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孟暉 : 並非虛構的荷葉燈

今天的人也許很難相信,在中國古代存在著可以調節光照方向的落地燈。可是,《紅樓夢》中恰恰清楚描述了這樣一種燈具,小說第五十三回提到,賈府元宵夜宴上使用一種「荷葉燈」:

每一席前豎一柄漆干倒垂荷葉,葉上有燭信,插著彩燭。這荷葉乃是鏨琺琅的活信,可以扭轉。如今皆將荷葉扭轉向外,將燈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戲分外真切。

(87版《紅樓夢》劇照,賈府元宵夜宴。)

也就是說,當時在每一桌酒席旁,都樹有一架落地燈,在其燈座上插以塗漆的高長燈桿,但桿頂接有一個「幾」字形曲柄(「倒垂」),在曲桿側伸而出的端頭則裝有荷葉形的燈擋。從「將燈影逼住全向外照」的語意來看,荷葉形燈擋是呈現為豎向而立的狀態,而從其葉面上橫伸出一個短梁,上承燭盤(「燭信」),用來安插蠟燭。小說中沒有說明荷葉形燈擋的材質,但應該為不透明狀態,把蠟燭散發的光在一側加以阻攔,從而讓光線更集中地投向另一個方向。

這座落地照明燈上最重要的一處設計在於,曲柄的柄頭是以活軸(「鏨琺琅的活信」)的形式插入燈桿的頂端。於是,可以在不挪動燈座的情況下,隨時在水平方向上調整荷葉的角度,也就調整了燈光投射的方向。在小說中,出於看戲的需要,把所有的燈一齊調成照向舞台的角度,如同打光一般,所以,坐在燈下的人對舞台上的表演就能「看得真切」。

除了不用電源而是使用古老的蠟燭之外,這一款荷葉燈與現代設計的燈具相比簡直毫無遜色之處。然而,如此精彩的燈具卻絕非曹雪芹妙筆生花的臆造,利用擋光板調節光照方向,本是中國燈具歷史中的一項長久傳統。

從漢代以來,無論案頭矮燈還是落地長燈,往往會在燈盤一側加設一片擋光板,一來擋風,二來控制光線投射的方向,三來讓照明更為集中,稱為「帶板燈」。這類燈具中的高檔品,則會將擋光板製作成可以靈活轉動的形式,以便方便地調節光照的投向。

(西漢「長信宮燈」)

著名的西漢「長信宮燈」,就是上有煙道式燈罩,下有燈盤,燈罩與燈盤的邊沿都設有里外兩道嵌槽,分別插入兩片弧式擋光板,寬度各佔半個圓周。這兩片擋光板可以沿著各自的嵌槽,在水平方向上做360o的自由滑動,利用其開合來調節光射的角度,以及光線的強弱程度。

漢代高檔燈普遍採用與長信宮燈相同的形式,考古發掘中出土的兔燈、牛燈等等,造型各呈精彩,但基本結構卻很一致。這些漢代銅燈埋在地下兩千年之後重見天日,已經布滿青綠銅銹,但是,在往昔被實際應用的日子裡,它們可是呈現金光閃閃的銅色,如長信宮燈還通體鎏金。作為擋光之用的弧形青銅板的內壁也是金亮如鏡,閃閃反光,因此,這些弧板可能還具有聚光的功能,通過反射光焰,增強亮度。

另外,同為漢代珍物的「牛形錯銀銅燈」在設計上甚至更為細緻,兩片弧形擋光板,一片為徹底不透光的青銅實板,另一片上卻遍布菱格式鏤空紋,可以漏出光影。於是,這座銅燈的光照形式就具有若干選項:如果把兩道擋光板安置成里外重合的狀態,那麼,燈光就可以從留空處充足地向外照射。但是,如果把帶有菱格紋的弧形板拉出來,映在室中的就是隱約帶有菱形花紋的朦朧光影。也可以把菱格紋擋板拉出一半,那麼,燈光就會一半純明一半花影交錯……

