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修辭技巧

古詩詞修辭技巧

(一)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裡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比喻除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動外,還可體現出意象的情態特徵。如「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三月時月亮的形狀並體現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

《江上看山》(宋·蘇軾)

船上看山走如馬,倏乎過去數百群。

前山槎牙忽變態,後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緲。

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

【析】此詩將江兩岸的群山喻為馬群,且以行船為參照物,把群山那一靜態的景物給形化動化,寫得形象生動。「飛鳥」喻「孤帆」,寫出了舟行之快。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析】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作於赴邊途中。「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裡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然後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裡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這就是「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這段話可算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境界。

(二)擬人

1、請看下面兩首詩歌: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第一首詩一反前人寫法,不以楊柳的細柔形象來形容美人身材苗條,而是用擬人的手法,讓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出現,栩栩如生地刻畫出楊柳的婀娜多姿。

——第二首詩細膩生動地描繪了春夜雨景,並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晚春》(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本詩生動的效果與擬人手法大有關係,請就本詩的擬人手法寫一段賞析文字。

〖答案甲〗本詩運用擬人手法,描繪了晚春時一派百芳爭春的景象。

——點評「百芳爭春」一詞過於籠統,不能揭示擬人手法的妙處。  

〖答案乙〗詩人用擬人手法描繪了一幅生機無限的晚春圖。「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還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艷爭芳,似乎要將春留住;連本來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起舞,化作雪飛。

——點評對擬人手法的運用作了具體分析

(三)隱語(諧音)、雙關

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採用隱語、雙關的修辭手法。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析】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

《竹枝詞》(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析】「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的戀歌,雙關隱語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在對她唱歌言情,但情傳的含蓄,「倒是無晴勝有情」。

(四)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①「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終歲不聞絲竹聲」、詩中以「絲竹」代音樂。

③「門前冷落鞍馬稀」(白居易《琵琶行》)詩中的鞍馬代「客人」

④「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詩中以「杜康」代酒。

《赤壁》杜牧

折戟沉砂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析】文中的「東風」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喬」指的是大喬、小喬。大喬是東吳之主孫權之兄孫策的妻子,小喬石東吳主帥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運代表了東吳國家的命運。文中的「鎖二喬」指的是大喬、小喬被曹操虜去,意味著東吳的敗亡。以「鎖二喬」借代東吳的敗亡,既顯得委婉,又顯得深沉,同時又能給人聯想與思考。

再舉幾個例子:「邊聲」通常是邊塞上引發人們悲愁的風聲、笛聲、馬的嘶叫等特聲響氛圍的借代;「長安」原為漢唐的都城,後世也作為其它國都的代稱。因為漢唐是漢民族強盛的代表,所以後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陽關」「折柳」寄託離別,「鷓鴣」「杜鵑」寓有悲憤;「石壕村」代窮苦百姓,「長生殿」代統治階級……。

(五)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生白髮,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寫白髮竟有「三千丈」那麼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後面的賞析題。

《江南春絕句》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明代翰林修編楊慎(升庵)在《升庵詩話》(卷八)里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清朝人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對楊慎的意見作了反駁:「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詩家善立題者也。」

1、結合這兩則評論對《江南春絕句》的一、二兩句意象及意境進行合理的賞析,200字左右。

例文一:貴在想像

我不贊成楊慎的觀點,我覺得何文煥的觀點是正確的,詩貴在想像。假如用楊慎的觀點,用細節分析、科學剖析的話,那麼「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也不能成文啦,白髮怎麼能「三千丈」,「五尺」就不易啦!「一枝紅杏出牆來」,春天來了,怎麼才有「一枝」呢?應改為「多枝」,那麼還有意境、想像可言嗎?「十里蛙聲出山泉」,為何光畫蝌蚪就境界全出,因為畫面富有想像力;「萬綠叢中一點紅」,為何膾炙人口,因為它對比鮮明,詩味盎然;「飛流直下三千尺」,為何流芳千古,因為它表現了瀑布雄偉壯觀的氣勢。詩貴在釀造想像的境界,欣賞者也要善於理解、玩味。文學與科學在形象思維方面是具有天壤之別的。

例文二:意境是詩的靈魂

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大都是講究意境的。短短几行古詩,名家高手往往會創造出絕妙的藝術意境。杜牧的《江南春》就是例子。「千里」、「四百八十寺」等等跨越時空的詞語,給我們創造出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境界。然而讓楊慎一改就索然無味了。倘若按照他的觀點,還有詩嗎?「一唱雄雞天下白」怎麼講得通呢?「天下白」,難道沒有「黑」的地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難道真是一千里路被冰覆蓋?詩貴在有意境,可以用誇張、渲染、烘托的手法。「小橋流水人家」是用名詞展現的意境,「飛流直下三千尺」是用誇張描繪的風采。意境是由詩人與讀者共同創造的。

2、何文煥的話說得有道理。「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實際,但詩境全失。因為所謂「千里」,正極言江南地廣,是指整個江南春色說的,而不是實指某處景色。詩人描寫景物,不必拘泥於見聞,可以寫意中的虛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實景和意中的虛景結合起來寫。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實感和想像揉合在一起,給我們繪出了一幅地域廣袤、氣象萬千的江南春景圖。如果像楊慎說的不用「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

這兩句詩寫了七種意象。鶯啼是從聽覺上感受的,春風是從觸覺上感受的,紅花、綠葉、水村、山郭、酒旗,是從視覺上感受的。從不同的角度來刻畫景物,逼真,有立體感,容易把讀者帶到作品的藝術境界之中。靜景動景構成對比,畫面更加生動。紅綠相襯,色彩十分鮮明。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這個規定情境相適應,統一構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圖。

(六)對偶

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裡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七)比擬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這一聯採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誇張到極點。

(八)排比

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純用名片語合,構成典型環境。

(九)設問

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如「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

(十)反問

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如「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迭題烏江亭》)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

(十一)用典

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能夠起到含蓄、洗鍊、委婉和聯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強了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於鑒賞者來說,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義,就不能很好的讀懂這些詩歌,更談不上鑒賞。02年高考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所以必須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透過原來典故中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後所表達出的新的含義。一般而言,古詩詞中的用典有以下幾種情形:

①點化前人語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莩而不知發」,為杜甫點化,在《詠懷五百字》中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②引用神話故事,如李賀的《李憑彈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有「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還有「吳質不眠倚佳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的詩句,都是形容李憑彈的好。引用神話傳說,能增強詩詞的藝術表現力,構成奇特的藝術境界。

③運用歷史故事,比如,漢文帝(劉恆)愛賈誼之才,將他從長沙招回,在宣室接見,而李商隱寫《賈生》,卻用「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詩句,諷刺漢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賈誼,這是對漢文帝接見賈誼的反用。通過反用,實則慨嘆自己的懷才不遇。再如《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是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三、四句借用飛將軍李陵的典故,《史記·李將軍傳》中說:「(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清人沈德潛認為這首詩「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飛將軍李廣的典故,對當時領兵遠征的主將進行了批評。

【文/網路 圖/天涯孤客】


推薦閱讀:

30條不得不知的人際交往技巧,值得一看!收藏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無一遺漏的使一張泡泡紙中所有泡泡破碎?
5個技巧,讓小米粥熬出3層米油,香甜養胃貂蟬最愛,值得收藏!
換種方式講西漢(25) |論弄死自己老公的孩子的技巧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修辭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