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看懂世界三大宗教的恩怨情仇
引
1953年5月11日,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成立。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一般以宗為主觀的、個人的主義信念;教則有客觀教說之意。
當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神道教、佛教、猶太教、印度教、薩滿教等。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世界三大宗教的恩怨情仇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清真教、回教等。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
伊斯蘭(al-Islam)系阿拉伯語音譯,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約570年-632年)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與伊斯蘭「Islam」是同一個詞根)。
伊斯蘭教主要分為遜尼和什葉兩大派系,也有其他一些小派系(如哈瓦里吉派,伊斯瑪儀派)。
遜尼派被認為是主流派別,又被稱為正統派,分布在大多數伊斯蘭國家,中國穆斯林也大多是遜尼派;
什葉派的信徒主要分布伊朗,還存在於其它一些國家和地區,比如伊拉克等國。兩派的分別主要在於對於穆聖繼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認上。
不管是遜尼派、還是什葉派,都是穆斯林兄弟。他們都信仰同一部《古蘭經》、遵聖訓、都是誠信真主獨一、承認穆罕默德聖人是真主安拉派給人類的最後一位使者。
朝聖地:麥加。
伊斯蘭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理論部分包括信仰(伊瑪尼),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信後世、信前定(簡稱「六大信仰」)。實踐部分包括伊斯蘭教徒必須遵行的善功和五項宗教功課(簡稱「五功」)。所謂的五功即念「清真言」、禮拜、齋戒、天課、朝覲,簡稱「念、禮、齋、課、朝」。
基督教
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在中國,因為歷史翻譯的原因,通常把新教稱為基督教。
基督教信仰以耶穌(公元前4年—公元30年/33年)基督為中心,以《聖經》為藍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穌基督的救恩,充分彰顯了上帝對全人類和整個宇宙舍己無私的大愛。
基督教在人類發展史上一直有著極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和深遠影響。至今主要發達國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導的國家。
朝聖地:耶路撒冷
【三大派別:天主教】
天主教有時也稱作「舊教」,以區別於基督教新教。與東正教、新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派別。為基督教中歷史悠久、人數最多的派別。天主教在世界各地傳播,主要分布於意、法、比、西、葡、匈、波、美以及拉丁美洲各國。
【三大派別:東正教】
東正教,是基於正統派神學與東方禮拜儀式制度的基督教三大分支之一,也是強調自身正統性的宗徒繼承教會。
公元1世紀,希臘裔基督徒的耶路撒冷、安條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亞歷山大港、羅馬之五城聯邦原型誕生。4世紀,君士坦丁堡成為羅馬帝國的國家教會首都。5世紀,因單性論被開除的近東邊緣教會形成東方人派正教會。11世紀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東羅馬正教會。15世紀,東羅馬帝國因君士坦丁堡戰役敗亡。希臘正教會與俄羅斯正教會為首的東正教會體系確立。
【三大派別:新教】
新教,亦稱基督新教,是基督教的一派,與天主教、東正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派別。包括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而產生的新宗派:路德宗、加爾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隨後又從這些宗派中不斷分化出來的更多宗派。主要分布在英、美、德、瑞士、北歐各國及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中國常以「基督教」一詞單指新教。
因對羅馬公教(即天主教)報抗議態度,不承認羅馬主教的教皇地位,故西方一般稱基督新教為「抗羅宗」或「抗議宗」。基督新教重視信徒直接與上帝相通而無須神父作中介;主張教會制度多樣化(主要分為主教制、長老制、公理制等)而不贊成強求一律;不承認一些天主教傳統教義是有《聖經》根據的,例如煉獄(即滌罪所)、聖餐變體論和瑪利亞為天主之母等。鴉片戰爭前後,新教相繼傳入中國。
佛教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屬於釋迦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等。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佛教既反對殺生,也反對自殺,更倡導護生。
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分化】
在佛逝世百年之後,由於佛教徒中間對教規和教義的理解發生嚴重分歧,因而教團出現明顯分裂,形成上座、大眾兩大部派,分成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
上座部佛教主張恪守戒律,嚴守原始上座部佛教的戒律,注重上座部比丘眾的自身的戒律修行。又稱小乘佛教。
大眾部佛教的思想主張修菩薩道而成佛,是大乘佛教的發源的源頭。
大乘佛教注重信仰與實踐,強調實事求是,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佛教靈活開放、慈悲平等、普度眾生、貼近生活。
大乘佛教最著名的四大菩薩,象徵願力的是地藏王菩薩;象徵實踐的是普賢菩薩;象徵智慧的是文殊菩薩;象徵慈悲的是觀世音菩薩。
【派別】
主要有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三大派別。
1、「漢傳佛教」幾乎成了大乘佛教的代名詞。由於漢傳佛教所使用的語言是以漢語為主,故也稱為「漢語系佛教」。
漢傳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凈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八大宗性、相、台、賢、禪、凈、律、密派。
2、藏傳佛教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藏族地區形成和經藏族地區傳播並影響其他地區(如蒙古、錫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語傳播的佛教,故又稱「藏語系佛教」。現存的大藏經,按文字的不同可分為漢文、藏文、巴利語三大體系。
3、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是指現在盛行於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斯里蘭卡及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時期之後,部派佛教中的一個派系。
推薦閱讀:
※漢族男孩喜歡一個回族女孩,有什麼不妥?
※(1 條消息)我是佛教徒,客戶是做打獵夜視儀的,我應該斷了這個合作嗎?
※如何勸導一個迷信的母親?
※基督徒能練瑜伽么?女基督徒一般都怎樣鍛煉身體?
※以色列北方十支派消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