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全球媒體給好評! 17年地獄練就《瘋狂麥克斯4》

《瘋狂的麥克斯4》掀起全世界範圍內的高口碑暴潮,戛納同樣未能倖免

《瘋狂的麥克斯4》主創亮相戛納首映

這幾天,朋友圈、微博上刷屏的主要集中在兩件事上,一個是戛納開幕紅毯上的東北棉被,另一個就是口碑爆棚、被稱為「滿分動作大片」的《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叫「Mad Max: Fury Road」,「Mad Max 4」是製作方開發階段擬定的暫時片名(working title),覺著「瘋狂的麥克斯」讀著拗口,《迷霧追魂手》、《衝鋒飛車隊》、《末日先鋒》之類又太港,所以還是直接用「Mad Max」了。

之前誇《瘋狂的麥克斯4》的,主要都在講這電影如何火爆如何硬並且一直硬了120分鐘,如何激發腎上腺激素又如何秒掉《速度與激情7》……除了這些解氣過癮純爺們的話,關於《瘋狂的麥克斯》,其實還可以知道更多一點。

先說說《瘋狂的麥克斯4》在戛納的情況。據說本屆電影節原定的開幕片就是《瘋狂的麥克斯4》,後來受《查理周刊》事件影響,組委會認為不宜採用暴力元素過多的作品,所以才進行調整,當然這只是該片諸多糟心事里微不足道的小插曲。《瘋狂的麥克斯4》在戛納的首場放映放在開幕式次日早上,在電影宮盧米埃爾大廳和2300人一起看這部電影,確實是種有助調整時差的爽快體驗。反正每次大規模追車場景告一段落,場內都會爆出一陣陣掌聲跟口哨,看來大多數故作高冷的電影記者,其實也把持不住商業大片的挑逗。

《瘋狂的麥克斯4》來戛納宣傳的最大手筆,就是包下了麗茲卡爾頓酒店的外牆廣告位,這也是超級非常大片在戛納競標的首選位置,去年掛的是《變形金剛4》。新聞發布會時間定在14日中午,插播一下該劇組的行程,此次參與宣傳的湯姆-哈迪、查理茲-塞隆、尼古拉斯-霍爾特三位明星都是5月12日抵達戛納,可他們都沒有出現在13日的開幕紅毯上。如果用中國經驗來判斷的話,這些老外在時間成本的投入產出比上實在是有點算不清賬,更叫那些死活沒能擠上紅毯的中國明星情何以堪。要換個角度看,國際大咖的影響力似乎又很難用紅毯次數以及行走時長來量化,這個中西價值衝突的問題只能長期存在並擱置爭議了。

北美媒體齊刷刷地為《麥克斯4》打出滿分,堪稱電影評論界近年來一大盛景

媒體對《瘋狂的麥克斯4》的評價,確實好到有點嚇人的程度。metacritic.com上歐美媒體的總評分達到89分,對比一下就知道是個什麼量級的成績,《星際穿越》74分、《速度與激情7》67分、《王牌特工》58分,就連《黑暗騎士》也只有82分。43家媒體打分,42家好評,1家中評,0差評,其中《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芝加哥太陽報》、《帝國》等17家給出的都是100分。而網友的評價也把《瘋狂的麥克斯4》推進了IMDB的TOP250榜單,現已經攀升到第27名。5月15日,《瘋狂的麥克斯4》在北美及全球範圍內上映,隨著口碑推力,把上映兩周的《復仇者聯盟2》拉下馬,首周末票房達到4400萬美元,全球收入超過1億美元(可惜本片引進中國的希望基本渺茫,要不數字還能更嚇人了)。

從現在的局面來看,《瘋狂的麥克斯4》確實風光無限,但這部電影從項目啟動到正式上映前前後後整整歷時17年,堪稱名副其實的「開發地獄」。

追溯《瘋狂的麥克斯》系列的歷史,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這可不是什麼好萊塢大片,而是Ozploitation,混合自Australia和exploitation,翻譯過來應該叫澳洲剝削電影。1971年,澳大利亞改革電影分級制度,對製片業務進行減稅,由此推動了澳洲新浪潮運動,還直接催生出大量的低成本恐怖、動作、喜劇、犯罪等B級片,吸引到美國、歐洲甚至香港的明星、電影人參與製作。由於審查政策的鬆綁,這些電影可以肆意挑戰題材的限制,任性地「剝削」敏感話題、過氣明星,就這樣在澳大利亞橫行了大概20年左右的時間。2008年,紀錄片《不十分好萊塢》(Not Quite Hollywood)呈現了這一電影現象,超級影迷昆汀-塔倫蒂諾在片中狂聊不已,《瘋狂的麥克斯》被列為澳洲剝削電影中的現象級作品,導演喬治-米勒也被比作新好萊塢里喬治-盧卡斯式的標杆人物。

