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業行人必讀】十四世紀 當麻曼荼羅

(高清晰巨幅大作 可放大仔細觀賞局部細節)

當麻曼荼羅 觀無量壽經變相圖

重要文化財 絹本著色 掛幅裝 尺寸:縱128.5×橫123.6cm

14世紀鎌倉時代 九州國立博物館 編號A-29 隆日編譯整理

恭迎阿彌陀如來聖誕

  相傳《觀無量壽經變相圖》為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親手製作的,這幅《觀經變相圖》自唐代流傳到日本,一直供奉於日本凈土宗的當麻寺,故又稱當麻曼荼羅。在凈土三部經曼陀羅中,"當麻曼陀羅"不僅最古老,影響也最大。 此圖以阿彌陀如來佛所住的西方極樂凈土的情景為中心,用極其細膩的手法將《觀無量壽佛經》的要義和唐代善導大師《觀無量壽佛經疏》(簡稱《觀經四帖疏》)的內容巧妙地再現了出來。此圖畫面富麗堂皇、嚴謹精緻、布局完美、技巧高超,可以說是佛教藝術史中的上品中的上品,是空前絕後的凈土修行指引的巨幅大作。

畫面由中央主圖(內陣)和左右及下方的3邊構成。在內陣中,以阿彌陀如來和觀音菩薩、勢至菩薩三尊為中心,氣勢宏大地描繪了諸聖眾三十四尊及蓮池、樓閣等極樂凈土的情景。

外陣左緣描繪的是「觀經」序文中阿闍世間(ajyase)王子的故事,右緣描繪的是作為本論的十六觀想中第一觀想至第十三觀想,下緣描繪的是從第十四觀想至第十六觀想中所述的三輩九品阿彌陀佛來迎場景。

本圖是鎌倉時代的優秀臨摹作品之一,如來和菩薩的容顏及體貌等細微部分都精心雕琢。此外,諸尊和蓮池、甚至天空都大量使用了金泥,以群青和綠青等冷色為中心,施以鮮艷而富有透明感的色彩,這點也受到人們的關注。本圖為滋賀縣大津市的圓滿院相傳之物,舊裝裱的表裡都墨書有永享7年(1435)的修理銘。

 

該圖準確描繪出凈土三經中《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的內容,而且按照日本西山凈土宗開山祖師證空上人(1177-1247)的解釋,此圖與中國凈土宗二祖善導大師所著《觀無量壽佛經疏》(簡稱《觀經四帖疏》)的內容完全一致,並被認為是佛菩薩權化示現之作。故這幅《觀經變相圖》在日本凈土思想發展史中佔有很重要地位,而且在日本流傳甚廣。

「當麻曼陀羅」整體分為四個部分:中央為最大的主圖,共八段,描述西方凈土的依正莊嚴,此為《觀經》玄義分,即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的第一卷;其餘左右及下方三部分為外圍部分。

左側長幅描述《觀經》緣起的序分,即《觀經四帖疏》的第二卷;

右側長幅描繪定善十三觀,即《觀經四帖疏》的第三卷;

最下面橫條描述散善三輩九品,即《觀經四帖疏》的第四卷。

全幅曼陀羅即是一部完整的《觀經四帖疏》。下面將參照證空上人的《當麻曼陀羅注》以及九州博物館的注釋和相關日本學者的研究文章,結合局部圖面逐一說明,希以管窺之見達拋磚引玉之目的。

一、曼陀羅中央主圖【極樂凈土的依正莊嚴】

當麻曼陀羅主圖---《觀經疏》玄義分

【極樂凈土的依正莊嚴】  曼陀羅中央的主圖表現阿彌陀佛極樂凈土,其內容正是善導《觀經四帖疏》第一卷"玄義分"的內容。在此內陣中有舞樂、父子相迎(見佛)、寶池、樹下、三尊、寶樓寶殿、虛空等七會(《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其中的父子相迎、樹下、寶樓寶殿等三會是左右相互對稱的;而舞樂等四會是在圖的正中央按照從下至上的順序逐次描繪的。古德註疏中特別說明這種排列不僅與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的"玄義分"一致,並且也與《法事贊》(兩卷)中的偈誦完全一致。

