沈沈 峭寒收建章 雪殘鳷鵲 華燈照夜 萬井禁城行樂 春隨鬢影 映參差 柳絲梅萼 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中句中中平仄韻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仄韻平平仄仄句仄中中讀中平平仄韻 丹禁杳 鰲峰對聳 三山上通寥廓 平仄仄讀平平中仄句平中仄平平仄韻 春衫綉羅香薄 步金蓮影下 三千綽約 冰輪桂滿 皓色冷侵樓閣 霓裳帝樂 奏昇平 天風吹落 平平仄平平仄韻仄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韻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仄韻平平仄仄句仄中中讀平平平仄韻 留鳳輦 通宵宴賞 莫放漏聲閒卻 平仄仄讀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仄韻 此詞全押仄韻,其句讀與張先平韻體同。有《樂府雅詞》一首可校,雖用韻多少不同,均為此調正體。 2、又一體雙調九十四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六仄韻《樂府雅詞》無名氏 江月初圓 正新春夜永 燈市行樂 芙蕖萬朵 向晚為誰開卻 層樓畫閣 盡卷上 東風簾幕 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韻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仄韻平平仄仄韻仄仄仄讀平平平仄韻 羅綺擁 歡聲和氣 驚破柳梢梅萼 平仄仄讀平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仄韻 綽約 暗塵浮動 正魚龍曼衍 戲車交作 高牙影里 緩控玉羈金絡 鉛華間錯 更一部 笙歌圍著 仄仄韻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韻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仄韻平平仄仄韻仄仄仄讀平平平仄韻 香散處 厭厭醉聽 南樓畫角 平仄仄讀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韻 此即康詞體,惟前後段第六句俱押韻,換頭句藏一短韻,結句減二字異。 (摘自《搜韻》) |
|
LOVE天使的外婆 14-11-20 07:46:0710個句式說盡格律 作者:胡楊七號 【按】網上詩友問律,陸續做答。復有問者,乃輯舊答,刪繁就簡,共得三篇。反覆言之,意盡於此矣。 第一篇: 去諸多詩壇,總見詩友們討論近體詩格律,玄之又玄。其實只要得其精髓,無須大費周章。10個句式而已,牢牢記住,則格律雖萬變也不離其宗: (一)用於出句和對句皆可的,5個句式: 01:平平中仄平 02:仄平平仄平(孤平自救) 03:中仄平平仄 04:中平平仄仄 05:中仄仄平平 (二)只用於出句的,也有5個句式,其中: a:直接使用而無須拗救的,有2個: 06:平平仄平仄(單拗/特拗) 07:平平仄仄仄(著名的格律大病「三仄腳」,然唐人卻不迴避) b:必須拗救的,也有2個,但對句必須救: 08:中仄平仄仄(對句必須為:中平平仄平) 09:中仄仄仄仄(對句必須為:中平平仄平) 可救可不救的,只有1個: 10:仄仄仄平仄(非要救,則對句也必須是中平平仄平) 近體詩句式全部在此,粘對成律,一字不差則合律,一字之差則出律。如此而已,豈有它哉? 第二篇: 俺前番歸納出近體詩格律全部句式只有10個: 01:平平中仄平 02:仄平平仄平(孤平自救) 03:中仄平平仄 04:中平平仄仄 05:中仄仄平平 06:平平仄平仄(單拗/特拗) 07:平平仄仄仄(著名的格律大病「三仄腳」,然唐人並不迴避) 08:中仄平仄仄(對句必須為:中平平仄平) 09:中仄仄仄仄(對句必須為:中平平仄平) 10:仄仄仄平仄(非要救,則對句也必須是中平平仄平) 這10個句式在詩詞習作中卻有要「追求」和要「力避」的不同。 (一)首要「追求」的自然是格律的基本句式。即: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二)為了不因死守平仄而破壞詩意,還允許有恰當的「可平可仄」,習慣上標示為「中」: 01:平平中仄平 03:中仄平平仄 04:中平平仄仄 05:中仄仄平平 (三)雖應「力避」,但因為詩意的必須,除了上面說過的所有句式外,還可以使用下面「拗救」的句式: 02:仄平平仄平(孤平自救) 06:平平仄平仄(單拗/特拗) 08:中仄平仄仄(對句必須為:中平平仄平) 09:中仄仄仄仄(對句必須為:中平平仄平) 10:仄仄仄平仄(非要救,則對句也必須是中平平仄平) 注意了:以上所有句式都完全合律,毫無瑕疵。 (四)若詩意真的「出彩兒」,除上面說過的所有句式外,還可使用下面「拗而不救」的句式: 07:平平仄仄仄(著名的格律大病「三仄腳」,然唐人並不迴避) 10:仄仄仄平仄(對句不救) 但以上兩個句式,常有爭議。