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華人很勤奮,但奮鬥的動力是病態的 【貓眼看人】
06-18
華人,是世界上最勤奮的民族之一。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華人都可以生存的很好。因為華人極能吃苦,擅於艱苦奮鬥。這是華人重要的特徵,也是一種優勢。 值得指出的是,雖然華人勤奮努力,但其動力卻是病態的,所以勤奮卻得不到尊重。華人奮鬥的動力幾乎全都指向「發財」,沒有對於知識、創造、公正、關愛等永恆性價值的追求。這使得華人在幾乎所有的社會環境中都是邊緣群體。比如在美國,華人群體的政治地位幾乎是最低的,排在黑人、印度人、中東人、穆斯林族群,甚至非洲人之後。這種現象非常值得分析。漢文化所提供的人生動力,僅限於財富、權利和威望。用俗話來說就是「陞官,發財,做人上人」。這在中國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但是放在人類文化的視野里,卻是非常狹窄的。人類普遍具有對於精神意義的追求,有著對於公正、愛、真理、信仰等永恆價值的強烈興趣。但這種興趣,在漢文化中神秘的消失了。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奮鬥的動力與人格健康水平有關。對神經症人格的人來說,人生奮鬥的目的在於擺脫焦慮。而人類所有擺脫焦慮的動作,都會指向四個方向,分別是:愛的控制、金錢,權力,威望。選擇不同的動作方向與人的焦慮來源有關:尋求愛控制的人,往往是缺乏愛。追求金錢的人,是被貧窮所折磨的。追求權利的人,則是無助感很強的。而追求威望的人,是有受過羞辱的經歷。(《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卡倫.霍妮) 對照這四個方向,我們就會發現,神經症人格的四個努力方向恰恰就是中國人人生奮鬥的目標。第一,控制性的愛,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關係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在中國父母的眼中,似乎沒有孩子會成年這個概念,終身都把它當做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進行全方面方面的控制。中國人的夫妻關係、上下級關係、官民關係,都是這種關係的翻版,即以愛之名控制他人。另外的三個方向:權利、財富和威望,那更加就是中國人的目標了。升官發財、光宗耀祖、飲食男女,恰恰就是中國人所有奮鬥動力的來源。可以說,華人的勤奮動力是擺脫焦慮,比如擺脫「被別人看不起」、「滿足肉體慾望」等低級目標。這自然就缺乏感召力了。那些精神性的目標,比如探尋真理、追求正義、實踐良知、傳播愛等高級追求就沒有在漢文化中出現。從這個角度來說,華人是普遍的神經症患者,其人生奮鬥的目標無法指向創造性和道德感。這是華人雖然勤奮卻難以的尊重的重要原因。 那麼,漢文化這種普遍性的神經症人格是如何產生的呢?原因在於漢文化缺乏「愛」這個極其重要的情感內核。自古以來,漢文化就缺乏愛的教育。儒家文化強調的是等級尊卑,把人分為三六九等。道家文化佛教講的是空無一物、虛空,也不強調愛。近幾十年來,強調的是鬥爭和對抗,是仇恨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人去哪裡獲得愛呢?怎麼可能獲得心理健康呢?所以,導致我們普遍性的在內心充滿了敵意。敵意是神經症人格形成的關鍵原因。由於內心潛藏著敵意,人不得不去壓抑這種敵意以避免衝突,這就會源源不斷的產生焦慮。為了釋放自己的焦慮,神經症患者就會不由自主的指向「愛的控制、權力、財富、威望」這四個基本的方向。這反過來也能成為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神經症人格的基本指標。如果一個人人生奮鬥的目標,無法超越這四個方向,那麼我們基本上可以判斷此人是一個被焦慮所控制的神經症人格患者。 一個人只有具有健康的人格,才具有文化上的創造力,才能夠具有使命感,才能夠擁有普遍性的價值觀。當下的中國人急於在文化上進行輸出,輸出我們的價值觀和文化精神產品。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大幅度提高我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我們獲得了健康人格所擁有的廣闊的心理力量,才可能創造出走向世界、被廣泛接受的文明。
推薦閱讀:
此貼已經被作者於 2017/7/21 13:02:05 編輯過
推薦閱讀:
※華人乘客被暴打拖下飛機 美聯航:支持員工做法
※賭五毛錢!大部分澳洲華人,都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垃圾!是時候科普一下了...
※華人女星作品31
※紐西蘭華人某女士測感情
※整個矽谷都反川普 為何華人反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