舞樂;中央最下部有一個大舞台,先後往生之凈土行者一邊奏起歡喜和感恩的妙樂,

一邊快樂地舞蹈。

 見佛(左側);此部分也被比作父子相迎,

阿彌陀佛站在左右兩邊的舞台上攝受迎接往生的行者。

  見佛(右側);此部分也被比作父子相迎,

阿彌陀佛站在左右兩邊的舞台上攝受迎接往生的行者。

  寶池;在舞台里側的寶池中蓮花盛放,滿開的蓮花上分別坐有上品中生以下的八品往生行者。

樹下說法(左側);在圖的左側飾有寶樹,樹上飾有羅網,葉間有很多宮殿。

寶樹下阿彌陀佛為諸多菩薩所圍繞,正於其中講說妙法。

樹下說法(右側);在圖的右側飾有寶樹,樹上飾有羅網,葉間有很多宮殿。

寶樹下阿彌陀佛為諸多菩薩所圍繞,正於其中講說妙法。

上品上生的行者合掌端坐在阿彌陀佛前面的平台上

  平;在曼陀羅中央阿彌陀佛的面前,有一個廣大的平台,上品上生的行者合掌端坐其中。

阿彌陀三尊;正面中央阿彌陀佛結印端坐在寶蓮華座上,彌陀胸前卍字及手掌、足底的千輻輪相清晰可見。身後圓光的後面有四柱寶幢映現其中,支撐頭頂眾寶嚴飾、莊嚴無比的天蓋。觀音、勢至兩位大菩薩脅侍左右。兩位大菩薩的頭頂也有華麗的寶蓋。在三聖周圍有很多菩薩端坐圍繞。關於阿彌陀佛所結的手印,按照證空上人的解釋,為彌陀"三身之印",具體為:十指放在胸前指向上方代表法身之印,左手掌向內為報身之印,右手掌向外表示應身之印。

中庭;在西方三聖背後的中庭中,諸多菩薩游步其中。

  

  

寶樓宮殿;宮殿樓閣映現其中,各處諸佛說法的法座也清晰可見。

 

光變;西方三聖的天蓋上散放無量光明,無量光中變現的佛塔與諸菩薩清晰可見。

虛空;上面的虛空無限莊嚴,迦陵頻伽等諸鳥、天華、樂器浮現空中,

並能清晰地看到乘著祥雲來訪的諸佛菩薩。虛空從下至上分別用

黃(金)、白(青·白)、玄(青黑色、紺青色)三層顏色表示。

以下將介紹外圍部分,這是畫面的左右長條幅,左側為序分部,右側為定善十三觀

二、序分 畫面左側自下而上

左側長幅為描述《觀經》緣起的序分部分,即《觀經四帖疏》的第二卷;  在曼陀羅外陣的左側是縱向的十二幅小圖,清晰地描繪出《觀無量壽佛經》的緣起分(序分)內容。此圖是以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序分義》為基準構思創作的。各幅小圖的左右兩側還引有相應的《觀經》經文。從下至上為六緣七段,銘文與圖義相同有十段,繪像是以十二幅小圖來描繪,即以娑婆世界的十天干、十二地支為體創作的。下面以證空上人《當麻曼陀羅注》的順序簡單作一說明:

第一禁父緣:左側最下方的四個圖表示的是頻婆娑羅王被太子阿闍世幽閉的因緣,自下而上四圖。

(1)最下面的圖描繪的是屋外提婆達多示現神變騙得阿闍世太子信任,及在宮殿內阿闍世太子接受提婆達多邪惡教誨的場面。

(2)為阿闍世太子將父親頻婆沙羅王關進七重牢獄中的情景,在獄門外設有獄卒。銘文云: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闍世,隨順調達(即提婆達多)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於七重室內,制諸群臣一不得往。

(3)為韋提希夫人澡浴清凈,以酥蜜和麥塗身,隨身具中盛有葡萄漿蜜奉獻上王。銘文云:國大夫人名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凈,以酥蜜和麥用塗其身,諸瓔珞中盛葡桃漿以上王。

(4)由於頻婆娑羅王的請求,釋尊派遣弟子目犍連和富樓那授王八戒,並為其說法。銘文云:爾時大王合掌恭敬,向耆闍崛山禮佛發願。時目犍連飛來王所,日授八戒;佛亦遣富樓那為王說法。

  第二禁母緣:(下圖)騎乘白馬的阿闍世太子來到牢獄,詢問獄卒父王的情況。當他聽說韋提希夫人和佛弟子經常來訪的情況後勃然大怒。銘文云:時阿闍世問守門者:父王存耶?門人白言:國大夫人身塗麥蜜,瓔珞盛漿,持用上王,不可禁制。