但俺個人在習作中從來不迴避。 唐人近體詩格律所有句式全部在此,若能方便詩友,實為快事。 第三篇: (一)近體詩格律,有四個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二)後來出現了在特定條件下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說法,於是,格律詩還可以接受: 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 這樣的變通句式。 (三)細看上面(二)和(三)的區別不過在某個字位上有平仄的不同而已,既然它們二者格律詩都能接受,自然可以合併成一個格式便於記憶: 中仄平平仄 平平中仄平 中仄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 其中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如此則這個4個句式,其實等於8個。 (四)俺前曾提出,近體詩格律全部句式只有10個,其它的6個句式因何得來?是在格律詩的「拗救」中得來的。而有些句式只能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用,不可與之分離: 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 03:中仄平平仄 10:仄仄仄平仄(對句必須拗救為中平平仄平。也可以不救) 08:中仄平仄仄(對句必須拗救為中平平仄平。必須救) 09:中仄仄仄仄(對句必須拗救為中平平仄平。必須救) 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 01:平平中仄平 02:仄平平仄平(「孤平自救」中產生出來的句式)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04:中平平仄仄 06:平平仄平仄(稱為單拗或特拗,是四救三產生出來的句式) 07:平平仄仄仄(這就是著名的「三仄腳」,有人稱為格律的大病,但唐人並不迴避) 基本句式:仄仄仄平平 05:中仄仄平平 致知者,以少見多;匯要者,釋繁入簡。近體詩格律雖千變萬化,盡在10個句式之中。是多則盈,少則虧,10,完數也。 (來源:詩詞吾愛網) |
|
LOVE天使的外婆 14-11-23 08:50:48【分享】葉劍英談舊詩歌:「我看舊瓶子不能丟」 來源:人民網http://www.qianlong.com 很多人都知道毛澤東在談論詩歌時有一個難以自解的矛盾現象,那就是他喜好舊體詩詞卻又不提倡,不喜歡新詩卻予以推廣。 1957年1月12日,毛澤東複信臧克家:「這些東西(指毛澤東的18首舊體詩),我歷來不願意正式發表,因為是舊體,怕謬種流傳,貽誤青年。」「詩當然應以新式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在1958年3月的成都中央會議上,他卻又說:「中國詩的出路,第一條,民歌,第二條,古典,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出新詩來,形式是民歌的,內容應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對立的統一。現在的新詩不成形,沒有人讀,我反正不讀新詩,除非給100塊大洋。」 1965年7月21日,毛澤東寫信給詩友陳毅,指出:「反映階級鬥爭與生產鬥爭,古典絕不能要。但用白話寫詩,幾十年來,迄無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將來的趨勢,很可能從民歌中吸引養料和形式,發展成為一套吸引廣大讀者的新體詩歌。」 葉劍英對待舊詩和新詩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葉劍英與毛澤東的觀點「同中有異」。葉劍英與毛澤東一樣終生喜歡舊詩,卻又有過毛澤東所反對的教導身邊青年學習舊詩並樂此不疲的實踐。 主張舊瓶裝新酒,以舊詩歌的形式表達新時代的內容 迄今為止,雖未見葉劍英專門談舊體詩詞的文章和著作,但可以通過其詩詞作品的序跋以及與人談詩論文時所留下的文字記錄來探索其相關觀點。例如1925年的《滿江紅香洲烈士》序:「……劍念河山依舊,人事全非,不禁愴然淚下者,悲痛之餘,詞以悼之。」1952年在題字中講到《過五台山》的寫作緣由:「1947年秋,予參加阜平西柏坡全國土改會議,歸時游五台山,時已經土地改革,作三絕以紀之。」1954年《戲作》序:「在軍委擴大會上,陳總以鯊魚皮包贈我,即席戲作。」1958年《水調歌頭車中戲作》序:「由莫斯科乘火車回國,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九日,時正圖一○四失事,戲作。」