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一手將順治扶上皇位,為何死後卻反被順治清算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這首詩出自一名叫張煌言的明朝遺民,諷刺的是清朝皇宮裡的一件醜事——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這首詩要是擱在康雍乾三朝沒準就是殺頭的罪,不過好在那時候清朝剛入住中原還騰不出手來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再就是游牧民族的風氣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所以膽大包天的張煌民才逃過一劫,但是從漢人儒家禮義的角度看,這兩人的行為幾乎是大逆不道,不知羞恥。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在他的哥哥皇太極戰死後,多爾袞是有機會繼承皇位的,當時有很多人以兄終弟及的理由擁戴他繼位,但是當他帶上皇冠穿上黃袍的時候一照鏡子,覺得自己沒有那種皇帝威儀天下的樣子,於是擁戴了皇太極的兒子福臨繼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自己則當起了攝政王。這個時候他的身份還是「皇叔」,朝廷的一切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多爾袞的手裡,後來多爾袞率軍入關,打敗李自成進入北京城,多爾袞問鼎中原,可謂睥睨天下,不過仍然沒有以皇帝自居,而是派人將小皇帝迎進了北京。
福臨的母親孝庄皇太后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她曾經勸降了洪承疇投降清朝,因為此事收到皇太極賞識被立為了皇后,由此可見孝庄太后這人也是深有城府。雖然自己兒子是九五之尊,但是比起權勢熏天,在朝廷內享有很高威望的多爾袞來說,孤兒寡母的孝庄與順治帝可謂是勢單力薄。權傾朝野的多爾袞根本沒將他們放在眼裡,雖然名義上他只是攝政王,然而朝野上下只知道多爾袞,不知道還有一個小皇帝,多爾袞命令都是以聖旨的名義下達,驕橫的他出入皇宮隨隨便便,這個時候他的稱謂也從「皇叔」升級為了「皇父」,儼然是一派家長作風。不過多爾袞氣焰如此之盛,卻對於將來是否真正稱帝堅定不了主意。這個時候為了自保,也為了打消攝政王稱帝的心理,再加上多爾袞本身人也長的不錯,孝庄太后就有意向多爾袞靠攏了過來,而多爾袞本人對孝庄也並不排斥,一來二去兩人就難免做一些水到渠成的事兒了。
這個時候體察上意的大臣們適時地向皇帝集體提出倡議了。帶頭的是大學時范文程,他說:「攝政王德高望重,實在是古今所無,皇上雖然想回報,但是拿什麼來報答呢?攝政王對待皇帝如同親兒子,那麼皇帝也應該視攝政王為自己的父親,這樣子大家沒有意見吧?」群臣都說沒有意見。范文程又說:「攝政王最近死了王妃,而皇太后又寡居日久,作為兒子的皇上雖然奉養了太后之身,但是卻無法奉養太后之心,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之時,鬱鬱寡歡,作為人字,實在於孝道上不妥,我看攝政王與太后真正是珠聯璧合的一對,應該請攝政王與太后同居一宮。」眾朝臣都表示應該這樣。於是群臣上書皇上,皇帝還為此昭告天下。
不過多爾袞娶了皇太后後,風流之性並未收斂,他甚至還殺了皇太極的長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豪格,將他的妻子霸佔為妃子。不久多爾袞到塞外打獵病死,年僅39歲,可謂英年早逝。他死的第二年,14歲的順治帝就剝奪了他的爵位,並逐步肅清了他在朝中的力量,將他的族人滿門抄斬,順治帝還不解恨,還將多爾袞的屍骨從墳墓里扒拉了出來焚燒之後揚得乾乾淨淨。
乾隆時滿人已經逐步接受了一些漢人的思想,當紀曉嵐修史的時候看到這一段覺得很不扎眼,於是請示乾隆,乾隆也覺得這樣的醜事怎麼能夠流傳後世呢,於是批示將其從正史中刪掉了。
推薦閱讀:
※史上最牛太監:死後被請入帝陵,順治、康熙都為他樹碑立傳
※順治帝為何會有17位格格陪葬
※清宮秘檔:順治繼位之謎
※順治錢中第一珍!
※曾經勞苦功高的多爾袞,為何死後被順治掘墓鞭屍?一百年後乾隆才給他平反