(上圖)隨後太子進入皇宮要殺母親。這時因有大臣月光和耆婆的勸解,太子才作罷。銘文云:阿闍世曰:我母是賊,令此惡王多日不死!即執利劍欲害其母。月光、耆婆俱進諫事,以手按劍。

  第三厭苦緣:(下圖)韋提希夫人被阿闍世太子幽閉宮中,萬分悲哀之中懇請釋尊派遣阿難和目犍連為其解除心中的煩惱。釋尊當即感知韋提希夫人的願望,遂派兩位弟子來到韋提希夫人處。銘文云:時韋提希被幽閉已,遙向崛中。佛敕目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

(上圖)隨後不久釋尊本人也從空中來到韋提希夫人處。韋提希夫人對釋尊寶蓮華座五體投地,禮拜懺悔,懇請釋尊教授如何生至無煩惱處。銘文云: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在右。

第四欣凈緣:(下圖)釋尊在光明中展現十方凈土與韋提希夫人,並問韋提希夫人:十方清靜佛國無數,你願生何處?韋提希回答:十方佛國雖都清凈,但我願往生西方阿彌陀佛極樂凈土。銘文云:爾時釋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照十方界,還住佛頂化為金台,十方凈土皆於中現。

(上圖)釋尊雖示現神力使韋提希及阿難等人用肉眼觀見彌陀三尊,但是為了未來眾生也能夠觀見彌陀和西方凈土,釋尊付囑阿難極樂世界的具體觀法。銘文云:時韋提希白佛言:釋尊!是諸佛土雖復清凈,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第五顯散善行緣:阿難於佛前胡跪合掌,目犍連於旁侍立合掌,韋提希夫人及侍女一同在場。釋尊示現神力使韋提希及阿難等人用肉眼觀見彌陀三尊。此處描繪釋尊付囑阿難念佛法門的場景,所顯之行即念佛之行也。即經云:汝好持是語!此處的菩提樹表示來迎之果,菩提樹上的寶蓋表示來迎。

  第六定善示觀緣:此處以彌陀三尊像示觀法。明秀上人是這樣闡釋證空上人的註解的:此處有彌陀三尊像、天蓋、聲聞菩薩與菩提樹。以彌陀三尊像示觀緣,此為教外來迎也。但觀法含有慈悲和智慧兩方面。所謂觀,即定善經諸教中智慧位的來迎的觀,正宗的觀為散善經中重慈悲的來迎的觀。如此通過諸經、今經兼含的依正因果及大小權實所觀的體,只是阿彌陀佛本願成就的來迎的慈悲之體。天蓋既表示智慧的來迎,又間接地表示慈悲的來迎。釋尊向阿難說法,表示慈悲智慧的一體。此處的菩提樹與"顯行緣"中的菩提樹成為一個對照,即為臨終之時華落果熟的菩提果之體。聲聞菩薩為攝至今為止諸教觀法來迎之機。在《觀經》正宗分的"散善"中釋尊對韋提希言: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正顯本經所對的機。

  化前序:最上面一圖表示的是釋尊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三萬兩千菩薩在舍衛國首都王舍城郊外耆闍崛山(靈鷲山)的情景。銘文云: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三萬二千。

三、定善十三觀 畫面右側自上而下 「當麻曼陀羅」外陣的右側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把善導大師《觀經四貼疏·定善義》部分準確地描繪了出來。定善十三觀的具體內容如下:

(1)日想觀;韋提希夫人在侍女的陪伴下修行「落日觀」。圖中分別用黑黃白三種顏色的雲來表示業障的深淺。銘文云:佛告韋提希:應當專心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狀如懸鼓。

(2)水想觀;先做澄清水想,次作冰想,後作琉璃想。銘文云:次作水想,見水澄清;既見水已,當起冰想;見冰映徹,作琉璃想。

(3)寶地觀;極樂世界琉璃為地,以七寶界分齊分明,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花,又似星月,懸處虛空,成光明台,樓閣千萬,百寶合成,於台兩邊各有百億花幢、無量樂器以為莊嚴。此想觀成即可除去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捨身他世,必生凈國。銘文云:有金剛幢擎琉璃地,金繩間錯,又虛空中成光明台,兩邊花幢樂器為莊嚴。

(4)寶樹觀;琉璃地上可以看到三棵寶樹,寶珠、寶網裝飾其中,寶網之中有無數宮殿。銘文云:琉璃地上,七重行樹,華葉具足,珠網覆上,每樹有網,網間宮殿無量,寶蓋映三千界。