1960年《草原紀游》序:「……有些趣事,詩以紀之……」1965年《無題》序:「巡視了海洋島、大長山列島防務,極為興奮,特留四句……」1971年《慰陳毅同志》序:「毅公卧病,詩以慰之。」1972年《悼陳毅同志》序:「陳毅同志逝世,詩以悼之。」1977年《遊學大寨雜詠》:「……到大寨參觀,感觸所及,詩以紀之。」可見,葉劍英的詩歌,大抵興之所至,或心有所念,或極為興奮,或悲痛之情,或有感觸,因而紀之、悼之、慰之、詠之,甚或戲之,絕不作無病呻吟之聲。 較為集中體現葉劍英的詩歌創作理念和對舊詩新詩態度的是他在廣州與詩人蒲風等人的一次談話。1938年5月上旬,在梅縣同鄉、國民黨六十五軍參謀長兼廣州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曾其清的一次家宴上,葉劍英與同為梅縣老鄉的青年詩人蒲風等人談詩。 蒲風展示他出版的十本詩集,並要送給葉劍英。葉劍英對蒲風說:「看樣子你還不到30歲,就這麼多產豐收,真不簡單!」蒲風說:「請葉總多多指教。」葉劍英說:「我看寫詩著文,不光要求數量,更需要質量。現在抗戰工作忙,要節約紙張和時間。」大家點頭稱是。葉劍英接著說:「聽說你們不主張寫舊體詩,不主張舊瓶裝新酒,要把舊瓶子通通打爛,是嗎?」蒲風說:「從方向來說,我們主張發展新詩歌,舊詩歌死框框太多,太古板,不易學,不易懂,要入歷史博物館,讓位給新詩歌了。」葉劍英說:「我看不一定。」他指著在座的陳華說:「我看過他寫的舊體詩,寫得不錯嘛。」陳華說:「葉總看到的是我在《抗戰大學》上答讀者問的那首詩吧。那是一首通俗化的舊體詩,是舊瓶裝新酒的一種嘗試。葉總過獎了。」 停了一會兒,葉劍英莊重地說:「我看舊瓶子不能丟,至少目前不能丟。新瓶舊瓶可以並用嘛。比如演戲,不光要演白話戲,也可以演客家的外江戲、廣州的粵劇,不光演《三娘教子》,也可以演《子教三娘》。群眾還歡迎舊的,為什麼不可以並存呢?魯迅的『於無聲處聽驚雷』,寫得多好啊,舊瓶裝新酒,裝得好會又香又醇。」接著,葉劍英從蒲風的十本詩集中挑選了《茫茫夜》《赤衛隊》《明信片》三本,並說:「《明信片》詩短小精悍,很適合戰時的實際。戰時要有倚馬可待的詩文。希望你們多寫好作品,為抗戰救國作貢獻。」 將散席時,葉劍英指著陳華及其女朋友廖瓊(中山大學學生,中共地下黨員)說:「你們兩位是梅縣鬆口人。鬆口是出山歌狀元的地方啊。你們曉得山歌狀元劉三妹嗎?」陳華說:「曉得,但那些歌詞一時記不齊了。」於是,葉劍英、陳華、蒲風、曾其清和廖瓊一起湊東湊西,憶起當年劉三妹與刁秀才斗歌的故事和幾段精彩的歌詞。葉劍英很高興地說:「你們聽,自古山歌松(客家話「松」與「從」諧音,也有讚頌鬆口山歌的意涵)口出,唱得多好。山歌來自民間,植根於群眾之中,內容豐富多彩,很受群眾歡迎,是一種很好的民間文學形式,歷久而不衰。我們寫詩要從山歌中吸收營養。」 事後,蒲風對陳華說:「那天晚上會見葉總,得益匪淺。葉總不僅精通武略,而且也精通文藝,對詩歌有獨特的見解。」陳華說:「這點我早就知道了。葉總是個將才又是政治家和詩人。你看他給《抗戰大學》的題詞和在中山大學的演講多麼富有文采啊。」 蒲風將這次談話內容記錄下來,發表在《民歌集》上。葉劍英與蒲風談詩,對蒲風的詩風轉變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由此可知,葉劍英和毛澤東一樣,都主張從民歌中吸取營養,但他認為舊詩歌不一定會讓位給新詩歌。葉劍英還主張舊瓶裝新酒,以舊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新時代的內容。 鼓勵身邊的晚輩和工作人員學習古典詩文 葉劍英似乎也不認同毛澤東關於舊詩「不宜在青年中提倡」的說法。在實際生活中,他鼓勵身邊的晚輩和工作人員學習古典詩文,甚至還手把手教他們寫舊詩。 戴晴和楊菲菲的深情回憶 先烈遺孤、著名作家戴晴是葉劍英的養女。在葉劍英去世後,戴晴曾撰文回憶了老人家對她詞作評點的往事:「他順口將我稱作女兒,很耐心地給我改詩。」「我十四歲的時候,由學校組織到郊區植樹,曾寫一首鼓動詞《清平樂植樹》:三月熏風吹,遍禿山頂,揮鎬植樹林,石硬心更硬。這黑板報稿放在我自己的桌上,不幸被他看見。他找到我說:『三月吹的不是熏風。詞對形式要求很嚴,不可以隨便增減字句。』」在葉劍英的熏陶下,兒女們都有很好的詩詞修養。二兒子葉選寧在1976年天安門事件中,跑到天安門廣場張貼自己寫的哀詩:「人生七十不為天,唯到君歸偏恨早。屍骨未曾寒,風雨漫如磐。五十年來事,錘鍊人民志。泣血酹忠魂,濟濟後來人。」 「文革」中期,葉劍英把原北平軍調部老部下楊尚德的女兒楊菲菲「收留」在身邊。楊菲菲後來曾以崇敬的心情回憶了葉劍英教她學習古詩文的若干細節:「自從來到葉伯伯身邊,我覺得他就像大海一樣,那麼寬廣,那麼深沉,那麼豐富。我常常沉醉在他的博學裡,這委實是一種高尚和優雅的享受。他給我講古今中外的故事,給我講古代詩詞,並教我詩詞寫作。有時在晚上,我和葉伯伯去樓後的小山上散步。我常跟在他的身後,背著手,學著他的樣子,搖頭晃腦地背誦詩詞格律,或者是一些經典詩句,都是葉伯伯給我挑選的。」「我的第一首律詩是失敗之作,葉伯伯說輕重音沒有掌握好,好幾處都是該平不平,該仄不仄。