《瘋狂的麥克斯》第一部問世於1979年,故事設定為未來陷入能源危機的澳大利亞,法律和社會秩序開始崩潰,掠奪汽油的摩托飛車黨四處橫行,主人公Max是巡警部隊里的英雄人物,他的搭檔、兒子、妻子相繼遭到報復,最終他離開警隊開始獨自復仇。成本不到40萬澳元的《瘋狂的麥克斯》上映後掀起觀影狂潮,專做B級片的美國國際電影公司參與發行,最終在全球取得了超過1.8億美元的票房,並且一舉捧紅了Max的扮演者梅爾-吉布森。首集《瘋狂的麥克斯》還創下了電影史上投資回報率的紀錄,這一成績直到1999年才被《女巫布萊爾》刷新。

老版《瘋狂的麥克斯》三部曲捧紅了動作影星梅爾-吉普森

從1979年到1985年,喬治-米勒和梅爾-吉布森一起拍攝了三部《瘋狂的麥克斯》,巨大的商業成功把他們直接推向好萊塢的核心地帶。此後,吉布森接演《致命武器》系列,由此步入動作片國際一線巨星的行列。米勒去美國執導了巨星雲集的恐怖喜劇《東鎮女巫》,但拍攝經歷並不愉快,他中途兩次退出都被傑克-尼克爾森挽回,這也讓他決定重回澳洲發展。

1998年,米勒正式啟動《瘋狂的麥克斯4》的計劃,在他的設想中這一集Max和反派之間爭搶的不再是石油或其他物質資源,而是人類,這個想法也確實在17年後的成片中得到體現。經過兩年多的劇本開發、融資、檔期協調等籌備工作,《瘋狂的麥克斯4》首次開機計劃定於2001年,結果趕上911事件,匯率導致成本飛升,項目只好暫時擱置。2003年,米勒表示《瘋狂的麥克斯4》的新劇本已完成,前三部在澳大利亞的外景地地貌發生變化不再適合拍攝,影片將納米比亞進行拍攝。結果這一決定再次被國際大事所阻礙,當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各大航空及貨運公司收緊了對相關地區的限制條款,《瘋狂的麥克斯4》開機再次擱淺。

兩次開機失敗之後,米勒在2006年承認了吉布森退出這一項目,而後吉布森因酒駕、種族言論的醜聞遭遇好萊塢各大發行商、經紀公司封殺,想要回歸也將是個很大的問題。後來又傳出澳洲明星希斯-萊傑將接演Max的消息,但他也沒能等到開機,2008年因藥物過量英年早逝。在此期間,米勒轉去拍攝了動畫片《快樂的大腳》,有段時間他甚至希望把《瘋狂的麥克斯4》也做成3D動畫,乾脆放棄真人表演。2009年10月, 米勒又一次宣布影片將於2011年初在澳大利亞開機,同期傳出湯姆-哈迪和查理茲-塞隆在和劇組接洽的消息。等到2011下半年,湯姆-哈迪和米勒在不同場合確認了《瘋狂的麥克斯4》的籌備消息,11月外景地再次由澳大利亞改成納米比亞,而正式開機則是到了2012年的7月,拍攝則一直持續到年底。

雖然《瘋狂的麥克斯4》主要採用的是傳統特技拍攝,用導演的話說就是Old School的方式,CG鏡頭僅佔20%,但後期製作卻一點都不簡單,持續兩年多的時間。在戛納的新聞發布會上,查理茲-塞隆捋著自己的頭髮說,「時間確實夠長的,你們看我都能梳馬尾了」,她為了拍攝當時真的剃了光頭,後來出演《西部的一百萬種死法》戴的是假髮,那部電影到現在都已經上映有一年了。

導演喬治-米勒和新老兩代「麥克斯」一同出席《瘋狂麥克斯4》美國首映

而至於中途退出的首任Max梅爾-吉布森,喬治-米勒在戛納表示,他們依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不久之前,吉布森和他以及哈迪一起看的好萊塢首映場。而對這位老朋友目前的境遇,米勒說,「吉布森是非常偉大的演員、導演,我對他的遭遇感到同情」。有記者問他上面時候啟動下一部《瘋狂的麥克斯》時,和媒體曝出哈迪再簽三部Max片約的信息不同,已經70歲的米勒表示,都說電影像生孩子,我用了快20年才剛剛生下這個孩子,真的需要緩一緩。

不知不覺,這期成了關於項目開發的流水賬,如果大家能記住development hell(開發地獄)這個詞的話,記得要活學活用。關於Mad Max電影本身有意思的故事其實還有更多,以後有時間再講吧。

作者:皮革業


推薦閱讀:

誰來陪你一世瘋狂
唐代的「追星族」也瘋狂~
高利貸案頻發預示危機將至 是誰導演了這場瘋狂
女人, 憋得太久, 會有多瘋狂?
??勵志|人的一生要瘋狂一次(送給2015依然奮鬥的你)!

TAG:媒體 | 地獄 | 瘋狂 | 麥克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