(5)寶池觀;在極樂國中有八功德水,蓮花盛開其中,岸邊畫有四棵樹。銘文云:有八池水,七寶所成,一一水中七寶蓮華,其水流注,尋樹上下,其聲微妙,演說妙法。

(6)寶樓觀;圖中繪有三座寶樓,中央樓閣內蓮花座旁有二童子奉侍左右。經云:此觀成就之後,名為粗見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是為總觀想。若見此者,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命終之後必生彼國。銘文云:眾寶國土有寶樓閣,其樓閣中諸天作樂,又有樂器如天寶幢,不鼓自鳴。

(7)華座觀;七寶地上現有阿彌陀佛蓮花座,上有四柱寶幢,寶幔、寶珠嚴飾其上。經云:此想成者,滅除五百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銘文云:七寶地上有蓮華座,妙真珠網交飾台上,亦有四柱寶幢,幢上寶縵寶珠為飾。

(8)像想觀;此觀彌陀三尊端坐在蓮花座上,在彌陀寶座稍後的左右兩側各有寶幢,彌陀頂上有華麗的寶幔。經云: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銘文云:觀一寶像坐彼華上,寶地寶池,寶樹行列,有二蓮華在佛左右,觀音、大勢至各坐其上。

(9)真身觀;在兩株菩提樹的中間,阿彌陀佛偏袒右肩,結說法印端坐其中,背後的圓光中化佛、化菩薩映現其中。經云:見此事者即見十方諸佛,作此觀者名觀一切佛身,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銘文云:阿彌陀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於圓光中有現化佛,各化菩薩以為侍者。

(10)觀音觀;觀音菩薩寶冠中現彌陀像,身中所放光明雲中,有化佛和所救度的六道眾生顯現其中。經云:作是觀者不遇諸禍,凈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銘文云:觀世音菩薩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圓光中化佛菩薩,舉身光中五道皆現。

(11)勢至觀;大勢至菩薩寶冠中映一寶瓶,於圓光中放十道光。經云:作是觀者除無數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不處胞胎,常游諸佛凈妙國土。銘文云:大勢至菩薩身同觀音,舉身光明照十方國,於肉髻上有一寶瓶。

(12)普觀;行者觀自身合掌生於凈土蓮花之中,佛菩薩滿虛空中。經云:作是觀者,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及大勢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銘文云:當起自心生於西方,於蓮華中結跏趺坐,蓮華開時光來照身,見佛菩薩滿虛空中。

(13)雜想觀;觀極樂世界池水中開滿蓮花,蓮花上有一丈六尺的彌陀三尊像及種種化身,彌陀的圓光中有三尊化。經云:無量壽佛身量無邊,有憶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無量福。銘文云:先觀丈六像在池水上,彼佛神變現大小身,圓光化佛及寶蓮花,觀音、大勢至助彌陀佛。 

四、散善--三輩九品 最下端橫幅

曼陀羅外陣最下端被分為十部分,中央部分記述"當麻曼陀羅"的緣起,

其餘九部分從右至左依次描繪的是散善三輩九品往生的內容。

這是中間的部分,記述"當麻曼陀羅"的緣起,字跡已很模糊了。

(1)上品上生(右側);此圖描繪的是上品上生的場面,即具諸戒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行六念、迴向發願求生凈土,臨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迎的情景。銘文云:上品上生者,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國。

(2)上品中生(左側);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但對大乘教理善於理解,並發願往生,臨終之時彌陀和聖眾來迎,但聖者和化佛的數目少於上品上生。銘文云: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阿彌陀佛大眾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

(3)上品下生(右側);相信因果,不謗大乘,發起往生極樂的願心。臨終雖有彌陀和聖眾來迎,但圖中看不到屋中行者的身影,行者不能直接拜見到佛,佛的光明透過屋子照觸行者。銘文云: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但發道心,生極樂國,終時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五百化佛贊言:法子!汝今發生。

(4)中品上生(左側);行者能持五戒、八戒,不造五逆,願生彼國,臨終時彌陀和比丘聖眾來迎行者。銘文云:中品上生,受持五戒八戒諸戒,不造五逆,願生西方,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為佛作禮,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5)中品中生(右側);以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迴向凈土,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持蓮花來到行者前,行者坐蓮花台後蓮花即合,後生極樂寶池之中。圖中行者在來迎聖者所持的蓮花中。銘文云:中品中生,受持諸戒,彌陀、比丘持蓮華行者前,空中有聲:隨順諸佛教故,我來迎汝往生彼國!