我問可不可以達到及格水平,他搖一下頭並拖著長腔說『否定——』我很失望,但他停了一下,將頭轉了一圈接著又說『之否定』,逗得我大笑不止,幾乎笑得面肌痙攣。葉伯伯說,我的詩雖然還不成熟,但文字和構思都不錯,就算是半個打油詩人吧。我立刻叫起來:『啊,打油詩人還是半個呀?』葉伯伯還告訴我:這只是開始,一定不要灰心,要多背,多寫,熟能生巧。」 「葉伯伯非常喜歡唐代『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也常給我講『三李』的詩句。我欽佩葉伯伯有那麼多的學問,有時我覺得他的每一句話都充滿見識、智慧和力量。對於葉伯伯這樣的人,你無論對他怎樣的尊重和崇拜,仍舊還會感到欠缺。在葉伯伯的身邊,我越發渴望知識,渴望豐富自己,也開始喜歡獨立地思考很多問題。多年來,我的情趣和修養的培養和形成,不能說不是在那時候受到了葉伯伯的熏陶和影響。當然,我也更崇敬葉伯伯的為人,他的一生光明磊落,襟懷坦蕩。他也是這樣教導我的,要做一個真正的人,不趨炎附勢,唯利是圖。他曾經為我改名『白雲』,取自於古詩《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他非常詳細地給我講了那首詩的背景和寓意,希望我能成為像白雲一樣純潔和高尚的人。『不移不屈不苟同』是葉伯伯的詩句,是他一生為人的寫照,更成為我所遵循的做人的原則。」 晚年葉劍英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 1973年至1986年曾在葉劍英身邊工作的張燕回憶:「葉帥酷愛古典詩詞,他從上私塾起,就開始學習古典詩詞,以後一直沒有間斷。到了80多歲高齡的時候,他對一些名篇佳句,仍能整篇整段地背誦下來,而且非常流暢,記憶力之好,使我們都感到驚奇。他自己寫了不少詩詞,有好幾百首,有些已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我們在他身邊工作,耳濡目染,對古典詩詞也有了愛好。葉帥很有興趣地教我們學習古詩詞,給我們講一些詩詞格律常識,有時還讓我們學著填詞寫詩。為了鼓勵我學詩詞,葉帥專門送給我《唐詩三百首》和《宋詞別裁集》。他說:學古詩詞,就是要多記多背,不是有兩句話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嘛。有一次,葉帥問我:『辛棄疾的《南鄉子》會背嗎?』『不會。』我說。『給你一個小時,讀熟了背給我聽。』我趕緊找出《宋詞別裁集》,翻出《南鄉子》讀起來:『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一連讀了十多遍,會背了,立刻去背給首長聽。背完後,他說了三個字:『還不錯。』這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事。」 1972年至1976年曾在葉劍英身邊工作的盧麗華回憶:「葉帥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經常過問我們學習的事。他鼓勵我們學習,要求我們不要荒廢青春年華,把在他身邊工作的時間很好地利用起來,學文化,學英語。葉帥喜歡書籍,喜歡唐詩宋詞,也希望我們有這樣的愛好。他告訴我,軍科二號樓他有一間書房,要想看書可向我們開放,他還親自帶我去他的書房參觀。葉帥言談中經常說起唐詩宋詞,而且經常詩興大發。由於我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對一些詩詞有時聽得似懂非懂。這時,葉帥就耐心地進行講解,每次講完,還要求我理解、背誦。我在他身邊工作的相當一段時間裡,曾把背詩當成了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琵琶行》《長恨歌》這些長詩,我都是在葉帥的講解之後背下來的。」 1974年至1976年曾在葉劍英身邊工作的陳光群回憶:「有時,他把幾個工作人員叫到一起學古詩。他先講時代、作者,再一句一句地解釋給我們聽。那時,我們這幾個人還年輕,文化水平都不高,最多不過上了初中。所以大家聽著葉帥娓娓說來,就像是聽故事一般。他講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時,朗誦的語調、神態,現在還很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他還講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長恨歌》。講完還不算,還要求大家都要背下來,並且時不時考考我們。所以,當時大家都很認真地在記、背,誰也不想被考『糊』。在一段時間裡,學醫、學古詩、學專業成了我們這些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之一。經常是葉帥在書房讀書、寫東西,我們則在外間屋咬著鉛筆『啃』古詩,或是學自己的專業教材,也不斷地互相小聲求教或是交換一點心得。現在回想起來,才真正理解葉帥的心思,他是在給我們這幾個因『文化大革命』而失去接受文化知識教育機會的年輕人,補上一點文化課。」 從1938年5月葉劍英在廣州對新詩人蒲風說「我看舊瓶子不能丟」到今天,已經70多年過去了。舊體詩寫作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得到復甦,現在正逐步復興,並出現了熱潮,正從復甦走向復興。歷史的步伐證明了葉劍英的遠見! (摘自吾愛網凌水矯楊的個人空間) |