漢代銅燈置於坐席或几案之上,均為矮燈。大致在宋遼時代,落地式「帶板燈」成為室內常見的流行傢具,配有可調節擋光板的落地燈也隨之出現。在河北宣化遼代韓師訓墓中的壁畫上,表現了一座有著四足式底座的高燈檠,在筆直的燈桿頂端安有燈盤,上放一盞油燈。優美而巧妙的是,從燈桿一側分出一枝弧形曲柄,柄頭裝有荷葉形燈擋,微微俯向油燈。燈前有一女子,正伸指撥動荷葉,從這女子的動作來看,那荷葉形燈擋是可以調整角度的,她正對其加以撥轉。由這幅壁畫可知,早在遼代,《紅樓夢》中荷葉燈所具備的形式就已經成熟,並且運用於生活了。壁畫中描繪的燈具形態似乎顯示,那支曲柄有可能是以活套的方式套裝在直燈桿上,因此能夠以燈桿以及燈盤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進行360o的周轉;荷葉形燈罩則可能以活軸的方式與曲柄的埠相嵌接,因此,燈罩能夠做上下俯仰的轉動。假如確實如此,那麼,這座遼代落地燈在設計上簡直不輸於現代作品了!

(《待浴美人圖》)

可以拿來進行比較的是,德國收藏家費迪南·伯特萊(Ferdinand Bertholet)的藏品中有一幀《待浴美人圖》,背景中的落地燈在形式上另有特色,顯示出中國古代落地「帶板燈」樣式多變,既巧妙又美妙。這座燈在燈桿的頂端設有橢圓形燈擋,稍下處則斜伸出一條彎柄,柄頭撐一片圓葉,圓葉上是一朵蓮花形的燭盤,盤內紅燭明燃。儘管畫面上並沒有描繪,但我們可以設想,假如帶有燈擋與蓮形燭台的燈桿部分與更下方的燈桿部分之間安裝活軸,那麼,把蓮形燭台的彎柄當做把手,握住它加以推動,就能讓燈擋與燭台同時做圓周移動,從而調節光照的方向。因此,與《紅樓夢》荷葉燈、韓師訓墓荷葉燈相比,這座蓮花燈與前二者在原理上一致,但三款燈的具體樣式卻各有特色,彼此不同,面對它們,大概任何人也不能不承認,中國古人在設計一道上有著非凡的才華。

(《遼韓師訓墓荷葉燈圖》)

非常有趣的,據養心殿造辦處記載,清代皇帝雍正一向愛好設計,很喜歡利用業餘時間親自構思宮廷陳設物件的樣式,同時,他對於西洋器物特別是西洋鐘錶頗有興趣,所以曾經傳旨,讓造辦處的工匠仿照自鳴鐘內部的齒輪構造,制出飾有彩色琺琅的黃銅「轉盤遮燈」。推測其意思,應該是利用齒輪連動原理,在蠟燭台上安置齒輪以及能夠轉動齒輪的把手裝置,這樣,搖動把手,就可以讓燈擋沿著燭盤邊緣做圓周運動,轉到任何一個位置上,由此而控制燭光的射向。一國之君都會有興緻設計「轉盤遮燈」,可見帶有轉動式擋光板的燈具在中國傳統生活中曾經何等重要與普及。

奇怪的是,隨著從西方引進現代燈具以來,聚光、調節光照方向等一律倚靠「燈罩」,似乎除此之外就再沒有任何其他手段。燈盤加配轉動式擋光板這一形式在中國可是擁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也許是現代設計應該借鑒的寶貴經驗。

(本文為騰訊時尚《入流》專稿,更多精彩請點擊專題閱讀)


推薦閱讀:

虛構理由向親友借巨款後不歸還應如何定性
坎若特學會30周年講演稿
【寫作觀】何玉茹:虛構和現實情境的魔力

TAG:虛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