(6)中品下生(中圖);行世間善,臨終時聽聞西方凈土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後,即發願往生,佛與聖眾前來接引。銘文云:中品下生,終遇知識為其贊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已屈伸臂頃即生極樂世界。

(7)下品上生(左側);作殺生、飲酒等諸惡業,臨終之時遇善知識為贊大乘,並遵從善知識的教導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稱念名號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感彌陀三尊化身來迎。銘文云:下品上生,作眾惡業,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贊大乘,智者復教稱南無阿彌陀佛,行者即見化佛、生寶池。

(8)下品中生(右側);造破戒、偷盜僧物等惡業,臨終之時地獄業火映現眼前,遇善知識以慈悲心教其稱念阿彌陀佛,業火變為天華,隨化佛和菩薩往生極樂。銘文云:中品下生,破戒偷僧自莊嚴,終時出現,遇善知識念佛,火變成風,吹諸天華,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即得往生。

(9)下品下生(左側);雖犯有殺父殺母等五逆十惡重罪,臨終之時遇到善友教授稱佛名號,看見猶如日輪的金色蓮花出現於前,一念頃即得往生。銘文云:下品下生五逆人,終時知識稱念,念除生死之罪,即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以上僅僅是對 "當麻曼陀羅"所作的簡單介紹。這幅曼陀羅所蘊含的深奧意義,證空上人《當麻曼陀羅注》(十卷)和酉譽上人《當麻曼陀羅疏》(四十八卷)中有詳細的闡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據說當年證空上人為了尋求佛法修行的真諦,常從西山至太子御廟願蓮上人的禪室尋求教誨,必從供奉"當麻曼陀羅"的大堂前經過。雖然屢屢有人告訴他堂內藏有天人織造的凈土變相,或說堂內有從西方來的生身彌陀所織曼陀羅,他都沒有留意,直到上文所述的因緣,證空上人方得以瞻仰"當麻曼陀羅"。後來證空上人感慨道:從無始以來不奉此曼陀羅故,於今流轉生死,不出火宅。此外,從中國福建來到日本的獨湛禪師見到此圖後也大力弘揚。獨湛禪師雖未稟受過蓮池大師(1535-1615)的教誨,但由於研讀《往生集》,對雲棲大師十分敬仰,並深以蓮池大師未及親睹此幅曼陀羅為憾。他曾將"當麻曼陀羅"的摹刻本供奉於蓮池大師墓塔前。傳說"當麻曼陀羅"完成於善導大師示寂後八十三年,明秀上人《當麻曼陀羅註記明秀鈔》就是這樣記載的:震旦的和尚為彌陀化身,日本的織主為生身彌陀,善導的《觀經四帖疏》寫在前,曼陀羅織在後,國籍和時節雖然不同,但是善導、彌陀本跡一佛也。    關於該圖的來歷,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是日本古老的傳說。據傳,日本奈良時代(710-793)右大臣藤原豐成的女兒中將姬氏由於對去世的生母非常思念,於大和(今奈良)當麻寺出家為尼,法名法如。因其往生西方凈土的願心十分強烈,遂發心用七天時間一心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當她觀想到第六天的時候,一位尼僧出現了,並指示她若要實現願望,需收集相當於百馱馬分的蓮莖。法如尼師在其父親的協助下,用了三天時間終於如數集齊了蓮莖。此時那位尼僧又出現了,法如師又按照她的教導在寺院內挖掘水井、然後將採集的蓮莖漂洗成絲。蓮絲晒乾後,自然呈現鮮艷的五彩。與此同時另一位女子出現了,兩人就在大殿里開始編織,僅用一整夜時間就織成了一幅一丈五尺見方的曼陀羅,這就是生動清晰地描繪《觀無量壽佛經》的「當麻曼陀羅」。法如尼師看到後格外歡喜,詢問兩位女子的身份。第一位尼僧告訴法如,她本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第二位女子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從此以後法如一心觀想這幅曼陀羅,並於公元775年如願往生西方凈土。

另一來歷是根據現代學者的考據,這幅《觀經變相圖》畫面中的樓閣、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國唐式,構圖形式與敦煌壁畫的《觀經變相圖》如出一轍。而且,日本在八世紀也不具備如此高超的繪畫技巧。其更有可能是從中國唐朝傳入日本的。並且其內容與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的內容完全一致,而善導大師本人又是佛畫高手,曾親手繪製大量凈土變相圖,這幅圖應該與善導大師有著甚深的因緣。或者就是善導大師當年所畫也未可知。