|
崆峒樵隱 14-11-27 20:01:59古詩鑒賞的一些方法弄清楚詩歌的思想內容與觀點態度是鑒賞的兩大要點。詩歌藉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容。 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遊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1.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態度。任何人寫作都有其目的,都是為了宣傳某一種思想,造成一種輿論,去影響別人的思想和行為。這種通過文學作品的具體內容表達出來的某一思想意見,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觀點。它是作品內容的靈魂,題材的統帥。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會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和感染,並從中獲得對社會生活的理性認識。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涉及到的文學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自然現象、時代背景和社會現實以及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和生活經歷等。比如讀杜甫的作品,就必須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作者當時的處境,才能更好地體會到《三吏》、《三別》的凄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無奈以及「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心酸! 2、分析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優秀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表現為藝術美,而通過藝術美的形象,表達作家的人生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讀了能使人受到教育與啟迪,從而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3.明確作品的社會意義。古典詩歌的重要主題往往有: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思、別恨離愁、昔盛今衰、滄海桑田的變化等。 總之,評價文學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具體講就是判定某一篇文學作品的政治內容、思想傾向,這是詩歌文學鑒賞的首要任務。 同時,我們也要看作者的觀點態度。古代的作者往往以詩歌作為載體表達情感、主張、觀點和態度。其表現方式有別,手法各異:或直白張揚,或含蓄隱晦,或開門見山,或卒章顯志。因此,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建立在廣泛閱讀和準確理解的基礎上,必須準確分析詩歌的具體內容,這樣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觀點和態度。 一般而言,詩文作者表達觀點態度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表達,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一詩先寫景後抒情,語言直白暢達,對秋景的讚美和對自然的喜愛之情表露無遺。觀點態度很鮮明。這類詩歌,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與詩歌內容的鑒賞處於同一能力層面,有了正確的鑒賞,也就有了對作者觀點態度的準確評價。 二是間接表達。作者觀點態度的間接表達也有兩種方式:①寓情於景,借景抒情。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通過對眼前「殘陽」「露」和「月」等自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九月初三夜」的喜悅之情。