無論這幅《觀經變相圖》是傳說中的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親手所制,還是阿彌陀佛化身的善導大師所畫,這幅圖來歷之神奇和權威可以說是毋庸置疑。又觀這幅《觀經變相圖》的畫面,富麗堂皇、嚴謹精緻、布局完美、技巧高超,可以說是佛教藝術上品中的上品,後世出現的凈土變相圖無一能與其相比。

凈土宗二祖善導大師說過,若有人依《觀經》等畫造凈土莊嚴變,日夜觀想寶地者,現生念念除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相傳大師就是在看到一幅奇妙的凈土變相圖之後,而發出真誠懇切之心求生西方凈土的。又大師一生以襯施畫凈土變相三百餘壁。至大師往生之前,於所住之寺院中畫凈土變相,忽催令速成就,或問其故,則曰:吾將往生,可住三兩夕而已。為什麼善導大師一生在弘揚持名念佛之時,還如此重視凈土變相圖的弘揚呢?因為對凈土變相圖進行觀修,可令凈業行人速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是凈土修行中非常方便的輔助行法,故善導大師一生著力弘揚。

  【當麻曼陀羅在日本弘傳的因緣】  "當麻曼陀羅"雖在日本有著悠久歷史,但在鎌倉時代以後才真正廣為人知。公元1228年的一天,年過八旬的當麻寺住持見阿上人來到法然上人高徒證空上人(1177-1247 )的寺廟,懇請證空上人為其解說寺中所藏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曼陀羅。證空上人雖答應了見阿上人的請求,但由於事務繁忙一直未能成行。翌年見阿上人再次前來懇求,並帶來"當麻曼陀羅"緣起文。證空上人讀完緣起文後大為感動,遂帶弟子二十五人拜訪當麻寺。當證空上人瞻拜了當麻寺凈土曼陀羅之後,深為其絕妙的手筆所震撼,感動得熱淚盈眶。後來由於證空上人極力弘揚的緣故,此圖在日本佛教界引起了強烈反應。另外日本凈土宗大本山增上寺的開山祖師酉譽聖聰(1366-1440)上人曾撰寫《當麻曼陀羅疏》四十八卷,對於該曼陀羅的研究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當麻曼陀羅"下端十個小圖的中央部分用四百一十三個漢字(二十一行)記敘了此圖的緣起,原文如下:

  今此大曼陀羅者,人王四十六代帝孝謙天皇政世,依中將局願,織變繪圖顯莊嚴,是則厭離穢惡境界,求願西方極樂世界。因茲道心堅固,一食長齋,天平寶字七年六月十五日無著世間,參籠此寺,但有凈土經書寫願。自去寅年夏六月,時時來此場稱彌陀,行住坐卧偏專敬至。嗚呼!懸憑二如來之誓約,運思三菩提之法輪,故尋花色,厭女身,舍金衣,祈無生,於人間不見貪,落鬚髮,久失去天上之雲,志存明潔。依之禪尼一人,不圖來以蓮為絲,寺巽角穿井,雖高幹無水之土,如志願,修得之,成五色。然間同來一人織女,執絲寄堂干角,造織阿彌陀凈土變一鋪,又寫稱讚凈土經一千卷,深頂戴受持,以縷綉百袋入之。縱使於未來世,雖片端之見聞,於一佛土為凈業之主伴。此變相者不簡親疏,為憂患者顯之,皆蒙授記,有得益之功。今應欲拜生身之願,織觀無量壽經曼陀羅。初文為序,起惡指掌,善分定散,入末利夫人清凈室說一乘,來韋提希女莊嚴宮教西方。今為中將局願,彌陀現亦然。依之冀臨終正念,而傾西夕見佛早則預彌陀如來來迎,必坐九品之榻。願此功德回法界,利生不限,普及四生傍,共開生九品之志。


推薦閱讀:

裘錫圭、沈培:二十世紀的漢語文字學(古文字篇)【3】
《中國書法》:世紀回眸——賴少其
「標準」與「身份」:世紀之初新詩「合法性」的雙重焦慮
20世紀西方最有影響力的著名性文學家
穆斯林:曾經雄視歐洲中世紀的王者 | 故事

TAG: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