詩人當時外調離京,脫離官場的排擠傾軋,不由覺得一身輕鬆。其觀點態度已滲透在對自然之景的描寫之中了。 ②側身詩外,暗寄褒貶。如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這首詩中,作者與詩歌的抒情主人公並不相同,詩人側身詩外,將其褒貶之情暗寄於「妾」這一形象上。詩人通過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了「思婦」的相思之苦,巧妙地借思婦的形象,婉轉表達了對人民的同情和對戰爭的厭惡。 對於學生而言,了解了關鍵的兩點後,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實踐中學會將方法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否則無疑是紙上談兵,新課程強調的就是學生的自主能力和主動能力,詩歌鑒賞恰恰就是這種能力的彰顯,高考古詩詞題的考查重點就放在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表達技巧上。由於不少考生缺乏基本的鑒賞方法與能力,以致在答題中不能緊扣題材作答,失分甚多。 那麼,如何鑒賞二首古詩詞呢?筆者認為以下幾點需要把握: 一、把握詩中的信息 詩中的信息有兩種:一為顯性信息,一為隱性信息,鑒賞詩歌時要注意把握這些信息。 顯性信息一般表現在詩的標題或注釋中。標題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詩的內容情感和詩的類別。如《傷田家》,「傷」為「哀」,「田家」(農戶)為「傷」的對象,據題意可知,這首詩的內容是作者為田家不公正的生活遭遇而哀傷,情感是同情農家、鞭撻社會,類別是感傷詩。又如《送元二使安西》,據題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詩。如果知道了這首詩是送別詩,那麼對詩中所描寫的「雨」、「柳」等意象的含義及詩中所表露的詩人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注釋中的信息一般是交待詩作的背景。鑒賞詩歌要因人論詩,因時論詩,這就需要我們在鑒賞時必須對詩人及創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有時考題會給我們提供有關這方面的注釋,對這些注釋必須重視。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摘自家常話 |
|
牛筋草 14-11-27 22:57:15詩詞的神韻高於境界周汝昌的一段文章供學習:要講詞的欣賞,不能不提到「境界」的藝術理論問題。境界一詞,雖非王國維氏所創,但專用它來講究詞學的,自以他為代表。他認為,詞有境界便佳,否則反是。後來他又以「意境」一詞與之互用。其說認為,像張先的「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矣;歐公的『綠楊樓外出鞦韆」,著一「出」字而境界全出矣。這乍看很像「鍊字」之說了。細按時,「鬧」寫春花怒放的艷陽景色的氣氛,「出」寫鞦韆高現於綠柳朱樓、粉牆白壁之間、因春風而倍增駘宕的神情意態。究其實際,仍然是我們中華文學藝術美學觀念中的那個「傳神』的事情,井非別有異義.我們講詩時,最尚者是神韻與高情遠韻。神者何?精氣不滅者是。韻者何?餘味不盡者是。有神,方有容光煥發,故曰「神采」。有韻,方有言外之味,故曰「韻味」。試思,神與繪畫密切相關,韻本音樂聲律之事。可知無論「寫境」(如實寫照)「造境」(藝術虛構),都必須先有高度的文化素養造詣,否則安能有神韻之可言?由是而觀,不難悟及:只標境界,並非最高之準則理想,蓋境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美醜之分,怎能說只要一有境界,便成好詞呢,龔自珍嘗笑不學之俗流也要作詩,開口便說是「柳綠桃紅三月天』,以為俗不可耐,可使詩人笑倒!但是,難道能說那七言一句就沒有任何境界嗎?不能的,它還是自有它的境界。問題何在?就在於沒有高情遠韻,沒有神采飄逸。可知這種道理,還須探奉尋源,莫以「境界」為極則,也不要把詩詞二者用鴻溝劃斷。比如東坡於同時代詞人柳永,特賞其《八聲甘州》,「慚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以為『高處不減唐人」。這「高處」何指,不是說他柳耆卿只寫出了那個「境界」,而是說那詞句極有神韻。境界有時是個」死」的境界,神韻卻永遠是活的。這個分別是不容忽視的分別。 |
推薦閱讀:
※盲派學習資料3
※出口收匯核銷員學習資料
※八字預測體系高級班學習資料 四
※家長會學習資料: 家長怎樣和孩子溝通?
TAG:學習 | 學習資料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